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八大注意事项
高考考生填报志愿须注意八个问题.doc

高考考生填报志愿须注意八个问题填报高招志愿,怎样做才能少走弯路?记者昨日采访了漯河高中老师张富轩。
结合多年来对高招志愿的认识,张老师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做到"八项注意":一要注意掌握招生信息,慎重评估自己的实力。
考生要认真阅读有关招生信息,对要报考的学校、专业要有基本的了解,包括院校地址、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毕业去向、收费标准及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等。
同时对自己的实力作客观评估,参照自身兴趣、特长合理确定各批次学校类型、档次。
二要注意了解院校、专业的特殊要求和相关科目成绩,不要盲目填报。
不少院校、专业有特殊要求,如无绘画基础者不能报城市规划、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国际贸易要求英语口试、自身形象俱佳等;计算机专业要求数学、英语成绩好,而新闻专业则对语文要求偏高等等。
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或好的相关科目成绩,不论总分多高,都不宜报考相关的院校和专业。
三要注意填报志愿不能平行、一定要有梯度。
填报志愿最忌平行。
在填好关键性的第一志愿后,其他志愿要保持合理的"落差",不能是平行式,更不能是"爬坡式"或"波浪式"。
就是同所院校的不同专业,录取分数线也会相差十几分。
四要注意填报志愿不能过热、过偏、过窄。
不可一味看重热门专业,要冷热兼顾;也不可选报志愿地址过偏,集中到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及沿海城市;还要注意不能仅凭个人兴趣,清一色填报一种专业。
五要注意填报志愿反映考生的真实意愿。
部分考生缺乏主见,依赖思想严重,受亲朋师长的影响,填了自己不向往或反感的志愿,以致影响以后的进取和生活,有少数还通过不同渠道欲改志愿,为自己的学习、生活留下后患。
建议做到"家长参谋、考生做主"。
六要注意慎重填写"服从、调剂志愿栏"。
这一栏是为了弥补考生志愿填报不足或不当而设置的。
若考生填了服从分配或愿意调剂到某些院校、专业,可大大提高录取率。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及技巧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及技巧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一是提前了解政策规定、搜集信息。
全面了解国家和我省招生政策规定及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了解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
根据高考成绩、成绩排序位次和有关高校的情况,确定拟报考院校专业组或专业范围。
二是预填志愿样表。
可从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下载今年的志愿样表,进行预填和修改。
正式上网填报志愿时再按照志愿样表内容进行录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填报志愿失误。
三是必须保管好个人账号和密码。
考生个人信息(含成绩、志愿、录取等信息)只能凭考生本人的账号和密码进行查询。
由于个人原因,发生账号和密码被盗,造成信息泄露、志愿被冒充填报或修改,责任由考生自己负责。
考生如果忘记登录密码,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密码重置:(1)短信验证码重置:考生选择短信验证码方式,回答注册时设置的密保问题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验证码到注册手机上认证后重置密码;(2)邮箱重置:考生选择邮箱重置方式,回答注册时设置的密保问题后,系统自动发送重置密码的链接到注册的邮箱;(3)报名点及招生考试机构重置:考生可以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报名点或者报名点所在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申请进行密码重置。
四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填报。
每一轮次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一到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
如果考生错过了规定的填报志愿时间,不能补填。
五是必须适当提早上网填报。
建议不要集中在最后一天填报,更不要在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之前几小时集中填报志愿或修改志愿,以免出现网络访问量大、网速缓慢等情况,影响自己顺利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1、合理组合院校志愿。
不宜全部填报高分段院校,也不必全部填报低分段院校。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高考成绩、个人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等因素,在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范围中,合理、有序组合院校志愿。
一般来说,平行志愿填报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
冲一冲:把有希望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A志愿;稳一稳:把与自己成绩“门当户对”的学校作为B志愿;保一保:把比自己成绩稍低点的学校作为C志愿。
高考填报注意事项

高考填报注意事项
1、提前了解高考填报的时间、地点和流程,确保可以按时完成填报工作。
2、准备好填报所需的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高中毕业证书等,以及个人信息和成绩单等。
3、仔细阅读相关填报材料的说明和指南,了解填报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4、在填报前对自己做好规划和准备,确定自己的志愿和将要报考的学校及专业。
5、对于不同的学校和专业有所了解,包括学校的实力、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前景等,以便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6、注意填报的顺序和分数要求,遵循择校志愿的原则,确保填报的顺序和选择合理。
7、注意填报的截止时间,避免延误,导致无法提交填报申请。
8、在填报时要认真填写个人信息和成绩等,确保准确无误,以免对后续的招生工作产生影响。
9、如有疑问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学校教务处、招生办咨询,并保留好咨询记录。
