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之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珍宝岛战役.ppt

事件发展
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主席 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周恩来等会晤。根据 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 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 取得任何进展。
事件发展
直到2005年5月20日,中俄才签署《中俄国 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协议规定珍宝岛是中国 的领土。
战役影响
国防意义:珍宝岛战役结束后,苏联对中国的实力 也有了新的评价,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 的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苏联的战争企图。此 后,中俄两国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随着冷战结束和 苏联解体,中俄双方不断加深联系,现互为战略伙伴 关系,此举不仅促进双边关系良好发展,更为东北亚 地区和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战备意义:中国军队在冲突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在 事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 反坦克手段,而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 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于世界前列。
谢谢指导
于庆阳
陈绍光
事件经过
1969年3月15日苏军对珍宝岛发动了三次进 攻。这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 甲车和100多名步兵,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 火掩护,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 防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 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击退了苏联边防 军的3次进攻,胜利地保卫了珍宝岛。
事件经过
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 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 车辆19辆。我军阵亡71人,大部分人安葬于宝清县珍宝 岛烈士林园。
事件经过
事件发展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 分强烈。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 消除中国威胁”。 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的时刻,苏 联领导人出于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 战略重点在欧洲、难免在袭击中国后遭 报复等多方面考虑,采取了缓和措施。
珍宝岛战役.ppt.

珍宝岛战役
冲突简介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 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 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 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 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 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边界冲突未进一步扩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 苏两国在战略上的严重对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及军队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
从1960年代初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策划和制 造事端。 1. 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部队大批武装人员越过乌苏里 江主航道中心线,侵入中国七里沁岛地区,野蛮干涉中国 渔民正常的捕鱼生产活动,用装甲车轧死和撞死渔民4人, 撞伤和打伤渔民9人; 2. 1968年12月27日,苏军75名全副武装的军人分乘7辆装甲 车、卡车和吉普车侵入珍宝岛,打伤正在岛上执行巡逻任 务的中国边防军人; 3. 1969年1月4日,我军登岛巡逻时,遭到30名苏军的拦阻 和推打,我军被迫撤回;1月6日苏军再次入侵珍宝岛,抓 走我方2名渔民;1月23日苏军76名全副武装的军人,携 带军犬,分乘4辆军车,在直升机的掩护下,突然袭击正 在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我边防人员,围攻、毒打我军人, 打伤20余人,其中重伤9人;2月6日至25日,苏军又连续 5次围攻、毒打我边防巡逻人员......
*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 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 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 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 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 分歧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 家间的敌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 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珍宝岛战役红色故事

珍宝岛战役红色故事《珍宝岛战役中的传奇与感动》珍宝岛战役,那可是咱新中国历史上一段响当当的红色故事。
说起这个,咱就得好好唠唠。
你想想,在那冰天雪地的珍宝岛,咱英勇的战士们那可真是牟足了劲,跟敌人干上了!这可不是普通的打架,这是保卫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硬战!那些战士们,一个个就像是下山的猛虎,一点都不含糊。
他们在雪地里摸爬滚打,一点也不怕冷,不怕苦。
这种精神,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暖到了咱们老百姓的心坎里。
听老辈人讲起,当时的战斗那叫一个激烈。
咱们的战士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那是毫无畏惧。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给敌人来了个迎头痛击。
就好像是咱村里的小强,遇到大孩子欺负也绝不退缩,反而奋勇向前。
我常常在想,要是我在当时,是不是也能像那些战士一样勇敢呢?还真不好说。
但是,我知道他们是我的榜样,是我心中的英雄。
珍宝岛战役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呢。
比如说,有个战士在战斗中帽子掉了,他也顾不上捡,先把敌人给收拾了再说。
