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基本概念概述
相机基础││相机镜头焦段的知识

透视效果是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的由镜头焦距产生的效果。尽管实际情 况是透视与焦距无关,只与拍摄距离有关。但是作为新手,可以简单地 记作透视就是画面中的拍摄对象会产生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广角镜头 焦距短,在画面上表现相同大小的主体时拍摄距离更近,产生更强烈的 透视感。反之,焦距越长,在画面上表现相同大小的主体时拍摄距离更 远,透视感越弱。 24mm焦距拍摄
镜 35mm~105mm=广角至人像镜.适合一般风景.建筑.生活照.旅游照.人像照.3倍
镜70mm~200mm=人像镜至望远镜.适合将景物拉近.人像.人文..等...3倍镜 80mm~200mm=人像镜至望远镜.适合将景物拉近.人像.人文..等...3倍镜 28mm~200mm=通称旅游镜.一镜打死.极适合出国使用.但昼质较差.光圈值小 28mm~300mm=通称旅游镜.一镜打死.极适合出国使用.但昼质较差.光圈值小 200mm~400mm=望远镜头.适合将远方景物摄入.例荷花.鸟类
甚至更好,更轻巧,符合广大低端消费者的需求,尼康此前没有全幅的时候死命 的吹DX是未来的标准画幅,甚至还做了一支天价的AFS 17-55/2.8 DX,不过现在 D3的发布不知道尼康会怎么说?好在D3上安装DX镜头之后会自动切换到DX画幅 模式运行,还算是安慰了一下用户受伤的心。
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中所谓“标准”的意思是,照 片上的影像和人眼看到的影像在感觉上 基本一致,也就是以人的眼睛作为标准。 另外,标准镜头的定义还是取决于相机 的画幅。因为人们发现,镜头的焦距和 胶片或感光器件的对角线长度接近时, 所拍出来的照片就和眼睛的感觉基本一 样,而全画幅的相机的对角线一般为 50mm。所以,针对全幅数码单反来说, 焦距在40-60mm之间都可以看成标准镜 头。但是,如果不是全幅相机,比如市 面上的APS-C相机,他们的感光元件 比全幅相机小得多,相应的,他们的标 准镜头的焦距也会不一样。一般的计算 方法是,全幅相机感光元件尺寸相对于 APS_C或者其他类型相机感光元件尺 寸的倍数乘以焦距范围,如果这个数值 仍然在40-60mm之间,那么它仍然是标 准镜头。
镜头的基本概念

镜头的基本概念镜头是摄影机、相机等光学设备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成像的质量。
了解镜头的基本概念对于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镜头的基本概念,包括焦距、光圈、镜头类型和镜头构造等方面。
一、焦距焦距是指镜头与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通常用毫米(mm)表示。
焦距越长,镜头与成像平面的距离就越远,成像的物体就越小,角度就越窄,这种镜头称为长焦镜头;反之,焦距越短,镜头与成像平面的距离就越近,成像的物体就越大,角度就越广,这种镜头称为广角镜头。
在摄影中,焦距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成像的效果和视角。
长焦镜头适合拍摄远处的景物和人物,可以将背景虚化,突出主体;广角镜头适合拍摄近距离的景物和人物,可以拍摄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多的细节。
二、光圈光圈是指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大小,通常用f数表示。
f数越小,光圈越大,镜头可以通过更多的光线,进而使拍摄到的画面更亮丽;反之,f数越大,光圈越小,画面就会变得暗淡。
光圈的大小也影响到景深,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背景就会更模糊;光圈越小,景深就越深,背景就会更清晰。
在摄影中,光圈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大光圈适合拍摄肖像、夜景等需要强调主体的场景,小光圈适合拍摄风景、建筑等需要清晰表现细节的场景。
三、镜头类型镜头根据焦距和光圈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下:1. 标准镜头:焦距在50mm左右,视角与人眼相似,适合拍摄日常场景。
2.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50mm,视角较广,适合拍摄风景、建筑等场景。
3. 长焦镜头:焦距大于50mm,视角较窄,适合拍摄远处的景物和人物。
4. 望远镜头:焦距大于200mm,适合拍摄远距离的景物和人物,如野生动物、体育比赛等。
5. 微距镜头:焦距较短,可以拍摄非常小的物体,如昆虫、花朵等。
四、镜头构造镜头的构造通常由多个透镜组成,不同的镜头构造可以实现不同的成像效果。
一般来说,高端的镜头构造更加复杂,可以实现更加清晰、锐利的成像效果。
镜头画面的设计原理

甩镜头
作用: 跟踪拍摄角色动作
运动机位的摄影机运动
水平方向移镜头
升降镜头
运动机位的摄影机运动
斜移镜头 航拍移镜头
跟镜头
4、根据镜头速度的变化分类
慢动作 快动作
镜头