10、多次确认填报的信息,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 1 -。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高考填报志愿的留意事项1、要重视抓早度,不要轻视赶晚以本科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肯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到达1520所。
考生及家长需要对这些高校有个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的内容加以解读,吃透、读懂、弄通,需要把握这些学校前几年的最低录用〔分数线〕(简称校线),并测算出当年大致的校线,等等。
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报得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
因此,盼望家长和考生肯定要重视高考志愿填报,早作预备,不要等到考试完了以后再抓,那样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2、要分清主次,不要包办代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阅历〕丰富,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
其实这是很不合适的。
首先,考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肯定的熟悉。
其次,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高校——读书。
而这个书是由考生去读,假如他不认可、不感爱好,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
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抱负与前途的事情上,应当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起参谋、帮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行包办代替。
补录志愿怎如何填填报补录志愿的考生肯定要重新填报志愿,之前填报的志愿都属于无效的志愿。
另外,已经被高校录用的考生不能再次报考补录志愿。
考生要留意多次征集的状况,一些高校在第一次征集志愿后,假如还没有完成招生打算的话,就可能会进行其次次或是多次征集志愿。
考生在填报补录志愿的时候,要尽量增加自己的录用机会,所以补录志愿最好要和高校历年的补录打算及招生打算人数进行综合对比,避开自己会错过补录。
在填报补录志愿的时候,考生不要过多的纠结院校和专业的搭配了,此时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被院校录用,不要只关注热门的院校和专业,志愿填报要形成合理梯度,专业留意冷热搭配。
对于补录志愿来说,分数越高,优势越大。
假如分数没有竞争力,俺么为了增加高考补录的录用机会,可以尽量选择听从调剂。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切忌八大错误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切忌八大错误失误1不顾实力,盲目冲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没有什么风险,因此,第一、第二志愿冲,第三、第四志愿冲,第五、第六志愿才和自己的实力差不多。
解读:针对填报志愿时如何排序六所高校的问题,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建议,第一个和第二个志愿学校应是考生非常向往但依据往年分数报考可能有些悬的学校,可以“跳一跳”,努力冲一下;第三、四个志愿高校应是考生比较喜欢且依据往年分数录取问题不大的学校,可用来“稳一稳”;最后两个志愿高校是考生按照平时成绩完全有把握考上且自己又能接受的高校,可用来“保一保”。
失误2院校之间梯度不合理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设置的梯度太小,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第三和第四志愿之间都只有几分的梯度。
解读: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建议表示,6个学校间应有分数差,最好在10至20分,如果分数差只有5至10分,则两校录取分数线过于接近,可能录取不了。
失误3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规则,一名考生投档到A志愿学校,由于分数较低(刚过投档线)、专业志愿填得较高(都选择学校较热门的专业)、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仍可能被退档,而退档之后将无法再投到之后的志愿。
解读:为规避这一风险,很多高校承诺“进档即取”,但必须满足“专业志愿服从调剂”的前提,为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谨慎考虑服从调剂。
失误4只考虑分数,不考虑兴趣在实际填报时,有很多家长和考生只以分数为依据,根本不考虑兴趣,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对学校、专业不满意。
解读:在填报志愿时,通常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实力原则”——按实力进行定位;二是“政策原则”——符合高考政策和志愿填报规则;三是“兴趣原则”——结合实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失误5只盯着本地院校近年来,很多考生在一本填报志愿时,选择面比较广,面向全国各高校。
但在二本填报中,他们大多选择本地院校,而不愿意选择外地院校。
2020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

2020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志愿填报至关重要,任何疏漏都可能会造成遗憾。
因此,各地考生一定要慎之又慎,做好志愿填报这一关键环节,最终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志愿填报4大关键1、明确各项重要的时间节点考试结束,接下来还有阅卷、公布成绩、公布控制分数线、各批次志愿填报及录取结果、征集志愿等很多事情需要关注,这些都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
家长和考生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明确各重要事项的时间节点和查询渠道,做到心中有数,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2、了解平行志愿填报规则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是依据文理、满足等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
