逆变电源
逆变电源原理

逆变电源原理逆变电源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子设备,它在现代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逆变电源的原理是利用电子器件(如晶体管、场效应管等)来控制直流电的开关,通过高频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本文将详细介绍逆变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逆变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开关管将直流电源分段连接到变压器的原边,通过高频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输出交流电的频率和幅值。
通过适当的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和断开时间,可以实现输出交流电的调节和稳定。
其次,逆变电源的主要构成包括直流输入端、开关管、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
直流输入端接收外部直流电源,经过整流和滤波后提供给开关管。
开关管根据控制电路的信号进行开关动作,将直流电源分段连接到变压器的原边。
变压器将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需要的交流电,经过输出滤波电路后输出给负载。
逆变电源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工业控制、电力电子变流器、新能源领域(如太阳能、风能等)、电力系统中的UPS(不间断电源)等。
在工业控制中,逆变电源可以将直流电源转换为需要的交流电,满足各种设备的电源需求。
在电力电子变流器中,逆变电源可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实现电能的双向传输。
在新能源领域,逆变电源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换为交流电并接入电力系统。
在UPS中,逆变电源可以在电网断电时立即切换为备用电源,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总之,逆变电源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逆变电源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逆变电源设计方案

逆变电源设计方案逆变电源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一种电源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个逆变电源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一般应用需求。
1.设计需求:-输入电压:直流12V-输出电压:交流220V(标准电压)-输出频率:50Hz(标准频率)-输出功率:300W(满足常见电子设备需求)2.设计步骤:-步骤一:选择逆变电路拓扑逆变电源常见的拓扑有全桥逆变、半桥逆变和单相桥式逆变等,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拓扑。
在本设计中,选择半桥逆变电路,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小的体积。
-步骤二:选择开关管和变压器根据电压和功率需求,选择适当的开关管和变压器。
在本设计中,使用功率较小的MOSFET作为开关管,选择1500W的变压器。
-步骤三:设计PWM控制电路PWM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开关时间,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
在本设计中,采用可调的PWM控制电路,可根据需要调节输出电压。
-步骤四:设计滤波器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需要经过滤波器进行滤波,以去除高频杂散信号。
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参数,并根据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步骤五:添加保护电路逆变电源需要添加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等保护电路,以保护电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根据设计需求,设计相应的保护电路。
3.设计考虑:-效率:逆变电源的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需要在设计中尽可能提高逆变电源的效率。
可以采用先进的开关管和变压器,以及合理的电路拓扑来提高效率。
-可靠性:逆变电源需要保证稳定可靠的输出,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元器件,并进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测试和验证。
-安全性:逆变电源需要添加保护电路,以保证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切断输出电源,防止损坏设备和用户安全。
总结:逆变电源设计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元器件,设计PWM控制电路、滤波器和保护电路等。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因素,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测试验证,可以得到一个稳定可靠的逆变电源。
变电站逆变电源工作原理

变电站逆变电源工作原理今天咱们来唠唠变电站逆变电源那点事儿。
你可能一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有点高大上,有点神秘兮兮的,其实呀,没那么复杂啦。
咱们先来说说变电站是干啥的吧。
变电站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电力中转站,把发电厂送来的电进行各种调整,然后再安全地送到我们千家万户。
那逆变电源在变电站里可是个小机灵鬼呢。
逆变电源啊,它主要的工作就是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
你想啊,变电站里有很多设备需要交流电才能工作,可有时候进来的电是直流电,这时候逆变电源就闪亮登场啦。
