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
古代对人的尊称

古代对人的尊称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我国古代对人的尊称对父母称、椿萱;称别人父母为令尊、;称别人的兄妹为令郎、、;自称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自称兄妹为家兄、家妹;对妻子的父亲称丈人、岳父、泰山;兄弟之间称手足、、堂棣;夫妻之间称伉俪、配偶、伴侣;父母死后称呼前加先字,父死称先父。
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妹等。
再如:称老师为恩师、夫子,称学生为门生、受业,学校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称别人家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舍下、草堂。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表示请人谅解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古人称呼一个人的15种方式

古人称呼一个人的15种方式古人称呼一个人的15种方式古人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来称呼一个人,以下是其中的15种方式:1、直接称呼姓名直接称呼姓名有三种情况。
首先是自称姓名或名,比如相如在五步之内就请到了大王,XXX在自序诗中自称名字。
其次是用于介绍或作传,比如XXX,是一位泰州人,如遂与XXX俱诣XXX。
最后是用来称呼所厌恶、所轻视的人,比如XXX献谄于后,不幸XXX孟构恶于前。
2、称呼字古人在幼年时被命名,成年后(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与名有意义上的区别,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则出于礼貌和尊敬。
比如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韩退之等。
3、称呼号号又称为别号或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比如陶潜号五柳先生,XXX号XXX居士,XXX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XXX号玉溪生,XXX晚年自号四明狂客,XXX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XXX晚年号半山,XXX 号XXX居士等。
4、称呼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比如XXX被称为XXX征士,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
而称奸臣XXX为XXX则是一种恶谥。
5、称呼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比如南宋诗人XXX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XXX;XXX因斋名为XXX而被称为XXX、惜抱先生。
再比如称XXX为聊斋先生,XXX为饮冰室主人等。
6、称呼籍贯比如唐代诗人XXX是襄阳人,故而人称XXX;XXX是曲江人,故而人称XXX;XXX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XXX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XXX;明代戏曲家XXX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呼[宝典]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呼[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f969ac1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b.png)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与现代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不尽相同,阅读古诗文时要特别留意,以免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人称代词1、吾吾不能居其地(《勾践灭吴》)吾:我们。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我。
2、余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余:我。
盖余所至(《游褒禅山记》)余:我们。
3、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予:我。
4、朕回朕车以复路兮(《离骚》)朕: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5、汝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汝:你。
6、尔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尔:你。
7、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尔、乃:你,第二人称代词。
8、若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若:你的9、二三子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勾践灭吴》)二三子:你们。
10、或或百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有人,有的人,不定代词。
二、以身份、职业作称谓1、公、侯、伯、子、男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汉代封侯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
王子封“王”相当于先秦的诸侯,汉代初期异姓也封王,后来“非刘氏不王”,异姓受封的通称列侯。
三国以后,历代封爵制度不尽相同,但姓封王都是一致的,异姓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
晋、宋以后,爵号加“开国”字样表示尊贵,如乐安郡开国公,曲阜县开国子,称为开国爵。
2、子、臣、君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子:儿子。
臣:臣子。
君:君主。
3、黎民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于国也》)黎民:百姓。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众,黎民:众民)、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4、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使者,即后世所说的外交使节。
5、贾人贾人夏则资皮(《勾践灭吴》)贾人:商人。
行则叫商,坐则叫贾。
6、、前马其身为夫差前马(《勾践灭吴》前马:前驱,在马前开道的人。
古人对人的雅称

古代中国人对人的雅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雅称:
君子:用于称呼品德高尚、有学问、有修养的男子。
家人:用于称呼家庭成员,表示亲密和尊敬。
贤人:用于称呼有才德、有学问的人。
美人:用于称呼容貌漂亮的女子。
世家子弟:用于称呼出身名门望族的子弟。
仁人:用于称呼有仁德之心的人。
赤子:用于称呼忠诚正直的人。
志士:用于称呼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仙人:用于称呼道德高尚、精神超脱的人。
风流人物:用于称呼有风度、有魅力的人。
这些雅称在古代社会中是对人的尊称,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赞美。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

