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印油墨介绍(上)

合集下载

如何控制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

如何控制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

如何控制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在印刷行业中,丝印工艺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

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控制对于印刷品的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控制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以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一、调整印版表面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与印版表面的粗糙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当印版表面越光滑时,丝印油墨的膜厚会越薄,颜色深浅会越浅。

因此,如果您想要减少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可以通过修改印版表面来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技术来使得印版表面更加光滑,以便更好地控制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

二、控制油墨的流动性油墨的流动性是影响丝印油墨膜厚和颜色深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油墨的流动性更大时,膜厚会变得更厚,颜色深浅也会更深。

因此,如果你想要降低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你也可以通过降低油墨的流动性来实现这一目标。

有一些特殊的润滑剂可以被添加到油墨中,以帮助减少油墨的流动性。

三、调整油墨的颜料浓度另一种控制丝印油墨的颜色深浅的方法是调节油墨中颜料的浓度。

高浓度的颜料会使印刷品的颜色更加深色,低浓度的颜料会产生浅色。

因此,通过合理调整颜料的浓度,可以很好地控制丝印油墨的颜色深浅。

这种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印刷需求和印刷机器来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注意油墨的打印速度最后,对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的控制还需要注意油墨的打印速度。

如果油墨的打印速度过快,膜厚和颜色深浅可能会偏大。

因此,在印刷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油墨的打印速度,以确保控制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综上所述,通过调整印版表面、控制油墨的流动性、调整油墨的颜料浓度以及注意油墨的打印速度,可以很好地控制丝印油墨的膜厚和颜色深浅。

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的印刷需求和印刷工艺,对于提升印刷品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丝印油墨种类

丝印油墨种类

丝印油墨种类虽然丝印油墨属于印刷油墨的一种,但区分丝印油墨的种类方法非常的多。

主要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根据油墨的特性区分种类:可分为荧光油墨、亮光油墨、快固着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紫外线干燥油墨、升华油墨、转印油墨等。

[1]根据油墨所呈状态区分种类;胶体油墨,如水性油墨、油性油墨、树脂油墨、淀粉色浆等。

固体油墨,如静电丝网印刷用墨粉。

根据油墨的特性区分种类:可分为荧光油墨、亮光油墨、快固着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紫外线干燥油墨、升华油墨、转印油墨等。

根据承印材料区分种类:纸张用油墨:油性油墨、水性油墨、高光型油墨、半亮光型油墨、挥发干燥型油墨、自然干燥型油墨、涂料纸型油墨、塑料合成纸型油墨、板纸纸箱型油墨。

织物用油墨: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乳液型油墨等。

木材用油墨:水性墨、油性墨。

金属用油墨:铝、铁、铜、不锈钢等不同金属专用油墨。

皮革用油墨:印刷皮革专用油墨。

玻璃陶瓷用油墨:玻璃仪器、玻璃工艺品、陶瓷器皿用油墨。

塑料用油墨:聚氯乙烯用油墨、苯乙烯用油墨、聚乙烯用油墨、丙烯用油墨等。

印刷线路板用油墨:电导性油墨、耐腐蚀性油墨、耐电镀及耐氟和耐碱性油墨。

塑料丝印油墨分类与应用(1)按承印物分类按承印物化学名称可分为:聚乙烯、聚丙烯(非极性)油墨。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极性)油墨。

