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沧.海()碣.石()澹.澹()竦峙.()天涯.()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指王昌龄任职之地。

C.“左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且是降职。

D.《次北固山下》的韵脚有“前”“悬”“年”“边”,押“an”韵。

3.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主要有《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李白,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唐朝____________(诗歌风格)诗人,有“____________”之称。

(3)《次北固山下》选自《____________》,是一首____________(体裁)。

(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人名),“天净沙”是__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__。

4.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3)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4)《观沧海》中运用想象的手法进行描写的句子是:(5)《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旧事物必将为新事物所替代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净沙·秋思》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你的想象力,改写下面的句子。

(100字左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课后拓展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课后拓展练习含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4、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三、探究提高1、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次”意为,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颈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天净沙秋思》一、填空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 ”。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 。

”2、前三句用九个偏正关系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

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之情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诗句是:。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共6题;共28分)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扑撒________ 模________ 样(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________ 举chà________ 那(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4.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________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________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ái shù________上的葡萄wàn________再也pān fù________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________的手脚。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liāo________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句子朗诵节拍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D. 旭日/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以下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郁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 〝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爽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欢以及对美妙生活的神往。

C. 作者把平铺直叙的客观景物衔接成一幅繁复凄凉的水墨画,将有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形融合。

D. 〝断肠人在天涯〞描画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蛇添足,直抒胸臆。

3.以下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绚丽现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一致中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B.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风景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同,开阔的意境和雄壮的气势是诗人广阔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弥漫着作者丰满的热情,意思又很委婉。

C. 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宗旨。

D. 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停止了分写。

4.以下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顺眼。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予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

D. 诗歌想象奇特,表达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作风。

二、言语表达5.解释以下划线的词。

①山岛竦峙:________②幸甚至哉:________③客路青山外:________④海日生残夜:________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溢兴趣性,请你依据以下图示猜成语。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答案】(1)山岛竦峙(2)秋风萧瑟(3)随君直到夜郎西(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答案】A【解析】B.作者曹操,字孟德。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答案】谈【解析】对仗的要求: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答案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何澹澹..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2)海日生残夜..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3)客路..青山外客路:旅人前行的路(4)枯藤老树昏鸦..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三、四及第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雄奇豪迈”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而“迁”可以指贬官,也可以指平调或升迁。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默写填空。

(1)直接性默写。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理解性默写。

①《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作者托月相送的情怀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悲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语文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语文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语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jié)水何淡淡B. 山岛竦峙.(shì)左迁龙标C. 秋风萧瑟.(sè)夕阳西下D. 子规啼.(tí)枯籐老树【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项应为“水何澹澹”;B项应为山岛竦峙(zhì);D 项应为“枯藤老树”。

故选C。

2.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 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B. 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 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 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的词语解释有误,“星汉灿烂”中“星汉”的意思应该是“银河”。

3.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杨花落尽/子规/啼D. 枯藤/老树/昏鸦【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

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C项的停顿不准确,应该为: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关系的一句诗。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班别:姓名:学号:《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钱塘湖春行》一、常识填空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号;是代着名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2、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3、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4、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着名作家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钱塘湖春行》一、常识填空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着名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

3、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探究提高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如:“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换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着名戏曲作家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深秋,夕阳西下。

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