目前全国陆续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志愿的难度降低了很多。
高分低就、掉档、落榜的现象越来越少,但并不是没有,过于粗心和轻心还是会留下很多遗憾。
所以考生和家长要早做准备,学习掌握平行志愿的相关规则和技巧,从根本上确保志愿填报工作的万无一失。
3、找对工具助力志愿填报正确的志愿选择,需要综合考生分数、兴趣以及全国各高校实力、专业信息及历年的招生录取情况等各项因素,而信息的严重缺乏是广大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最大的痛点。
近年来,众多互联网企业进入高考志愿服务市场,其中规模最大最成功的便是优志愿。
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平台,依托互联网,收录了各大高校及专业信息,以及历年高校在各省市的投档线、最低录取分数、计划招生人数和实际招生人数等各项数据。
数据与各省考试院发布的信息一致,各地考生可轻松查询。
另外平台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为考生生成最优志愿方案,并对考生所填志愿进行跟踪,适时提醒考生及时更改方案,避免跟风撞车。
志愿填报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信息量大而复杂,准备时间短,更加需要考生和家长用对方法,找对工具,解决志愿填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志愿选择。
4、记住登录密码,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正式填报过程中,考生需要输入自己的考生号和登陆密码,才能进入省招办网站上的志愿填报系统。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完全手册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完全手册一、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志愿填报过程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每位考生都有公平的机会。
2. 志愿优先:在录取时,优先考虑考生填报的志愿,按照志愿顺序进行录取。
3. 分数优先:在相同志愿下,按照考生分数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4. 兼顾地域平衡:鼓励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地域。
二、填报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各高校的招生简章、专业设置、录取规则等信息。
2. 确定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确定报考的专业和学校。
3. 志愿排序:将有意向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按照优先级排序,形成志愿表。
4. 填报志愿:在规定时间内,登录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填写志愿表。
5. 审核志愿:在提交前,仔细审核志愿表,确保无误。
6. 提交志愿: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志愿表,等待录取结果。
三、注意事项1. 认真阅读招生简章:每个学校的招生简章都有其特殊要求,需认真阅读。
2. 合理分布志愿:既要考虑冲刺志愿,也要考虑稳妥志愿,避免全部填报热门专业。
3. 注意志愿数量:不同批次的志愿数量不同,要合理利用每一个志愿。
4. 避免重复填报:不要在同一批次中重复填报同一所学校或专业。
5. 考虑地域因素:东西部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考生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6. 关注专业调剂:如同意专业调剂,可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四、相关政策1. 加分政策:了解各类加分政策,符合条件的考生可获得加分。
2. 专项计划: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可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
3. 艺术和体育类招生:艺术和体育类考生有特殊的招生政策,需提前了解。
4. 军校和公安类招生:军校和公安类院校有特殊的招生程序和政策,需特别关注。
希望这份《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完全手册》能帮助到您,祝您填报顺利,录取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报考志愿的注意事项

报考志愿的注意事项
1.注意考试专业的选择。
考试时间虽然很多,可是专业的选择是有限的,所以考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背景和兴趣爱好。
2.注意志愿填报的时间。
考生要提前准备好志愿填报的材料,并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填报。
3.注意考试的要求。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了解考试的要求,避免
填报错误的志愿。
4.注意志愿的规划。
考生要根据自己的背景和兴趣来规划自己的志愿,不要盲目填报志愿。
5.注意志愿的修改。
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考虑到有可能会出现志愿冲突,所以要时刻准备修改自己的志愿。
6.注意志愿的交流。
考生要与家人和朋友进行志愿的交流,得到他们
的支持和帮助。
7.注意志愿的填写。
考生在填写志愿时一定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
8.注意志愿的查询。
考生在查询自己的志愿时一定要注意语法和拼写
的准确性。
9.注意志愿的交流。
考生要与家人和朋友进行志愿的交流,得到他们
的支持和帮助。
10.要有耐心。
填报志愿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考生要有耐心填报好自
己的志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八大注意事项
每年的高考,部分考生不是因为分数不够,而是“三表”考生报名登记表、体检表(卡)、志愿表]填写疏忽导致落榜.省招办有关人士提醒,高考即将来临,除了备考,一些报考细节—“三大表(卡)”,“八项注意”也切莫忽视.
注意一:联系方式要写清
案例:王姓考生,高考成绩588分(理科),只比本科二批第一志愿泸州医学院(调档线:589分)相差一分.补填志愿、调剂录取时,由于他填写的联系电话号码少了一位数,根本联系不上他本人,通知其所在学校,也因其外出旅游寻觅无果,错失了补填志愿、调剂录取的良机.
