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逻辑图.

合集下载

心理学框架图

心理学框架图

.心理学框架图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心理现象意志过程: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心理学概述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任务应用任务(揭示各个时间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心理学分支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绪论心理学历史发展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是反映反映,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物质的普通属性反映,发展演化成心理心理依赖于客观世界(现实)自然条件、社会影响、主体以外的他人的言行等所有的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依存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主观能动反映神经系统概述反射和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大脑皮质与心理..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非心理过程,而为心理特性)注意概述注意的生理机制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人的内部因素怎样保持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范围定义知觉对象特点,对象排列的集中、有规律,被知觉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范围越大影响因素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任务越少范围越大,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大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特征注意稳定性注意分散心理活动离开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于两个及其以上不同的对象活动注意分配原来专注程度影响因素注意的转移新对象特点认知概念感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多个属性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刺激物的来源不同)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温度觉、触觉和痛觉)种类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知觉中哪种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感觉和知觉知觉对象不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特殊知觉幻觉和错觉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感觉阈限感受性的变化同一感觉中的感受性变化感觉的适应,对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痛觉)“月明星稀”感觉的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的相对性,对象和背景知觉的整体性,过去经验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意义和语词知觉的恒常性,外界条件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学习的基本要素)概述定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过程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分类记忆内容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系统模式图信息处理顺序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形象定义相应的感觉通道种类记忆表象形象性,与知觉形象相比,模糊、片段特征概括性,与思维概括相比,对某一类事物的形象(外部特征)的反映记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或中间环节作用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定义识记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目的分类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方式定义保持数量,减少与增加规律质量,概括与简略,完整合理,详细具体,突出了某些部分保持和遗忘定义过程分析永久性暂时性分类衰退说遗忘原因干扰说提取失败说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性质时间影响因素规律再认和回忆..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概括反映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过程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发展水平)动作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概述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直觉思维分析思维种类是否具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及其清晰意识创造思维思维的创新程度常规思维推理形式概念判断关系思维与语言检验假设提出假设分析问题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传统提出问题目标状态初始状态中介状态认知心理学观点个性特点和动作状态尝试性动作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心里准备状态情绪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算法启发法问题的解决策略定义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空想幻想理想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情感理论界定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情感社会需要起源生理需要关系有情境性无情境性表现概述区别晚发生早晚早定义相同,共同构成感情联系情绪与情感两极性情绪的外部表现和机体变化激情应激焦虑种类情绪的分类(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心境美感情感的分类(社会需要)道德感理智感. .人格概念定义有时也称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十一章 能力

1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十一章 能力

② 智商 智商也称智力商数,常用IQ表示。智商是根 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它 代表了个体的智力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 的关系。计算智商的公式为: 用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率来代表智商,叫比 率智商。比率智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人的实际 年龄逐年在增加;而他的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却 可能稳定在一个水平上。这样,采用比例智商来 表示人的智力水平,智商将逐渐下降。这是和智 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
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 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 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 力。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 境,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
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 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 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应对新异 性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完成复杂任务时两 个紧密相连的方面。
(2)斯坦福—比奈量表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是一种年龄量表。 它以年龄作为测量智力的标尺,规定某个年龄 应该达到的某一智力水平。
① 智力年龄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以智力年龄衡量智 力的绝对水平。智龄,即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 所属的年龄。它说明了一个儿童的智力实际达 到了哪种年龄水平,但是,智龄的大小并不能 确切地说明一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是否超过了另 一个孩子。智龄相同的两个孩子,由于实际年 龄不同,他们的智力是不一样的。
② 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由英国心理学家阜南提出。他认为,能力的 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 素(G);第二层次分两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 育方面的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叫大 因素群;第三层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 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 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知识梳理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心理学的基本流派1.构造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情感三种元素。

(3)研究方法:实验内省。

(4)评价:使心理学走上独立,被格式塔心理学派称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也被詹姆士认为是“黄铜铁器心理学”。

2.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新行为主义)(2)学派观点:抛弃意识研究,反对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确定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3)研究方法:实验3.格式塔心理学(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2)学派观点: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反对构造心理学。

(3)研究方法:实验(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2)主要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心理学。

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5.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学派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人类的思想和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

提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次结构。

(3)研究方法:个案法(自由联想、防御机制)(4)评价:注意到早期生活经历的重要性,该理论具有深远影响。

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原因: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

②人本身的状态。

需要、情感、兴趣等(二)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

影响因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兴趣、活动组织、过去经验、人格的依从性。

(三)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感觉的规律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2.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第四版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第四版

