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
微量元素铅

微量元素铅微量元素铅是一种常见的元素,其化学符号为Pb,原子序数为82。
铅是一种有毒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岩石、土壤和水体中。
本文将从铅的来源、性质、应用和健康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铅的来源铅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类。
自然来源包括铅矿石、土壤和大气中的尘埃等;人为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水管、油漆、饮用水和食物等。
二、铅的性质铅是一种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柔软的特点。
它是一种稳定的金属,不易被氧化。
铅的熔点较低,约为327摄氏度,易于熔化和加工。
铅在大气中不易挥发,但在酸性环境中容易溶解并释放出有害物质。
三、铅的应用铅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制造电池、化妆品、涂料、印刷油墨、铅管、保险丝、焊接材料等。
此外,铅还可以用于防辐射材料、陶瓷、玻璃和铅笔芯等制造。
四、铅的健康影响铅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
长期暴露在铅污染环境中,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神经系统损害、肾脏损伤、贫血、生殖系统问题等。
特别是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铅的毒性更为严重,可能会导致智力发育障碍、行为问题和生长迟缓等。
五、铅的防护措施为了减少铅对人体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首先,应避免暴露在铅污染环境中,特别是工作场所和污染严重的地区。
其次,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清洁蔬果等,减少摄入铅的风险。
同时,应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工业排放的监管和水质的治理,减少铅的污染源。
六、铅的环境污染治理铅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任务。
可以通过改善工业生产工艺、减少废气和废水排放、加强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来减少铅的污染。
此外,加强环境监测和建立相关法规也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七、结语微量元素铅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金属,其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
我们应当加强对铅污染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铅的暴露和摄入。
同时,也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监管,减少铅的污染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无铅的生活环境。
铅的标准是多少

铅的标准是多少铅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铅也是一种有毒物质,过量的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各国针对铅的使用和排放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那么,铅的标准是多少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铅的使用范围。
铅广泛应用于电池、建筑材料、油漆、印刷油墨、玻璃制品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铅的使用不可避免,但是过量的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各国针对不同领域的铅使用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在建筑材料领域,铅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中的铅含量。
例如,各国对于涂料、涂料中的铅含量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建筑材料不会释放过量的铅,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此外,一些国家还对于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中的铅含量有相应的标准要求,以保障建筑材料的安全使用。
在电子产品领域,铅的标准主要体现在电子产品中的铅含量。
例如,欧盟对于电子产品中的铅含量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电子产品符合RoHS指令,即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
这些规定旨在减少电子产品的铅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在食品包装领域,铅的标准主要体现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铅迁移限量。
各国对食品包装材料中的铅迁移限量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食品包装材料不会释放过量的铅,污染食品,危害人体健康。
总的来说,铅的标准是根据不同领域的使用需求和风险评估制定的。
各国针对建筑材料、电子产品、食品包装等领域都有相应的铅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我们作为铅的使用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铅标准,减少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同时,科研人员也应当不断努力,研发出更加环保、安全的替代品,减少对铅的依赖,共同保护地球家园和人类健康。
通过对铅的标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使用和管理铅,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希望各国在未来能够加强合作,制定更加严格和科学的铅标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清洁、安全的世界。
铅的英文单词

铅的英文单词
摘要:
1.铅的英文单词
2.铅的应用
3.铅的英文单词的来源
正文:
铅的英文单词是"lead"。
铅是一种柔软、蓝色的金属,它属于碱土金属元素。
在现代社会中,铅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被用于制造铅笔芯、油漆、玻璃和陶瓷等。
此外,铅还被用于一些工业领域,如电池制造和放射性防护。
尽管铅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的英文单词"lead"的来源却十分有趣。
据说,"lead"这个词最早源于古英语,当时的意思是“领路”或“引导”。
这是因为,在古代,铅被广泛用于制作铅字,而铅字又被用于印刷书籍和地图等导航资料。
因此,铅在古代具有引导和领导的象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lead"这个词逐渐演变为表示铅元素的英文单词。
如今,当我们提到"lead"时,我们通常会想到铅这种金属元素,而不是它的原始含义。
总的来说,铅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铅的性质

