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00529

合集下载

2012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

2012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

2012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
24. 在文学中,语言通常被视为最基本的"媒介" 。

(√)
25. 在文学文本语言中,如果出现一种语言内部蕴含其他语言的现象,就有了杂语或者互文性现象。

(×)
26. 文学意境是"这一个" ,具有独创性。

(×)
27. 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
28. 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
29. 文学阅读具有消费功能,是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把文学文本当作与其他商品相同的文化物品来消费。

(√)
30. 要对文学批评对象做出科学评价,就要善于抓住对象的共性特点以找到展开批评的突破口。

(×)
四、简答题(每小题1 8分,共3 6分)
31. 简要阐释文学的基本属性,并对其中某一属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要点: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文学再现社会境遇。

阐述解释与谈看法(6分)
32. 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谈点感受。

答案要点:发生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后效阶段。

阐述与解释(6分)
五、论述题(共2 4分)
33. 结合自己的,谈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

答案要点:反复阅读文本。

寻找突破口。

条理化。

确定结论。

文字表述。

评阅参考:观点提出: 5分;论述过程: 1 5 分;结合实际: 4 分。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二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二

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模拟考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本身视为一个“自足体”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2.当今文艺学对“文本”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文本的概念。

文本这个词现在不仅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和文体学中,而且也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扮演活跃的角色。

但它含义丰富而不易界定,给实际运用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一般来说,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3.作家个体体验的第一个特征是()。

A.情感的诗意化B.意义的深刻化C.感受的个性化D.诗意的超越化【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

文学是作家的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

一旦作家动笔写他的情感领域的人、事、景、物,那么所写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体验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

4.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主要的特色是()。

A.双声B.叠字C.叠韵D.押韵【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音律。

双声指两个字声母相同。

叠字指两个单音节词重叠的语音现象。

叠韵指两个字韵母相同。

押韵指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的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语音特色是叠字。

5.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A.中国文学的主题B.中国文学的母题C.中国文学的美D.中国文学的文体【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层面。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高频主观题汇总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高频主观题汇总

目录第一章文学观念 (1)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1)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3)第四章叙事作品 (4)第五章抒情作品 (6)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8)第七章文学创作 (9)第八章文学接受 (11)第九章文学的源流 (14)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和剧本等形态。

文学文本及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1)在专用概念上,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区别:文学文本是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而尚未阅读的语言系统。

而文学作品则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简言之,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才变成文学作品。

(2)在一般使用术语时,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分往往并不明显,两者有时可以不加区分地用来指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

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1、什么是“文学语言”和“文学中的语言”?二者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1)文学语言,又译标准语,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它通常与口语或土语相对,是指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2)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二者的不同在于,文学中的语言属于文学文本的语言,而文学语言组织正是文学中的语言的具体体现。

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1、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有哪些?(简答题)(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1、文学语言组织有哪些层面?(名词解释题)(1)语音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

(2)文法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3)辞格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节奏★★★1、名词解释:音律(名词解释题)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00529文学概论(一)第一章文学概念重点及试题

00529文学概论(一)第一章文学概念重点及试题

第一章文学概念一: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A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B.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谁说的(A )A.马克思B.恩格斯C.贺拉斯D.波德莱尔解析:“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马克思探讨人为什么能体验、为什么能创作、为什么能鉴赏时所回答的。

二: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艺术模仿自然”的提出者( A )A.赫拉克里特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荆浩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B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什么?(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下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B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

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卷子(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对文学的界定是A.审美意识形态B.社会意识形态C.符号论的文化形态D.客观世界的再现形态2.“艺术除了表现它白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白己的路线开展。

〞这句话的作者是A.里普斯B.鲁迅C.王尔德D.屠格涅夫3.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言语组织的A.整体性B.自足性C.反常特性D.内指性4.提出文学文本四层次说的西方学者是A.伯丁B.黑格尔C.英加登D.莎士比亚5.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契诃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6.“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这句话的人是A.XB.恩格斯C.左拉D.王夫之7.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的著名论著是A.《人间词话》B.《典论》C.《论格》D.《宋元戏曲史》8.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表意型人物D.性格人物9.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群众化、最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式样是A.诗歌B.散文C.戏剧D.影视文学10.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诗歌以A.叙事为主流B.抒情为主流C.议论为主流D.挖苦为主流11.寸于情作品的本位是A.感情B.理性C.形象D.叙事12.艺术与感情关系紧密,艺术是感情的宣泄或展示,在抒情理论中,这种观点被称为A.再现论B.表现论C.直觉论D.灵感论13.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是A.世界观B.创作个性C.作家气质D.文学修养14.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表达是A.文学言语B.文学题材C.文学风格D.表现手法15.以下关于艺术感情与白然感情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是美好的B.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共通性C.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私人性D.艺术感情是自然感情的升华16.柏拉图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A.突发性B.迷狂性C.制造性D.感情性17.马克思主义文学批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A.看男女关系是否公平B.以艺术形式为中心C.开掘意象的象征精神D.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18.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观赏的活动,被称为A.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19.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X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20.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是A.游戏B.巫术C.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D.模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21.文学言语组织的文法层面包含A.词法B.句法C.篇法D.音律E.比喻22.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生命律动D.韵味无穷E.如实描写23.人物类型有A.“扁平〞人物B.表意型人物C.“圆形〞人物D.典型人物E.“性格〞人物24.文学风格的特征有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思想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E.文学风格的多样性25.艺术起源的观点常见的有A.模仿说B.巫术说C.游戏说D.劳动说E.炫耀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4分,第27、28小题每题3分)26.文学27.表达功能28.心灵共鸣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9.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30.文学言语组织有哪些层面31.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32.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思的要素有哪些33.读者的期待视野包含哪些层次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15分,第35、36小题每题10分)34.试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共98分)1.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 文本。

