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冒建华-排水系统提质增效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浅谈排水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浅谈排水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有多少冲刷 , 无须采 取类 似 防护措 施 , 普遍 没有低 路堤 路段 坡 面 3 利用桥头或通道 后的人行踏步做排 水槽 , ) 具体做 法是将踏 步侧 防护的思想概念 , 受此 思想认 识缺 陷 的影响 , 设计 时对 低路 堤路 石与踏步平石 组合成 凹形断面 , 并在踏 步与边沟衔 接处边坡 护坡 段 的坡面 防护往往都 不予 考虑。沿海高速公路也是如此 。
第3 6卷 第 6期 2010年 2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t
Vo . 6 No. 13 6
Fb 2 1 e. 00
・2 3 ・ 7
文 章 编 号 :0 96 2 10 0 0 .2 30 1 0 .8 5 2 1 )60 7 2
浅 谈 排 水 系 统 的 完 善 和 优 化 Fra bibliotek王文荣摘
黄 俊 祥
要: 结合 高速公路建设 中遇到的实 际问题 , 高速公路排水 系统方 面的 问题进行 了分析 总结 , 就 包括低 路堤处水流冲
刷问题、 通道积水 问题 、 桥面排水 问题等 等, 以完善和优 化高速 公路排水 系统 。
关键词 : 高速公路 , 排水系统 , 完善 , 优化
工程实施过程 中各 承包人 各 自为政 , 特别 是 劳务 分包 人 理解 不 积 于边沟 内, 流越过边 沟 冲击农 田。对此 , 水 我们 采取 了四条措 同, 做成 的出水 口五花八 门 , 多数 排水效果不佳 , 水流 自矩 形槽 中 施 :) 1在路肩 排水 明沟 里增加 阴井 和排 水暗 管数量 , 加密 阴井 和 跃 出 , 淘空外侧 土方 , 成淤 积 冲刷 等现象 。发现这 一现象 后我 形 排水暗管 , 高排 水 能力 。2 在边 坡上 采用 挂 网喷播植 草 、 提 ) 混凝 们立 即对边 沟出水 口进 行 了优化 : ) 消矩 形截 面 出水 口形 式 。 1取 土预制块铺 砌、 片石砌 筑 、 工植草等 多种 防护加 固措施 , 固边 2 在蝶形 边沟末端 河塘 、 人 加 ) 沟渠处 , 用块石砌筑 挡土墙 , 墙上 留出水 坡、 提高其防冲刷能力 。3 选用狗牙 根等 固土效果好 的草种作 为 口, ) 墙基础埋入 土中。3 用圆管接人 河沟水 中 , 明排转为 暗排 , ) 将 植被 。4 在坡面上设置宽 阔的排水 槽。 ) 出水 口深 入水 体 中。4 在需要 的地方 设置散水和护底 。 )

排水工作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排水工作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排水工作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排水工程的从业者,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今天我来分享一些排水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排水工作实践经验分享1.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设计、建造排水系统时,首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等信息,充分考虑地形、用水量、排水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也应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排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应该定期进行。

排水系统有许多部分,包括管道、排水口、泵站等。

这些部分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例如,检查管道是否破裂或堵塞,清理排水口,维护泵站等等。

3. 在排水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沟通和协作。

排水领域是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包括城市规划部门、环保部门、道路建设部门等等。

因此,在进行排水工作时,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在排水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排水对环境有很大影响,如果设计、建造、维护不当,可能会造成污染和其他问题。

因此,在进行排水工作时,必须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工作符合环保要求。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北京市西城区排水工程北京市西城区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势平坦的区域,因此排水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

在进行排水工作时,西城区城市规划部门、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等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了合理的排水方案。

该方案包括新建排水设施和改造既有排水设施,以缓解排水压力。

在整个排水工程中,设计和施工人员充分考虑了西城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特点,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排水系统的顺利运行。

目前,西城区排水工程已经建成并正常运营,为当地居民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2. 案例二: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

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维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

