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文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宗教)【圣才出品】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宗教)【圣才出品】

1/1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 第九章宗教1.什么是“本地垂迹”?【答案】“本地垂迹”即神的本地是佛,佛为了拯救日本人化成神而垂迹。

2.镰仓时期的新佛教宗派有几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案】镰仓时期的新佛教宗派有:净土宗、净土真宗、日莲宗、时宗、临济宗、曹洞宗。

净土宗、净土真宗、日莲宗、时宗都不是直接从中国传入的,是由日本僧人依据汉译佛经和中国人的著作创立的。

它们在教义方面各有特点,其中的共同特点有:(1)选念的佛经、供奉的佛像都是一个,排除一切杂经、杂佛,主张一心向佛,口称念佛。

(2)主张人不论男女不分高低贵贱,一切众生,即使是从事杀生职业的人皆可通过念佛灭罪往生。

是彻底的大众性宗教。

(3)不再看重以往的清规戒律,宣扬不论僧俗只要专心向佛,在家修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往生成佛。

(4)它们的寺院不是朝廷出自修建,都是在武士和平民的支持下从草屋一点点发展成寺院。

所以镰仓时期的新佛教不仅受到一部分贵族的信奉,也受到武士和广大民众的欢迎,形成了一平民阶层为中心的大众宗教是其最大的特点。

3.德川幕府向佛教诸宗及寺院下达了什么法规?对后世有何影响?【答案】(1)关于本寺与——孙末寺的金字塔式的隶属关系。

德川幕府确立各宗本末寺关系,建立各宗以本寺、本山为中心的组织体系末寺关系的规定(本末制度)。

各宗的传教中心称为本山,在各宗内部形成本山(本寺)——中本寺——直末寺,有利于通过控制本山、本寺达到控制各宗的目的。

这一体制的确立,更加强了日本佛教宗派组织的严密性和各宗的宗教自觉意识。

(2)关于寺院与檀主(信徒)关系的规定(专檀制度)。

幕府为了取缔、镇压基督教,更好地控制农民,让寺院为民众的信仰、身份作担保,令一切人选定一寺作为其施主,有寺院为民众出具身份证明,写上所信仰的佛教宗派及所属寺院的名字,实际上把佛教置于“准佛教”的地位。

任何人不管真实信仰如何,必须隶属佛教的某一寺院,寺院和信徒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依存关系,僧人担当了类似近代户籍和治安警察的部分职能。

皮细庚《日语概说》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法)【圣才出品】

皮细庚《日语概说》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法)【圣才出品】

⽪细庚《⽇语概说》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法)【圣才出品】第4章语法4.1 复习笔记【本章考点】1.⽇语语法的特点2.词类3.体⾔、⽤⾔4.助动词、助词5.敬语法【本章内容索引】⼀、语法和语法研究1.语法的性质2.⽇语语法的特点3.⽂语和⼝语4.⽇语语法的研究⼆、句法1.语⾔的单位2.句⼦的成份3.句⼦的种类4.主题和句⼦的题述结构三、词类的划分1.划分词类的⽅法2.词类3.划分词类应注意的问题四、体⾔1.体⾔的性质2.名词3.数词4.代名词5.形式体⾔五、⽤⾔1.⽤⾔的性质2.动词3.形容词4.形容动词5.⼝语中出现的⽂语⽤⾔六、连体词、副词、接续词、感叹词1.连体词2.副词3.接续词4.感叹词七、助动词1.助动词的性质2.助动词的分类3.助动词的使⽤应注意的问题⼋、助词1.助词的性质2.格助词3.接续助词4.副助词5.终助词九、敬语法1.敬语的性质2.敬语的分类3.敬语常⽤词语4.⼀般动词构成敬语的表达⽅式5.敬语使⽤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内容】⼀、语法和语法研究1.语法的性质①语法研究的范畴语法(⽂法)是组词造句的法则,包括句法(分析句⼦的构造和句⼦的类型)和词法(分析词的语法作⽤、形态变化和语法意义)两个⽅⾯。

