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真相

合集下载

上海24年普通话考试真题

上海24年普通话考试真题

选择题下列词语中,声母都是清辅音的是:A. 帮忙(bāng máng)B. 工人(gōng rén)C. 美丽(měi lì)D. 看见(kàn jiàn)下列词语中,韵母为“iang”的是:A. 想象(xiǎng xiàng)B. 真相(zhēn xiàng)C. 想象(xiǎng xiǎng)D. 形象(xíng xiàng)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是:A. 我去吃饭先。

B. 我吃饭去先。

C. 我先去吃饭。

D. 我先吃饭去。

下列词语中,声调为“上声+去声”的是:A. 美丽(měi lì)B. 友好(yǒu hǎo)C. 永远(yǒng yuǎn)D. 广阔(guǎng kuò)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今天的天气真好。

C. 我喜欢吃苹果。

D. 他在图书馆看书。

下列词语中,属于轻声词的是:A. 桌子(zhuōzi)B. 明白(míng bái)C. 漂亮(piào liàng)D. 快乐(kuài lè)简答题请简述普通话中声母“b”和“p”的发音区别。

请列举至少三个普通话中常见的轻声词,并解释它们在语境中的作用。

请说明普通话中“儿化音”的发音特点及其在口语中的作用。

请描述普通话中四个声调的特点,并给出每个声调的发音示例。

请分析普通话中多音节词语的声调变化规律,并举例说明。

请解释普通话中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区别,并给出具体的发音示例。

填空题普通话中,“吃”的声母是______,韵母是______,声调是______。

“他”在普通话中读作______,是一个______声字。

普通话中,“快乐”一词的第二个字“乐”的声调是______。

“老师”在普通话中读作______,其中“老”的声调是______。

电视剧《真相》剧情介绍

电视剧《真相》剧情介绍

剧名:真相
英名:A Real Situation
年代:2011
语言:粤语
主演:杨怡黄浩然陈展鹏唐诗咏李司棋阮兆祥陈茵薇田蕊妮马国明陈秀珠刘丹黎诺懿郭峰高钧贤陈自瑶陈宇琛陈芷菁
集数:25集全集
【剧情简介】
法庭,是最能够刻划人性的地方,裡面有法官、控辩双方律师、犯人、证人,在控辩的过程中,人性的贪婪、扭曲、虚伪、卑劣与醜恶表露无遗。

但同时亦可以看到正义、无私、关爱的一面,利用法庭这个平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窥探法官、律师、証人,陪审团、犯人等等人性的一面,透过大大小小不同案件体现种种极具争议性的人生交叉点。

人生交叉点
一个长期被父亲虐待的青年,他为了保护母亲而杀掉父亲,他应不应该被判终身监禁呢?
传媒大肆报道一个贩卖色情光碟的印巴籍青年强姦「女姐仔」的控罪,青年坚称是「女姐仔」主动邀请,但她则坚持是被告蓄意强姦,审讯过程中各执一词,事件的真相还未得到印证时,已到控辩双方律师结案陈词的阶段,陪审团必须作出裁决,某些陪审员对被告的种族
和背景带有偏见,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印巴青年的命运就落在这些陪审员手上?这样又能否得到公平的判决呢?。

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共存

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共存

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共存几十年来推广普通话的事实证明,推广普通话是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符合现阶段我过语言生活发展的趋势的。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

众所周知,方言的历史很悠久,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方言的变化是及其缓慢的,特别是方言的语音系统和语气、语调更不易改变,方言的基本词汇和主要语法规则也不会变化太快。

在这种语言状况下便决定了我国的普通话和方言将长期共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普通话和方言在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和谐的共存着,然而身在广东的人们特别是广州的市民们就经历过(或是旁观)一场普通话与方言的“斗争”。

事情的起源是因为广州市政协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建议广州电视台改用普通话广播,而一些情绪激动的人们便以为这是要废除粤语,从而发起一系列捍卫粤语的反抗示威活动。