按承印物的形态可分为软质塑料油墨和硬质塑料油墨。

(2)按干燥方式分类有挥发干燥型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氧化干燥型油墨。

①挥发性干燥油墨:是丝网印刷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油墨。

墨膜的成分主要是高分子物质,印刷后溶剂挥发,其高分子物质就形成墨膜。

这种挥发干燥的过程是可逆的,即干燥墨膜可使用溶剂再溶解。

油墨转移到承印物后,会有溶剂的油墨墨膜,首先发生溶剂的挥发。

油墨中的溶剂因蒸汽压的作用扩散在大气中,在墨膜表面形成液膜,然后通过液膜挥发。

在这种干燥过程中,一般内部干燥较慢,有时需吹风加速干燥的进行。

史上最全的丝印工艺介绍

史上最全的丝印工艺介绍

史上最全的丝印⼯艺介绍⼀、原理油墨透过⽹版的部分⽹孔后漏印在承印物上,⽹版其余⽹孔被堵塞,油墨透不过来,这部分便在承印物上形成空⽩。

如图⼀所⽰,将油墨倒在⽹版上,在⽆外⼒作⽤下油墨不会⾃⾏通过⽹孔漏到承印物上,⽽当刮板以⼀定的压⼒和倾斜⾓度刮动油墨时,它便透过⽹版转移到下⾯的承印物上从⽽实现图像的复制。

⽹版、誊写版、打印蜡版和镂空版印刷都属于孔板的印刷。

孔版、凸版、凹版、平版印刷统称四⼤印刷⽅法。

⼆、特点1、承印物⼴:由于印版采⽤丝⽹制作,柔软⽽富有弹性,所以承印物⽆论为平⾯还是曲⾯、硬或软、⼤或⼩都能进⾏印刷。

此外,丝印因压⼒⼩⽽适合印刷易碎,易变形承印物。

2、墨层厚且遮盖⼒强:丝印墨层之厚,其他印刷⽅法⽆可⽐。

⽤⽩⾊遮盖下⾯的底⾊时若采⽤普通印刷⽅法则需在同⼀部位上印3~4次,⽽丝印只要⼀次即可完成。

丝印墨层厚度⼀般为20微⽶,特殊厚膜印刷可达1000微⽶,最薄6微⽶。

可见丝印墨层不仅厚且可调范围⼤。

3、⽴体感强:仿制版画和复制优化的效果⾮常逼真,其⾊彩效果也查过胶印。

但精细图⽂的复制效果受⼀定限制。

4、耐光性好:油墨中调⼊耐光颜料和荧光颜料后,印刷品图⽂可永久保持光泽⽽不受⽓温和⽇光的影响,甚⾄可在夜⾥发光。

因此,丝印产品适合⽤作室外⼴告、标牌等。

5、幅⾯⼤:在印刷⾯积⽅⾯,⼀般胶印、凸印等⽅法因受机械设备的限制⽽远远⽐不上丝印。

丝印最⼤幅⾯可达3mx4m或更⼤。

6、适⽤油墨种类多:⽔基、油基、溶剂基等均适合。

丝印油墨之⼴泛已超出了通常油墨的定义范围,有的实则浆料、糊料、粉末。

丝印油墨统称印料。

7、印版伸缩性⼤:丝⽹材料的特征决定了印版会有较⼤的伸缩性。

因此,⼤批量印刷时印版易拉伸从⽽影响复制效果。

三、应⽤1、书刊:印刷封⾯、插页还有⽇历、商标、盲⽂书等:2、陶瓷:可进⾏平⾯、曲⾯的直接印刷和转印:3、印染:印刷⼤幅⾯布匹,如幕布、旗⼦、⽑⼱、袋⼦、背⼼等:4、美术:印刷各种装饰品和⼴告宣传品,如玻璃、塑胶、壁纸、装饰板、⾦属容器等:5、电⼦:印刷电阻、电容器、电路板、厚膜集成电路:还可以印刷电⼦元件、热敏元件、光频反应件、功能性⽰图等:四.制版⽅法1、⼿⼯制版A、挖剪发—把原纸挖剪后转帖在丝⽹上:B、描绘发—填补、涂盖⾮漏空部位:2、照相制版A、直接法—将感光浆直接涂敷于张紧的丝⽹上,然后将阳⽚密附其上进⾏晒版、冲洗、显影、⼲燥。

丝印油墨的水性和溶剂性印刷技术有何不同

丝印油墨的水性和溶剂性印刷技术有何不同

丝印油墨的水性和溶剂性印刷技术有何不同丝印油墨是一种高效、无需高度精度的印刷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标识、装饰、电子、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其水性和溶剂性印刷技术也有着明显差异。