②语法研究的语⾔单位语法研究以句⼦为最⼤单位,以词为最⼩单位。

③语法与语法学的关系语法是指语⾔本⾝组词造句的规则,是社会上⾃然存在的约定俗成的语法体系,但实际上的语法是指⼈们对语法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从⼤量的语⾔事实中概括出来,抽象化的语法规则,同时还包括⼈们⽤以归纳和解释这种语法规则的语法理论(所以语法包含两个概念:⼀个是客观存在的语法本⾝,另⼀个是在某种语法理论⽀配下归纳的语法规则,后者包含所有的语法内容)2.⽇语语法的特点⽇语属于典型的粘着语,在语法上有以下特点:①句⼦中的词与词的语法关系、词的语法作⽤是依靠助动词或助词等粘着成分来决定的;②⽇语中⼀部分词类有词尾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反映性、时、数、格等,有时与“时”有关但并不是直接反映“时”的概念,词形的变化主要靠后续的粘着成分来决定;③⽇语的句⼦虽然有⼀定的语序,但是主语及各种连⽤修饰语之间的语序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因此,这些成分与谓语的关系往往是通过助动词和助词来决定的。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圣才出品】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圣才出品】

第五章经济1.日本的战后经济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分为6个阶段:经济重建期(1945—1954)、高速增长期(1955—1973)、稳定增长期(1973—1986)、泡沫经济时期(1986—1991)、“失去的十年”(1991—2001)和近期的日本经济(2002—)。

(2)每个阶段的特点◆经济重建期特点:①美国的干预。

②采取“倾斜生产方式”。

③日本政府对重点产业部门实施价格补贴、低息贷款等大力支持。

④朝鲜战争“特需”带来空前的“特需景气”。

◆高速增长期特点:①从1955年到1973年将近20年期间,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

②日本无论生产还是消费方面都以美国为样板。

所需技术无需自己从头开始,只要引进来,通过模仿、消化和改良,就能迅速产业化、产品化。

竞相引进技术导致了设备投资的迅速增长,出现了“投资呼唤投资”的热潮。

③14年之内连续出现4次经济大繁荣:“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奥林匹克景气”“伊奘诺景气”。

④日本政府在整个高速增长时期推行的积极干预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

⑤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为日本的对外贸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使日本企业界经受了考验,强化了结合。

◆稳定增长期特点:①日本的对外贸易,特别是与美国贸易摩擦加剧。

②日本转为浮动汇率制。

③日本经济经历两次“石油危机”,进入低速、稳定发展时期。

④随着日本经济、科技水平日益赶上欧美,日本政府越来越重视加强自主的技术研究、开发,“从模仿外国技术的时代走向独创的时代”。

◆泡沫经济时期特点:①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摆脱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后,开始快速回升,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

从1987年起,到1991年初,日本经济出现了“平成景气”。

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成为投资大国、债权大国和金融大国。

②这一时期,日本出现大量的剩余资金。

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基本都流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风俗习惯)【圣才出品】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风俗习惯)【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风俗习惯
1.为什么说日本人即使不是宗教信徒,一生中也参与了许多宗教活动?
【答案】日本人在一年的生活中有各种节日活动和庆典活动。

传统节日多与农耕仪式、日本的宗教观、季节观等有密切联系,其中几乎所有的节日都可以在某种宗教里找到渊源。

比如新年是神道式的,中元是佛教式的,盂兰盆节是佛教和神道二者兼而有之。

所以说日本人即使不是宗教信徒,也通过这些节日活动参与了许多宗教活动。

2.请谈谈日本人是怎样过正月的。

【答案】可参见本章第一节复习笔记。

3.日本有哪些孩子的节日?内容分别是什么?这些节日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
(1)女孩节、男孩节、七五三等。

(2)节日内容可参见本章第一节复习笔记。

(3)共同点略。

4.日本人为死去的亲人送葬的过程,与中国有哪些不同之处?
(开放性试题,答案略)
5.在一年例行的节日中,哪些节日是受西方国家影响的?
【答案】母亲节、圣诞节等。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世界遗产)【圣才出品】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世界遗产)【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世界遗产
1.截止2008年7月,日本共有多少项世界遗产?
【答案】共有14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11项,自然遗产3项。

