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大鼠模型

合集下载

肠炎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肠炎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日服 用 量 。
图1 不 同湿 度 下 颗 粒 吸 湿 百 分 率
做 以上 曲线两端切线各一 条 , 两线相 交所在 的横 坐标值 即为临界相对湿度 ( C R H) , 据估算 , 该颗粒的C R H 约为7 2 %。
2 . 9 休 止角测定 采用 固定漏斗法 , 将3 只漏 斗串联并 固定 于水平 放置的坐标纸上 1 c m高度处 , 小心 将验证试验所 做的
实验动物环境许可证号 : S Y X K ( 湘) 2 O O 9 — 0 0 0 1 。
1 . 2 试 药及 仪 器
行研究 , 以期为其临床应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实验动物
s D 大 鼠6 O 只, S P F 级, 体质量 : 1 8 0 — 2 2 0 g , 雄
结 肠炎证属湿热蕴结 者。 本研究对溃 疡性 结肠炎 大 鼠模型进
性, 供 应单位 : 长沙市开福 区东创实验 动物 科技 服务部 , 实验
动物生产许可证号 : S C X K ( 湘) 2 0 0 9 - - 0 0 1 2 , 动物进入实验室后 ,
由专人饲 养管理。 动物 室光照充足 , 通 风和空调设备 良好 , 室 温1 8℃一 2 5℃, 相对 湿度 5 0 %一 6 0 %, 实 验室按常规定期 消毒 。
以表9 中吸湿百分率为纵坐标 , 相对湿度 为横坐标作 图 。
较大, 而粉体流动性 的评 价与测定方法较多 , 其 中, 休止角 的 测定是检验粉体 流动性好坏 的最简便 的方 法。 本 工艺所得一
贯煎颗粒休止角值为3 2 . 4 5 。 , 表 明颗粒流动性好 。 浸膏粉 中多
糖含量高 , 水溶性大 、 黏性大 。 选 择高浓度 乙醇 可防止浸膏粉 结块 , 易于制粒 。 在实验过程 中, 作者发现乳糖虽 吸湿程度不 大 ,但 吸湿后不 能保 持冲剂的颗粒状而融化成 流浸膏状 ; 微 晶纤 维素吸湿 程度低 , 即使 吸湿也 可保持 冲剂 的颗 粒状 , 是

免疫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之探析

免疫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之探析

免疫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之探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免疫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用免疫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可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身体的病理变化更接近。

本法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及相应的技术,实验周期长,但重复性好,较适合用于抗溃疡性结肠炎新药的筛选。

标签:免疫法;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动物实验是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支柱,在实验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为医学理论以及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料和研究方法。

目前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有多种,但尚未有一种模型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致病因素、病理生理过程、免疫反应、临床表现、治疗手段等诸方面完全相同。

但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因素最为密切,因此我们在实验时采取了免疫与局部刺激相结合的造模方法,这样使动物模型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身体的病理变化更接近,使实验研究更靠近临床,更具有说服力。

兹就免疫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浅析如下:1免疫法造模的意义最新的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是患者遗传背景、免疫系统、肠粘膜、肠道菌群及环境等多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1]。

除遗传及肠道菌群因素外,肠粘膜免疫系统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便占核心地位。

正常的非炎性肠粘膜的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能保持完美的平衡,从而既能对抗肠道内病原体又不至因非致病性抗原产生过激的免疫学反应。

但是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粘膜中,这种平衡则被打破而倾向于促炎反应之侧,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现代医学实验研究中若采用免疫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模型,可最大程度上还原其病理本质,提高相关实验研究的科学价值。

2造膜方法[2] [3] [4]大鼠首次每只足趾内注射抗原(异体结肠粘膜)3mg,并于第10、17、24、31天分别于足趾、背部、腹股沟、腹腔内注射抗原6mg(末次注射不加福氏佐剂)。