一、水性丝印油墨水性丝印油墨通常包含脂肪醇、乳化油和润滑剂,可以帮助功能长期保持印刷效果,并且无粘性、无残留色素,对印刷基材侵蚀性极小;由于印刷过程使用的是水性涂料,所以无毒、无味、无害,对环境和人体没有危害,更容易吸附在各类介质上且易于清洗;水性丝印油墨比较适用于纸张、木材、塑料、金属等各种材质上的印刷,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不当或其它质量问题,不仅印刷效果较差,而且可能会引起油墨流失、油墨不稳定等质量问题。

二、溶剂性丝印油墨溶剂性丝印油墨通常以有机溶剂为介质,利用其挥发性质来促使印刷过后的有效成分充分蒸发并干燥。

溶剂性丝印油墨除了可以印刷各种基材外,还可以印刷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材料,如塑料、金属、玻璃、陶瓷等不同材质上,且成本低,易于加工;在印刷过程中,通过控制溶剂浓度可以得到不同效果,如增加亮度和色彩深度等,从而使印刷效果更为优异。

三、丝印油墨应用案例丝印油墨几乎无处不用,无论是在食品、纺织、装饰、玩具、日用品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涂印品的标识、商标、条形码、图案、花纹等,印刷效果纯净、鲜明、富有质感。

比如在制造金属、塑料、玻璃等产品时,印刷企业普遍使用丝印印刷油墨,在制造电池、汽车零部件、光电、医疗器械和家电等行业,同样有密切的使用与印刷油墨技术的关系。

四、未来丝印油墨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印刷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丝印油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实现优质生产与环保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其中,水性丝印油墨的特长和适用范畴不断扩大,能够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和环保政策。

同时,固体丝印油墨的虚拟体验、光电化学技术的应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等方面,也是当前油墨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总之,丝印油墨技术是一个高效、节约成本的印刷技术,其水性和溶剂性印刷技术形式各异,根据不同需求因材施策,灵活变通,真正实现了印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YD——精选推荐

YD——精选推荐

Polydyne YD 丝印油墨主要特點Polydyne YD 是一种对于未处理或预处理的聚乙烯,聚丙烯片材、挤压塑料等具有很好吸附性的油墨。

塑料一些塑料由于富含润滑剂或是mould release agents ,通过移动,会对油墨的吸附性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在印刷后一段时间内也存在。

所以检验油墨与塑料的完全匹配性以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是很必要的。

Polydyne YD 不推荐用于任何一种未处理和处理的吹塑软性和半硬性的容器如装清洗液体的瓶子。

对于这些材料,推荐使用Seripol SO,Unipol UF 油墨。

(参看有关的产品介绍)产品的抗性Polydyne YD 对于普通的和工业用的产品,包括水,电池液,漂白剂,清洁剂,氢氧化钠和机油等都具有抗性。

建议,在开始生产之前,必须对油墨与相关的化学剂进行检验。

Polydyne YD 可用于聚丙烯的封面。

不管怎样,用于此种或其它产品的油墨,在印刷后必须用YD-381调墨油进行罩印,从而避免弄脏颜色。

Polydyne YD 不推荐用于户外产品不推荐用于户外产品。

色丽通配色系统Polydyne YD 的标准色包括色丽通配色系统,可使印刷者配出任何特殊的颜色。

此系统共有九种基本色调,每种颜色色调清纯,适合配色。

用色丽通的基本色加上黑,白和调墨油,可调配出所有的颜色。

色丽通基本色也可用于印刷,但因其色调要求的清纯度,使得这些颜色虽然鲜艳,但在一些情况下会相对透明。

颜色范围Polydyne YD 共有11种可混合的不含铅的颜色,包括色丽通配色系统标准颜色Polydyne YD YD-001 黑 YD-021 白 以上有5公斤和1公斤罐装色相缎面乾燥吹干:60℃,15-20秒。

自然干燥:15-20分钟 烘箱干燥:70℃,1-2分钟稀釋和清洗10-15%的ZC-521对于印刷速度慢或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精细印刷,可用ZC-529可用SERIWASH 万用网版清洗剂,ZC-521,Actisol Superjet 网版清洗剂清洗絲網90-120单纱网網版類型所有的抗溶剂性网版 推荐:间接或者毛细片 色丽可产品:特丽902覆蓋面積和網目55-65米2/公斤 120号丝网用途未处理的和处理的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产品,包括Priplak, Doeflex 材料顏色範圍11种包括色丽通配色系统性能快干,抗磨擦。