2.法隆寺和中国佛教的关系。

【答案】607年,推古天皇与圣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

建筑设计受中国南北朝建筑的影响。

奈良县的法隆寺地区有48座佛教建筑,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木质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木质建筑。

它们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

3.姬路城的别名及建筑特点。

【答案】
(1)别名:白鹭城。

(2)建筑特点:城堡建在姬山之巅,雄伟而辉煌。

白色的城墙,屋顶的瓦片也是用白漆砌垒,城堡外形好似一只高雅的白鹭。

城堡的设计巧妙结合了军事需要和艺术取向,在日本城堡建筑中是个创举。

姬路城的石垣呈陡斜状,这种特点被称为“扇形陡坡”。

4.广岛原子弹爆炸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何在?
【答案】向全人类诉说原子弹轰炸时的惨况,传达和平的重要性。

5.严岛神社的建筑特色。

【答案】严岛神社是一座建在海上的神社,寝殿以庄严华丽的建筑风格著称。

耸立在海上的大鸟居牌坊是宫岛(严岛)的象征。

神社周围的建筑物用红色回廊连接,将正殿围在当中,布局相当考究。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社会教育)【圣才出品】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社会教育)【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教育1.简述战前日本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案】战前日本社会教育带有强烈的教化和统制的色彩。

以“敕令”“训令”的手段强行控制各种社会教化团体,镇压民众自发的民主运动。

其社会教育行政是遵照天皇意志统制国民思想,以青年团、妇女会等各种团体为媒介开展教化活动,“官僚主导的、上意下达的”社会教育行政。

这是战前日本社会教育行政的本质特征。

2.试述公民馆活动的历史变迁。

【答案】(1)早期公民馆活动早期公民馆在社会教育法制定之前不只是作为社会教育设施,更主要是具有包揽农林、福利等市镇村行政综合机关的特性。

当时的公民馆活动可分为3类:①恢复生产、提高生活水平。

②救济失业、安定生活。

③开展文化和教养活动。

早期公民馆具有“综合型”“万能型”“农村型”的特点。

(2)1949年,日本《社会教育法》制定公布,其中规定公民馆的目的是“为市町村及一定地区内的居民开展适合其生活的教育、学术及文化方面的活动,以促使居民提高教养、增进健康、陶冶情操,并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福利事业。

”表明这时的公民馆取代了早期公民馆恢复生产、整建家园以及安定生活的机能,显示出作为学习机构的公民馆的形象。

(3)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进入经济腾飞期,公民馆由农村地区开始走进城市地区。

1963年发布的《发展中的社会与公民馆运营》描绘了社会发展进程中作为“综合的教育和文化中心”的公民馆形象。

1964年,小川利夫发表《都市社会教育论设想》,为区别农村社会教育活动和都市社会教育活动在形式、内容上的不同,提出了都市化、近代化公民馆的形象——公民馆三层建筑论。

1967年,日本全国公民馆联合会发表《公民馆的应然状态和当前的目标》,指出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公民馆应“普及教育、学术和文化活动,为推进地区的民主化起作用”,其中心作用是“学习和创造”。

1974年,东京都“公民馆资料制作委员会”制作的《追求新型的公民馆形象》出台,主张都市公民馆的4个功能和7项基本原则,即《三多摩宣言》。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教育)【圣才出品】

张立新《日本概况(修订本)》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教育)【圣才出品】

第七章教育7.1复习笔记概要: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当代日本教育的情况。

考点:1.日本历史上教育的3次重大改革。

内容索引:第一节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教育概况第二节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形成及二战前的教育概况第三节二战后日本新教育体制的建立第四节日本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与科技教育第五节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第六节日本的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内容:第一节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教育概况1.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在奈良时代正式确立的。

大化改新以后,日本仿照我国唐代的教育制度建立了贵族学校制度。

2.平安时代的文化教育有2个重要特征:(1)从唐式文化向国风文化发展,从文化的模拟走向文化的创造。

(2)从贵族教育向庶民教育发展,使教育逐步走向门户开放。

3.幕府时代历经镰仓、室町、江户3个时期,期间的教育主要分为幕府、藩国和民众教育三个等级。

4.18世纪中叶以后,日本的封建制度逐渐趋于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商业资产者迅速发展成长,日本教育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一部分接触过兰学的学者中间,出现了要改变落后的封建儒学教育的新议。

