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4.13《宇宙的边疆》(新人教必修3)
高中语文4.13 宇宙的边疆 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
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1 、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
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2 、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1 、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2 、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3 、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48661c5b90d6c85ed3ac68e.png)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摘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系实际了说词特,主要作品还有《宇宙结》《宇宙》《布卢卡脑》《被遗忘前辈阴影》《暗淡蓝》《数以十亿计星球》等,3结构题记用名人名言提示主旨、说人类探宇宙义以及宇宙广阔宇宙边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系实际了说词特.引导学生了些有关宇宙基础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借助精辟议论和热烈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思考并引发己思考.扩展学生思维层次和化素养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知欲和探精神重、难及办法.引导学生系实际了说词特.引导学生借助精辟议论和热烈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思考并引发己思考学生活动设计.分析全结构.引导学生借助精辟议论和热烈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思考并引发己思考课安排课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浩瀚宇宙无边无际古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遐想从科学产生以人们对宇宙探就没有停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越越迫切地想了宇宙奥二、明确目标.引导学生系实际了说词特.引导学生借助精辟议论和热烈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思考并引发己思考三、整体感知.作者简介卡尔萨根(rl g93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学行星研究心主任被称众天学和公众科学他以对科学热忱和人巨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科学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重要作用行星科学、生命起、外星智能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量科普和籍其《伊甸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结》《宇宙》《布卢卡脑》《被遗忘前辈阴影》《暗淡蓝》《数以十亿计星球》等.说词体特课是部电视片说词具有以下几特()说词要根据说对象特有明确主题和说明重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主要方面抓住事物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容也不能游离说主题如课说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组成介绍不能随生发其他问题()说词补充和增加说对象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扩展使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涵义如课对光年基概念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海激发者对宇宙想像(情理扩展)(3)说词是有机整体但各部分又有相对独立性课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部分紧密相但又各有侧重各有心3结构题记用名人名言提示主旨、说人类探宇宙义以及宇宙广阔(6段)二、说星系组成(7段)三、说恒星性质、数量及其行星生命存可能性(段)四、说彗核、太阳系及其行星(56段)五、以美丽地球及人类知识与探作结(78段)说明顺序说词具有定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尺空到尺空缓缓推进就我们说课已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影响如我们现已回到了我们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是空顺序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这样说明顺序处()虽然我们生活宇宙但是我们跳出宇宙外将它作纯客观说明对象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空尺由到让者从整体上有所了再深入局部了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合者思维习惯(3)由广阔宇宙穿无尽空终回到人类这是探和发现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敬仰和掌握我们己命运热情人类取我们对这宇宙了程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路说明顺序和作者思想达到某种契合5 说明对象和说明重说明对象这说明对象是宇宙目是想者(或观众)介绍有关宇宙知识说明重说明宇宙辽阔无垠性质例如地球到太阳地球到已知宇宙心距离星系和星系与星系距离说明宇宙组成例如宇宙见有若干千亿星系每星系平由000亿恒星组成3三重是推测说明宇宙候说明行星系组成候两次推测生命或高级动物存四、理下列语句.从宏观看人类所关心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甚至是微不足道人类对宇宙说是渺甚至微不足道.这些探活动提醒我们奇是人类天性理是种乐趣知识是生存先条件人类对宇宙探是能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责任也是人类拥有希望3.我们探宇宙候既要勇怀疑又要富想像想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境界没有想像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推测人类探宇宙所要勇气和素质.因宇宙部分是空惟型地方广袤、寒冷宇宙真空星际空永恒黑夜里宇宙部分是虚空(当然不是绝对真空)所以人类能生活固体星球上是非常幸运5.宇宙汪洋茫无际涯围难以想像而这星球仅是其完全淹没宇宙汪洋它存可能仅仅对我们有义宇宙广阔无垠地球只是其沧海粟人类更是渺人类对宇宙存也许毫无义6.我们这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问我们代以知识荣我们是很幸运人类是宇宙产物现暂居住叫做地球星球上虽然人类是渺但人类也是伟人类以知识、智慧和勇气证明了己存价值五、深入探究.【提问】运用了量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明确】课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是作者抒发己思想感情其有段议论和抒情如开始三段和结尾两段强烈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体而且和说明性配合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认识语段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如假如我们被随搁置宇宙我们附着或旁落行星上机会只有033分日常生活当这样机会是令人羡慕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什么作者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轨迹进行呢?