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棕壤

合集下载

04(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04(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五、棕色针叶林土的利用与改良
棕色针叶林土是我国重要的针叶用材林生产 基地之一。但是,由于棕色针叶林土位于寒温带, 气候冷湿,地势较高,地表多起伏,土层浅薄, 土壤酸度大,活性铝含量高等因素,使潜在肥力 难以发挥的特点,土壤利用仍以发展林业为主, 培育中径级用材林。不适合大力发展农业。为促 进林业生产的发展,逐渐提高土壤肥力,在林业 管理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布与形成条件
1、分布 暗棕壤总面积 4019 万 hm2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 吉林、内蒙。 暗棕壤分布广,向北(向上)过渡为棕色针叶 林土,向南(向下)过渡为棕壤,其分布范围北起 黑龙江东到乌苏里江,西起大兴安岭中部,南到辽 宁省的铁岭、清源一带。具体分布与大兴安岭东坡 海拔 800m 以下,小兴安岭海拔 900m以下,完达山 脉和长白山海拔1100m以下。 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森林土壤之一。
( 1 )土层浅薄,一般只有 30~40cm,含有砾石 和岩屑。剖面分化明显,具有厚 5~20cm 清晰的灰 白色灰化层,棕黄色的淀积层,灰化层与淀积层之 间有明显的质地突变,粘粒淋淀指数大于2。
(2)土壤呈强酸性,水浸pH4.0~4.5;盐基离子 受腐殖酸的影响大量淋溶,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中的 Al3+ 和 H+ 较高,水解酸度显著增高,盐基高度不 饱和,盐基饱和度只有21%~32%。
(2)植被:
主要植被为明亮针叶林、局部有暗针叶林。 明亮针叶林的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 等。暗针叶林的建群树种是云杉和冷杉。 树叶灰分组成:针叶含硅量较高,盐基含量较 低。
(3)母质: 母质多为岩石碎块;地形一般为中山、低山和 丘陵组成,坡度较缓。棕色针叶林土几乎全部是原 始森林区,以兴安落叶松面积最大,其次为樟子松。 由于所处地势起伏,土层浅薄,仅适于发展林 业。

棕壤、暗棕壤

棕壤、暗棕壤
棕壤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 要分布干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 棕壤地区气候 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 10℃以上 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 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 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 棕壤地区由于夏季 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 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 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 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暗棕壤 也称带山地的垂直带。 在东北地区,晴棕壤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 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暗棕壤地区的气候特 点是:年平均气温一1~5℃,10℃以上的积温2000~3000℃,冬季寒冷而时间长, 季节性冻层深度为1.0~2.5米、无霜期120~135天,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旱 季多云雾,春旱不明显。全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干燥度<1.0。暗棕壤的原 生植被类型中,针叶树种都属阴性或半阴性(如红松、冷杉等)。落叶阔叶树种以 桦类占优势,林下草本与灌木繁茂。暗棕壤分布的地形,多为中山、低山和丘陵。 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以及玄武岩的残积和坡积物,部分地区为洪积物和 冲积物。 暗棕壤的形成特点,主要表现为弱酸性腐殖质积累和轻度的淋溶作用与 粘化作用,同时也进行着白浆化作用,在地形平缓、排水不良之处,还有潜育作用。
它与棕壤比较,腐殖质积累量多,有时甚至还有泥炭化。

暗棕壤

暗棕壤

暗棕壤1、地理分布:暗棕壤分布很广,是东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一类森林土壤。

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及大兴安岭东坡,其范围北到黑龙江,西到大兴安岭中部,东到边境乌苏里江,南到四平,通化一线。

2、成土条件:1)气候:暗棕壤属我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冻层深,表层冻结时间150天左右,冻结深度1——2.5米,年平均气温在-1——5C,年降雨量600-1000mm ,年降水分配极不均匀,夏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半数以上。

(2)植被: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

共有植物2000种,主要的针叶树种有红松,冷杉,云杉长白落叶松;阔叶树种有白桦,黑桦枫桦,春榆,胡桃楸,水曲柳,紫椴及各种槭树。

(3)地形:地形主要为低山,中山,丘陵的部分平坦的谷盆地。

(4)母质:长白山,张广才岭等分布最广的岩石为花岗岩,其次为玄武岩;小兴安岭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成土母质为这些岩石和破积物以及一部分为第四纪湖积冲积物。

3、成土过成(两个过程):(1):弱酸性淋溶过程。

(2):温带湿润森林下腐殖质积累弱酸性淋溶过程: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林分组成复杂,地被物生长茂盛,森林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其中所含各种养料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后补充到土壤中,林下的草本植物有庞大的根系,有机质解过程较快,土壤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