有人说:镜头是电影的句子, 画面的语言,他与观众能进行无 声的特定的交流,告诉观众一些 甚至语言都无法表达的东西
影视 作品 的段 落
摄影 师的 角度
摄影 机的 运动
镜头的三层含义
影视作品的段落——摄影师每一次开关机所拍摄的内容, 便是一个镜头 摄影师的角度——摄影师拍摄到的画面是否符合导演的 要求,与其选择的拍摄位置是直接相关的 摄影机的运动——拍一个镜头时。摄影机或者保持不动, 或者按水平方向摇,或者上下摇或者可以摆在活动的 运载工具上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全景
全景
全景
全景
全景
服务于主镜头,有时为了表现角色大幅度的动作,和 任何景别一样,也服务于主观镜头
中景
中景
中景
中景在电影中的运用比较广泛,因为中景让观众既能 看到环境,又能看到角色的动作及角色之间的交流, 非常适合观众的距离,尤其在角色的动作戏中,中景 很常见
近景
近景
近景
俯视和仰视的功能
和平视角度所拍的镜头一样,也能代表剧中角色的主 观视点,也可以充当主观镜头使用 让观众体会到居中角色的心理感受——俯拍镜头通常会 让观众体会到剧中角色的渺小,羸弱或孤独无助的心 理感受:而仰拍镜头则能让观众体会到剧中角色被强 化的力量,主导观众注意力的倾向。
从俯拍角度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出发,也能代表导演 处理影像信息中角色或事件的立场和态度
镜头画面的设计原理
分镜头名词解释

分镜头名词解释分镜头(Shot)名词解释概述:分镜头是电影、电视剧或其他影视作品中的基本单位,用来刻画故事情节的不同场景和情感表达。
它由一系列连续的图像组成,通过摄影机的拍摄来呈现。
分镜头在导演和编辑的指导下,以特定的构图、镜头运动和持续时间来传达故事细节和情感。
1. 镜头(Shot)镜头是指摄影机在一次拍摄中所记录下来的连续图像序列。
它可以是静态的或运动的,可以使用不同的焦距、角度和移动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和情感。
2. 前景(Foreground)前景是指分镜头中距离摄影机最近并出现在画面最前方的元素。
它常常用来增加画面深度,并吸引观众注意力。
3. 背景(Background)背景是指分镜头中距离摄影机最远并出现在画面最后方的元素。
背景可以提供环境信息,衬托主体,并丰富画面内容。
4. 中景(Midground)中景位于前景和背景之间,通常用来连接前景和背景,并平衡画面构图。
5. 构图(Composition)构图是指在分镜头中对元素的布置和排列。
通过合理的构图,可以引导观众的目光,强调主题,传达情感。
6. 镜头运动(Camera Movement)镜头运动是指摄影机在分镜头中的移动方式。
常见的镜头运动包括平移、追踪、旋转、升降等,它们可以增加戏剧性,改变视角,并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7. 镜头角度(Camera Angle)镜头角度是指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夹角。
常见的镜头角度包括俯拍、仰拍、平视和侧视等,它们可以改变观众对场景和人物的感知和情感。
8. 持续时间(Duration)持续时间是指一个分镜头在屏幕上持续存在的时间长度。
不同的持续时间可以决定观众对情节发展和节奏感的感知。
总结:分镜头作为电影和电视剧制作中重要的构成要素,通过镜头、构图、镜头运动等手段来传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它们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镜头与像距计算

镜头与像距计算在摄影中,镜头和像距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着照片的成像效果和清晰度。
本文将介绍镜头与像距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它们。
一、镜头的概念镜头是摄影机器的核心部件,通过它来收集光线并将其聚焦在相机传感器上。
镜头由一系列透镜组成,它们的组合方式和形状决定了光线的折射程度和聚焦能力。
根据焦距的不同,镜头可以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等。
二、像距的概念像距是指从透镜到成像平面(传感器或胶片)的距离,它决定了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像距可以分为物距和像距两种,物距是指被摄对象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成像平面到透镜的距离。
三、像距的计算方法1. 焦距公式在计算像距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透镜的焦距。
焦距是描述镜头聚焦能力的重要参数,它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表示。
对于凸透镜而言,焦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f = 1/v - 1/u其中,f代表焦距,v代表像距,u代表物距。
