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 官方 第四版

合集下载

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 第四版

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 第四版
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 统》官方课件 第四版
汇报人: 202X-01-05
contents
目录
• 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 • 进程管理 • 内存管理 • 文件系统 • 设备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概
01

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总结词
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详细描述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 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界面管理等。
操作系统的分类
总结词
操作系统的分类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操作系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根据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可以分为单机操作系统 和网络操作系统;根据功能,操作系统可以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和通 用操作系统;根据规模,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个人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等。
进程管理
内存管理
03
内存管理的概念与功能
内存管理概念
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计算 机内存的子系统,负责分配和回收内 存空间,以及管理内存中的数据。
内存管理功能
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内存分配、 内存回收、地址转换和内存保护等。
内存的分配策略
静态分配
在程序运行前,系统根据程序的大小 和需求一次性分配所需的内存空间, 程序运行期间不再进行内存的重新分 配。
文件的访问控制机制
文件的访问控制机制包括访问控制表(ACL)、能力表( Capabilities)等,用于限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权限。
文件的访问安全
文件的访问安全是指通过访问控制机制来确保文件的安全性和完整 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
设备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1.什么是前趋图?为什么要引入前趋图?答:前趋图(PrecedenceGraph)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记为DAG(DirectedAcyclicGraph),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2.画出下面四条诧句的前趋图:S1=a:=x+y;S2=b:=z+1;S3=c:=a-b;S4=w:=c+1;答:其前趋图为:3.4.5.6.a.未建立任何进程的程序,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来运行。

7.试说明PCB的作用?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a.PCB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

PCB中记录了操作系统所需的用于描述进程情况及控制进程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

因而它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和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

b.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系统总是通过其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系统是根据进程的PCB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而感知到该进程的存在的,所以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11.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12.为什么要引入挂起状态?该状态有哪些性质?答:引入挂起状态处于五种不同的需要:终端用户需要,父进程需要,操作系统需要,对换需要和负荷调节需要。

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不能接收处理机调度。

10.在3)。

17.在撤销一个进程时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答:(1)根据被终止进程标识符,从PCB集中检索出进程PCB,读出该进程状态。

(2)若被终止进程处于执行状态,立即终止该进程的执行,臵调度标志真,指示该进程被终止后重新调度。

(3)若该进程还有子进程,应将所有子孙进程终止,以防它们成为不可控进程。

(4)将被终止进程拥有的全部资源,归还给父进程,或归还给系统。

2024版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ppt课件

2024版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ppt课件

分布式处理系统的应用
如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
分布式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
01
将文件分布在多个计算机节点上,通过网络进行访问和
管理。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02
将数据库分布在多个计算机节点上,通过网络进行访问
和管理,同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分布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技术
文件共享是指多个用户或进程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文件。
文件保护
文件保护是指操作系统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文件被非法访问、修 改或破坏。
共享与保护的实现方法
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权限位和加密等机制来 实现文件的共享和保护。
文件操作及实现方法
文件操作
文件操作包括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写、定位和关闭等。
调度算法的性能评价指标
包括系统吞吐量、处理机利用率、周转时间、响应时间等。
典型的多处理机调度算法
如最短作业优先算法、最高响应比优先算法等。
分布式处理系统的特点与分类
分布式处理系统的特点
自治性、并发性、资源共享、透 明性等。
分布式处理系统的分类
根据系统中计算机的类型和互连 方式,可分为同构型分布式系统 和异构型分布式系统。
并行处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包括多个处理单元、互连网络、存储器等部件,通过相互 协作完成并行任务。
并行处理系统的分类 根据处理单元的数量和互连方式,可分为共享内存系统和 分布式内存系统。
多处理机调度算法及性能评价
多处理机调度算法的种类
包括静态调度算法和动态调度算法,其中动态调度算法又可分为集中式调度和分布式调度。
进程调度算法的实现需要考虑系统 效率、公平性和实时性等因素。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核心程序,它对计算机的运行、管理、维护和安全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的概述和重点内容。