其组成:胡敏酸为主弱酸性,代换性盐基含量丰富,盐基饱和度高,因此暗棕壤具有较高的肥力。

温带湿润森林下腐殖质积累: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树木郁闭,湿润,降水量大,集中于夏季,土壤中产生了强烈的淋溶过程,致使暗棕色森林土成弱酸性反应,并含有一定量的活性铝。

季节性冻层的存在削弱了暗棕色森林土的淋溶过程,因被淋洗灰分元素受到冻层的阻留。

由于冻结,土壤溶液中的硅酸脱水析出,淀附于全土层内,致使整个土壤剖面均有硅酸粉末附着于土壤结构表面,于后成为灰棕色。

4、主要性状:(形态和性质)(1)剖面性状:暗棕壤剖面可分成A oo ,A o ,A ,Ab ,B ,C 等层次。

暗棕壤

暗棕壤

暗棕壤是在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和针阔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剖面构型为O-AB-Bt-C,表层腐殖质积聚,全剖面呈中至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60-80%,剖面中部粘粒和铁锰含量均高于其上下两层的淋溶土。

暗棕壤又名暗棕色森林土,过去曾一度被称为棕色灰化土、灰棕壤。

直到1960年,经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才正式确立为暗棕色森林土即暗棕壤。

土壤类型:暗棕壤PH值: 5.4-6.6有机质含量: 10.0-275.8全N含量: 1.49-13.19全P含量: 0.37-1.21全K含量: 15.7-19.3 (Dark brown forest soil)温带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中国建国后由棕色森林土划分出来的独立土类。

暗棕壤 - 分布地域暗棕壤总面积4019万hm2,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

分布地域暗棕壤分布广,向北(向上)过渡为棕色针叶林土,向南(向下)过渡为棕壤,其分布范围北起黑龙江东到乌苏里江,西起大兴安岭中部,南到辽宁省的铁岭、清源一带。

具体分布与大兴安岭东坡海拔800m以下,小兴安岭海拔900m以下,完达山脉和长白山海拔1100m以下。

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森林土壤之一。

在全国其它山区的垂直带谱中棕壤之上也广泛分布有暗棕壤。

由于特定的地域分布,常伴有特殊的成分条件。

年平均气温为-1~5℃之间,年≥10℃积温2 000~3000℃,土壤冻结深度为1~2,最深可达3m,冻结时间为120~200天。

甚至有些地区季节性冻层特别明显。

年降雨量600~1100mm,无霜期115~135天,属温带湿润气候区。

自然植被主要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因气候湿润,植物种类繁多,共有2000余种。

针叶树种主要有红松、沙松、鱼鳞云杉和红皮冷杉等阴性和半阴性树种。

落叶阔叶树种种类很多,主要有白桦、黑桦、枫桦、蒙古柞、春榆、胡桃楸、黄菠萝及水曲柳等。

林下灌木及草本繁茂,常见的灌木有毛榛子、山梅花、刺五加、卫茅和丁香等植物。

第八章 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第八章 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第八章 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3、淋溶过程:由于母质粘重淋溶的途径主要 通过土体裂缝向下淋洗Fe、Mn及粘粒受到淋 溶。
四、基本性状
1、剖面形态 A1-E-B-C 其中E代表白浆层 A层:腐殖质层或称之为黑土层,厚约10-25cm, 暗灰色,多根,团粒或团块状结构有机质含 量较多(约5%)
第八章 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第十三章 沼泽土 草甸土和白浆土
第八章 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二、
成土条件
东北地区白浆土属于我国温带湿润 季风气候,干燥度>1.0,年降水量一般 500-600mm,暖季(5-10月)降水较多占 全年85%。土壤表层冻结时间150天。整 个土层结冻到融化约200-300天,冻结最 大深度2m。
第八章 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我国东北的灰化土一般认为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典型的灰化土把它
称为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 漂灰土:1灰化作用 2还原离铁作用 3苔 鲜成长茂盛
棕色针叶土:由于冻层存在,水分不易下渗, 同时,较干旱冻层融化以后,水分蒸发,淋溶的 物质又向上移动,没有明显的灰化层(冻层更为 发育,较干旱使其不同灰化土)。P383 生草灰化土:如果灰化土地区针叶林植被被破 坏,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占优势)产生腐殖质层, 称为生草灰化土。
第八章 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第八章 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内容简介
东北山地土壤的分布形成与基 本性状(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 壤等)
第八章 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第一节 东北灰化土和暗黄棕壤 一、棕色针叶林土(灰化土)
1 分布与形成:
我国灰化土上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端和青藏 高原边缘的高山亚高山垂直地带中,在世界上主要 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 气候: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冬长夏短, 有季节性冻层或永冻层,湿度大,干燥度<0.75 植被:针对林为主,如兴安落叶松,樟木松等, 原始森林覆盖度大 土壤母质:酸性残积物和坡积物,质地粗,透 水性好