事实上参加反抗示威的人们只是极少数的人,他们误解了推普的含义,在未弄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出于对自己的母语和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热爱而自以为地捍卫粤语。

但他们的强烈的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国成立之后,在全面“推广普通话”的运动中,粤语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地位已大不如前。

粤语受到北方汉语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在中国大陆粤语分布区的许多年轻的一代不懂得一些专门名词的粤语读法。

由于国家政策规定,学校都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年轻一代长期在普通话的环境下成长,变成有部分小孩可以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外省人沟通,但是广州话就不太懂,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不少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士开始产生一种母语危机感,因此中国各地近年来要求保护本土语言文化的呼声逐渐开始壮大。

推广普通话真的会使粤语弱化甚至消失吗?事实告诉我们,粤语不会消失,其它地区的方言也不会消失。

粤语起源于秦汉时期,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时间,粤语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来没沉没过,粤语这门方言也传了一代又一代。

普通话三分钟说话题(常见题型解析及指导)

普通话三分钟说话题(常见题型解析及指导)

可能有人会说,三十个命题说话那么多,如果每篇都找范文,就算只背框架那也还是有点太没效率了。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这几个题目的话,你会发现其实有好几个题目都是属于一个类型的话题,只要这个类型的范文有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题目只需稍加变通就可以很好的吻合不跑题(个人认为只记住一个做西红柿炒蛋,然后想在命题说话环节走遍天下还是不太可行的,评分老师很容易就会察觉)。

下面就是范文分享啦!类型一(适合话题:我的学习生活我最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我喜欢的职业我的朋友学习普通话的体验我的成长之路)我选的这篇范文虽然说的是“自己的愿望”,但是你只需要开头结尾改一改,就可以变成我的老师朋友啊,小学老师带给我的童年记忆啊之类的,适合的话题还是蛮多的。

范文展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愿望,但是每个人的愿望都不同,有的想当一位老板,有的想当一位科学家。

而我想当一位出色的教师。

其实,我喜欢当教师的最大的原因是受我的一位高中老师的影响。

她是那种外表虽不突出,但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她不仅仅在学习上帮助我们,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是处处为学生考虑,处处维护自己的学生。

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对自己说,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这样的教师,当一个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教师。

我觉得有这样一种比喻说得很好:如果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我们就是被他们精心照料的小树苗;如果老师是一位细心的画家,那我们就是老师笔下一幅幅美丽的画。

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一座明亮的指明灯,指引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而对我影响最大,让我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就是我的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她对我的职业理想有这么大的影响。