它的内部结构就像是一个魔法小世界。
有一个叫逆变器的核心部件,这个逆变器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小厨师。
直流电源就像是食材,逆变器拿到这些直流的“食材”后,就开始施展它的魔法啦。
它通过一系列复杂又有趣的电路变换。
简单来说呢,就是通过一些电子元件,像晶体管之类的,这些电子元件就像是小厨师的厨具,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处理直流电流。
在这个过程中,逆变器会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就好像小厨师把食材切成不同的形状,加上不同的调料,最后做出一道交流电的“大餐”。
而且这个“大餐”的频率啊,电压啊,都得符合变电站里其他设备的要求呢。
那它为啥要这么做呢?你看啊,如果没有逆变电源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那些依赖交流电的设备就没法工作啦。
就像你给一个只吃米饭的人面条,他肯定不乐意呀。
变电站里的设备也是这样,它们都有自己的“口味”,逆变电源就是那个把“面条”变成“米饭”的小能手。
逆变电源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就是它能够根据需求来调整输出的交流电的参数。
比如说,如果变电站里某个设备突然说:“我需要电压高一点的交流电啦。
”逆变电源就会像个贴心的小管家一样,马上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把输出的交流电电压提高一点。
而且呢,逆变电源在工作的时候还得特别稳定。
就像一个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不能晃来晃去的。
如果它输出的交流电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频率变来变去的,那变电站里的设备可就受不了啦,就像我们坐过山车,忽上忽下的会很难受一样。
逆变电源原理

逆变电源原理
1、什么是逆变电源
逆变电源,也称为变频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将普通的
50Hz/60Hz交流信号转换为可控的直流电压,以适应多种不同的负载应用。
它能够实现可控的交流到直流(AC/DC)变换,从而控制电源的输出电压、频率等参数,输出实现定制化,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它的功能一般有:调节输出电压,调节输出频率,调节电压波形,冗余电源管理,流程控制,UPS等。
2、逆变电源的原理
逆变电源是由开关电源,变流器和滤波电路组成,所以原理比较复杂,以50Hz/60Hz交流电源为例,50Hz/60Hz交流电源通过开关电源中的变压器将电压提升,再经过开关控制芯片将电压转换成高频(如100KHz),接着通过变流器可以根据需要得到我们想要的目标电压。
最后,可以通过滤波电路对电流进行平滑处理,统一输出的电压的稳定性,以保证下游电路正常工作。
3、逆变电源的应用
由于其输出为可控可调的直流电压,逆变电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它可以用于电器、通讯设备、电源电抗器、控制电机、冗余电源管理、UPS等。
此外,它还可以被用来控制太阳能光伏发电。
综上所述,逆变电源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使用范围极广的电力设备,特别是在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逆变电源基本原理

逆变电源基本原理逆变电源是一种将电压转化为不同频率、不同电压或不同波形的电源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采取逆变器的技术手段,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
逆变电源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流:首先将交流电源通过整流电路转换为直流电源。
整流电路通常由整流桥组成,整流桥将交流电压的正负半周分别经过二极管整流,然后通过电感滤波电路平滑输出。
2.滤波:经过整流的直流电压仍然存在一定的脉动,需要通过滤波电路进行平滑。
滤波电路一般由电容和电感组成,电容负责对电压进行平滑,电感则负责对电流进行过滤。
3.逆变:经过滤波的直流电压通过逆变器电路进行逆变转换为交流电压。
逆变器电路主要由开关管和控制电路组成。
开关管将直流电压进行开关操作,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关时间和频率,产生高频脉宽调制电压信号。
接下来,通过高频变压器将高频脉宽调制电压信号转换为需要的交流电压。
4.输出:通过输出变压器将逆变器电路产生的交流电压进行变压操作,得到需要的输出电压。
同时,通过输出滤波电路对输出电压的波形进行进一步的滤波平滑,减小输出电压的脉动。
逆变电源的控制电路通常由微控制器或专用的控制芯片实现。
控制电路通过对开关管的控制,调整开关操作的频率和占空比,从而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逆变电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UPS电源、太阳能逆变器、电动汽车充电器等。
其中,太阳能逆变器是逆变电源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逆变电源通过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能够满足家庭、工业等电力需求。
此外,逆变电源还可以实现电动汽车的充电功能,将家庭用电网交流电转化为适合电动汽车充电的直流电。
总而言之,逆变电源是一种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的装置。
通过整流、滤波、逆变和输出等步骤,逆变电源能够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控制电路调节输出电压、频率和波形。
逆变电源在太阳能逆变器、UPS电源等领域应用广泛。
逆变电源工作原理讲解

逆变电源工作原理讲解逆变电源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子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直流输入、变换器、滤波器和交流输出四个部分。
逆变电源的直流输入是通过直流电源提供的。
直流电源可以是电池、直流发电机或其他直流电源。
直流输入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接下来,直流输入经过变换器进行转换。
