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暑假班第1课 用串联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答案)
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一讲:概括主要内容(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占的分量最大,失分也最多。
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现阶段小升初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小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语文能力。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吧!【高分秘籍】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一讲:概括主要内容(含答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小学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试中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概括片段内容。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①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
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
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
②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
我感激的点点头,拿著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
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③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
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④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
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
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
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
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⑤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
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
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暑假阅读】部编版三升四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专题0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现代文阅读专题0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技巧】1、审读题目,感知文章内容。
2、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六要素。
3、摘录重要大事和重点语句来概括中心。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
桂林山水(节选)桂林山水,总是无时无处不在你身边,不在你眼里,不在你心里,不在你的感受和思维中留下它的影响。
但是,假如你住在阳朔,那感觉不知会是怎样的?就去过一次的印象说,只好用“仙境”二字来形容。
那山比起桂林来,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静得多。
一座座山,从地面上直拔了起来,陡升上去,却又相互连接,相互(反映掩映),相互衬托着。
由于阳光的照射,云彩的流淌,雾霭(ǎi)的聚散和升降,不断变幻着深浅浓淡的颜色。
而且,阳朔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样暴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密集)的丛林,把它遮盖得像穿了绿色的天鹅绒的裙子。
这还不算,最妙的是在春天,清明前后,在那翠绿的丛林中,开满了血红的杜鹃,就像在绿色的天鹅绒的裙子上,绣满了明丽的花朵。
这使人在一片幽静的气氛中,能生发出一种(猛烈吵闹)的情感。
到阳朔去,最好是坐了木船在漓江里走。
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境界。
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楚;而且,由于水的流淌,山也仿佛流淌起来。
山的(姿势姿势)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漓江的水,是格外的清,生怕没有一条河的水能有这样清。
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土小虫爬过的爪痕。
河底的水草,格外茂密,长长的,像蒲草一样,闪着碧绿的光,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流淌。
【问题】1.作者用阳朔的山与桂林的山作对比,写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阳朔的山____________,桂林的山__________,阳朔的山比桂林的山__________。
2.下面对漓江景物的特点概括精确的一项是()。
A.水平如镜,河底可见B.山水相映,江水清亮C.山随船动,水草茂密D.草随船动,清可见底3.阳朔的景物是极美的,作者给我们一个巡游建议——坐木船。
小升初暑假班第1课 用串联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答案)

第1课用串联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技巧点拨。
写人、写事文章的六要素:时间爱鸟、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用串联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找出文章的六要素。
2.把六要素合理组织起来。
二、例题指引。
伞的故事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们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
没准走到半路就会下起大雨来,就会被浇成个"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
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妈咱能买把伞吗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的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了。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跟前, "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您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妈多熬几夜就有了……"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
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
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妈!"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复习 专题四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版)

专题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知识梳理】【概括文章常见问题】(1)缩不短。
概括文章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该不该删。
在概括文章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
文章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概括文章的方法】如何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有这几种方法:【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例1:《腊八粥》第一部分(1):人人喜爱腊八粥。
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程度以及怎样煮腊八粥。
第二部分(2-19):八儿等吃腊八粥。
写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待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
全文内容:例2:《只有一个地球》第一部分: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第二部分: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第三部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第四部分: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第五部分: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主要内容:【要素串联法】——凡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时间、地点可能不出现),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例3:《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这里,时间是战国时候;地点是邺这个地方;人物是西门豹;事件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题目扩充法】——仅适用于题目已经高度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2024小升初衔接资料:概括文章内容(讲解+练习)(含答案)

01概括文章内容学习目标1. 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技巧2. 学会梳理并准确概括文章内容知识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就是抓住主要人物与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全文或指定语段的内容。
题型:1.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3.请概括本文所讲的几件事。
4. 本文共讲了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5. 请按照表格,梳理文中的几个事件。
一般概括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人物:董存瑞起因: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
经过:董存瑞在队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主要内容概括: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一般概括题 高度概括题概括一件事 分段/层,概括多件事董存瑞在队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回顾练习:二、合并段意法给文章分部分---归纳段意---合并段意如:《金色的鱼钩》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跟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部分(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部分(第23-33自然段):我们走过草地边缘,老班长却牺牲了。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35年秋天,炊事老班长带了三个病号在草地上艰难的走着。
后来青稞吃完了,老班长就钓鱼给病号,自己却连一口鱼汤也没喝,最后牺牲在草地。
三、课题扩充法先借助课题,将课题扩充成一句完整的话,在逐步进行充实,使表达更加完整全面。
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补上借箭的原因,周瑜最后的态度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专题0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有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第一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考点解读概括文章内容分为概括某一件事和概括全文内容。
(1)概括某一件事的方法有:①通读全文,进行定位。
在通读文章后,看文章详细叙述事件的文字分别在第几段,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A.摘录句段法。
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B.要素归纳法。
找出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并合理组织语言。
C.段意合并法。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记叙,要将重点段落筛选出来,将其段意进行整合。
②理清事件,梳理结构层次。
看文章介绍了几件事,再看哪几段都是围绕一件事写的,把这几段划分在一起。
或者根据文段中的一些关键词来划分层次,如“第一次”“第二次”“后来”等,依据段落层次来概括每个具体事件。
(2)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有:①标题拓展法。
如果标题本身就是一个事件的话,那么可以在标题的基础上增加相应要素,对其进行拓展。
②六要素归纳法。
六要素中,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最主要的。
如果文中特意强调了时间或地点,概括时就加上;如果文中的地点、时间总是在不断变化,则不需要加入。
③中心句提取法。
找到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对其再加工。
④分层归纳法。
先分层(或部分),明确各层(或各部分)大意,再将大意归纳起来。
考点训练听到幸福①去年冬天,我到北方的某个山村采访,在村里老乡家住了半个多月,每天心浮气躁又无所事事,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村口那个小火车站。
②火车站很小,但每天仍有几趟车鸣着汽笛在我边缓缓停下,然后再鸣笛加速离开,那汽笛声,远听雄浑沉厚,近听尖锐刺耳。
③我发现,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入神地听着,并随着火车的远近而摆动着他的脑袋,火车走远了,他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在回味着什么美好的事情。
④我和那个朴实的乡村妇女聊了起来,他妈妈说,男孩儿在两岁时,一场大病使他的听力严重受损,只能听到分贝很高的声音,而这个小山村里他能经常听到的就是火车的汽笛声了。
小升初阅读专题第一讲有包括答案.doc