这听起来有点搞笑,但你仔细想想,这背后是多么坚定的决心和信念啊!还有啊,据说有个小战士特别机灵,他巧妙地利用地形,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就像是咱小时候玩捉迷藏,那家伙,简直绝了。
通过这些故事,咱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和激烈,也能体会到战士们的乐观和勇敢。
他们不是那种刻板的英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知道,英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但是在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
珍宝岛战役的红色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像那些战士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所以啊,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奋斗过的英雄们。
让我们带着他们的精神,继续前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因为这不仅是对他们的敬意,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负责。
嘿嘿,大家一起加油吧!。
珍宝岛战役.ppt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在珍宝岛冲突中,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尤其是苏方甚至动用了火力强 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苏方称,是中国人发起了进攻,被苏军守 军击退。 1969年8月,中国在岛上修建了营房,派驻1至4名官兵常年驻守。
珍宝岛事件中阵亡的苏联上校列昂诺夫的葬礼
我方纵深炮兵对苏军装甲纵队 实施拦截射击
珍 宝 联岛 士事 兵件 中 的 苏
珍宝岛事件中的我边防战 士
巴班斯基下士(左二)珍宝岛战 斗后获苏维埃英雄称号
珍宝岛事件中苏联边防军驱狗咬中国人
我 军 缴 获 苏 军 的 T 6 2 坦 克 , 现 藏 于 中 国 革 命 军 事 博 物 馆
*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 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 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 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 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 分歧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 家间的敌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 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中苏边界冲突
珍宝岛战役
冲突简介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 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 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 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 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 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边界冲突未进一步扩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 苏两国在战略上的严重对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及军队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
1969年珍宝岛战役

1969年珍宝岛战役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69年爆发的珍宝岛战役吗?下面为大家整理了1969年珍宝岛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珍宝岛战役事件背景自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两国边防军在珍宝岛地区不断发生摩擦,边界紧张局势日趋加剧。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70余人,装甲车两辆,卡车和指挥车各一辆,侵入珍宝岛,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人。
我国守岛巡逻队被迫自卫反击,激战一小时,打击了入侵者。
3月4日后,苏联边防军和飞机再次入侵珍宝岛。
3月15日,苏联出动步兵200余人,坦克20余辆,装甲车30余辆,在飞机和纵深大口径火炮掩护下,连续向我国守岛军民发起三次攻击。
我国守岛指战员、民兵和群众紧密配合,艰苦奋战9小时,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3月17日,苏联出动步兵百余人,坦克3辆,又一次登岛疯狂向我国进攻。
我国边防战士奋起自卫,以猛烈的炮火予以反击。
珍宝岛反击战的胜利,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根据1860年清朝政府和沙俄签署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以乌苏里江为界。
由于该岛位于界河之上,归属在整个二十世纪没有定论,中国和俄国(苏联)都曾声称拥有该岛主权。
中方认为,据《中俄北京条约》,中俄边境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上,而该岛明显在主航道以西(中国一侧)故归属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八月风暴行动之后,从1947年开始苏联红军在此巡逻。
苏联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中苏边界问题一直是两国间的历史悬案。
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密切,边界问题自然也被搁置。
但到了1950年代末,中苏两党在方针政策上发生根本分歧,1959年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偏袒印度,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撤退了所有专家,中止了一切援建项目的合同,两国关系交恶,中苏边境纠纷随之肇始,搁置了几十年的边界问题被重新提出。
从1964年开始,苏联向中苏边界地区陆续增兵,并在在中苏边界不断制造事端。
据相关研究显示,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由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期间增加了一倍半。
珍宝岛战役ppt教材