A.象征型B.表现型C.再现型D.创意型ABCD正确答案:C2.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A.文采B.情感C.观众D.文化ABCD正确答案:C3.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A.文学B.诗学C.佛学D.神学ABCD正确答案:A4.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 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美国B.俄国C.英国D.德国ABCD正确答案:B5.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 、语境依托性。

A.意识性B.表象性C.表情性D.中介性ABCD正确答案:D6.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A.什可洛夫斯基B.高尔基C.车尔尼雪夫斯基D.巴赫金ABCD正确答案:D7.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实用论B.信息论C.意志论D.反映论ABCD正确答案:A8.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

A.语境依托性B.表象性C.表情性D.意识性ABCD正确答案:A9.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 文本。

A.创意型B.再现型C.象征型D.表现型ABCD正确答案:D10.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

A.表意B.表象C.表情D.表志ABCD正确答案:A11.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

A.表意B.表象C.表情D.表志ABCD正确答案:A12.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 、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自学考试复习专题:文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自学考试复习专题:文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白雪公主”中的人物形象属于( C )4-222A.扁平人物B.圆形人物C.表意型人物D.典型人物2.“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雪莱的这句话属于文学观念中的( C )1-23A.客观说B.模仿说C.表现说D.独立说3.提出作家体验“出入说”的是( A )1-86A.王国维B.叶燮C.李贽D.梁启超4.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A )6-328A.独创性B.稳定性C.多样性D.审美性5.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D )9-490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左拉D.布瓦洛6.波德莱尔提出的理论被称为象征主义宪章,这种理论是( A )5-259A.交感论B.移情论C.投射论D.宣泄论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 )6-306A.魏晋B.汉代C.隋唐D.秦代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D )7-389A.润色与修改B.艺术传达C.材料储备D.艺术构思9.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方法是( B )8-445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结构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10.“马上、枕上、厕上”说的提出者是( D )7-353A.白居易B.苏轼C.王昌龄D.欧阳修11.“召唤结构”的提出者是( A )8-427A.伊萨尔B.姚斯C.英加登D.加缪12.西方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C )4-(教材中无法找到标准答案)A.意象B.意境C.典型D.性格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B )3-154A.雨果B.别林斯基C.歌德D.康德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C )8-446A.弗洛伊德B.荣格C.弗莱D.弗雷泽15.指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D )3-169A.王国维B.严羽C.王夫之D.陆时雍16.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D )4-202A.省略B.减缓C.停顿D.概略17.鲁迅指出,该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理论D. 文学批评答案:A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学基本特征的是()。

A. 形象性B. 情感性C. 思想性D. 科学性答案:D3.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包括()。

A. 语言和形象B. 人物和情节C. 主题和结构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位作家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A. 雨果B. 歌德C. 拜伦D. 巴尔扎克答案:D5.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是()。

A. 《简·爱》B. 《到灯塔去》C. 《呼啸山庄》D. 《傲慢与偏见》答案:B6. 以下关于文学创作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创作过程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B. 创作过程需要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C. 创作过程是一个完全主观的过程D. 创作过程需要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答案:C7.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包括()。

