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立足点扎实推进水利四大工程建设

合集下载

水利部门面试试题

水利部门面试试题

水利部门面试试题一、谈谈你对水利工作的了解。

京佳点拨】首先,我来谈一下水利工作的主要内容:第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水利、农机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拟订实施相关规划,提出政策建议,指导水利农机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科学管理水资源,指导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保护工作。

第三、组织、指导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

第四、组织实施重要水利工程建设,负责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指导全市各类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第五、指导农村水利工作以及防治水旱灾害工作。

其次我来谈一下水利工作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具有重要地位,水利工作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

当然,国家高度重视水利的未来发展,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政府用“真金白银”投入来兴水利、除水害,成绩显著。

水利是一个以造福人民为己任的艰苦行业,我但愿将来自己有幸进入这一队伍后,能与所有同志们一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揭开科学用水新纪元。

二、你的领导交代工作经常不清楚,使你的工作无法达到他满意,但是他却经常为此批评你,你会怎么办?京佳点拨】第一我觉得,作为新人,在转变工作角色时还需要肯定的磨合期,所以遇到任何困难都需要积极去面对,不能因此而影响工作热情。

其次,如果我屡次出现这样的题目申明我的反思能力还不到位,既然多次是没有精确领悟工作,那么我就应该在领导布置工作时就主动和领导相同,问清自己没有听明白的地方,把工作思路和目的了解清楚后再去做工作,这样才不会出现违背领导的工作指导思想,把工作做好。

再次,也可能是由于业务不熟练导致无法模糊理解领导布置的工作,所以我必须少说多做,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工作做好工作。

保障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保障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保障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保障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一、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保障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1.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制定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能力。

2.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修复。

3.推动水资源的跨界治理。

建立跨界河流和湖泊的管理机制,加强本地区和相关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保护和利用好跨界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是保障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灾害的有效途径。

因此,要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

1.扩大水利工程的规模。

加大对大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推动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水库、引江、调水工程等,增加水资源储备和调控能力。

2.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水库、堤防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提高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

3.推动水利工程的智能化建设。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水灾害防治水灾害是影响水利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水灾害的防治工作。

1.加强水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

建立健全的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加强水灾害监测和预警,提高对水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2.加强水灾害的综合防治。

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推广防洪移民和生态治理技术,提高对水灾害的抵御能力。

3.加强水灾害的应急管理。

加强水灾害的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水灾害的应急管理水平,减少灾害损失。

新形势下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建议

新形势下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建议

标准化与质量监督水利技术监督2019年第6期DOI:10.3969/j.issn.1008-1305.2019.06.001新形势下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建议王荣鲁123,叶莉莉J许汉平5,单强°(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 2.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3.水利部水工程建设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4.水利部监督司,北京100053;5.中国水利企业协会,北京100053;6.北京市丰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66)摘要:分析了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梳理了水利科研院所大型试验场所风险、基建和修缮项目的风险、危化晶管理的风险、野外现场作业的风险及科研信息保密安全的风险,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和对策,为水利科研院所和高校完善提高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生产中图分类号:X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305(2019)06-0001-0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论述了安全生产红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⑴。

“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强监管就是从严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实现“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重要途径。

水利科研院所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引擎和关键动力口引。

长期以来,部属、流域和地方水利科研院所承担了水利水电行业绝大多数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咨询、评估等科研工作,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真正做到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4.02.01•【文号】办农水〔2024〕30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的通知办农水〔2024〕30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安排,扎实做好2024年度农村水利水电工作,特制定《2024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水利部办公厅2024年2月1日2024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2024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真抓实干、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深刻认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全面落实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小水电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夯实农村水利水电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1.加快编制完善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

各省份要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为目标,以完善“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县域统一管理和专业化管护)为重点,强化目标指标管理,抓紧组织编制、完善省级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力争6月底前完成省级规划编制工作。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4.03.21•【文号】办建设〔2024〕101号•【施行日期】2024.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办建设〔2024〕101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今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现将《2024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水利部办公厅2024年3月21日2024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2024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治水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守牢水利工程建设安全底线,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体制机制法治,着力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方面1.强化组织管理。

督促各地严格落实项目法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首要责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组织流域管理机构加强对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切实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2.加快建设进度。

组织各地加快实施防洪关键控制性枢纽、重大引调水、重点水源、新建大型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逐项目制订年度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动态监控进度滞后项目,分析解决制约关键因素,确保重大水利工程年度投资完成率达到90%以上。

水利局局长述职报告范文公务员述职报告

水利局局长述职报告范文公务员述职报告

水利局局长述职报告范文公务员述职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47年述职评议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2020年以来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

一、2020年以来的工作情况一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经过自己带头扎实地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2020年我局被市政府评为全市目标管理超标单位。

(一)认真贯彻水法律法规,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贯彻执行水法规、规范和加强水行政管理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

因此,作为水务局长,我注重了依法行政工作。

一是努力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我主动学习和钻研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水务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宪法》、《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先后举办专题培训班17期,培训执法人员700人(次),受教育面达到100%。