2. 像距计算根据透镜公式和物象关系公式,可以计算出像距。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到透镜的焦点位置,将其中一个焦点作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2) 将物体放置在坐标系的正侧,确定物距u的正负号。
3) 根据透镜公式计算出像距v的数值,并确定其正负号。
4) 根据物象关系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实际大小和像的实际大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透镜的像距。
四、镜头与像距的影响镜头的选择和像距的计算对照片的成像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广角镜头广角镜头具有较短的焦距,适用于拍摄广阔的场景。
对于广角镜头而言,像距较大,景深较大,背景清晰。
2. 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具有较长的焦距,适用于拍摄远距离的主体。
对于长焦镜头而言,像距较小,景深较浅,背景模糊。
3. 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焦距介于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之间,适用于拍摄各种场景。
对于标准镜头而言,像距适中,景深适中,背景清晰。
总之,镜头和像距的选择是根据拍摄需求来决定的,不同的镜头和像距会带来不同的拍摄效果和视觉感受。
镜头基本知识

镜头基本知识————————————————————————————————作者: ————————————————————————————————日期:1镜头基本知识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扳机等。
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如轨道或摇臂,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简述镜头的概念

简述镜头的概念镜头是摄影和电影摄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光学系统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
镜头主要用于控制光线的传播和聚焦,以达到对待摄主体的准确成像效果。
它能够捕捉到光线,改变光线的路径和方向,并将光线聚焦到感光元件上,最终形成图像。
镜头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光学研究中,人们通过实验发现通过透镜或反射镜来聚焦光线可以形成清晰的图像,从而产生了最初的镜头原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镜头的设计和制造变得越来越精密,这使得摄影和电影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镜头通常由一系列的光学元件组成,包括透镜、反射镜、滤光片等等。
不同的镜头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例如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变焦镜头等等。
透镜是镜头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折射光线来聚焦和投射光线。
不同形状和曲率的透镜会导致光线的不同折射程度,从而实现对焦点的调整。
镜头的焦距是衡量镜头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焦距越长,镜头聚焦的能力越强,能够拍摄远距离的物体;焦距越短,镜头的视野越广,能够拍摄大范围的场景。
不同的焦距会导致图像的视角和透视效果的不同。
除了焦距外,光圈也是镜头的重要参数之一。
光圈的大小决定了进入镜头的光线的数量。
较大的光圈能够使更多光线进入镜头,提高曝光度,适用于拍摄光线较暗的场景;较小的光圈可以减少进入镜头的光线,适用于拍摄光线充足的场景。
光圈大小还会影响镜头的景深范围,即前景和背景的清晰程度。
除了焦距和光圈,镜头的色散效果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之一。
色散是镜头中非理想透镜引起的光的波长差异,会导致光线在透镜中的折射发生分散。
色散效果会使图像在边缘部分出现色差或色彩畸变,影响图像的质量。
为了减少色散效果,镜头通常采用低色散材料或复合透镜结构,以尽可能减少光线的分散。
镜头还可以通过调整对焦距离、变焦倍数和焦距设置等功能来满足不同摄影需求。
对焦距离的调整可以实现对近景、远景的拍摄,从而实现对焦点的自由控制;变焦倍数的调整可以实现对图像视角的调整,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放大效果。
视听语言:镜头

镜头目录CONTENTS 1镜头的基本概念2景别的分类3构图4角度02CHAPTER 5镜头的摄影方法1.1镜头的基本概念•镜头的职能•镜头的组成1.什么是镜头?镜头是构成视听语言的最基本单位。
一个镜头是指摄影机从开机到关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由单个或多个镜头构成不同含义的影像片段,而蒙太奇便是有选择的截取一个个影像片段,并将它们按照某种逻辑关联排列起来,最终形成电影。