提醒:很多考生会想:高考嘛,我考个高分,填好志愿,等着拿录取通知书就行了.的确如此,但填报表(卡)的一些细节不可忽视,一个小小的电话号码也可在关键时候阻挡“大学梦”.
注意二:体检结论看仔细
案例:2005年考生钟×,女,文史类,高考成绩542分.本科第二批的第一志愿是云南民族大学(调档线528分).投档后,云南民族大学给录取场来电称,考生体检表中血压196/060mmhg,对此感到疑惑.录检员马上通过地方招办联系考生学校及考生本人,后来考生重新去医院检查,原来是体检医生将“096”的“0”写得过小,致使体检表扫描后疑似“196”,而体检结论考生本人也确实没认真核对.
提醒:考生在体检后,一定要仔细核对一下各个数据,对有异常的数据要仔细核查,切不可大意.
注意三受限专业记分明
案例:根据规定,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到航海技术专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参加2005年高考的成都
某著名中学的唐同学,报考湖北省某医学类院校时忽视了其招生简章中的规定:“医学类(护理学、法医学、麻醉学专业)女生身高不得低于1.58米”,结果分数达到要求了还是被拒之门外.
提醒:在录取场上,考生因身体受限而被院校退档的事例每年都有发生.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看清该专业是否与自身身体状况相符.
注意四:慎重对待定向生
案例:2004年,理工类考生××,高考成绩685分.本科第一批志
愿中,第一志愿为清华大学(调档线686分),其他3个志愿依次为: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该生填了愿意接受清华大学定向培养,结果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按定向类别录取.
提醒:按照相关规定,定向就业招生应该和非定向招生同时进行投档录取.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在该校招生调档分数线以上不能完成的,可以视情况在调档线以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以上,由省级招办补充投档并由学校按照分数高低择优录取.近几年来,执行定向招生计划的常是一些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对有着“名
校情结”和一心要上重点大学的考生而言,选择定向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省招办有关人士提醒考生,一定要慎重考虑“就业的限制”.
注意五:信息代码切忌错
案例:2005年文史类考生张×,以609分的高分位居全县文史类
考生之首.然而,在填报志愿时,由于麻痹大意,她竟然将第一批院校
的志愿错填到了提前批院校栏内,而将第二批院校的志愿错填到了第一批院校栏内,而她在其他批次栏内没有填写志愿.这一失误导致无
法投档!还有位女生,填涂性别代码时“马大哈”,自己本应填涂“2”(女),而却错填涂成“1”(男),然而她报考的空乘专业不招男生!
提醒:信息代码至关重要,各个批次的志愿要准确填写,学校代码和专业代码的填写均要准确而规范,填写后同学之间最好相互检查,
或请家长检查.
注意六:收费标准要知晓
案例:2005年,贫困考生唐××,高考成绩569分,本科第三批志
愿依次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其调档线570分;长沙
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其调档线525分,本科三批一志愿显然无望,顺其自然投档到了二志愿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每年收费超过2万元.学院招办给上线考生打电话询问是否能承担较高额的费用,但一直未收到唐××的反馈意愿.学院担心造成误会,所以只好对其作退档处理.
提醒:考生不能光图填写院校和专业名称就简单了事,事先一定要了解清楚学校的收费情况,再根据自身家庭的经济条件填报志愿.
注意七:“熟人”谎言切莫信
案例:女儿一心想上四川名校,家住新疆的刘女士想起一朋友介绍给她认识的黎某,黎某称自己认识该校校长、教务处长.“只要为你
女儿交纳3万元点招费,就包读这个名校.”黎某称.刘女士信以为真,回新疆后立即将3万元汇到了成都黎某的账上结果才知是骗局.
提醒:每年高考录取期间一些不法“招生串串”,总是挖空心思,使出各种伎俩,诈骗考生及家长的钱财.家长一定不要轻信“招生串串”.
注意八:真假信息要分清
案例:下列情形多为陷阱,请广大考生和家长注意.吹嘘军校扩招,而自己手中有所谓内部指标或军校委托招生指标,只要花钱就可以读军校;手上有自主招生名额,只要交钱,保证录取;自称是专门为考
生服务的机构,只要办理委托手续,就可以联系某某大学;上大学要
求先交不明不白的费用,且不是到高校指定的银行或高校的财务部门,而是通过中间人转缴等.
提醒:以上是不法招生中介、“招生串串”的惯用伎俩,希望考生和广大家长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