然后取血,用凝集法测定抗体,确定抗体产生后,对模型大鼠用乌拉坦麻醉(0.4ml/100g),并进行下列操作(处理前禁食24小时)。

中药预处理对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效应

中药预处理对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效应
Mei l c olN ni 2 0 0) d a ho, aj g(10 8 c S n
Co r s o d n e t :YU Ch n g n , mal c e g o gy @g i c n r e p n e c o ego g E i hng n . : u mal o . Ba k r u d cgon : I mmu e d se u a in p a s a mp r n oe i h ah g n ss o n a n y r g lt ly n i ot t r l n t e p t o e e i f i f mma oy b we i a e o a l t r o l d s s e
( D . T e imu o o u tr teaywt t d i a C ieem dcn ih b cmeap t t ls a g o ID I ) h m n m d l o h rp i r io l hns e i em gt eo o ni t t yfr B . B a y h a tn i e a re

白细 胞 介 素 ( )1 I ・1 I・0的变 化 , 行 组 织 学 评 分 。结 果 : L 3和 L 1 并 造模 后 大 鼠均 出现 腹 泻 症状 。 模 后第 2周 , 克灵 造 溃
组大 鼠体 质 量 显 著 高 于 A A组 和正 常 对 照 组 ( < . ) Z P 0 5 。在 炎 症 急性 期 , 克 灵 组 大 鼠外 周 血 C 4/D + 0 溃 D + 8比值 显 著 低 C 于 正 常对 照 组 (< . ) 血 清 I.B水 平 、 P0 5, 0 L1 结肠 组 织 学 评 分 显 著 低 于 A A 组 和 正 常 对 照 组 (< . )血 清 I.0水 平 Z P 00 , 5 L1 显著 高 于正 常 对 照 组 (< 、 ) 结 论 : 期 应 用 中药 溃 克 灵 对 模 型大 鼠结 肠 炎 的发 生 具 有 一 定 预 防保 护 作 用 . 能 P 00 。 5 短 可 与下 调 C 4/D D + 8比值 、 制 促 炎 因子 I.B分 泌 和促 进 抗 炎 因子 I.0分 泌 等 免疫 调节 机 制 有 关 。 C 抑 L1 L1

结肠炎动物模型具体步骤及方法

结肠炎动物模型具体步骤及方法

结肠炎动物模型具体步骤及方法原型物种人来源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导致的结肠炎模式动物品系SPF级SD大鼠,健康,6~8W,雄性,体重为180g-20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4-6 weeks建模方法模型制作方法:动物造模当日计为实验第1天,各组动物造模前禁食不禁水24 h,乙醚吸入麻醉,将一直径2.0 mm、长约12 cm的塑胶管由肛门轻缓插入大鼠体内深约8 cm,缓慢注入一定浓度的TNBS的乙醇溶液,1 min之内完成。

灌药完毕后,缓慢拔出塑胶管,用手捏住肛门,提起大鼠尾部,持续倒置3min,避免造模试剂流出,使造模剂充分渗入大鼠肠腔内。

对照组动物使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按上述同样操作进行灌肠。

各组动物均正常饲养。

TNBS的乙醇溶液(将体积分数为5%的TNBS水溶液与无水乙醇以体积2:1混合)现配现用。

应用用于结肠炎药物的研发和机理的研究1. 一般情况观察及体重记录一般观察:观察各组动物的情况,若出现意外症状,记录情况并及时反馈;记录可能出现的死亡率。

体重:从给药前一天开始,每三天称量并记录各组动物体重,直至给药结束,绘制体重变化曲线。

实验过程中体重共记录10次体重统计、变化曲线作图。

2. 肠组织取材及大体评分:各组动物安乐死后,解剖时截取自肛门向上的整段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进行宏观评价:各个结肠组织带标尺拍照,记录原始的大体形态,依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结肠组织大体评分标准如下:0分无损伤1分充血但没有溃疡2分充血而且肠壁变厚但没有溃疡3分有一处小溃疡,最长径约0-1cm4分溃疡较大,最长径约1-2cm5分溃疡较大,最长径>2cm对应以上评分标准,记录每份结肠组织的具体评分。