丝印油墨的墨层厚度与固化时间有何关系

丝印油墨的墨层厚度与固化时间有何关系

丝印油墨的墨层厚度与固化时间有何关系丝印油墨是一种经常使用在工业和创意制品上的印刷材料。

它的特点是在颜色鲜艳和持久性方面表现出色。

它采用一种专用的机器设备,通过油墨、模具和印刷工具的相互配合,可以将图案和文字印刷到各种材质表面上。

丝印油墨的墨层厚度和固化时间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两个因素通常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色彩、外观和持久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1. 墨层厚度墨层厚度指丝印油墨印到材料表面的厚度。

它是由油墨的流动性和粘度来决定的。

墨层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印刷方式、油墨的稠度、使用的印刷工具、印刷模具以及印刷的材料等。

在实际操作中,墨层厚度越大,色彩越饱和,印刷品的覆盖力和对光的反射力也会相对增强。

然而,墨层厚度过大可能会导致油墨在固化过程中被挤出来,增加干燥时间和减弱油墨层的粘着力,从而影响印刷品的耐久性和质量。

2. 固化时间固化时间是指丝印油墨在印刷结束后干燥成为硬硬实实的图案和文字的时间。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油墨类型、印刷材料、印刷层厚度、使用的干燥设备等。

固化时间对油墨的耐久性、抗水性、耐磨性等方面都有直接影响。

通常情况下,油墨的固化时间越长,印刷品的耐久性和质量就越好。

但固化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印刷品干燥缓慢,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速度。

而且,在固化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油墨可能会变色、模糊、断裂或磨损严重。

3. 墨层厚度和固化时间的关系墨层厚度和固化时间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显著的。

实际上,在固化油墨时,墨层厚度主要决定了固化时间。

这是因为油墨的固化过程通常是通过水分蒸发和氧气氧化来完成的。

墨层厚度大,需要蒸发和氧化的水分和气体也就更多,固化时间自然也会相应较长。

而墨层薄,则需蒸发和氧化的水分和气体减少,固化时间自然也会相应较短。

增加硬化剂有助于缩短固化时间,促进“半干燥”硬化剂的使用。

同时,固化时间也对墨层厚度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印刷速度和固化时间是通过控制油墨设备、工具和设备来调节的。

丝印油墨的检测标准与方法

丝印油墨的检测标准与方法

丝印油墨的检测标准与方法丝印油墨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油墨,其具有颜色鲜艳、耐候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为了保证丝印油墨的质量和印刷效果,需要制定一些检测标准与方法。

本文将介绍丝印油墨的常见检测项目和相应的检测方法。

一、外观检测丝印油墨的外观检测主要包括观察其颜色、光泽度和均匀度等方面。

可以使用目测法或者专业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比如颜色测色仪、光泽度计等。

1. 颜色测量:使用色差计或者颜色测色仪对丝印油墨进行颜色的定量测量。

根据应用的具体要求,比较测量结果与标准色号的差异,判断颜色是否合格。

2. 光泽度检测:使用光泽度计对丝印油墨的光泽度进行测量。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光泽度的数值范围,判断油墨是否符合要求。

3. 均匀度检测:观察油墨表面的均匀度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色块、色差或不均匀的情况。

可以用目测法或者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粘度检测粘度是丝印油墨流动性和干燥速度的重要指标。

通常采用黏度计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以单位时间内流动的油墨体积来表示。

1. 旋转式黏度计:将油墨倒入黏度杯中,然后放置到固定温度底座上,启动黏度计进行测量。

根据不同的油墨种类,选择对应的转速进行测量。

2. Zahn杯式黏度计:将油墨倒入Zahn杯中,然后从底部的孔洞中开始计时,记录流出杯所需时间。

根据流量和时间的关系,计算出粘度值。

三、干燥速度检测干燥速度是丝印油墨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对于印刷工艺和出货周期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干燥时间测定:将油墨涂在玻璃片或者其他平坦表面上,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干燥,记录干燥所需时间。

