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填空题+简答题+提问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此开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故曰“甄士隐”云云。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y ú,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w án 袴k ù之时,饫甘餍y àn 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m ǐn 灭也。
虽今日之茅椽chu án 蓬牖y ǒu , 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
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
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j ī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g ěng 峰下。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ji ē悼d ào 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ji ǒng 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
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
红楼梦第一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一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全书共120回,讲述了贾母家族的兴衰和爱情悲剧,以及对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宗法制度的深刻反思。
以下是《红楼梦》第一回的内容概要和讲解:
第一回:贾夫人仙逝才人托梦雪雁求名
这一回是《红楼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贾母家族的情况以及一系列预兆和梦境,预示了家族的命运波折和爱情的纷乱。
情节概要:
故事发生在贾府,贾母是府中的家长,府中居住着贾母、贾政(贾母的长子)、贾母的女儿王熙凤等一众亲戚。
贾母的贴身丫鬟才人因病去世,贾母深感悲伤,临终前托梦给了她的侍女雪雁,希望她能替才人完成一些未竟的心愿。
贾政的妻子王夫人对贾母的权威不满,她计划在贾母去世后将权力夺回。
此外,一位姓史的婆子梦到府中一株桂花树,预示着一场大的变故即将发生。
人物介绍:
贾母:贾府的家长,对府中人有深厚的感情。
才人:贾母的贴身丫鬟,因病去世。
贾政:贾母的长子,府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王夫人:贾政的妻子,贾母的媳妇,与贾母存在权力斗争。
王熙凤:贾母的女儿,聪明伶俐,与王夫人有矛盾。
主题和象征:
第一回中,才人托梦、王熙凤的机智、史婆子的梦境等元素,预示了后续故事中的吉凶祸福。
这一回中,爱情、家族、权力斗争等主题已经初现端倪,将贯穿整个小说。
第一回是整个《红楼梦》故事的开篇,它介绍了一系列的角色和情节,为后续故事的发展铺垫,展示了小说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族纷争。
同时,第一回也引入了一些象征和预示元素,暗示了故事的深层主题。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精致的文学艺术,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红楼梦第一章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第一章原文与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第一章是整个小说的开篇,为读者打开了神秘的红楼梦世界的大门。
本文将为你展示红楼梦第一章的原文,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和句子进行解析。
红楼梦第一回宴宁府红楼梦梦幻诗话真伤感话说贾婉如因各人原故,赖尤氏之力,调回了镇江府来。
尤氏因贾珍贾贵之兄弟俱已争权夺利有名,又贾珍有了个宝玉,宝玉有了次园,次园有了凤姐,凤姐有了外甥,外甥之父又恰是镇江府提督。
惟为亲中带冷,舅表中连薪。
夫人之大则多智,手下所办之事少不得法;但有心事,无人蔓延。
那书中所云:“传令阳和调弹,太液芙蓉正秀。
”便是贾母秦氏之舞姬合唱之曲,何等晶莹剔透!可见太液池清冷,阳和调弦奏雅,众妃竞羡皆冰雪之质,焉能秉烛夜游?岂如贾政之家,不计瑕疵细故,便是草纸窗户也容不得的,全仗眉朱。
然此地之妹子沈舌黛眉,且系佳人恶女之见,更兼花蕊之颜琐步之态,虽未免裹足扬名,有时亦正当风月之中,故佳人恶女厮混之间,亦有自此之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童子读《论语》,仕则记之;昔仲尼,师项橐。
今古圣贤,尚勤学;赵普、谯周,童而不学;无乃殷、周,孔、孟之间;此亦不足以怪也。
原文解析:红楼梦第一回宴宁府红楼梦梦幻诗话真伤感第一回的标题为《宴宁府》,给读者呈现了整个故事的开头。
红楼梦是一个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故事,这个标题就把人们引入了红楼梦这个梦境。
婉如贾婉如是贾府的女儿,由于一些原因被送到了镇江府,在这里生活。
这里提到了尤氏,对贾婉如的调度起了作用。
红楼梦这里提到了红楼梦,这是整个故事的名字,也是一个梦中的世界。
后面还有动词起了作用,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
贾珍这是贾府的一个人,也是宝玉的父亲。
他有一个弟弟贾贵,他们经常为争夺权力而斗争。
宝玉宝玉是贾珍的儿子。
下面还会提到宝玉和贾珍的次园,以及凤姐和外甥。
凤姐凤姐是宝玉的姨妈,因为贾珍的婶婶生病而来到贾府。
红楼梦第一回译文

红楼梦第一回译文《红楼梦》第一回原文片段:此开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故曰“甄士隐”云云。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
当此,则除忆昔年之梦幻,一一记载以供闲人之阅看外,只此一途矣。
”译文:这是翻开书的第一回啊。
作者自己说呢,因为曾经经历过一场像做梦似的事情以后,就把真的事儿给藏起来了,借着“通灵宝玉”这么个说法,写了这本《石头记》。
