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世纪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
20世纪装饰艺术运动 (art deco)

克莱斯勒大厦 Chrysler Building
威廉·凡艾伦 1928-1930 1046英尺(319米)
帝国大厦
Empire State Building
威廉·兰博
1930-1931 102 floors
1252 feet (381 meters) high
洛克菲勒中心 The Rockefeller Center
贾奎斯·艾米尔·鲁尔曼
Jacques Emile Ruhlmann 1879-1933
Corner Cabinet, ca. 1923.角柜 Kingwood (amaranth) veneer on mahogany, ivory inlay, 黄檀木,饰面桃花心木,象牙镶嵌 49 7/8 x 31 3/4 x 23 1/2 in. (126.7 x 80.6 x 59.7 cm). 布鲁克林博物馆
展览 拍卖 收藏
1925 国际现代装饰艺术展
Hotel du Riche Collectionneur,家具制造商鲁尔曼(Émile-Jacques Ruhlmann的展馆
文艺复兴协 会和伯格曼 大学画廊共 同展出
布鲁克林美术馆
纽约社会历史博物馆/图书馆
苏富比
学术成果及评论
知网 363/61条
室内设计 家居设计
以巴黎为中心的两种风格:
1.东方的、怪异的形式 直接受到俄国芭蕾舞团的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影响 1920年前后达到高潮 2.受现代主义影响的形式,注重新材料的运用 三十年代才出现
特点:
1.将简练与装饰融为一体 2.采用贵重材料(昂贵进口硬木如紫檀木等等)青铜、象牙 ,动物皮革也被用来在家具表面进行镶拼,如非洲动物皮和 蛇皮,还有染色鲨鱼皮
ART_DECO_风格的研究

号召大家通过理论学习丰富我们的建筑设计——ART DECO 风格的研究转载请注明出自SketchUp虚拟现实设计论坛ArtDeco风格,又被译作装饰艺术派、装饰艺术风格、摩登风格等。
ArtDeco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于全球的一种装饰艺术设计风格,以严明的轮廓、几何的形体、阶梯状的造型、新材料的运用为其特点。
ArtDeco源于经典,但并非新古典主义事实上,ArtDeco是从新古典主义过渡到现代主义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既有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子,又具有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要素——工业化建筑的表现形式。
ArtDeco建筑在整体布局上讲究古典秩序感,如强调对称、追求宏大的气魄,横三段纵三段的立面构图等。
古典秩序感使ArtDeco风格持续了新古典主义中宏伟与庄严的特点。
ArtDeco建筑也有来自古典主义的造型元素。
如其在拱券、柱式、雕塑等在立面设计上的运用,源自古典主义的装饰题材和图案。
但是ArtDeco的雕塑和浅浮雕比起新古典主义更加样式化,趋于几何和简化,更具现代感,并且往往被赋予全新的题材。
ArtDeco建筑通过变形、简化、几何化处理,将古典装饰转变成了摩登装饰。
但是Art Deco的雕塑和浅浮雕比起新古典主义更加样式化,趋于几何和简化,更具有现代感,并且往往被赋予全新的题材。
通过变形、简化、几何化处理将古典装饰转变成摩登装饰,在Art Deco风格的建筑设计中屡见不鲜。
新古典主义美学是以形的简洁和对庄严的考虑为准则的。
相比之下,Art Deco风格中的古典秩序感并不十分严格,有时甚至是非常自由的。
Art Deco的装饰有下列几个主要的特征1.放射状的太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了新时代的黎明曙光。
2.摩天大楼退缩轮廓的线条:二十世纪的象征物。
3.速度、力量与飞行的象征物:交通运输上的新发展。
4.几何图形:象征了机械与科技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5.新女人的形体:透露了女人赢得了社会上的自由权利。
6.打破常规的形式:取材自爵士、短裙与短发、震撼的舞蹈等等。
浅谈装饰艺术运动

浅谈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初期欧洲的一次艺术文化运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在建筑、室内装饰、工业设计及艺术品等方面推广新的艺术理念,重视美感与功能的结合,提高生活品质。
该运动始于19世纪末,与前面的自然主义和历史主义有所不同。
它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美学性,重视材料、手工艺及色彩的运用,倡导将文化、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
