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文化介绍
传承邕城文脉守护南宁记忆——文化自信自强引领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创新发展

传承邕城文脉守护南宁记忆——文化自信自强引领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创新发展天青色等烟雨,三街两巷在等你。
位于邕江之畔南宁市兴宁区老城区的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总有一个让你驻足的理由:在这里,你可以慢读一卷诗书,细细品位邕城人文历史韵味,忆古抚今;亦可以身着一袭华服,“穿越时空”梦回千年宋城,阅尽繁华人世。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于曲径通幽处,“众里寻他千百度”;亦可以徜徉于市井巷陌,大快朵颐尝遍人间美味,甚至可以独上仓西门城楼,扶栏远眺“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里就是古邕州城最厚重的历史记忆片区。
青砖,青瓦,清水墙;老街,老巷,老南宁。
老南宁·三街两巷老南宁•三街两巷是南宁市首个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老南宁历史文化特色的商文旅项目,包含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三条街道和金狮巷、银狮巷两条古巷。
自2018年12月开街运营以来,老南宁•三街两巷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匠心传承文化基因,深挖“百年商埠”的人文价值和南宁特有的邕城文化,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助推全市商文旅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南宁市有热度的城市新地标、有温度的人文会客厅。
一、守护邕城记忆,匠心独运重现“百年商埠”夜繁华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活着”的记忆,见证了城市历史的发展,是城市文化和特质的集中展现,是城市的根和魂。
老南宁•三街两巷始建于宋代,为古邕州商业的发祥地,是建设时间最古老、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南宁人文历史最能体现的建筑群,这片古建筑群落承载着南宁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人文之魂。
这里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风貌的骑楼建筑,以及蕴含老南宁历史文化的会馆建筑,南宁市近60%区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均集中汇聚于此。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梅州兴宁旅游景点

梅州兴宁旅游景点
梅州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1. 兴宁姑嫂塔:位于兴宁市区中心,是兴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建于唐朝时期,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塔。
2. 龙母庙景区:位于兴宁市黄金水道北岸,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集景区、民俗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3. 韶关深澳风景区:位于兴宁市南部,是一个以石磷矿遗址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4. 兴宁市环城公园:位于兴宁市区东南部,是一个公园与山林相融合的独特景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休闲娱乐设施。
5. 那陈古村:位于兴宁市南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岭南古村落,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村风情。
6. 阳山石灿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兴宁市东北部,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地质科普为一体的国家地质公园,景色壮观,著名的有“石灿渡”、“龙塘风泉”等景点。
以上只是梅州兴宁市部分著名的旅游景点,除此之外,兴宁还有许多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址等值得一游的地方。
非遗视域下客家地区梅州兴宁花灯的文化内涵与工艺研究

非遗视域下客家地区梅州兴宁花灯的文化内涵与工艺研究梅州兴宁花灯是客家地区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灯饰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本文将从非遗视域出发,探讨梅州兴宁花灯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工艺特点。
梅州兴宁花灯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是由竹篾、纸和彩绘等材料制成的灯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梅州兴宁花灯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制框、刷光、描红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们用心去完成。
这些工艺技能代代相传,已成为梅州兴宁地区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州兴宁花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展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其图案和造型上可以看出,梅州兴宁花灯融入了客家人民特有的审美观和文化元素。
比如,花灯中常见的鹅卵石图案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团圆,它代表着客家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
此外,花灯中还常见到一些传统童话故事的形象,如仙女、王子等,这些形象不仅增加了花灯的趣味性,也让人们在观赏花灯的同时沉浸在童话世界中,感受到无尽的想象和快乐。
除了文化内涵外,梅州兴宁花灯的工艺特点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在制作过程中,花灯的框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花灯框架是由竹篾手工编织而成的,这种制作方式保留了古老的工艺技法,使花灯更具传统韵味和手工艺术性。
而精细的彩绘则是花灯的另一个亮点。
工匠们使用各种颜色的颜料进行绘制,有的花灯甚至需要上百种颜色来完成,这种细腻的彩绘让花灯更加精致绚丽。
梅州兴宁花灯的制作工艺是一个集体的、群众性的创造过程,往往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完成。
在制作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配合是保证花灯质量和美观度的关键因素。
因此,梅州兴宁花灯也成为了当地社区和村庄举办文化活动的重要元素。
每年的元宵节期间,梅州兴宁地区都会举办花灯展览和彩灯游园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总的来说,梅州兴宁花灯作为客家地区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装饰物,更是展示客家文化和民俗的重要形式之一。
兴宁赏灯请柬文字

