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特效中药处方

合集下载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治疗干咳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常见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干咳多由肺燥、肺热、肺阴虚等原因引起。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干咳的处方,但请注意,实际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1. 清肺润燥汤- 药材:桑白皮15克,地骨皮10克,麦冬15克,知母10克,贝母10克,甘草5克。

- 用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早晚两次温服。

2. 养阴清肺汤- 药材:生地黄15克,玉竹15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3. 桑菊饮- 药材:桑叶10克,菊花10克,桔梗10克,薄荷5克,甘草5克。

- 用法:将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温服。

4. 百合固金汤- 药材:百合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麦冬15克,贝母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5. 银翘散- 药材: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6. 二冬膏- 药材:天冬15克,麦冬15克,蜂蜜适量。

- 用法:将天冬、麦冬煎煮后,加入蜂蜜调匀,制成膏剂,每日服用。

7. 润肺止咳散- 药材: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5克。

- 用法:将药材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用温水送服。

8. 养肺汤- 药材:沙参15克,玉竹15克,百合15克,麦冬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在使用这些处方时,应注意个人体质和病情的差异,以及药材的剂量和煎煮方法。

此外,干咳的原因复杂,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治久咳验方经验分享

中医治久咳验方经验分享

中医治久咳验方经验分享
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长久不愈的咳嗽更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中医认为长久咳嗽多
是由于肺气不通、气虚、痰湿等因素造成的。

中药治疗长久咳嗽,其方剂应以清肺化痰、
滋阴润燥、调理脾胃为主要方向。

1.腊梅汤治疗咳嗽
【方剂】
腊梅花10克,川贝母、生甘草各3克,生姜3片。

【用法】
将川贝母、生甘草研成细末备用,将腊梅花、生姜加水煮沸煮约1小时,加入川贝母、生甘草末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
宣肺散寒,清化痰热。

适用于阴虚肺热型咳嗽。

2.合欢养肺汤治疗咳嗽
【方剂】
合欢花20克,南杏、杏仁各10克,桑叶15克,生蜜适量。

【用法】
将药材加水煮沸,文火煮1小时,捞出药渣,加入生蜜搅拌均匀,温服即可。

3.枇杷炙甘草汁治疗咳嗽
【方剂】
枇杷5个,炙甘草5克,梨子半个,冰糖适量。

【用法】
将梨子削皮去心切块,将枇杷去核切块,将枇杷、梨子、炙甘草一起放入炖盅中,加
入适量水,盖好炖制1-2小时,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用于饮食不当、肺燥咳喘。

【方剂】
桔梗、白术、人参各10克。

5.定喘丸治疗咳嗽
【方剂】
桑白皮、桔梗各10克,百部、杏仁各15克,薏苡仁、厚朴、陈皮各12克,栀子、草果、木香各5克,生甘草适量。

【用法】
将上述药材混合研成粉末,随水送服即可。

咳嗽特效中药处方

咳嗽特效中药处方

1风寒咳嗽,不论久暂,可直接用本方,如喉痒咳痰不爽,似燥咳而实非,加桔梗;2风热咳嗽,去荆芥、前胡,合贝母瓜蒌散;3兼喘,合三拗汤;4痰壅气促,上盛下虚,去荆芥、前胡,合苏子降气汤;5咳嗽日久,无明显外证,合止嗽散;5脾胃虚弱,合五位异功散。

xx瓜蒌散药物组成:贝母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各2.5g)用法:水煎服。

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

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xx降气汤【组成】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陈皮、甘草、当归、生姜、大枣、桂枝【功能】降气疏壅,引火xx,袪痰止咳。

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短气、胸膈痞闷、咽喉不利,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止嗽散药物: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用法:共研细末,每服9克,食后,临卧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

功效:调肺下气,止嗽化痰。

适应症:诸般咳嗽,不论新久。

五位异功散[组成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生姜、大枣。

[主治效能]小儿病后衰弱,元气未足,食欲不振。

xx散(除痰之剂)总结:伤风欬嗽编号:007组成: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主治:治肺经伤风,头目昏痛,咳嗽多痰。

