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似乎总是温文尔雅
奔驰的文化

一,开场:戴姆勒-奔驰公司创建于1883年,是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素以生产“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闻名于世,公司生产产品从普通小轿车到大型载重汽车,以及各种运输车、大轿车、多用途拖拉机、越野车等无所不见。
其中,很多车型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元首和知名人士首选的坐骑。
二.奔驰的核心价值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著名汽车品牌,奔驰已形成了一个核心企业精神:公平、尽责。
“公平”是指公平竞争、公平经营。
这是每个企业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梅赛德斯一奔驰也是在产品质量、花色品种、技术水平、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凭借自身的实力来力争上游。
“尽责”是指在将赛德斯一奔驰经营范围——汽车行业,尽到自己作为一个顶级品牌的责任,不仅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也要兼顾社会所认同,成为同类企业仿效的楷模。
三.奔驰的经营理念核心理念是很抽象的,往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出来的企业精华,以其为中心、为基础具体化为经营理念。
(1)传统理念。
梅赛德斯一奔驰是汽车的发明者创立起来的汽车企业,它的发展也充分反映了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因此其经营更趋向于采用传统和高效的规则。
企业的经营者首先就是要确保这一理念为广大员工、合作伙伴和外界环境所承认。
这是几代奔驰人的不断努力才营造出的立身之本。
(2)快乐感理念。
人们的需求不会局限在马斯洛的某一需求层次上,随着科技、社会、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们更进一步追求汽车外观优美、内部豪华、驾驶舒适,从而尽显自身价值。
根据这一趋势,奔驰近年来将能满足消费者自身的快乐感作为经营理念的一部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重视程度和投入不断增加。
(3)共同责任理念。
人类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周围的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汽车排出的废气造成了大气污染,形成酸雨;大量化学制品的合成材料的使用和废弃、乱砍乱伐、污水排放造成生态失衡。
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重视环保,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14招”一秒激怒英国人(双语)(英语学习)

“14招”一秒激怒英国人(双语)(英语学习)有人说,不和英国人交往一段时间,是很难发现他们掩藏在绅士外表下的真正性格特点的。
一方面,他们给世界的印象似乎总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另一方面,他们“自黑”和“傲娇”共存的矛盾特性又总被外国人抓住把柄,拿来调侃。
由于文化差异和英国人内心的“小傲娇”,似乎总有外国人一不小心就让英国人大翻白眼。
而对于“怎么样会激怒英国人”这个话题,也总是出现在国外各种热搜榜上。
下面是Quora和Buzzfeed上英国网友总结出的14条快速惹怒英国人的方法。
看看,你有没有,在“不经意间”惹到英国朋友呢1. 上下扶梯的时候,站在左边。
(Stand on the left on an escalator on the London underground.)“Stand on the right”的标志随处可见,左行右立才能让赶时间的人走扶梯嘛,可不是像上面的帕丁顿小熊一样用右脚站立啊。
2.明明有那么多空位,陌生人偏要坐我们旁边。
(Sit in the seat next to us when there are empty seats further away.)3.插队,你就不能等等嘛!(Cut in front of us in a queue or line - wait your turn, please!)4.总说“我好爱你的口音噢”,拜托,我们没有口音,我们说的是最正宗的英语。
