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速度 公式
高中物理速度公式整理

高中物理速度公式整理高中物理速度公式整理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速度是向量,速率是标量;速度的正负号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3、末速度:Vt=Vo+at;4、位移:s=V平t=Vot+at^2/2=Vt/2t;6、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表示运动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向量,正负号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方向有速度的变化量决定。
v-t关系:v=v0+ats-t关系:s=v0t+1/2at^2v-s关系:v^2-v0^2=2as7、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8、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一个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距离S。
则末速度的平方减初速度的平方等于距离乘以加速度的2倍。
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中间时刻的速度=s/t=1/2(初速度+末速度)中点位置速度=根号下[(初速度^2+末速度^2)/2]任一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为常数高中物理速度的性质1、物理上的速度是一个相对量,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移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的大小。
2、物理上还有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为物体在该位移的平均速度,平时我们说的多是瞬时速度。
3、平时我们形容单位时间做的某种动作的快慢或多少时也会用到速度。
比如:打字速度、翻译速度。
4、速度是矢量,无论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都是矢量。
区分速度与速率的唯一标准就是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速率则有大小没方向。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2、2×V1×V2÷(V1+V2)=平均速度。
(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 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3、v=(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v0+v1)/2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
v=(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复习方法和技巧夯实基础知识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
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1. 运动方程a=v/tv=a*ts=v*t+1/2*a*t^22. 圆周运动速度:v=2πr/T加速度:a=v^2/r圆周运动角速度:ω=2π/T圆周运动角加速度:α=ω^2/r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外力平衡,则物体维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且方向与所受力方向相同,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5.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 动能和功动能:K=1/2mv^2功:W=F*s7. 势能和机械能势能:Ep=mgh机械能:Em=K+Ep8. 简谐运动周期:T=2π√(m/k)角速度:ω=2π/T=√(k/m)位移:y=Acos(ωt)速度:v=-Aωsin(ωt)加速度:a=-Aω^2cos(ωt)9. 波动波速:v=λf反射定律:θi=θr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10. 电学公式库仑定律:F=k*Q1Q2/r^2电势能:Ep=kQ1Q2/r电场强度:E=F/Q电势差:V=W/Q安培定律:I=Q/t欧姆定律:I=V/R电阻:R=ρ*L/A11. 磁学公式洛伦兹力:F=qvBsinθ磁通量:Φ=B*A*cosθ安培环路定理:∮B*dl=μ0*I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dΦ/dt 自感:L=Φ/I12.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热力学第二定律:ΔS>0热容:C=Q/ΔT热传导:Q/t=kAΔT/x 热辐射:P=AεσT^4。
高中物理公式

5.末速度位移公式:x=vt·t-12at2
(四)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一、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F=Gmr1m2 2 2.开普勒第三定律:Ta32=k(k 是一个对太阳系所 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二、思路 1.物体绕星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在星球表面,万有引力约等于物体的重力
三、卫星的绕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与半径关 系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 (3)正交分解法
Fx=F1x+F2x+…… Fy=F1y+F2y+……
F 合= F2x+Fy2
合力的方向与 x 轴夹角 θ=arctan
Fy Fx
2.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仍用平 行四边形法则),不附加条件有无数组答案. (2)三种情况 ①已知合力 F,两个分力 F1、F2 的方向,求两分 力大小,有唯一解.
5.黄.金.代.换.:.近地时 mg=GRM2地m⇒GM=gR2地.
四、三种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 km/s 是人造卫 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线.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 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 km/s 五、地球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 1.轨道位置和绕行方向一定:在地球赤道正上方并与 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2.周期一定:T=24 小时. 3.角速度一定 4.高度一定 h≈3.6×104 km 5.线速度大小一定 v≈3.1×103 m/s(不到第一宇宙速 度的一半) 6.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④射程:
⑤射高:
—————————————————————
9.线速度: 单位:m/s
10.角速度: 单位:rad/s
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
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
14.向心力:
15.向心加速度:
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17.方程格式:F向=实际力=所需的向心力
对于氢原子,R=1.097×107m-1
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
,
其中n叫量子数,n=1, 2, 3….
E1=-13.6eV,r1=0.53×10-10m
5、能级跃迁:hv=Em-En
四、原子核
1、剩余的放射性元素质量:
2、剩余的放射性元素个数:
3、卢瑟福发现质子:
4、査德威克发现中子:
18.开普勒第三定律: (圆轨道 )
19.万有引力定律: ,G=6.67×10-11
20.中心天体质量:
21.中心天体密度:
22.卫星的轨道越高,转动得越慢.
23.卫星的运行速度:
24.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黄金代换”:GM=R2g
25.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
1.平均速度:
① (通用)
② (s1=s2时,v1、v2为前半程、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③ (t1=t2时,v1、v2为前半段时间、后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④ (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⑤ (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知三求二)
①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引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而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和运动过程。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运动学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内容,涉及到许多与运动有关的概念和公式。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位移和速度1. 位移公式: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沿直线路径的长度差。
位移的公式为:位移=终止位置-起始位置。
2. 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的公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二、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公式: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也可以理解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速度的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2. 平均加速度公式: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平均加速度的公式为:平均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率。
加速度的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1.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当物体的加速度为常数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次函数表示,即速度随时间成线性变化。
2.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当物体的加速度为常数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表示,即位移随时间成二次变化。
3.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当物体的加速度为常数时,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一次函数表示,即位移与加速度成线性变化。
四、匀速直线运动1. 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
即位移=速度×时间。
2. 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3.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等于位移的绝对值。
五、自由落体运动1. 自由落体运动时间公式: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垂直方向上自由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时间的公式为:时间=√(2×下落高度/重力加速度)。
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有哪些

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有哪些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2、2×V1×V2÷(V1+V2)=平均速度。
(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3、v=(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v0+v1)/2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
v=(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如何提高分数高考物理提高分数要扎实基础知识。
许多同学,对于高中物理知识和学习方法不够了解,在学习过程当中,认为学好物理,只要多做题就可以了,有没有过程不重要。
只注重大量练题,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积累。
同学们要知道,牢固的基础知识,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高中物理不可能只考察难题,高考时大量题还是基础性的内容,比如物理学史等基础性的物理知识,需要大家理解加记忆。
即使是较难得高分的物理大题,解题过程也是由许许多多小知识点构成的,需要同学们把高中重点的基础知识记牢,在做题过程中才能及时回忆起来,融会贯通。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有哪些1.挖掘隐含条件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高中物理中的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中的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物理学中的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高中物理学中,我们需要掌握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1. 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置。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通常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可以通过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公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其中,位移表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时间表示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总时间。
- 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物体在该瞬间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公式为:瞬时速度=位移/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瞬时速度通常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来计算,即瞬时速度等于切线的斜率。
2.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快慢。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通常使用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 平均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加速度可以通过物体速度改变的总量与总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公式为:平均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其中,速度变化量表示物体在运动中速度改变的量,时间表示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总时间。
- 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瞬时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通过物体在该瞬间的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公式为:瞬时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瞬时加速度通常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来计算,即瞬时加速度等于切线的斜率。
3. 应用案例在物理学中,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与运动有关的问题。
以下是几个应用案例:-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具有恒定的加速度。
根据重力加速度的定义,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近似等于9.8 m/s²。
我们可以利用运动方程和上述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方法来解决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问题。
- 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由重力加速度产生,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