这一意识最初出现在比利时和英国的杂志、书籍中,随着新式家装崛起,其艺术理念逐渐得到探讨和实践。
1900年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示了装饰艺术的成果,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变迁,装饰艺术运动逐渐向各个领域扩展,如艺术与工业设计结合的Bauhaus学派、工业设计运动、装饰艺术与建筑设计相融合的现代主义,以及后来的街头艺术等等。
这些运动都强调实用性和美学性的融合,倡导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
装饰艺术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西方文化,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影响。
在当今社会,装饰艺术运动的理念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标志之一。
无论是从设计角度还是消费市场角度,都可以看到其对现代生活的深刻影响。
因此,装饰艺术运动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现代文化,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灵感和启发。
当代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可以从中获取启示,将其理念和技术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带来更加美好和独特的作品。
Art_deco风格阐述

ART DECO是一种设计风格,一场至今尚未结束的现代艺术运动。
它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色、吓人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
它的无限魅力,就在于对装饰淋漓尽致的运用,且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在其中出现新突破。
Art Deco在1928年至1930年代于英、美风行,到了1960年代又再一次的流行起来。
它普遍被认为是现代主义(Modernism)早期的一种形式。
产生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认为―美术史就是一部装饰设计史‖。
装饰作为一种美化人们生活的物质形式,不仅仅是各种色彩、线条、体块等元素的堆积,更重要的乃是人类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和思想的承载。
所以,艺术发展史上各种风格主义的出现和消亡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观的发展史。
20世纪初,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的形势推动下,仍然留恋手工业生产的新艺术运动已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当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者英国人莫里斯正在质疑工业生产方式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甚至反对工业产品的时候,许多设计师却在寻找另外一种符合现代生活特征的装饰形式。
他们并不反对工业生产方式,然而同时怀念手工业产品的精致和新艺术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装饰性和自然性,所以他们试图探索出一种能够符合工业生产的新艺术形式。
1925年法国的―世界艺术装饰和工业博览会‖象征了这一―装饰艺术‖风格的成型。
在欧洲,它更多体现在工艺设计、家具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上,而财力雄厚的美国把它应用于建筑设计上建造摩天大楼,从而将这一风格在全球推广。
30年代建成的纽约第三高楼洛克菲勒大厦就是将其风格阐释得淋漓尽致的杰出代表。
所有艺术风格的成长都在被不断运用的过程中,经一代又一代设计师们反思而不断丰满。
装饰艺术运动

Art Deco Style Mirror
Art-Deco-style-InteriorDecorating
Art-Deco Style Cinema in Westwood
bed
Cartier Desk Clock in the Art Deco Style
装饰艺术在法巴黎是这场运动的 中心,这场运动在法国称为“现代艺术”,于 20年代和30年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第二次 世界大战前,这场运动开始衰落,然后逐渐消 亡。 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家 具与室内设计、陶瓷、漆器、玻璃器皿、金属 制品、首饰与时装配件、绘画、海报和时装插 图等设计艺术领域。