(Tell us that you “love our accent”; we don’t have an accent, we speak the Queen’s English properly.)5.问一个从北边来的人:“你家在伦敦附近吗” (Asking someone from the North, “Is that near London”)6.对苏格兰人说:你是英格兰人吗(Saying to a Scottish person, “Are you English”)7.对威尔士人说:你是英格兰人吗(Saying to a Welsh person, “Are you English”)每日发送精选的听、说、读、写学习素材,学英语要坚持,我们一路同行!8.每次跟我们寒暄的时候,总是期待我们给出真实的回答——不好意思,我们已经习惯回答“fine”, “good” 和“OK”了。
为什么说英国人臭不要脸

为什么说英国人臭不要脸?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一方面,他们给世界的印象似乎总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另一方面,他们“自黑”和“傲娇”,充满了矛盾性。
中国媒体新浪作家麦坦表示,中央八套在放英剧《唐顿庄园》。
云集了从93年傲慢与偏见到哈利波特里的n个老戏骨…但被她妈妈打断:换甄嬛传。
伟大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已然日薄西山。
都今天了,人们对英国的想象还是伦敦,雨伞和福尔摩斯。
英国人的传销工作一代不如一代。
有人说007是英国的,但他得感谢美国好莱坞把他的形象带进千家万户。
世界最有名的玩意儿伟哥明明是英国科学家发明的,颗颗却是美国制造。
真令英国人痛心。
英国的电视节目有多恶搞,英国的迷你剧有多天马行空,英国的时装设计有多前卫,大家一概不知道。
以至于美国人亦步亦趋抄了很多英国的东西获得了全世界异口同声的赞美,英国人还被蒙在鼓里。
不过,英国人幽默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一个英国人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高学历,但绝对不能不幽默。
说一个英国人不幽默就像是说一个中国人没房子一样会被当作极大侮辱。
大部分英国人具有自我嘲笑的幽默。
不过都是一些自我嘲弄的幽默。
他们喜欢嘲笑自己的错误、自己的缺点、自己的尴尬境地等。
他们拿自己、拿别人开起玩笑来完全没有底线。
这个就一定要说到英剧了。
《黑镜》把玩笑开到了首相身上。
当美国灾难片还在不痛不痒表现总统的虚伪自私的时候,英国人直接让首相和母猪在全世界镜头面前性交。
第二季甚至每一集都在毫无节制地开政治玩笑。
在他们的叙述下,政治家虚伪、自私、纵欲无度,只不过“杀了几个人而已”,猪狗不如。
第二季的最后一集甚至让一个虚构出来的卡通形象在政论节目上对着议员大飚脏话,获得观众满堂喝彩。
英国真正的电视节目比电视剧还刻薄。
作家刘瑜旅居英国剑桥,她有一次说,“我在英国生活时简直不忍心看时政节目。
因为怕看见早已鼻青脸肿的首相布朗或者卡梅伦又被当做沙袋拉出来,被各类时评人胖揍。
”英国人对待政治家毫不客气,就连对待自己也是极尽挖苦之能事。
真爱至上观后感

真爱至上观后感
【篇一:《真爱至上》观后感】
真爱至上,XX年的片子,英国拍摄,剧中首相也是K歌情人的男主角,各大网站评分极高,片中经典片段是男主角之一站在死党的家门口拿着自己亲手写好的字板不说一句话,给死党的新婚妻子看的一个片段。
进而转身离去,死党的妻子追过来,kiss了该男主角,随后,简短的两句话,简洁明了的三个词,虽然易懂,但却很难读懂。
一、真爱究竟是要结果,还是不求回报。
“enough:enoughnow。
”当男主角之一被死党的妻子,自己深爱的女人亲吻之后,说出了这句话。
当我反复听了几遍这两句简短的台词之后,对比了语气之后,得此浅见:enough,是在该男被死党之妻亲吻之后,似乎自己从无果的爱情中得到了难以抓住的东西,这是感动,还是怜悯,只有他自己知道。
至少,无力的证明了他的爱情没有白费,因为得到了爱人的吻。
究竟,这个结果是不是他想要的,似乎他的表情也没有说明什么,这个结果又是不是他想要的,很明显,不是。
至于为什么不是,找男性心理学家求证。
至于enoughnow,或许是他在短短的几秒内想开了,爱一个人是要一个结果,还是不求回报,大概他懂得了真爱,最通俗的一句话就是爱是伟大的,既然片名都取了真爱至上,爱都爱了,回报又算什么,又不是为了回报去爱。
亦或者,他得到。
高中优秀作文:西行英伦

西 行 英 伦99科少 沈珂珂印象中英国给人的感觉,应该不同于美国的张扬,不同于法国的浪漫,不同于意大 利的优雅,就像一位绅士,温文尔雅,有些严肃,有些保守,而实际上,从某个方面来说, 绅士也恰恰是英国的象征。
那是英国悠远的历史文化的作用,是他们民族骨子里的特征, 当然发展到今日的英国,也同样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元素,令人惊叹的是这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或者说融合更准确些。
这也是我这次英伦之行最真切的感受。
英国的天气并没有像传言的那样多雨,我们经常能看到天空晴朗的笑脸。
典型的海洋性气候让我感觉非常舒适,虽然是夏天,却没有苏州的酷热,早晚甚至还有些寒意。
每个清晨,穿上毛茸茸的套衫,背着背包,拎着host family 给我准备的午餐,走到家门口的巴士站等车去学校。
这样的早晨,空气总是微寒的,纯净而不夹杂任何城市的味道,吸入鼻子中,刺激头脑变得格外清醒。