2.镜头的职能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3.镜头的组成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信息单位。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表达明确的观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2景别•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全中近特1.影响景别的因素1)所用镜头焦距的长短2)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镜头越接近被摄物体,场景越窄;镜头越拉远被摄物体,场景越宽。
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景别,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给人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空间关系清晰明确,场面客观化景别越小环境因素减少,主体越突出,强调因素越多2.景别的划分⏹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被摄主体⏹通常的做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远景远景远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
特点是视野宽广,能包容广大的空间,人物较小,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部却不甚清晰。
全景全景用来展现场景的全貌与人物的全身动作,能有效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比远景画面,全景更能够展示出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相貌,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中景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
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利用中景景别可以最有利最兼顾地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表现多人时,中景可以清晰地表现人物位置、状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
近景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5种还可以相互结合,借助不同的操作方式和辅助手段派生出 其他的镜头运动方式,如升降镜头、跟推、跟拉和摇摆镜头等。
镜头的位置
平视镜头
指镜头与被拍摄物体保持基本相同水平的镜头。
这种镜头比较接近于常人视角,画面效果也接近于正常的视觉效果。 俯视镜头 指镜头低于水平角度,从上向下拍摄的镜头。 使被拍摄物体呈现一种被压抑感,使观众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觉心理, 展示比较开阔的场面和空间环境。 仰视镜头 指镜头高于水平角度,从下向上拍摄的镜头。
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上方。
逆光 造型形象轮廓鲜明,强烈而突出的线条,给人以强劲有力的感觉。同 时可以得到层次分明、影调丰富的画面。
侧光 侧光是最常见的一种光影表现方式,使画面的主体物更加富有立体感 和空间感,画面形象显得丰满而且有力度,整体感觉比较柔和。
顺光 也叫平光,这种光效的特点是使物体均匀地受光,画面中的人物没有 明显的明暗关系,画面效果平淡无力.特点不够鲜明,一般叙述的场景 用的比较多。
镜头
目录
什么是镜头 景别 镜头运用 构图 光线 色彩
概述
镜头对于影视创作而言是表现画面内容的唯一手段,镜 头代表了一种视线,一种观察事物的角度。当这种角度 开始变化的时候,人们所看到的事物也在变化。
景别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 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 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 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 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 境)。在影视中,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 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 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 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镜头可以改变拍摄角度、拍摄对象,也可以对拍摄对象进 行追踪,因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移镜头
