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的弹性变形理论及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传统的农业生 产要素投入产出模型主要基于线性回归分析,但这种方法忽略了空间自相关性和 误差修正机制。近年来,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发展为研究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 出弹性提供了新的工具。然而,已有研究主要单一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如 土地、劳动力等,而缺乏对多种生产要素的综合考虑。
研究方法
在SAR模型中,我们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表示为:
y = ρWy + Xβ + u
y = ρWy + Xβ + u
其中,y为农业总产值向量,W为空间权重矩阵,ρ为空间自相关系数,X为农 业生产要素投入矩阵(如土地、劳动力等),β为要素投入的系数向量,u为误 差项。
y = ρWy + Xβ + u
结果与讨论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投入产出弹性存在差异。例如,土地 作为一种关键农业生产要素,其投入产出弹性普遍较高。而劳动力作为另一重要 生产要素,其投入产出弹性在部分地区表现出较低的值。这可能是因为劳动力素 质、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政策因素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
结论
结论
文献综述
因此,本次演示的研究问题在于:如何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全面测算中 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具体 实现方法包括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修正模型(SEM)。SAR模型通 过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来考虑相邻地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的相互影响,而SEM 模型则通过误差修正项来反映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的修正。
结果与讨论

土体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参数反演分析

土体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参数反演分析

土体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参数反演分析土体弹性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研究中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它是分析土壤的受力和强度状态以及土体的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

土体弹性的反演和分析是开发和应用理论模型,评价土体性质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

在过去几十年中,在土体弹性学研究中,邓肯-张(D-Z)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土壤力学和计算力学中,以定量地描述和分析土体的弹性反应。

邓肯-张(D-Z)模型是以邓肯(Dunkerley)模型为基础,借鉴张(Zhang)模型的结构,对邓肯(Dunkerley)模型进行改进和重新建模得到的。

它将土体弹性关系表达为完全非线性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土体弹性特性。

这种完全非线性模型有八个不同的参数,它们分别表示土体的基本特性。

因此,通过定量分析土体弹性参数对土体性质的影响,可以有效评价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从而更好地解决工程问题。

本文的目的是基于邓肯-张(D-Z)模型,分析土体弹性参数的反演。

研究的结果表明:八个参数可以采用拟合介质的拟合方法,通过计算完成反演分析。

这样可以对邓肯-张(D-Z)模型参数进行精确拟合,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演土体性质和弹性参数。

本文采用了统计学和数学方法,使用最小二乘法和拟合介质的拟合方法,反演分析了邓肯-张(D-Z)模型参数,从而提高了参数反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岩土工程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首先,本文介绍了土体弹性的概念和它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邓肯-张(D-Z)模型的拟合方法。

其次,根据统计学和数学方法,介绍了最小二乘法和拟合介质的拟合方法。

最后,本文讨论了邓肯-张(D-Z)模型参数反演分析的结果,总结了参数反演对土体性质和弹性参数的影响,为岩土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从总体上来看,邓肯-张(D-Z)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更好地反映和分析土体的弹性特性。

本研究的结果证明,采用最小二乘法,通过拟合介质的拟合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演出土体性质和弹性参数,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岩土工程中相关问题。

土地弹性年期案例研究报告

土地弹性年期案例研究报告

土地弹性年期案例研究报告土地弹性年期案例研究报告一、引言土地资源是我国珍贵而有限的资源之一,在快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背景下,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弹性年期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它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价值收益之间的关系,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究,探讨土地弹性年期概念的应用和实践。

二、案例背景本案例研究选取了某城市郊区一块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

该土地位于城市交通便捷的地段,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但目前仅用作农田。

由于城市扩张的需要,该土地的利用方式受到了关注。

同时,该土地周边的房地产市场也具有较高的活力,因此引发了对土地弹性年期的研究与实践。

三、理论探讨土地弹性年期是指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地价值收益的影响时间。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土地弹性年期是土地供给在市场上适应性调整的时间。

具体而言,土地的弹性年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土地的适应性、土地的生命周期和土地的弹性变化。

四、研究方法1. 数据搜集:通过获取相关数据,包括该地块的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周边房地产市场数据等。

2. 实地考察:前往案例土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土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等情况。