因此,提高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和水利工作者们解决的重大问题。

针对当下给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改进建议。

一、实施综合治理给排水系统的综合治理包括了各个环节的协调联动,从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进行集中处理、排放和再利用。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多元化的建设和工作分散,导致了留存的治理难点,实施综合治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给排水系统流量控制手段,在建筑面积要求的同时增加阳台、绿化面积等配套措施,完成雨水径流、雨污分流及收集、绿化养护等一系列环节。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高给排水系统质量的根本途径。

在最新的给排水工程中采用了智能控制、远程监控等技术,可以使得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提高。

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

例如,可以在水管上安装传感器,监测水质、水流量和水压,实现排水管道的智能监测,早期发现并修复问题,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加强管理管理极力是城市给排水系统健康运营的依托。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可以实现系统规范运行,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特别是在治理污染过程中,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减少非法排放现象;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群众和行业的参与,加强网络化监测和管理,将有效地推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优化改进。

四、促进环保意识城市的环境问题是所有居民、企业和市政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让公众强烈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参与环保意识的提高,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给排水系统的质量。

打造对公众透明的媒介渠道,更加注重宣传环境保护的积极效果。

如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建造绿色良渚等,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持续发展。

总之,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多部门的合作以及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全社会的参与。

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工艺优化与改进

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工艺优化与改进

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工艺优化与改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排水系统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而其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于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与改进,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处理效果。

一、现状分析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采用了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然而,这些工艺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处理效果不够理想、能源消耗过高、污泥处理问题等。

二、工艺优化与改进方向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

1. 引入先进技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处理效果。

比如,可以引入膜分离技术,通过微孔膜或纳米膜去除更小的颗粒物和微生物,进而提高去除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气浮、活性炭吸附等技术来进一步净化水质。

2. 优化工艺流程在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工艺流程的优化。

可以考虑增加沉淀池的容积,延长停留时间,以增加悬浮物的沉降效果。

另外,可以采用一体化处理设备,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处理效率。

3. 能源消耗与回收利用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能源消耗较高,存在不可持续性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为污水处理过程提供能源支持。

同时,可以通过改造排水系统,实现污水中的能源回收利用,如利用沼气发电等。

4.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会产生大量污泥,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更好的污泥处理方法,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可以考虑采用厌氧消化、高温消毒等技术,减少污泥的体积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研究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肥料或能源,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三、案例分析以某市排水系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优化与改进为例,采用了先进的膜分离技术,结合气浮和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工艺。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减少了能源消耗,并实现了污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更高程度的去除。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排水工程质量的优化改进变得尤为
重要。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即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提出一些思考来提升给
排水工程的质量。

在工程设计方面,应注重整体布局和水力分析。

合理的整体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
给排水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合理划分排水片区,减少管网长度,优化管网布置,可以减少
管网阻力,减少能耗。

对于大型排水系统,应充分进行水力分析,确定合适的管径、坡度
和闸阀设置,以确保给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不发生排水死角和堵塞等问题。

在施工技术方面,应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

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
人工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可以引入自动化设备来进行管道铺设和连接,以减少人
为错误和不良工艺带来的质量问题。

应充分保护施工现场的环境,采取防尘、防污染措施,降低给排水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质量控制方面,应加强施工和验收的监督管理。

对于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应严格按
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焊接工艺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管道连接应
达到密封性要求,材料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

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全面的验收,对给排
水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系统的质量。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给排水工程的优化改进和质量提升变得日益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进行探讨。

一、引入先进技术给排水工程的质量提升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智能化监控系统、远程监测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来提升给排水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实现给排水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加强设施维护设施的维护保养是保障给排水工程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现有给排水设施的基础上,应该加强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对于设施的老化和损坏情况要及时修复,确保设施的良好运行状态。

对于新建设施,也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收和定期检查,确保设施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并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三、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在给排水工程的运行过程中,要加强运行管理,包括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健全的值班值守制度,并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等。

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调合作,确保给排水工程能够正常运行。

在紧急情况下,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给排水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四、加强人员培训人员是给排水工程运行的重要环节,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运行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具备处理日常运行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强化监督管理对于给排水工程的运行情况,要强化监督管理,对于设施的运行状况、人员的操作情况、设备的维护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给排水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激励他们提高工作水平。

六、优化设计和施工工艺在给排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优化设计和施工工艺,确保给排水设施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的方法与措施