明治维新前夕,出现了藩学向平民打开大门,兴办普及性的初等学校等活动。

这些活动对日本明治维新后接受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规划新政府的教育改革做了准备。

第二节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形成及二战前的教育概况1.明治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改革口号,倡导实行“新教育”。

1868年,日本发布五条《御誓文》,其中的“破从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以及前述改革口号成为日本近代改革封建旧教育、兴办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依据。

2.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负责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并兼管宗教事务。

1872年,文部省颁布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强调普及教育、尤其是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国民文化水准的重要。

《学制令》仿效法国学制的模式,实行中央集权的学区制。

皮细庚《日语概说》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4章【圣才出品】

皮细庚《日语概说》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4章【圣才出品】
3 / 1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考虑单词的构造,是以某个历史阶段的人们的普遍意识为基准的。 熟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 ④单词与文字的关系 单词的确认原则上不以文字的书写形式为依据。另一方面,单词的确认又与文字有着很 大的关系。 ⑤单词与词典中的词条的关系 日语词典中设立的词条并不等同于单词的概念。同时,一个词条内往往包含有若干的个 单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单词的构成要素和构造种类
①词素
词素是不能进一步分解的语言单位,是构成单词的基本要素。
②词基和接词
词基(語基):构成单词主要成份并表示词义的核心内容的词素。
a.自立词基(自立語基):可以独立构成一个单词的词基(大多数的和语和全部的外来语)。
b.非自立词基(非自立語基):不能独立构成一个单词、附加词缀或与其他词基结合构
①日语词汇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区别词数(異なり語数):同一个单词无论在调查资料中出现多少次,都按照一个单词
来计算。
总计词数(延べ語数):同一个单词出现一次算一个词,出现两次算两个词。这样统计
的词汇总量叫总计词数。
②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基本語彙):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词汇量较少的一群词。
4 / 118
圣才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按词的文字书写形式分类
通常情况下同形词的分析是结合词的音形,意义和汉字的使用来考虑的,主要分为两种
情况:汉字的书写形式相同、读音和意义不同的词;读音相同、意义和汉字的书写形式不同
的词。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3章 词 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文学
1.“汉和对位语用观”文学环境指什么?
【答案】
(1)奈良时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汉字文化圈影响下的、以汉字语言文字表现为载体的“汉和对位语用观”文学环境。

(2)10世纪纪贯之的《土佐日记》用假名文字表记的作品出现之前,日本一直处于固有日本民族语言和外来汉字表记相互对位的双语应用语言环境之中。

2.平安时代的文学有哪些代表性作品。

【答案】
(1)汉文学:《古语拾遗》《类聚国史》等历史书籍和《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等汉诗集。

(2)和歌:《古今和歌集》《山家集》等。

(3)佛教故事集:《日本灵异记》《今昔物语集》等。

(4)物语文学:《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宇津保物语》《源氏物语》等。

(5)日记文学:《土佐日记》《蜓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等。

(6)随笔文学:《枕草子》等。

(7)“院政期”的历史物语:《荣华物语》《大镜物语》等。

3.军记物语和隐遁者文学产生于哪个时代?代表作有哪些?
【答案】
(1)产生于镰仓时代。

(2)军记物语代表作:《平家物语》《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太平记》《曾我物语》《义经记》等。

隐遁者文学代表作:《方丈记》《徒然草》等。

4.试举出江户时代诗歌、小说、戏剧的代表性作家各一人。

【答案】
(1)诗歌:松尾芭蕉
(2)小说:井原西鹤
(3)戏剧:近松门左卫门
5.近现代文学的分界线是什么?
【答案】1923年的“关东大震灾”。

6.哪个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哪些?
【答案】
(1)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雪国》《千只鹤》《山音》《古都》等。

(2)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football》《洪水没到我之魂》《新人哟,醒来哟》等。

7.你读过哪些日本文学作品,请谈谈读后感。

(开放性试题,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