一、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操作系统由内核和外壳两部分组成,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并控制系统硬件设备和资源的访问,而外壳则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各种接口、命令、程序和应用的集合。

操作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管理系统资源,处理进程和线程,提供系统服务,实现文件管理、内存管理和存储管理功能,保障系统安全和稳定性。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的概述《计算机操作系统 - 第四版》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ndew S. Tanenbaum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Herbert Bos合作编写的一部经典教材,它在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被公认为是标志性著作之一。

该书于2014年第三次出版,对最新的操作系统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

该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现代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磁盘管理、网络通信、安全等领域,同时涵盖了许多新兴技术和热门话题,如多核处理器、云计算、虚拟化等。

该书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的教育和研究之中。

三、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体系结构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操作系统管理所有资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数据结构、算法等。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单体式和微内核两类。

单体式操作系统采用单一核心结构,所有的系统调用都由内核执行。

微内核操作系统则将操作系统分为较小的内核和更高层的服务进程,通过定义标准接口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

微内核的优点是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缺点是执行效率较低。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混合式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它的设计是将单体式和微内核两种体系结构结合起来,以获得两者的优点,并克服缺点。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1-8章-课后答案(全)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1-8章-课后答案(全)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1-8章-课后答案(全)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一章1. 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接口,以方便他们的使用。

2. 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进程管理:负责创建、执行和终止进程,并管理它们的资源分配。

- 存储管理: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分配、虚拟内存和页面置换等。

- 文件系统管理: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包括文件的存储、读写和保护等。

- 设备管理: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如打印机、键盘和鼠标等。

- 用户接口: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互的接口,如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用户界面。

3. 操作系统的类型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一系列预先定义的指令集来运行任务。

- 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计算机系统。

- 实时操作系统:对任务的响应时间要求非常高,用于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支持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 分布式操作系统:在多台计算机上分布式地管理和调度任务。

第二章1.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进程是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实例,而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执行单元。

进程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而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

多个线程可以在同一进程内并发执行,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进程的状态转换进程可以处于以下状态:- 创建状态:进程正在被创建。

- 就绪状态:进程准备好执行,等待分配CPU资源。

- 运行状态:进程占用CPU资源执行。

- 阻塞状态:进程等待某种事件发生。

- 终止状态:进程完成执行或被终止。

3. 进程调度算法操作系统使用进程调度算法来决定哪个进程应该被执行。

常见的调度算法有:-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按照进程到达的顺序进行调度。

- 最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选择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进行调度。

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通用课件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 通用课件

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通用课件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 通用课件

THANK YOU
感谢观看
避免死锁、检测并恢复 死锁、预防死锁。
按顺序申请资源、请求 和持有、预先分配、静 态重分配。
检测死锁、停止进程、 撤销进程、恢复进程。
避免“请求和持有”、 避免“不剥夺”。
03
内存管理
内存的基本概念
内存
01
计算机中重要的硬件资源之一,用于存储运行中的程
序和数据。
内存种类
02 RAM、ROM、Cache等。
设备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分配、使 用、维护等。
02
进程管理
进程的基本概念
1 2
进程
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 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进程的特征
独立性、并发性、异步性、结构特征。
3
进程的状态
就绪状态、等待状态、运行状态、结束状态。
进程的创建和终止
进程的创建
内存共享
02
03
内存锁定
多个程序可以共享一些公共的内 存区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现数据交换和协作 。
一些关键数据和代码可以被锁定 在内存中,防止被其他程序修改 或破坏。
04
文件系统
文件的基本概念
文件
文件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单位,由数据项、 数据格式和数据结构组成。
文件类型
根据使用需求和存储内容,文件可分为文本文 件、二进制文件、图像文件等。
01
02
03
虚拟内存
通过将内存分为多个逻辑 分区,实现了一种类似于 硬盘的内存管理方式。
页面置换算法
当内存空间不足时,操作 系统会将一些不常用的页 面置换到硬盘上,以释放 内存空间。
页面调度

第五章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

第五章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

第五章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1. 引言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操作系统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底层的软件,负责管理和协调硬件设备和应用程序的资源。