加减:(1)如满闷,加枳壳、桔梗。

(2)有热加柴胡、黄芩。

(3)头痛加川芎。

归经:手太阴药。

方义:(1)痰涎内结,前胡、旋覆消痰而降气。

(2)半夏燥痰而散逆。

(3)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

(4)甘草发散而和中。

(5)茯苓行水。

(6)细辛温经。

(7)盖痰必挟火而兼湿,故下气利湿而证自平。

(8)茯苓用赤者,入血分而泻丙丁也。

又附方:局方加麻黄、赤芍,无赤茯、细辛。

煎服法:加姜、枣煎。

xx散-类证活人书【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中医偏方缓解慢性咳嗽的草药煎剂配方

中医偏方缓解慢性咳嗽的草药煎剂配方

中医偏方缓解慢性咳嗽的草药煎剂配方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草药煎剂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偏方草药煎剂,并提供了相应的配方,供患者参考。

1. 桔梗薏苡仁煎剂配方:桔梗10克,薏苡仁10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玉竹10克,甘草6克。

煎服方法:将以上草药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该方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慢性咳嗽。

2. 杏仁桑白皮煎剂配方:杏仁10克,槟榔10克,桑白皮10克。

煎服方法:将杏仁、槟榔、桑白皮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该方具有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慢性咳嗽。

3. 老鸭加味茯苓煎剂配方:老鸭1只(去毛和内脏),茯苓20克,莲子20克,猪肺1副,薏苡仁10克,陈皮10克,生姜适量。

煎服方法:将草药洗净放入煲中,加水煎煮至鸭肉变烂,去掉上面的浮沫后添加适量的生姜,继续煮沸5分钟即可食用。

该方具有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慢性咳嗽痰多的症状。

4. 麻黄桑叶煎剂配方:麻黄10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紫菀10克。

煎服方法:将以上草药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该方具有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咳嗽、咳痰黏稠的症状。

5. 没药半夏煎剂配方:没药10克,半夏10克,玄参10克,苍术10克。

煎服方法:将以上草药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该方具有平喘、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阵发性咳嗽、痰白黏稠的症状。

总结:中医偏方草药煎剂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缓解慢性咳嗽的治疗方法。

但使用草药煎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草药煎剂。

第二,严格按照配方和用药方法进行煎煮。

第三,咳嗽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以上所提供的草药煎剂只是一些常用的方剂,对于慢性咳嗽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帮助。

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对草药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建议在使用草药煎剂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一)咳嗽草药单方:1.鲜萝卜500克,洗净,带皮切丝,绞汁内服。

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喉痒咽干。

2.佛耳草五钱,水煎服。

用于治疗咳嗽痰多,不发热。

3.枇杷叶(去毛)一两,老桑叶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每日分两次服。

用于治疗喉痒咳嗽较剧,痰多黏稠。

(二)祛痰及镇咳药:1.氯化铵(10%):口服每次5至10毫升,每日三次;或用片剂,每次0.5至1克,每日三次。

用于咳嗽、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尿毒症患者禁用。

2.复方甘草合剂: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

用于一般咳嗽,若咯痰不畅,可加入氯化铵。

3.咳必清:口服每次12.5至25毫克,每日三次。

用于剧烈咳嗽,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效果更佳,多痰及心力衰竭病人禁用。

4.磷酸可待因:口服每次15毫克,每日三次。

一般情况下不宜应用;若咳嗽剧烈,影响呼吸、饮食及睡眠,而且痰液不多者,可暂时使用;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者应禁用。

5.敌咳: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

可使痰液变稀,用于一般咳嗽。

(三)中医辨证施治:1.燥火咳嗽:干咳,口唇咽喉干燥,舌边尖色红,宜清燥润肺。

桑叶三钱,杏仁三钱,枇杷叶三钱(去毛),麦冬三钱,北沙参三钱,水煎服,每日分上、下午服,2.风热咳嗽:咯痰不爽快或干咳,口干,咽喉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宜清热化痰。