【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历程介绍也尝不可课介绍顺序是合宇宙演化规律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知识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说词由摄影角看先整体局部便把握而先局部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协调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认识?【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莫测而人类生活地球只是宇宙沧海粟它存可能仅仅对我们有义宇宙不因地球及生活地球上人类而存而人类却取对宇宙了程.【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认识? 【明确】人类宇宙是渺只不是晨窗飞扬粒尘埃;人类关心多数问题对宇宙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他们以渺身躯探广阔宇宙人类渺进发出宇宙般伟5.【提问】课有段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说明?【明确】作电视片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宇宙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主观认识和人类探宇宙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蕴和人涵六、总结全通对众多宇宙画面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奥及天体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勇气和斗志七、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免费下完整版教案。
高中语文第13课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13 宇宙的边疆【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文体特点2、把握文章的解说顺序,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教学重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培养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自读课文,对课文的结构和内容有整体性的把握。
2、用15分钟左右完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的题目,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反复记忆。
【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和“”。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的科普作品《》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预习自测题】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悬yá()眩()晕战lì()崭新()踝()节夙()望广mào()搁置()旋()涡tuǒ()圆磅bó()cuǐcàn()chuān()流不息huì()核俘()获2、下列词语中点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晕眩(yūn)颤栗(zhàn)戎装(róng)徘徊不前(huí)B、踝节(huái)璀璨(càn)束缚(fù)人才济济(jì)C、广袤(mào)磅礴(bó)椭圆(tuǒ)区区可数(shù)D、纤细(xiān)旋涡(wō)俘获(fú)好大喜功(hào)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覆盖神密奄奄一息与世隔绝B、附着荒芜辽阔无垠尘埃落定C、边缘篷勃穿流不息作伴相随D、闪铄想像茫无际崖面目全非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B、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C、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D、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课内探究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请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2、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4、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5、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6、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何在?课后训练1、下列对“星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星系是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大部分光须群集在一起,在宇宙中飘荡地球隶属于这些星云,地球离它们有80亿光年B、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组成,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文明C. 星系在宇宙里有若干千亿个,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与恒星总数大概一样多D. “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包括M31星系,是河外星系,与M31相似的是我们居住的银河系2、对地球“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而且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B.宇宙大部分是空的,地球不是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不是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C.地球不是在行星、恒星和星系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的地方D.地球不是在永恒黑暗的真空而且星体非常稀少的地方3、下面对“恒星”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恒星是一个能自身发光的星球,它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B.和地球相比,恒星体积非常庞大,但像肥皂泡一样脆弱C.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有些双星甚至紧靠在一起D.恒星自成体系,在太空之中,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4、对文段中恒星发光情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B、有些恒星发蓝光,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它是年青的星C、恒星到了中年以后,它们就会发黄光而成为常见的星D、如果恒星发白光或黑光,它就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了5、下列各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恒星是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恒星脆弱,但体积大,它可以容下一万个太阳B.太阳是一颗恒星,它是孤独的,但多数恒星通常是成对互相环绕的C.有些恒星是超新星,光亮爆发时增加到原来1000万倍以上,而“黑洞”的光在几公里外就看不见了D.有些行星是扁圆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狂热旋转,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6、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文明B.在宇宙中不可能只有一个普通恒星带着一个有人居住的行星,因此,可能到处充满生命C.无数星球上的生命都以为除了自己小小的行星及周围的恒星外再也没有别的星星了D. 