指摄影(像)机拍摄时所作出的左右、上下运动。 移动镜头可以扩展画面的空间容量,造成画面构图的变化。特别 是当与物体同时运动时,由于背景的变化可以造成强烈的运动效果。 跟镜头: 指摄影(像)机镜头与运动着的被拍摄物体保持基本相同距离的 纵向运动。 这种镜头可以在运动中跟踪被拍摄物体,使观众能够细致地观察 处在运动状态中的被拍摄主体及其环境的变化。
光线
光线的分类
硬光
是指光的阴影很清晰、很明显,使我们觉得它的阴影很黑。硬光的方 向性很强,它一般是从很小的光源发出的。
柔光 是指光的阴影逐渐地形成,且具有不明晰的边缘,有很淡、很柔和的 感觉。柔光比硬光的照度低,没有硬光的方向性强。
光线运用
前置光:又称顺光,光源来自被摄体前面。 侧光:光源在被摄体侧面。 背光:又称逆光,来自被拍摄物的背后。 底光:光源来自被摄体的下方。
●远景:显示一定的广阔空间,通常用来表现一个场景环 境,展现空间关系,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如图。
●全景:表现场景的全貌或者人物的全身动作,在影 视当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图。
●中景:显示人物的上半身动作,表现一个人或多个人 物的对话关系和动作强调,或对局部空间的表现,为 叙事性的景别,如图。
使被拍摄物体更加高大、威严,观众会产生一种压抑感或崇敬感,也可以 创造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效果,有时候也被用来模仿儿童的视角。
常见镜头
空镜头
镜头中的画面只有景和物,而没有人物的镜头.
主观镜头 以摄象机镜头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所进行拍摄的镜头. 另一种是以摄象机的视点再表现画面内的人和物时的镜头. 客观镜头
推镜头
指镜头逐渐接近被拍摄物的运动。 推镜头常常被用来引导观众的观赏注意力,强化视觉的冲击效 果。 拉镜头 指镜头逐渐离开被拍摄物的运动。 常常被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观众将被 拍摄主体放置在一定的参照环境中进行观察。 摇镜头 指摄影(像)机位置固定,而镜头借助三角架作出的上下、左 右或旋转运动。
也称中立镜头,客观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叙述镜头
正反打镜头 模拟剧中人对话时各自的视点,一般表现为从听话人的视点观看说话人,并 因此不断变动对话双方的视点.
构图
“九宫式构图”(视觉中心)
又称“井”字构图, 即在画面上横、竖各两 画条与边平行、等分的 直线,将画面分成9个相 等的方块,称九宫格。 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4条 线交汇的4个点是人们的 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在 国外的摄影理论里把这4 个点称为“趣味中心”。 事实证明,当被摄主体 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 近最容易得到“眼球”。
景别分 析
全景系列镜头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抒情的、写意的 景、特写、大特写) 叙事的、纪实的 画面强调“质”
1 2
3
4 5 6 7 8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实”写 大景深、背景实像 地平线与人物关系很重要 画面气氛十分重要 环境为主人物为辅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虚”写 小景深、背景虚像 地平线与人物关系并不很重要 画面构图十分重要 人物为主环境为辅
9
10
构图更注重绘画性
画面角度不太重要
构图更注重随意性
画面角度十分重要
镜头的运用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运动:这里是指摄像机的物理运动和在组接镜头的蒙太奇剪辑中 的叙述运动。相对于固定镜头,运动镜头有推、拉、摇、移、升、降、 跟七种基本类型。
几何中心构图
画面两条对角线交点或对边中线交点 优点:使画面均衡对称 庄重 但显呆板。
构图规则
对比(动、静,色彩冷暖,光线明暗) 均衡(上留天、下留底,不能顶天立地 对称,左右分量形成对称,给人稳定,庄严和谐的感觉 《大红灯笼高高挂》对称构图描写了陈府大院压抑的气氛。 集中,通过色彩光线等手段将视线集中到主要对象上
●近景:为塑造人物的面貌特征,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 交代要突出表现的场景空间的局部特征,如图。
●特写:为了突出人物的脸部表情,表现人物的内心情 绪波动,如图。
●大特写:特别突出要刻画的细节,通过脸部的局部放 大,从表情细节出发去领会内心的情绪波动,或者 强调某个感情迸发的瞬间,在特定情况下效果比较 强烈,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