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赏析

古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赏析

古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赏析文言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语出孔子·《论语·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就是智慧,不要不懂装懂。

知:通"智"原句是---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看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中,曾仕强教授的意思是:我知道一件事是为了知道这件事的人而知道,我不知道一件事是为了不知道这件事的人而不知道。

我的理解是,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曾仕强教授举了一个孔子的学生和蚂蚱打赌的例子,蚂蚱说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学生说有四季,后来他们一块问孔子,孔子看了看蚂蚱,对他们说,一年有三季。

蚂蚱走了之后,孔子的学生问原因,孔子说,蚂蚱活不过秋天,所以对他来说一年就是有三季,你跟他争死还是有三季。

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应该是“知道某个知识”是为了“知道这个知识”的人/物。

(知之为知之),后半句同理。

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解读】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

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实用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实用版

2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 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一.如之何:意为“怎么办”或“怎么”; 二.者:“的人” 三.末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
对待无知----实事求是
,不是安于无知。面对问题,要肯动脑 筋,勤于思考,这才是理性的态度、哲 人的思辨。
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制作简历、应聘、面试,这些高二学生也要完成人才招聘 的这一系列流程。与此同时,企事业HR并未因是中学生而 对他们“网开一面”,群面、单面、全英面试轮番上阵,题 目更是“脑洞大开”,全方位考验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此次中学模拟人才招聘会,引起了社会的热议,有人点赞, 有人质疑,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 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 的含义有两种:一、信任,即取 得别人的信任;二、对人讲信用。
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示?
11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 之后彫也。”
一.岁寒:指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 二.“彫”通“凋”,衰落
启示?
12. 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

8.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 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为:担任,作为。 宰:城邑的长官。 问:请教。 无:通“毋”,不要。 达:达到(目的)。
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 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_速_则_不_达__, _见_小_利_则_大_事_不_成。

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 授课课件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 授课课件课件
哪些词句有新鲜感?
“先生”相当于 现在的。
“私塾”指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 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 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这样“特别”的读书方式,读起来十分新鲜。
讨论:如果在学校里,也每天这样教书,你会 有怎样的体会?

2>物体的反面或后面:背面、刀背、手背、背光;
3>用背部对着,跟“向”相对:背光;
4>向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驰;
5>离开:背井离乡;
6>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
7>违背,违反:背信弃义。
bēi 人用背驮东西,引申为负担、承受:背负、背包。

quān 1>环形,环形的东西:圆圈、铁圈、圈套、画圈;
2>周,周遭:跑了一圈儿;
当堂检测 完成《点拨》小册子的“随堂练”。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的练习题。
课文结构
枯燥乏味
面对这种情况,孙中山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 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
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 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当同学们听到孙中山的提问时,他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 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 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的表现说明先生并没有生气,而是 对孙中山主动提问表示了赞扬与肯定。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论语十则》|鲁教版 (共10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论语十则》|鲁教版     (共10张PPT)

意志坚定 路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抱负的读书人 胸怀宽广使命
使命
重大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当作 把
停止
远乎?”
曾子说:“士不能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 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 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 词“吧”
子曰:“由,诲女知 之乎!知之为知之,
教导

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通“智”,
聪明,智慧
孔子说:“仲由(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 的态度吧(也可译为:教给你的都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 智慧。”
贤人
自我反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每天 反省
z曾ēn子g 曰:“吾日三省吾身:wè为i 人谋而不

自己
忠心,尽心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真诚,诚实
复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样
无义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一年中最冷
凋谢
的时候
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 后才落叶的。”
古今异义词, 可以用来
代词,代这 句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一句话
用来 奉行 不要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 也许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仲由,我教给你的东西你都清楚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也是一种知。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发现,“是知也”之“知”,与我们在一般意义上讲的知,即对于某种具体知识的领会和把握,是有根本区别的。

它是认识世界方法论范畴中的“知”,讲求实事求是的态度,因而也就更富有张力,更具有现实的价值。

联系孔子与此相关的一些论述,他教诲仲由的这番话至少有以下两个涵义。

第一,提倡在认识的过程中,应抱着老老实实、虚心谨慎的态度,反对主观臆测,刚愎武断。

据《论语·子罕篇第九》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其中“毋意”“毋我”,就是不凭空揣测、不自以为是的意思。

孔子自己说过:“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篇第七》)有一种人自己不知,却还要凭空造作。

孔子的态度是承认自己不知,然后多见多闻。

他进而提出经过多见多闻之后,自己若有把握不准之处,应该存疑,而不能仓猝说出或付诸实行。

“子张问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篇第二》) 第二,承认知识的无限性,人永远难以穷尽真知。

世间分门别类的知识无边无涯,作为单一的个人只能知道其中的一部分,至于另一部分则因力所不逮而难以把握。

因而对于自己所不知的部分,绝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就可以根据现实的需要以及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认识与探索对象。