巴士缓缓的爬坡而上,我向大胡子司机出示了我的磁卡,接受了他的一个慈祥而绅士的微笑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
一路上,我都注视着窗外,看到的最多的是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三五成群的在路上走着,手里都捧着一叠书。
突然很羡慕他们,能够如此悠闲的走在牛津的小道上,能够捧着牛津大学的教科书,能够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能够走进像一座座古堡一样的牛津学院中的某一所。
他们已是另一境界了啊!我叹口气想。
不过,上帝是公平的,他们一定也曾有过我今天的羡慕,付出了我以后也必须付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在这座大学城里学习生活的机会。
看着他们一张张自信的笑脸,我对这个城市有了单纯的好感和向往。
英国的悠久历史从建筑风格上就可以明显的体会到。
走遍整个牛津城,几乎没有看到一座现代化的建筑。
私人住宅都是些风格典雅,欧式古色的小洋房,装点着白色小花边的纱窗帘,铁架窗台上放着色彩鲜艳的小盆景;大多数学院都是教堂风格的建筑,而且是典型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簇柱,还有那些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都让人有一种神秘的感觉,那高耸入云的尖顶好象是通往天国的天梯,在这种风格的建筑里生活学习,感觉一定很不一样;使我惊奇的是,连牛津的市中心也同样全是古建筑,不管这古老的外表底下藏着多么先进多么时尚的东西,试想你正站在一座古堡的门前,抬头仰望,尖顶直指云霄,推门入内,里面却播放着摇滚,满眼能触及的都是GAP 的最新款式,这种经历,恐怕也只有在英国才能感受的到了,而我进进出出,却很自然的接受了,习惯了这种反差,丝毫不觉得矛盾,不觉得冲突,反而欣喜于他们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或拼凑,而是在英国悠远的历史中慢慢成型的。
英国人性情浅谈[最新]
![英国人性情浅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02df6cc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2.png)
英国人性格浅谈中国有句俗谚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举例来说,中国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勤劳刻苦、节俭持家;美国人精力充沛,不乏冒险精神;法国人浪漫时尚、极爱度假;德国人谨慎守时、纪律严明等。
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这样的一个国家,她的国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群体呢?笔者对此表示深有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查找,笔者认为英国的性格大致有下文提到的几点。
从整体而言,英国人显著的特点就是保守骄矜。
英国人恪守传统,因而给人因循守旧的印象。
英国人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John Bull)",牛的特征之一便是保守固执。
假如你作为异客生活在英国,恐怕会感到一种宁静、井然又有些冷漠的气氛。
那一座座古老的、外壁已有些变色发黑的基督教堂,那座落在泰晤士河边的古堡式的伦敦塔,那镶嵌着直径二点八米的旧式大钟的英国议会大厦等,无不显露着这个国家固守着一种传统的风格。
加上那不易见到阳光的阴暗天气,更平添了一种沉闷的调子。
至于英国车辆的右方向盘左行驶,禁止给老房子换窗,以致保暖的中空双层玻璃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屋里常常是冷飕飕的,更是众人皆知的事情。
特点之二是喜欢独居,酷爱个人自由。
英国人中流传这样的谚语:“我的家就是一座城堡,风可以进来,可未经我允许,任何人,就是国王女皇也不许进入。
”许多英国人搬进新居时,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房子四周围上栅栏,把自己与邻居、与外界隔开,他人不可擅入。
还有一句英语谚语:“墙高出睦邻”。
我们中国也有句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许有几分道理吧!其三就是冷淡、缄默。
他们不大与陌生人交谈,很少激动,感情不外露,瞧不起容易激动的人,喜欢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老成。
他们很少告诉别人自己的事情,也许你与他共事多年,却不知他住在何处,有何兴趣爱好。
英国人骨子里崇尚得体和分寸

英国人骨子里崇尚得体和分寸如果你经历了希斯罗机场那些漫不经心、磨磨唧唧的边检官员的无礼对待,就给英国人打上傲慢无礼和懒懒散散的印戳,就可能大错特错。