小升初阅读专题第一讲考点 1:线索和顺序考题 1:线索定义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文章要素,贯穿文章的主线,类型多样。
凡是可以起到体现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联系各个材料、贯穿全文的要素,就可成为线索。
有时候文章会出现两条线索,一般而言,一条是叙述的线索(明线);一条是抒情的线索(暗线)。
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彩色的翅膀》,以小昆虫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穷人》以穷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凡卡》以凡卡给爷爷写信为线索。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桃花心木》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奇怪--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 ---非常感动。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千年圆梦在今朝》,以时间为线索,写了我国人民飞天的过程。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山中访友》以我的行踪为线索。
【典型考题】(1)文章以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表达了对之情。
(2)文本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是,暗线是。
【答题技巧】① 寻找贯穿文章的所有材料,寻找关键的信息,判断线索:时间、地点、情感变化的词语。
② 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但并非主人公时,文章常常是以见闻作为线索。
③ 出现两线时,一般情况下叙述的线索(明线),抒情的线索(暗线)。
【随堂练习】(一)六只柿子秋蚕养完了,父亲计划着进城来玩玩。
“给你妈买双皮鞋,我自己也买件衣服”,父亲说。
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
父亲进城,肩上扛的是米袋子,手里拎的是方便袋,里面有青青的黄豆荚,嫩绿的韮菜,还有六只又大又红的杮子。
父亲电话里问,杮子熟了,想不想吃我说想。
也只是随便说说。
街上的水果一茬接一茬,桃子走了有鸭梨,现在苹果桔子已大量上市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用串联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技巧点拨。
写人、写事文章的六要素:时间爱鸟、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用串联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找出文章的六要素。
2.把六要素合理组织起来。
二、例题指引。
伞的故事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们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
没准走到半路就会下起大雨来,就会被浇成个"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
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妈咱能买把伞吗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的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了。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跟前, "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您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妈多熬几夜就有了……"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
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
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妈!"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
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思路点拨:文章的六要素是什么?→小时候、家里、妈妈和我、我上学没伞被雨淋生病了、妈妈熬夜织布赚钱给我买伞、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答案:小时候家里穷,我上学没伞被雨淋生病了,妈妈熬夜织布赚钱给我买伞,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三、课堂小练。
(一)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
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 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①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母亲笑了笑说:②“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铺上新床单,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
让我抱你入睡吧。
"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
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
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1.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列横线上。
(3分)2.回答问题。
(12分)(1)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难过?(3分)(2)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②,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3分)3.默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用“”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在下面横线上作批注。
(2分)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3分)(1)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一句传诵千古的诗句?请写下来。
(2)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首歌曲?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歌词。
参考答案:1.母亲病重,护士在换床单时,我发现妈妈竟然那样轻。
在愧疚时,产生再抱抱母亲的愿望。
母亲因我的举动而流泪。
2.(1)要点: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知母亲这么轻,为自己的粗心难过。
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家庭那么重的担子,为自己的不懂事难过。
想到母亲几十年以这样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重的担子,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心里难过。
(2)要点:这些事情不用提了,每一个母亲都是这样的。
体会到了母亲的无私、心胸博大、任劳任怨。
3.提示:只要根据文章有自己的感受即可。
4.(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提示:只要是表达爱母亲的歌词即可。
(二)学溜冰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
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
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
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
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
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
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1.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并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2.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3.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4.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2分)5.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1.第一段从开头到“是不是”。
第二段从“不要以为”到结尾。
第一段:写一位体育教师用椅子教“我”学习溜冰的事。
第二段:溜冰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2.“我”在初学溜冰时遇到很多困难,当“我”正需要别人帮助时,教师想通过椅子来帮助“我”掌握溜冰的技巧,尽快学会自己溜冰。
3.因为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地学会溜冰,必须离开椅子在冰上自由滑行。
4.椅子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5.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点明题意。
6.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一味地依赖别人生活,而应该学会独立而坚强地面对生活。
(三)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
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
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
“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
”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
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
”小群困惑了起来。
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
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
”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陌生黑暗的,()熟悉多彩的。
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
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
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
”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
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
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
“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的意思。
震耳欲聋:情有独钟: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章中的括号内:不是……而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虽然……但是……3.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今后,谁还能像父亲那样做自己的眼睛呢?4.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如下:第一件(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