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合集下载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菌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通过饲料和环境感染。

猪丹毒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猪的养殖业发展。

以下是猪丹毒的症状、防治措施和预防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症状1.急性病例:猪丹毒病初次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抗虫蚁、对颜色的耐受性降低,肠道产生黄色粪便,体温升高,食欲下降,血尿增多。

2.慢性病例:病情发展到后期,猪丹毒病会逐渐恶化。

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乳糜泻增加,腹泻变为黄色或绿色,毛发变得暗淡无光。

二、防治措施1.环境卫生:保持猪圈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加强消毒措施。

定期更换饲料和水源,避免交叉感染。

2.疫苗接种:猪丹毒疫苗是预防猪丹毒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般在猪只出生后的第三周至第五周接种疫苗。

接种后可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饲养管理:合理饲养和管理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措施。

营养均衡的饲料,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时的疾病检查和治疗都可以减少猪丹毒的发生。

4.消毒措施:定期对猪圈、饲料槽、水槽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用消毒剂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残留。

特别是在发病期间,要加强消毒工作,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5.隔离措施:一旦发现有猪丹毒病例,应及时将患病猪只隔离开来,防止疫情传播。

在猪只群体中对关键时期的猪只进行单独饲养,以减少感染风险。

三、预防方法1.猪丹毒菌感染主要通过饲料和环境传播,饲养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饲料,并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

要加强猪圈的环境卫生,保持干燥清洁。

2.及时发现和治疗疫情。

一旦发现疑似猪丹毒病例,应立即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并请求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接种。

根据养殖规模和疫情形势,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效力。

猪丹毒是养殖业中常见的传染病,给猪只的生长和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接种疫苗、饲养管理和定期检测,可以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的发生。

猪农应加强对猪丹毒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减少经济损失。

猪丹毒怎么治疗-丹毒最好治疗方法.doc

猪丹毒怎么治疗-丹毒最好治疗方法.doc

猪丹毒怎么治疗?丹毒最好治疗方法概述:丹毒是什么?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养殖业中,常发生于猪身上,就是所谓的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

主要侵害架子猪。

一旦发生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危及其它健康猪只。

本文以围绕该病的治疗做以下介绍:猪丹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特别是在炎热多雨的季节里,发病率最高。

该病主要是通过带菌猪和病猪传染,多经猪的消化道、损伤皮肤和吸血昆虫进行感染患病。

而现在正值高温炎热、多雨的盛夏,做好猪丹毒病的防控是现在的当务之急之事。

一、猪丹毒主要原因发生猪丹毒的原因有很多,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日常病发史上来看,最常见的几种致病原因。

①圈舍肮脏潮湿。

②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

③引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④摄入粪便。

⑤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⑥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⑦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⑧突然更换日粮。

⑨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⑩病毒感染-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⑪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因为丹毒杆菌可在稻草中存活。

二、猪丹毒的症状猪丹毒的症状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性3种情况,分别表现为:、急性型:常见,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退,以突然爆发,死亡高。

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

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

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退色后而融合一起。

常于3—4天死亡。

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1—2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

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1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

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

病程约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和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特征。

该病能感染各年龄阶段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架子猪。

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各地养猪的规模化和技术化,加之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猪丹毒的防治水平不断提高,猪丹毒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由于近年来有的猪场忽略了猪丹毒等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预防,致使猪丹毒又有了流行的趋势。

免疫接种和使用青霉素是防治猪丹毒的最有效、最简便最低廉的措施。

关键字:猪丹毒,特征,防治目录1.病原 (4)1.1 分类、形态和特征 (4)1.2 培养特性 (4)1.3 血清型及其致病性 (5)2.流行病学 (5)2.1 传染源 (5)2.2 传播途径 (5)2.3 易感动物 (5)2.4 流行特点 (5)3.临床症状 (5)3.1 特急性型 (5)3.2 急性败血性 (6)3.3 亚急性疹块型 (6)3.4 慢性型 (6)3.5 隐形型 (6)4.病理变化 (7)4.1 特急性型 (7)4.2 急性型 (7)4.3 亚急性型 (7)4.4 慢性型 (7)4.5 隐形型 (7)5 诊断 (7)5.1 典型临床特征 (7)5.2 实验室诊断 (8)5.3 鉴别诊断 (9)6 防治 (9)6.1 急性败血型治疗方法 (9)6.2 亚急性型猪丹毒治疗 (10)6.3 慢性型猪丹毒治疗 (10)6.4 隐形型 (10)6.5 预防 (11)7 防治体会 (11)参考文献 (11)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是猪传染病中重要而古老的病种之一。