艾德加•布兰特 (Edgar Brandt)
布兰特的设计风格受埃及古代艺术的影响,常采用青 铜、铸铁设计灯具,造型大多模仿动物。
西蒙涅特(Albert Simonet)的作品则常从中国古 代器物的装饰题材和手法中吸取营养,体现出 来东方色彩的艺术风格。 普弗卡特(Jean Puiforcat )的设计作品在造型 方面,多采用几何形体,体现出简单,明快的 风格,但由于使用了名贵材料和多种镶嵌技术, 却给人豪华的感受。
2、前卫画派 —— 奔放的色彩、创新的理念、几何的解构、 速度的捕捉
野兽派: 强烈的色彩和单纯的画面使装饰艺术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色彩体系和勇于突破传统的设计 理念;
立体派: 从新的意义征服空间和时间是立 体派的创作理念。这种对于自然 的结构赋予了几何图形新的生命 意义,也是立体派给装饰艺术的 最大的启迪。
雷尼•拉里克 (Rene Lalique)
拉里克的其早期作品反映出新艺术风格的影 响, 20年代起,装饰艺术风格成为他设计的主 旋律。他的设计被称为“没有时间限制的风 格”,富于想象,设计动机来源于东方艺术、 古典风格和现代艺术的某些因素。
ArtDeco”风格介绍

ArtDeco”风格介绍Art Deco”风格介绍“Art Deco”风格,⼜被译作装饰艺术派、装饰艺术风格、摩登风格等。
"Art Deco”是20世纪⼆三⼗年代风⾏于全球的⼀种装饰艺术设计风格,以严明的轮廓、⼏何的形体、阶梯状的造型、新材料的运⽤、艳丽⾊彩为其特点.1、图案组成表现为以下⼏种形式:A、纵三段的⽴⾯构图,强调对称,追求宏⼤的⽓魄,简洁雅致的营造⼀种古典秩序感、;B、通过变形、简化、采⽤⼏何形状或⽤折线进⾏装饰,线条硬朗; 原则上灵活运⽤重复、对称、渐变等美学法则使⼏何造型充满诗意和富于装饰性,C、将古典装饰转变成了摩登装饰,多⽤放射状、V形图案,以较机械式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何构图等等,D、常⽤⽅形、菱形和三⾓形作为形式基础,植物的造型也是常⽤元素,将植物造型抽象升华为⼏何造型。
经过提炼的图案表现出特殊的装饰性,夸张造型中既保留了华丽的风格⼜具有强烈的现代⽓息。
E、融合古典主义的造型元素。
如其在拱券、柱式、雕塑等在⽴⾯设计上的运⽤,同时还有东⽅的⼀些野性原始的图腾艺术形式2、建筑的顶部结合采⽤⾦字塔状台阶式退台的造型处理,错落有致的屋顶轮廓,强调了建筑物的⾼耸、挺拔,给⼈以拔地⽽起、傲然屹⽴的⽓势。
形体呈阶梯状收分,强调垂直线条,于稳重中显⽓质。
建筑⽴⾯采⽤竖向窗带组织出了丰富的线条装饰,整体凹凸的⽴⾯⼲净利落,线、顶⾓线等部位,内部门窗、栏杆、家具细部等。
4、注重表现材料的质感、光泽;并以明亮且对⽐的颜⾊来彩绘,⾊彩设计中强调运⽤鲜艳的颜⾊、暖⾊和⾦属⾊,造成华美绚烂的视觉印象。
并以明亮且对⽐的颜⾊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粉红⾊、电器类的蓝⾊、警报器的黄⾊,到探⼽的橘⾊、及带有⾦属味的⾦⾊、银⽩⾊以及古铜⾊等等。
在上海,则集中了占全球总量第⼆的Art Deco建筑,从30年代的和平⼤饭店、锦江饭店、百⽼汇到现在的顶级豪宅翠湖天地,兰馨公寓、都是Art Deco建筑的典范;电影参考:《了不起的盖茨⽐》。
史论复习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1920-1939

史论复习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1920-1939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演变⾃19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 年代初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场国际性的运动,影响到建筑、平⾯、室内、家具、⼯业、雕塑、绘画、纺织以及服装等各个⽅⾯。
装饰艺术运动在艺术设计史上所处的时段可说是⾮常的微妙——在其之前,有从古代⽂明延续到当时庄重⽽唯美的⼿⼯艺时代;在其之后,是正处在萌芽期乃⾄轰轰烈烈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运动和⼯业化⽣产。
正因为如此,装饰艺术运动就成了设计史上⼀个承前启后的篇章。
(⼀)装饰艺术运动产⽣的背景欧美国家的⼯业技术发展迅速,极⼤的促进了⽣产⼒发展。
以法国为⾸的各国设计师,开始站在新的⾼度肯定机械⽣产,对采⽤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建筑和各种⼯业产品的形式美和装饰美进⾏新的探索。
装饰艺术运动最早出现在法国。
这与法国20世纪20年代的⽂化与经济地位是分不开的。
1925年,经过长时间筹备的巴黎“现代⼯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终于在艺术家的共同努⼒下拉开了⼤幕。
