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物理:必考内容之——声音的三要素

合集下载

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和响度。

音调与声波的频率有关,两者成对数关系;声波的频幅影响能音色,音色主要由声波的频谱结构及其模拟波形决定;响度主要与声音的振动幅度有关。

不同的音源发出同一音符时,其基音相同,但谐波成份及其幅度各异,频谱及波形不同。

高保真音响在保证音色的高还原度的同时,适当提升低音,可使声音丰满动听,适当增加语言的中频分量,可以提高语言的清晰度;音调人耳对声音音调的感觉主要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但不成正比,具有对数关系。

事实上,人耳的听觉是复杂的,人对声音音调的感觉还与声音的声压级有关。

音调的高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由声音振动的基频频率决定的,称为"绝对音高"。

大家在听音乐会时可以见到,演出开始前,所有的乐手都要校一下音,为的就是使整个乐队的所有乐器都是使用相同的音高标准。

音色当小提琴与长笛演奏同一音高时,人们也可以区别开这两种乐器的声音,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乐音是由基音与泛音(谐波)组成的,泛音频率比基音频率高,一般我们常提到的是二次谐波、三次谐波与五次谐波。

这种泛音列的不同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音色。

即使是同一件乐器(如小提琴),如果以不同的力度、不同的弓法、指法、不同的着弓位置,也能产生不同的音色。

响度声波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

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其大小与声强的大小用声压级表示,声压与参考声压之比的对数的20倍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声强增加,响度增大。

音量很小时,人耳感觉敏锐,觉得频带窄、高音少、低音量感不足。

音量大时,人耳感觉较迟钝,容易引起听觉疲劳,音量适中时,觉得高低音都很丰富。

,人耳对不同频率而声压级一样的声音,听觉感受它们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所以这就引出了一个"响度"的概念。

也就是说人耳对于某些频率集中在1000Hz到4000Hz这个区域,而最敏感的是3000Hz左右的声音。

人耳对中频的灵敏度最高,而对于高频、低频的敏感程度都会有所下降,一般人们常用20──20000Hz来表示人耳的可感频率范围。

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得三要素例题解析一、声音得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得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得频率。

物体在1秒内振动得次数叫频率。

其单位就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得频率关系就是: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例1、(天津中考题)一物体在1min内振动了180000次,则该物体振动得频率为_______Hz。

声音能传递信息,往保温瓶里灌开水得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得高低,因为随着水位得不断升高,音调逐渐_________。

解析:频率得单位就是赫兹(Hz),1 Hz表示1秒内振动1次。

则物体振动得频率为180000/60s=3000 Hz。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时,声音得声源就是水面上方得空气柱。

随着水位得不断升高,空气柱变短,振动加快,频率变大,听到得声音越来越尖锐高亢,音调逐渐升高。

答案:3000 升高点拨:声源振动得频率与声源本身得材料、形状等诸多因素有关。

如弦乐器主要靠改变弦得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音调,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而管乐器主要靠改变空气柱得长短来改变音调,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得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响度跟声源得振幅以及人距离声源得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得最大距离叫振幅。

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得振幅越大,人们听到得声音越大。

响度与振幅得关系就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得远近有关系。

声音就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得,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得声音越小。

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得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如听诊器就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增大响度得。

例2、(大连中考题)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得口令,近处得学学生听到了,而远处得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就是:()A、远处学生听到得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得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得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得声音振动幅度大解析:老师发出得声音传得越远,声音得能量越分散,振幅越小,响度变小,因此远处得学生听不清楚。

声音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运用

声音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运用

声音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运用
声音的三要素包括响度、音调和音色,它们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程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音量来控制声音的响度。

例如,在听音乐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音量的大小;在演讲或对话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说话的音量来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

2.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在生活中,音调的运用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受。

例如,高音调的声音通常会让人感到兴奋和活力,而低音调的声音则会让人感到沉稳和安宁。

音乐、演讲和广告等领域都会利用音调的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它取决于声音的波形和频率。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乐器、人声或电子设备来产生不同的音色。

