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鉴赏
戏曲鉴赏知识点总结

戏曲鉴赏知识点总结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人民对生活、情感、价值观念的表现和诠释。
戏曲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义,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戏曲鉴赏是研究戏曲艺术的一门学科,主要介绍戏曲的形式特点、历史渊源、表演艺术、演出流派等相关知识,通过对戏曲作品的赏析,深入探讨其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
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戏曲艺术源远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歌舞祭祀仪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戏曲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主要有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等多种剧种,每种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特色。
同时,戏曲的演出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从传统的庙会演出、街头巷尾的民间传唱,到现代的舞台推广和大众娱乐形式,戏曲已经成为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产品。
二、戏曲的传统表演形式1. 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它起源于明代的皮影戏和话剧,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京剧以其高度规范的表演方式、饱满的音韵美和优美的动作形态,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京剧的表演通常包括唱、念、做、打四大要素,演员需要通过声腔、唱腔、念白、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来完成角色的表演,而且要求演员在表演时能够准确地掌握传统的动作和唱词,以表达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戏曲的内涵和审美。
2. 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地方性戏曲剧种,它以其流畅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悠扬的音乐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粤剧的表演中,演员通常借助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服饰道具,通过旋律感柔和、曲调婉转的唱腔来诠释角色的情感和性格,以达到情感交流,引发观众共鸣的目的。
同时,粤剧的表演方式也非常注重动作和表情的处理,演员需要通过细腻的动作和真实的表情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这种表演方式使粤剧在中国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

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通过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艺术等元素,成为了广大戏曲爱好者追逐的艺术瑰宝。
本文将对京剧经典片段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戏曲的魅力与深意。
一、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以保家卫国为题材的京剧作品,被誉为京剧经典之作。
其中的经典片段是“巧计救赵高”。
这一段通过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曹操如何运用智谋,将赵高一众诬陷,最终化解危机。
在这个片段中,曹操饰演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演技优势。
通过优美的唱腔、华丽的动作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将曹操的睿智和机智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舞台背景和道具的运用也为整个剧情增加了层次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曹操的智谋。
二、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该剧讲述了项羽与虞姬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片段是“霸王鞠躬”。
这一段经典片段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动情的唱腔,让观众深情地感受到项羽对虞姬的深爱和无奈。
整个片段以项羽鞠躬的动作为主线,通过舞台的灯光和音效的辅助,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将项羽内心的痛苦和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为之动容。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京剧版的《红楼梦》则是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再次演绎。
其中,最为经典的片段是“宝钗的咏荷”。
这一段以宝钗的咏荷为中心,通过婉转的唱腔和流畅的动作,展示了宝钗的美丽和文雅。
宝钗饰演者通过华丽的服装和精致的妆容,将宝钗的高贵和温婉诠释得淋漓尽致。
同时,舞台的布置和灯光的烘托,为整个片段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总结: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在探索京剧魅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片段的背景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技巧。
只有通过对舞台表演的深入解析,才能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戏曲的独特魅力。
京剧经典片段的解析为我们展示了京剧的多样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通过优美的唱腔、动人的表演和精心的舞台设计等,京剧成功地将古代戏曲艺术传承至今,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戏曲鉴赏学习综述