该病主要侵害架子猪,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急性型的败血症全身变化、亚急性型的特征性疹块变化以及慢性型的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1]。

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至今世界各国尚未彻底净化该病,常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呈世界性分布,对人类健康也易构成威胁[2]。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2020年第6期 吉林畜牧兽医·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金宇慧吉林省扶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扶余 131200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1 发病机理及其临床症状1.1 发病机理丹毒丝菌经扁桃体及消化道淋巴组织或损伤的皮肤进入血管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

形成广泛性的透明血栓,组织缺血缺氧、血流淤滞、局部酸中毒、组织代谢紊乱,大量不全产物蓄积,致使机体发生酸中毒,引起休克与出血。

同时丹毒丝菌的侵害,可长期存在于体内或局限于体内某些部位,使机体呈现变态反应,致使纤维素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血管内膜炎,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等病理过程。

1.2 临床症状①潜伏期短的1 d,长的可达7 d。

急性型较多见,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症状,体温升高达42 ℃以上,病猪常见寒颤、会有呕吐、不愿走动、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后期发生腹泻,呼吸心跳加快。

②亚急性型病较轻,第1~2天猪体的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的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

疹块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便秘、呕吐、体温升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经数日病毒自行康复。

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症而死,病程约1~2周。

③慢性型是由急性和亚急性型转来,常见的有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三种。

2 病理变化2.1 急性猪丹毒主要以病理变化、败血症变化和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红,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脾出现樱桃红色充血肿大,胃肠道有卡他性和出血性炎,以胃和十二指肠较明显,心、肝、肾以急性变性为主,肾淤血水肿。

2.2 亚急性猪丹毒的特征是皮肤出现疹块,其病理变化与急性略同。

2.3 慢性猪丹毒常见有溃疡性或疣性心内膜炎,严重者像花椰菜样,多见于二尖瓣,它是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素性凝块组成,同一病猪还可以见到多发性的慢性关节炎初为浆液性纤维素性,以后有肉芽组织增生。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血清杆菌引起的猪类感染性疾病,也称假猪瘟。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和防治措施。

(一)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特征猪丹毒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高热、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水肿,腹腔积液等。

(二)病原学检测1. 血清学鉴定:利用特异性抗原与猪丹毒感染相关免疫球蛋白进行反应,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判断猪是否感染猪丹毒。

2.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技术检测疾病相关基因片段,通过比对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猪丹毒的病原体。

(三)实验室检测1. 细菌培养:从猪体分离出可疑病原菌,进行体外培养和鉴定。

2. 病理学检测:组织切片观察病变部位,检测病原菌分布情况。

(四)免疫学检测1. 关系性免疫试验:通过检测病原菌是否能与猪丹毒的特异性抗原结合,判断感染情况。

2. 血凝试验:观察病原菌和猪血清反应后的凝聚情况,判断感染与否。

(一)隔离传染源发现有猪丹毒病例的猪应及时隔离,减少感染机会。

确诊后,应迅速隔离并进行相应的防疫措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二)增强猪群免疫力1. 注射疫苗:根据兽医医嘱,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给猪,提高猪的免疫力。

2. 合理饲养管理:保证猪群的饲养环境清洁,合理喂养,增加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3. 定期体检:定期请兽医进行猪群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病例。

(三)消毒和防护措施1. 消毒措施:及时彻底清洗和消毒猪圈、饮水设备、饲料槽等,防止病原菌在环境中滋生和传播。

2. 个人防护:饲养人员在接触病猪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口罩等,减少感染风险。