2. 干燥速率测定:使用干燥速率仪对丝印油墨的干燥速率进行测量。

该仪器可以模拟现实中的干燥条件,通过测量油墨的干燥速率来评估其性能。

四、粘度稳定性检测粘度稳定性是指油墨粘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粘度稳定性差的油墨容易导致印刷过程中的印刷不良、印版堵塞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检测。

1. 循环稳定性测试:将油墨放到恒温搅拌器中进行循环搅拌,一段时间后取样进行粘度测量,观察粘度的变化情况。

有机玻璃丝印油墨的成分与种类

有机玻璃丝印油墨的成分与种类

有机玻璃丝印油墨的成分与种类有机玻璃丝印油墨是印刷用的着色剂。

是一种由颜料微粒均匀地分散在连接料中,具有一定粘性的流体物质。

1.油墨的成分丝印油墨由颜料、连接料、填料、附加料等组成。

(1)颜料颜料在油墨中起着显色作用,它又对丝印油墨的一些特性有直接的影响。

颜料是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彩色、黑色或白色的高分散度的粉末,根据其来源与化学组成,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两大类。

①无机颜料是有色金属的氧化物,或一些金属不溶性的金属盐,无机颜料又分为天然无机颜料和人造无机颜料,天然无机颜料是矿物颜料。

②有机颜料是有色的有机化合物,也分为天然和合成的两大类。

现在常用的是合成有机颜料,有机颜料的品种多,色彩比较齐全,性能优于无机颜料。

染料是有机化合物,它可溶于水,有时也溶解于有机溶剂,从某种染料中能制备出不溶性彩色沉淀物,叫色淀颜料,供制造印刷丝印油墨用。

对印刷油墨中使用的颜料要求颇高,特别是颜色、分散度、耐光牲、透明度等,要求彩色颜料的色调接近光谱颜色,饱和度应尽可能大,三原色丝印油墨所用的品红、青、黄色颜料透明度一定要高,所有颜料不仅要耐水性,而且要迅速而均匀地和连接料结合,颜料的吸油能力不应太大,颜料最好具有耐碱、耐酸、耐醇和耐势等性能。

(2)连接料连接料是丝印油墨的主要组成成分,起着分散颜料,给予丝印油墨以适当的粘住、流动性和转印性能,以及印刷后通过成膜使颜料固着于印刷品表面的作用。

连接料俗称调墨油。

连接料可以由各种物质制成,如各种干性植物油,大都可以用来制造油墨的连接料,矿物油也可制成连接料,溶剂和水,以及各种合成树脂都可用于制成连接料。

丝印油墨的流变性、粘度、中性、酸值、色泽、抗水性以及印刷性能等主要取决于连接料,同一种颜料,使用不同的连接料,可制成不同类型的丝印油墨;而同一种连接料,使用不同的颜料。

所制成的仍为同一类型的丝印油墨,因它不能改变油墨的根本性能,所以丝印油墨的质量好坏,除与颜料有关外,主要取决于连接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印油墨的分类介绍(上)目前国内使用的印刷油墨,主要是按使用油墨的印版结构进行分类,主要有凸版印刷油墨、胶印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特种印刷油墨等。

丝网印刷油墨是印刷油墨的一种,其品种繁多,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主要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油墨的特性分类:可分为荧光油墨、亮光油墨、快固着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紫外线干燥油墨、升华油墨、转印油墨等。

