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__座椅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__座椅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633–200×客车座椅The seats of passenger vehicles(征求意见稿)200X-XX-XX发布 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要求4.1 一般要求4.2 零部件要求4.3 装配要求4.4 调节功能4.4.1 座椅头枕4.4.2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机构4.4.3 靠背角调节机构4.4.4 座椅扶手4.5 安全性4.5.1 座椅背面的安装件或附件4.5.2 座椅纺织面料4.5.3 座椅有机材料的燃烧特性4.5.4 座椅头枕4.5.5 安全带的安装和固定4.5.6 纵(横)向调节机构的锁止力4.5.7 座椅扶手强度4.5.8 座椅脚蹬强度4.5.9 座椅强度4.6 可靠性4.6.1 纵(横)向调节疲劳性能4.6.2 座椅扶手循环试验4.6.3 座椅脚蹬循环试验4.6.4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4.6.5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5 试验方法5.1 座椅面料断裂强力试验5.2 座椅面料耐摩擦色牢度试验5.3 座椅面料透气性试验5.4 座椅衬垫材料性能试验QC/T 633—200×5.5 座椅5.6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功能试验5.7 座椅有机材料燃烧特性试验5.8 座椅头枕试验5.9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强度试验5.10 座椅扶手强度试验5.11 座椅脚蹬强度试验5.12 座椅强度试验5.13 纵(横)向调节疲劳试验5.14 座椅扶手循环试验5.15 座椅脚蹬循环试验5.16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试验5.17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试验6 检验规则6.1 出厂检验6.2 型式检验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前言本标准是对QC/T 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QC/T 633-2000《客车座椅》,其主要技术差异如下:1、增加了以下要求:a)外购件、外协件的要求;b)座椅纺织面料断裂强力、缝合部位接缝强力的要求;c)座椅纺织面料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d)座椅有机材料阻燃性能的要求;e)座椅调节装置调节功能的要求;f)纵(横)向调节疲劳性能的要求;g)座椅扶手强度和可靠性的要求;h)座椅脚蹬强度和可靠性的要求;i)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的要求;j)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的要求;k)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功能的要求;2、更新了以下标准:a)GB/T 5453—1997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b)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c)GB 13057—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d)GB l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e)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3、修改了以下内容:a)客车座椅的名词术语;b)型式检验产品合格判定规则。

校车新国标起实施最大乘员数不得超人

校车新国标起实施最大乘员数不得超人

校车新国标5月1日起实施最大乘员数不得超56人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公布后,国家标准委昨天发布《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幼儿校车的最大乘员数不超过45人,小学生校车和中小学生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56人。

该标准将于5月1日起实施。

据介绍,《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由两项强制性国标《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组成。

这两项国标明确了校车及座椅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更加注重车辆安全性能、车辆配置的人性化、车辆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

比如标准要求,专用校车的踏步(台阶)不能太高,必须设置上下车扶手,通道必须平整防滑,座椅和隔板必须软化处理,车内空气质量必须达标等。

标准同时对限速装置、乘员数量限制、急救箱配备、照管人员座椅配置、专用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牌、行驶记录仪录像监控系统等做出了一系列规定。

与原国标《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相比,《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对学生座椅、应急出口、踏步等30多项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急救箱、内装饰件、信号系统、各校车最大乘员数等30余项要求。

记者了解到,新国标有一定的过渡期,已获得许可或通过认证的产品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第13个月开始执行。

■解读定员:校车不得超56人幼儿校车的最大乘员数不超过45人;小学生校车和中小学生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56人。

其中,幼儿校车每个幼儿的体重按30公斤计算,小学生校车每个学生的体重按48公斤计算,中小学生校车的每个学生的体重按53公斤计算,每个照管人员的体重按68公斤计算,驾驶员的体重按75公斤计算。