装饰艺术运动得名于该⼤展的名称,后来,设计艺术界⽤这⼀名称命名这种特定的艺术风格和发展阶段。
▲巴黎现代⼯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招贴(1925年)(⼆)装饰艺术中装饰形式的影响因素⼀、埃及风格的复兴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豪⽡特·卡特的发现使得⼀个3300年前埃及古代帝王墓——图坦卡蒙墓重见天⽇。
⼤量出⼟的绚丽⽂物所展⽰出的埃及古典艺术震动了欧美的设计师。
强烈装饰效果的艺术品、⾦属器具的光泽、陶器上的⿊⽩⾊、古建筑的装饰纹样等都激发着设计师的灵感。
出⼟的黄⾦⾯具,⽤简单的⼏何装饰纹样、⾦属⾊和⿊⽩⾊系列搭配,营造出⾼度装饰效果。
古埃及建筑装饰图案从⾃然抽象出来的⼏何图案及多样的变形处理,给了设计师们强有⼒的启⽰。
▲议院⼤门(古德林,1922)▲咖啡具(克利夫,1930年)⼆、原始艺术及殖民地⽂化的影响原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来⾃⾮洲和南美洲的原始艺术对20世纪欧洲的前卫艺术的影响也是⾮常⼤的。
简述装饰艺术运动及其特点

简述装饰艺术运动及其特点装饰艺术运动:一场充满艺术与设计美学的运动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是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兴起于法国并影响到欧美各国的一场设计运动。
这场运动强调装饰性、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形式简洁、色彩鲜明以及材料运用多样化,对于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强调装饰性装饰艺术运动强调装饰性,反对简单、单调的现代主义风格。
设计师们在创作中大量运用各种装饰元素,如几何图形、线条、色块等,使得作品充满了华丽感和艺术感。
这种强调装饰性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人们对新奇、独特和奢华感的追求。
二、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装饰艺术运动并非完全摒弃现代主义,而是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设计师们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吸收了现代主义的一些特点,如简洁的线条、流畅的造型等,使得设计作品既具有古典美的气息,又不失现代感。
三、形式简洁尽管装饰艺术运动强调装饰性,但设计师们在形式上依然追求简洁和流畅。
他们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创作出许多形式简洁而富有创意的作品,如玻璃吊灯、金属家具等。
这些作品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展现了现代主义风格的精髓。
四、色彩鲜明装饰艺术运动在色彩运用上极具特点,以明亮、鲜艳的色彩为主。
设计师们喜欢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如红与黑、蓝与金等,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和吸引力。
五、材料运用多样化装饰艺术运动对于材料的运用也十分多样化。
设计师们不仅运用各种传统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还积极探索和运用新型材料,如玻璃、塑料、合成纤维等。
这些材料在当时极为新颖,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总的来说,装饰艺术运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展现出一种充满艺术美感的设计风格。
这场运动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来的设计界产生了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的折中主义
摘要
本文的主题是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装饰艺术运动,通过对其风格的简要分析、对装饰这种艺术形式的解读、对当时流行的功能与形式之争的看法来探究装饰艺术运动的折中立场。
在20世纪20-30年代,有一场席卷欧美的设计革新运动——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 。
在社会背景中,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欧美工业设计的发展也在走向成熟。
在英国,有工艺美术运动,在法国,也发展过新艺术运动,他们都是很有影响力的设计运动。