机能系统学说
• 鲁利亚: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分为三个机 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
• 第一机能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 • 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 • 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
模块说
• 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11
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元作用:接受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 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 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两种传导方式:电传导、化学传导
12
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元内部的电传导
13
神经元之间的化学传导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 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脑干 间脑 小脑
延脑 桥脑 中脑 网状系统
丘脑 下丘脑
边缘系统
额叶
大脑皮层
顶叶
枕叶
颞叶
16
中枢神经系统
17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 延脑: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生命中枢 • 桥脑:调控睡眠 • 丘脑:感觉信息中转站 • 下丘脑:体温、情绪 • 边缘系统:海马——记忆 杏仁核——情绪
大脑皮层
•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 布鲁德曼:大脑皮层机能分区图 • 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联合区 • 躯干和四肢的投射: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 头部的投射:正直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 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 方式,是以化学物质为媒介 的突触传递。
14
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0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0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属布鲁德 曼的第1,2,3区,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 脏器官传人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 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②初级运动区 布鲁德曼第4区,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 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 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③言语区 布洛卡区: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 侧裂处,受损会引发运动性失语症。 威尔尼克区: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损伤这 个区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 角回:在顶枕叶交界处,损坏这个区域将 出现理解书面言语的障碍,产生视觉失语症或 失读症。 本书63页图2-19在不同语言作业中大脑不 同脑区的激活。
2 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 哺乳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比值。 进化特点之二:新皮层容积增大。
3 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进化特点之三:皮层结构、功能更加复杂。
第二节 神经元
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1967年斯佩里 (Sperry) 和嘎砸尼咖 (Gazzaniga)等人对做过上述手术的人做了详细的 研究, 他们的研究方法是这样的:
切断胼胝体的病人面对屏幕而坐, 从屏幕的 另一面用幻灯机向屏幕上进行投射,要求病人注 视屏幕中央的某一点, 然后向这个点的左侧 (即 病人的左侧视野)投射字词或投射实物的图形。 投射的时间很短, 被试来不及转动眼睛仔细观察, 投射的图形便消失了。投射在左侧视野的东西, 反映在被试视网膜的右侧 (颞侧), 通过视觉传导 道落入右侧大脑半球; 相反, 投射在右侧视
一但胼胝体被切断之后, 左右大脑两半球不 能互通信息,是否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力? 其次, 切断胼胝体后, 大脑两半球不得不各自独立, 是 否会形成两个意识中心? 研究者们想到, 在正常 情况下大脑两半球随时互通信息, 很难单独研究 它们, 切断胼胝体后给单独研究一个大脑半球提 供了方便条件。 可是研究研究者们对做过上述 手术的病人观察了两年, 没有发现他们在智力、 性格等方面有什麽显著的异常。

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

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一、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反应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格(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能力(智力和技能)和人格(个性和气质)目标:陈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活动;掉界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原则:(1)每次只观察某一种行为(2)观察事先已明确界定的行为特征(3)尽量利用有效仪器记录(4)宜采用时间抽样方法2、实验法实验程序:(1)确定实验组/对照组(2)对实验组实施程序(3)整理数据,检验是否有差异3、测验法分类:按内容分——成就测验、态度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按形式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按规模分——个别测验、整体测验4、调查法两种方式:问卷法、晤谈法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1、结构主义冯特用内省法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从内容、过程和原因三方面进行2、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研究人对环境的适应,与环境的互动3、行为主义华生研究外显的行为,强调行为不是遗传决定的,而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学习的结果刺激——反应的公式4、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科夫卡、柯勒主张心理应该作为整体来研究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制约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解释人的行为动力;用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以及恋父、恋母情结等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特征;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结构,并以焦虑和心理防御机制解释三个“我”的矛盾冲突6、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认为人本性善良,蕴藏无限潜力7、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标志心理发展新阶段不仅研究行为,也研究行为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把人视为主动的信息加工系统,建立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模型二、心理的生理基础大脑是心理的机能,心理是大脑的反应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元与突触;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主要有两种细胞:胶质细胞——提供结构支持、营养、运送代谢物等神经细胞(神经元)——接受、整合、传递信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1、神经元结构:细胞体——整合轴突——传出、传入树突——传入神经元功能:(1)兴奋——神经冲动(生物电与生物化学反应)(2)传导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轴突与细胞体、轴突与轴突、轴突与树突突触信息传递通过化学递质和生物电变化两个过程完成2、神经系统结构: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脑神经(接受信息)脊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自主神经——控制体内的不随意运动)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分析与综合)后脑——小脑、延髓中脑——脑干前脑——大脑条件反射的概念与类型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内脏反射、朝向反射、性反射(遗传下来的,主要由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部位实现)条件反射:(1)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后天、暂时的(2)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两种信号系统1、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2、第二信号系统——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三、注意注意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框架(笔会)

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框架(笔会)

