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清华园图片

合集下载

他题写了“清华园”门匾,既是庸臣又是“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

他题写了“清华园”门匾,既是庸臣又是“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

他题写了“清华园”门匾,既是庸⾂⼜是“晚清旗下三才⼦”之⼀“清华园”牌楼历史悠久,始建于1909年,门额上的“清华园”三个⼤字是晚清军机⼤⾂、“晚清旗下三才⼦”之⼀的叶赫那拉·那桐1911年所书。

那桐是何许⼈也?“清华园”三个字凭什么由他题写呢?说起那桐(1856—1925),想必不少⼈感到既熟悉⼜陌⽣,都知道他是清末政坛显赫⼀时的要⾓,但对其⽣平事略尤其是发迹史却知之甚少。

那桐是如何步步升迁、位极⼈⾂的呢?此中颇有⽞机。

那桐是叶赫那拉⽒,内务府镶黄旗⼈。

于是不少⼈就猜测其能在清末⽕速上位,定是依靠慈禧的特殊关照。

然⽽事实并⾮如此。

虽与太后⽼佛爷同族,但那桐却是从基层做起,于户部郎曹蹭蹬浮沉长达⼆⼗余年。

仕途并不如意,但那桐依然勤勉⼯作,终于盼来了⼈⽣的伯乐——翁同龢。

翁当时既是帝师,⼜是军机⼤⾂,最为关键的在于他还兼任户部尚书,是那桐的顶头上司。

那平⽇⾥经常赴翁府“回事”、“画稿”,其⼯作能⼒,翁⾃然尽收眼底。

故那⽇后与端⽅、荣庆并称“旗下三才⼦”,绝⾮浪得虚名。

光绪⼆⼗⼆年(1896),朝廷拟定银库郎中⼈选,那排名第⼆,本⽆希望。

此时翁⼒荐那桐,甚⾄不惜与军机⾸辅李鸿藻闹僵,终于让那获得银库郎中这个肥缺。

可见那深得翁之青睐。

那亦对翁终⽣感激,“凡此逾格恩施,皆翁、张两堂素昔之拔植也”。

戊戌维新前⼣,翁因内部⽭盾横遭罢黜,遣送回籍。

那听闻此事,犹如晴空霹雳,⽇记⾥写满了不舍之情:申初归,今⽇上谕:翁中堂开缺回籍,朝廷去此柱⽯之⾂,可叹,可忧。

四⽉卅⽇,到翁师处长谈时许,别泪纵横,不可道矣。

五⽉初⼆⽇,未刻到翁师处送程仪千⾦,辞不收,谈许久。

五⽉⼗⼆⽇,卯刻到翁师宅送⾏,明⽇南旋也。

五⽉⼗三⽇,卯刻,到永定门外马家堡⽕车站送翁师南旋也,送者数⼗⼈。

卯正⼀刻,翁师揖拜登车,同有别离之感。

那桐此时仅为银库郎中的他,若按常规官薪,岂能“送程仪千⾦”?所以其收⼊有来源不明之嫌。

据《清宫遗闻》载,“户部各差,以银库郎中为最优。

北京北大清华景点指南

北京北大清华景点指南

北京北大清华景点指南清华大学:理科楼、图书馆、大礼堂、同方部、清华学堂、水利实验馆、土木工程馆、世纪鼎、日晷、二校门、闻一多像、清华池、水木清华、工字厅、古月堂、荷塘月色、近春园遗址公园。

工字厅,古月堂工字厅、怡春院、古月堂,是目前清华园内仅有的几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在赐给亲王后改名为工字厅。

原为清皇室园林建筑,现用作校行政办公。

工字厅是清华园的主体建筑。

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

工字厅西有垂花门,额曰“怡春院”。

怡春院西南有房屋一所,曰“古月堂”,是工字厅的西跨院。

古月堂建于清道光,与工字厅一巷之隔。

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

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

现在是学校各总务机关所在地。

(北京北大清华景点指南)与工字厅西院一巷之隔,有一处独立的小庭院,称“古月堂”,总建筑面积670平方米。

它正面的垂花门至今尚保存完好。

这所庭院建于道光二年以后,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建校后也成为教师宿舍。

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

1928年,本校初招女生,这里被辟为女生宿舍,曾有许多趣话流传,古月堂原来被清华男生称作“狐堂”。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说来也有意思。