一、铅的性质铅是最软的重金属,呈灰白色。
熔点低(327.4℃)、密度大(11.68克/厘米3)、展性好、延性差。
对电和热的传导性能不好。
高温下易挥发。
铅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氧化铅膜,在潮湿和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中,表面生成碱式碳酸铅膜,这两种化合物,均能阻止铅的继续氧化。
铅是两性金属,既能生成铅酸盐,又能与盐酸、硫酸作用生成 PbCl2和PbSO4的表面膜。
因其膜几乎不再溶解,而能起到阻止继续被腐蚀的钝化作用。
铅还具有吸收放射线的性能。
自然界中含铅的矿物,主要有方铅矿和白铅矿。
以方铅矿分布最广,开采最多。
目前,铅的生产方法,仍沿用传统的工艺流程,即由采选、烧结焙烧、还原熔炼、火法精炼及电解精炼等几个环节构成的提取过程。
八十年代以来开始工业应用的直接炼铅方法主要有氧气底吹炼铅法和基夫赛特炼铅法。
铅能与锑、锡、铋等配制成各种合金。
二、二氧化铅PbO2 (又称过氧化铅、铅酸酐)分子量239.19 棕褐或暗褐色(显微)结晶或(重质)粉末。
是四价铅的氧化物,不是二价铅的过氧化物。
晶体结构属斜方晶系。
受光的作用分解成四氧化三铅和氧。
熔点290℃/分解;相对密度(水=1)9.36~9.38g/cm3。
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1(氧化剂)。
有毒!不溶于水和醇,微溶于乙酸、氢氧化钠水溶液。
缓慢溶于硝酸和醋酸铵,迅速溶于盐酸(溶于稀盐酸)、硝酸与过氧化氢溶液。
加热到290℃易分解,生成氧和三氧化二铅。
更高温度下生成氧和四氧化三铅。
为强氧化剂。
与强碱加热生成高铅酸盐。
与有机物接触易燃。
二氧化铅系两性氧化物,酸性比碱性强。
跟强碱共热生成铅酸盐。
有强氧化性。
跟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铅、氧气和水。
跟盐酸共热,生成二氯化铅、氯气和水。
跟硫、磷等可燃物混和研磨引起发火。
二氧化铅电极是良好的阳极材料,可代替铂阳极。
由硝酸使四氧化三铅分解[Pb3O4+ 4HNO3→PbO2 + 2Pb(NO3)2 + O2]或由漂白粉与碱性的氢氧化铅溶液作用而制得。
铅的同位素

铅的同位素铅(Pb)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为82。
铅具有多种同位素,即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
铅的稳定同位素有两种,分别是铅-206和铅-207,它们的自然丰度分别为24.1%和22.1%。
此外,铅还有多种放射性同位素,如铅-210、铅-212、铅-214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和放射性特性。
铅-206是铅的最稳定同位素,它拥有82个质子和124个中子,总共206个核子。
铅-206是一种非放射性同位素,不会自发地衰变释放辐射。
由于其稳定性较高,铅-206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并且被用作地球年龄的测定。
地质学家通过测量铅-206与其衰变产物铅-207的比值,可以推断出岩石或矿物的年龄。
这种方法被称为铅-铅定年法。
铅-207是铅的另一种稳定同位素,它具有82个质子和125个中子,总共207个核子。
铅-207的自然丰度较高,也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岩石、矿物和大气中。
铅-207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地球形成的早期,因为它是铅-235衰变的终产物。
铅-235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具有82个质子和153个中子,总共235个核子。
铅-235经过连续的衰变过程最终变为稳定的铅-207。
利用铅-207与铅-206的比值,地质学家可以推断出岩石或矿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除了稳定同位素,铅还有多种放射性同位素。
铅-210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具有82个质子和128个中子,总共210个核子。
铅-210的半衰期约为22年,会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α粒子和β粒子。
由于其较短的半衰期,铅-210在环境中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
铅-210经常被用来研究海洋和湖泊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地质过程。
铅的同位素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核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岩石的形成过程、环境的污染状况等。
通过分析铅同位素的比值,可以追溯物质的来源和迁移路径,揭示自然界中的地球化学过程。
高中化学知识点:铅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铅及其化合物
铅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Pb,原子序数为82。
铅及其化合物在高中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铅及其化合物相关的知识点。
1. 铅的性质
- 铅是一种重金属,在常温下为银白色固体。
- 铅的熔点相对较低,为327.5摄氏度,熔化时会呈现出特殊的冷却效应。
- 铅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延性,可以被锤击和拉伸成薄片。
- 铅是一种较稳定的金属,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2. 铅的化合物
铅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2.1 氧化铅(PbO)
- 氧化铅是一种黄色固体,也被称为黄铅矿或铬铅矿。
- 氧化铅可用作涂料和陶瓷的原料,也可用于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材料。
2.2 亚硝酸铅(Pb(NO2)2)
- 亚硝酸铅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常用于制备其他铅化合物。
- 亚硝酸铅具有强氧化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可用作氧化剂。
2.3 硫酸铅(PbSO4)
- 硫酸铅是一种白色固体,常见于铅酸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 硫酸铅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盐,常用于定性分析实验中。
2.4 乙酸铅(Pb(C2H3O2)2)
- 乙酸铅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常用于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催化剂。
- 乙酸铅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注意安全。
以上是关于高中化学中铅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知识点。
通过学习铅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元素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
铅的危害与预防知识讲解