Ә本期特稿特约主持人: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㊁博士生导师)主持人语:底层思维缘起于 第一性原理 的说法ꎮ所谓 第一性原理 既可以说是物理学原理ꎬ也可以说是哲学原理ꎬ但它归根结底是一种思维方式ꎮ本笔谈邀约理论心理学界几位思想活跃的年轻才俊ꎬ并特邀请到清华大学心理系刘嘉教授ꎬ请他们畅谈 理论 原理 纲领 和 范式 等底层逻辑和框架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作用ꎮ总体而言ꎬ人们现在已经开始认识到ꎬ 如果没有某种概念框架ꎬ个别观察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孤立的ꎬ其意义也往往是神秘的ꎬ甚至是无用的 ꎮ进行底层理论思考ꎬ是心理学必修的功课ꎮ比如ꎬ普通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ꎬ物质决定精神ꎬ大脑结构决定大脑功能ꎻ但是ꎬ若理论的思考告诉我们ꎬ反过来的顺序ꎬ即功能先于结构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ꎬ这是否会促使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方向?一头扎进认知神经科学实验中ꎬ而不去理会认知科学哲学已经经过了三代理论的更迭ꎬ甚至根本不去想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ꎬ使我们的研究多是重复和验证他人ꎬ而极度缺乏创新性ꎮ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如此ꎬ只知道使用现有的软件平台和程序做 码农 ꎬ而不去关心最底层的 0㊁1 二值逻辑这一智能科学的第一性原理ꎬ自然也会使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只能做个小跟班ꎬ只做改良之事ꎬ而无创新之能ꎮ当西方心理科学被引进中国之后ꎬ始终还没能很好地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血脉融合起来ꎬ因此当下的心理学知识仍然缺乏 本土 力量ꎮ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国儒释道关于心性的哲学思辨中汲取本土的力量ꎬ比如建构起一套以道德为本的儒家正念体系心理学学说ꎮ当然ꎬ更值得中国心理学认真思考的是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心理学学科理论中的当代布展ꎬ在中国几乎是内隐地缺席的ꎮ我们对西方心理学主流方向是否太过于无批判地追逐了?希望心理学研究者沉下心来ꎬ能够时不时地跳出 庐山本地 ꎬ去熟悉和把握科学与人文背后存在着的底层逻辑和底层框架ꎬ以便识得 庐山全面目 ꎬ从而源源不断地做出创新性的心理学研究成果ꎮ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框架(笔会)陈㊀巍㊀蒋㊀柯㊀刘㊀燊㊀刘㊀嘉傅安国㊀彭彦琴㊀王㊀波㊀张建新摘㊀要:心理学界将超越特殊而具体研究领域的理论思考称为 理论心理学 ꎬ这大致相当于对广泛心理学内容进行的哲学思考ꎮ而当前心理学界缺乏有效的心理学知识供给ꎬ特别缺乏中观和宏观的理论知识ꎮ科学研究的进步ꎬ应该将重点放在训练研究者的底层逻辑思维ꎬ从而有足够的胆识去 推翻 旧有理论并创建新的理论ꎮ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人文哲学关于 主体性 在历史文化中实践的思辨底层框架ꎮ心理学界应当进行一些建立中国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尝试ꎬ把身边的具体问题看清楚ꎬ以不可替代的新理论㊁新体系突显其创造性和创新性ꎮ关键词:理论心理学ꎻ认知科学ꎻ底层认识论逻辑ꎻ底层思辨框架中图分类号:B84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7068(2022)03-0001-28DOI:10.19563/j.cnki.sdjk.2022.03.0011迷人火焰背后:心理学中的理论及其危机陈㊀巍(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一㊁心理学轻视理论的传统何来虽然心理学时刻提醒自己铭记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 破茧成蝶 之日ꎬ但它真正融入科学图景有着隐秘复杂的历史机缘ꎮ20世纪20年代ꎬ蹒跚起步的心理学迎面撞上逻辑经验主义(logicalempiricism)的霸权时期ꎮ因此ꎬ心理学家作为一个整体ꎬ比其他社会科学的大多数同行更容易接受经验主义思想ꎮ欧洲心理学家的经验化步伐因其欧陆理性主义(Continentalrationalism)传统倾向而被延缓ꎮ然而ꎬ历史和地理趋势耦合在一起ꎬ在20世纪初至中期的北美产生空前高涨的经验主义情绪ꎮ可以说ꎬ在任何学科中ꎬ没有任何一组学者比激进的行为主义者更强调追求知识的经验方面ꎮ对此ꎬ我们可以从彼时正在美国留学的中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郭任远的回忆中窥斑见豹:㊀㊀自一九二四至一九二六年间ꎬ(我)对于这些不彻底的地方幡然觉悟 