同时每年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开展了大规模地系列宣传活动,不仅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二是积极推进立法工作。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修订和出台了《__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__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__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为节约用水、内河管理和水土保持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三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了执法力度,一年多来共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1048起,结案936起,正在调查处理的112起,没有发生错案,行政复议案件为零。

(二)严肃认真执行人大决议,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人大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支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为此,我经常告诫自己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一是主动汇报。

经常向人大及其农林委、城建环保委报告工作,亲自参加会议和活动,并及时把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融入到水务工作中去。

2024年水利工作思路

2024年水利工作思路

2024年水利工作的思路将继续秉承和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具体来说,2024年水利工作思路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水源工程、灌溉工程、防洪排涝工程等,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灾害防控能力。

2.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城乡供水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3.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提升水环境质量,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4. 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 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强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6. 加强水利法治建设:完善水利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管,确保水利管理秩序和水资源安全。

7. 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水利科技进步,引进和研发先进水利技术,提升水利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8. 提升应急能力:加强洪水、干旱等水旱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9. 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新模式,推动水价改革,建立健全水利市场化运作机制。

10. 扩大国际合作:在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水利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以上思路表明,2024年我国水利工作将继续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同时也将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将由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指示进一步制定和落实。

水利万物,润泽齐鲁

水利万物,润泽齐鲁

水利万物,润泽齐鲁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走向世界》2024年第15期滔滔黃河,奔腾入海;浩浩齐鲁,山水雄浑。

山东,地跨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治水历史源远流长,水网纵横交错,水利工程星罗棋布。

受地理、降水等自然条件制约,山东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98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

尽管如此,山东仍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生产了约8%的粮食,养育了7.2%的人口。

有限的水资源如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山东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2022年,山东入选全国首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全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锚定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四水统筹”总体目标,全面落实依法管水、科技兴水、系统治水、改革活水、数字强水、文化铸水“六水共治”发展思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进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

聚力“水网+防洪安全”,确保重点河湖长治久安;聚力“水网+生态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聚力“水网+民生改善”,增强优质涉水产品供给;聚力“水网+业态融合”,壮大绿色低碳发展动能……通过创新实施“水网+”行动,山东着力构筑水安全保障网、水民生服务网、水生态保护网,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内河航运示范带、文旅融合示范带、绿色发展示范带,推动形成“三网四带”总体格局,加快培育涉水绿色发展新业态,塑造水利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山东正加快构建形成“一环三轴、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省级水网格局,打造国家水网建设的省域范例。

扛牢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山东现代水网建设正以昂扬的姿态力争上游,从“先行先试”到“示范引领”,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沿着水网看山东,看山东沃野千里、长河奔涌、利泽万方、扬浪千重;看水网保安全、护生态、惠民生、强支撑、深赋能……新时代的水利故事,正在齐鲁大地精彩上演。

编辑/魏伟In 2022,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launched the building of provincial pilot zones for water networks in China and selected seven provinces for pilot programs.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provincial-level water network pilot zones in China, Shandong made an all-out effort to advance the building of a provincial pilot zone for water networks with a focus on the overall goal of “co ordinatingwater in four aspects”, i.e. ensuring water security, protecting water ecology, developing water economy, and improving water-related livelihoods.Insisting on systematic planning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Shandong has organically combined water network building with flood control security, ecological protec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sured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policies by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coordinated advancement, and achieved the unity of economic benefits,social benefits,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security benefi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四个立足点扎实推进水利四大工程建设马礼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贫困山区水利工作而言,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从广大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

根据XX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水利先行。

一、水利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水、电、路等问题都应解决。

相对而言,水利显得更为特殊。

更重要这是因为:农业主导地位需要水利作支撑。

我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农业县,农业是经济的主导,粮、猪、油等主要农产品是农村经济的支柱。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县现有各类水利设施2557处,这些水利工程长期担负着全县的农业生产与灌溉等繁重任务。

目前,全县70多万亩耕地80%以上是靠水利工程来灌溉的;有60%的农村人口是靠水利工程休养生息的。

农村的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民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利工程。

减轻灾害影响、提高抗灾能力,需要水利作保障。

我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洪旱灾害十分频繁。

受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影响,年降雨量平均达1000毫米左右,但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季际变化大,其中丰水年的降雨量为枯水年的1.3倍。

每年主汛期5—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左右,且多为暴雨,易形成洪涝灾害。

同时,我县又是典型的干旱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据资料统计,在上世纪的100年中,我县发生干旱67次,平均1.5年出现一次,共发生洪灾33次,平均3.1年出现一次。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统计测算,洪旱灾害对我县农业生产的影响达到了30%-60%。

也就是说,每次的干旱或洪灾要造成农业40%左右的减产减收。

因此说,洪旱灾害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把根治洪旱灾害,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之基础,需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品位需要水利来提高。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央为新农村描画的美好图景。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就要兴利除害,大修水利,增强抗灾能力。