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的方法与措施

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的方法与措施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排水系统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现有的城镇排水系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雨季溢流、污水泄漏、水质不达标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的方法与措施。

目前,许多城镇排水系统建设年代较早,设计标准较低,且存在管道老化、破损等现象。

在雨季来临时,由于排水能力不足,经常出现溢流现象,导致道路积水严重,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

部分排水系统存在污水泄漏问题,不仅影响了环境质量,还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更新老旧管道,提高管道材料质量和施工标准。

采用高标准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和污水收集效率。

同时,加强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并解决设施故障。

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将雨水和生活污水分别纳入不同的管道系统。

这样可以在雨季有效减轻排水系统的负担,防止溢流现象的发生。

同时,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有利于水环境的改善。

理。

通过远程监控和实时数据采集,可以及时掌握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智能化管理还可以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

对于污水处理,采用更先进、更环保的处理工艺,如MBR工艺、A2O工艺等。

这些工艺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还可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营管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以某沿海城镇为例,该城镇近年来频繁受到台风等极端天气的侵袭。

由于排水系统老化、排涝能力不足,导致城市内涝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城镇采取了一系列的提质增效措施:该城镇将老旧的排水管道进行更换,并提高了管道材料的质量和施工标准。

同时,对易涝区域进行重点整治,加强了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修。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和污水收集效率。

通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将雨水和生活污水分别纳入不同的管道系统。

这一举措显著减轻了排水系统的负担,有效避免了溢流现象的发生。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

给排水工程优化改进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给排水工程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生活功能和安全性,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优化改进给排水工程,提升其质量,我们需要一些思考和探讨,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

给排水工程的优化改进需要从设计阶段开始。

在设计给排水工程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周边环境和排水系统的连通性,以及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及对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和规范有着深入的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设计阶段就尽量避免给排水系统出现问题和不必要的改动,从而减少施工阶段的改动和损耗,提高工程的效益。

给排水工程的优化改进需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现场作业中,需要对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和工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避免因施工问题导致的后期久久问题。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督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益。

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给排水系统施工质量和工艺的认识和把握,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施工技术和方法,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和效益。

给排水工程的优化改进需要重视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和维护工作。

在工程竣工后,需要对给排水系统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需要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和使用。

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工程维护管理制度和技术支持体系,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其效益。

给排水工程的优化改进和质量提升,需要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和效益,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舒适。