兴宁赏灯请柬文字
兴宁赏灯,是江南地区一种有较大传承价值的民间传统活动。
兴宁赏灯是一项既具有节日意义又有宗教含义的传统民俗,它延续了古老的江南文化,历史悠久,深受民众喜爱。
它的由来还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乾隆年间,当时有一位追求文化的李承恩奏请朝廷准许在江南地区设立灯塔,以示节日庆典。
在兴宁赏灯过程中,人们会制作各种形状的灯具,将它们悬挂在深圳市兴宁城的灯塔上,每年的节日,灯塔上闪烁的美丽的灯光会把整个城市照亮,形成一幅美丽的夜景。
民众纷纷前往灯塔赏灯,有的则在这里宗教朝拜,有的则送上灯祷,有的则将祈愿灯悬挂在灯塔上,祈求平安。
在此期间,兴宁城的酒楼、客栈等也会发放特制的“赏灯请柬”,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礼品,通常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友谊之情。
“赏灯请柬”一般都印有江南地区独特的文字,如“明月之灯,照亮人间”、“福寿安康,守岁安乐”等,传递着节日的快乐和祝福。
祈福、赏灯,是江南人特有的文化传统。
兴宁赏灯是一个古老的传统,它若能慢慢传承下去,将给新一代人以灯红酒绿的祝福,让他们在祥和的氛围中度过。
兴宁赏灯一直以来都是深圳的一大特色,文字的内涵更是彰显了江南人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兴宁赏灯的文字,不仅用来表达真情实意,也把江南地区古老的民俗文化和风韵传递给世人。
它把人们的祝福深植于心,把邻里的友
情收入囊中,把家庭的温暖传承下去,使人们在古老的文化中学习、感受,用心体会江南地区优美的民俗文化。
梅州文史文物【古文化遗存、青铜器出土点、古建筑】

梅州文史文物【古文化遗存、青铜器出土点、古建筑】一、古文化遗存全市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存,大多数散布在沿江河水系两岸的丘陵山地上。
这些山岗遗址,一般距地平面20~100米高左右,地质为红壤或砂质黑土。
各县发现的石器有斧、锛、矛、镞、环、凿、锄、刀等;石料是砂岩、板岩,也有遂石和变质岩等。
还发现多种纹饰古陶片。
全市古文化遗存重点有:凤凰山古文化遗存位于梅县畲江镇,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面积约1万平方米。
采集石器有斧、锛、刀、镞、凿、戈等;陶片以硬陶为主,纹饰有方格纹、曲尺纹、篮纹、圆圈乳点纹等;还有陶纺轮。
梅西棺材山古文化遗存位于梅县梅西石篆村马子嶂,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之间,在方圆10华里范围内,发现9处古人类生活遗址,场积存有比较完整的石镞、石斧、石锛等和饰有回纹、云雷纹、方格纹等陶片。
长岭岌古文化遗存位于五华县新桥乡新建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面积约4000平方米。
采集有砍砸器、石斧、石锛、石凿、陶网坠、陶碗、陶器座和陶罐等。
陶器以硬陶为多,亦有夹砂陶和红色软陶。
三圳东岭古文化遗存位于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年代约在商周时期,面积300平方米。
采集有石斧、石锛、石镞、石刀、砺石和大量饰有方格纹、水波纹、叶脉纹等陶片。
龙颈寨顶上古文化遗存位于平远县长田乡龙颈村,年代约在商周时期,面积约3000平方米。
采集有大量的半成品打制石器和大型砺石,有形式多样的牙璋、磨制石锛、镞、矛、戈和碳化稻谷,厚达20厘米,陶片纹饰多样。
湖乡古文化遗存位于兴宁县永和镇湖乡村,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面积约2平方公里。
采集有石锛、斧、镞、环,大型双尖叉刀石器和陶器。
陶器纹饰有编织纹、双线方格纹、刻划纹、重圈纹等。
狮子石古文化遗存位于五华县安流镇半径村,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面积约4.5万平方米。
局部文化层厚近2米,采集有大量石器、陶器残件。
石器有锛、镞、砺石;陶器有陶拍、纺轮、釜、罐、钵、器座等,其纹饰有曲折纹、方格纹、叶脉纹,还有少量夔纹。
广东梅州的历史文化介绍

