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欣赏

合集下载

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昆曲的比较

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昆曲的比较

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昆曲的比较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昆曲的比较古代中国戏曲艺术独具特色,其中京剧与昆曲是两个备受瞩目的重要门派。

京剧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而昆曲则因其高雅、精致而被誉为“戏曲绝艳之花”。

本文将针对京剧与昆曲的音乐、表演和剧目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共同之处和个别特点。

一、音乐表演1. 京剧音乐与表演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京剧音乐以“清、宫、调”为主要音乐形式,具有明快、热烈的特点。

演员在表演中通过变化多样的音域和音调,传递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2. 昆曲音乐与表演昆曲以其流畅婉转的音乐和细腻入微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昆曲音乐以“泛音”为基础,通过声音细微的变化表达情绪。

昆曲表演注重身段和唱腔的协调配合,讲究“动静相宜”。

二、剧目特点1. 京剧剧目京剧剧目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多以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和名著改编而成。

其中著名的剧目有《红楼梦》、《长生殿》等。

京剧注重角色形象的刻画,通过戏服、脸谱和动作来突出角色的特点。

2. 昆曲剧目昆曲剧目多以古代诗词和著名文学作品为基础,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著名的昆曲剧目有《牡丹亭》、《浣纱记》等。

昆曲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形象独特的角色刻画。

三、表演风格比较1. 京剧表演风格京剧表演强调形体和声音的统一,演员通过精确的动作、独特的身段以及独特的唱腔展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音乐和舞蹈的运用使得京剧的表演更加生动、具有冲击力。

2. 昆曲表演风格昆曲表演注重细致入微的动作和情感的表达,演员通过舞蹈、唱腔和面部表情的协调展示角色的情绪和内心变化。

昆曲舞台上的演员动作优美、流畅,显得尤为细腻和柔美。

综上所述,京剧与昆曲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形式,各自独具魅力和特点。

京剧以其激情四溢的表演和明快热烈的音乐深受观众喜爱,而昆曲则以其高雅流畅的表演和细腻入微的音乐艺术让人为之倾倒。

无论是京剧还是昆曲,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保护。

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豫剧的比较

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豫剧的比较

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豫剧的比较京剧和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剧种。

虽然它们都源于古代的戏曲形式,但京剧和豫剧在表演风格、音乐曲调、剧情题材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古代戏曲中的京剧和豫剧进行比较与赏析。

一、表演风格的比较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注重表演者的舞蹈和动作,通过身体的协调与灵活展示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的表演风格庄重大气,动作优雅而有力,颇具仪式感。

演员们面部化妆精细,扮相独特,通过脸谱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豫剧则以其细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它注重演员的嗓音和语调,以及儿女情长、民间故事等题材为主要表演内容。

豫剧的表演风格细致入微,情感真挚,演员们娓娓道来,把观众带入剧情内心世界。

二、音乐曲调的比较京剧和豫剧在音乐曲调上也有所区别。

京剧的音乐曲调多采用宫调,它的音乐旋律高亢激越,节奏鲜明有力,能够充分表达戏剧冲突和人物情感。

而豫剧的音乐曲调则更多地采用角调和徽调,它的音乐旋律柔和婉转,给人以温馨和亲切的感觉,能够表现出豫剧中的深情与民族特色。

三、剧情题材的比较京剧和豫剧在剧情题材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京剧主要演绎典型的历史故事和名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等。

它的剧情丰富多样,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和社会风貌等方面。

而豫剧则更多地表现当地民间故事和传说,如《崔莺莺》、《李香君》等。

豫剧的剧情贴近人民生活,更具民族特色。

综上所述,京剧与豫剧在表演风格、音乐曲调以及剧情题材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京剧以其庄重大气、独特的化妆和舞蹈为特色,而豫剧则以其细腻的表演和温馨的音乐曲调闻名。

两种剧种都有着千百年来的传承与发展,都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欣赏和珍藏。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内涵。

从古代开始,戏曲就是中国人传承和表达文化的一种方式。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以其丰富多样的剧种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流派、角色、音乐、舞蹈以及其欣赏体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戏曲流派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四大流派,分别为京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风格,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

京剧以其雄浑激昂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技巧而著名,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流派之一。

豫剧以其豪放激情的唱腔和激烈的剧情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越剧则以其柔婉细腻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见长,是中国最具女性特色的戏曲表演艺术之一。

黄梅戏则是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独特的音乐伴奏而著名。

二、角色扮演戏曲艺术中的角色扮演是中国戏曲一大特色。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需要通过嗓音、舞姿、面部表情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戏曲中的角色形象丰富多样,包括正派的英雄、反派的恶棍、悲剧的女子等。

