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国土是一个国家的疆域,包括陆地、水域等各个方面。

2.理解祖国的土地是宝贵的,应该保护和珍惜。

3.掌握以下词汇:国土、珍惜。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课堂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知,例如:•祖国是什么?我们的祖国包括哪些地方?•在我们的祖国中,有哪些地方是我们的国土?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逐渐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神圣的国土。

2. 学习新概念1.展示课件,让学生观看国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国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图片展示,解释国土的含义:国土指一个国家的疆域,包括陆地、水域等各个方面。

3.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我们的国土为什么是神圣的?学生可以提出他们的观点,鼓励积极参与讨论。

3. 学习新词汇1.出示《我们神圣的国土》课文的词汇表,让学生跟读并解释词义。

2.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词汇的意思,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新词汇:国土、珍惜。

4. 探究课文1.预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我们神圣的国土》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2.分段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并熟悉课文的内容。

3.带领学生回答问题,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 达成学习目标1.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延伸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如何保护珍惜祖国的国土,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汇报。

2.扩展阅读: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中国的国土面积、特点等,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调研报告。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国土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国土的含义,并能理解祖国的土地是宝贵的,我们应该保护和珍惜。

同时掌握了相关的词汇:国土、珍惜。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学习目标•了解“祖国”的含义,懂得珍爱祖国,尊重国旗国徽;•理解“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感;•掌握国歌歌词,并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礼仪性歌唱。

学习重点•理解“祖国”的含义;•掌握国歌歌词及礼仪性歌唱。

学习难点•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内容1. 珍爱祖国,尊重国旗国徽教师可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国旗和国徽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并向学生宣传和普及国旗和国徽的使用规范。

2. 理解“祖国”的含义教师可通过讲解“祖国”的含义,并且通过孔子的名言“人无信不立”的案例,用简单的语言和故事让学生了解“祖国”是作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坚实根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爱护和守护。

3. 掌握国歌歌词及礼仪性歌唱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国歌歌词,并根据歌词的语意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这首国歌是神圣的,是表达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接着,教师可以模拟礼仪性歌唱,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的跟随国歌歌词一起唱,并教导学生歌唱时的姿势和动作。

4. 培养爱国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宣传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爱国英雄事迹,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那些舍生取义、甘愿奉献、为人民服务、为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英雄,讲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在爱国主义方面的信仰和道德建设。

5. 综合应用通过对以上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教师可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美术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孩子们能够深入了解祖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出做爱国主义的好孩子。

诊断评价目标评价•参加国歌歌唱礼仪展示,声情并茂、音准正确,掌握礼仪唱唱;•画出国旗和国徽;•能够表述“祖国”的含义;•了解中国的英雄人物,懂得学习他们的精神和品质。

过程评价•通过教学观察记录和展示、讨论、画画等方式,记录全班同学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通过环节测试、课堂提问、小组竞赛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内容】《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包含“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三个框题,对应课程标准内容: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位置和疆域,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

感受祖国的辽阔。

2.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会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过程】一、导入呈现中国地图,再呈现世界地图,让学生找中国所在位置。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神圣的国土》。

二、辽阔的土地(一)活动:说一说1.问:关于我们的祖国国土,你们想了解哪些信息?小结: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阅读P44《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一图你会发现,我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差不多,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我国面积之大。

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吧!3.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

(1)诗歌(2)数据(3)旅游经历(4)其他方式(二)活动:找一找1.阅读P45《中国的疆域》图,找一找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2.有哪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3.再找一找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我国的台湾岛。

4.阅读了《中国疆域图》你有什么感受?5.小结: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在祖国大陆的冬眠,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

我国近海岛屿众多,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三)行政区划我国现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1.阅读P46阅读角。

2.阅读P46《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看看我国都有哪些省?3.找找我国的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4.你和家人的出生地是什么地方?在图中找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5.台湾省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谈一谈对台湾的了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神圣的国土》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土的辽阔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国土的情感。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国土面积、地貌类型、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国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国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土的辽阔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国土的情感。