评分标准参考文献:Wallace JL, Keenan CM. An orally active inhibitro of leukotriene synthesis accelerates healing in a rat model of colitis. Am J Physiol,1990 258:G527-G5343.3 结肠组织病理染色:组织做以下处理:每个结肠均分成3段,每个动物取材的位置要尽量一致(不管剪切位置是否有病理损伤尽量保持一致)。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03002)。

作者简介:王小莲(1974—),女,讲师,甘肃省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 734000)。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进展王小莲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综述中图分类号:R57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2011)03-0054-03 溃疡性结肠炎(UC )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

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阐明该病的病因、病变发展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UC 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除了常用的经典方法如乙酸造模法、角叉菜胶法等化学方法,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造模方法,在发病机制上更接近于自然患病。

现将制作UC 动物模型方法综述如下。

1 化学造模法111 乙酸造模法:Cetinkaya A[2]将乙酸注入大鼠结肠,然后以019%NaCl 溶液冲洗2次。

造模后大鼠出现腹泻、血便,第3天病变达高峰期,病变以远端结肠为主,多在1周内消失。

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结肠炎症以急性单纯性黏膜炎症为主,病情进展和愈合迅速。

目前主要用于UC 急性炎症发作期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和评价黏膜愈合机制。

112 角叉菜胶造模法:大鼠自由饮用3%角叉菜胶溶液2周后出现UC 症状,3周后肉眼可见盲肠、结肠、直肠出现针尖大小的溃疡和出血点。

组织学可见隐窝脓肿、变形,黏膜溃疡形成,黏膜和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渗出。

该模型的特点是病变局限于结直肠,造模过程中粪便含菌量升高。

该模型的优点是持续时间长,急性期3~6周,持续6~8周,停止饮用角叉菜胶后炎症持续1~2周。

缺点是模型动物多用豚鼠,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113 葡聚糖硫酸钠(DSS ):BALB /c 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5天,造成急性UC 模型。

急性模型表现为体重下降、腹泻、血便,溃疡多出现于远端结肠。

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为白细胞介素(I L )-12、干扰素(I F N )-γ、I L -1、肿瘤坏死因子(T NF )-α等。

不同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比较与探讨

不同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比较与探讨

的实验 动物模 型有化学诱导模 型 、 免疫致敏模 型 、 细胞移植 模型和基 基 本 活 动 如 常 ;D组 黏 液 血 便 持 续 约 2周 , 动 厌食 、 便 或 稀 便 、 懒 软 毛 正 体 其 因 敲除 模 型 等 。 文就 T S诱 导 、 纯 免疫 法及 免 疫 复合 法 3种 U 色 无 华 持 续 约 8周 ; 常 组 大 鼠 大 便 正 常 , 重 略 有 增 加 , 它 无 变 本 NB 单 C 大 鼠模 型进 行 比较 和 探 讨 , U 为 C的 研 究 提 供 恰 当 的 实 验 动 物 模 型 。 化。
2结 果 .
21一 般 情 况 . B、 、 组 在 造 模 1 CD d后 , 始 逐 渐 出现 懒 动 、 背 、 食 、 重 下 开 拱 厌 体
索 疾 病 的病 因 、 病 机 制 、 变 发 展 规 律 具 有 指 导 意 义 , 发 病 同时 也 是 明 确 降 、 便 次 数 增 多 、 便 或 稀 便 、 便 末 端 有 黏 液 血 或 脓 点 等 表 现 ; 大 软 大 B 疾 病 治 疗 方 法 及 新 药 开 发 与 研 究 的 前 提 和 保 障 。 近年 来 开 展 的 U 组 症 状 持 续 2周 .第 3周 后 基 本 活 动 如 常 ; 。 C C组 症 状 持 续 ld 2周 后 O,
常对 照组f) N S 乙醇组()单纯免疫组() A 、T B / B、 c和免疫复合t ()每组  ̄n , i
各2 O只 。 1 _ 要试剂与仪器 G 2主 L一 2 A 型 高 速 冷 冻离 心机 ( 0 湖南 仪 器 仪 表 厂、 . Uv一 2 0型 可 见 紫外 分 光 光 度 计( 6 日本 岛津 公 司 ) NB 。T S和 完 全 佛式佐剂(im Sg a公 司) , 双缩脲试剂盒与蛋 白标准液( 广州晶美公司)大 , 鼠 细胞 因子 检 测 试 剂 盒 T — aI NF 、 L一 6北 京 邦定 生 物 医学 公 司) ( 。 1 - 模 方 法 。 家兔 结 肠 黏 膜 制 成 组 织 匀 浆 , 30 rmi 度 3造 取 以 0 0/ n速 离 心 3 ri, 上清 液 提 纯 , 缩 脲 法 检 测 蛋 白含 量 , 等 量 完 全 佛 式 0 n取 a 双 与