本章将介绍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第四版的内容,该课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2. 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第四版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第四版是一本全面介绍操作系统原理和实践的教材。

它涵盖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输入输出等核心内容。

该课件由汤小丹教授及其团队编写,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和修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3. 内容概述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第四版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3.1 基本概念本部分介绍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还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批处理系统到现代的分时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3.2 进程管理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程序的执行实例。

本部分介绍了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等相关概念。

同时还讨论了多进程和多线程的概念和应用。

3.3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之一。

本部分介绍了内存的分段、分页和虚拟内存等管理技术。

还讨论了内存分配和回收的算法和策略。

3.4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管理和组织文件的一种机制。

本部分介绍了文件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文件操作和文件共享等相关概念。

还讨论了文件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

3.5 输入输出输入输出是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交互的重要方式。

本部分介绍了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工作原理,以及操作系统对输入输出的管理和控制机制。

4. 实用性与价值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第四版在教学和研究领域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价值。

它可以作为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教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践。

同时,它也是从事操作系统研究的学者和工程师的重要参考资料,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分析。

2024年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

2024年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
19
文件目录管理
文件目录的概念
文件目录是记录系统中所有文件的名字及其存放地址的目录表, 是文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件目录的结构
文件目录通常采用树形结构,包括单级目录、二级目录和多级目录 等。多级目录结构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大量文件。
目录管理功能
目录管理功能包括目录的创建与删除、目录的打开与关闭、目录的 遍历与搜索等。
容错与可靠性
通过冗余备份和故障恢复机制,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可靠性。
29
网络操作系统和云计算操作系统
01
02
03
04
网络服务支持
提供文件共享、打印服务、电 子邮件等网络服务,满足用户
需求。
云计算资源管理
对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存储 和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
度。
虚拟化技术
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资源 的抽象和复用,提高资源利用
02
常见的进程同步机制包括信号量(Semaphore)、管程(Monitor)和消息传 递(Message Passing)等。
03
进程通信是指不同进程之间传递数据和信息的技术,常见的进程通信方式包括 管道(Pipe)、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信号(Signal)和共享内存 (Shared Memory)等。
15
页面置换算法
先进先出(FIFO)算法
选择最早进入内存的页面进行置换。
最优(OPT)算法
选择未来最长时间不会被访问的页面进行置换, 需要预知未来的页面访问序列。
ABCD
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算法
选择最近最长时间未被访问的页面进行置换。
时钟(CLOCK)算法
通过循环扫描页面的访问位和修改位来决定哪些 页面可以被置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在图2-1(a)所示的前趋图中,存在着如下前趋关系: P1→P2,P1→P3,P1→P4,P2→P5,P3→P5,P4→P6, P4→P7,P5→P8,P6→P8,P7→P9,P8→P9 或表示为: P={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 P2), (P1, P3), (P1, P4), (P2, P5), (P3, P5), (P4, P6), (P4, P7), (P5, P8), (P6, P8), (P7, P9), (P8, P9)}
