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及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实验中较为复杂和繁琐的一类实验,它涉及到的实验类型和实验方法较多,而且每一种实验类型和实验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操作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原理,确定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准备好相应的实验用品。

要对实验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环境的无菌性。

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菌种和培养基,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菌种保藏: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之前,需要对菌种进行保藏。

保藏方法应根据菌种的性质和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常用的保藏方法有甘油管藏法、沙土管藏法、液体石蜡法等。

保藏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和防止菌种变异。

2、培养基的制备: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注意根据菌种的营养需求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配方和配制方法。

同时,要注意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性。

3、接种与培养:在接种和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和防止杂菌污染。

接种时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和接种量,并注意对菌种进行纯化处理。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4、观察与记录: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形态特征、生化反应等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解释非常重要。

5、数据分析与总结:在完成实验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

数据分析可以借助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如SPSS、Excel等。

总结时需要注意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实验后的整理与思考完成微生物学实验后,需要对实验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并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整理和存放。

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微生物学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思考题答案1、你如何使你的朋友相信微生物不仅仅是一种病原?尽管目前微生物仍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无害的。

事实上,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社会还有巨大的价值。

整个农业系统在许多方面都依赖微生物的活动。

许多主要的农作物属于豆科植物,它们的生长同专一性细菌紧密相连,这些细菌可在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结构。

根瘤结构中,大气中的氮转变成可用于生长的氮化物。

根瘤细菌的固氮活动,减少了昂贵肥料的需要。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某些动物是反刍动物,这些主要的农业动物具有瘤胃,微生物在瘤胃中进行消化。

没有这些微生物牛羊的饲养是不可能的。

植物营养方面,微生物在碳、氮、硫这些重要营养成分的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可见这些元素转化成植物容易利用的形式。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不仅仅是产生腐败变质等不利影响。

奶制品的制造至少部分是借助微生物的活动,包括乳酪、酸乳酪和黄油,都是主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泡菜、腌制食品和一些腊肠也归功于微生物的活动。

可烘焙的食品及乙醇的制造也基于酵母菌的发酵。

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天然气是细菌作用的产物,由甲烷细菌代谢产生。

光营养的微生物能够收集太阳能生产生命有机体中的储存物――生物量。

废物如生活垃圾、剩余谷物、动物废料等通过微生物转化微生物燃料――甲醇和乙醇。

利用微生物清理被人类活动污染的大气――生物整治。

利用微生物降解油污、溶剂、杀虫剂和其他环境污染物。

通过基因操纵技术,能在微生物种生产出人类胰岛素。

利用基因组学方法搜索带几百个目的蛋白的基因蓝图,然后将它们转入到合适的受体中由于生产重要的、有商业价值的蛋白质。

在自然界中,它无限小,但作用无限大。

2、胡克和列文虎克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有那些?科恩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有那些?1665年,罗伯特.胡克描述了霉菌的子实体结构,因此他是第一个描述微生物的人。

1676年,列文虎克在研究辣椒水渗出的过程中发现了细菌,因此他是首次描述细菌的人。

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第一篇: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油镜便于观察的原理是什么?用油镜观察时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加入了和玻璃折射率相近的香柏油,使进入透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使物象明亮清晰。

1.细调节器每旋转一周使镜筒上升或下降0.1mm.一。

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营养需要,培养基即人工培养物,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的基质。

培养基配制好以后必须经过灭菌方能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实验。

一次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基本的操作,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灭菌方法。

1.称药品的钥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因为某些成分如蛋白胨极易吸水潮解调PH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回调。

配制培养基应注意哪些问题?要选定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要称量准确;PH要适宜;灭菌要严格。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要立即灭菌?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防止细菌污染培养基一旦细菌污染了培养基,由于培养基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菌会段时间内大量产生这样子就会跟培养物争夺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致使培养物死亡。

放在37℃的恒温箱中一两天后,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就可以使用(若有微生物则是以菌落出现的肉眼可以看见)二。

细菌的单染色技术原理:单染色法师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

制备染色标本时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菌龄的细菌;固定时避免火焰直接烘烤破坏细菌形态;染色时间要适宜;水洗时水不能直接冲在涂片处。

制片为什么要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油和水之间会分层,油就不能与标本接触还有光会发生折射等等原因,这样不利于油镜观察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原理: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紫色不被脱去,为G+,有的可被脱去,为G-.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乙醇脱色。

微生物学实验理论及思考题

微生物学实验理论及思考题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大小测定的方法二、基本原理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

其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最为重要。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其中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因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而异,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思考题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1)应先用摖镜纸将镜头摖干净,以防止实验的污染。

使用油镜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然后再是油镜,用完之后也要用摖镜纸将油镜摖掉。

(2)滴加香柏油(3)作用是增加折射率,即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射率和分辨率成反比,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显微镜的分辨率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最小分辨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最小可分辨率距离=λ/2NA且NA=n.sin,所以,分辨率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当然还有介质的折射率。

3、为什么要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答:不同放大倍数,目镜测微尺每小隔所代表实际长度不一样,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重新校正,这样目镜测微尺测量的长度才是目前状态的准备长度。