这是我这几年间思想的变化和进步的特征ꎬ但是主张依然是主张ꎬ依然是空想空谈ꎬ依然脱离不了哲学家的老把戏ꎬ无论思想怎样的进步ꎬ理论怎样的新颖ꎬ可是仍然逃不了纸笔的生活ꎮ[1]从上述痛彻心扉的反思中不难窥得经验主义之于心理学的刻骨影响ꎮ这种影响在两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绵延传承ꎬ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巅峰ꎮ伟大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Skinner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言人ꎬ他认为科学中没有理论问题ꎮ按照Skinner的说法ꎬ即使是逻辑问题也应该通过做实验来解决ꎮ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定量科学的理解中ꎬ 理论 (theory)即便不是被完全抛开ꎬ也是被次要地考虑ꎮ如果说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还有什么作用的话ꎬ那也是在定量研究发现了心理学现实的规律之后才开始发挥作用的ꎮSkinner甚至在几十年的行为学研究之后承认ꎬ激进的行为学理论仍然没有出现ꎮ当然ꎬ并非所有20世纪中期的美国心理学家都像激进行为主义者那样极端ꎬ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教导要把 经验主义者 视为内在的恭维ꎮ这种态度对于发展强大的理论思维传统来说并不理想ꎮ行为主义式微之后ꎬ虽然认知心理学家承认心理学中存在理论问题ꎬ但他们依然倾向于将其视为科学主要业务的附属品ꎬ即通过实证研究 收集数据 诚如Christensen-Szalanki和Beach尖锐的批评: 在我们看来ꎬ心理学家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收集数据ꎬ而不是鼓吹他们喜欢的观点ꎮ [2]许多心理学家认为ꎬ理论问题不可避免地非常琐碎ꎬ实验者可以在离开实验室的空闲时间里处理心理学的理论杂务ꎮ自然地ꎬ这种观点起到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作用ꎮ由于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理论建设是微不足道的ꎬ他们中很少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ꎬ具有强烈理论兴趣的学生倾向于在其他领域寻求职业满足(例如ꎬ转入哲学系或社会学系)ꎮ总之ꎬ心理学几乎完全丧失了专门从事理论工作的传统ꎮ二㊁何谓理论任何科学的皇冠上的宝石都是为了巩固有时出现的巨大而混乱的经验证据而开发的综合理论ꎮ对新的世界㊁生物㊁过程或现象的偶然发现固然令人激动ꎬ但每一个发现只有在对它和其他类似的发现进行2㊀教育科学版㊀2022 3综合解释时才会真正产生意义ꎮ这样说并不是要贬低探索或精心控制的实验ꎬ而只是强调ꎬ我们对这些发现的共同解释是科学最重要的产物ꎮ无论是对地球上或宇宙中以前未被发现大陆整体地理的理解ꎬ还是对动物物种之间或元素材料之间关系的理解ꎬ都是将特定的观察结果综合为一般的规律和原则ꎬ然后将这些规律整合为统领性理论(overarchingtheory)ꎬ这是伟大科学成就的普遍特点ꎮ关于科学理论的一般定义是: 理论是理解自然界某些方面的框架之一ꎮ一个理论通常有一个名称 通常包括理论这个词ꎬ但有时也可能使用另一个标签(如模型㊁假设)ꎮ理论可以是具体的ꎬ也可以是宽泛的ꎬ但它应该能够做出预测或一般地指导对现象的解释ꎬ而且它必须与单一效应相区别ꎮ最后ꎬ理论不是未经检验的预测㊁标准的假设或猜想ꎮ ①如果没有某种概念框架ꎬ个别观察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孤立的ꎬ其意义也往往是神秘的ꎬ甚至是无用的ꎮ正是一个知识体系的累积和一般影响ꎬ而不是个别发现的特殊性ꎬ导致了预测和控制以及来自科学探索的所有其他进展ꎮ尽管个别实验可能会激发㊁刺激和照亮曾经无知的黑暗角落ꎬ但在其含义明确之前ꎬ它们毫无意义ꎮ正如火焰是迷人的㊁美丽的ꎬ当燃烧过程中火焰所发出的炫目光芒背后的氧化反应的原理被揭示出来的时候ꎬ更深层次的洞察力和理论成为可能ꎬ科学也从神秘跨越到了可理解ꎮ 理论 这个词在科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ꎮ然而ꎬ它可能是科学中最容易误解的词汇之一ꎮ这个词有时也被用作对一些假定的ꎬ但没有支持的关系的普遍的㊁非正式的陈述ꎮ例如ꎬ 理论上说ꎬ儿童对于母亲有一种天然的依恋 ꎮ这种说法是否属实ꎬ至少可以说ꎬ证明这种 理论 的科学文献是有争议的ꎮ这个 理论 断言ꎬ就像许多其他关于人性的此类猜想一样ꎬ远没有我们希望的那样得到有力的证实ꎮ在这种情况下ꎬ 理论 一词的含义更类似于一个初步的假设㊁假说或前提ꎬ而不是一个一般的规律ꎮ进一步地ꎬ理论被用作科学研究的开始ꎬ而不是结束ꎮ它经常被错误地与 假说 (hypothesis)相混淆ꎮ当然ꎬ并不是所有的假说都是没有理论的ꎬ它们很可能是从以前的各种未经检验的观点综合发展而来的ꎮ因此ꎬ一个假说仍然不代表理论所期望实现统一综合的理想目标ꎮ当然ꎬ理论建构可以通过在实验中扮演 假说 