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行星系,在行星的外围有大气环包围,在这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7、结合上下文,试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2)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像想像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像,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4)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惟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5)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像,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6)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8题:彗星主要是由冰构成的──水(H2O)冰,还有少量的甲烷(CH4)冰和一些氨(NH 3)冰在撞击地球的大气层时,一个中等大小的彗星碎片会产生一个白炽的火球和一种巨大的冲击波火球会烧毁树木,冲击波会扫平森林,它的声音还会波及全球但是这样的彗星不太可能在地上撞出一个环形山彗星上的冰块在进人大气层的时候全部融化了,因此不会幽灵般地出现,这种现象令人不安地向人们关于宇宙是万古不变、井然有序这一观念进行挑战如果那条天天随着星星起落的壮丽的乳白色光带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在那里,与人间世事毫无关系,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出现了这样的观点:彗星是灾难的预兆,是神谴的预兆──它们预示了帝王的终日,王国的崩溃对于彗星,巴比伦人认为是天髯,希腊人认为是垂发,阿拉伯人认为是燃烧的剑在托勒密时代,人们根据彗星的形状把它们分类为“梁”、“喇叭”、“坛子”等托勒密认为彗星给人类带来战争、炎热的气候和“动乱”中世纪的一些彗星图看上去像未探明的飞行的十字架一个名叫安德烈亚斯·西利奇厄斯的马格迪堡路德教主管人(即主教),在157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彗星的科学启示”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他说彗星是“人类罪恶的浓烟,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升腾,它在上帝面前丑态百出、胆战心惊,逐渐地由浓烟形成长着卷发梳着辫子的彗星,最后被天国最高法官的怒火烧着了”但是另一些人反驳说,如果彗星是罪恶的浓烟的话,天空势必乌烟滚滚──选自《宇宙的边疆》(第四章)8、这段解说词主要解说了什么?文中列述历史上种种关于彗星是灾难预兆的说法,其作用是什么?13 宇宙的边疆课前预习参考答案:“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四单元13宇宙的边疆

13宇宙的边疆,[学生用书P77])诗海拾贝天上谣[唐]李贺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赏析】这首游仙诗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因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而愤恨不已的心情。
全诗十二句,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
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
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一、文本名句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2.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3.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4.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二、有关宇宙星空的名句1.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2.整个宇宙是一个联邦,上帝和人类都是它的成员。
(西塞罗)3.整个大地对贤智的人都是敞开着的,因为一个高尚的灵魂的祖国,就是这个宇宙。
(德谟克利特),[学生用书P 77])1.字音辨识(1)单音字晕眩.(xuàn) 战栗.(lì) 磅礴.(bó) 夙.望(sù) 奄.奄一息(yǎn ) 椭.圆(tuǒ) 闪烁.(shuò) 高耸.(sǒng ) 诞.生(dàn) 荡漾.(yàng) (2)多音字扁 扁.圆形biǎn 泡 泡.沫pào 扁.舟piān 泡.桐pāo 落角落.luò 纤 纤.细xiān 落.枕lào 纤.夫qiàn 2.字形辨认 ⎩⎪⎨⎪⎧huái (踝)节luǒ(裸)露 ⎩⎪⎨⎪⎧cu ǐ(璀)璨cuī(摧)毁⎩⎪⎨⎪⎧甲wán (烷)huàn (浣)纱 ⎩⎪⎨⎪⎧fù(覆)盖lǚ(履)行 ⎩⎪⎨⎪⎧péng (蓬)勃帐peng (篷) ⎩⎪⎨⎪⎧无yín (垠) 开kěn (垦) ⎩⎪⎨⎪⎧pi āo (飘)荡piāo (漂)浮 ⎩⎪⎨⎪⎧脚zhǐ(趾)福zhǐ(祉) 3.词语辨析(1)探索·摸索二者都有“寻找”的意思。
《宇宙的边疆》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本单元属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相关表述,可把本单元学习的大概念确定为:科学概念的链条与逻辑推理的脉络。
围绕这一大概念,可以从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表达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路径,逼近教学目标。
《宇宙的边疆》属于科普文本,教学中也应指导学生抓住“宇宙结构” “天体” “星云” “星系群” “星系” “恒星” “黑洞” “行星”等概念,图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呈现概念的逻辑链条,进而把握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理解文本内容,感悟科学文化论著中体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通过尝试自主抓取关键概念、总结内容并撰写提要和笔记等,学习阅读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认识讲求逻辑、理性、实证的科学思维;3.归纳总结科学文化论著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学习科学严谨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文本解读】《宇宙的边疆》是美国天文物理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为电视系列片《宇宙》所作解说词的第一章,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
文章主要按照镜头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讲述了宇宙的组成。
在客观、严谨的科学知识讲述中,又不乏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并自然地夹以抒情和议论,传达了作者对宇宙探索和人类未来的思考,富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相关常识】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社会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课堂设计】. 导入:屈原在《天问》中就有这样的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陈置?)。
无垠的夜空,常有无限的遐想,神秘的太空中有多少人类难解的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宇宙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这篇《宇宙的边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13《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作者的科普著作《宇宙》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宇宙的空间,以及宇宙间的星体,以空间顺序写作。
作为科普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介绍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因为年代和当时科学发现的局限,文中有些观点数据是与现今科学不相符的。
但这并不影响文章的科学性,因为涉及宇宙的知识,基本都可以说只是一些推测。
但在上课时,老师有必要对此进行一定的说明。