例如,不同的乐器可以发出独特的声音,如钢琴、小提琴和吉他等;不同的人说话时也有不同的音色,这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区分不同的人。

声音的三要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从音乐、广播到语音识别等领域,都离不开对声音三要素的理解和控制。

声音的三要素教学内容

声音的三要素教学内容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例题解析一、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关系是: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例1、(天津中考题)一物体在1min内振动了180000次,则该物体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Hz。

声音能传递信息,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_________。

解析: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1 Hz表示1秒内振动1次。

则物体振动的频率为180000/60s=3000 Hz。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时,声音的声源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空气柱变短,振动加快,频率变大,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锐高亢,音调逐渐升高。

答案:3000 升高点拨:声源振动的频率与声源本身的材料、形状等诸多因素有关。

如弦乐器主要靠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音调,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而管乐器主要靠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调,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响度跟声源的振幅以及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如听诊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增大响度的。

例2、(大连中考题)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解析:老师发出的声音传得越远,声音的能量越分散,振幅越小,响度变小,因此远处的学生听不清楚。

中考物理专题声现象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声现象物态变化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2——声现象、物态变化第二章 声现象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2.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种类 有关。

(2)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大于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即: V 固>V 液>V 气 。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音色 、 响度 和 音调 。

考点三 噪声及噪声的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

考点四 声的利用1.超声波(频率高于 20 000Hz 的声音)(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名 称概 念影 响 因 素相 关 关 系音调声音的 高低 。

发声体的频率。

频率大,则音调 高 ;频率小,则音调 低 。

响度声音的 大小(强弱),常用分贝(dB )表示。

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大,则响度 大;振幅小,则响度 小。

音色声音的品质。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体的发声方式决定。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 不同。

3.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B超。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 水可以在98℃时沸腾C.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D.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2.《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

3.2 声音的三要素 3.3 噪声

3.2 声音的三要素 3.3 噪声

人们带来的危害?
1、植树种草; 2、设置隔音板; 3、工厂建设在远离城区的地方。
6、墙壁是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但把门窗关闭后,传入 室内的噪声明显减弱这是为什么? 墙壁虽然传声效果好,但关紧门窗后,声音遇到墙壁、 门窗后绝大部分会被反射回去,即使墙壁传声效果再好, 传入室内的躁声也是一小部分,因此室内的噪声明显减弱。
7、如图所示,图中 a 、 b 、 c 、 d 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
a 的响度大。 知:图 d 是噪声的波形;图中 a 、 b 相比,___
a
b
c
d
请思考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噪声?
二、噪声的来源
工厂机器声
建筑工地机器声 邻居卡拉OK声
装潢工具声
街道上的汽车声
三、给噪声分级: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分级
适用区域
特别需要安静的住宅区 居民、文教区
白天环境噪声/dB 夜晚环境噪声/dB
45 50 35 40
一般商业与居民混合区
商业中心区 工业中心区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4、下列对音乐和噪声的判断错误的是( C) A、喷气式飞机起飞和降落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B、夏天下雨时的雷声一定是噪声
C、悠扬悦耳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工厂里机床切割金属是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5、假如你是城市规划者,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
树木能够吸收噪声,所以常说“幽静的森林”。
公路隔声屏障会减少公路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你知道音乐大厅墙壁、房顶为什么会有很多板块形、 蜂窝状的装饰吗?
因为声音在狭小空间内反射会造成大量噪声,干扰音乐 的品质。这些装饰是一些疏松多孔的吸音材料,声音在这些

声音的三要素是哪些

声音的三要素是哪些

声⾳的三要素是哪些声⾳的三要素是哪些声⾳的特性可由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调和⾳⾊。

1.响度:声⾳的强弱:⼈⽿对声⾳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振幅: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发声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距离,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

⼀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则响度也越⼤。

当我们⽤较⼤的⼒量敲⿎时,⿎膜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响;轻轻敲⿎时,⿎膜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弱。