按中国的拆字游戏,古月加在一起,便是一个“胡”字,和狐狸的“狐”字谐音。

当时的古月堂是清华女生的闺房,男生们总能够感到她们难以抗拒的魅力,所以把古月堂称为“狐堂”了。

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

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

“水木清华”四字,清华。

”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中国的风景名胜中,随时可以看到亭子挺拔俊秀的身影。

它们或踞山颠,或临湖畔,玲珑剔透,宛若天成,成为迷人的游览景点。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

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

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

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许多政界领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著名跨国公司总裁等企业名流,都曾在中央主楼向清华师生发表演讲。

第六教学楼:由台湾裕元集团捐资800万美元,清华大学注入75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第六教学楼,于2003年建成使用,命名为“裕元楼”。

有7000多个座位,是目前清华规模最宏大、设施最先进的教学大楼。

新土木馆:由香港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捐资兴建,1998年落成,命名为“何善衡楼”,又称新土木馆。

该馆是清华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

综合体育中心:由香港曹光彪先生捐资兴建,清华建筑设计院设计,占地12600平方米,主要用于体育比赛、大型演出、集会和体育课,还可为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和同学的日常锻炼提供场所。

主馆包括三个标准篮球场及5000个座位。

2001年建成使用以来,每年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均在这里举行。

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和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篮球比赛也曾在这里举行。

跳水馆:这是具有国际标准的比赛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9400平方米,拱形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包括一个游泳池和一个跳水池,共有1208个观众席位。

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比赛在此举行。

紫荆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近37万平方米,集运动、娱乐、住宿、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学生公寓,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的氛围。

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暨历史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暨历史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1.清华大学二校门:二校门是清华的象征性建筑物,乳白色的石门流露出清丽庄严之美,之门上端“清华园”三字出自时任军机大臣、中堂那桐之手。

二校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校园历史坐标点。

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属于古典西洋砖石结构,巴洛克风格,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学校大门。

二校门原为封闭式建筑,两侧有短墙连接东边的邮局和西边的守卫处。

当年清华学堂门纪严格,中等科低年级学生未经批准不得出校门。

后来1933年学校扩大,修建了新的校门即现在的清华大学西校门,人们便将原来大门称为二校门。

20世纪50年代曾把大门两侧的短墙拆除,只留中央主体部分,但校门庄重肃美如故。

而十年动乱它却未能逃过劫难,被红卫兵彻底砸烂。

90年代,在校友的积极倡议与集资筹备下,学校依据原始图片重建了这一校园文化。

现在的二校门已经成为新时代清华的标志性景观,同为台湾清华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的标志。

许多校友回到清华都会来此拍照留念,以寄托对母校的思念之情。

2.清华学堂:清华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

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轻装红瓦,坡顶陡起,被称为“一院”或“一院大楼”。

清华学堂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师,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

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打蜡地板,双层拉窗。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的梁实秋先生回忆:“这一部分的宿舍有较好的设备,床是钢丝的,屋里有暖气,厕所里面有淋浴有抽水马桶。

”1925年起,学校在这里开设“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格、赵元任,在这里汇聚,太阳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除中国通史在同方部外,其余课程均在清华学堂117号楼教师讲授,五十年代以后,梁思成任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迁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

清华学堂未作早期清华的象征,始终套吃着她那特有的历史魅力,留在了一代代清华学子的心中。

3.清华大礼堂:清华大礼堂坐落在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之一。

清华大学主要景点介绍(解说词)

清华大学主要景点介绍(解说词)

清华⼤学主要景点介绍(解说词)主要景点介绍(解说词)欢迎来到美丽的清华园!⼀清华历史简介1、清华⼤学校园占地356公顷,建筑⾯积168万平⽅⽶,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成荫,湖光⼭⾊,景⾊优雅。

2、清华⼤学的前⾝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学⽣,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清华⼤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学、南开⼤学联合办学,组建国⽴长沙临时⼤学,1938年迁⾄昆明,改名为国⽴西南联合⼤学。

1946年,清华⼤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法、理、⼯、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3、1952年,全国⾼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学成为⼀所多科性的⼯业⼤学,被誉为“⼯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学进⼊了⼀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科类学科,并成⽴了研究⽣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原中央⼯艺美术学院并⼊,成为清华⼤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持下,清华⼤学已成为⼀所设有理、⼯、⽂、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学。