• 战争的洗礼促进装备发展和技术储备 • 中国军队在冲突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在事后得到 了较好的解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反坦 克手段,而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 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于世界前列。对于世界 而言,珍宝岛战争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并非 中国的敌人,而且可以成为中国的战略盟友,成 为了中美关系转变的拐点,促进了中国同世界的 联系,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得到提高,在国 际上的影响日益加重,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大国, 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世界进入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战役经过
•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 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 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 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 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 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 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 “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 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 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 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 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 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中 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 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 岛自卫反击战”。
中苏边界问题是长期存在于中苏两国之间的 历史悬案。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中苏同盟的建 立,双方都一直不曾触及边界问题。上世纪50年 代末60年代初,中苏之间裂痕不断扩大,面对苏 联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毛泽东开始考虑调整 中国的对外战略。特别是在苏联不断挑起边境流 血事件、边界冲突升级后,毛泽东便将中苏边界 问题纳入其对外战略之中,作为松动对美关系、 联合世界一切政治力量重点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 一个重要斗争手段。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69年3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九十五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69年3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九十五1、昔日老大哥19世纪60年代,中苏矛盾由两党意识形态分歧发展到关系严重恶化、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新中国建国以来一直是“老大哥”的苏联,已经变成了恃强凌弱的北极熊。
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边界上不断爆发流血事件。
从1964年10月到1969年3月,边界事件达到了4189件。
2、当下北极熊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中国一侧,江水冲刷而形成的一个江心小岛,枯水期和中国一侧的江岸连为一体,毫无争议的是我国领土。
那个年代,苏联开始组织我国边民进入珍宝岛,动用装甲车打死打伤我边民120余人。
对待昔日的“老大哥”,我国边防部队坚决不开第一枪,当遇到苏军开枪时,我方要两次警告无效之后,才能自卫还击,克制忍让到了极点。
但是即便是这样,1968年冬天开始到1969年1月,苏军已经把坦克都开到珍宝岛来,不断袭击、殴打、驱赶我边防部队。
北极熊真是欺人太甚。
3、3月2日:第一次战斗3月2日,已经做了必要准备的中国边防军在珍宝岛巡逻时再次遭遇苏军阻拦、开枪。
我边防军立即进行了自卫还击,击毙苏军31人,毙伤30余人;我边防部队牺牲17人。
4、3月15日:第二次战斗苏军应该想不到,我国军队竟敢反击。
3月2日之后,调集了更多的部队,从北面侵入珍宝岛,但未和我边防军接触。
3月15日,双方边防部队再次形成对峙,苏军首先开火,中国边防军成功打退苏军第一次进攻。
一击不成,苏军再次出动6辆坦克、4辆装甲车向我守军后方迂回,以另外2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入侵珍宝岛。
我边防部队英勇还击,打退了苏军第二次进攻。
此后苏军又发动了第三次更大规模的进攻,我边防部队炮兵部队也投入了战斗,压制了苏军的火力。
激战一天,共击毙苏军60余人、击毁坦克、装甲车13辆;我边防部队牺牲12人。
5、3月17日:第三次战斗3月16日,苏军前来收尸,我军没有攻击。
3月17日,苏军猛烈炮轰前沿阵地和6公里纵深地带,并出动部队再次入侵,还想把前一天被打坏停在江面上的T-62坦克拖回去。
珍宝岛的故事

珍宝岛的故事在世界的东方,坐落着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岛——珍宝岛。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这个美丽的小岛更承载着一段英勇抗争的记忆,那是在冷战时期,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侵入珍宝岛,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6人。
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
15日,苏联边防军3次出动向守卫珍宝岛的中国边防分队发起猛烈进攻,并用多种火炮轰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激战近9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挫败了进攻。
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宝岛。
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
这场战斗的背景发生在冷战时期,世界两大阵营的对立日益加剧。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面临着苏联的巨大压力。
苏联入侵珍宝岛,正是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这一地区,进一步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
然而,中国政府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自卫反击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在战斗中,中国边防部队以劣势装备对抗拥有先进武器的苏联军队,展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战术素养。
他们巧妙地运用地形和装备特点,成功地抵御了苏联军队的多次进攻。
而当苏联军队动用坦克和火炮进行攻击时,中国边防部队更是毫不退缩,以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的尊严。
