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抗生素是一种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不仅是医药业的里程碑,也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重大进展。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的发现历史、种类及应用。
一、抗生素的发现历史最初,人们对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食物添加剂来自偶然的发现。
20世纪初,人们研究了多种微生物,为寻找可解决疾病的药物而奋斗。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从自己的实验室收集到一些细菌,然后放下了一些用来培养这些细菌的培养皿。
当他在一个星期后回到实验室时,他注意到其中一个培养皿上有一些不寻常的事情。
上面的细菌并没有按照预计的方式生长,它们周围的区域开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透明区域,这说明有一些物质在阻止这些细菌生长。
弗莱明发现这些物质来自一个黄色的真菌,后来发现这个真菌是青霉素。
青霉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抗生素。
它在二战期间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
经过数十年的进步,在发现许多新的抗生素的同时,已经出现了对许多细菌菌株的耐药性。
二、抗生素的种类常见的抗生素可以分为五大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和胃肠道感染。
它们通过破坏细胞壁或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来杀死细菌。
目前卡那霉素、头孢菌素一代二代为代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杀菌机理是阻断蛋白质的合成,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病。
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病、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病等。
代表药物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肺炎、巨细胞病毒、流感等。
这类药物机理是抑制细菌酶的分解作用,从而阻止其生长和分裂。
代表药物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和胆道感染等疾病。
它们主要作用是抑制菌体合成物质和核酸合成,阻止细菌复制,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代表药物有磺胺噻唑、苯磺酸氨氯地平等。
喹诺酮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22/35
第二十一章 药品制剂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23/35
第一节 灭菌制剂无菌检验
灭菌制剂: 注射剂 眼科制剂 手术用具(敷料、缝合线、无菌器具等)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24/35
普通药品无菌检验——直接接种法
需氧菌、厌氧菌、霉菌检验
需氧菌:30~35℃,7天 厌氧菌:30~35℃,7天 霉 菌:20~25℃,7天 观察培养液是否混浊或涂片染色镜检
(2)Ca 2+ + 草酸 → 草酸钙↓(还可促进蛋白质沉淀)
(3)磷酸盐除Mg 2+
(4)黄血盐除Fe 3+
(5)ZnSO4与黄血盐形成复盐吸附蛋白质
(6)过滤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10/35
6 、抗生素提取和精制
(1)溶媒萃取法—Pen (2)离子交换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吸附法(活性炭、大孔吸附树脂)—头孢菌素 (4)沉淀法——四环素
特定单位(特定样品某一重量为一定单位)
例: 一批特定杆菌肽1mg ≌ 55U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19/35
二、抗生素效价测定—管碟法
原理: 抗生素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中扩散渗透作用 抗生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浓度对数和抑菌圈直径成直 线关系 y=a+bx y:抑菌圈直径,x抗生素浓度对数
惯用二剂量法 W=(SH+UH)-(SL+UL) V=(UH+UL)-(SH+SL) 供试品与标准品效价比θ=D*antilg(IV/W) D普通为1,I普通为lg2
增菌液增菌培养 分离、纯培养
菌落等培养特征观察
镜检形态学检验(如革兰氏染色)
生理生化反应检验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张金丽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微生物在药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了解到微生物与药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微生物进行转化和发酵,将其应用到药学研究及生产工作中,展现出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药学;发酵[中图分类号] R9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220-01一、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1)微生物与药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存活及生长,不会对宿主产生严重的毒性。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抗生素起到了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除了具备抗感染作用外,一些抗生素自身还具备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被应用于肿瘤化学治疗中。
(2)微生物在医药卫生方面被广泛应用,维生素及辅酶被大量应用。
(3)近年来,人们在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药品卫生行业的关注力量,加大对药品卫生质量进行控制。
(4)药品及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中,采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生长因子及干扰素等[1]。
二、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一)微生物转化在药学中的应用1.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不同的化合物光学活性不同,自身展现出了不同的生物学活性。
现阶段,手性药物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拆分及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成为热点研究问题。
在生物体系中,酶展现出了高度的立体选择性,通过利用及筛选微生物或酶的过程,能够产生活性较高及立体结构专一的化合物,是一种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的方法。