演员通过训练和表演技巧的积累来塑造角色,并将其呈现给观众。

观众通过观赏演员的表演来感受和理解剧中角色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

三、音乐与舞蹈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音乐和舞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戏曲中的音乐以其独特的格调和富有动感的节奏使得整个演出更加生动有趣。

戏曲中的舞蹈则通过优美的舞姿来衬托剧情和角色。

音乐和舞蹈在戏曲演出中起到了独特的补充和推动作用,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的魅力。

四、欣赏体验欣赏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观赏体验,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的方式。

观众在观看戏曲演出时,可以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戏曲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戏曲艺术来思考和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

欣赏戏曲艺术需要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需要他们对戏曲艺术的专业知识和独特魅力的认同。

古代戏曲名篇赏析

古代戏曲名篇赏析

古代戏曲名篇赏析古代戏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丰富多彩的剧情、深奥的人物塑造以及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几部古代戏曲名篇进行赏析,欣赏其独特的魅力。

一、《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而其戏曲改编版同样享有盛誉。

这部曲目众多的戏曲利用了细腻的表演语言、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唱腔描绘了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在故事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的纠葛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社会人情的种种荒诞。

二、《长生殿》《长生殿》是明代剧作家郑光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被贬入冷宫后寻求重见天日的艰辛经历。

剧中曲调婉转动人,情节跌宕起伏,体现了真爱和人性坚韧之美。

三、《汉宫秋》《汉宫秋》是明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曲四大悲剧之一。

该剧讲述了大将军霍去病与楚王妃孟姜女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宫廷阴谋等社会问题。

该剧曲调悲凉,语言富有诗意,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震撼。

四、《西施》《西施》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以西施的美丽与苦命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丽的迷人与社会的黑暗。

剧中音乐舒缓悠扬,唱腔流畅自如,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五、《牡丹亭》《牡丹亭》是元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作品,以爱情为主题,展现了女主角杜丽娘为了追寻真爱,勇敢抗争的形象。

剧中旋律婉转动听,以美丽的唱腔表达了角色的喜怒哀乐,给观众带来深深的感动。

以上所述仅是几部古代戏曲名篇中的冰山一角,每一部戏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之处。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戏曲,我们能够深入感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戏曲艺术的美妙与深远影响。

让我们一同致敬这些不朽的古代戏曲名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魅力。

古代戏曲赏析汉宫秋

古代戏曲赏析汉宫秋

古代戏曲赏析汉宫秋汉宫秋是一部古代戏曲作品,它展现了古代宫廷中丰富多彩的秋季景观和宫廷生活。

该剧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广大观众,并成为中国戏曲瑰宝之一。

下面将从剧情、音乐和舞蹈等方面来赏析汉宫秋。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汉宫秋》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宫廷生活图景。

整个剧中以汉代宫廷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精彩的表演展示了古代皇室的日常生活。

从皇帝和嫔妃们的私生活到宫廷内政事务的处理,每个角色都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观众可以通过欣赏该剧,了解到古代宫廷的繁华与尊严。

其次,音乐在《汉宫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剧中的音乐曲调悠扬,旋律优美,能够与剧情相呼应,增加戏剧的氛围。

不同的场景和情节都有相应的音乐伴奏,让观众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

此外,该剧中的音乐还通过打击乐器和乐队的演奏,为观众呈现了宫廷的庄严和华丽。

另外,舞蹈也是《汉宫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剧中通过舞蹈展现了古代宫廷女性的婀娜多姿和优雅风采。

舞蹈动作流畅,富有韵律感,展示了古代女性的仪态和修养。

特别是在描绘秋天的场景中,舞蹈更是通过舞姿的起伏和扭动,生动地表现出秋天的丰收和自然之美。

总体来说,《汉宫秋》通过其精巧的剧情、悦耳的音乐以及瑰丽的舞蹈,成功地刻画出了古代宫廷中的秋季景观和生活画卷。

观众通过欣赏该剧可以感受到古代宫廷的独特魅力,并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该剧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扇了解古代历史的窗口,带领观众回到那个辉煌的时代。

总之,《汉宫秋》是一部古代戏曲作品,通过其精彩的剧情、优美的音乐和出色的舞蹈,成功地展现了古代宫廷中的秋季景观和生活。

观众在欣赏该剧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古代宫廷的繁华与尊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该剧不仅具有观赏性,更是一部让人思考和感悟的作品,值得广大观众深入品味。

古代戏曲赏析桃花扇中的经典场景

古代戏曲赏析桃花扇中的经典场景

古代戏曲赏析桃花扇中的经典场景桃花扇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曲具有浓郁的古代情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的经典场景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将针对桃花扇中的几个经典场景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1. 桃花木岳父刺字桃花扇开篇即以桃花木岳父刺字的情节开场,为整个剧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经典场景描绘了桃花岳父一心求学的坚定信念和孝向,也展示了主题中的家庭伦理和儿女情长。