暗棕壤

暗棕壤

(三)白浆化暗棕壤
• 是暗棕壤向白浆土过渡的过渡性亚类,约占暗棕 壤土类的17.72%。主要分布在暗棕壤地区的平缓 阶地、平山或漫岗顶部等排水较差的地形部位上。 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母质较黏,多为冲积、洪 积物,也有部分黄土状沉积物。
• 与典型暗棕壤亚类的区别在于表层之下有 一个明显的呈黄白或黄白相见的白浆化层。
(一)合理采伐,注重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二)抚育更新,适地适树 (三)适度发展种植业 (四)大力发展副业,走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之路
(五)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红 松 : 暗 棕 壤 的 天 然 植 被 .
(五)暗棕壤性土
• 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由于 受水土流失的影响,土壤发育弱, 属于暗棕壤中的幼年土壤,暗棕 壤性土约占暗棕壤土类面积的 13.13%
暗棕壤与棕色针叶林土的区别 棕色针叶林 土中酸性淋溶比 暗棕壤强
暗棕壤在剖 面中的灰化想象 较弱,如SiO2粉 末及灰化淀积现 象等均不如棕色 针叶林土明显。
二、形成过程、 剖面形态特征、 基本理化性质
(一)形成过程
• 腐殖质积累 • 盐基与粘粒淋溶过程 • 假灰化作用
(二)剖面形态特征
(二)剖面形态特征
• O层:一般4~5cm,主要有针阔乔木、灌木的枯枝落叶和草 本植物残体组成,有大量的白色真菌菌丝体。 • Ah层:厚度8~15cm,平均10 cm左右,棕灰色,团粒状或 碎屑状结构,根系大量且多为草本植物根系,有蚯蚓蚂蚁 聚居。 • AB层:过渡层,厚度不等,一般大小20cm,灰棕色,与Ah 层相比较为紧实。 • Bt层:粘粒、铁的淀积层,厚度30~40cm,棕色,质地粘 重,紧实,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不明显的铁锰胶膜。 • C层:棕灰色母质,石砾表面可见铁锰胶膜。

暗棕壤的风蚀沙化与综合治理措施

暗棕壤的风蚀沙化与综合治理措施
16 ̄ 17 年 1 96 9 5 0年 平 均 , 年 3 5月 份 , 大 风 每 ~ 8级
增加 。测 定 树 高 在 2 O 处 及 1 5 处 与 1. m .m .m 08
处, 风速 的 比值 为 0 8 . 3和 O 6 。防风 林 上 部 风速 .9 大, 接近地 表风速 越低 。从 宏观上 分析 , 面积防风 大 林 带 的建设 , 响 了军 川地 区小气 候 的变 化 。据 军 影 川 农 场 气 象 站 统 计 , O世 纪 7 2 O年 代 1 7 ~ 1 7 91 93 年 ,年 4 3 ~5月份风速 平均 5 8 . m/ , 8 . ~5 7 s 而 O年
主林带 1 2 1 8条 , 副林 带 4 5 , 3 条 每年 累计 森林 积量
1 7 1 8万 m。 .~ . 。
林 带防 风效 果很 明 显 , 测定 林 带开 口处 风速 据 大 到 6 3 s 而林 带 背 风 方 向风 速 仅 有 3 2 3 5 . m/ , . ~ . m/ 。随着林 带 生 长 高度 的增 加 , 风 效果 也 随 之 s 防
称 易扬 颗粒 。沙 质暗棕壤 易扬 颗粒 占 3 . , 8 8 当地
表风速 达 4 O s以上 时 , 有 1 3的表 土被风 蚀 。 . m/ 就 / 因此 , 垦后 风蚀是造成 该土类 褪化 的主要 原 因 , 须 必 采取综合 治理措施 。 军川农 场于 1 5 9 8年建场 , 场初期 的 1 年 中 , 建 5 由于 自然肥力 的充 分 发挥 , 场 经济 效 益较 好 。但 农 是, 在垦荒后连续 多 年 的耕 作 , 土地 用 养失 调 , 作 耕 措 施 的 不 利 , 壤 风蚀 严 重 , 壤 肥 力 急 剧 下 降 。 土 土 1 8  ̄1 8 9 0 9 4年测 量有 机 质 、 氮 、 磷 年 递减 分 别 全 全 达 2 5 、 . 4 和 4 3 , 蚀 情 况 日趋 严 重 。 .8 3 0 .6 风