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连翘三钱,薄荷一钱(后下),芦根一两(去节),水煎服。

3.风寒咳嗽:头痛、鼻塞或流清涕,咳嗽痰稀,怕冷或有发热,舌苔薄白,宜疏散风寒。

杏仁三钱,紫苏三钱,前胡三钱,制半夏三钱,桔梗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每日分上、下午服。

4.痰湿咳嗽:咳嗽痰吐白沫,喉中漉漉作声,甚至气急不能平卧,宜化痰平喘。

炙麻黄一钱半,光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焦白术三钱,川朴二钱,云茯苓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中成药:1.宁嗽露:每次15毫升,每日三至四次。

2.半夏露:每次二食匙,每日服三至四次。

咳嗽中药治疗验方

咳嗽中药治疗验方

咳嗽中药治疗验方
咳嗽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咳嗽方。

【处方组成】五味子5克细辛3克陈皮9克杏仁9克法半夏6克射干9克薄荷9克桔梗9克枳壳9克瓜蒌壳9克沙参9克黄芩6克甘草3克桑白皮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午晚饭后各温服1次。

【适用人群】阳了之后的咳嗽;普通感冒发烧后遗留的咳嗽。

【方剂解析】五味子、细辛:温散风寒,敛肺止咳;陈皮、法半夏:燥湿化痰、健脾益肺;杏仁、枳壳、桔梗、射干: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瓜蒌壳: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消痈散结;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疏肝理气,解毒透疹;沙参:化痰止咳,滋阴生津,清肺养胃;生甘草:化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全方;桑白皮、黄芩:清肺降火,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注意事项】本方仅供参考,若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四诊合参,辨证应用。

治咳嗽的中药方剂

治咳嗽的中药方剂

治咳嗽的中药方剂
治咳嗽的中药方剂有很多,不同的方剂对应不同的咳嗽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治咳嗽中药方剂的详细介绍:
1.桑菊饮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等。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热咳嗽,症见咳嗽频繁剧烈,咽喉干燥疼痛,痰粘稠或呈黄色,不易咳出,流黄鼻涕,口渴、头痛、乏力等。

1.止嗽散加减
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等。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咳嗽迁延不愈或愈后复发,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2.桑杏汤加减
组成: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栀子、梨皮等。

功效:润燥生津,止咳化痰。

主治:干咳、呛咳不断、喉痒、咽痛、唇鼻干燥等。

3.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等。

功效: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湿咳嗽,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痰多黏稠或质稀,色白或灰,咳声闷重,胸中憋闷等。

4.桑白皮汤加减
组成:桑白皮、黄芩、贝母、杏仁、半夏等。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热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黄黏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等。

以上是常见的治咳嗽的中药方剂,但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人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加减和调整。

同时需要注意中药治疗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疗效,并且要注意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的调理。

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药方

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药方

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药方
导语
慢性咳嗽是一种持续出现超过8周的咳嗽症状,给患者的生活
和工作带来不便。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应用的
潜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药方,用于治疗慢性咳嗽。

药方一:川贝止咳汤
【组成】川贝母10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甘草5克,
黄连5克,生姜3片。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取5克,用开水冲服,
每日3次。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痰多、
咳嗽频繁的慢性咳嗽患者。

药方二:桔梗润肺汤
【组成】桔梗30克,生地30克,麦冬10克,黄芩10克,浙
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蜜炙甘草5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

【功效】此方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咳嗽伴
有咯痰症状的慢性咳嗽患者。

药方三:逍遥散
【组成】金樱子10克,杜仲15克,黄精15克,淫羊藿15克,山莨菪15克,枸杞子15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

【功效】此方具有补肾壮阳、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慢性咳
嗽伴有肾虚阳痿症状的患者。