3. 调查问卷:设计针对周边居民、开发商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该土地利用方式的认知和态度。

五、案例分析1. 土地适应性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了解该地块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判断该土地是否适合用作建设用地。

2. 土地生命周期分析:通过对周边房地产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了解该地块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判断土地的生命周期。

3. 土地弹性变化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相关政策文件的分析,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地价值收益的影响时间,计算土地的弹性年期。

六、成果评估与展望1. 成果评估: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得出了该土地利用建议,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和政策建议。

2.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地弹性年期的市场机制和调控方式,并结合更多实际案例,完善土地弹性年期理论和方法。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_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_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2010.6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吴玉鸣内容提要:本文基于扩展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依赖性,测算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及规模报酬情况。

得到的结论有:中国省域农业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局域集聚的特征;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0.50,资本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0.43,而土地的贡献不显著,劳动和资本是中国省域农业产出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研究区域农业产出行为不应忽视空间效应,在制定农业政策时,需要考虑邻近省域之间的农业生产互动,引导各个区域合理地投入农业生产要素,提高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区域农业产出弹性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效率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对调节各个区域的农产品供求及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基本建设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决定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农业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因此,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实现农业产出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中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常关键。

在中国农业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如何?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还是递减阶段?就这些问题展开定量研究,对实现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农业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

本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鉴于中国农业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业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性较大,农业产出的跨区域流动明显,本文利用空间计量经济(spatial econometrics)模型,充分考虑了农业生产的空间效应(spatial effects),对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生产要素产出弹性进行测算。

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策略的研究及实践评估及对策推进实证

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策略的研究及实践评估及对策推进实证

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策略的研究及实践评估及对策推进实证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农民生活的来源,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乡村振兴的内涵、政府政策的支持、实践评估的需要、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农业结构调整是指农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相对比例发生变化,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在于提高农业产能和效益,在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的内涵包括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需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条件。

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实践评估的需要为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进行实践评估,了解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通过实践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为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依据。

五、问题的存在与对策推进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应的对策来推进。

例如,农业产业结构还存在单一化和低效率问题,需要加大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力度。

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也亟待加强,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治理的完善。

六、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证评估为了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对农田面积、农业产量、农业收入等指标的比较,可以评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性和弹性的思考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性和弹性的思考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性和弹性的思考
刘中婷;陈美球
【期刊名称】《广东土地科学》
【年(卷),期】2005(004)005
【摘要】刚性和弹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维护规划权威性与实践可行性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即是规划实施中的一个难点,也是目前新一轮规划修编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在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性、弹性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从规划指标和功能分区二方面对如何处理好规划中的刚性与弹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刘中婷;陈美球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南昌33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1
【相关文献】
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问题探讨——以桃源县漳江镇为例 [J], 郭慧丽;关欣;李巧云;周震举;邹温鹏
2.寻求“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思考 [J], 黄明华;寇聪慧;屈雯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 [J], 张友安;郑伟元
4.试论如何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处理"刚性"与"弹性"的关系--以重庆江津市的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 [J], 王锐;刁承泰;陈敏;甘昭昭;李翠兰
5.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的思考 [J], 朱雅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刚性”与“弹性”关系的探究-以淮安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刚性”与“弹性”关系的探究-以淮安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刚性”与“弹性”关系的探究-以淮安市淮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发表时间:2016-09-20T14:05:17.373Z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1月下作者:王建纲[导读]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刚性”与“弹性”的关系,笔者做了探究。

(淮安市国土资源局淮安分局规划科技科,江苏淮安223200)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用地需求的紧缺已成不争的事实,现实的要求迫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呈现常态化管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刚性”与“弹性”的关系,笔者做了探究。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的刚性;规划的弹性;机动指标;弹性控制区;准耕地前言土地利用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预测和安排,实践证明,未来的发展总有一些不可预见的变化,在规划布局中需要留有发展余地,即在规划布局中要有足够的“弹性”。

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变化、政策措施的修正和变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相应的措施,使规划方案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情况下都相对合理。

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是一个既有一定刚性又有一定弹性的规划,才能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没有一定刚性的规划缺少强制性,不能起到控制作用,难以发挥效力;没有一定弹性的规划缺乏应变能力,控制过死,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探索“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规划的应变能力。