例如,将氯-酮丁酸甲酯及乙酯作为底物,将酮基还原为羟基时,展现出较高的立体选择性。
通过生物转化的过程,不仅能够得到立体结构专一的手性化合物,同时也完成了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微生物转化中的合成手性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及在药学中的应用 -回复

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及在药学中的应用-回复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长、代谢、遗传和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荷兰科学家安东·范·李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在19世纪和20世纪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开始探索利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来制造药物。
在药学中,微生物学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发酵。
发酵是将微生物(通常是细菌或真菌)引入到培养基中,利用其产生的代谢产物来制造药物。
最出名的例子是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这些药物都是从真菌中提取的。
除了发酵,微生物学还在药学中发挥着其他重要的作用。
例如,利用微生物生产表达人类蛋白的技术,可以制造出重组蛋白药物,如人胰岛素和重组人干扰素等。
此外,微生物学还可以用于疫苗的制造,这种疫苗是通过使用微生物中的抗原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来保护人类免受疾病侵袭。
总体而言,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受益者是整个人类社会。
微生物学在制药工程专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在制药工程专业中的应用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
中国的《神衣本草经》中,有白僵蚕治病的记载。
《左传》中,有用麦曲治腹泻病的记载。
《医宗金鉴》中,有关于种痘方法的记载。
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苗,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见的所有微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低水平生物,体积小(一般<0.1mm),结构简单。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它在分子、细胞或种群水平上研究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领域,医疗卫生和生物工程。
其根本任务是探索、利用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除或转化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
本文主要研究微生物学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学在制药专业的重要性在药理学中,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需要与真菌和细菌细胞结构的分析联系起来。
抗菌药物主要有四种作用机制:第一,抗菌药物抑制细胞壁的形成;第二,当细胞膜起作用时,抗生素可以抑制它;第三,细菌细胞蛋白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抗生素的影响;第四,细菌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抗生素的抑制。
在药物制剂中,微生物一旦将药物污染后,将会分解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改变药物的性质,进一步促使药物失去效果,除此之外,存在于药物中的代谢微生物也会给人们身体带来损伤。
为了尽量避免污染微生物,需要在清洁、干净的室内生产药物制剂。
决定清洁室内空气清洁度的是药物的品级、试剂类型、生产环节等步骤所产生的质量技术要求。
gpm在此方面也做出了详细的要求。
在生物制药发酵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微生物。
微生物也是生物制药的重要物质来源。
微生物发酵技术是获得生物制药原料的主要途径。
因此,微生物菌种的培养和保存、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微生物发酵的全过程控制已成为生物制药技术的保障。
大多数微生物产品是由微生物或其加工代谢产物制成的。
11第四篇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11第四篇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微生物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生态系统中。
微生物不仅能够帮助人类解决环境问题,还在药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生产和药学研究中。
首先,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许多重要的药物,例如抗生素、酶制剂和疫苗等,都是通过微生物进行生产的。
抗生素是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梭菌、链球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的发现和开发使得许多感染性疾病得以有效治疗。
其次,微生物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为药物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无限可能。
微生物酶在药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药物需要经过多个酶的参与才能合成或代谢。
通过研究微生物酶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改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微生物在新药开发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大约60%的已知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都是从微生物中提取得到的。
例如,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改造,生产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
这些新型药物有望成为未来治疗各类疾病的有效手段。
除了在药物生产和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外,微生物还在药师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为药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药师需要通过微生物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微生物的感染类型和药物的抗菌谱,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另外,药师在药店中也需要进行微生物污染的监测和控制工作,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体而言,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包括药物生产、药学研究和药师的工作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药学中的抗生素与微生物学知识