第六章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第六章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全国棕色针叶林土总面 积1165万hm2,以内蒙古 面积最大,占48.52%, 其次是黑龙江,占 37.86%,四川6.4%,云 南5.48%,其他省均低于 1%。 分布地形:中山、低山 和丘陵,坡度较为和缓。
一、 形成条件
大兴安岭棕色针叶林土区的气候属于寒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低 于-4℃。极端最低气温在-52.3℃,平均气温在0℃以下,可长达5~7个月。 ≥10℃积温在1400~1800℃左右,年降水量约450~750mm,冬季积雪覆盖厚 度可达20cm。湿润度小于1.0,气候特点寒冷湿润。 土壤冻结期长,冻层深厚,可达2.5~3m之间,并有岛状永冻层。低温和冻 层对棕色针叶林土形成有显著影响,形成了特定的成土过程和形态特征。
O(O1(1-2cm),O2(2-10cm))层:枯枝落 叶层 Ah(或H)层:腐殖质层(约10cm),不稳 定的团块结构,中壤。 AB层:过渡层(6cm),中壤核块结构
Bhs层:淀积层,核块状结构
C层:母质层,棕色以石块为主, 质地粗糙,酸性 反应。
(三)基本理化性状
1. 机械组成:通体含有石砾, 质地多为壤质。 2. 土壤有机质与养分 3. 土壤pH与盐基饱和度
一、分布与成土条件 总面积4019万hm2
19.92%
36.69%
19.21%
成土条件
年平均气温为-1~5℃之间,年≥10℃积温2000~3000℃,土壤冻结深度为 1~2.5 m,最深可达3 m,冻结时间为120~200天。甚至有些地区季节性冻层 特别明显。年降雨量600~1100mm,无霜期115~135天,属温带湿润季风 气候区。这一地区年温差较大,而日温差较小,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28℃,暗棕壤最低极值可达-4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25℃。土壤冻结 时间约7个月。 总体特点:冬季少雨雪,约60%-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降落,年降水变 率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质 暗棕 壤的 母 质 为各种 岩石 的残 积 物 、坡积 物、洪积物.及黄土。
02
形成过程、剖面形态 特征、基本理化性质
• 形成3大过程 • 基本5大理化性质 • 剖面5层土体构型
02
形成过程
1、自然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林下有比 较繁茂的草本植物,雨季同生长季节 一致,生物累计过程十分活跃,每年 都有大量的凋落物残留地表 2、气候冷凉潮湿,微生物分解较弱
具体表现: 1 、对一价 K+ 、 Na+ 和 Ca2+ 、 Mg2+盐基离子及其盐类的淋洗 淋失 2、粘粒向下的淋溶和淀积 3、表层、亚表层土壤之中的铁 在雨季嫌气条件下被还原成亚 铁向下淋溶,在淀积层重新氧 化而沉淀包被在土壤结构体的 表面,因而具有较强的棕色
弱酸性腐殖质积累和 轻度淋溶与粘化过程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 典型暗棕壤 • 白浆化暗棕壤 • 暗棕壤性土 • 草甸暗棕壤 • 潜育暗棕壤
重点的三大亚类
白浆化暗棕壤
是暗棕壤向白浆土过渡的过渡性亚类, 约占暗棕壤土类的 17.72% 。主要分布 在平缓阶地、平山或漫岗顶部等排水较
差的部位上。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母
质较黏,多为冲积、洪积物,也有部分 黄土状沉积物。表层之下有一个明显的 呈黄白或黄白相见的白浆化层
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
拥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
土壤水分状况 终年处于湿润状态, 季节变化不明显,表层 含水量较高,向下剧烈
暗棕壤质地 大多为壤质,从表层子
向下石砾含量逐渐增多, 粘粒在 B 层有所增加,但 与棕壤相比不明显
表层腐殖质以胡敏酸 为主,活性胡敏酸和 富里酸随深度增加而 增多
降低,土壤冻结期长
03
暗棕壤
棕壤