希望以上的思考和探讨能够对给排水工程的优化改进和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的思考与实践北控水务集团冒建华“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的要求三年能否取得显著成效,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以下四个方面较为重要:(1)混流系统下的雨污水协同处理(2)基于河湖水质达标的排水系统提质(3)高效的管网健康评估方法(4)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厂网一体的雨污协同增效提升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当前治理后污染负荷占比主要城市随着黑臭水体治理,污水直排问题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雨污混合溢流污染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以某城市为例)86%14%污水直排雨水径流雨污混合溢流成为主要问题76.9%23.1%已削减雨污混合溢流污染一体化97%3%某城市湖治理前污染负荷污水管道不完善市政道路混错接社区出户管混错接社区内部混错接+++龙王咀南湖片区22%7%38%33%厂网一体雨季超负荷运行分担部分溢流污染处理量39万m 3/d 污染物进水mg/L 出水mg/L COD 23140NH3-N165TP2.50.5雨天水量30%30污+9雨处理量45万m 3/d 污染物进水mg/L 出水mg/L COD 23250NH3-N 155TP2.60.5雨天水量50%30污+15雨水量提升50%,通过优化运行达到一级A 标准水量提升30%,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0%20%40%60%80%100%CODNH3-N TP 处理负荷比0%20%40%60%80%100%CODNH3-N TP 处理负荷比0%20%40%60%80%100%CODNH3-N TP 处理负荷比晴天水量提升10%,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 标准处理量30万m 3/d 污染物进水mg/L 出水mg/L COD22830NH3-N 185TP2.40.5晴天水量10%污水30万m3/d满足8~10mm CSO 径流净化,控制50%降雨场次,溢流污染控制率37%现状阶段雨污协同处理-2019-2020年其中湖岸平均浓度5.3mg/L 湖心平均浓度为 2.6mg/L湖滨达到Ⅴ类水概率为24%湖心达到Ⅴ类水概率为65%雨污协同处理-2022年湖滨达到Ⅳ类水概率为84%湖滨达到Ⅳ类水概率为53%平水年达标情况湖心达到Ⅳ类水概率为84%湖滨达到Ⅳ类水概率为53%丰水年达标情况枯水年达标情况湖心达到Ⅳ类水概率为69%湖滨达到Ⅳ类水概率为26%湖心达到Ⅳ类水概率为95%湖滨达到Ⅳ类水概率为83%丰水年降雨增多,溢流污染增加:湖心达标率降低15%湖岸达标率降低27%枯水年降雨减少,溢流污染减少:湖心达标率增加11%湖岸达标率增加30%科学高效评估体系构建全面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厂网河评估与管理模型构建余杭项目水质水量耦合模型工作思路1、边界条件确定基本生态需水量方案制定闸坝现状调度规则点源污染情况面源污染负荷计算2、现状情况模拟分析水动力现状分析河道水质现状分析闸坝调度规则是否合理结合结论,制定下步思路4、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方案集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水质对比多情景调度方案集闸坝优化调度规则3、多情景组合模拟建设目标:近期/远期年际径流变化:50%、75%、95%年内时间:汛期/非汛期天气状况:晴天、雨天基本生态需水量:高、中、低历时9个月2.2 管网模型构建阶段一:管网数据前处理阶段二:管网模型搭建主要工作:①老城区、未来科技城雨污水管网资料收集②节点信息(地表高程、底标高)与管线信息(管径、上下游节点标高)处理与录入(10~15day)③管网流向与拓扑关系检查(5day)①MIKE Urban 数据库建立与管网信息导入(3 day)②管线连接关系检查,报错处理(10 day)③绘制汇水分区、导入人口数据、建立污水边界(2 day)④导入用地数据、降雨数据,建立雨水边界(2 day)①MIKE Urban 与SWMM 模型转换(3 day)②根据实测数据,总结不同用地累计冲刷规律,确定累计冲刷系数(2day)③排口概化(2day)④2018年5月~2019年5月全年水质、水动力模拟(5day) 4619个节点4375段管线4373个汇水区2.4 模型率定HW-2XZ-1T-2XL-2模拟时段及指标:本次模拟时段为2018年5月4日至2019年4月29日,现场实测水质数据8-16组不等。

本次分析以氨氮指标为例。

整体分析结论:选择塘河、红卫港、闲林港和香樟港测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能基本反映出河道的水质变化。

偏差分析:红卫港HW-2测点在19年2月至4月的实测值略低于模拟值,可能是由于模型未反映出闲林港来水进入红卫港,使得红卫港水质变好的影响。

塘河T-2红卫港HW-2闲林港XL-2香樟港XZ-1水质率定经过校核,管网+河道耦合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研究范围水动力、水质现状,可实现以下功能:管网结构检查标高、管径、连接关系等管网运行状态检查判断是否满管、承压情况等污染物溯源分析追溯排口上游节点、汇水区明确污染来源河道水质分析入河排口旱季水量水质雨季水量水质对河道水质影响优化调度方案高污染负荷区域甄别污水系统整体情况01高水位运行所带来的溢流风险•据现场踏勘和管网摸查情况,项目区内雨污水混接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污水管网运行水位较高,几乎都是满管运行,一旦雨水进入到雨污水混接系统中,势必会发生污水溢流入河事件,导致大量污水溢流入河。

•项目区内雨污水管道的总容积为10.12万m³,其中雨水系统7.17万m³,污水系统容积2.94万m³,此套雨污水系统,在小雨(10mm-24h)、中雨(25mm-24h)、大雨(50mm-24h)下的雨污水溢流量分别将达到22.5万m³、67.37万m³、142万m³,而项目区旱天污水直排量为1500m³左右,仅为小雨时溢流量的一百五十分之一,可见溢流污染带来的冲击性之大。