而正是由于“宇宙”的概念不为一般人所理解,宇宙的更深知识更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与运用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谈论宇宙可能更容易被认为是毫无意义的。
但是,宇宙对于整个人类的重大意义不容置疑,它是人类的未来与归宿,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它。
在教学中,则尽可能展现宇宙的奇妙与美丽,唤起学生对探索科学和宇宙知识的兴趣。
本文(本书)也是大型纪录片的解说词,它与影像相结合则更容易使人理解,但在课堂内是没有条件播放完整视频的。
那么只能依靠作者的词句,以及课堂上有限的资料。
而且语文课,也并没有必要纠结于文中的某个星云或者星体。
文章的语言是极其优美而有趣,深邃而富有哲理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语文课,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分析理解文章的语言上。
并引导学生回归人本身,思考生命与人生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我想,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论是哪里的),因为自身阅读、实践,以及社会环境的局限,对宇宙知识的了解,都不会太多,对它的兴趣恐怕也是一样,那更别说我们西藏的孩子了。
但绚丽的图片,神秘的推测,当这些放在眼前,我觉得每个人都会兴奋。
学生语言基础差,一般复杂的句子的分析理解,他们都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再加上有些陌生的科学知识和作者富有艺术性的表达,恐怕会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蒙上厚重的阴影。
怎么办?我想首先要保持学生的兴趣,其次要从文中挑选关键语段,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才能引导学生赏析和思考。
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文中的关键语段。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读文章,解决生字词;②理解掌握“光年”一词,了解星系、星云等宇宙中的星体;③了解本文文体,掌握本文特点。
高中语文 4.13《宇宙的边疆》帕斯卡趣闻轶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帕斯卡趣闻轶事1.多姆山上的实验1648年,帕斯卡用水和葡萄酒等作实验液体,采用不同形状的管子,先后在巴黎和教堂尖顶和法国南部多姆山的不同高度,反复进行托时拆利实验。
成功地证实了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据说当时帕斯卡用的最长的管子达12米,以至不得不用船桅把它支持起来。
这一系列规模很大的实验,轰动了巴黎的学术界。
2.酒精破裂帕期卡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实验是这样的:他用一个木酒桶,顶端开一个小口,小口上接一根很长的铁管子,接口密封。
实验的时候,酒桶先盛满水,再慢慢往铁管子里倒上几杯水,当管子中的水柱高到达几米的时候,只见木洒桶突然破裂,水流满地。
帕斯卡总结了这些实验,于1654年写成一篇论文《论液体的平衡》,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指出压强在密封流体内部大小不变地传向各个方向。
这一定律的发现,为流体静力学的建立奠定了根底。
3.健康不佳的智者以“帕斯卡定理〞而闻名并誉为“十七世纪法国最大的智者〞的布莱斯·帕斯卡是个受到父亲的特殊教育的早熟天才。
16岁的帕斯卡发表了《圆锥曲线论》。
据说有这样一个插曲:因为这篇论文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数学水平,笛卡儿产生了疑心。
他认为十六岁的孩子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论文来。
但是,这位天才人身体却不健康。
他生来虚弱,消化不良和失眠不断折磨着他的身心。
18岁以后一直处于半病人的状态,无日不在痛苦之中。
但他仍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
他19岁时创造了使用齿轮进行加减运算的计算机。
这是他为了减轻父亲计算中的负担动脑筋想出来的。
它成为后来的计算机的雏型。
在物理学领域里,他25岁时发现了“帕斯卡定理〞,并证明了真空的存在,对水利学的创立作出了奉献。
在数学领域里,他提出了《概率论》。
在文学方面,他的散文格给法国文学界以极大的影响。
他还研究过神学,留下了《致外省人书》、《感想录》两部作品。
《感想录》是在他死后发现的,是他生前生活、工作、思想的备忘录,经过整理后出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4.13宇宙的边疆教案(1)

宇宙的边境·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知识教育目标1.指引学生联系实质,认识讲解词的特色。
2.指引学生认识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育目标1.指引学生借助文中精粹的谈论和热忱的感情抒发,认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虑,并引起自己的思虑。
2.扩展学生的思想层次和文化修养。
三、德育浸透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要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指引学生联系实质,认识讲解词的特色。
2.指引学生借助文中精粹的谈论和热忱的感情抒发,认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虑,并引起自己的思虑。
【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剖析全文构造。
2.指引学生借助文中精粹的谈论和热忱的感情抒发,认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虑,并引起自己的思虑。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步骤】一、导入新课浩大的宇宙一望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量无尽的联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究就没有停止过。
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急迫地想认识宇宙的神奇。
(板书)宇宙的边境二、明确目标1.指引学生联系实质,认识讲解词的特色。
2.指引学生借助文中精粹的谈论和热忱的感情抒发,认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虑,并引起自己的思虑。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 Carl Sagan,1934—1996 ),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民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指引几代年青人走上探究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内行星科学、生命的发源、外星智能的探究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第一版了大批科普文章和书本,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取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球获得热忱反应。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忘记前辈的暗影》《黯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讲解词的文体特色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讲解词,拥有以下几个特色:(1)讲解词要依据讲解对象的特色,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要点,不可以八面玲珑,要突失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要点,即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可以游离讲解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知识链接】
一、走进作者
卡尔?萨根(Carl Sagan, 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