不将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或长期使用 ,以免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性产生。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1 2 3
抗生素滥用
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导致 耐药性细菌的出现和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新药研发困难
由于抗生素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成功率低,近 年来新抗生素的研发进展缓慢,难以满足临床需 求。
REPORTING
微生物种类与特点
01
02
03
04
细菌
单细胞原核生物,形态多样, 繁殖迅速。
病毒
非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进 行复制。
真菌
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 等。
放线菌
原核生物,主要分布于土壤和 水中。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物质循环
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
维持生态平衡
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生态平衡 。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抑制细胞壁合成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屏障作用
,导致细菌破裂死亡。
破坏细胞膜
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 胞内的物质外泄,从而杀死细 菌。
抑制蛋白质合成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使细菌失去生长和繁殖所必需 的物质,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
抑制核酸合成
通过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阻 断细菌的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 ,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不 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
按时服药,确保药物在体内维 持有效浓度,达到治疗效果。
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缓解 也不应提前停药,以免病情反 复。
青霉素的发展史,分类,适应病症,在药学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青霉素的发展史 ,分类 ,适应病症 ,在药学发展中有什么作用青霉素属于抗生素的一种,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杀死病菌,从而实现对人体疾病治疗的作用,由于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抗生素,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自从青霉素出现以来,挽救了无数生命,那么关于青霉素的发展史、分类以及适应病症等,我们通过以下科普知识,使大家对青霉素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一、青霉素的发展史1928年,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实验室内,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他培养的一些葡萄球菌变成了青色的霉菌,凡是培养物中与这些青色的霉菌接触后,就会完全裂解,这说明这些青色霉菌消灭了它接触到的葡萄球菌。
于是在弗莱明将这些青色的霉菌称为青霉素,后来在长达四年的试验下,弗莱明针对青霉素专门进行研究后发现,青霉素对血多引起严重疾病的传染病菌有着显著的抑制效果和破坏性,就算将青霉素稀释一千倍,青霉素依旧有着原有的杀菌力。
后来弗莱明提交了关于青霉素的论文,但由于弗莱明不懂生化技术,再加上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提取出纯度较高的青霉素,而纯度较低的青霉素由于性质不稳定,治疗效果不显著,所以人们当时对青霉素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1935年,生物化学家厄思斯特·钱恩博士无意中发现了细菌的抗菌作用,并意外发现了之前弗莱明的青霉素论文,于是立刻将全部工作转移到对青霉素的研究中。
直到1940年经过多次动物试验后,才确定了青霉素的效果,在1941年的时候,由于一名警察刮破了脸,导致伤口感染而患有败血症,在当时,这种疾病几乎难以治愈,因为最好的磺胺类药物,也无法阻止病菌的感染。
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寻找机会用药的钱恩博士带着他们的青霉素决定对这名警察进行试药,在试药中,他们每隔三个小时给患者注射一次青霉素,结果在24小时后,患者的病情开始稳定,两天后,患者的体温下降,并且脓肿也开始消退,经过此次的试验后,青霉素开始被人们所接受。
后来青霉素被广泛应用到医学中,正值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伤员因为感染,使得大部分士兵失去了生命,而青霉素的使用,避免了伤员被病菌的感染,因此也挽救了大量受伤士兵的性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微生物酶发酵
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因为微生物种类多、产酶的品种多、
生产容易和成本低等特点,所以目前工业应用的酶大多来自微生物发酵。
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微生物代谢产物很多。在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如氨基酸、核苷
酸、蛋白质和糖类等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这些产物叫做初级代谢 产物。在菌体生长静止期,某些菌体能合成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产物, 如抗生素、生物碱、植物生长因子等。这些产物与菌体生长繁殖无明显 关系,叫做次级代谢产物。
保持干燥、隔氧、纯粹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中心名称
缩写
所在地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 土壤肥料研究所 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 皮肤病研究所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国家医药管理局 四川抗生素工业研究所 华北制药厂抗生素研究所 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 中国林业研究所