戏曲鉴赏学习综述学院:杏林学院学号:1015043014 姓名:崔文静1、课程学习内容简述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集唱(歌曲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末(男)五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一、生、旦、净、丑、末分类生:指中青年男性,分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如《回荆州》的刘备、《浔阳楼》的宋江、《借东风》的诸葛亮等都是须生;《群英会》的周瑜是小生;《长坂坡》的赵云是武生。
生角京剧《忆十八》梁伯生角旦:指女性,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等,旦角全为女性。
如《白蛇传》的白素贞、《武家坡》的王宝钏等都是青衣;《西厢记》的红娘、《武松杀嫂》的潘金莲都属于花旦;《白蛇传》的青蛇、《十字坡》的孙二娘都属于武旦;《天门阵》的穆桂英属于刀马旦;老年妇女都属于老旦。
旦角净:指性格粗犷、刚直、剽悍、勇猛、奸诈、残忍的男性角色,要勾脸谱。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答案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答案绪论1.戏曲界通常称,中国戏曲三百多个剧种。
对第⼀章1.昆曲发源地是哪⾥?昆⼭2.明末沈宠绥所作的戏曲声乐著作其书名是什么?《度曲须知》3.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什么为主?笛4.曾被称为“⼀出戏救活⼀个剧种”的这⼀出是什么戏?《⼗五贯》5.中国昆曲被选为“⼈类⼝述与⾮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在哪⼀年?2001年6.京剧的伴奏乐器是以什么为主?胡琴7.汤显祖的作品“后⼆梦”值得是哪两部戏曲?《邯郸记》、《南柯记》8.昆曲《斩娥》是出于元杂剧的《⼤⼑会》的么?错9.昆曲《琴挑》是出于明传奇《浣纱记》的么?错10.昆曲《冥判》是出于明传奇《牡丹亭》的么?对11.昆曲《夜奔》是出于明传奇《宝剑记》的么?对第⼆章1.秦腔的发源地是哪⾥?陕西2.清乾隆中叶严长明锁住戏曲研究论著其书名叫什么?《秦云撷英⼩谱》3.因“错认”⼀场,被曹禺先⽣认为“可以和莎⼠⽐亚剧作媲美”的作品是《三滴⾎》4.秦腔被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是哪⼀年?20065.《⽕焰驹》的作者是李芳桂吗?对6.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是?民众剧团7.西京三部曲《西京故事》、《⼤树西迁》、《迟开的玫瑰》的作者是?陈彦8.“西秦腔⼆犯”这⼀曲调出⾃?《钵中莲》9.清代著名秦腔演员魏长⽣以那部剧作轰动京师?《滚楼》10.《三滴⾎》的作者是?范紫东11.《卖⽔》出⾃哪部作品?《⽕焰驹》第三章1.川剧创造的绝活变脸2.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川剧演员是沈铁梅3.“帮、打、唱”是川剧哪⼀种声腔的特⾊?⾼腔4.“保护、继承、创新、发展”是198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振兴川剧的⼋字⽅针错5.川剧经典剧⽬《情探》是由著名作家黄吉安先⽣编写的。
错6.川剧最具创造性和艺术个性的声腔是⾼腔7.以下哪⼀个剧⽬是川剧作家魏明伦的作品《变脸》8.川剧的主要声腔有:弹戏、灯调、胡琴、昆腔、⾼腔9.下列哪些是川剧代表性剧⽬:①拉郎配②《龙凤呈祥》③《五⼥拜寿》④《情探》⑤《乔⽼爷奇遇》⑥《锁麟囊》《拉郎配》、《情探》、《乔⽼爷奇遇》10.川剧《⽩蛇传》中的⼩青(青蛇)具有男⼥双重性别,他在下列哪⼀出折⼦戏中属于男性?《扯符吊打》、《⾦⼭寺》11.川剧五种声腔并存状况的形成,于清代“湖⼴填四川”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第四章1.随着⼴东⼈在海内外的创业移民,遍布东南亚、欧洲、美洲、⼤洋洲、⾮洲,成为海内外流播最⼴的中国戏曲。
[笔记]戏曲鉴赏知识点
![[笔记]戏曲鉴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8e1d4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f.png)
戏曲鉴赏知识点1.优孟衣冠:典故《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叫孟的杂戏的艺人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
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
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
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后来就用“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
2.《东海黄公》:西汉角抵戏中的一个节目取材于民间故事据《西京杂记》记载:东海人氏黄公,年轻时练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伏蛇、虎。
他经常佩带赤金刀,用红绸束发,作起法来,能兴云雾,本领很大。
到了老年,气力衰疲,加上饮酒过度,法术失灵。
秦朝末年,东海出现白虎,自负的黄公仍想拿赤金刀去镇服它,可是法术不起作用,反被白虎咬死了。
关中一带的民众根据这个故事编成节目来表演;后来汉朝皇帝把它采入宫廷,作为角抵戏的一个节目。
3.参军戏:中国古代戏曲形式。
由优伶演变而成。
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
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
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
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脚色外,还有女脚色出场。
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4.勾栏瓦舍:又作勾阑或构栏,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瓦舍也叫瓦子、瓦市。
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名俗。
瓦舍的规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几座勾栏。
5.《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保存在《永乐大典》中的《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三种,艺术上虽然粗糙,但就其性质来看,已经是成熟的戏剧文学。
所以可以说,中国戏剧艺术在宋代已经正式形成,是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戏曲鉴赏学习综述

戏曲鉴赏学习综述一、课程内容与基本感受简述中国的戏曲种类有京剧、豫剧、评剧、昆剧、越剧、黄梅戏、话剧等。
其中京剧中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最为知名。
中国有四大腔调:梆子腔、皮黄腔、昆腔、高腔。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
其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说所有“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妆都大体一样,无论多少人物,从面部化妆看都是一张脸;“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妆,也是无论多少人物,面部化妆都差不多。
“生”、“旦”人物个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装等方面表现.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
“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
“净”,俗称花脸。
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
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同,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
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
中国古代戏曲知识与鉴赏分析

