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部分)【复习目标】1.梳理、整合说明文的要点知识,明确说明类文章考查的要点。
2.探究中考命题,掌握答题技法与一般套语,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过程】一.自主复习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和。
理解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等。
3.说明文的结构:、、连贯式和并列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作用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②分类别,作用。
③列数字,作用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
⑤打比方,作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⑥下定义,作用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⑦作诠释,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⑧引资料,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说服力。
引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⑨摹状貌,作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
⑩列图表,作用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判断说明方法作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综合分析)5.说明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1)某句话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①动词、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表程度、表时间、表限制、表范围等)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说明文文段中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何作用?一般模式:该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是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或逼真,易于读者接受,提醒人们关注、重视,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忧虑之态、关注之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指导系列说明文阅读教案

《中考复习指导系列——说明文阅读》教学目标:1、复习说明文相关知识点。
2、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策略,并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策略,并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二.考点再现1.认识并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2.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
3.分析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品析说明文的语言。
5.整体理解说明的内容,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信息。
6.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设计表格。
7.从结构上分析文中语段,句子的作用。
8.联系生活,谈自己的感悟发现。
三.考题回放(投影出示)1、信息提取类:2、说明方法作用类:3、语言分析类:4、选择题类:四.应对策略:1、信息提取类:应对策略:筛定范围,找关键句,提炼整合。
(设问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尤其是文段的段首句)完成学案阅读一的第1题并评讲2、说明方法作用类:(1)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特别提醒:说明方法用三个字表达,表述要规范,不要写错别字。
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
(2)特别提醒:语言标志: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列数字:数词(与年代区别)作比较:也、相对于、较……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下定义:是、叫…… (判断句)打比方: 像、如、仿佛……列图表:表格、插图……补充易混方法下定义 VS 作诠释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Χ)(3)应对策略举例子:具体真切说明列数字:科学准确说明分类别:条理清晰说明打比方:形象生动说明 + 说明事物特征作比较:突出强调说明下定义:科学简明说明列图表:直观形象说明回答模式:运用了(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具体真切地/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完成学案阅读一的第2题并评讲3、语言分析类: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和生动两种风格。
对于整篇文章的语言品析而言,一般先考虑用词的准确性,再看生动性。
中考说明文阅读导学案——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

中考说明文阅读导学案——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
尊敬的同学们:
欢迎各位参加本次的高中毕业考试!面对比较重要的考试,我们必须作好各项准备,考试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此对您提供一些关于考试的重要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成功!
一、考试时间
本次考试将于2024年5月31日,从上午八点到十二点结束。
请同学们按时到达考场,并准备好必要的考试用品,如铅笔、橡皮等。
二、考试内容
本次考试共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六门课程,每门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三、考试准备
1.背诵考纲:考试之前,大家要认真背诵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回答问题。
2.做练习:同学们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掌握考试知识点,在考试中更有底气。
3.健康生活:在考试前,同学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加休息,睡眠充足,以保证考试时的精力最佳状态。
四、考试时守则
1.保持安静:考试过程中,严禁使用手机,聊天,交头接耳,以及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
2.用考试物品:考试期间,严禁将除考试用品外的任何物品带入考场,违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3.严禁翻阅:考试开始后,禁止翻看课本、讲义等书籍,严禁抄袭答案,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根据考点,自己会出阅读题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近几年中考的说明文,使学生牢固掌握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的方法。
2、自我归纳,老师引导,学生练习。
3、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练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说明文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2、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课型:专题复习四、课前归纳整理1、你认为说明文有哪些重点内容?请一一列出。