李老师个子不高也不矮,她身材比较匀称;声音不算甜美,但很温柔;圆圆的脸,浓眉大眼,总是对我们笑。

她的发型是那种很清爽的马尾辫,她总爱穿着衬衣,看起来很干练。

李老师对我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学习和品德。

在学习上,记得高一时,我的学习很一般,也不爱和同学交流,父母都没打算我能考上多好的大学。

电视剧《真相》1---9的剧情

电视剧《真相》1---9的剧情

思杰指责。笑兰突然向茶餐听老板娘辞工;当她与儿子会面时,更指自己是凶手,亦因激 动而晕倒。伟聪看到母亲的惨况,答应向思杰说出真相……众人在律师楼讨论案情时, 思杰得少谦启发,想出三年前曾录下与劲威谈话的内容。
第3集 为助伟聪 违反守则 思杰在律师楼的杂物房寻回当年与劲威的对话录音,清楚地记录了他暗示虐妻的方法; 看到好友兴奋不已,少谦忍不住出言阻止,耀安亦担心思杰此举违反保密守则。思杰坦言 自己不欲冒此风险,因此要求耀安调查劲威的朋友,是否有人曾听说他的虐妻行为。芷晴 与男友到律师楼,向聘用的代表律师少谦解释案情,在银行负责推销基金的芷晴,竟被一 起合租单位的好友Mary控告,指她伪造文书;但两人却发觉少谦表现甚为轻浮。 神化少谦 胜出官司 耀安向思杰等人报告好消息,指警方已发现劲威的相机,更将当中相片及短片复制了; 照片上有著笑兰受辱的裸照。看到耀安一面兴奋,思杰忍不住提醒他,这批照片除证明劲威 虐妻外,亦强化了伟聪杀人的动机……审讯正式召开,伟聪的朋友被传召说出曾听到他指欲 杀死父亲之言,邻居亦出庭指出杀死劲威的滑板是伟聪所有,再後经法医证实劲威致死原因 是被滑板袭击所改;控方直指伟聪是蓄意杀死劲威。 耀安对思杰要求传召伟聪上庭的决定甚为担心,指伟聪可能被控方猛攻,让陪审团对他 产生坏印象,但思杰却认为可借此证明劲威长期作出虐妻的行为。伟聪在庭上作供,果然被 控方以尖锐的言词攻击;思杰传召茶餐听老板娘,谈到她如何得知笑兰受到丈夫虐待,心理 医生分析笑兰患上抑郁症的成因,更请来劲威的朋友说出他如何吹嘘虐待妻子,以此证明劲 威一直令笑兰两母子活在惊恐之中,但控方却成功将思杰的理据一一拆解。 思杰见形势不利,只得传召笑兰上庭说出劲威虐打自己的经过,思杰更孤注一掷,把三
磨合,渐渐建立真挈情谊。 他们在这正义道上,纵横交错地解开每宗案件的真相,同时透过这些案件,去展示 争取公平公义的审讯。 六大案件 <弑父> 分集剧情

普通话多音字词的正确读法

普通话多音字词的正确读法

普通话多音字词的正确读法挨——表示顺序时念āi:挨次、挨个儿、挨近。

表遭受时念ái:挨打。

拗——说起来别扭,不顺口时念ào:拗口。

无法改变时念niù:拗不过。

剥——口语或单用时念bāo:剥皮。

书面语或组词时念bō:剥削、剥夺、剥离、剥落、盘剥。

薄——口语或单用时念báo:薄饼、薄脆。

书面语或组词时念bó:薄膜、薄弱、鄙薄、薄命、薄情、单薄、淡薄、菲薄、厚薄、瘠薄、刻薄、绵薄、浅薄、轻薄、微薄、稀薄。

奔——表示动作方式时念bēn:奔走、奔跑、奔腾、奔波、奔放、奔赴、奔流、奔忙、奔命、奔丧、奔袭、奔泻、奔走、私奔。

强调有方向的念bèn:投奔、奔头儿、逃奔、投奔。

屏——bǐng:屏除、屏气。

píng:屏障、画屏、屏风、屏幕。

场(名词)——有关农村的几个念cháng:场院、打场、扬场。

其他都念chǎng:操场,场地。

场合、场面、场所、赛场、刑场。

场(量词)——只有文体活动时念chǎng:一场电影、一场球赛。

大量的是念cháng:一场大雨、一场病、一场战争、空欢喜一场。

称——有对称之意时念chèn:称心、对称、称愿、称职、相称、匀称。

有称颂意思时念chēng:称号、称呼、称赞、称雄、称霸、简称、名称、宣称、职称、爱称、别称、称便、称道、称快、称赏、称说、称颂、称谓、称谢、称许、称誉、口称、号称、人称、声称、通称、统称、妄称、著称、自称、尊称。

匙——本身就念chí:茶匙、羹匙、汤匙。

只有在轻声读法时念shi:钥匙(轻声)。

裳——就念cháng:红颜霓裳。

只有在轻声读法时念shang:衣裳(轻声)。

处——大多在作动词时念chǔ:查处、处罚、处方、处分、处境、处决、处理、处于、处置、难处(我和他很难处)、处理品(名)、惩处、处女(名)、处女地(名)、处事、处死、判处、裁处、处世、处暑、处刑、处治、共处、惩处、热处理、审处、调处、相处。

普通话是“胡化汉语”吗?我们只要真相不要偏见!