⾳叉振动时发出的声波为单⾳,即只有⼀个频率成分。

若设法将⾳叉的振动规律记录下来,可发现其振动波形为⼀正弦波。

当⽤不同⼒量敲击某个⾳叉时,⾳叉发出的声波幅度不同,这意味着声⾳的响度不同。

给出了两个声⾳波形,其幅度⼀⼤⼀⼩,幅度⼤的波形其声⾳响度⼤,幅度⼩的波形其声⾳响度⼩。

另外,⼈们对响度的感觉还和声波的频率有关,同样强度的声波,如果其频率不同,⼈⽿感觉到的响度也不同。

2.⾳调:⼈⽿对声⾳⾼低的感觉称为⾳调。

频率:发⽣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反应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量的⾼低,频率越⼤,⾳调越⾼。

当我们分别敲击⼀个⼩⿎和⼀个⼤⿎时,会感觉它们所发出的声⾳不同。

⼩⿎被敲击后振动频率快,发出的声⾳⽐较清脆,即⾳调较⾼;⽽⼤⿎被敲击后振动频率较慢,发出的声⾳⽐较低沉,即⾳调较低。

如果分别敲击⼀个⼩⾳叉和⼀个⼤⾳叉时,同样会感觉到⼩⾳叉所发声⾳的⾳调较⾼,⼤⾳叉所发声⾳⾳调较低。

如果设法把⼤、⼩⾳叉所发出的声波记录下来,可发现⼩⾳叉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即频率⾼,⼤⾳叉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少,即频率低。

给出了两个频率不同的声⾳波形,从声⾳可听出,频率⾼的声⾳波形听起来⾳调较⾼,⽽频率低的声⾳波形听起来则⾳调较低。

3.⾳⾊:声⾳的品质与特⾊⾳⾊是⼈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调的两个声⾳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

⾳⾊与声波的振动波形有关,或者说与声⾳的频谱结构有关。

前⾯说过,⾳叉可产⽣⼀个单⼀频率的声波,其波形为正弦波。

11.声音的三要素(讲义)

11.声音的三要素(讲义)

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三要素【知识点分析】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声音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2.传声的方式: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我们周围充满着空气,它使人们能够听到各种奇妙的声音,同样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们面对面大喊也听不见声音,他们只能通过无线电设施进行交流。

三.声波1.声音的传播方式:通过介质沿直线传播。

2.回声:声波有广泛的用途,如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深度等。

3.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4.声音的三要素:音调、音色、响度。

【例题分析】【例1】如图是音乐会上某演员唱歌的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发出的声音是由舌头振动产生的B.观众通过声音的响度来分辨出该演员的声音C.演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D.演员表演时“引吭高歌”,是指该演员的声音音调高【答案】C【解析】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演员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观众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出该演员的声音,而不是响度,故B错误;C.演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故C正确;D.演员表演时“引吭高歌”,是指该演员的声音响度大,故D错误。

【例2】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

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确定车行驶了一里还是十里是根据鼓和镯发声有不同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答案】C【解析】人们确定车行驶了一里还是十里是根据鼓和镯发声有不同的音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物理:必考内容之——声音的三要素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考物理中,声音的三要素属于每年必考内容,通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可以从以下四点来掌握声音的特性。

声音三要素
一、定义:
音调:声音的高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音色:声音的品质
二、影响因素:
音调:取决于发声体的频率。

频率高则音调高。

响度:1.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还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核结构等自身因素有关。

三、波形图:
波形图
音调:波形的疏密影响音调。

波形越密集,音调越高。

响度:波形的振幅大,响度大。

音色:波形的细节不同。

四、生活实例:
音调:男高音,女高音;弦乐器,管乐器。

响度:歌声嘹亮,震耳欲聋,大力击鼓,收音机调音。

音色:分辨不同乐器和人声、动物鸣叫声。

声音
总结归纳一种特例:
弦乐器:弦长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管乐器: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