然而以法国为首的各国设计师认为,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对于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断然否定态度正是其逐渐衰落的原因,在当前现代化和工业化以迅猛势头发展的大环境下,预期回避此无可阻挡的趋势,不如去适应它。
于是设计师们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将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收归于装饰的运用中。
装饰艺术运动的范围广泛,设计建筑、家具、陶瓷、玻璃、纺织、服装、首饰等方面的设计,力图在维护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使得工业产品更加美化。
装饰艺术风格的来源复杂,可以追溯到多个时期、文化与国度,但又形成了一套非常明显的自我风格。
它的风格非常“强劲”,仿佛是多种自身就有巨大力量的文化的碰撞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冲击力。
这些文化聚集在一起,看似处在融合状态中,却又觉得它的融合似乎不是那么融洽,相互之间还有着矛盾和抵抗性。
也就是说,如果拿着放大镜自己看,会发现接缝处亦合亦离,生长出奇特的有机形态来。
自工艺美术运动以来,大部分的设计探索都是在有机的自然形态里寻找装饰的动机。
而装饰艺术运动使用简单的几何外形。
这些几何动机,来源依然是古代埃及、中美洲和南美的古代印第安人文化。
常用的几何图案又阳光放射性、闪电型、曲折型、重叠尖头型等等。
很明显,可以从装饰艺术风格的作品中看到古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露面。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发现的图坦卡蒙墓确实令整个设计界震惊。
以及古埃及时代非常普遍的建筑装饰图案,如盛开的纸莎草形式的柱头、纸草和莲花交织形成的柱头,其装饰特征都被装饰艺术运动采用。
同样深刻的影响还来自原始艺术。
20世纪初以来,欧洲前卫艺术受到原始艺术影响很大。
装饰艺术也受到这些同源于原始艺术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如立体主义、野兽派等等。
如
非洲部落舞蹈面具的象征性和夸张特点,非洲雕塑,特别是木雕的明快简练,这些形式都给了设计师以灵感。
借用的其他风格,还包括俄罗斯构成主义,意大利未来主义,还有功能主义和现代主义。
这些本身就受到工业化、机械化影响很大的艺术风格,成为装饰艺术风格的直接借鉴来源。
毫无疑问,对装饰艺术风格影响最大的是现代大工业生产和机械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化直接影响的视觉审美元素的更新。
当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于视野的各个方位时,已经无法排除此类视觉元素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古代文明、原始文化等装饰形式与工业化、现代化趋向的设计形式之间,亦有相通之处。
简单的几何图形,简单明快的从自然抽象出来。
在色彩上重视强烈的原色和金属色彩,其中包括鲜红、鲜黄、等和古铜、金、银等金属色系列。
何为装饰?早在洞穴岩画出现前几万年,就有人凭借着最原始的想象和技术,用一个镶嵌着贝壳化石的石头设计出一把手斧——这是最简单的装饰,即在物品上添加除了功能形状之外的东西,仅为了视觉上的愉悦。
虽然在本例中装饰的化石是从原材料中而来而并非额外添加(利用物品本身的装饰性特性也属于装饰,如天然木纹),但结果都一样,那就是成品中有了一些“不必要的”的成分——如果用以教条式的功能论来看。
这种“不必要”之物,不仅加大了完成难度,还增加了成本和投入精力,而这一切只是为了使其在视觉上更令人愉悦。
早在1892年,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沙利文便提出:“如果我们能在一段时期内完全放弃装饰,以使我们的思想敏锐地集中于形式完美的建筑和漂亮的裸体上,这对我们的审美情趣一定大有好处。
”他提出的“形式服从功能”这一提法,成为功能主义的宣言和核心的思想。
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露斯极端主张功能的重要性。
他对装饰极为反感,将其归于“落后的”、“色情的”、“浪费的”的范畴。
“装饰是一种精力的浪费,因此也就浪费了们的健康,历来如此。
但在今天它还意味着材料的浪费,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意味着资产的浪费。
” 1908年,卢斯发表了《装饰与罪恶》,其文的内容可以用“装饰即犯罪”这一口号来概括。
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现代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把现代主义设计推向功能主义的设计方向。