3.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国土的辽阔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2.难点:行政区划的划分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国土的美丽和辽阔。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行政区划案例,让学生了解行政区划的划分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国土的认识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国土面积、地貌类型、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等图片和视频。

2.地图:我国行政区划图。

3.讨论素材:各地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国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国土的辽阔和多样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我国国土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地图,展示我国国土的面积、地貌类型、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国土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土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国土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让学生谈谈对国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5.拓展(5分钟)分析具体的行政区划案例,让学生了解行政区划的划分和意义。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能力目标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

(课件出示:祖国风光图片)然后想一想: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打一国家名称)中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你知道我国的首都和全称是什么吗?是的,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幅源辽阔,那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板书课题)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1.祖国在世界的位置。

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位置: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祖国疆域的辽阔。

①世界各大国面积比较。

②中国与欧洲面积比较。

③小结: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3.你还能用什么来说明我们祖国的疆域辽阔呢?活动二:了解我国的邻国1. 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最大的岛屿。

2. 阅读《中国的疆域》图,一小组为单位找一找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和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兵在图中圈出。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土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国土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2.掌握用地图表示国土的方法,了解中国的国土面积和边界;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国土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用地图表示国土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内容1.国土的概念和意义;2.用地图表示国土的方法;3.中国的国土面积和边界。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2.动画或图片展示国土的概念和意义;3.地图和纸张供学生练习用地图表示国土。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概念和意义;2.出示一张地图,问学生地图上表示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国土的概念。

步骤二:呈现新课(10分钟)1.通过动画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国土的概念和意义,并解释国土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国土的保护和建设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意义。

步骤三:学习用地图表示国土(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国界线和颜色分布;2.分发地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颜色填充国土面积;3.引导学生用笔在地图上标注国土的名称。

步骤四:学习中国的国土面积和边界(20分钟)1.出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观察中国的国土面积和边界;2.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国土的面积是否很大,边界是否与其他国家接壤;3.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步骤五:总结教学内容(5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强调国土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总结国土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意义;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保护国土的决心。

六、教学延伸1.给学生展示一些国土保护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保护国土的意识;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己为国土的保护和建设做出贡献。

七、课堂作业1.用一段话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2.绘制一张自己心目中的国土图,标注自己熟悉的地名和景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辽阔的国土》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能力目标
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好山好水好风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神圣的国土是什么;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3.引导学生珍视祖国土地资源,并学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的观念。

教学内容案例呈现请学生观看一段宣传片:《我的祖国》。

让学生认识到祖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需要我们一起爱护。

神圣的国土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讨论神圣的国土是什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神圣”是什么意思?•我们国家有哪些地方是神圣的?•为什么说神圣的国土上有广阔的沃土和壮丽的山川?•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名山大川?•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神圣的国土?高山流水唱响祖国播放《高山流水唱响祖国》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听懂歌词并理解歌词中的意思。

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

祖国土地的呼唤请播放《家园在脚下》,这首歌曲主要表现的是对祖国土地的呼唤和爱,唤起学生珍视祖国土地资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师可以请学生模仿歌曲中唱出的“家园在脚下”等口号,让学生响应保护环境的口号。

祖国土地上的奇迹请给学生展示几张我国的美景图片,例如黄山、华山、五台山、张家界等,带领学生感慨祖国的大好河山,加深学生对祖国美景的认识。

此外,可以适当展示一些祖国的成就图片,比如中国高铁、北斗卫星等,让学生感悟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保护祖国公共财产让学生认识到公共财产是属于全体人民的财产,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医院是公共财产,需要对医院及其装置设备进行维护和保护;2.市政公园是公共财产,需要保持公园环境的整洁和美观;3.对于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公交车、地铁等,我们需要爱护它们,不破坏、不污损。