三、微生物发酵工业所用菌种
优良的微生物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基础和关键,微生物资源非常 丰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尤以土壤中为最多 1.从微生物分类学的角度把所需菌种分为:细菌类如短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梭状芽孢 杆菌等;酵母菌如啤酒酵母、酒精酵母、汉逊酵母和假丝酵 母等;霉菌如黄曲霉、红曲霉、青霉菌和赤霉菌等;放线菌 如各种抗生素,链、庆大等。 2.作为工业微生物发酵使用的菌种,通常有以下特点:(1)具有 稳定的遗传学特性。(2)微生物生长和产物的合成对于基质没 有严格的要求。 (3)生长条件易于满足。(4)具有较高的各种 酶活力。(5)对于包含体,要求在细胞破碎是不易破碎,而 在目的产物的分离提出时,则易破碎。
4.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微生物的转化是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多种酶,把一种化合物转 变成结构相关的更有经济价值的产物。可进行的转化反应包括: 脱氢反应、氧化反应、脱水反应、缩合反应、氨化反应、脱氨反 应等。
5.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所获得的细胞,如DNA重组的“工程菌”,细 胞融合所得的“杂交”细胞等进行培养的新型发酵。此类发酵的 产物多种多样,如用基因工程菌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等。
抗生素-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一 发酵的概念: 发酵是指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植物 细胞、酵母菌等)的代谢功能,使有机物分 解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二、微生物发酵的类型
1.微生物菌体发酵
是以获得具有某种用途的菌体为目的的发酵。用于面包制作的酵母发酵及 用于人类或动物食品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发酵是比较传统的菌体发酵工业。 新的菌体发酵可用来生产药用真菌,如香菇菌、依赖虫蛹而生存的冬虫 夏草菌、与天麻共存的密环菌等药用菌。
工 艺 流 程
菌种保藏 (strain conservation)
定义: 将有用的微生物以特定培养形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 下存放,以保持种的存活、纯粹和遗传性状的稳 定。 一、条件及原理 1. 低营养 2. 干燥 降低代谢速率或使细胞处于休眠状态 3. 隔氧 4. 低温
5. 密封
年代,微生学家开始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变剂等处理
菌种,使菌种产生突变,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随 着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的日益成熟,科学家开始构建 工程细胞或工程菌,用它们进行发酵,甚至能生产出一般微 生物所不能生产的产品。
二、菌种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是选择出的菌种生活的环境,对菌种有多方面的影响, 所以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的实验才 能确定。另外,发酵工程中所用的菌种多要求是纯培养的,即 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有杂菌,否则将导致产量大大下降,甚至 得不到产品。例如,如果青霉素生产过程中污染了杂菌,这些 杂菌会分泌青霉素酶,将形成的青霉素分解掉。因此,培养基 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五、 工业发酵的工艺流程
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的选育、菌种培 养基的配制、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下游处理即分离提
纯等几个过程。
一、菌种的选育
找到合适的菌种是发酵工程的前提。人们最初是从自然界寻
找所需要的菌种,如谷氨酸发酵时常用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 等。但这种方法得到的菌种,产量一般都比较低。20世纪40
三、扩大培养和接种
在大规模的发酵生产中,需要将选育出的优良菌种经过多次扩 大培养,让它们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再进行接种。
四、发酵过程
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发酵罐内进行的,发酵罐是一种圆柱形 的容器,容量从几升到几百万升,罐上除有通气、搅拌、 接种、加料、冷却等装置外,还有对温度、pH、通气量与 转速等发酵条件进行检测和控制的装置。 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 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为了使发酵 过程能顺利进行,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细菌数目、 产物浓度,同时还要及时为发酵菌提供必需的营养,并严 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四、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1.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化工过程。 2.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 3.微生物发酵工业又是一个有别于化工过程的一个工业。 微生物发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反应条件温和。通常由于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要求温 度为30℃~40℃、pH值中性偏酸性如酵母、霉菌、放线 菌的发酵和pH值中性偏碱性如细菌的发酵。 (2)无菌发酵,整个反应过程要求无菌。培养基无菌、空 气无菌、补料和取样要求无菌操作、某些工程菌,其尾 气也要求进行无菌处理。 (3)非连续性生产。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发酵过程的 非连续性,大部分的工业发酵是以间歇操作为基础进行 的,目前可以实现连续化生产的是啤酒的连续化生产。
五、分离提纯
发酵结束后,要对发酵液或生物细胞进行分离和提取精 制,将发酵产物制成合乎要求的产品。对发酵产品的 要求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也相应有些区别。利用发 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菌种代谢产物和菌种本身(如酵 母菌和细菌)两大类,如果产品是菌种,分离方法一 般是通过过滤、沉淀从培养液中分离出;如果产品是 代谢产物,则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 分离提纯后的产品,还要经过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 成为正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