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不但体现在规划的编制思路和实施的政策措施方面,而且体现在规划编制中的土地利用指标的拟定和土地利用布局的调整两方面,即在数量和布局上都应当具有弹性。

同时,数量的弹性应当与布局的弹性互为补充,才能使规划落到实处。

换言之,这种弹性应该包括数量上的弹性与布局上的弹性。

笔者在淮安市淮安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通过调查研究,从土地利用指标的数量、用地布局和土地用途分类几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刚性”与“弹性”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刚性”与“弹性”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刚性”与“弹性”研究作者:刘桂梅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05期【摘要】土本文主要对土地利用规划中刚性与弹性的含义以及如何处理好刚性与弹性的关系进行探究。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性;弹性一、土地利用中刚性与弹性的内涵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刚性是指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类土地,认真、严格遵守国家的基本规定,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从而使土地规划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强制性。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刚性一方面是相关的政策法规的不可逾越性,对规划的内容具有严格的要求和控制,另一方面是在用地结构、土地特定用途的管制中也都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弹性是指相关的规划人员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各项数据具有一定的可调范围,从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主要表现为规划期限、用地结构、用地布局以及用途管制等可在适当范围内调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在保证该区域土地的基本功能的条件下,土地规划的编制以及实施管理都必须有一定的可调整型和应变能力,这就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弹性理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一个整体,是以土地为研究对象的矛盾双方。

刚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首要属性,没有一定的刚性约束,土地规划的宏观控制与具体规划实施就无法体现出来,没有规则的约束就无法完成科学的规划,土地功能也无法充分体现,但是刚性作用过大就会使整个规划项目过于呆板、生硬,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也会遇到很多障碍,无法充分发挥规划应有的作用。