暗棕壤与棕色针叶林土的区别 棕色针叶林 土中酸性淋溶比 暗棕壤强 暗棕壤在剖 面中的灰化想象 较弱,如SiO2粉 末及灰化淀积现 象等均不如棕色 针叶林土明显
暗棕壤
棕色针叶林土
暗棕壤与白浆土的区别
白浆土在剖面, 中有明显的白浆层 和典型的淀积层 暗棕壤也有一部 分有白浆化作用发 生;但层次分化不 如白浆土明显,并 且土层不厚,全层 呈暗棕色,多含角 砾石,无明显的淀 积粘化层
气候 气候上属于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类型 . ,一年中有一个水热同 步的和漫长严寒的冬季以及短 暂的春秋两季 地形 所处地形多为中山、低山和丘 陵 , 海 拔 高 度 一 般 在 500~1000m , 高 度 在 1000m 以上的山峰不多. 原生与次生植被 原生植被为以红松为主的 针阔混交林,林下灌木和 草本植物生长繁茂
灰化土的灰化过程 除了粘粒和铁以外, 还有铝锰腐殖质等的 淋溶淀积
灰化土的淋溶淀积 强度要比暗棕壤大得 多
暗棕壤 灰化土
5
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
暗棕壤
THANK YOU
感谢聆听,愉快讨论
暗棕壤
棕色针叶林土
暗棕壤与白浆土的区别
白浆土在剖面, 中有明显的白浆层 和典型的淀积层 暗棕壤也有一部 分有白浆化作用发 生;但层次分化不 如白浆土明显,并 且土层不厚,全层 呈暗棕色,多含角 砾石,无明显的淀 积粘化层
暗棕壤
白浆土
暗棕壤与棕壤的区别
棕壤主要分布于 暖温带,暗棕壤则 分布在温带。 暗棕壤表层有机 质含量较高,但粘 化现象不如棕壤明 显 暗棕壤有铁锰胶 膜和较多的SiO2粉 末,而棕壤一般无 SiO2粉末。
暗棕壤
主讲人:金华
一、分布与形成条件
目录
CONTENTS
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 特征、基本理化性状 三、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四、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五、合理利用及重点问 题探究
01
分布与形成条件
• 中外分布范围 • 原生及次生植被 • 地区气候类型 • 地区地形及母质
01 暗棕壤形成条件
暗棕壤向北(向上)过渡为棕色 针叶林土,向南(向下)过渡为 棕壤
土壤溶液中来成为 SiO2 粉 末析出,以无定型 SiO2 粉末的 形式附着在土壤结构体的表面
02 剖面形态过程
O层:一般约4~5cm,主要为木本植物的残落
体构成,其内部有较多的白色菌丝体。
Ah层:8-15 cm,呈棕灰色,粒状或团块状结构,
暗棕壤
白浆土
暗棕壤与棕壤的区别
棕壤主要分布于 暖温带,暗棕壤则 分布在温带。 暗棕壤表层有机 质含量较高,但粘 化现象不如棕壤明 显 暗棕壤有铁锰胶 膜和较多的SiO2粉 末,而棕壤一般无 SiO2粉末。
暗棕壤
棕壤
暗棕壤与灰化土的区别
暗棕壤只存在粘粒 和铁在土壤坡面中轻 度淋溶淀积的假灰化 过程
根系较多,且有蚯蚓聚居。
则随发育程度不同而异。
AB层:<20 cm,呈灰棕色,较为紧实。厚度
Bt层:厚度约30~40cm,呈棕色,主要为核
状结构或块状结构,结构表面有不明显的铁 锰胶膜。质地较为粘重。
C层:棕色母质层,石砾表面可见少量的铁
锰胶膜。
基本理化性质
表层土壤(腐殖质层) 阳离子交换25~35cmol/kg, 盐基饱和度60%~80%,随 土体中铁、粘粒 有明显的淋溶淀积,而铝 的移动不明显,黏土矿物 以水化云母为主,并含有 一定量的蛭石、高岭石
草甸暗棕壤
是暗棕壤向草甸土过渡的过渡性亚类,约 占暗棕壤土类面积的5.38%。主要分布在 平缓的坡脚或河谷阶地。腐殖质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映,盐基饱 和度较高,铁的还原淋溶较强,但黏粒移 动弱黏粒在剖面中分化不明显

潜育暗棕壤
主要分布在河谷、高阶地中的地平处, 约占暗棕壤土类面积的 0.64%。多生长 红皮云杉等和林下草甸植被。土壤含水 较多,排水不良,甚至部分地区有岛状
永冻土的存在,以致于土壤发生明显的
潜育化过程,常形成腐殖质泥炭层
04
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 与棕叶针叶林的区别 • 与白浆土的区别
• 与棕壤的区别
• 与灰化土的区别
暗棕壤与棕色针叶林土的区别 棕色针叶林 土中酸性淋溶比 暗棕壤强 暗棕壤在剖 面中的灰化想象 较弱,如SiO2粉 末及灰化淀积现 象等均不如棕色 针叶林土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