的角色来检验ꎮ理论的上述晦暗不明的特征经常造成公众甚至初涉学界的年轻人对于科学的定义以及科学的历史采取黑白分明的态度ꎮ当然ꎬ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ꎬ这种态度或立场只能以难以置信的态度来看待ꎬ因为我们的科学主义的无神论者将地心说㊁燃素理论和Lamarck主义视为错误ꎬ因此应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ꎬ而将Copernicus㊁Lavoisier和Darwin誉为科学之神ꎬ他们将人们从无知的山谷中引向理性的山巅ꎮ然而ꎬ理论本色是具有灰度的ꎮ绝大多数理论是从黑到白的过渡色ꎮ三㊁理论的灰度:来自氧化说的启示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8世纪晚期来重新审视理论的上述特征ꎮ为什么有些物体比其他物体更容易燃烧?在当时一直是困扰化学家的难题ꎮ1667年ꎬ由德国化学家Becher最早提出一个基于一种被称为 燃素 (phlogiston)②物质的科学解释ꎮ燃素理论试图解释燃烧和生锈等化学过程ꎮ燃素物质含有燃素ꎬ燃烧时会分解ꎬ释放出储存的燃素ꎬ被空气吸收ꎮ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ꎬ燃烧很快就停止了ꎬ这一事实被认为是空气只能吸收有限数量的燃素的明确证据ꎮ然而ꎬ燃素理论存在许多问题ꎬ这些问题要么被忽视ꎬ要么用辅助性假说来证明ꎮ然而ꎬ燃素理论即便错得离谱ꎬ却仍不失科学理论的本色ꎬ它符合后来科学哲学家KarlPopper的可证伪标准(criterionoffalsifiability)ꎮ理论的灰度也可被视为理论成熟度(theoreticalmaturity)的一种存在形态ꎮ我们无法事先知道一个现象是否存在ꎬ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对其先验概率进行估计ꎮ一个成熟的理论所预测的现象ꎬ在3 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框架(笔会)㊀㊀①关于科学理论的定义可参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oryꎮ㊀㊀②这个名字来自古希腊语 燃烧 (φλογιστ νphlogist n)ꎬ源自火焰(φλ ξphl x)ꎮ成功预测和经受住证伪尝试方面有很好的记录ꎬ可能会引起一个高的先验概率ꎬ但一个尚未被检验的新理论所预测的现象可能会引起一个低的先验概率ꎮ理论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很好地理解理论的变量是如何因果联系的ꎮ这有助于产生明确的预测ꎬ并确定辅助性的假设和边界条件ꎮ即使是明确的理论ꎬ任何给定的研究设计都不可避免地包括了理论中没有涵盖的辅助性假设(例如ꎬ脱燃素空气之于燃素说)ꎮ许多辅助假设是隐含的ꎬ甚至可能不是被研究者有意识地提出来的ꎬ这同样适用于心理学ꎮ例如ꎬ即使是成熟的心理学理论ꎬ也可能因为看似显而易见㊁理论上的复杂性或没有考虑到它们的影响ꎬ而没有规定物理气候㊁特殊群体存在或不存在以及文化历史背景的所有参数(典型的是 WEIRD 人群问题)ꎮ理论的灰度进而引出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问题ꎮ在心理学史上ꎬ曾经出现过大量被证伪的理论ꎮ例如ꎬ颅相学(phrenology)ꎮ然而ꎬ吊诡的是ꎬ那些曾经被推倒的理论总会以另一种方式改头换面重回心理学怀抱ꎮ例如ꎬ最近关于心理学分类是否真正有助于指导我们理解大脑结构与运作方式的问题引发了新的热潮ꎮ虽然今天几乎没有神经科学家与心理学家还会承认自己是一个颅相学的拥趸ꎬ但这场争论的焦点 神经科学上大脑作为一个生理组织中会有不同的脑区㊁网络以及细胞类型的事实ꎬ是否就能将它们与知觉㊁记忆㊁注意㊁情绪或行为对应联系起来 也带有 颅相学冲动 (phrenologicalimpulse)的戏谑ꎮ相比之下ꎬ在当代恐怕没有哪一个化学前沿领域中的争论中还为燃素及其替身保留位置ꎮ四㊁透明的理论:理论心理学向何处去暂且抛开理论的灰度问题之于心理学是否存在特殊意义ꎬ接踵而至的重要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某种 理论心理学 来专门服务于心理学的发展与创新?从事这一专门工作的人是来自实验室合适ꎬ还是来自安乐椅合适?虽然理论心理学被冠以 安乐椅心理学 (armchairpsychology)对这项事业来说是一个合适的㊁有吸引力的名字ꎬ但在实验心理学家眼中ꎬ它更像是一种嘲讽或污名化ꎮ 一切实验科学的问题ꎬ都应在实验室里面解决ꎬ所以行为学者反对传统的哲学方法ꎬ坐在一把安乐椅子上ꎬ高谈阔论地解答行为的问题ꎻ有问题就要实验ꎻ一切不以实验为根据的意见ꎬ以及有妨碍实验的通行的学说ꎬ都是自然科学的大仇敌ꎬ都是应该根本消灭的ꎮ [3]在20世纪末发表在«美国心理学家»上的一篇文章中ꎬSlife和Williams设想并倡导理论心理学作为有组织的心理学中一个公认的分支学科发挥更核心的作用ꎮ尽管在回顾Wundt和James的哲学工作ꎬ以及像Freud㊁Skinner和Piaget这样心理学学者倡导的 大理论 (grandtheory)之后ꎬSlife和Williams承认心理学内部自诞生以来 一直存在某种理论心理学 ꎮ然而ꎬ他们更愿意相信当代心理学 已经远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大理论ꎬ转向了更现代意义上的模型㊁技术和微观理论 [4]ꎮ为此ꎬ他们就理论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做出了辩护ꎬ但这些理由并不足以说服我ꎮ我对理论心理学事业未来发展的担忧恰恰来自 理论对于心理学的意义 这个看似毋庸置疑的前提ꎮ最近一项的调查对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旗舰期刊«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2009年至2019年发表论文进行了分析ꎬ结论令人沮丧ꎮ虽然«心理科学»网站上刊登的主要发表标准是 一般的理论和经验意义以及方法/统计学上的严谨性 ꎬ但不幸的是ꎬ在过去十年该刊发表的文章中ꎬ只有53.66%的文章使用了 理论 这个词ꎬ而命名或声称要检验某个具体理论的文章则更少ꎮ如果心理学顶级期刊论文中连 理论 这个词都没有ꎬ心理学的研究怎么可能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呢?一个更紧迫的问题在于ꎬ如果心理学研究如此零散ꎬ心理学家又有着如此强烈的理论自尊心ꎬ以至于没有人愿意使用其他人的理论ꎮ那么ꎬ心理学家又怎么可能对累积的理论知识有所贡献?这项调查发现有359个心理学理论在文中被提及ꎬ其中大多数只被提及一次ꎮ[5]很难想象ꎬ一门积累性的科学中每一个理论都被如此罕见地提及ꎮ这意味着在当前的心理学中ꎬ理论不再是灰色的ꎬ而是透明的㊁隐身的ꎮ我们不禁要问ꎬ如果每个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不同的东西ꎬ或者更糟糕的是ꎬ用不同的名字研究同样的东西ꎬ那么心理学又怎么可能走向理论上的共识甚至创新?就如同没有对燃素说的深入批判ꎬ氧化说也就无从建立ꎮ如果理论之于心理学的4㊀教育科学版㊀2022 3意义需要重审ꎬ理论心理学又是否会在下一个十年面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的窘境呢?在著名化学家Djerassi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offman联袂创作的戏剧«氧»的最后一幕中ꎬLavoisier夫人说道: 但在死后呢ꎬ我们的孩子们将会从那个粗鲁的药剂师(指Priestley)ꎬ那个僧侣化学家(指Scheele)ꎬ和Lavoisier停下的地方继续下去ꎮ想一想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吧ꎬ知道是什么使叶子有了颜色ꎬ是什么使火焰熊熊燃烧ꎮ 显然ꎬ这既不是理论化学(theoreticalchemistry)的功劳ꎬ更不是透明理论可以完成的壮举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他心直接感知的神经哲学进路研究 (项目编号:21BZX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ꎮ功能-结构关系与心脑问题的解决方案蒋㊀柯(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教授)2015年ꎬ吉他手帕特 马蒂诺(PatMartino)在接受采访时说: 大脑能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ꎬ但它终究不是你自己ꎮ 马蒂诺是爵士乐的传奇人物ꎬ因脑部疾病被切除了70%的左侧颞叶ꎬ但是ꎬ他依然保持着精湛的吉他技艺ꎮ研究者表示ꎬ马蒂诺的案例表明ꎬ大脑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优化代偿的能力ꎮ脑卒中会导致偏瘫㊁认知功能损伤等症状ꎮ传统的治疗理念是尽可能从解剖结构上恢复病人受损的大脑区域ꎮ如果这部分区域已经坏死ꎬ则相应的运动或认知功能则无法恢复ꎮ在受损的脑组织无法恢复的情况下ꎬ病人的活动能力㊁认知功能有没有可能通过行为训练得到恢复呢?针对神经性肥胖的传统治疗手段是切除病人的部分胃ꎮ手术治疗对病人的健康本身就是一个损害ꎬ并且手术费用昂贵ꎻ是否可能不做手术ꎬ仅仅通过心理机能的训练就达到同样的效果呢?上述案例虽有差异ꎬ却都涉及同一个问题: 心与脑的关系是什么?一㊁心与脑在本文的语境中ꎬ 脑 对应了具有空间广延性的物理性存在ꎬ通常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ꎬ在特定的论述中也可以作为整个身体的代表ꎮ在本体论意义上ꎬ脑是一种结构ꎮ相应地ꎬ 心 与 自我 意识 等相关概念具有等价的意义ꎬ是 非空间广延性 的存在ꎮ进入20世纪以后ꎬ笛卡尔的二元论遭遇了诸多批判ꎬ笛卡尔关于 心 的定义也逐渐被放弃ꎮ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将心定义为脑的 功能 ꎻ赖尔则从 事件 和 素质 的角度来言说心和脑的统一性ꎻ塞尔论证了 脑产生心 的还原论主张ꎻ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则明确将心定义为神经活动的表达方式ꎮ在这些论述中ꎬ心不再是作为一种与物理结构平行的心理结构而存在ꎬ而是被当作脑或脑的活动所派生出来的某种功能性表达ꎬ或者 素质 