广东梅州的历史文化介绍广东梅州地处岭南区域,是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交汇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以下是关于梅州的历史文化介绍:一、历史沿革梅州历史可追溯至西汉。
秦朝末期,楚汉相争,吴王阖闾派遣鳌拜将军率领大军征服梅县(今兴宁市)。
梅州早期是以种植茶叶业为主,后来因红糖效益大,成为梅州重要产业。
明朝时期,梅县地处边疆,军民多与土著贩运沪派之交往,他们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吸取了南方种种济侯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州文化。
清朝时期,梅州沦为日寇及其傀儡政权的侵占,经过长时间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梅县人民组织起义队伍,先后攻占石乃岩、麻步、广(东)州等地,为扫清祸害社会的残余武装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梅州振兴,经济飞速发展,连续六年保持全国GDP增速前三甲。
1988年,梅州升格为地级市,1995年成为广东省首个获得全国卫生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
二、地理环境梅州地处广东东北部,东邻福建,南接广州、深圳,西靠江西和湖南,北遥肇庆。
全市面积15323平方公里,辖梅江、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丰顺、五华、梅县区和梅州市梅县城区等区域。
梅州地理环境优越,拥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如石隆坑黎族村落、梅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古城开阳、茶山客家聚落等文化遗址,以及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
三、文化名城梅州素有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茶文化之称,是中国茶叶名城和中国客家文化名城。
1、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梅州的重要传统文化之一,有着独特的地位。
梅州市有三百多万人口,其中有二百多万人是客家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七成。
而客家人更是他们所处地域的整个文化风貌的主体。
梅州客家文化深受海内外华人的喜爱,深刻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其背靠山林、临水而居、生态清新、传统活力、神秘莫测的特征,历久弥新、风靡海外。
2、茶文化梅州市是中国著名的茶叶生产基地,悠久的选茶历史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梅州茶文化,使梅州茶成为国际宾客品茗的佳品。
兴宁市旅游景点大全

兴宁市旅游景点大全
1. 莲花山-莲花山是兴宁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兴
宁的后花园”,山上有美丽的山景、深邃的溶洞和古老的庙宇。
2. 沙田公园-沙田公园是一个非常适合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公
园内有湖泊、花坛、草地和儿童游乐区等设施,是家庭和朋友们放松和欢聚的好去处。
3. 沙口岩溶洞-沙口岩溶洞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溶洞景区,洞内
有各种奇特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清澈的地下溪流和瀑布。
这里也是举办探险和户外活动的理想地点。
4. 神农山风景区-神农山是兴宁市的一座名山,山上有茂密的
森林、瀑布和青山环绕,是登山、徒步和观赏自然风光的好地方。
5. 兴宁市博物馆-兴宁市博物馆展示了兴宁市悠久的历史和丰
富的文化遗产,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是了解兴宁市的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
6. 水沙湖湿地公园-水沙湖湿地公园是一个生态保护区,湖泊
和湿地中栖息着大量的鸟类和其他动植物,是观鸟和亲近自然的好地方。
7. 银马山-银马山位于兴宁市南部,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和清澈
的溪流,是远足和野餐的理想地点。
8. 泰康石文化村-泰康石文化村展示了当地的石文化和传统工艺,游客可以欣赏到独特的石雕艺术和了解当地传统文化。
9. 骏峪湖-骏峪湖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泊,湖水清澈宛如一面明镜,周围的山峦和绿树环抱,是放松心情和享受宁静的好地方。
10. 五马洞-五马洞是一个古老的溶洞景区,洞内有各种奇特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古代的壁画和石刻。
这里也是探险和观赏地下奇观的好场所。
广西花山岩画石器时代的艺术遗产