课堂练习1.请学生就“什么是神圣的国土”,写一篇小作文。

2.请学生设计一幅祖国美景的画。

3.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公共财产,保护祖国”的文章,鼓励他们爱护公共财产,从小身体力行助力祖国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我们神圣的国土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的单元标题为《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而第6课的标题则为《我们神圣的国土》,由此可以看出,本课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文牵涉到许多关于祖国方方面面的介绍,其本质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和同胞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本课乃至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具体的知识点是介质与手段,在其他学科中也多有涉及,要把重点放在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上面。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2.知识目标:加深对祖国国土、山水的了解,并认识到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懂得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3.能力目标: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不断增加对祖国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教学重点
1.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2.加深对祖国国土、山水的了解,并认识到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懂得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
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不断增加对祖国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课时安排
2课时。

1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柳树发芽、鲜花盛开、雪花飞舞的图片。

2.台湾的风景图片和高山族同胞风俗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柳树发芽、鲜花盛开、雪花飞舞的图片,并向同学们介绍:这几张图片看起来完全不属于同一个时节,但它们确实是同时存在的,同学们觉得神奇吗?
板书小诗:
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长江两岸,柳树刚刚发芽。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注意到我们祖国辽阔的疆域,从而导入新课。

二、辽阔的国土
1.本课思维导图:
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积第三大①
陆首都:北京
辽阔的国土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海陆兼备 2个特别行政区②
海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岛屿众多,第一大岛台湾岛③
2
①穿插P44《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

②a.穿插P46《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
b.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下文的“阅读角”,学生有不懂之处可举手提问,教师作讲解;
c.同桌讨论交流“阅读角”下面的问题。

③a.穿插P45《中国的疆域》图;
b.同桌讨论交流《中国的疆域》图下面的问题。

2.特别讲解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历史、现状与“一国两制”,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国土完整的重要性,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3.a.出示台湾的图片,引领学生认识到台湾的美丽和高山族同胞的热情友好。

b.借助课本P47的地图及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台湾。

c.特别讲解台湾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与大陆间的紧密联系。

4.特别强调: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三、课后作业
1.我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差不多。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我国面积之大。

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吧!(写一首小诗、用数据说明、描述一次旅游经历……)(课本P44活动园)
2.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台湾省的美丽风光和民风民情,以及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等,与组内同学分享。

(课本P47问题)
3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南宋赵黻《江山万里图》的图片。

2.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料,尤其是2016年7月以后新
增的世界自然遗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江山万里图》的图片,并介绍图中所绘之景,然后进行引导:仅仅长江的景色,就带给我们这么大的震撼;在我们祖国的辽阔土地上,还有连绵巍峨的高山、气势磅礴的高原、群山环抱的盆地、一望无际的平原、高低起伏的丘陵以及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

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永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二、好山好水好风光
1.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同桌讨论交流图下方的问题。

2.教师:我们祖国的山水有个特色,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景色,而且大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49的四幅图文。


3.教师随机提问图下方的两个问题。

4.教师借课文引导过渡: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还有些美景在研究自然环境演化时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

a.学生观察P50《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

b.教师简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自然遗产的概况,切忌过繁。

c.小组讨论图下方问题:图中这么多景区,它们为什么能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呢?(结合教师的介绍。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如有去过4
其中某个地方的同学,可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5.教师简要介绍除图中之外近年新增的世界自然遗产的情况,并作过渡:除了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呢?
6.学生自主阅读P51“阅读角”的资料。

7.教师总结: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

同样,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也受到保护。

当然,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是需要我们去细心呵护的。

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1.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气候必然多种多样。

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方四季分明。

降水也不同,有的地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的地方则雨量充沛,气候湿润。

再加上地形复杂,导致各地自然环境差别很大。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

2.学生观察P52的四幅图,加深对教师讲解的认识,并在P48《中国地形》图上找一找这四个地方的位置;同时也找一找我国其他的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同桌间互相指认位置。

3.教师简介所在地区的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小组讨论:我们所在地区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

小组汇报,教师纠正总结。

4.看到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自主阅读P53“活动园”的三幅图和三段资料。


5.教师随机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并针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

5
6.同桌之间讨论:自己家乡的衣、食、住、行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四、课后作业
1.二选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描述一处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要描述出其独特之处,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欣赏和感受祖国山水之美。

(2)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世界自然遗产,查阅资料后整理一个简要介绍,与同学交流并进一步修正。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然后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