普通话是“胡化汉语”吗?我们只要真相不要偏见!

普通话是“胡化汉语”吗?我们只要真相不要偏见!普通话是“胡化汉语”吗?我们只要真相不要偏见!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有着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其中方言就是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

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我们看疯狂的石头,觉得幽默有趣,这其中不能不说有着重庆话的巨大功劳,我们看武林外传被逗得前仰后合,又何尝不因为其中五花八门的各地方言呢?听到方言我们觉得亲切,觉得鲜活,觉得表现力十足。

每当此时,我都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感到骄傲。

可是,近来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论调,那就是“普通话是胡化汉语”,是“被蒙古和满清强奸过的汉语”,是“英语中称为满大人的语言”,与此同时,有人宣称“古汉语存活于南方方言中”,看到这些论调,我不得不承认和我内心的直觉有着巨大差异,甚至于和我一贯的想法相反。

所以,本文就是想理性谈谈这个问题,正如题目所说,我们只要真相不要偏见!事实上,在很多北方人(南北方原则上按照长江划分)内心,都有着某种文化优越感,自然而然的认为北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切文化,语言,文字都应该以北方为标准,甚至有些人称南方人是“南蛮子”,或者笑南方方言是“鸟语”,这些言论无疑是错误的,而且会激起南方同胞的某种逆反心理。

我想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攻击普通话是胡化汉语的言论。

但是,普通话究竟是否胡化汉语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在我国有着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北方方言区,这其中包括几乎所有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多达7亿的人口。

可以说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最强势语言。

在北方方言中,又细分为一些小的方言,但是这些小方言彼此的差异是很小的,基本的沟通没有问题,可以说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在北方方言区内进行交流是没有困难的,而且由于普通话本身就是北方方言,因此可以说所有北方方言区的人都可以用普通话,即使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如果说普通话是胡化汉语,那么所有和普通话非常类似的北方方言都不可避免成为胡化汉语,然而要“胡化”如此庞大的使用地区和使用人口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最新普通话真题测试卷(二)

最新普通话真题测试卷(二)

最新普通话真题测试卷(二)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共10分,限时3.5分钟)爸(bà)、炯(jiǒnɡ)、牛(niú)、请(qǐnɡ)、娘(niánɡ)、出(chū)、特(tè)、某(mǒu)、烧(shāo)、点(diǎn)、钧(jūn)、惹(rě)、自(zì)、允(yǔn)、儿(ér)、粒(lì)、癣(xuǎn)、尊(zūn)、苇(wěi)、钟(zhōn ɡ)、屡(lǚ)、盯(dīnɡ)、呕(ǒu)、眶(kuànɡ)、淤(yū)、环(huán)、孙(sūn)、劳(láo)、荒(huānɡ)、神(shén)、站(zhàn)、果(ɡuǒ)、氨(ān)、塔(tǎ)、旺(wànɡ)、绞(jiǎo)、跪(ɡuì)、弥(mí)、猜(cāi)、繁(fán)、日(rì)、图(tú)、炕(kànɡ)、池(chí)、藻(zǎo)、用(yònɡ)、海(hǎi)、浓(nónɡ)、新(xīn)、蝇(yínɡ)、筑(zhù)、棚(pénɡ)、辩(biàn)、灰(huī)、鼻(bí)、镇(zhèn)、叼(diāo)、次(cì)、乖(ɡuāi)、内(nèi)、膜(mó)、炒(chǎo)、派(pài)、诀(jué)、犬(quǎn)、颊(jiá)、爽(shuǎnɡ)、晨(chén)、刷(shuā)、绺(liǔ)、纹(wén)、挎(kuà)、肥(féi)、缺(quē)、软(ruǎn)、窃(qiè)、苍(cānɡ)、纵(zòn ɡ)、锡(xī)、雅(yǎ)、性(xìnɡ)、诚(chénɡ)、腔(qiānɡ)、裂(liè)、鳃(sāi)、逢(fénɡ)、颇(pō)、灌(ɡuàn)、翁(wēnɡ)、索(suǒ)、兼(ji ān)、洒(sǎ)、防(fánɡ)、涩(sè)、甩(shuǎi)、辙(zhé)、古(ɡǔ)、旁(pánɡ)、鬓(bìn)、蜗(wō)二、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共20分,限时2.5分钟)阔气、拼凑、画卷、谬论、下降、周岁、凶恶、膏药、怀抱、服务员生产、创伤、手工业、穷困、外面、在哪儿、仍然、打铁、抓获、月份、挨个儿、水鸟、症状、进口、从而、训练、明白、算盘、说法、淘汰、纯粹、佛寺、恰当、完美、增添、人群、男女、谅解、脑子一致、领袖、记事儿、侵略、客厅、不许、波动、配合、胆囊、胡同儿三、朗读短文(400个音节,共30分,限时4分钟)那年我六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真相:满州人的蹩脚汉语我们都知道日本人讲英语讲得极其蹩脚,但如果日本统治了英国,那么统治者那蹩脚的英语就会成为通用的语言。