外观:不得设置车外行李架新国标将校车分为轻型校车和大中型校车,轻型校车车长大于5米且小于等于6米,大中型校车车长大于6米且小于等于12米。

校车车高不得大于3.7米,不得设置车外行李架,架铰接客车和双层客车不能作为专用校车使用。

专用校车应安装前、后保险杠。

内饰:不得有凸起毛刺车内外不得有容易卡住幼儿和小学生手指的孔洞,不应存在可能致人员受伤的凸起、凹陷、尖角等缺陷。

儿童座椅国家强制性标准解析

儿童座椅国家强制性标准解析
¨ 西强 论 文 ]
儿 童 座 椅 国 家 强 制 性 标 准 解 析
文/ 云 生 孙振 东 杨
[ 要] 随 着汽 车进 入 家庭 时代 的到 来 ,汽车安 全越 来越 引起人 们 的 关注 ,然 而儿 童乘 员 的 摘
安全 一 直没有 受到足 够 的重视 。本 文从 儿 童安 全 座椅 标 准 出台的 背景 、相 关技 术 法规 内容 的解
数 据 还 在 高速 增 长 。 据调 查显 示 ,私 家 车 的拥 有
椅 使 用 的推 广普 及 起 到 了积 极 的 作 用 。 美 国统 计
数 据 表 明 ,1 7 年 至2 0 年 期 间 大概 有93 0 95 09 0 多名 儿 童 因使 用 约 束装 置 ( 车儿 童 安 全座 椅 和 成 人 汽 安 全 带) 而免 受 死亡伤 害 。 然 而相 比 于欧 洲 与 美 国 ,我 国在 儿 童乘 车安 全 方 面起 步较 晚 ,研 究与 法规 颁 布相 对 落后 ,加
囊等是以成人 身体结构和耐受力作为依据进行设 岁 的 儿 童乘 员 ,32 不 超 过4 的 儿 童在 交通 意 2名 岁
计 的 ,故将 此 规 格 直接 用 于儿 童 安 全保 护 ,不仅
外 中死 亡 ,其 中有 9 名 没 有使 用 汽 车安 全 儿童 座 2
之 家长 固有 的错 误 认 识 ,使得 儿 童 安 全座 椅 在 我
国的使 用 情 况令 人 堪 忧 。2 0 年 ,全座椅 的保护作 用 .
我 国现 有 车 内安全 系统 诸 如 安 全 带和 安 全 气 命伤 害交通事故 时发现 ,总共有536 6 名不超过 1 4
读及展 望进 行探 讨 ,希 望 引起 消费者 的重视 。 [ 关键 词 ] 汽 车安全 儿 童约 束 系统 标 准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固定强度 a. 安装在车底板上的座椅总成,通过座椅质心,分别承受水平 向前和向后各施加的相当于座椅总成重量20倍的负荷,座椅总成和 车身本体不得分离。对于可调试座椅,其调节装置在试验中应能使 座椅保持原调节位置,但试验后调节装置允许失去调节功能。在座 椅背面有防止座椅后退的结构件时,对座椅可进行向前加载。 b. 对于向前座椅,当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在座椅上时,要求 在对座椅施加20倍座椅总成重量负荷的同时,还要按国GB14167《汽 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中的有关规定在加13500±200N的负荷, 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带固定点受到的负荷也同时加到座椅固定点上,此 时对座椅的要求仍与a中规定一致。 c. 对铰链式可翻转座椅,通过座椅质心,沿水平方向只向前施 加相当于座椅总成重量20倍的负荷。座椅总成与车身本体不得分离。
07-04-04
• 编制原则: • 1、采用国际先进的汽车座椅系统技术法 规和安全标准; • 2、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2002《标 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编写规则》; • 3、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和听取汽 车主机厂和座椅生产企业等有关座椅的 科研、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各相 关部门的意见。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3)在技术要求方面: a. 一般技术要求: 首先标准中与原标准修订前一致,强调了座椅调节 装置和移位装置方面的要求,但比原标准规定的更具体 和更有操作性。对M1类和M2、M3和N类汽车座椅分别进 行技术要求方面的详细说明。并对座椅背面部件按区域 规定了具体要求;对不适用于一些特殊座椅和部件的情 况作了具体解释说明。即“不适用于:表面凸起部分的 突出高度小于3.2mm,且突出高度不超过突出部分宽度一 半的区域;最后排座椅和背对背安装的座椅;位于通过 该排座椅最低R点的水平平面以下的座椅靠背部分(如果 每排座椅高低不同,则从后排座椅起,该水平面应通过 前排座椅的“R”点,在垂直方向或高或低形成一个台阶) 以及“柔性金属网”部件”。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简介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简介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简介
金明新
【期刊名称】《客车技术》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 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起草的国家标准GB 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2003年3月13日发布,并于200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此同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将该标准列为汽车产品强制性检验项目.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金明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9.1
【相关文献】
1.《城市客车塑料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QC/T)综述 [J], 金明新;李德兴
2.GB 13057《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修订简析 [J], 金明新;李弢;覃祯员
3.解读GB 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J], 金明新
4.倾翻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等效台车试验方法 [J], 徐海澜; 张国庆; 彭双莲
5.GB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正式发布实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校车新国标须侧翻试验首次纳入幼儿校车