这场战斗的结果是中国方面取得了胜利,成功保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更是世界冷战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通过这场战斗,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
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得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能够坚定立场、保卫国家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苏关系产生裂痕
• 1956年,匈牙利事件爆发,苏共的大国沙文主义 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惜大打出手。 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双方都想用 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赫鲁晓夫时 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有达到分裂 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但 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分歧已经从 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家间的敌视 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经济,军 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条中国式 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幕的包围 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苏联入侵
从1960年初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策划和制造事 端。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尤其是1968年发生苏联 入侵捷克事件后,中国认为苏联提出的“有限主权论”是 对一个国家主权严重的侵犯,正在经历文革内乱的中国开 始了对苏进行备战。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苏联 军队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180余起。 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 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 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对于苏 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 委的指示,采取了克制忍让,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 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仍无收敛。 终于1969年3月,一场震惊世界的冲突爆发了。
事态发展
•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 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 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 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 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同时,苏联还与美国联系,试探性的提出联合对核武器发 展尚处初级阶段的中国核力量实施摧毁性打击。苏联同时 在国际上制造舆论,并且妄图在共产主义大会上驱逐中国 共产党,孤立中国。 1969年6月后,苏联继续在边界 地区挑起事端,冲突不断。1969年8月13日出动上百名步 兵,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侵入我国新疆边境,制造了 铁列克提事件,导致中方近40名士兵牺牲。
签订条约
• 《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批准《中俄 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 俄罗斯国家杜马 2005年2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表决 批准该协议。根据该协议,珍宝岛一半归 属中国,一半归属俄罗斯。
冲突影响
• 面对强权毫不低头 中国在珍宝岛冲突中的表现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不 挠的新中国,面对强权毫不低头,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也 让苏联意识到仅靠战争手段很难征服中国,直接遏制了苏 联的战争企图。 • 促进反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 中国军队在冲突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在事后得到了较好 的解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而经过 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 于世界前列。对于世界而言,珍宝岛战争使中国领导人认 识到美国并非中国的敌人,而且可以成为中国的战略盟友, 成为了中美关系转变的拐点,促进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得到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 加重,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局面 开始形成,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开启谈判
• 1969年3月6日,苏联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发生在乌苏里江的事情。政治局的委 员们给边防军人以很高评价,但也指出了许多不足,如,在冲突区域没有“好的部队 集群”,无论是边防军还是常规军的集群;作战和部队侦察组织不力;没有夜间观察 等。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加强边防的措施。政治局的路线是:该岛自古以来就是苏联的 领土,毫不让步、坚决对抗。 但是,此前并不是没有和平的努力。苏联边防军就一 直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领土争端。还有1964年时,当时的边防军司令济里亚诺夫上 将受命与中国就这些问题进行磋商。为完成这一使命,他又被赋予副部长的头衔。济 里亚诺夫在一次磋商会上曾有勇气声明,有可能就一些岛屿做出让步,其中就包括达 曼斯基岛。赫鲁晓夫得知后将其从北京召回,并对其大发雷霆,进行了粗暴的训斥。 在冲突发生前一年,即1968年夏,济里亚诺夫再次声明:应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 争端。 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上,曾讨论过与中国边境地区 的局势问题。主持人是当时的外交部副部长库兹涅佐夫。在会上他让每个人站起来回 答:“您认为应该怎么办?”边防军人中没有一个人说要用武力解决日益恶化的领土 争端。济里亚诺夫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此外,会后他还给自己的部属下达补充命令: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阻止中国人进人我国领土,但不要使用武器”。