在这个场景中,岳父将自己的学识和心血融入到刻字这一艺术形式中,既传递了父辈对子女的期望,又表达了岳父对自己的一种追求和执着。

2. 桃花岳飞渡江在这一场景中,岳飞带领桃花扇倾力奋战,成功渡过了激流险滩的江面。

这一经典场景展示了岳飞的英勇无畏和为国家忠诚的精神。

这里桃花扇成为符号,象征着众人的力量和民众的团结一致。

岳飞的渡江行动在追求国家统一和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诚和执着。

3. 十六字令桃花扇中的“十六字令”是另一个经典场景,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之一。

在这个场景中,南唐皇帝李煜对自己的境遇和心境进行了深情的表达。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雄浑的情感描绘了李煜的孤独与哀伤,体现了现实主义作品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刻画。

同时,这一场景也展示了玛琳娜作为舞姬的高超艺术表演,以及她对爱情和责任的追求。

4. 红罗衫桃花扇中的红罗衫被视为经典场景中的巅峰之作。

红罗衫这一舞台形象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和神秘的艺术感染力。

她身穿红衣,手持扇子,以古典舞蹈的形式展示了女性的柔美和内心的矛盾。

红罗衫的形象不仅令人陶醉,也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产生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5. 唱仙桃风月“唱仙桃风月”是桃花扇中的一处温柔与浪漫的场景,以婀娜多姿的舞蹈和抒情的唱腔展示了仙女与人间之间的爱情故事和悲欢离合。

这一场景描绘了两个世界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人性与仙性之间的对比。

唱仙桃风月这一段落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艺术张力,让观众沉醉其中。

如何欣赏戏曲及古典戏曲的民族特征(18页)

如何欣赏戏曲及古典戏曲的民族特征(18页)
戏曲欣赏
中国古典戏曲的民族特征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文化的艺 术瑰宝,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了 解其特征,理解其特有的艺术表现 方式,才能更好地欣赏戏曲,完成 戏曲审美。
中国古典戏曲的民族特征:

综合性
♦ 程式化
♦ 写意性
综合性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了诗 歌、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具有“诗剧”性质, 其唱词、念白都是诗化的文辞。
虚拟与写意:
♦ 虚拟是写意的手段 ♦ 写意是虚拟的目的
虚拟,即以虚拟实,通过一定的 舞台元素,虚中生实,观众借助想象 可以获得与生活场景中相似的生活体 验和感受。
古典戏曲的虚拟:
♦ 一是,时空转换的虚拟; ♦ 二是,对周边环境的虚拟;
例:昆剧《宝剑记· 夜奔》
♦ 三是,对具体动作对象的虚拟,以还
走边 程式
写性
写意,相对于写实而言。 中国戏曲重写意,不是实录式地反 映生活,因此可以克服布景道具、时间、 空间的限制。在处理动作、道具布景等 具体舞台元素时,不求形似,而力求传 神,表达其内在意蕴。
视频:昆曲《渔家乐· 藏舟》
渔家女与清河王驾船渡江的场景靠一支划橹及两 人身段的俯仰来表现。
舞台表演上,戏曲的综合性表现 为演员表演手段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即四 功:唱、念、做、打。
♦唱:指歌唱,是人物抒发情感或
叙述剧情的主要方式。
♦念:即念白,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做功,主要指演员的肢体表演,
即手、眼、身、法、步。
♦打:也叫“开打”,即武功。
带有极强的舞蹈性和程式化。
程式化
程式,即格式、规则,是对生活 的提炼概括和美化。
原某些生活场景。
昆剧《宝剑记》

中国传统戏曲欣赏

中国传统戏曲欣赏

中国传统戏曲欣赏导语: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作为教育内容创作者,我们有责任向学生传授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他们了解、欣赏并传承下去。

本篇文章将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流派以及欣赏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并培养对戏曲的热爱。

一、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等多种元素。

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戏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与表演的结合:戏曲中的音乐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等手法,与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台词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2.唱腔的独特性:戏曲中的唱腔有各种各样的声调和音域,如梆子、京剧、豫剧等,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音乐特点。

3.表演形式的多样性:戏曲中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唱腔、念白,又有舞蹈、杂技等,这些形式的结合使得戏曲更加生动、丰富。

4.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戏曲的台词和剧本通常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使得戏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中国传统戏曲的流派中国传统戏曲有众多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特点。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流派。

1.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流派,它以唱腔、表演和化妆等为特色。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通过身段、脸谱和唱腔等手法,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豫剧: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地方戏曲,它起源于河南地区。