根据油墨所呈状态分类;胶体油墨,如水性油墨、油性油墨、树脂油墨、淀粉色浆等。

固体油墨,如静电丝网印刷用墨粉。

根据承印材料分类:纸张用油墨:油性油墨、水性油墨、高光型油墨、半亮光型油墨、挥发干燥型油墨、自然干燥型油墨、涂料纸型油墨、塑料合成纸型油墨、板纸纸箱型油墨。

织物用油墨: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乳液型油墨等。

木材用油墨:水性墨、油性墨。

金属用油墨:铝、铁、铜、不锈钢等不同金属专用油墨。

皮革用油墨:印刷皮革专用油墨。

玻璃陶瓷用油墨:玻璃仪器、玻璃工艺品、陶瓷器皿用油墨。

塑料用油墨:聚氯乙烯用油墨、苯乙烯用油墨、聚乙烯用油墨、丙烯用油墨等。

印刷线路板用油墨:电导性油墨、耐腐蚀性油墨、耐电镀及耐氟和耐碱性油墨。

本书依丝印油墨的干燥类型为主,分类介绍丝印油墨如下。

1.依于操形式分类的丝印油墨介绍。

①挥发干燥型油墨。

墨膜的成分主要是高分子物质,印刷后溶剂挥发,其高分子物质就形成墨膜。

墨膜形成的过程是:从溶剂分离的分子有数个聚集,形成核;其核集结成分子(成长);继续成长,形成干燥小粒;干燥小粒凝集形成膜。

这种挥发干燥的变化是可逆的,即干燥墨膜可使用溶剂再溶解,如图3-37所示。

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后,含溶剂的油墨墨膜首先发生溶剂的挥发,其挥发过程如3-38所示。

油墨中的溶剂因蒸气压的作用扩散在大气中,在墨膜表面形成液膜,然后通过液膜挥发。

在这一过程中,油墨表面因溶剂的挥发其粘度必然上升,同时因溶剂挥发,热量扩散,温度下降,然后粘度再上升。

其结果是墨膜内部的溶剂挥发慢慢变得因难,这时干燥的进行,需要热量和风。

热量可使溶剂分子运动活跃,使油墨表面的粘度降低,对加速溶剂的挥发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在油墨表层,挥发层(气膜)若停滞时,会防碍挥发,因此要送风,吹去这一气膜层,加速干燥的进行。

一般,溶剂的挥发速度是由溶剂的蒸气压,溶剂和空气的温度差,以及在其表面流动的空气速度来决定的。

当然,对于这种油墨,其溶剂的挥发速度除上述的要素外,也会因溶解的树脂种类及颜料浓度发生变化。

单独存在的溶剂和在油墨中存在的同一种溶剂的挥发区别如图3-39所示单独溶剂的挥发时间和挥发量是成一定比例的,但油墨随时间增加而挥发量减少,到完全挥发需要很长时间,这是可以测定出来的,因此墨膜中的溶剂会长时间的残留。