只是在最后, 要和大家说再见时,才暗示:“如果情况非常严重,那就还击”。 那次战斗以 后,从中国方向进入该岛的所有道路上都埋设了地雷;而在乌苏里江右岸集结了大量 的军队。直到1969年9月,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会晤后,紧张局势才逐渐平息。 中 国于1969年5月24日发表声明: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国方面的责 任。但是,中国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苏联 于1969年6月13日发表声明称:沙皇专制虽然崩溃了,但俄罗斯国家的边界不应该毁 灭,沙皇从未同中国签订过任何不平等条约。 在边境冲突上,中苏边境地区的武 装冲突从东段扩大到西段。同年8月13日,中苏在西部边界铁列克提地区再次发生武装 冲突。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袭击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的 中国边防军巡逻分队。中国边防军几十人(一说38人,一说78人)被围全部阵亡
• 地理位置 • 珍宝岛 处于
乌苏里江主航道中 国一侧的珍宝岛 • 位于黑龙江省乌苏 里江主航道中心线 中国一侧,面积 0.74平方公里,历 来为中国领土,当 地居民祖祖辈辈在 这里从事生产活动, 中国边防军也一直 在这一地区执行巡 逻任务。
苏联对华态度转变
• 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权利斗争白 热化,赫鲁晓夫上台后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和其制定的政策, 同时随着苏联国力的日益增强,对待社会主义盟国的态度 也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对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华援助非 常感激,并不赞同将斯大林的是非功过一棍子打死,而且 苏共想把自己的观点加入到共产国际中,这些都与赫鲁晓 夫领导的苏共产生了矛盾;赫鲁晓夫提出的“联合舰队”, 限制中国发展自己的核自卫力量等做法表明了此时的苏共 已经不再以无私方式帮助中国,而是更多的站在本国利益, 冷战考虑上将中国绑在其战车上。
•
• 13时35分,苏军边防军纵深炮火猛烈袭击中国防御阵地,正面达10 公里,纵深约7公里。炮击2小时后,苏军100余人在10辆坦克和14 辆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第三次进攻。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分割其步兵 与装甲、坦克联系与苏军近战,减弱其火力。火箭筒手华玉杰越打越 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绒衣,先后击毁击伤苏军 4辆装甲车。经50多分钟激战,胜利地粉碎了苏联边防军的第三次进 攻。 这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100多名步兵, 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火掩护,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防 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 击退了苏联边防军的3次进攻, 珍宝岛冲突中被解放军俘获的T-62坦 克 • 胜利地保卫了珍宝岛。 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 向岛上敷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边防部队 击坏滞留在江叉的一辆T-62型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 击毙பைடு நூலகம்军边防部队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被炸坏的苏军坦 克被中国边防军缴获,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事件过程
• 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 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 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 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入侵苏军 不顾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向其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 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中国边防巡逻第二小组 听到枪声后,在班长周登国的指挥下,给侧后的入侵苏军以沉重打击。随后, 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发起反击,但遭到丛林中苏军的猛烈射击。中国边防战士 于庆阳猛然跃起,向丛林苏军射击,吸引火力。苏军火力向他射击,击中他 的头部,他倒下后不久,顽强地站起,端起冲锋枪继续向苏军冲击,直至英 勇牺牲。副连长陈绍光指挥一个班迂回到丛林中苏军侧后,但一股苏军又从 他的侧后冲来,两面机枪夹击他们。陈绍光一面指挥分队英勇还击,一面奋 勇向苏军一个机枪火力点冲去。这时他身受重伤,仍然坚持移动到有利位置, 打掉了这个火力点后,倒在了血泊中。经1个多小时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击退 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3月15日凌晨,苏军边防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 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中国边防部队某部营长冷鹏飞奉命带领一个 加强排登岛,与入侵苏军形成对峙。8时许,苏军发起攻击,冷营长沉着指挥, 坚守有利地形,指挥 部分兵力分割苏军,经一个小时激战,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9时46分,苏联 边防军在炮火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5辆装甲车向珍宝岛接近,从南北两侧发 起攻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江叉,拦阻中国边防部队登岛支援。坚守在2号阵 地上的无坐力炮班长杨林,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苏军,待苏军坦克驶近到只有 10余米远时,他接连投出5枚手雷,打乱苏军队形,使其一辆坦克闯入雷区 被炸坏。杨林带两个炮班机动射击,他连续击中3辆装甲车,但他也不幸被苏 军坦克炮火击中壮烈牺牲。
力量对比
• 当时在两国发生冲突的珍宝岛地区,双方兵力相 差不多,然而中国军队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 工兵,既无坦克、装甲车也无空军支援;苏军步 兵则全部摩托化,不仅有占优势的炮兵,还有大 量坦克、装甲车及空军飞机和直升机可直接用于 支援作战,因而在技术装备、火力上居于绝对优 势。尽管中国方面的军力在边境冲突地区处于劣 势,但是中共中央、毛泽东进行边防斗争的决心 却坚定不移。当时“九大”即将召开,根据中共 中央的安排,全国开展了声讨“苏修”入侵的群 众性示威活动,参加者据当时宣称有1.5亿人以上。 中苏边境、中蒙边界附近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和民 兵,也进入了战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