然而发展到后来,这种过分强调功能、简洁,理性的设计越来越缺乏个性与人情味,进而越来越使人感到厌倦。
正是装饰令物品变得与众不同。
一旦在实用功能之外为物品的可能性打开空间,就能在其上增添各种附加品:有不同的装饰风格,可借以区分审美趣味。
有不同程度的装饰,可用以辨别“等级”,彰显身份。
正是装饰为一件物品带来的功能之上的无限可能性,使得装饰成为永远不可能被抛弃的一种艺术形式。
装饰艺术运动开展的时期,是现代主义开展的时期,因此受到现代主义的很大影响。
在材料运用、设计主题的选择上,受现代艺术影响很大,更趋向于反古典主义的、有机的、纯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但它本质上仍是一种装饰,而且还是风格极为强烈的装饰,这与现代主义摒弃装饰的理念是相悖的。
在国际装饰艺术博览会开展的1925年前后,两种主义者并存着:传统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
传统主义者包括埃米尔·鲁尔曼,让·杜南,保罗·布列瓦特等,他们将现代风格与传统的工艺和昂贵的材料相结合,加入许多富有现代感的形式与元素,也从古代文化中汲取灵感,但往往使用昂贵的材料,如鲁尔曼常常在家具里使用昂贵进口硬木如紫檀木等等混合使用青铜、象牙、高贵动物皮革(如非洲动物皮、蛇皮及染色鲨鱼皮),使用磨漆、镶嵌等手段,成品价格高昂,依然走奢侈化路线。
布列瓦特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时装设计师,为女性服装开启新纪元,其设计仍偏向于为名流所穿着,那种异国风情的、带着幻想的夸张华丽服饰正适用于日益流行的花天酒地的社交派对上。
一种说法是,他们仍然以为资本主义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为出发点,继承着长久以来,为赞助人服务的传统。
现代主义者则越来越拒绝过去,他们有柯布西耶,爱琳·格雷,让·普弗卡特等。
爱琳格雷也曾为精品店设计奢华装饰风格的家具,但她同样注重现代主义材料的运动和特征形式,使用新材料,后期设计越来越偏向现代主义,是30年代把法国装饰艺术运动与国际现代主义运动联系起来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普弗卡特也常采用简单几何形体来设计豪华日用金属制品,这个时期的风格很快就被三十年代由汽车设计影响而产生的流线型风格接上。
他们猛烈攻击传统的装饰艺术风格,坚持要求每个人都能使用结构合理的建筑,形式应该遵循功能。
现代工业方法意味着家具和建筑物可以大规模生产,而不是手工制造。
另一方面,现代主义带有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立场,强调为大众服务,尤其是强调为中下阶层的劳动者服务。
而广大劳动者由于生活环境朴素、审美培养缺乏、疲于生计等因素,并不倾向于拥有高审美价值的物品(一旦拥有,那也是作为奢侈品),对于日常生活而言,装饰可有可无。
以机械生产为主的产业在19世纪激增,同时低劣品味无处不在,这是的创作装饰作品所需要的技艺被破坏,也使得人们无法辨别什么事优秀的装饰艺术。
“以前只需要生产一件精心之作的制造商,由于使用了新机器,便能在同样多的时间,以相同的成本生产出成千上万廉价的产品。
假冒伪劣的材料和技术充斥了整个产业,娴熟的技术被机械程序所取代。
”(《现代设计先锋》)根据这种说法,19世纪后半叶,以威廉·莫里斯为首的一群改革者试图在日趋现代化的世界里为装饰开辟一片新天地,试图推行高品质的工艺以对抗机械生产的俗丽,却只获得了象征性的胜利。
手工艺术与工业生产的抗衡,由后者占据上风。
需要耗费手工,精工细作的物品,注定无法如同流水线上的低价产品一般走进普通百姓家里。
在工业生产上,装饰艺术风格有其优势。
装饰艺术风格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
由于其简单几何的、线条感金属感强的风格特征与形态本身就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性。
这也是它得以广泛流行,甚至成为一种国际风格的重要原因。
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克拉莉丝·克里夫的餐具和陶瓷装饰品在英国流行,大量生产出售甚至出口时,它宣告一种胜利: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产品大众化。
即为广大百姓提供实用又美观的产品。
装饰艺术运动是动荡时代中新旧力量对抗时的产物,是各种力量的混杂,尽管有些地方看似生硬、畸形,却又能找到其自洽的平衡点,充满着矛盾的张力。
总的来说它处于一种折中的立场,这种折中不是一种力量强力侵袭另一种力量使后者妥协,也不是无法在两种力量间做出选择只好照单全收,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渡状态。
尽管是不同的极端混杂的产物,它也没有崩溃,而是以一种奇妙的自洽,焕发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