2、根据所给练习题,进行小组讨论,能归纳出说明文的考点有哪些吗?回答这些题目有哪些技巧,你注意到了吗?近三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比较练习:(一)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共8分)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教案: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2.练习中考说明文阅读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种类型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2.学生准备: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与学生分享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让他们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例如浏览全文,留意段落标题,抓住关键词等。
Step 2 阅读范例及解析1.给学生提供一篇典型的中考说明文,并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注意整体的结构和关键信息。
2.导读学生阅读的重点,例如特殊的名词解释,操作细节等。
3.和学生一起解读说明文,梳理出文章的主旨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Step 3 解读中考说明文阅读题1.给学生分发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要求他们独立完成。
2.解析题目,讲解正确答案的选择理由和阅读技巧。
3.让学生根据解析结果自主修改答案,加深理解。
Step 4 阅读训练1.给学生发放一些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交卷。
2.教师及时批改并与学生一起解析答案,讲解正确答案的选择理由和阅读技巧。
3.学生根据解析结果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正错误。
Step 5 总结回顾1.针对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
2.强调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练,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
3.鼓励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告知他们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五、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背诵中考说明文范文,并做好笔记;2.设计一个与说明文相关的题目,并思考出解题思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以及进行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解析和训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章: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强调说明文阅读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要求3. 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性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
2. 分析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考查重点。
3. 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说明文阅读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说明文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中考说明文阅读要求的掌握。
3. 观察学生对说明文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技巧与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进行说明文阅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说明文阅读的效率和准确度。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技巧2. 说明文阅读的策略3. 说明文阅读的实践应用三、教学步骤1. 介绍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理解、概括段落大意等。
2. 教授说明文阅读的策略,如查找关键词、分析逻辑关系等。
3. 提供实践应用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策略进行说明文阅读。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2. 评估学生运用策略进行说明文阅读的能力。
3. 分析学生说明文阅读的效率和准确度。
第三章:说明文文本分析与解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文本分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解读说明文文本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文本分析的方法2. 说明文文本解读的技巧3. 说明文内容理解和概括的实践三、教学步骤1. 介绍说明文文本分析的方法,如分析作者观点、梳理事实与例子等。
2. 教授说明文文本解读的技巧,如理解数据和图表、推断隐含意义等。
3.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说明文文本分析和解读。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说明文复习阅读导学案八年级:陈晓红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说明文基本知识;2、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3、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学习难点: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中考考点:1、把握说明对象,分析其特征,概括文章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辨析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分析。
4、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二、明确复习提纲:(一)、结合《看云识天气》(七上)、《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大自然的语言》(八上)等几篇课文,梳理说明文以下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2、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说明文语言特点易混淆的知识点:1、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2、说明顺序和文章结构3、下定义和作诠释(二)怎样判断说明对象及特点?1、看题目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练一练:找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1、南极大陆是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
最为神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多地方都是无雪地区。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3、“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
”这是描绘地处我国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神农架的一首古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的特色。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三)、理清说明顺序说明顺序的归纳方法:(1)抓住显著的语言标志:1、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2、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3、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说明文实例分析4.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3.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说明文,让学生实践所学阅读方法和技巧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5. 答案解析:解析练习题的答案,帮助学生理解和纠正错误四、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指导PPT2. 说明文实例文本3.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文档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增强课堂互动性。