铅的危害与预防铅的危害与预防铅为柔软、带灰白色的重金属。
原子量207.,比重11.、熔点327.℃,沸点1525℃,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铅蒸气在空气中迅速氧化为氧化亚铅(Pb2O),并凝集成铅烟,随着熔铅温度升高,还可逐步生成氧化铅(密陀僧,PbO)、三氧化二铅(黄丹,Pb2O3),四氧化三铅(红丹,Pb3O4)。
以烟尘的形态溢散于空气中,铅尘或者铅易溶于弱酸。
二、尘毒物质的种类和分布除铜工段在冶炼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多,多以气体、蒸汽、粉尘状态存在,其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 有毒、有害气体。
铅蒸汽:分布在熔铅锅上方和电解车间顶部,由于温度高、以蒸汽状态挥发在空气中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二) 粉尘。
铅粉尘:分布在除铜、成品和始级片捞渣现场,时常吸入,可导致铅中毒。
(三) 分类。
1 、按状态可分为:①气体类②液体类③固体类④雾状类。
2、按毒物的制毒作用分: ①刺激性毒物②窒息性毒物③麻醉性毒物④腐蚀性毒物⑤致敏性毒物⑥致热源性毒物人体中毒受多方面的影响,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①有毒物质在空间有浓度②接触毒物的时间③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④个体对毒物的耐受性⑤毒物的联合作用。
铅及其化合物都有毒,铅作用于全身各器官和系统,主要累及神经、造血、消化、心血管系统及肾。
铅尚可破坏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铅的毒作用较清晰有:1 、卟啉代谢障碍。
卟啉是血红素的前身,是合成血红素的主要成份。
铅对卟啉代谢影响比较严重的是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和血红素合成酶所作用的两个环节,这两种酶都含有疏基,铅容易抑制含水量疏基的酶。
卟啉代谢障碍,影响血色素的合成, 于是铅中毒时产生贫血。
2、血管痉挛。
铅中毒可致血管痉挛。
腹绞痛是小动脉痉挛引起的,常伴有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患者面色苍白,即所谓“铅容”是皮肤血管收缩引起的。
铅中毒性脑病是一种高血压脑病, 由于脑血管痉挛,脑贫血,脑水肿所致。
铅的基本及化合物的特性