所以就有了“甄士隐”这么个说法。
可是书里写的都是些啥事儿、啥人呢?他又自己说:“我现在在这世上忙忙碌碌的,可是一件事儿都没干成。
突然就想起以前认识的那些女孩子们,一个一个仔细琢磨起来,就觉得她们的行为举止、见识啊,都比我强多了。
你说我一个大男人,怎么还真就不如那些女的呢?真是觉得特别惭愧啊,可是后悔也没什么用了,就处在这么个特别无奈的时候。
这个时候啊,除了回忆以前那些像做梦似的事儿,一个一个记下来,好让那些闲着没事儿的人看看,也就只剩下这一条路了。
”出处:《红楼梦》第一回。
咱再接着翻译后面一点的内容。
原文有“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译文:还在书的中间用“梦”啊“幻”这些字,这可就是这本书的主要意思呢,也有提醒看书的人的意思。
原文“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译文:虽然我没怎么好好学过,写东西也没什么文采,不过那又怎么样呢?就用那些大白话,编排出一个故事来呗。
这样呢,也能让那些女孩子的事儿被大家知道,还能让大家看着高兴,能让那些有愁闷的人心里舒坦点,不也挺好的嘛。
在《红楼梦》第一回里,作者开篇就以一种很独特的方式来引出整个故事。
红楼梦文言文第一章内容

红楼梦文言文第一章内容
《红楼梦》第一回。
贾雨村太守之女贾元春,自幼失母,父亲又常在外奔走,家中无人照管。
贾母见此情形,便将贾元春托付与贾母母女。
贾母是贾雨村的妻弟之女,年方四十,身体康健,性情和顺。
贾母母女见贾母如此和蔼可亲,便对她十分敬重。
贾母母女的名字,叫做王夫人和王熙凤。
王夫人生有一子,名叫贾宝玉。
贾母母女见贾母对他们十分疼爱,便对他也十分尊敬。
贾宝玉虽然年幼,却聪明伶俐,心地善良,深得贾母母女的喜爱。
贾母母女的家境虽然不算富裕,但因为贾母的聪明才智,家中日子过得也还算安逸。
王夫人和王熙凤都十分聪明伶俐,贾母对她们也十分疼爱。
贾母母女对贾母的疼爱,也让贾母感到十分欣慰。
贾母母女的家庭虽然不算富裕,但因为贾母的聪明才智,家中日子过得也还算安逸。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摘要:一、红楼梦简介二、第一回原文概述三、第一回注解解析四、第一回背景介绍五、第一回赏析六、总结正文:一、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该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绘了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二、第一回原文概述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讲述了甄士隐的梦幻经历和贾雨村的风尘往事。
甄士隐梦见一块美玉,后来得知这块美玉为贾宝玉失落的部分。
贾雨村在破庙中与林黛玉的母亲贾敏相识,对她一见钟情。
三、第一回注解解析1.甄士隐:姓甄,名费,字士隐。
隐喻“真事隐去”。
2.贾雨村:姓贾,名化,字雨村。
隐喻“假语存焉”。
3.通灵宝玉:贾宝玉失落的部分,上有“通灵宝玉”四字。
四、第一回背景介绍第一回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社会风气日益堕落,官场腐败,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阶层,虽然地位显赫,但也难逃命运的捉弄。
五、第一回赏析第一回通过甄士隐的梦幻和贾雨村的风尘往事,巧妙地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身世之谜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通过描绘士人阶层的生活状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为后续情节铺垫了伏笔。
六、总结《红楼梦》第一回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为全书奠定了基调。
甄士隐的梦幻和贾雨村的风尘往事,既揭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身世之谜,又展现了当时封建士人阶层的生活状态。
《红楼梦》第一回概括

《红楼梦》第一回概括
红楼梦第一回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这
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主要如下:
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
宝玉是石头下凡。
这块石头因“无材
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最后到警幻仙子处做了
神瑛侍者,却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
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
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为了报他的灌溉甘露之恩,她就是林黛玉。
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
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
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
醒来后就把此梦忘了大半。
正
赶上奶母抱来英莲,便也作罢,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
士隐也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
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
却不得在一起,最后由于甄士隐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三件事看似没有联系,却又有着很深的联系,第一件事突出石头
以及贾宝玉来历,从侧面也突出了《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缘由,
第二件事也是从梦中梦此石头,而遇此后事,最后一件事则与第二事
相互环绕,让人产生联想。
《红楼梦》第一回内容梗概

《红楼梦》第一回【内容梗概】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作者开始假借石头之口,大发自忏之言,对当日众多不让须眉的女子大加赞赏,要为她们立传。
写了两个神话。
其一,远古时候,女娲炼石补天剩下一块石头,弃于青梗峰下,幸遇一僧一道。