校车新国标须侧翻试验首次纳入幼儿校车

校车新国标:须侧翻试验首次纳入幼儿校车作者:来源:《驾驶园》2012年第02期工信部于2011年12月27日发布公告,公开征求《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四项国家标准的意见。

这四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由全国汽标委客车分标委组织制定修订。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征求意见的最大亮点是幼儿校车首次进入国家标准的制定行列,可以说填补了一项空白。

此外,原先的小学生座椅标准也延伸为中小学生等整个未成年人群体,这是此次标准修订中的重点。

多项标准参考欧美2011年下半年,由于校车事故频发,校车标准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新标准对校车车身结构、外观标识、装载质量等均作出明确规定,制定原则一切围绕“安全”,突出安全。

其中,多项新规定系参照美国校车标准及欧洲客车标准。

同时,考虑中国比国外更加复杂的道路使用情况,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校车标准。

《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标准范围较修订前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标准范围扩大,修订后要覆盖《校车安全条例》规定的校车范围,含幼儿园和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用校车,幼儿园学生的范围定在3岁以上的幼儿。

《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及《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标准的出台对于当车辆发生碰撞或紧急操作时,减少车内结构对乘员的影响,减少死亡人数和降低伤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将为校车及零部件产品制造提供技术指导,为管理部门进行规范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

校车具体标准1校车应为两厢式依照学生年龄,新标准对校车安全技术标准作出三种分类,旨在整合完善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校车安全,使校车更加适应中国繁杂的道路运输环境。

新标准要求,校车应为两厢式结构,至少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应位于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

校车的底板离地高度应不小于700mm。

车体内、外部容易接触到的部位不得有锐边、尖角、毛刺。

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编制说明.

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编制说明.

《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2011年下半年,由于校车事故频发,校车标准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原有校车标准必须尽快完善。

因此,汽车标委会提出校车标准的修订计划并很快获得国家标准委的批准。

《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已列入2011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项目编号为 20111445-Q-339。

该项目拟对GB 24406-2009《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进行修订。

该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会同其它客车生产企业、零部件企业、检测机构共同完成。

2 目的和意义幼儿园孩子、在校学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安全、健康成长是社会和家长们最大的期望,他们每天去幼儿园、学校的出行路途中的安全问题也是最让家长们担心的事情。

由于种种原因, 大多数幼儿和学生无法步行到达幼儿园或学校,只能选择乘坐交通工具,因此,社会上对于各种校车还是有较大的需求。

很多运送学生的车辆在事故中发生座椅损坏、部件断裂、无法很好约束孩子等情况,导致孩子受伤,严重时致死,引起社会极大反响。

为了给这些上下学的孩子和学生们制造安全的校车,其主要部件座椅系统、约束系统及车辆固定件强度的要求必不可少,为此,特制定本标准。

标准的出台对于当车辆发生碰撞或紧急操作时,减少车内结构对乘员的影响,减少死亡人数和降低伤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为校车及零部件产品制造提供技术指导,为管理部门进行规范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

3 标准制定原则一切围绕“安全”,突出安全。

对于该项目要严格试验项目和测试指标,不仅对座椅,还要对其固定件同时进行考核。

试验项目及指标必须达到国际水平或高于国际水平。

同时,优先考虑汽车强标体系所参照的欧洲法规,再研究校车标准较完善的美国法规,并考虑中国国情制定。

4 标准修订过程4.1 标准起草2011年 10月 28日,国标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客车及校车标准工作会议,确定了对 GB 24406-2009《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标准进行修订的方案。

GB 13057《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修订简析

GB 13057《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修订简析

GB 13057《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修订简析金明新;李弢;覃祯员【摘要】修订后的GB 13057-2014《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已于2014年10月10日发布。

本文对新标准的修订背景、修订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和意义进行阐述。

%Revised GB 13057-2014 the Strength of the Seats and their Anchorages of Passenger Vehicles is issued on October 10, 2014. In this paper, the new standard revision background, the revision of the main contents, effect and meaning are expounded.【期刊名称】《客车技术与研究》【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客车座椅;车辆固定件;强度;标准分析【作者】金明新;李弢;覃祯员【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07;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 401122;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 401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83+6新修订的GB 13057-2014《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已于2014年10月10日发布,2015年7月1日正式实施[1]。