2.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说明文案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八、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
2. 第3-4课时:分析说明文实例,让学生实践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第5-6课时: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 第7-8课时:解析练习题答案,帮助学生理解和纠正错误。
5. 第9-10课时: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说明文阅读导学案专题一说明文阅读一、必备知识锦囊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给人知识。
2、说明文分类及对象(1)_______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
(2)_______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说明的目的是阐明事理,它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
2、说明顺序(1)_______顺序: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
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2)_______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3)_______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注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4、说明文的结构(1)_______式: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2)_______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
(3)_______式: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5、语言特点:准确、严密二、考点突破例文一:湘莲文章解构:事物说明文·湘莲说明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次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4分)答:________。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考点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答题方法:问题2:本文介绍“湘莲”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说明顺序(方法指导参照必备知识锦囊2)问题3:第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__________。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考点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指导参照必备知识锦囊3)问题4:第4段中的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答: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考点4:说明文的语言答题格式:例文二:传统中医里的“五味”食物里的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称为“五味”。
食物消化后,酸味为肝胆所吸收,苦味为心脏、小肠所吸收,甜味为脾、胃所吸收,辣味为肺、大肠所吸收,咸味为肾脏、膀胱所吸收。
各种不同性质的食物进入人体内后,分别成为身体各器官的营养,所以养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引起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功能。
食用酸性的食物可增加身体收缩的功能,可以用于延缓疾病的发作;此外,出汗太多,或排泄频繁,也可以食用酸性的食物来治疗。
表症指的是不包括内脏病痛的疾病,如热性的肌肉疼痛、关节炎、流鼻水、鼻塞等,以及慢性的肌肉与关节的麻痹、运动器官的障碍等。
辣味的食物有发散的功能,一般表症都以发汗的方式来治疗,所以对于表症的治疗大多食用辣味食物。
在人体内循环的有气、血、津液,这是中国医学的称法。
气是体内活动力的来源,气停滞称作气滞,气滞会使体内的运行受阻,而发生异常的状态,血可以说是各器官的养分,血液循环阻滞会产生局部性疼痛、静脉瘤等,也会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血液阻滞的现象称为血滞(淤血)。
津液就是人体内的水分,水滞会导致身体浮肿,胃里发出水声和引起如水的下痢。
对于以上种种停滞的症状,若食用辣味食物,便可促进循环畅通,一切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气血不足称做虚症,治疗虚症都用甘草、大枣、蜂蜜、砂糖等。
气血不足会使人疲倦,甜食有补充气血的功能,所以人在疲倦时都比较喜欢甜食。
甜食能解除肌肉的紧张,使身体柔软,这称做弛缓作用。
此外,甜食还能中和有毒性的东西,具有解毒的功能。
苦味有排除燥湿的功能。
吃进了苦的东西,会令人呕吐,借以排出体内的滞水。
另外,苦味的食物还有利尿的作用。
咸味有软化硬物及促使下痢的功能。
咸的食物能软化体内酸性的硬块,喝盐水能使胃肠内不干净的东西,以下痢的方式排出体外。
食盐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咸味食物。
文章解构:事理说明文·传统中医里的“五味”说明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次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1:通读全文,请说出“辣味”和“甜味”的功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考点5:信息提取与概括方法指导:(1)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阅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3)提取整合信息作答。
问题2: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五味”的知识,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食疗建议。
【链接材料】甲先生身体浮肿,胃里发出水声;乙先生气血不足;丙先生受凉,感冒,流鼻水;丁先生易出汗,如厕频繁。
食疗建议:(1)建议甲先生多吃_____味的食物;(2)建议乙先生多吃___味的食物;(3)建议丙先生多吃_____味的食物;(4)建议丁先生多吃___味的食物。
考点6:材料探究方法指导:材料探究题包含印证式、运用式、解说式、补充式四种类型。
解答时首先要了解链接材料与原文的关系,看属于哪种类型。
其次要圈定与原文相关联的文字范围,认真阅读并理解材料内容。
最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准确表达。
(1)印证式:到原文中找答案,明确文章就此问题介绍了几个特点;明确材料印证了哪一方面或哪几个方面。
(2)运用式:可以直接用原文的方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或用材料中的方法解决原文的问题。
(3)解说式:要先从文章中找原理,再用原理对材料进行说明。
(4)补充式:只需概括材料即可。
问题3:文章采用了____________结构介绍了传统中医里的“五味”及其作用。
(2分)考点7:文章结构方法指导参照必备知识锦囊4问题4:“五味”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试举一例,说说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考点8:拓展探究方法指导:针对不同的提问方式,选择不同的答题技巧。
(1)举例子类。
做此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紧扣题干要求;②联系生活实际;③举例与文章内容相关,且不重复;④分条组织、陈述答案,条理分明。
(2)献策类(提建议、措施、做法)。
应注意:①紧扣文章(或链接材料)和题干要求,充分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解决的方法;②建议、措施、做法要合理且易于操作;③简单陈述所给建议、措施等的理由,有理有据;④分条陈述,做到条理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