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3)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3)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陶渊明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背诵全诗。

3、掌握本诗的艺术特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正确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诗的艺术特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诗。

3、正确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1、提问法2、分析总结法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法4、自主探究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用已学过的陶诗导入1、《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一)》《归园田居(其三)》2、学生背诵《饮酒(其一)》《归园田居(其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简介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自称“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五斗米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

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

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5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52)

追问:“性本爱丘山”是陶渊明归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么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归隐呢?请同学们继续寻 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
明确:归园田的目的是为了守拙,即守住自己的本性。对于一 个正直清高的人来说,身处污浊的官场,他感受到的只能是精 神上的压抑,行为上的不自由,所以陶渊明的“守拙”更是为 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
总结:这八句诗,诗人捕捉农村司空见惯的事物,描绘出了 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静有动,有 朴素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 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争斗 和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的心境。 (那归去之后的境况又如何呢?请大家思考第四个问题:归 去如何?)
⑵C
⑶D(前者渲染安然静谧,怡然自得的氛围,恬静的田园风光.后者主 要是渲染静,静得了无生气)
⑷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课堂检测:⑴C
(3) 试比较:这首唐朝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在写景和思 想感情上的异同。
相同点:都写的是田园风光;都采用了白描和情景交融的写法;语言都质 朴平淡;都写的是隐居情怀;都表现了闲适、恬淡和喜悦。
提问:文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表明作者是非常喜 欢自由的? 明确: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既然陶渊明是为了本性和守拙而选择了归隐,那么,从官 场归来,他又归向何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第三个问题: 归向何处?)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思考:作者归去之后的园田美吗?陶渊明是如何描绘他所向 往的田园风光的?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Βιβλιοθήκη ———《桃花源记》陶渊明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园田
意象
见: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
村庄、炊烟 闻:鸡鸣、狗吠
意境
恬淡 自然 清新 安谧
讨论:如此普通平常的农村景 物,为何在陶渊明笔下显得如 此恬淡优美?
➢内在情感融入 ——情景交融
➢外在手法表现 ——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白描手法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 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 一人。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 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 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 或与家人团聚,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 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 化为美妙的诗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注: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 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 中,依然向往长留。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心灵的栖居
园田—— 农家田园 精神的家园 自由的世外源
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70)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70)

Hale Waihona Puke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有会而作》
饥来驱我去, 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 叩门拙言辞。 ——《乞食》
总结: 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说,陶渊明是照
彻古今的烽火, 他永远是最高格的象征, 他的简朴是令人敬畏的,他会使那些聪明、 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探究:在本诗中,诗人直接把他的“梦田” (“心归”田园)展示出来。对于他的这种选 择,历年来人们也争论不休,不知你有是如何 看待他的归隐?
★时世艰难—社会动乱、政治腐败 ★贵族出身—曾祖父陶侃开国元勋 ★身世坎坷—8岁丧父、12岁丧母 ★时隐时宦—为官13年、三次辞官 ★决裂官场—五斗米 ★四十一岁笔耕田园
梦田 作词:三毛 每个人心里一亩 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 一个梦 一颗呀一颗种子 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亩 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 一个梦 ……
归 园 田 居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赏析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 2.把握诗人的人生品格。
陶渊明被誉为中国田园诗人的第一人, 在他的笔下的田园居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陶诗能抚慰我们疲惫不堪的灵魂,能净 化繁杂市声里浮躁的心灵,能消散喧嚣尘 世中积郁的块垒。穿越时间的隧道,走进 陶老的那一亩田,与崇高的诗魂倾心交谈, 让我们诗意地栖居。
布置作业:
纵使时光流逝,陶渊明其人其诗仍在多 方面给予了我们精神上的营养,请以“陶 渊明给予我们的精神营养”为话题,写一 段文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9)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9)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

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会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归园田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整体理解,分析诗歌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归园田居》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

2. 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艺术特色把握。

2. 教学重点:诗歌整体理解,鉴赏方法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田园生活宁静与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韵律美。

3. 知人论世:介绍诗人陶渊明生平,帮助学生解诗歌背景。

4. 整体理解:分析诗歌题目、结构,概括诗歌内容。

5.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

6. 艺术特色:讲解诗歌艺术特色,如对仗、韵律等。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另一首田园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题目:《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内容概括4. 意象分析5.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二,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描绘,运用鉴赏方法进行赏析。

2. 答案:《归园田居》其二诗人:陶渊明内容概括:诗人描绘田园生活宁静、和谐,表达对田园生活热爱。

意象分析:诗句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描绘优美田园风光。

艺术特色:本诗运用对仗、韵律等手法,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讲解诗人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但在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艺术特色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解读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解读诗人形象。

2、以“还原法”培养学生走进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思想情感,解读诗人形象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还原法、讨论法、诵读法、品味法、比较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悟陶渊明“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的人格魅力。

2、学习陶渊明“求真、守性”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观察一组图片,谈图片呈现的陶渊明和学生心中的陶渊明形象。

以激趣和引发思考。

(二)初步感知1、学生齐读诗歌,思考: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诗是?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欣慰欢悦2、引入背景(1)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

”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守节情不移”(2)《归去来兮辞》节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评陶渊明:心有惆怅,决心归隐明确:《归园田居》五首写于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次年3、还原诗人创作情景,将学生引入诗境展开想象还原诗人创作时情景:何时何地何景何境何情4、生小结诗人形象明确:厌弃官场,热爱田园(三)深度探究1、既然“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失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63)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63)
3.归向何处?
思考:①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 ②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感情?
4.归去如何?
提示: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要求:语言简洁明确。
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 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 洁的,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 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 的做法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课堂检测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思考:本诗在写景上极有特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手法: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拟人 借景抒情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 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心情 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 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 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 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官场生活对立的生活方式,也 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把握意象,分析手法,体会情感,初步形成欣赏 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点难点】 把握意象,分析手法,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比喻官场 对官场的厌恶
2、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
做官不能实现政治理想,不能建功立业,是 一大失误,违背本性。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轻松,和平,怡然自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人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有哪些?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细品田园情趣 从你最喜欢的句子中赏析景物描写的 妙处。
看图联想诗句
看 图 联 想 诗 句
看图联想诗句
看图联想诗句
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2、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 篇关于“陶潜农庄”的解说词, 200字左右。
《归园田居》羽泉
再翻一座山 渡过一条河 就是外公外婆的村落 喝一口泉水 唱一支老歌 看那袅袅炊烟舞婆娑 采一朵野菊 插在你酒窝 酿出牛郎织女的传说 吹一首牧笛 暖在你心窝 看那斜阳 笑山坡
为了什么才离开 又为什 么而归来
故乡是永远能给我原谅的 胸怀 要走几段路 犯过几个错 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太多 要恨几个人 伤过几次心 才了解为了爱要怎么做 一座城市 又一个城市 才知道流浪的路多颠簸 一次成功 又一次坎坷 才懂得陶渊明先生的快乐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开 心 农 场
陶渊明的田园 诗数量最多,成 就最高。陶渊明 是田园诗的开创 者。钟嵘《诗品》 列陶诗为中品, 称陶渊明为“古 今隐逸诗人之 宗” 。
思考: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 题眼是哪个字?

理解诗歌,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用诗中的句子)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