铅的基本及化合物的特性一、铅的发现小史铅是人类较早提炼出来的金属之一。
公元前3000年埃及使用了铅制小人像,中国商代(公元前16-11世纪),铅就用于青铜器。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铅戈中含铅达99.75%。
我国的铅生产规模在解放初期相当小,现在已达到较高水平。
二、物理性质金属铅结晶属于等轴晶系,其物理性质方面的特点为硬度小、密度大、熔点低、沸点高、展性好、延性差、对电与热的传导性能差、高温下容易挥发、在液态下流动性大。
铅在空气中表面易氧化成铅膜,或碱式碳酸铅。
铅系两性金属,可和盐酸、硫酸作用生成盐类。
这些性质如表1-1。
铅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620 710 820 960 1130 1290 1360 1415 1525蒸气压(kPa)1.33×10-4 1.33×10-3 1.33×10-2 1.33×10-1 1.33 6.7 13.3 38.5 101.3 可见在高温下铅的挥发程度很大,所以在火法炼铅过程中容易导致铅的挥发损失和环境污染,炼铅厂必须设置完善的收尘设备。
三、化学性质铅在完全干燥的常温空气中或在不含空气的水中,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但在潮湿和含有CO2的空气中,则失去光泽而变成暗灰色,其表面被PbO2薄膜所覆盖,此膜慢慢地转变成碱性碳酸铅3PbCO3·Pb(OH)2。
铅在空气中加热熔化时,最初氧化成PbO2,温度升高时则氧化为PbO,继续加热到330~450℃形成的PbO氧化为Pb2O3,在450~470℃的温度范围内,则形成Pb3O4(即2PbO·PbO2,俗称铅丹)。
无论是Pb2O3或Pb3O4在高温下都会离解生成PbO,因此高温下惟一稳定的氧化物。
CO2在对铅的作用不大,浸没在水中(无空气)的铅很少腐蚀。
铅易溶于硝酸(HNO3)、硼氟酸(HBF4)、硅氟酸(H2SiF6)、醋酸(CH3COOH)及AgNO3等;盐酸与硫酸仅在常温下与铅的表面起作用而形成几乎是不溶解的PbCl2和PbSO4的表面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芝勇 龙佳星 陈梓默 刘 尚
铅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 、质软、熔点327℃、 导电性良好。 化学性质: 稳定,表面易形成氧化薄膜。
铅的来源
• 自然来源: 大气(火山爆发、森林大火) 土壤(最大的含铅库) 水源(热水多、清晨多) 食物(大气沉积、铅污染、高铅食物) • 非自然来源: 油漆、蜡笔、工业和交通废气
Tips
慎用奶瓶; 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中年尽量减少染发次数或者选择不染发; 老年人勿用含铅锡壶饮酒
少食含铅量高的食物,保证食物中含有充足 的铁、锌、钙;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儿童性铅中毒
急性中毒病儿口内有金属味,流涎,恶 心,呕吐,呕吐物呈白色奶块状(铅在胃 内生成白色氯化铅),腹痛,出汗,烦躁, 拒食等。当发生急性铅中毒性脑病时,突 然出现顽固性呕吐(可为喷射性),并伴 有呼吸、脉搏增快,共济失调,斜视,惊 厥,昏迷等 慢性多见于2~3岁后,一般从摄毒至出现症 状约3~6月。
铅的用途
蓄电池、电缆; 铅合金可制作铅字,焊锡,保险丝等; 制反应容器,如反应罐 ; 制颜料,如铬酸铅(黄色)、碘化铅 (金色)、碳酸铅(金色)。
血铅水平
血铅≥ 10/dL,即为血铅超标。 Ⅰ级:10ug/dL Ⅱ级:10-19ug/dL Ⅲ级:20-44ug/dL Ⅳ级:45-69ug/dL Ⅴ级:≥70ug/dL Ⅰ 级属相对安全水平, Ⅱ 、Ⅲ级属中毒铅中 毒, Ⅳ 、Ⅴ级则属重度。
急性四乙铅中毒
由短期内大量吸人所致,潜伏期6小时 至11天。神经精神症状为丰要表现,患者 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噩梦、记忆 障碍、优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如果车间空气四乙基铅浓度达10mg/m3, 吸入1小时即可急性中毒。
慢性铅中毒
职业性铅中毒以慢性中毒居多。非职 业性慢性中毒可因长期用含铅锡壶饮酒、 服用含铅中成药以及环境污染所纹。头痛、 头昏、乏力、失眠、多梦、健忘等神经衰 弱症是早期和较常见症状。可因缺钙、饮 酒、创伤、感染、发热等放诱发症状加重。
铅的吸收
• 大气中的铅由呼吸道进入肺; • 铅极少经皮肤吸收; • 小肠是吸收铅的主要部位: 小肠吸收铅、 钙、铁、锌的转运蛋白 是同一种,适量提高食物中钙、铁、锌的 含量可以织中的铅,血液中 铅99%在红细胞中,1%分布于血浆中。 储存池: 骨性组织中的铅。占人体总铅量的90% 以上,低钙时血铅含量增加。 其他: 少量分布于肝、肾、脑、脾和肌肉。
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铅流动性大。
铅的排泄
血铅的半衰期为25-30天,软组织中的铅半 衰期为30-40天,骨铅则约为10年。 排泄方式: 约2/3的铅经肾脏随小便排出; 约1/3经过胆汁分泌进入肠道,然后随大便 一同排出; 极少数的铅随着指甲、头发的脱落排出体 外。
促进排铅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C的:如橙子、柠檬 富含钙、铁的:鱼、蛋、血、肝、黑木耳 富含锌的:肉、海产品 富含果胶的:香蕉、番茄 大蒜素:大蒜 若血铅水平达到Ⅴ级,需到医院就诊,进 行药物排铅。
铅的代谢
小肠内:铅进入消化道后首先要成为铅离子 才能被小肠吸收。 血铅:红细胞中的铅会与血红蛋白(HBA2)结 合,离子钙能够将铅置换出来。 骨铅:铅能够破坏生长中的骨的钙化。
脑:脑组织是铅的重要靶器官。
※儿童代谢铅的特点
吸收多:
吸收率高、较多手口动作,
单位体重食物摄入大于成人,
呼吸道吸收多;
排泄少;
铅中毒
过量的铅和其化合物进入血循环会发生中 毒,口服2-3克可致中毒,50克可致死。 铅中毒对人体的损害是不容忽视的: 骨骼、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心血管系 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
急性铅中毒
急性铅中毒的发生较少。多因消化道吸 收所致。误食含铅化合物4—6小时后,出现 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便秘或腹泻, 以及血压升高。少数发生消化道出血和麻 痹性肠梗阻。 较严重: 中毒性肝炎(肝肿大、ALT升高,或伴有 黄疸)、中毒性肾炎(蛋白尿、管型尿、红细 胞尿)、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和铅毒性脑病 (痉挛、抽搐、高热、昏迷和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