在丝网印刷中,由于使用挥发慢的高沸点溶剂,残留溶剂问题需特别留意。

墨膜中的残留溶剂起增塑剂的作用,使墨膜软化,并带来其它许多不良影响。

挥发干燥型油墨的溶剂,易使用,具有快干性,因此被广泛使用。

其缺点是过量使用会降低耐溶剂性、耐热性。

②反应干燥型油墨。

这种油墨的墨膜形成时的分子量较小,即呈预聚物状态,然后在空气中氧化,通过热、光或反应性物质的化学反应而高分子化,形成墨膜。

这时在树脂间产生交联,新的树脂形成交联结构,如图3-40所示。

交联后其性质变得稳定,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

这种化学反应的速度,其反应物质的浓度越高就越快,另外可通过催化剂的添加,以及热、光的作用而加快反应速度。

在使用反应型油墨时,加热对于加速硬化最有效果。

也有不加热就无法硬化的类型。

但是,由于有的承印物加热变形及油墨中的树脂、颜料的耐热性的强弱木同,在加热时要注意温度的调整。

挥发干燥型油墨,油墨和干燥墨膜之间是可逆的,但反应型油墨则无可逆性。

溶剂的蒸发温度同挥发干燥型油墨一样,因反应形式不同。

油墨发生的变化也不同。

a.氧化聚合型油墨。

氧化聚合型油墨是以油改性醇酸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油墨。

这种油墨的主反应是在部分油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聚合,成为聚合物。

这种反应在常温情况下可慢慢进行,如加热会加快速度。

另外干燥剂的适量添加也会促进反应。

这种类型的油墨可印刷出有光泽的厚墨膜的印刷品。

其粘着力良好,墨膜强韧。

缺陷是常温干燥较慢,至少需2小时,80℃热烘需半小时,贮藏中油墨表面易产生皮膜。

这种油墨应用于印刷涂装金属、硬塑、木制品、纸、布等。

b、加热固化型油墨。

指印刷后需经加热才能发生缩聚反应而固化的油墨。

此墨亦用环氧树脂作连结料,但与二液型环氧墨不同,此墨为内含催化剂的一液型油墨,在加热下才能固化。

其优点是一液型,无溶剂,加热前粘度稳定,印品粘附牢度及耐抗性好;缺点是能耗大。

此墨的固化速度取决于催化剂的含量和加热温度。

不加催化剂时,油墨需要在高于150℃的高温下固化,加入催化剂后在中温下就能固化,但催化剂含量大,不利油墨的保存。

这种油墨的硬化墨膜的诸物理性能非常好,主要用于金属印刷,一部分也用于塑料印刷。

c.二液反应型油墨。

指主剂和固化剂分别制备,印刷时再混合使用的油墨。

主剂中的连结料多由环氧树脂及肢基树脂等组成,在添加固化剂后发生缩聚后应而固化。

此墨的优点是不含溶剂,对多数材料具有优良的粘附性;墨膜光泽、强度及耐抗性都好。

缺点是两种组分混合后就开始编聚后应,因此油墨粘度会随时间而变。

油墨增粘,不仅引起印刷时起泡,还会降低粘附性,因此,双组分的混合墨量应控制在使用时限内用完,否则造成浪费。

此类油墨的干燥速度慢,常温(20℃)下指触干燥要2小时,固化要20~30小时,80℃时,加热干燥需要40分钟,这些弱点影响了它的广泛使用。

二液反应型油墨,通常用于挥发干燥型油墨较难粘着的承印材料的印刷。

其硬化墨膜,特别是加热硬化的墨膜的诸物理性能优良。

二液反应型的典型油墨有环氧系、氨基甲酸酯系的油墨,多应用于金属表面涂装,热硬化树脂制品、玻璃等的印刷。

d.紫外线硬化油墨(UV油墨)。

紫外线油墨是能产生光化学反应,在很短的几秒钟内即可固化的油墨。

油墨的主要成分是光聚合性树脂、光聚合引发剂、色料及助剂,原则上不含有机溶剂。

在丝网印刷领域中,研究探讨紫外线硬化油墨已有十数年之久,并越来越实用化。

特别是在印刷线路板中UV油墨已进入实用阶段。

UV油墨的优点不单是速硬化,墨膜物性好,它还具有溶剂型油墨所没有的功能。

当然UV油墨并不是万能油墨。

下面对UV油墨做简单介绍:⑤紫外线油墨的组成。

紫外线油墨的组成一般为:光聚合性树脂一低聚物及反应型稀释剂;光聚合引发剂;颜料;助剂;聚合抑制剂。

紫外线油墨和溶剂型油墨的组成比较如表3-5所示。

表3-5 油墨成分比较UV油墨比较项目溶剂型油墨高粘度齐聚物连结料热可塑性树脂低粘度齐聚物单体类各种溶剂光聚合引发剂催化剂无颜料色料颜料消泡剂、各种调整剂助剂消泡剂、各种调整剂聚合抑制剂其他无我们可以看到,溶剂型油墨通过溶剂可调整粘度,而紫外线油墨是通过觉粘度的齐聚物及单体等反应型稀释剂调整粘度的,所以这是百分之百不择发油墨对VV油墨分一液型和二液型。