一、人称代词、吾吾不能居其地(《勾践灭吴》)吾:我们.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我.、余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余:我.盖余所至(《游褒禅山记》)余:我们.、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予:我.、朕回朕车以复路兮(《离骚》)朕: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地自称.、汝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汝:你.、尔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尔:你.、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尔、乃:你,第二人称代词.、若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若:你地、二三子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勾践灭吴》)二三子:你们.、或或百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有人,有地人,不定代词. 二、以身份、职业作称谓、公、侯、伯、子、男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汉代封侯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王子封“王”相当于先秦地诸侯,汉代初期异姓也封王,后来“非刘氏不王”,异姓受封地通称列侯.三国以后,历代封爵制度不尽相同,但姓封王都是一致地,异姓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晋、宋以后,爵号加“开国”字样表示尊贵,如乐安郡开国公,曲阜县开国子,称为开国爵.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子、臣、君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子:儿子.臣:臣子.君:君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黎民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于国也》)黎民:百姓.百姓地称谓:常见地有布衣、黔首、黎民(黎:众,黎民:众民)、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使者,即后世所说地外交使节.、贾人贾人夏则资皮(《勾践灭吴》)贾人:商人.行则叫商,坐则叫贾.、、前马其身为夫差前马(《勾践灭吴》前马:前驱,在马前开道地人.)、、左右太后明谓左右(《触龙说赵太后》)左右:身边地侍臣,以位置代人.、征夫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征夫:行人.、灵修怨灵修之浩荡兮(《离骚》)灵修:神圣,指君王.三、表恭敬地称谓、公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表敬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公: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子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人地敬称.相当于现在地“您”.、君子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品德高尚地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地人.)、君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君:您、丈夫,这里是妻子对邹忌地尊称.、媪老臣窃以为媪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媪:对年老妇人地尊称.、卿卿但暂还家(《孔雀东南飞》)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地爱称.四、表谦虚地称谓、寡人、孤、不谷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烛之武退秦师》)寡人:古代帝王地自谦词,意思是少德地人.另外,帝王还有自称孤,意思是小国之君;自称不谷,意思是不善,不好.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贱息老臣儿子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贱息:对自己儿子地谦称.贱,谦词.息,子女,这里指儿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称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丘:孔子,名丘,按古礼,自称名,是谦称.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项羽地名.、臣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臣:我,官吏对君主地自称.、妾妾不堪驱使(《孔雀东南飞》)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地自称.五、表年龄地称谓、颁白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颁白”通“斑白”,鬓发花白,喻指老人.、妪家有老妪(妪:年老地女人《项脊轩志》)、总角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地少年.)《卫风·氓》、结发结发同枕席(结发:古时候地人到了一定地年龄(一般男子岁,女子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孔雀东南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黄发、垂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黄发:旧说是长寿地特征,所以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地头发,用以指小孩.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其它特殊称谓、元首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元首:指帝王.、昆弟、国子姓凡我父老昆弟及国子姓《勾践灭吴》昆弟:兄弟.国子姓:国君地同姓.、丈夫丈夫二十不取,(《勾践灭吴》)丈夫,青年男子,名词.生丈夫,二壶酒(《勾践灭吴》)丈夫:男婴,名词、嫡子、支子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勾践灭吴》)当室者:指嫡子,正妻所生地长子.正妻所生地儿子,叫“嫡子”,正妻所生地长子,叫“嫡长子”;嫡长子及继承祖先地人称为宗子,其余地称为支子.自周代起,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婚姻约为婚姻《鸿门宴》(婚姻:亲家,女方父亲叫婚,男方父亲叫姻.)、僮仆、稚子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归去来兮辞》僮仆:未成年地仆人;稚子:幼儿.、亲戚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亲戚:亲,指族内地;戚,指族外地.亲戚,指所有地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这里指家中亲属.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地家庭或它地成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祖父思厥先祖父(《六国论》)祖父:祖辈和父辈.、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妻子和儿子.、先妣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先妣:去世地母亲,用“先”称已去世地地位高地人或年长地人.称已死地帝王为先帝,称已死地有才德地人为先贤,称已死去地父亲为先考、先父,称已死去地老师为先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卫风·氓》)氓:民,古代称百姓,特指从外地迁来地人.)、士无与士耽(《卫风·氓》)士:成年男子地通称.、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离骚》)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古代人称呼他人

古代人称呼他人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那么你知道古代人称呼他人?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人是怎样称呼他人,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人称呼他人【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古代对人的称呼常用

古代对人的称呼常用在中国古代,人们之间用什么称呼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它们是用来表达不同情况下的尊重、亲爱的感情。
对古代礼仪的学习和实践,对古代人之间的交往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关于古代人的称呼,可以分为公民称呼和皇室称呼,其中公民称呼的类型较多,而皇室称呼以“臣”为主。
一、公民称呼1、师傅:古代受过文化教育者称师傅,它是表示尊重师傅对自己教育熏陶的最佳方式。
2、同志:古代指同时处于共同行业中的人所称,是一种表示友好的称呼,一般用于较平等的关系中。
3、老同学:在古代,老同学的称呼表示学友之间的情感,也表示彼此间的亲切。
4、老板:古代指让他人为自己工作的人称呼为老板,表示对服务者的尊重。
5、同门:古代指处于同一个门派,有着共同信仰的人称“同门”,表达他们之间的情谊。
6、长者:一般指长年纪较大的人,古代人重视长辈,称之为“长者”,表达恭敬之心。
7、兄弟:古代指处于同一家族,或同一亲缘,或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人,称为兄弟,表达友好的情绪。
二、皇室称呼1、臣:臣是古代官府对皇室和自己的人称谓,是尊重皇室的主要方式,也表示臣子心中的孝敬之情。
2、陛下:古代陛下是指在皇室中,最高级的称谓,用于称呼国王、皇帝或皇室中的最高贵者,表示出强烈的尊敬和敬意。
3、太后:古代太后是指皇室中最高级的女性官员,太后是由皇上来称呼,她在皇室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示尊重和礼遇。
4、太上皇:太上皇在古代是皇室中最高级的称呼,属于神位,太上皇是由官员代为称呼,是对皇上最崇高的表示。
5、公主:古代公主是指皇室中的公主,由皇室官员称呼,表示尊重和礼遇,在皇室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6、太子:太子在古代是皇室中的一种等级,指王位的继承者,由官员称呼,表示出尊贵的地位和深厚的尊重。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中国人之间常用的称呼,这些称呼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亲缘关系和尊重的情感。
在古代,这种礼节和仪式都是人们秉持的宗旨,他们在认识不同的人时,都会关注礼仪,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谊。
古代对人的称谓