抗凝治疗在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中的作用

抗凝治疗在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中的作用

抗凝治疗在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中的作用
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

目前,抗凝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等病症中,然而其在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为了探究抗凝治疗在结肠炎中的作用,我们使用TNBS(三硝基苯磺酰氯)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随机将大鼠分为两组,分别为抗凝治疗组和对照组。

接着,我们通过肛门给予大鼠TNBS诱导结肠炎。

在治疗组中,我们给予大鼠抗凝药物,而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治疗。

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对大鼠进行了结肠镜检查,并收集了血液和组织样本。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抗凝治疗组的大鼠结肠炎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其结肠镜下显示的炎症程度和溃疡面积明显减少。

同时,在抗凝治疗组中,大鼠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也显著降低。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抗凝治疗组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结肠黏膜屏障功能得到改善。

这些结果提示抗凝治疗在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中具有抗炎作用。

抗凝药物可能通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改善结肠黏膜屏障功能来减轻结肠炎症状。

然而,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我们没有对抗凝治疗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抗凝治疗在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中具有抗炎作用。

这为进一步研究抗凝治疗在结肠炎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抗凝治疗在结肠炎治疗中的机制,并为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探讨

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探讨
( 北京中医药 大学 基础 医学 院, 北京 , 1 0 0 0 2 9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免 疫 复 合 法 和 化 学 法建 立 大 鼠 溃 疡性 结 肠 炎模 型 的优 劣 , 寻 求 更 接 近 人 类 发 病 机 制 的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动 物模型。方法 : 将 Wi s t a r 大 鼠 随机 分 成 正 常 组 、 免疫复合组和化 学组 , 免 疫 复 合 组 前 3周 每 周 给 予 抗 原 g l , 4  ̄液 ( 含 异 体 抗 原8 m g ) 注 射 1次 , 共 注 射 3次 , 第 4周 免 疫 复合 组 和 化 学 组 均 用 1 0 0 mg T N B S / k g +5 0 % 乙醇 灌 肠 。分 别 于造 模 后 第 1天 、 第l 4天 、 第5 6天 取 材 , 比 较 造 模 后 各 组 大 鼠的 症 状 、 体征、 病 理 反 应 等 方 面 的 变化 。 结 果 : 与 正常组 比较 , 免 疫 复 合 组 与
y s i s o f t h e s t r e n g t h a n d w e a k n e s s b e t w e e n t h e i mmu n e c o mp l e x me t h o d a n d t h e c h e mi c a l me t h o d f o r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 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a t mo d e 1 .M e t h o d s :W i s t a r r a t s w 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n o r ma l g r o u p,i mmu n e c o mp l e x g r o u p a n d c h e mi c a l g r o u p .Ra t s i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炎大鼠模型
————————————————————————————————作者:————————————————————————————————日期: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一)实验试剂
2,4,6-三硝基苯磺酸购于Sigma 公司
(二)实验仪器
同第三章;FCOM-6124 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倍肯公司
(三)实验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基础日粮按照NRC(1998)营养标准配制,如表4-1。