豫剧的唱腔婉转动听,表演形式独特,以其细腻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3.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地方戏曲,它起源于湖北地区。

黄梅戏以其悠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而著名,它通常以爱情和家庭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中国传统戏曲的欣赏方法欣赏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它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仙配》与中国戏曲欣赏
从小到大,最烂熟于心的戏曲就是“天仙配”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估计这是人人都会唱的几句了吧。

说实话,自己真的而不是很了解中国的戏曲,就是上了中国戏曲欣赏这门课的一开始自己还不是很喜欢,但是自从一个学期下来,真的觉得自己中国戏曲了解了不少。

尤其是这部黄梅戏当中的经典——天仙配,让我不光看到了爱情的美好,也反映了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当然也能领略到黄梅戏的精髓。

说道黄梅戏,我们就先谈谈它的历史吧,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

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

在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

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

早期的黄梅戏多是把当地的民歌小调直接搬上舞台,表现当地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的故事。

先是在安徽怀宁一带出现了专业班社。

怀宁素有"戏乡"的称号。

这里唱黄梅调十分兴盛。

从演出一方来说,戏目多、人才多、班社多;从看戏者一方来说,观众多、市场多。

于是,一批戏班应运而生。

黄梅戏的更大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由于国家对地方戏曲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加强艺术力量,安徽省陆续选派一些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方面的专门人才参加了黄梅戏的改革工作。

新老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黄梅戏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黄梅戏从安庆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剧种。

至今,黄梅戏与黄
山一起,并称"安徽二黄",成为安徽省的骄傲。

这一时期的黄梅戏,唱腔唱法都有了改革,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突破了"花腔"只能专戏专用的束缚,同时,巧妙地借鉴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出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

伴奏上,也不再是若断若续的"三打七唱",而是建立了以中乐为主的中西混合乐队,从音乐气氛上大大提高了剧种的表现力。

《天仙配》这部作品能够很好的看出黄梅戏的音乐美。

戏曲绝对是一种以音乐为主的艺术,戏曲中的音乐绝对是戏曲的灵魂,不同风格的戏曲音乐也就造就了中国不同的地方戏,黄梅戏被誉为“山野吹来的风”,可见其戏曲音乐风格乃是清新、自然,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

《天仙配》的戏曲音乐,不论从词或是曲来看,都是非常地朴实,就和家乡的百姓一样淳朴。

《天仙配》的唱词,极其通俗,接近大白话,就算是没有一点文化的劳苦大众也能够理解,比方说其中背广为传唱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段,很通俗地告诉大家,劳动人民的幸福就是夫唱夫随、夫妻恩爱、家庭和谐,体现在具体的表象上就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很简单但又非常真实,不需要过多的华丽词藻、不要过多的典故来装饰。

戏曲的唱腔也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花哨、技巧,没有像京、昆那样复杂曲牌、套路,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包含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当然,黄梅戏这种音乐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本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有些曲目,比方说武戏等,就不太适合黄梅戏来演绎。

再来说说《天仙配》的剧情美。

《天仙配》的剧情非常简单,角
色也不多,但故事情节却非常的讨巧,深受老百姓的喜好,通俗一点就是适合他们的品味。

《天仙配》的剧情是历史上有关孝子董永的传说演变而来,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历朝历代都重视孝道,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经过民间或野史不断的流传,最终就成了神话爱情故事,其本义也就是宣扬孝道、尽孝能够感动上天,给自己带来好运。

五十年代经改编后的剧本,并没有放弃神话的因素,只是将主题升华,加入“玉皇大帝”、“财主”的反面角色,将整个剧情改编成包含“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与封建制度(统治势力)做斗争”寓意,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精华(“孝道”),又贴近时代的特点(反封建),满足时代进步文化的要求,所以该剧本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通过人物美和剧情美其实就可以看出来天仙配这部作品的成功所在了。

首先它的文字简单,语调清新,所以大家都可以记得住,就像我开篇说的一样,从小到大能够渲染,应该能够体现它的通俗易懂。

同时很能符合当时的环境,因为那时候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饱受剥削,所以戏曲中的简单朴实的话语其实也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一种愿望,一种希望翻身农奴做主人的最简单的愿望,所以这部天仙配才会广为流传吧。

其次这部作品还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一种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和好奇。

因为想到天上的仙人,所以还可以看做古代人们对天上宇宙的一种美好期待。

这部《天仙配》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黄梅戏,所以我想以后我会在闲暇之余花点时间来听听戏曲,估计也是可以陶冶一下情操的。

也很感谢老师领我进入戏曲的世界,其实尝试了才知道别有洞天!衷心的希望中国戏曲能够不断的为后人所发扬光大。

学院:文化与传媒
班级:广告1201
姓名:宋志超
学号:20120133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