该标准修订时主要依据ECER80《大型客车座椅认证及座椅强度和固定件强度有关的车辆认证的统一规定》(修订本1)[2]。

新版《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标准中要求客车制造厂家对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必须进行动态试验,并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取消了静态试验,增加了对客车上安装于座椅前方约束隔板的动态试验要求;该标准适用范围为客车上所有乘客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安装。

GB 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3]自2003年9月实施以来,已有11年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列入国家标准制定项目,项目编号20091188-Q-339。

《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会同其它客车生产企业、零部件企业、检测机构共同完成。

2 目的和意义
幼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安全、健康成长是社会和家长们最大的期望。

在现代幼儿成长过程中,绝大多数孩子会进入幼儿园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因此他们每天的出行成为家长担心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幼儿选择的幼儿无法步行到达,只能乘坐交通工具,因此,社会上对于幼儿校车还是有较大的需求。

很多运送孩子的车辆在事故中发生座椅损坏、部件断裂、无法约束孩子等情况,导致孩子受伤,严重时致死,引起社会极大反响。

为了给幼儿园孩子制造安全的校车,其主要部件座椅系统、约束系统及车辆固定件强度的要求必不可少,为此,特制定本标准。

标准的出台对于当车辆发生碰撞或紧急操作时,减少车内结构对乘员的影响,减少死亡人数和降低伤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为幼儿校车及零部件产品制造提供技术指导,为管理部门进行规范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

3 标准制定原则
一切围绕“安全”,突出安全。

对于该项目要严格试验项目和测试指标,不仅对座椅,还要对其固定件同时进行考核。

试验项目及指标必须达到国际水平或高于国际水平。

同时,优先考虑汽车强标体系所参照的欧洲法规,再研究校车标准较完善的美国法规,并考虑中国国情制定。

4 标准修订过程
4.1 标准制定前期准备
2010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前期对幼儿园的用车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查阅学习了美国的校车标准,并查阅了欧洲、日本等地区的校车资料,为制定标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4.2 标准起草
2010年5月20日~22日,起草组在郑州召开了标准起草组会议,对标准内容进行讨论,确定了标准制定思路、主要试验项目、约束系统型式等内容。

2011年7月,形成征求意见初稿,在起草组内征求意见。

4.3 标准征求意见
2011年10月-11月,由于客车、校车事故频繁,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加快标准制定进度。

起草单位参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参照国外先进标准法规,结合中国的特点,选取较严格全面的试验项目和考核指标,形成了《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征求意见稿)。

2011年12月26日-2012年1月8日,按照主管部门要求,起草组将《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征求意见稿)进行网上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并同时发函给客车分标委委员进行意见反馈。

5 国内外标准法规情况
5.1 欧洲
欧盟法规ECE R80法规《就座椅及其固定点方面批准大型客车座椅和车辆的统一规定》标准中设定了客车座椅的静态试验、吸能性试验和动态试验项目,规定产品必须满足静态试验或动态试验中的一种。

没有专门针对校车座椅的相关标准法规。

5.2 美国
美国校车法规较全面,包括FMVSS 220《学童客车倾翻的防护》、FMVSS 221《学童客车的车身联结强度》、FMVSS 222《学童客车乘员座椅和碰撞保护》一系列标准。

对于校车座椅,在FMVSS 222中规定了座椅前倾性能、后倾性能、座垫保持力等要求,还有关于轮椅的固定、轮椅乘员的约束等内容。

5.3 中国
对于客车座椅,目前有GB 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标准。

GB 13057-2003制定时修改采用了ECE R80《就座椅及其固定点方面批准大型客车座椅和车辆的统一规定》。

标准中设定了静态试验、吸能性试验和动态试验项目,规定产品满足静态试验或动态试验即可。

由于动态试验相对复杂、要求严格,因此,选取动态试验进行性能测试的产品较少。

2009年制定出台了GB 24406-2009《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标准。

该标准参考了FMVSS222《学童客车乘员座椅和碰撞保护》的内容,结合了GB 13057-2003的要求制定,只规定了静态试验的内容。

现制定的《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标准按照儿童的身材特点,参照采用ECE R80法规《就座椅及其固定点方面批准大型客车座椅和车辆的统一规定》确定了较为严格的座椅及固定件动态试验方法考核前碰撞情况座椅及固定件强度,又参照FMVSS 222《学童客车乘员座椅和碰撞保护》的内容确定了后倾性能试验方法考核后碰撞情况座椅及固定件强度,并增加了对约束隔板的要求和座垫保持力的要求。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6.1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包括幼儿校车上专门供3岁至学龄前儿童乘坐的座椅以及用于安装该座椅的车辆固定件。