变换器是逆变电源中最核心的部分,它负责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变换器的基本构造是一个高频开关和一个变压器。
高频开关以一定的频率开关导通和关断,通过改变导通时间比例来控制输出交流电的电压和频率。
在变换器中,高频开关的导通和关断过程会产生一系列的脉冲信号。
这些脉冲信号经过变压器的升降压作用,形成了交流输出电压。
变压器的绕组比例决定了输出电压的大小。
同时,变压器也能提供电流放大的作用,使逆变电源能够输出较大的电流。
然而,由于变换器产生的输出信号是脉冲信号,其中包含大量的高频成分和噪声。
为了使输出电压更加平稳和纯净,逆变电源还需要添加一个滤波器。
滤波器主要由电感和电容构成,它们能够滤除高频成分和噪声,使输出电压变得更加稳定。
经过滤波器处理后的交流信号就成为了逆变电源的交流输出。
这个交流输出可以供应给各种需要交流电源的设备,如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
逆变电源的交流输出电压和频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控制。
逆变电源的工作原理简单而又复杂,它通过直流输入、变换器、滤波器和交流输出四个部分的协同工作,实现了直流到交流的转换。
逆变电源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为各种设备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源支持,推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逆变电源工作原理

逆变电源工作原理
逆变电源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先将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高频脉冲,然后经过输出变压器进行电压变换,并通过滤波电路去除脉冲中的高频成分,最终得到稳定的交流输出电压。
具体来说,逆变电源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输入电源:逆变电源的输入电源通常是直流电,如蓄电池或直流供电设备。
2. 逆变器:逆变器是逆变电源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脉冲电流。
逆变电源中常用的逆变器电路有单相桥式逆变器和全桥逆变器。
逆变器工作时,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来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
导通和截止的时间间隔决定了输出的高频脉冲的占空比。
3. 输出变压器:逆变器输出的高频脉冲电流经过输出变压器进行变压变换,得到逆变电源的输出交流电压。
输出变压器通常由多个绕组组成,其中一个绕组用于输入高频脉冲电流,其他绕组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压。
4. 滤波电路:逆变电源的输出脉冲电流中含有很多高频成分,需要通过滤波电路去除这些高频成分,以得到稳定的交流输出电压。
滤波电路通常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能够将高频信号滤除,只保留所需的低频信号。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步骤,逆变电源能够将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稳定的交流电输出,常用于需要交流电供电的设备中。
逆变电源设计范文

逆变电源设计范文逆变电源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输入电路设计、直流滤波电路设计、逆变电路设计和输出电路设计。
输入电路设计是逆变电源设计的第一步。
通常输入电路包括整流桥电路和滤波电路。
整流桥电路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常用的整流桥电路有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和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滤波电路用于滤除直流电中的杂散波动,常见的滤波电路有电容滤波电路和电感滤波电路。
直流滤波电路设计是逆变电源设计的第二步。
直流滤波电路的作用是进一步滤除输入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保证逆变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质量。
常见的直流滤波电路一般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可以选择适当的电容器和电感器参数来满足输出直流电的要求。
逆变电路设计是逆变电源设计的核心。
逆变电路用于将滤波后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
常见的逆变电路有全桥逆变电路、半桥逆变电路和单桥逆变电路。
逆变电路一般由功率开关管和驱动电路组成,功率开关管可以选择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器件,驱动电路可以选择IC芯片或者自己设计。
输出电路设计是逆变电源设计的最后一步。
输出电路用于将逆变电路输出的交流电转换成需要的电压、电流形式。
输出电路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来确定,可以选择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等来完成输出电路的设计。
在逆变电源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参数,如输入电压范围、输出电压、输出功率等,以及一些保护功能,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短路保护等。
设计者还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元器件的选型、电路的散热和电磁兼容等。
总之,逆变电源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逆变电源的原理和特点,结合具体应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和元器件,实现逆变电源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课题名称逆变电源设计专业电气工程班级电气1005班学号201001010527姓名何俊伟指导教师蔡斌军2013 年7 月 4 日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课题逆变电源设计专业班级电气工程1005学生姓名何俊伟学号201001010527指导老师蔡斌军审批任务书下达日期2013年6月25 日任务完成日期2013 年7 月 4 日第1章概述电力电子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自成体系的高科技技术,电源技术属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范畴。