这种天方夜谭的事儿就发生在中国。

现在通行的普通话,其实是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鲜卑族、女真族等等游牧民族学习汉文时所说的蹩脚汉语,但他们成了统治阶级,于是他们说的蹩脚汉语就成了国语。

400年前的北京话:吴语北京自建城以来经历过了许多个朝代的变迁,自古以来北京话有过多少变化?如何变化?从历史上讲,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着。

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当时的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h、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

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

同时也说明了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历史都超不过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考证为吴语)。

北京出现第二语言:满语满人入关进驻北京后,为了小区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满人把紫禁城周围10哩之内的汉人全部赶走而专属满人居住,这个范围称为北京的内城,而10哩之外称为外城。

于是,北京城出现了两个社群:满人社群和汉人社群,这是阶级、语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的两个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现了两种语言:明朝官话和满语。

任何语言都是跟人群一体的,当时北京的两种语言的地域差别是:内城说满话,外城说明朝官话。

满语的分化——满式汉语由于满语是一种北方民族的语言,满人草原、丛林的原始生活以及满族短暂的历史文化局限了满语的成熟水平。

可以说,满语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不论它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等都十分的原始和不成熟。

即使在北京,满语也难以满足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北京的动植物、建筑、日常用品等很多东西都是满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些东西用满语都很难描述和交流。

在满人和汉人之间是这样,在满人跟满人之间也同样无法把日常生活所碰到的东西表达清楚,至于像汉人的建筑工程用语、艺术语言、医学及其它科技用语等高级语言使用则更加无法表达,当时的形势是满语在北京面临无法交流的危机。

面对有几千年历史的千锤百炼而成的汉语,满人虽然夺取了中国的政权,然而其语言却难以胜任统治中国的使命。

但是满人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却不得不面对要使用语言的生活政治现实。

小至为了自己日常生活的表达,大至为了统治中国的政治需要,满人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周围生活的语言。

改造满语已经是来不及了,满人除了学习和模仿汉语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套用北京汉人的语言(包括词汇和语音)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第三种北京话出现了——满人学讲的蹩脚汉语(暂且把这种语言叫做满式汉语)第三种北京话的形成——内城北京话(mandarin)北京城里的一棵小树、厨房里的一件工具,用满语都无法表达!因为满族人的祖先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植物,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工具,这就是当时统治中国的满族人所遇到的严酷的语言现实。

满语要继续说下去,除了直接使用北京外城汉人的语言的词汇和模仿他们的语音之外再也没有第二种可能!就像日本皇军学说中国话:「你的,八路的,干活?」一样,北京内城的满人开始了他们艰难的模仿汉语的历程。