A. 阅读B. 解读C. 批评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关于文学批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评价B. 文学批评可以是作者的自我批评C. 文学批评是读者对作品的主观感受D. 文学批评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体系答案:C9. 以下关于文学史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文学史是对文学作品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B. 文学史研究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C. 文学史研究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D. 文学史研究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答案:C10. 以下关于文学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进行研究B.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研究C.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评价D.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进行研究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学作品的分类方式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自考网整理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古希腊哲学家是(B )1-22A.德谟克利特B.赫拉克利特C.苏格拉底D.柏拉图2.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说的西方现代学者是( D )1-17A.艾略特B.韦勒克C.苏珊•朗格D.艾布拉姆斯3.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的特色是(B )2-115A.双声B.叠字C.叠韵D.押韵4.艺术“至境”概念最早见于(D )3-137A.刘勰《文心雕龙》B.严羽《沧浪诗话》C.王夫之《姜斋诗话》D.叶燮《原诗》5.主张人物性格描写要“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的人是(D )3-152A.莱辛B.歌德C.席勒D.黑格尔6.下列诗歌中,属于“言史诗”的是(B )3-136A李白《赠汪伦》B.杜甫《石壕吏》C.孟浩然《春晓》D.朱熹《观书有感》7.无视角限制的叙述通常属于(C )4-208A.第一人称叙述B.第二人称叙述C.第三人称叙述D.无人称叙述8.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叫做(B )4-200A.虚构时间B.叙述时间C.现实时间D.阅读时间9.胡应麟认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在于(C )4-199A.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都写出来B.情状逼真,笑语欲活C.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D.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10.在西方,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A )5-259A.《交感》B.《神曲》C.《失乐园》D.《浮士德》11.“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说这句话的人是(B )7-368A.柯勒律治B.华兹华斯C.乔治•桑D.莫泊桑12.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 B )5-257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表现主义D.直觉主义13.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 A )6-301A.创作个性B.言语结构C.审美效果D.修辞技巧14.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的人是(D )6-297A.刘勰B.陆机C.钟嵘D.萧纲15.关于文风与人格的关系,扬雄提出的著名观点是(A )6-293A.心画心声说B.文如其人说C.知人论世说D.为情造文说16.艺术变形的根本目的是(C )7-392A.为了使艺术形象更生动B.为了引发读者的共鸣C.为了使作品意蕴更深刻D.为了增强作品的易读性17.认为艺术情感是“智慧的情绪”的学者是(B )7-367A.别林斯基B.维戈茨基C.普列汉诺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18.“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A )8-405A.胡适B.鲁迅C.梁启超D.林语堂19.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个流派是(D )9-495A.表现主义B.直觉主义C.存在主义D.象征主义20.在西方文学史上,最早提出“浪漫主义”概念的人是(B )9-491A.康德B.席勒C.歌德D.雨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往往表现为(ABE )1-70A.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B.既是认识的,又是情感的C.既有独创性,又有传承性D.既是想象的,又是纪实的E.既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22.金圣叹之后清代重要的小说评点家有(CDE )4-193A.李贽B.叶昼C.毛宗岗D.张竹坡E.脂砚斋23.构成风格的审美要素包括(ACDE )6-318A.文采B.节奏C.韵味D.气势E.情调24.艺术灵感的特征有(ACD )7-363A.突发性B.严密性C.迷狂性D.创造性E.科学性25.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有(ABCD )9-498A.作品意义的平面化B.叙述时间的空间化C.文体界限的模糊化D.故事情节的片断化E.人物形象的典型化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26.叙事学4-194答:20世纪60年代法国文学研究领域受到结构主义和普洛普民间故事分析的影响后,出现大量的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这些探索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就被称做“叙事学”。

27.文学传播8-404答: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

28.典故5-268答:典故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9.简述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1-87答:(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这里有两层意思:(1)是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

(2)是获得“童心”,对传统的陈规旧习和既定成见实现超越。

30.简述象征意象的意象化原则。

3-182答:(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真实的意念;(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3)实现“意象应合”的原则;①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最佳象征物;②准确把握对应点,暗暗铺下能诱发人们思考的“跳板”。

31.如何认识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6-336答: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由于人们的审美有不同的心理结构为基础,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因此对风格美会有不同的爱好和选择。

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民族、阶级,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32.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有何区别? 7-364答:(1)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完全不受创作主体的控制;艺术直觉则是一种思维能力,创作主体对艺术直觉的运用是有意识的。

(2)艺术直觉具有对象性,它必须面对一个具体的、具有感性形式的对象才有意义;艺术灵感则没有具体的对象,它只是主体心理的一种激活状态。

(3)艺术灵感是随机性的、偶然的,有倏忽而来,渺然而去的特征;艺术直觉则有一定的稳定性。

33.文学流派有什么特点? 9-507答:文学流派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点:(1)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总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2)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他们的文学创作大抵会表现出类似的文学风格和美学趣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34.谈谈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2-128答: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1)内指性,主要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文学语言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行事,而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

(2)音乐性,这里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文学语言不仅要追求表“意”,而且要追求表“音”。

(3)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陌生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35.举例说明抒情的策略。

5-265答:(1)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2)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从文学史和修辞学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

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36.结合文学作品,分析共鸣产生的原因。

8-434/436答:共鸣是指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了活跃的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的阅读心理现象。

共鸣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其一是人性情感的相通性。

喜怒哀乐,人皆有之。

亲子之情,异性之爱,朋友之谊,祖国之恋,故乡之思,童年之忆等等,都是相通的人性情感形式。

人们如果处在相近似的生活境遇,往往就会产生相似的具体情感。

李白的一首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读者,原因就在于此。

(2)其二是审美体验的共同性。

人类的审美知觉与感受能力有相同的一面。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读者对美的事物与形式也会产生相似的“共同美感”。

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开头连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其语言的自然、新奇、独创的美感,能唤起不同读者相似的审美体验而激发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