电源技术主要是为信息产业服务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对电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电源技术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才有了现今蓬勃发展的信息产业和电源产业。
所谓逆变器,是指整流器的逆向变换装置。
其作用是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例如GTO,GTR,功率MOSFET 和IGBT等)的开通和关断作用,把直流电能换成交流电能,它是一种电能变换装置逆变器。
电力逆变电源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可用于各类交通工具,如汽车、各类舰船以及飞行器,在太阳能及风能发电领域,逆变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力控制系统的可靠程度是电力系统和设备可靠、高效运行的保证,而电力控制系统必须具备安全可靠的控制电源。
电力系统中为保证变电所的诸如后台机、分站RTU、通讯设备等能在交流电源停电后不间断工作,工程做法一般采用UPS电源作为主要解决方案,但UPS电源存在容量小、价格贵、故障率高、维护量大等不足,因此综合自动化变电所中可采用电力正弦波逆变电源(下面简称电力逆变器)来代替常规不间断UPS电源。
第2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1 总体框架图:图2.12.2 局部电路常用逆变器按照逆变器的直流侧波形和交流侧波形分类,可以分为电压型逆变器和电流型逆变器。
逆变器通常作为二次电源使用,其输入脉动直流电流污染了直流电源,必然要影响到直流电源的其他用电设备。
因此,为了使输入电流平稳化和谐波降低到允许值,必要设置输入滤波器。
输入滤波器有双重功能,既能抑制从直流电源来的瞬变量,又能抑制逆变器对直流电源产生的瞬变量和噪音。
所以设置了单级LC直流输入滤波器。
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波形除了基波分量外还含有谐波分量。
脉宽调制波虽然消除了低次谐波,但还含有高次谐波。
所以必须设置输出滤波器。
选用单级LC交流输出滤波器。
2.3 控制电路方案2.3.1 PWM的工作原理PWM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电路按一定规律来控制开关管的通断,以得到一组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波形并使其逼近正弦电压波形。
其方法有模拟方法和数字方法两种,其中模拟方法的电路比较复杂,且有温漂现象,会影响精度,降低系统的性能。
数字方法则是按照不同的数字模型用计算机算出各切换点并将其存入内存,然后通过查表及必要的计算生成PWM波,因此数字方法受内存影响较大,且与系统精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考虑到现实条件本课题选用模拟方法实现PWM控制。
把正弦波波形分成N等份,就可以把正弦半波看成由N个彼此相连的脉冲所组成的波形。
这些脉冲宽度相等,都等于π∕N ,但是幅值不等,且脉冲顶部不是水平直线,而是曲线,各脉冲的幅值按照正弦规律变化。
如果,把上述脉冲序列用同样的数量的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序列代替,使矩形脉冲的中点和相应正弦等分的中点重合,且使矩形脉冲和相应正弦部分面积(冲量)相等,就得到所需的脉冲序列。
这就是PWM波形。
可以看出,各脉冲的宽度是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
根据冲量相等效果相同的原理,PWM波形和正弦半波是等效的。
对于正弦波形的负半周,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得到PWM波形。
像这种脉冲的宽度按照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坡等效的PWM波形,也称为SPWM(Sinusoidal PWM)波形。
在PWM波形中,各脉冲的幅值是相等的,要改变等效输出正弦波的幅值时只要按照同一比例系数改变各脉冲的宽度即可。
给出了正弦波频率、幅值和半个周期内的脉冲数后,PWM波形各脉冲的宽度和间隔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来。
按照计算结果控制电路中各个开关器件的通断,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PWM波形。
但是,这种计算是很繁琐的,正弦波的频率、幅值等变化时,结果都要变化。
较为实用的方法是采用调制的方法,即把所希望的波形作为调制信号,把接受调制的信号作为载波,通过对载波的调制,得到所期望的PWM波形(如图2.2)所示。
通常采用等腰三角波作为载波,因为等腰三角波上下宽度与高度成线性关系且左右对称,当它与任何一个平缓变化的调制信号波相交时,如在交点时刻控制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就可以得到宽度正比于信号波幅值的脉冲,这就符合PWM控制的要求。
当调制信号波为正弦波时,所得到的就是SPWM波形。
这种情况使用最广,这里所介绍的PWM控制只要就是指SPWM控制。
当调制信号不是正弦波时,也能得到与调制信号等效的PWM波形。
图2.2 PWM波形2.3.2 总控制电路逆变电源控制电路的核心是SPWM发生器。
逆变电源SPWM电路的调制频率固定为50Hz不变,我们这里用分立电路组成。
(如图2.3)图2.3 总控制电路2.3.3 缓冲电路为了将功率器件的热应力和电应力限制在安全工作区内,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必须设置缓冲电路软化开关过程。
合理的缓冲电路,不但降低了功率器件的浪涌电压du/dt和浪涌电流di/dt,而且还减低了器件的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避免了器件的二次击穿。
功率开关的有损耗RCD缓冲电路如图2.4所示。
VRsVD VDsCs图2.4缓冲电路由缓冲电阻Rs、缓冲电容Cs和阻尼二极管VDs组成,工作原理为:当功率开关V关断后,漏感中的能量通过VDs对Cs充电,一直到Cs端电压为Uce -Uvds;V导通时,Cs经Rs和V放电,能量主要被Rs消耗。