还包括校车上安装于座椅前方的约束隔板。

约束隔板对于保护乘员也非常重要,因此它的强度必须纳入强度考核。

6.2 术语及其定义
术语及定义部分基本参考ECE R80中的术语及定义,并增加了FMVSS 222中有关“基准平面”、“约束隔板”及“长条座椅座位数”的概念,便于标准的编写。

“座椅间距”定义中规定“在基准平面以上500mm高度处水平测量”,“500mm”主要参考了6岁儿童的坐高确定。

6.3 要求
6.3.1 抗前倾性能
主要是考核前碰撞过程中,座椅靠背或约束隔板对后排假人的约束保护作用。

采用了ECE R80中较严格的动态试验方法和要求。

关于“假人躯干和头部的任何部分向前位移不应超过位于辅助座椅R点前1.0m的横向垂面。

”的要求,是参考FMVSS 222抗前倾静态加载试验要求即试验座椅靠背的向前变形量不得超过356mm,再加上幼儿校车座椅最大允许间距为650mm,将假人躯干和头部的向前最大位移定为1.0m。

由于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儿童假人的限制,无法测量腿部载荷,因此不要求腿部限值指标。

标准中设定的头部和胸部指标参照ECE R80,相对比较严格,指标是按照人体生物力学、基于儿童头部与前排座椅靠背接触不致受到较重伤害的基础上给出的。

6.3.2 抗后倾性能
主要是考核后碰撞过程中,座椅靠背对后排假人的约束保护作用。

由于ECE R80法规中没有对于后碰撞形态的考核方法,因此参考并采用FMVSS 222中5.1.3规定的相关内容。

6.3.3 座垫要求
对于座垫保持力的要求,是为了防止有些座垫不加以固定或固定不牢靠,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脱离座椅骨架对乘员造成伤害。

该项要求采用FMVSS 222中5.1.5规定的相关内容。

6.4 试验方法
6.4.1 动态试验方法(前倾性能试验方法)
动态试验方法与GB 13057中规定的动态试验方法基本相同,参考ECE R80制定。

其中增加了对约束隔板的试验。

动态试验中的试验平台为试验座椅或约束隔板所装车身的一部分,以保证一次动态试验能同时考核座椅和车身固定件的强度。

动态试验中,辅助座椅与被试座椅之间的座椅间距设定为650mm,取GB XXXXX《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座椅间距(550mm-650mm)的最大值即650mm,做为最苛刻的试验条件进行考核。

若辅助座椅与被试座椅型式不同的话,则应在试验报告中给予说明。

当紧临其后的座椅的R点高于该座椅R点72mm时,辅助座椅与被试座椅应按照实际装车位置关系进行试验。

该试验方法对于前碰撞试验状态下,既考核了座椅强度,同时也对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座椅连接件、座椅与车辆之间的固定强度进行了考核,因此是对整个座椅系统的考核。

6.4.2 静态加载试验(后倾性能试验方法)
采用FMVSS 222中5.1.4规定的试验方法。

FMVSS 222校车的靠背高度为650mm(参考12岁儿童的坐高),所规定的施力高度为靠背中点偏上20 mm处即345mm。

按照《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座椅靠背高不应小于600mm,因此本标准将施力高度定为320mm。

这种试验方法对于后碰撞试验状态下,同样既考核了座椅强度,同时也对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座椅连接件、座椅与车辆之间的固定强度进行了考核,因此是对整个座椅系统的考核。

6.4.3 约束系统的说明
根据GB XXXXX《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幼儿乘员的约束方式可以是成人用3点式安全带,也可以是儿童全背带式约束带。

因此,标准强调幼儿座椅上使用的是符合GB 14166-XXXX《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或GB XXXXX《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可调高度的3点式安全带或儿童全背带式约束带。

7 关于标准与其它相关标准的协调
本标准是对《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准的补充。

其中与座椅相关的尺寸数据与《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准一致。

本标准与GB 13057《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和GB 24406《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不存在矛盾,其试验方法一致,考核指标相同,试验条件设定依据适用的幼儿身高情况而有所不同。

2011.1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