落地后,你很快就能体验到在《新概念英语》、《灵格风》对话练习里展现的英式风格,你遇到的真正英国人确实与银幕上的邦德和休·格兰特很接近:谦逊有礼、举止得体、幽默风趣、认真实干、崇尚公平、注重法制——这些传说中的绅士真实而具体地进入你的英伦之旅,并有可能加入你的朋友行列。
不过,你也会意识到他们并不都是有礼而优雅的,有些不仅虚伪、粗鲁甚至还“病”得不轻。
绅士和“约翰牛”的复合体不少富二代选择前往英国求学就是为了向英国贵族取经,学习他们的绅士风度。
在绅士起源之地,英式礼仪仅是绅士最表面的文章,其内涵被英国人诠释得极其丰富而深刻。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英国这般遍地都是“谢谢”和“对不起”。
当走路要超过前面的人时,要说“excuse me”(劳驾);看到别人给自己让路,会说“thank you”(谢谢你);不小心碰了他人的衣角,会马上表示“sorry”(对不起);在公共场合手捂鼻子打了喷嚏,也要低声嘟哝“excuse me”(抱歉);甚至,你不小心踩了他的脚,他会倒过来向你说“sorry”。
英国人骨子里崇尚得体和分寸,他们从小懂得使用礼貌用语,不高声喧哗,不当众打嗝或干咳,不探听别人隐私,不插队,不在公共场合表示愤怒,等等。
这是典型的英式Pub内一景。
如果你觉得酒保服务好,不必给小费,请对方喝一杯就行。
很多家庭教育孩子即便怒火中烧也要理性对待问题,注意斯文与克制。
于是,如果有人在井然有序的队伍中,突然加塞儿插队,他们大多不会出面阻止,顶多不满地瞪一眼,就咬牙忍了;遇到火车晚点或者航班取消,大家只是面无表情地站着,几乎没有人刻意表现得很生气,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在有些地方可能导致骚乱;餐厅里遇到难吃的食物,他们也装作什么都没发生,默默地吃完,买单走人——英国人这样忍气吞声绝不是胆小怕事,“不像个男人”,而是“不能因为小事儿而丢了分寸或者做不得体的事情”——让自己在大庭广众下失态,要比利益上的损失更大。
移民英国应该看懂的英式礼貌解读

移民英国应该看懂的英式礼貌。
提到英国⼈,都会想到英国⾼雅斯⽂,实际上英国⼈只是在⾔语上下了功夫,斯⽂的对话也许会是讽刺的话语,移民英国之后,这些常识都要了解,否则遭到这样的讽刺还不知道呢。
英国⼈之间的礼貌就好似⾼⼿过招,简单粗暴、热情奔放跟他们毫⽆关系,⾔语之间总是很客⽓、很礼貌,⼀句⾮常⽣⽓的话也会⽤礼貌的语⾔让你知道你的不对,英国⼈属于喜怒不形于⾊的⾼⼿,内⼼即便再狂躁也能慢条斯理的表达出⾃⼰不满的想法。
讽刺和轻描淡写是英国说话的特点,相⽐美国⼈的夸⼤其词,英国则是轻描淡写,⼀句“棒极了”让英国⼈表达就是“还好”,往往很多话说出来让⼈瞪⼤眼睛。
这就是英国⼈的礼貌,要和英国⼈打交道,想要分清事情重不重要还需要仔细判断呢,了解英国⼈的说话⽅式,听懂他们的话就简单了,相处起来也更容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似乎总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然而在和英国人加深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群。
例如:英国人以保守著称于世,但英国未成年少女怀孕率竟然是世界最高的;英国人白天沉默内敛,可每当入夜,各地的英式酒吧间间爆满,充斥着欢声笑语……不和英国人交往一段时间,是很难发现他们掩藏在绅士外表下的真正性格特点的。
另一方面,"英国人的民族性格"这一提法,本身也有以偏概全的问题。
众所周知,英国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
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北爱尔兰人各有自己的传统和民族文化认同。
从这个层面上讲,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同一的"英国性格";或者说,所谓的"英国性格",其实主要指的就是"英格兰性格"。
不过,在整个英国范围内,不同民族的人群也表现出相当多的相似性,因此笔者采取简单化的做法,以英格兰的情况为主,结合苏格兰和威尔士,将英国人的性格总结为五点。
这五点比较充分地概括了英国人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希望对广大计划赴英国深造的留学生有所帮助。
特点一:友善许多外国人抱怨英国人冷漠无情,难以接近。
显然,英国人不如美国人随和率真、不如法国人温情浪漫、不如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也不如中国人体贴入微。
英国人性格中的保守内敛,是和英国的岛国地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认为英国人不友善。
一方面,英国人注重隐私和个人空间。
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
英国人从不去打探别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间,不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强加在别人身上。
整个英国社会的构成基础,就是对个人的体谅和尊重。
