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专用知识大全
书画知识点总结

书画知识点总结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修养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一直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绘画、书法、篆刻、书法、篆刻和书法。
这项技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下面是关于书画知识的总结。
一、书法知识点总结1.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起源于甲骨文和金文。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一样,被誉为“文化艺术的四大奇迹”。
在中国古代,书法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形式,被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被用来传递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在中国的发展迅速,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其中,楷书、隶书、草书、行书等是中国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字体,它们在不同的时代和领域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楷书是古代文献的标准字体,隶书是古代官方文书的常用字体,草书和行书则是医书、佛经等经典文献的标准字体。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表现形式,代表着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背景。
2. 书法的基本功书法的基本功包括笔法、结构、布局、用笔、留白等方面。
其中,笔法是书法创作中最基本的技能,它决定了字体的形态和结构。
书法的笔法分为笔画、笔势和笔法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描述了感觉、情绪和技巧。
结构是书法的关键要素,它决定了字体的整体和局部结构。
布局是书法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它规定了字体的整体形状和位置。
用笔是书法创作中的关键技巧,它决定了字体的厚薄、浓淡和黑白。
留白是书法创作中的重要原则,它规定了字体的间隔和连接。
3. 书法的主要流派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其中楷书、隶书、草书和行书是最具代表性的四种字体,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审美特征和流派风格。
书画类知识点总结

书画类知识点总结书法和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审美活动。
书法和绘画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表现形式。
书法和绘画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在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书法和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传统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东方艺术价值观的代表。
因此,了解书法和绘画的知识点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书法知识点1. 书法的起源中国书法是一种汉字艺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中国书法起源于古代的刻纹和图案,是中国古代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文字书写艺术。
最早的中国书法可追溯至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代中国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前1046年)的一种文字书写形式,是中国书法的源头。
在战国至秦汉时期,隶书、篆书逐渐形成。
唐代以后,楷书、行书、草书相继兴起,成为中国书法的主要艺术流派。
2. 书法的艺术特点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婉约含蓄、柔美端庄、刚柔相济、形意兼备、神韵飘逸。
这些特点反映出中国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书法的分类中国书法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基本字体。
篆书是中国书法字体的最早形式,也是中国书法演变的源头。
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代表之一。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基本字体,是中国汉字书写的标准字形。
行书是楷书的一种草写形式,是中国汉字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草书是最能体现中国书法艺术个性的一种书体,以其颠扑不破的个性和凌厉的毛笔速度而著称。
4. 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气韵生动、笔墨华丽、结体创新、姿势灵活、神韵悠远、流畅自然。
这些手法使中国书法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传统文化书画知识

传统文化书画知识一、书画的起源与发展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刻画印章的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画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书法和绘画两个方面。
二、书法的特点与分类1.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艺术形式,通过笔墨纸砚的结合,表达文字的美感和艺术性。
2. 书法按照字体的特点可以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不同类型。
3. 篆书是最早的字体,隶书是古代官方文书所使用的字体,楷书是书法发展的中期阶段,行书是楷书的草写形态,草书是书法的一种变体,追求笔墨的流畅和自由。
三、绘画的特点与分类1. 绘画是以笔墨为媒介,通过表现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2. 绘画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和历史题材画等。
3.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流派,注重表现山水之间的气势和意境;花鸟画则注重表现自然界中的花草鸟虫;人物画是通过人物形象来表达情感和个性;历史题材画则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
四、传统文化书画的价值与意义1. 书画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
2. 书画艺术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它可以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3. 书画艺术对于审美教育和人的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4. 书画艺术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练习书法和绘画,可以使人心静、情境舒畅。
五、传统文化书画的传承与创新1. 传统文化书画的传承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2. 传统文化书画的创新是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3. 传统文化书画的传承与创新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创作出与时代相呼应的作品。
六、结语传统文化书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书画,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学观念,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艺考美术绘画常识

美术常识1、传统中国山水画一般可分为:青绿、金碧、浅绛、水墨四类。
2、传统中国人物画画法大致可分为:工笔、写意、工兼写三类。
3、中国传统花鸟画从技法角度可分为:工笔、写意、工兼写三类。
从风格上又可分为:白描、淡写、重彩、没骨四类。
4、“三品”是中国古代画论中评品艺术高低的三个等级,即:神品、妙品、能品。
5、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幅战时代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龙舟图》,分别于1949年和1973年在长沙出土。
6、中国最早的绘画史专著是唐代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
7、我国东晋时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
8、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9、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是《历代帝王图》,现藏于美国波斯顿艺术馆,另一幅是描绘唐太宗迎接文成公主入藏的吐鲁番使者情景的作品《步辇图》。
10、最早传入我国的一副油画是明末清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画中画的是圣母怀抱圣子。
11、“金陵八家”指的是清代活动在南京地区的: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
12、“扬州八怪”是指清代扬州画家:金农、黄慎、郑板桥、李鳝、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
13、文士画的代表画家有:王国维、苏轼、米芾。
14、唐代著名画家王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5、唐代画家吴道子擅长画佛道人物,所做人物、鸟兽、鬼神、台阁都冠绝一世,后人举为“画圣”。
他画的人物衣带飘飘欲仙,被举为“吴带当风”。
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16、元代杰出画家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与倪云林、黄松旺、吴镇齐名,后人称为“元四家”。
17、“明四家”是指明代画家: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
18、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善画山水、并画人物花鸟,代表作:《落霞孤鹜图》、《秋村图》、《兰亭图》、《山路松声图》等。
19、“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kun)残(石溪)、渐江(弘人)。
20、“岭南画派”早期的三位代表人物是: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书法常识100条