4、截⾄2009年12⽉,清华⼤学有教职⼯7100余⼈。

其中教师2900余⼈,包括中国科学院院⼠37名、中国⼯程院院⼠34名,正⾼级职务1200多⼈。

本科专业62个,硕⼠学位授权点271个,博⼠学位授权点252个,博⼠后科研流动站37个。

在校学⽣36000余名,其中本科⽣14600余名,硕⼠⽣14400余名,博⼠⽣7200余名。

有来⾃114个国家和的留学⽣及进修⽣约2740名。

学校现有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程实验室4个。

5、清华⼤学治学严谨,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才”的教育理念,建校⾄今,共培养了14万余名学⽣,其中包括⼀⼤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治学⼤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

清华大学校园地图

清华大学校园地图

清华大学校园地图一、校园地图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来源:百度二、校园简介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清华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面积442.12公顷,建筑面积287.64万平方米;设有21个学院、59教学系,开设有82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有教职工15772人,在校生53302人。

三、校园景点清华大学著名的八大景点分别是:水木清华、荷塘夜色、清华学堂、近春园、自清亭、综合体育中心、跳水馆和日晷。

1、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

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简介

紫荆模最大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公寓 区的主体建筑为徽派建筑,分为本科生区、研究生区、留学生区和 继续教育学员区,其中博士生公寓楼因排列为英文字母"W"形,而 被学生称为W楼。
闻 亭 钟 声
闻亭原为一座钟亭, 建校初即有之,为号 令全校作息而设,七 七事变后,清华园落 入日寇之手,校园惨 遭破坏,钟亭被毁, 亭内大钟及亭下铜炮 被日寇掠走,至今下 落不明。抗日战争期 间,他目睹国内反民 主的独裁政治,拍案 而起,1946在昆明被 暗杀,为了纪念在昆 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 特将钟亭命名为闻亭
清 华 园
+
清 华 校 训


1959~1965 届毕业生中数 百人参加了设 计工作。整个 建筑气势雄伟 ,浑然一体。 中央主楼标高 40米,登上楼 顶,清华校园 风景尽收眼底 。




"水木清华"是清华 园内最引人入胜 的一处胜景,其 一带的景色设计 别具匠心,四时 变幻的林山,环 拢着一泓秀水, 山林之间掩映着 两座玲珑典雅的 古亭。因其幽雅 的环境,水木清 华常被清华学子 选为读书学习和 小憩之地。
西 体 育 馆
清华早期"四大建 筑"之一,位于校 园西北部。前馆 建于1916-1919 年,由墨菲设计 ,泰来洋行施工 ,外表采用西方 古典形式,馆前 有陶立克式花岗 岩柱廊;
图 书

清华大学图书馆 总建筑面积已经 达到2.8万平方米 ,阅览座位2800 余席,馆藏总量 已经超过400万 册(件),中、 外文学术性全文 电子期刊逾 25000种
清 华 大 学 Tsinghua Univesity
清 华 历 史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 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 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 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 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 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 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 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 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 ,26 个系。

清华大学近代折衷主义建筑群

清华大学近代折衷主义建筑群

清华大学近代折衷主义建筑群关键词:TsinghuaUniversity 水木湛清华清华学堂清华早期建筑工字厅同方部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座落在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一所具有理、工、医、经济、管理、人文、法律、艺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工科的严谨执着、理科的求证探索、文科的醇厚积淀、艺术的色彩浪漫,交融渗透、综合创新,形成了清华大学学科发展的深厚底蕴和独有特色。

回溯历史搜寻缘起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

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因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草拟的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

如果到第4年派足了400人,则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

被派遣的学生,必须是“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学和历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并规定他们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

在派遣学生的同时,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设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TrainingSchool),如有必要,还准备在中国其他城市设立分校,这就是后来创办清华学堂的起因。

1909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由外务部会同学部共同管辖,负责选派游美学生和筹建游美肄业馆。

外务部左丞左参议周自齐任总办,学部员外郎范源濂和外务部候补主事唐国安会办。

游美学务处最初租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作为办公处,后来迁入史家胡同。

1909年8月,游美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学生直接留美,最终在630名考生中仅录取了47人,这批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清华校长的梅贻琦、金邦正,有著名的化学家张子高、著名生物学家秉志等。

同年10月由唐国安率领赴美留学,他们是清华历史上第一批留美生。

继招考了第一批直接留美生后,1910年,在400余考生中考选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70人为第二批直接留美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