英国人并不随随便便乱交朋友,但一旦和他们成为朋友,就会得到他们的真心相待和忠诚友谊。
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他们不认识的人也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亲切友好。
在生活节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镇里,走在外面,迎面过来的路人总会和你打招呼;在公车上和店铺里,不认识的人也会和你聊上几句。
当然,谈话照例是从谈论天气开始的。
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经常乘坐长途汽车到各地观光。
每当长途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对面有长途客车开过,不论年龄大小,每位司机都无一例外地伸出手来做手势和对方打招呼。
虽然仅仅是几秒钟时间,却让人倍感温馨。
在英国,向公车上的人问路而得到全车人的指点,这样的经历是很多的。
英国人的友善还表现在他们热衷慈善事业的爱心上。
英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慈善商店通过售卖捐赠物品来为各种慈善工作筹款。
每间商店都会源源不断受到各种物品。
仅以牛津英国救济委员会(Oxfam)为例,这一英国最大的慈善机构2002年总共从金钱和实物捐赠中获得2200万英镑善款,并有23760名志愿者无私奉献时间,参与工作。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初到英国时因为对环境不熟悉、语言表达不自如,很难和英国人交上朋友。
实际上,英国人对中国人普遍怀有善意,但觉得东方人很神秘、不愿和西方人交往。
因此,中国留学生首先要打破自身顾虑,主动大胆地去赢得英国人的友好,消除双方的隔阂。
按笔者的经验,中国学生凭他们的诚挚,是一定可以交到英国朋友的。
特点二:文明英国是欧洲公认的"君子国",社会文明有序,井井有条。
英国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公共管理体系,在几个世纪优良风尚的积淀下,英国人不论男女老幼,都表现出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
英国人的秩序举世公认。
在公车站、商店、银行,只要有排队,一定是整整齐齐的一条线,前后两个人拉开一点距离,缓缓向前移动,绝不拥挤和混乱。
更可贵的是,无论队列多么长,时间多么久,所有人仍然安安静静,毫无怨言,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在英国,人们自我解嘲地打趣说,只要在街上看到两个人一前一后站在一起,就肯定有人会跟着排上去。
在英国,路上行人互相让路司空见惯,"Thank you"和"Sorry"更是挂在嘴边的用语;一旦有身体或行李的接触,被撞的人往往还抢在对方之前道歉;进出建筑时,走在前面的人永远会扶住门,等待后面的人经过;有交通灯的路口,无论有没有车,人们都等绿灯才过马路;在没有交通灯的路口,永远是小车司机微笑着挥手让行人先过;上公共汽车时,在门口买完票后,你尽可以向司机问路,时间再长,全车人也会静静地等待;再拥挤的汽车、商店,也听不到嘈杂,每个人都压低声音和别人说话……这样的社会,你也许可以说它沉闷,说它效率低下,然而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尊严和生活水准会得到最大的体现。
英国还是个讲求诚信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极少有坑蒙拐骗的事。
商店售出的商品,只要顾客不喜欢,随时可以不问任何理由地退回。
一些家庭经营的有两层楼的书店或杂货店,往往只有一个人在店堂里,而地下一层没有任何看护措施,就算是顾客拿些东西,店主也根本不会知道。
英国的火车车厢两头和双层巴士的门口都设有摆放大件行李的架子,笔者留意到每次人们把东西一放,就到自己的位置上或是到双层巴士的上层去坐,根本不担心停站时行李会被别人拿走。
久而久之,笔者自己出门坐车,也放心地扔下行李不管了。
特点三:幽默英国人给世人的感觉经常是不苟言笑,表情僵硬的。
其实,英国人个个都是顶尖的幽默大师。
英国人的幽默和美国人不同,他们从来不以夸张的表情和粗俗的语言来赚取别人的笑,他们的幽默,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乍听上去似乎平淡无奇,但在有点英国文化背景的人听起来却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英国人是语言高手,反应之迅速、言辞之俏皮令大部分民族自愧不如。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关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生的。
这两所大学一向有点互相比拼,学生也就经常借机"攻击"一下对方,长自己志气。