ꎮ二㊁功能与结构我们不得不承认ꎬ还原论在今天的心灵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占据了主流的话语权ꎮ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诱人的成果ꎮ我们也要看到ꎬ由于对心脑关系的错误理解ꎬ即在功能-结构逻辑关系上的倒置ꎬ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还原论的先验悖论ꎮ①5 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框架(笔会)㊀㊀①详细的讨论参见«认知神经科学还原论预设的困境与可能的出路»ꎬ载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2期ꎮ功能与结构是一对本体论层面上的概念ꎮ结构描述了事物存在的时空分布特征ꎻ功能则描述了事物存在的意义或价值ꎮ用常识的语言来表达ꎬ结构是关于一个事件或一个物品的构成成分以及构成关系的分析ꎻ功能则是描述了这个事件或物品可能实现的效用ꎮ结构是可以被重复地观察和测量的ꎬ而功能必须在运动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ꎮ通过对结构的考察来言说功能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一种思维方式ꎮ例如ꎬ人们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说法:因为人类拇指处于与其他手指相对的位置ꎬ所以ꎬ人类的手才适合做出精细而准确的动作ꎮ这种判断表达了:在功能和结构之间ꎬ结构在逻辑上先于功能ꎮ因此ꎬ脑在逻辑上先于心ꎬ于是有了 脑产生心 的判断ꎮ三㊁功能在逻辑上先于结构但是ꎬ 结构在逻辑上先于功能 是一个错误的判断ꎮ首先ꎬ在本体论的意义上ꎬ结构必然面临如何被设计和被制造的先验追问ꎮ根据物理学的熵增定律ꎬ一个系统在缺乏外力干涉的条件下ꎬ总是趋向于熵值增加ꎮ这意味着ꎬ如果没有一种超越性的外在干预ꎬ一个系统性的结构不会自发地形成ꎻ而已经形成的结构则会逐渐趋于无序ꎮ当我们在物理学的意义上讨论结构时ꎬ总是把结构的形成当作一个预设前件ꎬ无须思考结构本身是如何形成的ꎮ但是ꎬ当我们从生物学层面上来思考生命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时ꎬ就没法不考虑结构的生成性问题ꎮ例如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遭遇的一个严重的质疑是:自然选择这样的随机过程如何能塑造脑或眼睛这样复杂精密的器官?显然ꎬ哪怕是最简单的生命ꎬ从生理构造到活动形式ꎬ都充满了设计感ꎬ令我们无法相信如此复杂的生命结构完全是通过自然选择过程自发地形成的ꎮ因为结构总是 被设计㊁被创造的 ꎮ如果结构不是神创造的ꎬ那么ꎬ只能是功能 创造 了结构ꎮ当我们将功能作为结构的逻辑先在ꎬ前面所提到的质疑都可以被消解了ꎮ结构的出现是为了执行某种功能ꎬ即是结构服务于功能的目标ꎬ而不是结构决定了功能的实现ꎮ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下ꎬ结构的出现就拥有了可理解的发生性前提ꎮ例如ꎬ人类的手之所以拥有这样的结构ꎬ是为了满足手应该执行的功能ꎬ拇指才逐渐转移到对立面ꎻ类似地ꎬ海豚不是先有了鳍才开始适应水中游泳ꎬ而是为了适应水中游泳ꎬ四肢才逐渐演化成了鳍ꎮ基于这样的逻辑ꎬ自然选择理论所面临的质疑也可以得到回答:自然选择过程的作用对象是有机体的适应性功能ꎬ而功能塑造了相应的生理结构ꎮ①因此ꎬ我们应该追问的是:自然选择如何作用于功能ꎬ而不是去问结构是如何形成的ꎮ四㊁功能塑造结构为了回答自然选择如何作用于功能的问题ꎬ我们需要先排除关于功能的含义的一个误解ꎮ功能的含义常常被通俗地表达为 能派什么用途 ꎮ正是这种通俗的表达往往引发了关于 功能 的误解ꎬ即把 功能 理解为 服务于某种既定目标的执行手段 ꎮ于是ꎬ自然选择对功能的作用也会被错误地解释为是某种形式的目的论ꎮ实际上ꎬ自然选择既不是目的论也不是决定论ꎮ②自然选择通过 适应 作用于有机体的生存与繁衍ꎮ而 适应 本身并不是有目的的ꎮ适应意味着有机体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 平衡 去平衡 再平衡 过程ꎮ这个过程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建构ꎬ不需要另一个超越性的存在来干预与控制ꎮ例如ꎬ蜜蜂筑蜂房时ꎬ两只蜜蜂分别从两侧塑造蜡膜ꎬ而蜡膜在凝固过程中因张力的作用自然形成了六边形的结构ꎮ这个精巧的蜂房结构并不是经由先验设计而形成的ꎬ它只是蜜蜂的活动㊁蜡膜的张力等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形的自然结果ꎮ在排除了自然选择的目的论与决定论误解以后ꎬ我们可以理解ꎬ功能作为一种适应性ꎬ是在有机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 发生的 (genetical)ꎮ因此ꎬ功能本6㊀教育科学版㊀2022 3㊀㊀①详细的论证参见«进化而来的心理是功能还是结构»ꎬ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2期ꎮ㊀㊀②参见«自然选择理论在行为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辨析»ꎬ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5期ꎮ。