二液型的颜料在低粘度的单体及低聚物中分散、成为原色浆,与涂料相混合后使用。

a)光聚合性树脂。

照射紫外线进行聚合的技术从1940年开始就已研究,当初使用的树脂是不饱和聚酯系。

其后随着光硬化型树脂的用途的不断扩大,又开发使用了性能更好的丙烯系树脂。

这些光聚合性树脂分为低聚物和反应型稀释剂。

低聚物是几种基本分子相聚合,有低粘度液状、高粘度液状和半固体状,是一种决定紫外线油墨的基本物性的树脂,主要品种有聚酯丙基酯盐、环氧氨基甲酸乙酯丙基酸盐等。

反应型稀释剂一般使用低粘度、高沸点的单体和聚合物。

反应型稀释剂用于油墨粘度的调整,促进硬化和附着性能。

b)光聚合引发剂。

光聚合引发剂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原子团,与单体反应产生聚合。

光聚会引发剂有驻基化合物、硫化物、偶氮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主要使用竣基化合物。

c)颜料。

一般使用不阻碍油墨硬化和稳定性好的颜料。

d)助剂。

与溶剂型油墨的助剂相同。

e)聚合抑制剂。

为防止油墨的暗反应而少量添加。

硬化机理。

如前所述紫外线油墨因紫外线的作用而产生反应,紫外线是光的波长域的一部分,是电磁波的一种,其光具有粒子性。

光聚合型树脂的反应首先是光聚合引发剂吸收紫外线的能量,生成游离基,其原子团作用于低聚物及单体,并开始聚合。

然后通过连锁反应不断重复成长反应和连锁移动反应。

最后以停止反应而终结,在瞬间形成硬化墨膜。

关于硬化性。

在实际使用紫外线油墨时,与粘合性能有很大关系的是硬化性能。

关于硬化效应的产生原因,说明如下。

a)表面硬化性和内部硬化性。

表面硬化性是指印刷墨膜表层的硬化性能。

墨膜表层受空气中的氧气的影响,原子团减少,聚合速度变慢。

因此容易产生硬化不良,在油墨表面上产生后效粘性。

内部硬化性是不受空气中氧气影响的。

紫外线强度在墨膜底部变弱,聚合速度变慢,若硬化不足便会发生粘着不良现象。

改善粘着的关键是要改善内部硬化性,但内部硬化性若过强,其内应力会变大,也会导致附着变差。

b)膜厚和颜料浓度。

妨碍紫外线透过油墨的主要是颜料。

油墨中的颜料浓度是根据其硬化性能而决定的,因提高浓度而膜厚增加时,墨膜底部的紫外线强度会减低。

c)印刷材料。

透过墨膜的紫外光在材料表面形成反射,其散射光影响膜内聚合。

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印刷材料若不一样,也会因材料对紫外线的吸收和反射不同而导致硬化性能发生变化。

粘着性。

与紫外油墨完全粘着的材料在现阶段还很有限。

影响紫外线油墨的粘着性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油墨对承印物润湿差和承印物因油墨硬化体积收缩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实际印刷中,改善其粘着性能有以下有效方法:a)在粘着较难的材料上涂上填充剂作为底涂层,使紫外线油墨容易粘合。

b)在紫外线照射前把紫外线油墨进行须加热,以此来提高紫外线油墨对材料的湿润,同时缓和照射后的应力,提高粘着性。

c)紫外线照射后的后加热也可缓和残留应力,提高粘着力。

d)进行火焰处理和电晕放电处理等表面处理。

紫外线油墨的使用方法。

a)印刷环境。

紫外线油墨因温度原因粘度变化很大,所以要调整室温。

一般15~25℃较合适。

要注意印刷时不能受到直射阳光的照射,也不要接近荧光灯及水银灯等。

b)印刷条件。

关键是控制墨膜厚度,为此需要设计与油墨性能相适应的版膜厚度。

在印刷着色油墨对,使用300目以上的丝网。

刮板以硬度65度以上的氨基甲酸酯利权为最好,刮板尖端要经常保持锐利状态。

一液型的油墨,一般具有立即印刷的粘度,如果要降低粘度需添加10%以下的专用减粘剂,若提高其粘度,要加入增粘剂。

c)预备试验和照射条件。

在决定紫外线油墨的照射条件时,必需通过预备试验,试验用印刷材料要用生产中实际使用的材料。

预备试验通过设定的照射条件使油墨硬化后,再进行印刷面的后效粘性、附着性、耐挠性、弯曲性等实验。

为满足这些实验,需要再调整照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