结语
中药治疗慢性咳嗽是一种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然而,患者
在使用中药药方时应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药方
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本篇
文章对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药方能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金沸草(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
1 风寒咳嗽,不论久暂,可直接用本方,如喉痒咳痰不爽,似燥咳而实非,加桔梗;
2 风热
咳嗽,去荆芥、前胡,合贝母瓜蒌散;3兼喘,合三拗汤;4 痰壅气促,上盛下虚,去荆芥、前胡,合苏子降气汤;5 咳嗽日久,无明显外证,合止嗽散; 5 脾胃虚弱,合五位异功散。

贝母瓜蒌散
药物组成:贝母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各2.5g)用法:水煎服。

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

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陈皮、甘草、当归、生姜、大枣、桂枝
【功能】降气疏壅,引火归元,袪痰止咳。

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短气、胸膈痞闷、咽喉不利,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
止嗽散
药物: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9 克,食后,临卧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

功效:调肺下气,止嗽化痰。

适应症:诸般咳嗽,不论新久。

五位异功散
[组成药物]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生姜、大枣。

[主治效能] 小儿病后衰弱,元气未足,食欲不振。

金沸草散(除痰之剂)
总结:伤风欬嗽编号:007 组成: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主治:治肺经伤风,头目昏痛,咳嗽多痰。

加减:(1)如满闷,加枳壳、桔梗。

(2)有热加柴胡、黄芩。

(3)头痛加川芎。

归经:手太阴药。

方义:(1)痰涎内结,前胡、旋覆消痰而降气。

(2)半夏燥
痰而散逆。

(3)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

(4)甘草发散而和中。

(5)
茯苓行水。

(6)细辛温经。

(7)盖痰必挟火而兼湿,故下气利湿而证自平。

(8)茯苓用赤者,入血分而泻丙丁也。

又附方:局方加麻黄、赤芍,无赤茯、细
辛。

煎服法:加姜、枣煎。

金沸草散-类证活人书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组成】前胡90 克荆芥120 克半夏30 克(净洗,姜汁浸)赤芍药60克细辛30克甘草(炙)30克旋复花90克【用法】上药捣罗为末。

每服6 克,水300 毫升,生姜5 片,枣子1 枚,同煎至180 毫升,去滓热服,未知再服。

【主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痛,项筋紧急,时发寒热。

金沸草散-博济方
【来源】《博济方》卷一。

【组成】荆芥穗120 克旋复花90 克前胡90 克半夏30 克(洗净,姜汁浸)赤芍药30克麻黄(去节)90克甘草30克【用法】上药七味同为细末。

每服6 克,用水150 毫升,人生姜、大枣,同煎至90 毫升,热服。

如汗出,并三服。

有寒气则出汗,如风盛则解利。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目昏痛,颈项强急,肢体烦疼,胸膈满闷,咳嗽喘满,痰涎不利,涕唾稠粘。

金沸草散-普济方
【组成】荆芥穗1 两,麻黄(去节)5 钱,北柴胡5 钱,旋覆花5 钱,半夏(汤泡)2钱半,赤芍药2钱半,甘草2钱半。

【来源】《普济方》卷三八七。

【主治】伤风,鼻塞流涕,痰壅热嗽。

【用法】上锉。

加生姜、桑白皮煎,食后服。

金沸草散-《便览》卷二。

【组成】旋覆花(去梗)1 两,荆芥穗4 两,麻黄(去节)1 两,杏仁(不去皮尖)1两,甘草(生)1两,赤芍1两,半夏(姜制)1两。

【来源】《便览》卷二。

【主治】感冒寒邪,鼻塞声重,咳嗽不已;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时行寒疫,壮热恶风,或头痛身痛。

【用法】上药每服5 钱,加生姜3 片,大枣1 枚,水煎服。

祖传治疗荨麻疹的特效方
防风2 0 g荆芥2 0 g透骨草2 0 g 艾叶15 g
双花15 g 白藓皮15 g 苦参15 g 蛇床子15 g
地肤子15 g当归2 5 g黄芪3 0 g甘草10 g
注:有过敏者,可加,地龙8 克、羌蚕6 克、蝉衣10 克非那雄胺片:保列治,缩小前列腺,盐酸特拉唑嗪片:马沙尼,改善前列腺小便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