弹性是土地总体规划的次要属性,能够弥补刚性缺陷,适当的弹性能够将规划的实践操作与刚性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对复杂的、变化的环境条件作出适应性调整,将刚性赋予实践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刚性与弹性是相互结合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二、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处理好刚性与弹性关系的意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刚性属性能够增加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土地规划在整体上按照特定的规则展开,能够使规划发挥龙头作用,但刚性过强就会失去变通、调整的能力,而实际的工作环境、操作手段都是不同的、变化的,因而会影响规划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中国地质大学 土地科学技术学 院 , 北京 10 8 ; . 0 0 3 2 河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州 40 0 ) 郑 5 0 2
摘要 :以耕地 占补平衡制度 实施 为背景 , 引入 弹性 力学理论 , 究 了耕地的 系统特征及其弹性 变化理论 , 探 并以中 国为例 开展 了实证 。研 究表 明 : 1 耕地 系统的 自组织特性 决定 了其 弹性特征 , () 并在 不 同应力条件 下弹性 变化具 阶
示我 国应 强化耕地 资源量质保 护和空 间管制 , 促进 社会 经济和生 态持续发展 。 关 键 词 :土地利用 ; 耕地 变化 ; 弹性力 学; 变形阶段 ; 耕地 占补平衡 ; 弹塑性判别 系数 ; 中国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 33 2 1 )2 07 . 5 0 3 26 (0 2 0 .0 3 0 中图分类号 :F 0 .1 3 12
段性 ;2 应用耕地弹性 变形判别 系数 和判 断规 则对各省份分析后认为 , () 浙江、 建、 福 云南、 州、 贵 陕西、 北京 、 东、 广 广 西等地 维持 长期耕地 系统稳 定性难度大 , 而新 疆、 内蒙古、 黑龙江等后备 资源丰 富省 区则 可保持 较 高的系统稳 定性 ; ( ) 0 0年 、0 6年 为我 国耕地 弹性 变形阶段 、 3 21 25 塑性 变形 阶段 和非稳 定 态变形阶段划 分的时 间节 点。研 究有助 于警
第 3 卷 第 2期 1 21 0 2年 4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 EARCH AND DEVEL0PMENT
Vo. No 2 131 . Ap . 2 2 r 01
耕 地 的 弹 性 变 形 理 论及 实 证研 究
赵 华甫 屈 雪冰 , ,冯新伟 ,吴克宁 黄 勤 ,
收稿 日期 :2 1 0 1—1 1—1 8;修回 日期 :2 1 0 0 2— l一1 9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青年基 金 ( 0 0 27) 中央高校 4918 ; 基本业务费课题 ( 2—9—2 1 3 4 0 1— 0 ) 作者简介 :赵华甫 ( 9 8一) 男, 17 , 河南唐 河县人 , 副教授 , 博士 ,
据 。但是 , 迄今为止我 国仍然无法就耕地保 护的最低数 量 目标以及稳 定质量 和布局等达成 共识 。当前 各地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编 中耕地 和基本农 田的调整 往往 出
现耕地 、 基本农 田避让城镇发展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现 象仍 比比皆是 , 地保护被地 方政府视 同负担 , 势堪 耕 形 忧 。国务 院 12亿 h . m 耕地 红线保护 目标 的提 出无疑 是一支耕地监管 强心针 , 但是遭 到一些 学者 的质 疑 , 无 法扎扎实实 落到实地上 。为提 出耕地保 护预警 提供新 的研究思路 , 本研究从 耕地资源 系统特征 入手 , 引入弹 性力学理论 , 就经济社会发展胁迫之下耕地系统弹性及
荷载等外来 因素作 用下所产生 的应力 、 应变 、 位移和稳 景观、 生态等多种功能 , 对保 障 国家粮食安全 、 资源 定性的学科 , 学科有 变形连续 规律 、 该 应力一应变关系 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 也是 当前 资源科学 的重要研 和运动规律三大基本 规律 。其 中, 应力一应变关系理论 究对象。当前 , 于耕 地资源 , 关 发达 国家学者 重视土地 用来解 释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 材料根据受力大小所 质 量 的改 善 和 生 态 景 观 的维 护 , 过 关 心 其 部 门 配 表现出的各种 变化状态 。塑性变形 与弹性变形 具有关 胜 置 。国内研究重在分析耕地变化及驱 动力 J耕 联规律 , 卜 , 是在应力超过 弹性极 限下 , 料发生形 状和尺 材 地 的粮 食 安 全 保 障 护 , 市 化 、 业 化 与 耕 地 保 城 工 寸的不可逆转 的永久变形 。一般弹性 体的变形先 发生 弹性变形 , 后发生塑性变形。这里 我们将耕地 的塑性变 形认为是弹性变形阶段的延伸 , 不过多赘述 2个变形的 差异。实际上 , 管理学上 已经有将 弹性理论引入并应用 弹性管理的实践 , 旨在增 强管理 的适应 性和灵 活性 , 以 等方面 , 旨在为耕地 的各部 门配置 提供 科学依
我 国是耕地最为稀缺的 国家之一 。改革开放 以来 , 受工业化 、 城市化快速发 展 的影 响 , 国耕地 资源 被各 我 项建设大量 占用 , 其稀缺性 日益 突出, 已成 为农 业生 产 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耕 地具有经济 、
1 耕地 的弹性变形理论导人

般而 言 , 弹性 力 学 或 称 弹性 理论 是 研 究 弹 性 体 在
节点及其对社会 、 态和经济 的可能影 响开展研究 , 生 为 制定科学的耕地管护 目标和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1 1 耕地 是一 个 自然经 济复合 系统 .
耕地是 由大气 、 、 水 土壤 、 岩石和地貌等 自然要素 和 耕作活动结 果构成 的 自然经济综合体 。耕地 在人类世 代培育下将大气 、 土壤 、 生物等 自然要素与人类 的耕 翻、
存 在 , 质 构 成 是 否 具 有 较 紧 密 的 关 联 而 成 为 一 质量变化背景下一定 尺度 内结 构 、 能等方 面具有 稳定 性、 功 自我恢 复能 力? 这一物质存 在是否也遵 从应力一应变规律并 具有有 限
弹性 特 征 ?等 等 。
系 统 变化 的阶 段性 特 征 , 家 和 各 省 弹 塑 性 变 化 的 时 间 国
适应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 的形势 , 实现灵
活管理 。耕地 的弹性变形理 论的核心 目的是借鉴 弹性 理论来 阐明耕地在各 种驱动力作用 下 的变化 状态。要 进行理论的移植 , 必须要探讨 几点 : 耕地作 为一个 客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