普通心理学逻辑框架

普通心理学逻辑框架

普通心理学逻辑框架英文回答:Introduction.General psychology is a scientific field that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and mental processes of humans. It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cognition, emotio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general psycholog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components:1. Descriptive psychology: This component focuses on describing and classifying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It seeks to answer questions such as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motions?" and "How do people perceive and process information?"2. Explanatory psychology: This component seeks to explain why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occur. It attempts toanswer questions such as "Why do people behave aggressively?" and "What are the causes of anxiety?"3. Applied psychology: This component uses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to solve real-world problems. It seeks to answer questions such as "How can we improvemental health?" and "How can we design more effective workplaces?"Methods of General Psychology.General psychologists use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study behavior and mental processes, including:Observation: Psychologists observe people in natural settings or in laboratories to collect data about their behavior.Interviews: Psychologists interview people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thoughts, feelings, and experiences.Surveys: Psychologists survey people to collect dataabout their attitudes, beliefs, and behaviors.Experiments: Psychologists conduct experiments to test hypotheses about the causes of behavior.Theories of General Psychology.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theories in general psychology, each of which attempts to explain a different aspect of human behavior and mental processes.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theories include:Behaviorism: This theory focuses on the role ofexternal stimuli in shaping behavior.Cognitive psychology: This theory focuses on the roleof mental processes in understanding and responding to the world.Humanistic psychology: This theory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free will, personal growth, and self-actualization.Psychodynamic psychology: This theor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unconscious processes in shaping behavior.Applications of General Psychology.General psychology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real-world settings, including:Clinical psychology: Psychologists help people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Educational psychology: Psychologists help children and adults learn more effectively.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sychologists help organizations improve employee productivity and satisfaction.Forensic psychology: Psychologists help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solve crimes and provide expert testimony in court.Conclusion.General psychology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field that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and mental processesof humans. It uses a variety of methods and theories to collect data and explain human behavior. General psychology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real-world settings, including clinical psycholog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forensic psychology.中文回答:导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