如果没有缓冲电路,漏感中的能量将全部由功率开关消耗,因此,缓冲电路减轻了功率开关的负担。
2.3.4 DC/AC变换电路图2.52.4 主电路结构主电路图如图2.1所示,包括直流电压源输入、直流滤波环节、高频逆变电路、交流滤波环节、交流输出等部分。
2.4.1 高频滤波和高频逆变电路图 2.6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3.1 电子晶体管电力晶体管是一种双极型大功率高反压晶体管,由于其功率非常大,所以,它又被称作为巨型晶体管,简称GTR。
GTR是由三层半导体材料两个PN结组成的,三层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形式可以是PNP,也可以是NPN。
大多数双极型功率晶体管是在重掺质的N+硅衬底上,用外延生长法在N+上生长一层N漂移层,然后在漂移层上扩散P基区,接着扩散N+发射区,因之称为三重扩散。
基极与发射极在一个平面上做成叉指型以减少电流集中和提高器件电流处理能力。
在逆变电路中,GTR都工作在共发射极状态,其输出特性曲线是指集电极电流IC和电压VCE以及基极电流I B之间的关系。
如图3.1。
图3.1 输出特性曲线3.2 可关断晶体管可关断晶闸管GTO(Gate Turn-Off Thyristor)亦称门控晶闸管。
其主要特点为,当门极加负向触发信号时晶闸管能自行关断。
普通晶闸管(SCR)靠门极正信号触发之后,撤掉信号亦能维持通态。
欲使之关断,必须切断电源,使正向电流低于维持电流IH,或施以反向电压强近关断。
这就需要增加换向电路不仅使设备的体积重量增大,而且会降低效率,产生波形失真和噪声。
可关断晶闸管克服了上述缺陷,它既保留了普通晶闸管耐压高、电流大等优点,以具有自关断能力,使用方便,是理想的高压、大电流开关器件。
GTO的容量及使用寿命均超过巨型晶体管(GTR),只是工作频纺比GTR低。
目前,GTO已达到3000A、4500V的容量。
大功率可关断晶闸管已广泛用于斩波调速、变频调速、逆变电源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GTO是一种PNPN四层结构的半导体器件,它的结构,等效电路图及图形符号示于图3.2中。
图3.2 结构及等效电路图3.3 绝缘栅双级晶体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器件。
它是MOSFET与GTR的复合器件,因此,它既具有MOSFET的工作速度快、输入阻抗高、驱动电路简单、热温度性好的优点,又包含了GTR的载流量大、阻断电压高等多项优点,是取代GTR的理想开关器件。
从1986年至今,尤其是近几年来IGBT的发展很快,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控制、中频开关电源和逆变器、机器人、空调器以及要求快速低损耗的许多领域。
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的第三代IGBT通态压降更低、开关速度更快;集成的智能型IGBT功率模块使用更方便、体积更小、保护更可靠,并省去了驱动电路。
从结构上可以看出,IGBT相当于一个由MOSFET驱动的厚基区GTR,其简化等效电路如图3.3所示,N沟道IGBT的图形符号如图3.3所示。
对于P沟道IGBT,其图形符号中的箭头防线恰好相反。
图中的电阻Rdr 是厚基区GTR基区内的扩展电阻。
IGBT是以GTR为主导元件,MOSFET为驱动元件的达林顿结构。
图示器件为N沟道IGBT,MOSFET为N沟道型,GTR为PNP型。
图3.3 IGBT沟道第四章总图与调试4.1 仿真与调试直流电源参数设置:PWM波参数设置:MOSFET参数设置:4.2 波形结果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这一次为期两个星期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让我收益匪浅。
它锻炼了我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
同时它还磨练了我的耐心,让我不狂妄自大,能够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学东西,这样使我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得以运用。
这一次我分配到的课程设计任务是逆变电源。
最开始一看,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会很简单,因为书上有专门一章。
我耐心的把那一章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当然也看了一些其他相关的章节。
我觉得我就可以开始动手做了。
但是有一句话真的没错,叫说来容易做来难,开始做了之后,我发现虽然看了书,但是碰到了各种困难,而且加上基础不牢,常常碰壁。
最常出现的各种电路要混合起来设计,让我在查阅了多本教材才得以实现。
这次的课程设计告诉我,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学到了知识。
碰到不懂的问题要学会多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学能力。
同时做事需要耐心,不能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
附录:参考文献:1.石玉栗书贤.电力电子技术题例与电路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2.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浣喜明姚为正.电力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莫正康.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郑琼林.耿学文.电力电子电路精选.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6.刘定建,朱丹霞.实用晶闸管电路大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7.刘祖润胡俊达.毕业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8.刘星平.电力电子技术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校内,1999电气信息学院课程设计评分表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注:①表中标*号项目是硬件制作或软件编程类课题必填内容;②此表装订在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