表现在对季节、时代、地域等服装特点的忽略,只考虑 戏曲服装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塑造 相关的方面。另外,戏曲服装所着重考虑的是它是否适合 在戏曲舞台上出现,是否具有可舞性。戏曲的服装不仅要 有装饰性,而且要有可舞性,要在人物塑造上起到应起的 作用。戏曲的水袖、大靠的靠旗、箭衣的大带、纱帽的帽 翅、脚上的厚底等无不具有可舞性,无不参与人物形象的 塑造。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 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 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 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 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 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 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 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 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 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 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 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 成熟,戏曲形成。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重要 时期,以元曲闻名于世,而 其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 (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 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 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 (汉卿)、王(实甫)、白 (朴)、马(致远)等作家, 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显示出戏曲在 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 间气息。
• 临川四梦: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牡 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22014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opera appreci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中国戏曲鉴赏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它的某些因素早在我国上古时期就产生了,一直到唐代产生了成熟的戏剧形式——参军戏,然后宋杂剧,元杂剧,宋元南戏,一直到明清的传奇,戏剧不断的成熟,丰富,繁荣,在古代文学长河里,它独自形成一道风景。
是我国古代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样式。
我国现在极富魅力的京剧,还有各地的地方戏,都证明戏剧这种艺术样式的生命力。
该选修课就是对古代戏剧的产生,发展作一个梳理,对戏剧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作详细的介绍,对戏剧表演中的一些特征及角色知识作准确的讲解。
戏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本课程力在让同学们对戏剧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同学们对古代文学的学习。
该选修课力求详细的对古代戏剧作一下梳理,辅助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使学生对戏剧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与掌握。
并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未来研究的铺垫。
该选修课力求借助多媒体,原典的阅读等手段引入最新的研究观点,对戏剧的剖析力求准确,生动,新颖,挖掘出更多的意蕴。
使学生对古代戏剧的产生,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一些重要的戏剧作品有一个详细的把握,对戏剧表演中的一些知识能够熟练掌握。
通过教学力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鉴赏戏剧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戏曲常识及欣赏戏剧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艺术。
懂得如何去欣赏戏曲,从而更加熟悉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3.使学生理解戏曲的含义。
(三)实施说明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三年级使用。
本门课程总计24学时。
2.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戏曲史,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舞台艺术、戏曲剧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起初对中国戏曲文化的陌生,到现在对中国戏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个过程与选修中国戏曲鉴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师对中国戏曲的绘声绘色的讲解是转变我对戏曲态度的最根本的原因,每次上课老师总会带给我们丰富新颖的内容,从昆曲中描写南宁太守之女杜丽娘与贫寒书生柳梦梅之间爱情故事的《牡丹亭》到代表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的《西厢记》;从京剧中一代大师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到超脱时空形态的《杨门女将》再到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的《赵氏孤儿》。
每一次的戏剧欣赏都是一次神奇的旅程,带我们领略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戏剧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它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情。
百年沧桑在上面形成了烙印,百年变幻使它更添一色。
人们在其中找到明亮的镜子,在其中找到古社会的制度,享受文化和智慧的熏陶,沉浸在另一个世界。
我国传统戏剧反映了中国众多英才猛将,巾帼英雄,它们凝聚了我国人民多少辛勤的汗水,它们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戏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向世界传播中国戏曲文化。
我们应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中国是一个文明之国,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向世界证明:中国文化不容忽视,让全世界知道世界上有个国家叫中国,那儿曾有许许多多勤劳的中国人,他们用他们最真挚的心和英雄们伟大或凄凉的故事凝成了伟大美妙的中国传统戏剧。
除了老师绘声绘色的介绍戏曲名段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朱镕基老先生退休后与京剧艺术相关的生活照片,照片中的朱镕基面相温和慈祥,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淡去了不少,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镕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
人们无数次设想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从照片里能很容易的看出他对京剧的热爱,他拉着胡琴唱着京戏,过着一个退休老人该有的惬意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段不可不提的就是老师对样板戏的介绍,所谓样板戏,指一批创作于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主要反映传统政治立场的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超过文化价值。
样板戏的影响力在文革达到顶峰,不仅是国家当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
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其具有相当的争议性,同时由于其时代的象征,在老一辈人中仍具有生命力。
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还记得在《红灯记》和《沙家浜》的片段欣赏中演员们标准扎实的唱功和精准到位的表演功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样板戏被称为“红色经典”,样板戏开了一个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
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
这一学期的中国戏曲鉴赏之旅就此即将告一段落,但我相信,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了解却仅仅开始,在未来还有更多宝贵丰富的戏曲文化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古老的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先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文明,古迹,风俗,民情,如今,外国来宾来到我们这个大中国,首先要欣赏的就是令人啧啧称赞的京剧,他们游览了一部分的“大中国”,总要了解各式各样的民间戏剧,因为京剧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上留下蛛丝马迹,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中国风情,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我,我们还要呼吁更多的人留住我们的国粹,最后感谢老师在课上为我们做出的中国戏曲文化的精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