(四)及时治疗病例发现疑似猪丹毒的病例,应立即请兽医进行确诊,并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减少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五)加强监测和报告养殖场应加强猪丹毒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以便迅速采取防控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和人畜感染风险。

猪丹毒的鉴定和防治需要结合临床、病理、病原学、免疫学等多种方法进行,加强防疫措施、提高猪群免疫力等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的关键措施。

猪丹毒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猪丹毒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

一、流行特点本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北方地区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而在南方地区则在冬春季节流行。

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有时爆发流行。

以4-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在流行初期猪群中,往往突然死亡1-2头健壮大猪,以后出现较多的发病或死亡病猪;如能及时用青霉素治疗,常能得到显著疗效,终止此病的流行。

二、临床特征败血症型:为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健壮猪突然死亡,未表现任何症状。

多数病猪则表现减食,或有呕吐,寒战,体温突然生高达42°C以上,常躺卧不愿走动,大便干。

有的后期腹泻;皮肤上出现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褪色。

若小猪得猪丹毒病时,常有抽搐神经症状。

疹块型:亚急性型猪丹毒,皮肤表面出现疹块是其特征症状,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

现实生产中较少见此类性病例。

慢性型:这种类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的,主要病症是心内膜炎或四肢关节炎。

三、病理变化急性型的死猪以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肾、脾肿大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

肾浴血肿大,呈似大紫肾,包膜散在弥漫暗灰色不规则斑纹,被膜易剥离,呈花斑肾。

脾充血肿大,紫红色;切面外翻隆起,脆软的髓质易于刮下。

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弥漫性出血和小点出血尤其严重。

四、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猪弓形虫病、李氏杆菌病作区别诊断。

必要时进行化验室诊断,常用方法:采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等。

五、预防1、改善圈舍环境,保持干净。

2、天气突变、夏季高温。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牛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对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猪丹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粘膜出血、黏膜水肿、皮下水肿、肌肉震颤和体温升高等症状。

猪丹毒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而且病毒具有很强的抗干燥性,所以对猪群的危害极大。

为了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猪丹毒,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一、诊断1. 临床表现:猪丹毒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粘膜出血、皮下水肿和肌肉震颤。

猪丹毒的特点是病程短暴发急,且容易在猪群中传播。

2. 病理检查:猪丹毒的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可以发现病症猪主要内脏器官出现水肿和出血点,并且在病理组织学上可以发现病毒的包涵体和病变组织,从而确定猪是否患有丹毒病。

3. 实验室检测:采集病猪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或抗体检测,是确诊猪丹毒的主要方法之一。

还可以通过PCR技术检测病原体的DNA来确诊。

二、防治1. 疫苗预防:猪丹毒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预防接种疫苗。

生猪的疫苗接种是控制猪丹毒的关键,特别是在高发病季节,要增加疫苗接种频次,提高疫苗的免疫力。

2. 环境管理:加强猪场环境卫生管理,对猪舍、饮水设备、饲料等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

保持猪场通风良好,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饲养管理:加强对猪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定期清洁饲料槽、水槽,保证猪群的饮水卫生,防止病毒通过饲料、水源传播。

4.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猪群中有丹毒病例,要及时将病猪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降低饲养户的经济损失。

5. 抗病毒治疗:一旦猪群中出现丹毒病例,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减轻病猪的症状,提高病猪的存活率。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传染病,对于生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损失。

要做好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工作,加强疫苗接种、环境管理和饲养管理是控制猪丹毒的重要措施。

希望广大养殖户和兽医朋友们能够加强对猪丹毒的认识,做好猪丹毒的防治工作,确保生猪的健康生长和猪场的经济效益。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类似于病毒的微生物产生的病害,也叫疯猪病。

它主要通过瘤胃中产生的孢子进入宿主体内,引起一系列的病变。

本文将从猪丹毒的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猪丹毒的症状猪丹毒在发病初期,猪只出现食欲不振、口渴、体温升高等普通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猪只会出现神经症状,如头部抽搐、四肢痉挛、震颤等。