石头得知人间富贵,不禁思凡,僧道告诫他,红尘乐事不能永久,到头来万境归空,晃然一梦,石头执意要去享受人间的快活,央告僧道带它去投胎为人。
经历一番人生如梦方醒后,复归大荒山无稽崖,并把经历刻于大石之上,后经空空道人抄回,即成此书,谓《情僧录》。
其二,经锻炼通灵的顽石来去自如,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成为神瑛侍者,见三生石畔绛珠草可怜,便以甘露浇灌,绛珠得天地精华,修得一女体。
欲报浇灌之恩。
得知神瑛要入世为人,也随之入世,并许以一生眼泪还他。
这就是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和整日以泪洗面的林黛玉的来历,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姑苏城十里街仁清巷有座葫芦庙,庙里寄居着穷儒贾雨村。
庙旁住着乡宦甄士隐,膝下有个三岁女儿英莲,视若掌上明珠。
一日贾雨村在甄家,看见了甄家丫鬟。
那丫鬟见是贾雨村,常听主人提起,就多看几眼,贾雨村误以为丫鬟对自己有意。
中秋夜晚,甄士隐邀贾雨村来家饮酒赏月,贾雨村大展诗才和抱负,甄士隐便资助盘费与雨村,次日雨村未向士隐告别就上京赶考去了,果然一举高中。
第二年元宵节,甄家丢失了爱女英莲。
三月十五日,葫芦庙起火,秧及甄家,甄家被烧得一贫如洗。
甄士隐携妻子投奔岳丈,带家人寄居于岳丈家,岳丈封肃见女婿落败,常说风凉话。
甄士隐受冷遇,抑郁难以排解,便悲观厌世起来。
士隐一天午睡,梦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口中念念有词。
甄士隐本有夙慧,被《好了歌》触动,提醐灌顶,早已彻悟,便随那僧道出家遁入空门。
就在士隐出走的那一年,雨村敲锣打鼓到该县上任,雨村得知恩公士隐家中遭难,并未寻找当年的恩人,反而当晚到封肃家将当年所见的甄家丫环娇杏讨来为妾,后来成了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第二回开首脂批有“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 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那么,我们从这“由远及近, 由小至大”中,就可知道写甄士隐家的破败就喻示了贾家的 破败,甄家是贾家的缩影;写甄士隐就是写贾宝玉,甄士隐 的生活道路就是贾宝玉的生活道路,甄士隐就是贾宝玉的缩 影。因此,《红楼梦》所要反映的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破败 和一个人的命运,而是整个社会的破败和许许多多人的命运, 这是全书之纲要。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作者要将“真事 隐去”,而用“假语村言”了。
全回可综合为七大段交待了三桩事情。
七大段内容:一是作者的意向和书的要旨,二是顽石遇见了僧道,三是甄士隐考,六是甄士隐家遭火灾,七 是甄士隐出家。 三桩事情即: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贾宝玉是顽石下凡,是“无材补天”被 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在赤霞宫做了神瑛侍者,后因思慕凡间被一 僧一道携去投胎做了人。他在赤霞宫的时候“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 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 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 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这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绛 珠仙草因神瑛侍者下凡,为了报达灌溉之恩,她便也跟着下凡来到了人间;二是甄士隐 的出家。甄士隐住在姑苏城仁清巷的“葫芦庙”旁,是一乡宦之家,养三岁女儿叫英莲。 一天,他“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几盹睡”,梦中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 士隐看那块美玉上镌有“通灵宝玉”四字。梦被霹雳惊醒后,抱着女儿英莲去玩,便遇 到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因这僧道要英莲不给,那癞头和尚就念了四句谶语式的诗。 不久,女儿失踪,家遭火灾,悲观厌世的甄士隐就跟跛足道人出了家;三是贾雨村做官。 穷困潦倒的儒生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内”,因常于甄家串门,被甄家 丫头娇杏看了几眼,便大动情心。后来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第一回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说甄士隐那天白日做梦时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这就是贾 宝玉生时嘴里含的那块玉,生后一直挂在脖子上。“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 “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故 曰“甄士隐”云云。”也有以“真事”做“引子”,又把真事隐去虚构故事、说些“假 话”的意思。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贾雨村在穷困潦倒的时候,竟有闺中女子看上他,赏识 他,他非常感动,也动了情心。“贾雨村”,是“假语存”的谐音,或“假语村言”、 “村中假语”,意指《红楼梦》这部书隐去了真事,故事是虚构的,说的话也是“村中 假语”。“风尘怀闺秀”,不仅仅是说贾雨村想着娇杏,大约也有暗喻作者自己在风尘 碌碌之时,怀念曾经爱过自己的闺秀和自己曾经刻骨铭心爱过的人,无以为报,就想用 小说为她们作传。 这里的“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意思大概 是说,真正的君子才士,只能隐居起来。而能够呼风唤雨的只能是贾雨村这样的“假 儒”,这样的贪官污吏。这就揭示了那个专制时代的腐败和黑暗。 另外,“葫芦庙”名,也非作者顺手取来或真有其庙,作者大约是取了“看你葫芦里 卖的什么药”的意思,用意在于:一是调侃贾雨村——看你“卖出什么药”出来;一是自 我调侃——看你这部书“卖的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