4、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微生物的大小时,其测定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答:相同的,不同的放大倍数,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实际长度不一样,必须重新校正,才能得到目前状态的准确长度。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之欧阳道创编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之欧阳道创编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 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 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 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微生物学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思考题答案

绪论1、你如何使你的朋友相信微生物不仅仅是一种病原?尽管目前微生物仍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无害的。

事实上,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社会还有巨大的价值。

整个农业系统在许多方面都依赖微生物的活动。

许多主要的农作物属于豆科植物,它们的生长同专一性细菌紧密相连,这些细菌可在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结构。

根瘤结构中,大气中的氮转变成可用于生长的氮化物。

根瘤细菌的固氮活动,减少了昂贵肥料的需要。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某些动物是反刍动物,这些主要的农业动物具有瘤胃,微生物在瘤胃中进行消化。

没有这些微生物牛羊的饲养是不可能的。

植物营养方面,微生物在碳、氮、硫这些重要营养成分的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可见这些元素转化成植物容易利用的形式。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不仅仅是产生腐败变质等不利影响。

奶制品的制造至少部分是借助微生物的活动,包括乳酪、酸乳酪和黄油,都是主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泡菜、腌制食品和一些腊肠也归功于微生物的活动。

可烘焙的食品及乙醇的制造也基于酵母菌的发酵。

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天然气是细菌作用的产物,由甲烷细菌代谢产生。

光营养的微生物能够收集太阳能生产生命有机体中的储存物——生物量。

废物如生活垃圾、剩余谷物、动物废料等通过微生物转化微生物燃料——甲醇和乙醇。

利用微生物清理被人类活动污染的大气——生物整治。

利用微生物降解油污、溶剂、杀虫剂和其他环境污染物。

通过基因操纵技术,能在微生物种生产出人类胰岛素。

利用基因组学方法搜索带几百个目的蛋白的基因蓝图,然后将它们转入到合适的受体中由于生产重要的、有商业价值的蛋白质。

在自然界中,它无限小,但作用无限大。

2、胡克和列文虎克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有那些?科恩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有那些?1665年,罗伯特.胡克描述了霉菌的子实体结构,因此他是第一个描述微生物的人。

1676年,列文虎克在研究辣椒水渗出的过程中发现了细菌,因此他是首次描述细菌的人。

微生物实验报告范文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实验报告范文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实验报告范文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
1、脱色环节,脱色不足会把革兰氏阳性菌染成阴性菌,脱色过度会
把阴性菌染成阳性菌;复染环节,染液不能干涸。

最关键的环节是乙醇脱
色环节。

2、菌龄太老会造成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3、不可以。

因为革兰氏碘液的作用是增加结晶紫染料和细胞之间的
亲和性或附
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

改变顺序
可能会对效果有影响,所以最好按步骤做;脱色后复染前,理论上革兰氏
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无色。

4、可以,因为脱色后G+是紫色的而G-是无色的,这时,已经可以区
分了,但是如果不经复染的话,镜检时看不清G-的细胞形态,而且如果
没有和G+一起混染的话,基本看不清什么,但是如果只做区分的话,可
以不经过复染。

5、注意菌龄,12-18小时的培养物;注意乙醇的脱色时间,20-30秒,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和结果不符。

6、因为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玻片会很近.如果未完全干燥,载玻片上
的液体会污染油镜镜头.镜头非常精密,被污染后不利于下次观察。

另外,一般作细菌装片不用盖盖玻片,所以待干燥后才能观察.如果盖
上盖玻片后就不用考虑需要干燥的问题.
7、未经热固定,在剩下的步骤中,菌体会被液体冲走,镜检时出现在视野中的细菌极少,甚至没有;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菌体变形或形态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
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
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
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2. 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放线菌与细菌需要在油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而霉菌和酵母菌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

细菌:为细而短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主要形态有:球、杆、螺旋状等。

(部分杆菌还可形成芽孢)
放线菌:存在分枝丝状体和菌丝体,革兰氏阳性菌,有孢子丝和孢子(球形、椭圆形、杆状、柱状)。

酵母菌:单细胞,菌体呈圆球、卵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柠檬形、尖形等。

菌体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部分处于出芽繁殖过程中菌体还可观察到芽体,大多数菌体上还有芽痕。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并还可看到孢子囊梗、囊轴、孢子囊、包囊孢子等。

四.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与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开始时为什么要将锅内排尽?灭菌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低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压力突然下降而发生复沸腾)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培养基等液体沾湿棉塞或溢出等事故。

2.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的效果。

以下试验方案有关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条件和等量原则。

(一)实验材料
试管镊子酒精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053 菌片纸片(与菌片同大小同材料)溴甲酚紫蛋白冻水培养基(已灭菌)等实验材料(材料有余)。

(二)对照组
取9支洁净试管,分为A1B1 C1 三组(每3支一组),将A1 组中放入菌片,B1 组中放入纸片,C1组中什么也不加;不经灭菌,直接加入溴甲酚紫蛋白冻水培养基(等量)。

(三)实验组
取18支洁净试管,分为A21 A22B21 B22 C21 C22六组(每3支一组),将A21A22 组中加入菌片,B21 B22 中加入纸片,C21C22 中什么也不加;其中A21 B21 C21进行160℃2小时干热灭菌;其中A22 B22C22 进行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