古代对人的称谓小编为您整理“古代对人的称谓”,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与现代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不尽相同,阅读古诗文时要特别留意,以免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人称代词
1、吾吾不能居其地(《勾践灭吴》)吾:我们。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我。
2、余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余:我。
盖余所至(《游褒禅山记》)余:我们。
3、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予:我。
4、朕回朕车以复路兮(《离骚》)朕: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5、汝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汝:你。
6、尔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尔:你。
7、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尔、乃:你,第二人称代词。
8、若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若:你的
9、二三子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勾践灭吴》)二三子:你们。
10、或或百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有人,有的人,不定代词。
二、以身份、职业作称谓
1、公、侯、伯、子、男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汉代封侯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
王子封“王”相当于先秦的诸侯,汉代初期异姓也封王,后来“非刘氏不王”,异姓受封的通称列侯。
三国以后,历代封爵制度不尽相同,但姓封王都是一致的,异姓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
晋、宋以后,爵号加“开国”字样表示尊贵,如乐安郡开国公,曲阜县开国子,称为开国爵。
2、子、臣、君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子:儿子。
臣:臣子。
君:君主。
3、黎民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于国也》)黎民:百姓。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众,黎民:众民)、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4、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使者,即后世所说的外交使节。
5、贾人贾人夏则资皮(《勾践灭吴》)贾人:商人。
行则叫商,坐则叫贾。
6、、前马其身为夫差前马(《勾践灭吴》前马:前驱,在马前开道的人。
)
7、、左右太后明谓左右(《触龙说赵太后》)左右:身边的侍臣,以位置代人。
8、征夫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征夫:行人。
9、灵修怨灵修之浩荡兮(《离骚》)灵修:神圣,指君王。
三、表恭敬的称谓
1、公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表敬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公:您。
2、子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人的敬称。
相当于现在的“您”。
3、君子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
4、君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君:您、丈夫,这里是妻子对邹忌的尊称。
5、媪老臣窃以为媪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媪: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6、卿卿但暂还家(《孔雀东南飞》)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四、表谦虚的称谓
1、寡人、孤、不谷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烛之武退秦师》)寡人: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意思是少德的人。
另外,帝王还有自称孤,意思是小国之君;自称不谷,意思是不善,不好。
2、贱息老臣儿子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贱,谦词。
息,子女,这里指儿子。
)
3、自称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丘:孔子,名丘,按古礼,自称名,是谦称。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项羽的名。
4、臣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我,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5、妾妾不堪驱使(《孔雀东南飞》)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
五、表年龄的称谓
1、颁白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颁白”通“斑白”,鬓发花白,喻指老人。
2、妪家有老妪(妪:年老的女人《项脊轩志》)
3、总角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卫风·氓》
4、结发结发同枕席(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一般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孔雀东南飞》
5、黄发、垂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老人。
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指小孩。
六、其它特殊称谓
1、元首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元首:指帝王。
2、昆弟、国子姓凡我父老昆弟及国子姓《勾践灭吴》昆弟:兄弟。
国子姓:国君的同姓。
3、丈夫丈夫二十不取,(《勾践灭吴》)丈夫,青年男子,名词。
生丈夫,二壶酒(《勾践灭吴》)丈夫:男婴,名词
4、嫡子、支子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勾践灭吴》)当室者: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正妻所生的儿子,叫“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叫“嫡长子”;嫡长子及继承祖先的人称为宗子,其余的称为支子。
自周代起,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5、婚姻约为婚姻《鸿门宴》(婚姻:亲家,女方父亲叫婚,男方父亲叫姻。
)
6、僮仆、稚子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归去来兮辞》僮仆:未成年的仆人;稚子:幼儿。
7、亲戚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亲戚:亲,指族内的;戚,指族外的。
亲戚,指所有的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
这里指家中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8、祖父思厥先祖父(《六国论》)祖父:祖辈和父辈。
9、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妻子和儿子。
10、先妣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先妣:去世的母亲,用“先”称已去世的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已死的帝王为先帝,称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已死去的父亲为先考、先父,称已死去的老师为先师。
11、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卫风·氓》)氓:民,古代称百姓,特指从外地迁来的人。
)
12、士无与士耽(《卫风·氓》)士:成年男子的通称。
13、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离骚》)众女:喻指许多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