其次要依靠水利工程提升新农村的品位。

把农村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饮用水质的提高、小水电的建设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打造出山青水秀的优美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是一道亮丽的田园风景。

二、我县水利工程的现状难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支撑和保障我县现有的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特别是“农业学大寨”时期,现在的水利是靠吃老本、拼消耗。

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已达到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长期带病运行,已到了危险边缘。

塘成了“碟子”,渠成了“筛子”,排灌站只剩下几根管子。

一是病险工程多。

全县现有的34座小二型以上水库中有20座是病险工程,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去年的防汛期间,全县就有6座小型水库先后发生坝体渗漏、滑坡穿孔等严重险情。

这些险病水库的存在,不但减少了效益,而且严重威胁防洪安全,就象一颗颗定时炸弹。

二是工程效益衰减。

现有的几处灌区灌溉面积已由原来的10.7万亩下降到3.5多万亩,缩减了67%;全县机电排灌面积已由1万亩减少到0.4万亩以下,减少60%。

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中,小型水库特别是小型水库和塘坝的安全隐患十分严重。

全县3000余处山塘因淤塞严重,已有80%多成了碟子塘,发挥不出多大的灌溉效益。

三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我县农村现在还有22万人饮用的是塘水、河水,既不安全,也不卫生。

全县还有靠天吃饭的干旱死角区50多个,每遇干旱靠消防车送饮用水,干旱缺水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县水利建设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各级对水利的投入减少。

二是老化工程恢复难度大。

三是水利工程自身负荷大、老化快。

因为水利工程主要是社会效益大,自身效益低,不象交通能源那样,有投入就有产出,可以滚动投入和发展。

水利的投入主要还是依靠国家财政为主,光靠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和农民筹资,那是不现实的。

如不尽快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水利工程自身就不能支撑,这样下去,原有的水利老本也将耗尽不存。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坚持四个立足点,扎实推进水利四大工程建设立足于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条件的改善,大力推进甘露工程建设,解决饮水安全。

通过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及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我县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目前仍有22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污染水等水质问题。

特别是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加之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诸多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农村的水源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河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突出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在巩固已取得人饮解困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完善饮水安全规划,全力争取国家农村安全饮水投入,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力度,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和“稳定解决、因地制宜、注重效益、建管并重”的工作原则,加快解决饮用水严重不足和水质不达标地区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力争解决8.1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

同时,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模式,确保安全饮水工程长期为农民群众发挥效益。

立足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大力推进现代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过去,全县各级各部门花了很大精力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轻管,导致了现有工程老化、管理弱化问题十分突出,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田灌溉体系不但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且是确保农村稳定的重要基础设施,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着力构建农田灌溉体系,大力推新农村建设。

一是围绕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以推进产业化为契机,以增强粮食产量为动力,按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大力抓好小型灌区建设。

突破性地发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以增强农业作物的抗灾能力;加大现有水库渠网配套工程建设和现有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力度,对水利设施进行大修复、大改造、大配套、大建设、大提高;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U”型渠、滴、喷、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耐旱、耐涝及抗灾作物的生产。

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县粮食主产区的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建设。

结合万亩灌区和国家小农水补助项目,新建29处小型引水渠建设,新修渠道266处,改善灌溉面积6.7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18万亩。

完成公路沿线5个镇4.5万亩田间U型渠154公里,完成渠系衬砌1144公里,建旱地水窖1750口。

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采取“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办法,整合资源,集中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综合整治、烟水项目、扶贫项目等资金用于农田灌溉体系建设。

三是积极组织、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按照“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的办法加快农田灌溉体系建设。

四是加快发展用水者协会,逐步建立起符合XX县情和县域经济要求的用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益。

立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山川秀美工程,保护生态安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不仅需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而且需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把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生态修复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头等大事狠抓落实,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加强生态保障体系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抓好公路、城建、工业园区、水利、电力等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的规划、审批和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指导、验收。

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抓好农村河道清淤清障和生态建设,改善农村水质状况,建设“碧水”工程,创造生态乡村,给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是抓好小流域治理工作。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以流域为单元,以村庄为依托,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力争“十一五”末完成70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9平方公里。

三是搞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确保全县的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观。

四是实施“以电代燃料”工程。

把“以电代燃料”工程与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保护林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立足于解决水患问题,大力推进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

一是进一步加强水利防灾工程体系建设。

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基本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把病险水库加固与改善库区周围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强堤防建设,基本形成较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使重点乡镇集镇能达到防御10年一遇洪水能力;整治河道,加快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设进度,努力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县城城区防洪工程建设,县城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乡镇重要堤防工程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标准。

完成4座小型、18座小型病险水库加固。

二是加快完善各项防汛非工程措施。

建立完善山洪灾害水文、气象、地质监测站网,构建预警预报及信息发布系统;尽快完善省、市、县三级防汛通信专用网,并逐步延伸到基层乡镇防汛指挥机构,早日实现信息传输自动化和资源共享;加强防汛及科技应用知识培训,提高基层防汛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防汛抗灾工作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