有一次两个学校的一些学生一起参加一个活动,在洗手间,剑桥学生发现牛津学生小便后没有洗手,于是按捺兴奋,不动声色地说:"难道牛津大学的教授没有教您方便后要洗手吗?"牛津学生本已处于绝对劣势,但是他毫不慌乱,平静地反击道:"难道剑桥大学的教授没有教您方便的时候不要弄脏自己的手吗?"一来一往,还是打成平手。
英国人的幽默感最常用在自我解嘲上,他们习惯将一件本来很坏的事情用反语说成好事,充分显示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英国人经常用的两句话是"It could be worse"和"I've seen worse",轻描淡写,何必和生活计较太多?今年夏天,笔者重访英国,适逢英国有天气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气温达到39℃。
当我向英国朋友抱怨天气太热时,他却说:"恭喜你,以后你可以和你孙子说,爷爷见证了英国有史以来最热的那一天。
"说完后又补充一句,"这无论如何总比下雨好"。
(英国人最喜欢拿下雨来开玩笑)当然,真理往前一小步就是谬误。
英国人的幽默,有时也显得刻薄。
例如,有一次笔者和英国朋友在火车上,正好车厢里有一群美国游客在大声说话。
车厢里的英国人不免微微皱起眉头。
朋友耸耸肩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是美国人。
"特点四:自大不可否认,英国人礼貌的表面下,有着一颗自大的心。
虽然他们自己不一定承认自己的自大,但据笔者的观察,英国人普遍有一种深层次的优越感。
不过,用英国人自己的话来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是英国人。
英国曾经有过称霸世界的辉煌历史,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已经成为他们性格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50年代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这样评价英国的尴尬局面:"英国失掉了一个帝国,却没有找到一个角色"。
而这种政治和国际地位上的今不如昔,却在英国人的言谈举止中找到平衡。
比如,很多英国人喜欢和笔者谈论香港,他们先问笔者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他们似乎总是把香港和中国单列开来)。
当笔者告诉他们自己来自中国大陆时,他们就会问香港现在的情形。
言语间的那种关切口吻,总是会透露出一些淡淡的遗憾和不甘。
就好像"自己家"的一间屋子现在别人住进去,问别人"那屋子还好吧?"的感觉。
英国人大多数对中国缺乏基本的了解,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总是把中国内地留学生当成日本人、韩国人、新加坡人、香港人。
令笔者不满的是,英国普通民众对于发生在世界另一半的事情完全是漠然的。
电视新闻和报纸甚至连报道本地一个老人的狗走失了,也不报道世界各国的大事;即使有报道,也都是和英国利益相关的美国、欧洲各国或是英国前殖民地。
这也体现出英国人不屑去理会其它"低等"国家的自大心态。
更可气的是,英语是国际语言,全世界的学生都在学习英语,这无疑更加增添英国人的优越感和惰性(其实英语的通行大部分是美国的功劳)。
不少英国人甚至在心里还是觉得世界都是大英帝国的领地。
就这方面有一个经典的例子。
一位英国贵妇在一艘地中海上的西班牙豪华游轮上抱怨为什么身边的人不讲英语。
有人向她指出,这是一艘西班牙船,她是个外国人。
贵妇顿时勃然大怒,厉声说道:"告诉他们,我可不是什么外国人,我是英国人!"特点五:刻板英国人尊重法制、遵守秩序、有条不紊,这本是一件好事,不过如果走极端的话就难免显得不够灵活。
英国人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John Bull)",因为约翰是最常见的英国人名,而牛的特征就是固执笨拙。
英国人食古不化,保守刻板体现在许多方面。
比如不久前英国的全民公决否决了政府加入欧元区的提议,就说明英国人的恋旧和不愿变革。
在历史上,从国家体制到王室地位,英国的革新都是慢于其它欧洲国家的。
而维系整个英国社会的,恰恰是深厚的传统和刻板的风格。
今年夏天,笔者在牛津大学工作和研修时,和一些代表一起参观牛津大学出版社。
当时,大家从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出发,其实走路去只要15分钟。
但是由于上午下雨,组织者怕下午还有雨,为稳妥起见,就找出租车公司订了两辆出租车接大家去。
为了使两辆出租车有时间来回接人,组织者特意将代表们分成两批,前后共半个小时出发。
然而,第一批人出发后,因为路上交通问题,车迟迟回不到基督堂学院。
第二批人就和组织者一起在大门口左等右等。
这事情如果给中国人办,是很容易解决的:要么打电话马上再叫两部出租车来;要么大家就走过去,本来雨也停了。
结果刻板的英国组织者完全不会转圜,一边不断道歉,一边安排大家一直等下去,最后迟到了近半个小时。
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样,英国人的性格有优点也有缺点。
不过,笔者认为英国人仍然不失为一个优秀而可爱的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