9.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图2-2 程序顺序执行的前趋图
10.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2. 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 由上所述可以得知,在程序顺序执行时,具有这样三个 特征:① 顺序性:指处理机严格地按照程序所规定的顺序执 行,即每一操作必须在下一个操作开始之前结束;② 封闭性: 指程序在封闭的环境下运行,即程序运行时独占全机资源, 资源的状态(除初始状态外)只有本程序才能改变它,程序一 旦开始执行,其执行结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③ 可再现性: 指只要程序执行时的环境和初始条件相同,当程序重复执行 时,不论它是从头到尾不停顿地执行,还是“停停走走”地 执行,都可获得相同的结果。程序顺序执行时的这种特性, 为程序员检测和校正程序的错误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进程(或程序)之间的前趋关系可用“→”来表示,如果 进程Pi和Pj存在着前趋关系,可表示为(Pi,Pj)∈→,也可写 成Pi→Pj,表示在Pj开始执行之前Pi 必须完成。此时称Pi是Pj 的直接前趋,而称Pj是Pi的直接后继。在前趋图中,把没有 前趋的结点称为初始结点(Initial Node),把没有后继的结点 称为终止结点(Final Node)。此外,每个结点还具有一个重量 (Weight),用于表示该结点所含有的程序量或程序的执行 时间。
12.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图2-3 程序并发执行时的前趋图
13.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由图2-3可以看出,存在前趋关系Ii→Ci,Ii→Ii+1,Ci→Pi, Ci→Ci+1,Pi→Pi+1,而Ii+1和Ci及Pi-1是重叠的,即在Pi-1和Ci以 及Ii+1之间,不存在前趋关系,可以并发执行。
5.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应当注意,前趋图中是不允许有循环的,否则必然会产 生不可能实现的前趋关系。如图2-1(b)所示的前趋关系中就 存在着循环。它一方面要求在S3开始执行之前,S2必须完成, 另一方面又要求在S2开始执行之前,S3必须完成。显然,这 种关系是不可能实现的。
S2→S3,S3→S2
6.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图2-1 前趋图
7.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2.1.2 程序顺序执行 1. 程序的顺序执行 通常,一个应用程序由若干个程序段组成,每一个程序
段完成特定的功能,它们在执行时,都需要按照某种先后次 序顺序执行,仅当前一程序段执行完后,才运行后一程序段。 例如,在进行计算时,应先运行输入程序,用于输入用户的 程序和数据;然后运行计算程序,对所输入的数据进行计算; 最后才是运行打印程序,打印计算结果。我们用结点(Node) 代表各程序段的操作(在图2-1中用圆圈表示),其中I代表输 入操作,C代表计算操作,P为打印操作,用箭头指示操作的 先后次序。
11.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2.1.3 程序并发执行 1. 程序的并发执行 我们通过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明程序的顺序执行和并发
执行。在图2-2中的输入程序、计算程序和打印程序三者之 间,存在着Ii→Ci→Pi这样的前趋关系,以至对一个作业的输 入、计算和打印三个程序段必须顺序执行。但若是对一批作 业进行处理时,每道作业的输入、计算和打印程序段的执行 情况如图2-3所示。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2.1 前趋图和程序执行 2.2 进程的描述 2.3 进程控制 2.4 进程同步 2.5 经典进程的同步问题 2.6 进程通信 2.7 线程(Threads)的基本概念 2.8 线程的实现 习题
1.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2.1 前趋图和程序执行
在早期未配置OS的系统和单道批处理系统中,程序的执 行方式是顺序执行,即在内存中仅装入一道用户程序,由它 独占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只有在一个用户程序执行完成后, 才允许装入另一个程序并执行。可见,这种方式浪费资源、 系统运行效率低等缺点。
对于具有下述四条语句的程序段: S1: a :=x+2 S2: b :=y+4 S3: c :=a+b S4: d :=c+b 可画出图2-4所示的前趋关系。可以看出:S3必须在a和b 被赋值后方能执行;S4必须在S3之后执行;但S1和S2则可以 并发执行,因为它们彼此互不依赖。
8.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这样,上述的三个程序段间就存在着这样的前趋关系: Ii→Ci→Pi,其执行的顺序可用前趋图2-2(a)描述。
即使是一个程序段,也可能存在着执行顺序问题,下面 示出了一个包含了三条语句的程序段:
S1: a :=x+y; S2: b :=a-5; S3: c :=b+1; 其中,语句S2必须在语句S1后(即a被赋值)才能执行,语句S3 也只能在b被赋值后才能执行,因此,三条语句存在着这样 的前趋关系:S1→S2→S3,应按前趋图2-2(b)所示的顺序执行。
2.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2.1.1 前趋图 为了能更好地描述程序的顺序和并发执行情况,我们先
介绍用于描述程序执行先后顺序的前趋图。所谓前趋图 (Precedence Graph),是指一个有向无循环图,可记为 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它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 先后顺序。图中的每个结点可用来表示一个进程或程序段, 乃至一条语句,结点间的有向边则表示两个结点之间存在的 偏序(Partial Order)或前趋关系(Precedence Re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