但是满语对比汉语有它先天的残疾,首先,入声字一下子就全丢了,这就是汉语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历史原因,用满语套学汉语的发音更是不伦不类,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发音最糟糕的汉语。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满人的这种蹩脚汉语比起日本皇军的蹩脚汉语要幸运得多了,随着使用人口的增加,这种让当时的汉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脚汉语成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早期的普通话(暂时使用英语的称谓把这种语言称为mandarin,读作‘满大人’)。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走出北京内城,形成「官话」随着北京内城的「mandarin」这种蹩脚汉语的形成,在北京内城形成一个固定的说「mandarin」的人群。

这个人群就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团体——八旗贵族。

「mandarin」成为地地道道的清朝统治者的官方语言——「满清官话」。

具体的时间有待考证,在《康熙字典》中的语音跟今天的普通话的语音还是一定的差别的,但是跟其它汉语方言相比已经更接近今天的普通话了。

从「满清官话」的形成史看,「满清官话」受满语的影响主要在语音方面,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蹩脚的汉语语音系统,而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影响则十分有限,从语言的本质上将,「满清官话」还是应该归属于汉语的一种方言而不应该归属于满语的一种方言,不过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汉语方言。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落地生根,形成「国语」「满清官话」形成后,随着满清政权在地域上的延伸,操着「满清官话」的八旗贵族也就从北京的皇家内城走向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各地的第一行政长官的口音又成了当地的标准口音。

并在当地的上流社会向平民社会不断地渗透壮大,最终使「满清官话」成为中国的「国语」。

从地域上来讲,中国的北方是满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也是满语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而南方的个别地区,像两广、福建等地则由于「山高皇帝远」而受到较少的影响,这也是南方诸语言读唐诗宋词比普通话更押韵更亲切的根本原因,也是清代中国没有著名诗人的根本原因。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mandarin是从北京内城绕过北京外城直接向全中国渗透而形成满清的「国语」的,所以,北京的外城话并不是真正的「国语」——普通话,虽然「外城北京话」一直受「内城北京话」的影响并不断演变,但是,正如北京的内城贵族和外城平民百姓是两个互不兼容的两个社群一样,「外城北京话」和「内城北京话」是跟阶级差别一致的互不相同的两种语言。

所谓的「北京话」一直是两种:「外城话」和「内城话」,而各地方所称谓的「北京话」实际是指「内城话(即mandarin)而不是外城汉人所说的「北京话」。

外城汉人所说的「北京话」实际是对中国其它方言没有影响的小语种。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汉语代表语言地位的确立mandarin经过满清王朝200多年在中国的统治,再经过孙中山政权以一票之优势对「国语」地位的表决,再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宪法上「国家代表语言」条文制订,普通话——汉语代表语言地位已经是坚不可摧。

内城话北京话在北京的消失从语言史上讲,普通话不是北京话,而衹是北京的内城话,随着满清王朝的解体,北京内城的贵族群体也就在北京城里消失了,因而普通话的真正母体在北京城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把普通话硬说成是什么北京话,这在100多年以前可能还有一半正确,但是在今天还这样说大错特错了,因为「北京话」这个概念变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北京话」了。

北方话与鲜卑语南北方言如此不同,究竟谁代表了传统的汉话?这我们不能不回顾到历史事实。

远的不说,汉族语言文化中心本在黄河流域,东晋的南渡和南宋的偏安,两度将文化中心迁往南方。

头一次东晋继而宋、齐、梁、陈五朝北方完全在鲜卑族北魏,以后是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统治之下。