书法常识100条(总1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书体类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什么是金文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又称“猎碣文”。
5、什么是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
秦丞相李斯修订、整理的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
内容多为吉语。
9、隶书是怎样产生的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0、什么是汉隶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
后世把东汉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
11、汉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
12、什么是章草章草是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结果。
传世章草著名作品有皇象及史游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索靖的《月仪帖》等。
13、什么是今草今草又称“小草”,是草书中一种流行最广的字体。
今草成熟于东晋时期。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张芝始创的草书,风格面貌为之新。
为了和章草相区别,人们把它称为今草。
14、什么是大草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的一种。
唐朝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晋代今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今草更放纵的草书。
15、什么是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
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荐季直表》。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
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种。
16、什么是北魏石刻北魏石刻是北魏碑版及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魏碑石刻书法的总称,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
中国画基础必学知识点

中国画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画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
时代晚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 中国画的特点: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方式,重视意境
和气韵,以线条和墨色为主要表现手法。
3.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传统的绘画工具主要有毛笔、宣纸、砚台等。
绘画材料包括墨、颜料、水等。
4. 中国画的基本构图:中国画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和布局,常使用对称、斜线、弧线等元素来构图。
5. 中国画的线条表现:中国画强调笔墨的表现力,通过线条的轻重、
激荡和变化来表现形态、纹理和节奏感。
6. 中国画的墨色表现:墨色在中国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不同的用
墨技法表现黑白、明暗和层次感等。
7. 中国画的水墨渲染:水墨渲染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通过水的透
明度和墨的深浅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8. 中国画的人物形象表现: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注重气韵和神态的塑造,尤其注重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
9. 中国画的山水表现:山水是中国画中的重要题材,通过线条、墨色
和水墨渲染来表现山川的峻峭、水流的奔腾和大自然的壮丽。
10. 中国画的花鸟表现:花鸟是中国画中的常见题材,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来描绘花草的姿态和鸟禽的形态。
以上是中国画基础必学的一些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画,并且在创作时能够运用到相应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书画基础专业知识

书画基础专业知识第一节中国书法基础知识一、中国书法主要字体目前常见的有书法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
1、篆书。
广义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
线条圆润,粗细相等,上密下疏且分布均匀。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
汉未,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
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正书:也叫“楷书”、“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于东汉。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二、中国古代代表书法家及代表作品1、钟繇。
享名最盛的是小楷,有“正书之祖”的美誉,代表作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等。
他的楷书,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2、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有书圣之称,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楷书:《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行书:《兰亭序》、《丧乱帖》、《姨母帖》等;草书:《初月帖》、《寒切帖》、《冬至帖》等。
书画鉴赏入门知识

书画鉴赏入门知识
书画鉴赏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艺术领域,以下是一些书画鉴赏的入门知识:
1.了解书画的基本分类:书法和绘画是书画的两个主要门类。
书
法以字为主,强调笔法、结构和气韵;绘画以图像为主,强调构图、色彩和意境。
2.学习书法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的书法字体,如楷书、行书、
草书等。
了解书法的基本构造要素,包括笔画、字形、结构和布局等。
3.熟悉绘画的基本技法:学习绘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色彩、
明暗、透视等。
了解不同绘画风格和流派的特点,如写实主义、抽象主义、水墨画等。
4.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观察作品时要注重整体和细节的欣赏,
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注意作品的构图、用色、线条和笔法等方面的特点。
5.培养艺术感知力:通过观看、欣赏大量的优秀书画作品,逐渐
培养自己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书画发展特点。
6.学习名家作品:研究和学习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如王羲之、张
大千、徐悲鸿等,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经验和灵感。
7.参与书画活动和交流:积极参与书画社团、展览、讲座等活动,
与其他书画爱好者交流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画专用知识大全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
两行的格式。
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
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
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
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
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
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
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
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
落款可分单款、双款。
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
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⒍对联对联,又称楹联。
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
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
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
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
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
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
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
落双款,分别于上下联的未尾,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
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
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
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
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
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
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如“文英女士惠存”若是别人请你写的一幅作品,上联则写请你作书人的名或号,称谓外加上“嘱书”等字样。
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
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⒎扇面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
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
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
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
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
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
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
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
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
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书法传统创作样式的落款与钤印落款源于“款识”。
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
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
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
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
作者姓名称为下款。
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
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
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
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
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
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
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
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
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
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
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
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
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
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
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某某人书”。
一般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
最后盖章。
钤印,指盖印章。
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
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
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
一般在落款人名后盖一姓名印,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
可盖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
为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又称引首印,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学海”、“求索”、“学书”等。
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
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印亦小。
用印的忌讳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匚可匹配。
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
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
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