(四)实验动物
SD 大鼠购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4.1.2 方法
(一)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选取体重220±10 g 的SD 大鼠400 只,雌雄各半,分别采用醋酸和TNBS/乙醇两种方法复
制大鼠结肠炎模型。

动物饲养于空调室内,室温20±2℃,相对湿度40%-50%,基础日粮如表
4-1,颗粒饲料喂养,自由饮水。

将大鼠随机分为4 组: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

Ⅰ组和Ⅱ组
造模前饲喂4 周鱼油(0.5%的鱼油)后,Ⅰ组继续饲喂含0.5%鱼油日粮,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
Ⅲ组在造模后饲喂含0.5%鱼油日粮,而Ⅳ组造模后饲喂基础日粮。

(二)大鼠结肠炎模型的建立
通过广泛文献检索和多次预实验结果,我们选取醋酸和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法两种方法建立结肠炎大鼠实验模型。

醋酸模型的建立参考文献
[140-142]
,大鼠禁食不禁水24h,乙醚轻微麻醉后,用外径为2mm
的硅胶管插入大鼠肛门内约8cm,经管内注入10%的醋酸溶液2ml,10-20s 后注入生理盐水5ml
以消除醋酸的作用,自然清醒后放回笼内正常饲养。

TNBS/乙醇模型的建立参考文献
[143]
复制大鼠结肠炎模型,大鼠禁食不禁水24h,乙醚轻
微麻醉后,用外径为2mm 的硅胶管插入大鼠肛门内约8cm,经管内注入TNBS/50%乙醇溶液
0.85ml,倒立30s,捏紧肛门平放5min 即可,自然清醒后放回笼内正常饲养,实验期为28d。

(三)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分别于模型复制成功第24h、7d、14d 和28d 后称重、无菌采取血液后处死大鼠。

大鼠处死
后,迅速剖取结肠,摘取距肛门6-8cm 病变处结肠4-7cm,用于结肠黏膜损伤的观察和结肠病理
学变化的观察。

沿肠系膜纵轴剪开肠腔,冰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将肠黏膜向上平铺于平板上,大头针固定后,用放大镜观察炎症及溃疡发生情况(进行肠道黏膜损伤评分观察)。

将采取的部
分结肠组织,固定、石蜡包埋,病理切片(HE 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学变化情况
(四)观察指标
(1)结肠炎大鼠炎症的观察
观察记录大鼠体重、饮食、粪便性状、死亡率、稀便发生率、皮毛、活动等情况。

同时采取粪便测定潜血情况(联苯胺冰醋酸法),综合体重、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对大鼠疾病活动指数
(The 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进行评分
[144]
(表4-2);肉眼观察结肠黏膜损伤大体情况,
参考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标准
[145-148]
(表4-3);结肠组织HE 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损
伤情况,参考肠组织学损伤评分标准
[149-150]
(表4-4)。

表4-2 DAI 评分标准
Table 4-2 The standards of DAI score
评分体重减轻(%) 粪便性状粪潜血
0 (–) 正常正常
1 1–5
2 5–10 松软潜血(+)
3 11–15
4 >1
5 稀便肉眼潜血
附:粪便性状评分标准(1)正常粪便:成形颗粒样粪便;
(2)松软粪便:不豁附于肛门的糊状、半成形粪便;
(3)稀便:可豁附于肛门的稀水样便
表4-3 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标准
Table 4-3 The standards of colonic mucosal injury score
评分大体形态
0 黏膜无水肿、充血及溃疡,肠壁无粘连及增生
1 轻度的黏膜水肿、充血、无溃疡
2 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无溃疡
3 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单个溃疡
4 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多个溃疡
5
黏膜充血、水肿、重度糜烂、多个溃疡,
有>1cm
2
溃疡
(4)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以
x
x ±S表示,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