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卡尔萨根博士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
同时他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
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
什么”的科学家。
他成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
“科学的传教士”
“卡尔〃萨根是一个优秀的探究者,是他那个领域的领头羊……的确,卡尔讲的题目是宇宙,而他的课堂是世界。
”
卡尔〃萨根完全没想到,华盛顿联合车站的一位搬运工居然也认得他。
一天,就在他正掏钱准备付小费的时候,这位搬运工摆了摆手,恳切地说道:“萨根博士, 把钱收起来吧。
你将宇宙给了我,现在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
”
卡尔萨根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获得美国青少年的尊重和喜爱。
他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领导人。
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
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
而在当年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立下赫赫战功的斯瓦兹科普夫也才名列第二,里根和布什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六。
二、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解说词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
用于参观浏览的导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文学、散文手法,既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
用于生产成就的参观展览的解说词,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如历史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解说词,则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介绍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
解说词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
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
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
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
落,绝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
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实物进行描绘, 就像报告
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
学作品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 」首动人的诗。
【学习过程】
一、检杳预习
1正字音:
荟萃()翠()绿颤()栗颤()栗踝()节
夙()愿广袤()徘徊() 椭()圆搁()置搁()不住人才济济()救济()
2、学成语
川流不息奄奄一息沧海一粟沧海桑田
璀璨夺目神秘莫测好大喜功立竿见影
二、整体把握。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并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B级)2 •作者对人类,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对宇宙:
对人类:
、合作探究
1、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作用?
2、近几年来,地震频发,气候变暖,沙尘暴盛行,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境地。
那
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人类探索宇宙有何积极地意义?
四、作业
观看《人与自然》节目,写一段解说词五、拓展: 飞向宇宙是技术方向的方向。
人类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从自然界获取更大的力量,更多的资源。
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地球毕竟只有那么大,人类的技术发展方向必然是宇宙,我们需要飞得更远,更快,到其他星球上去,到宇宙中去。
这是我们的方向,是我们的目的。
至于说,宇航技术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比如说阿波罗计划为我们带来了不粘锅,那只是附带的,不是宇航发展的主要目的和动机。
宇宙是人类未来的主要资源来源。
从经济上来说,人类社会是一个依靠资源消耗发展起来的文明,随着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人类资源消耗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只能向宇宙要资源。
探索是人类天然的兴趣,飞行是人类天然的爱好
任何有关宇宙和探索的话题都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巨大兴趣。
宇宙探索的成绩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有助于激励社会的进取精神,有助于吸引年轻人的科学兴趣。
地球只是一个摇篮
人类生于地球,但地球只是人类的摇篮,它太小了。
总有一天,人类会耗尽地球的资源,总有一天,地球将容不下人类巨大的野心,总有一天,地球上的文明将会被各种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所摧毁。
只有走出地球,人类才能长大,只有走出地球,人类才能继续的在这个宇宙中生存下去。
人类必须走出地球,而且必须在人类文明夭折之前。
人类进入太空记录: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 代
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
12
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1969年1月14-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
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
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
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列斯和斯图尔特不拴系绳离开挑战者号航天
飞机,成为第一批"人体地球卫星"。
1984年7月25日,前苏联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
走的女宇航员。
1986年2月20日进入轨道的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至今已在太空中运行了
13年
,成为寿命最长的空间站。
1995年3月2-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其上的7位宇航员加上和平
号上的6位宇航员,共有13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成为同时在太空中人数最多的次。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
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航天飞机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是1996年11月19日起飞、12月7日降落的哥伦比亚号,历时17天1 5小时53分钟。
1995年6月2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次对接,开始了总计9次的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对接,为建造国际空间站拉开序幕。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神舟六号发射。
2008年9月25日,中国神舟七号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