雨水系统容积(m³)污水系统容积(m³)老城区7266.855189.37未来科技城64475.7924279.22总量71742.6429468.59项目区污水总产生量污水晴天直接排入河量项目区纯污水进厂量项目区雨水总产生量雨水入河量项目区非污水进厂量污水厂总收水量(项目区内)地下水入渗河水倒灌污水厂进水中纯污水与非污水的比例在1:1 ~1:0.5 左右,因此,有效提高水厂进水浓度的关键,在于减少混入污水系统的非污水量(雨水、地下水及河水)!55.9万m³/a546万m³/a490m³/a 961万m³/a471万m³/a(基于项目区人口数与350l/p 的用水定额)(实测获得数据)02 污水主干管污水与非污水比例分析污水系统整体情况现状河网水质考虑水网内部实际调度情况,按五个区块具体分析水质情况。

区块1区块2区块3区块4区块5现状河网水质-区块1 QS-1BL-1BL-2FQ-1整体分析结论:以氨氮为指标,区块1总体水质较差;以总磷为指标,区块1总体水质较好。

清水港:水质较好。

氨氮达标率为85.7%,总磷达标率为100%。

从氨氮来看,除了19年7月外,其余实测值均为III类水以上。

19年7月水质较差,氨氮为劣V类,透明度属于轻度黑臭。

枫树港:氨氮水质较差,达标率为50%,总磷达标率为100%。

总体来看,春秋季的水质较夏季好。

宝林港:水质较好。

平均氨氮达标率为87.5%,总磷达标率为100%。

区块1位置索引现状河网水质-区块2HW-1HW-2ZM-1WQ-1WQ-2XL-1XL-2XL-3整体分析结论:区块2总体水质较差,红卫港、朱庙港和汪桥港水质差,达标率低;闲林港水质较好。

红卫港:HW-1断面水质较差。

氨氮达标率仅为31.2%,劣V类至轻度黑臭比例为56.2%,轻度黑臭以上比例为12.5%。

总磷达标率为68.8%。

此外,冬季和春季污染比夏季严重。

HW-2断面水质较好,氨氮达标率为93.8%,总磷达标率为100%。

朱庙港:水质较差。

氨氮达标率仅为25%,总磷达标率为87.5%。

区块2位置索引管网健康程度诊断01管线排水能力•管网高水位运行,旱季管网内基本有水,全年管线满管比例为53%•节点发生冒水的比例为3%•区域内还存在一定的内涝积水,区域地表年积水量为4338万m3管网健康程度诊断02管线运行水质•非降雨时,由于混接污水的影响,管网内以混接污水水质为主;•降雨时,汇水区径流量大大增加,由于雨水径流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管网内污染较旱流污水时减轻。

管网健康程度诊断06管网系统综合评价节点积水风险管线高水位排水风险管线超负荷风险管线倒灌风险管线溢流风险管线混接风险管网系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节点积水风险、管线排水风险、管线倒灌风险、管线混接风险等方面。

河网水质达标率模拟清水港枫树港前进港何过港北部园65%~80%80%~90%90%~95%95%~100%100%<5%5%~20%20%~35%35%~50%50%~65%以河道氨氮达标率为例,全年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水质最差河道为红卫港上游、朱庙港、汪桥港和前进港。

红卫港上下游水质差异较大,可能是受闲林港来水的影响。

水质较好的河道有余杭塘河、清水港、枫树港、闲林港和金家塘港,达标率均为90%以上。

01 全年达标情况管网运维风险识别图低风险,4.44 km2,占12%较低风险,7.56 km2,占20.4%中风险,13.4 km2,占36%较高风险,6.45 km2,占17.4%高风险,5.25 km2,占14.2%依据管网模拟评估结果,形成管网运维风险识别图。

其中,较高及高风险区域11.7km 2,主要分布于塘河干流(枫树港-香樟港)、闲林港、新桥港、香樟港、永胜港下段、前进港、金家塘港。

资源投入的权重图排口运维风险识别图依据管网模拟评估结果,形成排口运维风险识别图。

识别出较高及高风险排口60个,主要分布于塘河干流(枫树港-闲林港段)、闲林港、新桥港、永胜港、前进港、金家塘港。

低风险,26个,占9.7%较低风险,77个,占28.7%中风险,85个,占31.7%较高风险,44,个,占16.4%高风险,16个,占13.4%提质增效:关键在对现有系统的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长期运营中,逐步改善、改造、重建缺陷工程、损毁工程,提升系统的运营水平是根本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