北魏孝文帝曾禁止胡服胡语,可见胡语即鲜卑语在华北必甚普遍。

北齐又因鲜卑人反对情绪,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大加提倡。

则今山东、河南以北几乎都成了鲜卑语通行的地区。

第二次南宋南迁,淮河以北成了金朝女真人的统治区域。

据宋人记载当时河南地区,竟到了「庐人尽能女真语」的地步。

说白了就是「连饭铺伙计都能说女真话」。

鲜卑语词在《二十四史》中大量地保存着,仔细对比,和今天蒙古语几乎一模一样。

女真语是满洲语的古语,对比女真语词与满洲语词竞「十同六七」。

鲜卑语既同于蒙古语,女真语又同于满洲语,而满蒙语言不管从语词、语法或语调方面又非常近似。

那么,这两种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在华北前后竟统治有千年之久。

尽管隋唐统一于前、元朝统一于后,隋唐和元都是带有极浓重北方民族色彩的王朝,不但没能完全恢复汉官威仪,所说的汉话也早成了胡人的腔调,与南方截然不同。

南方语言中至今保存着的「来哉!来哉!」等极近似古汉语的语言,在北方就没有。

北方自《元曲》以来记录的极近似今天白话的语言,南方也没有。

总体来说南方语言近似文言,北方语言近似白话。

任何文字记录语言都是记录当时说话的实况。

因此文言所记当是中国古时的语言。

南方语言既近似文言,可见南方语言代表的是传统的汉话。

北方语言则是新加入的北语(叫「胡语」也没关系),北人说汉语也是「汉语胡音」,这是早有人说过的。

因此北京的语音是「胡音」无疑,决非原来的汉音。

北京语音调既是「胡音」,语言也是汉胡语言的「大杂烩」、「大融合」。

例如下面这一句话:「我带着哇单客了一趟车站旁边的那条胡同,想买点东西」。

这句话是北京年老的老太太还说的活语言,其中「哇单」(wadnn)乃满语「包袱皮」(兜东西用的),「客」是满语「去」(gene)的筛称,「站」是蒙古语的「站赤」(jam),「胡同」即蒙古语的「浩特」或「河屯」(hoton)。

短短的—句话,包含了汉、满、蒙三种语词,语法是汉语法。

诏·音和语调却是满蒙的胡音。

谁曾料想到一句北京话会这样的复杂,它本身既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又是象征着民族大团结。

当然,现在有些少数民族语词在汉语中表面上看不出来了。

例如:我在内蒙去过一个村子参观「水土保持」,这个村子名叫「东擀杖」。

甚为不解。

后来,蒙古族同志告诉我原来叫「东甘珠尔」(「甘珠尔」系藏语),竟讹成了「东擀杖」。

「擀杖」者「擀而杖」也。

「擀面杖」家家有之,易懂。

「甘珠尔」难懂,老百姓且不知其含意,所以按具音近,讹成「擀杖」了。

这种情形在语词中不知凡儿?多数已难复原,竟被人认为是汉语词了。

其实不是。

所以,清代以京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官话,为「胡音」无疑。

官话通行的范围,即「汉语胡音」扩展的范围。

据语言学家的意见,汉语官话方言可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宫话。

而北京官话即为华北官话的根据和基础,它的范围包括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安徽北部的一角。

我上述自己实践所得,正和专家所分华北官话区域特点一致。

若是从宏观来看,上述四种汉话中的官话方言,那就除去东南闽、浙、赣、湘、粤少数省份和青、藏外,都属于官话方言区。

其面积之大更可以想象。

说到这里我再举一例:我在内蒙执教20多年,所教蒙古族学生本来不会汉话的,学会汉话之后,一讲即是正确的北京音。

此事令我十分奇怪。

南方学生就不行,总带乡音。

外国学生更不行,四声都弄不好。

此决非蒙古学生聪颖过于南方学生和留学生,必有一定的道理。

现有的惟一解释就是蒙古语音与北京语音相近。

这反过来证明,北京话的语音不是汉族(保留在江南的)传统的语音,而是满蒙语音占主导地位的「胡音」,即满族学习汉文时所说的蹩脚汉语,但他们是统治阶级,于是他们的话就成了正统的国语。

本文选自《京旗的满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