广西花山岩画石器时代的艺术遗产广西花山岩画是石器时代的艺术遗产,它是广西地区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
这些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介绍广西花山岩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其对研究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广西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花山村,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
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花山的山洞和岩壁上,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等多种图案。
这些岩画是石器时代人类在生活和信仰活动中创作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面貌和文化内涵。
二、艺术特点广西花山岩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绘画技法广西花山岩画采用了独特的绘画技法,包括线条勾勒、填充色彩和阴影处理等。
这些技法使得岩画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多样的题材内容广西花山岩画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等。
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狩猎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为研究石器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3. 神秘的宗教意义广西花山岩画中的一些图案具有神秘的宗教意义。
例如,一些岩画中出现了人类和动物的混合形象,被认为是当时人类对于神灵的崇拜和信仰的表达。
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三、对研究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意义广西花山岩画对于研究石器时代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其次,岩画中的图案和符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人类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
最后,广西花山岩画的存在证明了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这对于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广西花山岩画是石器时代的艺术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宁文化介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自有其民俗传统和风土人情。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我的家乡——梅州兴宁市。
风俗节日
1.春节习惯上称“过年”,是兴宁人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过年时出外工作的兴宁人都会回家过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称为“入年卦”,之后,人们忙着筹备年食、年货和应时糕果,酿造富有客家特色的“老酒”,制作用糯米做的“煎堆里”或“金团里”(宁塘、宁中、宁新等几个镇称为“油果里”,用于办白事或做斋时才叫“剪堆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兴宁人民十分注重取兆意,不可以骂人,不准讲不吉利的话。
俗语谓:“入年卦,就讲好话”。
正月初一。
人们一清早(零时)就有三牲、果饼、香烛敬“赵公元帅”,大放鞭炮接“财神”,故除夕半夜有放鞭炮之俗。
天一亮,族人齐集祠堂祭祖,仪式庄重。
50年代以来,此俗已被逐步革除。
祭祀仪式也比较简单,很少有一族同祭,而是各村各屋分别敬祭,大多有长者参加,青年人甚少知其仪式、内容。
初二、初四是探亲访友日
初三,俗称“穷鬼日”。
这一天人们不外出作客。
现旧俗已改,初三照常作客,且这天文娱、体育活动特别多。
正月初五称“出年卦”,表示已过了年。
俗语有云:“年过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
2.赏灯“赏灯”为兴宁、五华部分地区特有传统节日,等同于元宵。
时间从正月初八至正月十六不等,视各宗族各村情况而不同,正月十一、十二为最多。
期间在“赏灯”节前有“升灯”(正月初五至初十)、节后有“暖灯”(正月十六至正月二十八)。
其他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则跟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不同。
风土人情
客家民居
兴宁的北边主要是山区,它的建筑以四角楼为主,村子成长方形,二层结构;因为地理关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旧时客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没有鱼塘的话,要吃鱼就困难了。
据老人介绍,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于钉进。
兴宁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北山南水两大风格。
南边近似水乡,以围龙屋为主,主体结构是围龙屋,屋前有个禾坪,主要是用于晒谷等农事及红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于养鱼、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时候,它就成了孩子们嬉水的乐园。
大多数村子的前边都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小河里有鱼有虾。
屋后有属于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鸟,与人们和平相处。
当然,在现代化的今天,这样的民居已差不多被现代平楼所取代,而这样的建筑也成为了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
兴宁市的文化可以考究到远古的新石器时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三天三夜也是讲不完的,所以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