所以孔子的这个看法并不表明他在无穷的知识面前软弱退却,相反正反映了他对认识规律的把握。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载:“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在这里,孔子拒不回答子路提出的事鬼神和死的问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通过学习和教育,汲取丰富的知识和方法。
3 研究探索
4 社交互动
通过科学研究和探索,深入了解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
通过社交交流和合作,获取新的信息和方 法。
不知的重要性
1
认识自己的不足
深入了解自己的局限和问题,才能够
了解未知的领域
2
从容应对挑战和改善自我。
探索未知的领域,有助于认识到自己
的渺小和无知,引导个体更好地适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件
探究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方式,以及如何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让我们一同展 开知识探索之旅。
为什么要探究知识的本质
充实自我
深入了解知识的本质,才 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解 决问题。
拓展思维
探究知识的来源和规律,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事物, 提高思考水平。
引领未来
了解知识的发展趋势和演 化规律,有助于把握未来 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接受挑战和 承担风险
• 主动迎接挑 战和困难
• 在失败和困 境中寻找成 长的机会
总结
态度和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认知自己的不足
学会认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探索未知的领域
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现实。
3
推动社会进步
探索未知的领域,能够推动知识和社 会的进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如何提高认知水平
不断学习和 钻研
• 阅读优秀书 籍和论文
• 参加专业培 训和课程
接触新事物 和新经历
• 尝试新பைடு நூலகம்工 作和生活方
• 式 与不同领域 和文化的人 交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实用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实用版

主题的重要性
01
个人成长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跟风和被误导。
03
02
社会价值
在信息泛滥和虚假新闻充斥的社会环境中,坚持“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信息素 养和辨别能力,维护社会公信力。
文化传承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传承孔 子的这一思想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如何将两种智慧结合使用
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将其应用于实践的基础。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知识有限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假装知道。
明确应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场景可以应用这种智慧。例如,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应 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寻求他人的帮助或建议。
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避免盲目决策
在做出决策之前,承认自己无知 的人会先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 ,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寻求帮助
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持 “不知为不知”态度的人会主动寻 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试图独自应 对。
持续学习
他们明白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因此 会持续学习,以保持与时俱进。
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在工作中,这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避免盲目接手超出 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智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避免因为自己的无知 而误解或冒犯他人。
在个人成长中,这种智慧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避免因为自满而停滞不前 。
如何培养和实践这种智慧
D
03 “不知为不知”的智慧
理解“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部编版五上语文24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部编版五上语文24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读下面的长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 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 想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与《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 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 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 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 文章还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脑到”指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结构梳理
读书有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最重要
主题概括
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读书 要 心想 、眼看、口诵。“ 心到”, 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 了,自然就会看得字,也会读得正 确并记忆犹新。
课堂小结
• 勤奋 + 三到 • 态度最重要
课堂演练
一、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
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二、说一说,读书如何做到“心到”?
想要做到心到,先要放平心态,确定心无 杂念,没有别的事情困扰着自己,读进去即可。 可以用笔辅助读书,也可以在安静的地方读书, 读书时要做到心无杂念,自然会被书中的文字 吸引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担任,作为。 宰:城邑的长官。 • 无:通“毋”,不要。 • 达:达到(目的)。
问:请教。
• 译文:

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
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2021/2/4
欲速1则不达!
勿因小失12
2021/2/4
1
4
•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诲(hui):教导; ②“女”通“汝”,你; 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④知1:明白; 知2:知道; 知3:通“智”,智慧,明智. ⑤是:指示代词,"这".
•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你明白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 懂,这就是聪明啊。”
• ④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2021/2/4
1
14
• 译文:
• 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食粮充足,使武器装备 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
•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这三项先 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
•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剩下的
2021/2/4
文过饰
译文:

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
以掩饰。”
1
9
•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弘:扩大、光大。使动用法,使‥‥显扬。 •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2021/2/4
1
10
•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
•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 哉?"
• ①其:副词,怎么; • 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译文:孔子说:“做人假如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
(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
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
2021/2/4
1
6
•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①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 • ②而:表转折,却 • ③是:这
•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021/2/4
1
7
•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 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
为汝(rǔ)多知(zhì)乎?”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021/2/4
1
2
文题解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
2021/2/4
1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 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 ,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 是所谓的“知”,是一种聪明。这也是一 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
2021/2/4
1
5
•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 • 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 • ③也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 译文: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 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
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
(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行走呢?”
诚信
2021/2/4
1
13
•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 矣。”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①足:使动用法,使充足。 • ②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 • ③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

?? 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2021/2/4
1
16
•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
• 川:河。
• 逝者:往者,过去的。
• 斯:这
•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

示 • 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
• ①之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 • ③食通“蚀”,亏损; • ④之3:代词,他。 • ⑤更:改正(变)
• 译文:君子的过错,就好像日蚀月蚀;犯了错,人们都能看得见;
改正2021过/2/4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1
8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①小人:人格卑下的人 。 ②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过:犯错误。 ④文: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
两项先去掉什么呢?” 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粮食。自古以 来人都是要死的(没有粮食也不过是死亡而已),但假如人民不 信任政府,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
2021/2/4
1
15
•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也。”
• ①岁寒:指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 • ②“彫”通“凋”,衰落
• 译文: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
202基1/2本/4 要求。
1
17
给十二则论语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 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
可分为三类:求学、做人、为政。
2021/2/4
1
18
1、 求学: 正视无知、勤于思考、自强不息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介词短语后置句

((于)躬自厚责而于人薄责)

①躬自:自身、自己

②厚,薄:多,少;

③而:连词,表转折,不译;

④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 译文: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
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
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2021/2/4
1
11
•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 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 事不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