严重的病例中,猪只会出现植物神经症状,如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大量口泡等。

由于丹毒病的严重性和病情进展速度较快,所以诊断速度是十分关键的。

猪丹毒是一种比较容易诊断的病害,但是需要进行准确的鉴定才能确诊。

首先,需要根据猪只出现的症状,进行充分的体检和病史调查,并对其死后进行尸检。

确定猪只死亡的原因,可通过直接检查瘤胃壁、孔口、瘤胃内容物等,查看病变异常是否存在。

还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常规细胞学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病原学支原体检查等,以确诊病原体是否为猪丹毒。

一旦出现猪丹毒,必须迅速隔离患病猪只,并对其进行强制性治疗,以尽可能减少病害对养殖业的损害。

猪丹毒的预防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改变饲养方式:定期清理瘤胃、消毒工具、隔离病畜等。

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营养,保证饲料中的维生素水平充足,并且不建议使用发酵性较强的饲料。

2.注重免疫工作:及早注射重组猪丹毒疫苗,可以对猪丹毒进行有效预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注射时间和方法必须正确,否则就无法发挥预防作用。

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饲养场卫生防疫工作,每天定期清理养殖场,并在清洗后对养殖场的墙壁、地面等地方进行消毒。

4.对于已经感染病毒的猪只:在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给猪只进行抗生素治疗,以期减缓病害的发展。

同时,密切监测猪只的体温、食欲等症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总之,猪丹毒是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病害,对于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健康都造成了威胁。

通过各种防治措施,如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改变饲养方式、加强免疫工作等,可以有效遏制猪丹毒的传播,减少其给养殖业造成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

一、流行特点
本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北方地区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而在南方地区则在冬春季节流行。

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有时爆发流行。

以4-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在流行初期猪群中,往往突然死亡1-2头健壮大猪,以后出现较多的发病或死亡病猪;如能及时用青霉素治疗,常能得到显著疗效,终止此病的流行。

二、临床特征
败血症型:为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健壮猪突然死亡,未表现任何症状。

多数病猪则表现减食,或有呕吐,寒战,体温突然生高达42°C以上,常躺卧不愿走动,大便干。

有的后期腹泻;皮肤上出现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褪色。

若小猪得猪丹毒病时,常有抽搐神经症状。

疹块型:亚急性型猪丹毒,皮肤表面出现疹块是其特征症状,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

现实生产中较少见此类性病例。

慢性型:这种类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的,主要病症是心内膜炎或四肢关节炎。

三、病理变化
急性型的死猪以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肾、脾肿大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

肾浴血肿大,呈似大紫肾,包膜散在弥漫暗灰色不规则斑纹,被膜易剥离,呈花斑肾。

脾充血肿大,紫红色;切面外翻隆起,脆软的髓质易于刮下。

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弥漫性出血和小点出血尤其严重。

四、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猪弓形虫病、李氏杆菌病作区别诊断。

必要时进行化验室诊断,常用方法:采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等。

五、预防
1、改善圈舍环境,保持干净。

2、天气突变、夏季高温。

3、减少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4、猪只出栏后,严格消毒,禁止不消毒继续饲养下一批猪。

5、做好猪丹毒疫苗。

六、治疗
治疗方案一:
恩诺沙星注射液+高热通治+板蓝根注射液
用法:高热通治0.05-0.2ml/kg,恩诺沙星注射液0.1ml/kg,板蓝根注射液15-20ml/次,混合肌注,1天2次,连用3-5天。

治疗方案二:
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
用法: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22-0.33ml/kg,恩诺沙星注射液0.1ml/kg,混合肌内注射,安乃近注射液1-3g,肌内注射,1天2次,连用3-5天。

治疗方案三:
全迪+重症三日康+活力素
用法:重症三日康0.05-0.2ml/kg,全迪0.1-0.2ml/kg,活力素5ml/次,混合肌注,1天2次,连用3-5天。

说明:重症三日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阿莫西林为广谱抗生素,联用达到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

资料整理:重庆布尔兽药;买兽药,上布尔兽药商城,便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