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我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

我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涌现了多种典型模式,以推动可持续农业、生态环保和农村经济发展。
以下是一些中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1.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为原则的农业模式。
它强调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合成肥料,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提倡循环农业和土壤保护。
有机农业在我国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推广,涉及蔬菜、水果、茶叶等多个领域。
2.生态种养模式:•这是一种将农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通过生态种植和养殖的方式,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例如,通过在农田中引入鸭子、鱼等生物,帮助农田清理害虫、杂草,提高土壤肥力,形成多种农业生产的综合模式。
3.农田生态工程:•通过在农田中引入湿地、树木、花草等植被,实施农田生态工程,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水质量,减轻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4.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将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的模式,通过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进行休闲度假。
这一模式通过提供农业观光、农田体验、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方式,促进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5.水稻-鱼共生养殖:•这是一种集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于一体的农业模式。
通过在水稻田中养殖鱼类,使水稻和鱼类之间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水稻为鱼类提供庇护,鱼类则帮助清理水中杂质,提高水稻田的生态系统效益。
这些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得到了应用,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些模式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生态农业是一种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农学等科学原理,以生态为基础,以农业为手段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它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规律,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下面将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相应的案例。
第一种模式:水稻-鱼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是在水稻田里养鱼,并在水稻上面种植蔬菜。
水稻提供养分和阴凉的环境,有助于鱼类的生长,而鱼的排泄物提供了水稻所需的养分,同时水稻的根系提供了生长环境和氧气供应,有助于水中蔬菜的生长。
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水资源,还实现了水稻、鱼和蔬菜的有机循环。
在中国,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就有一个成功的水稻-鱼菜共生模式案例。
农民在水稻田里放养鱼类,并在水稻上面种植多种蔬菜,如茄子、辣椒、油菜等。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农民既增加了农田的产出,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田的生态环境。
第二种模式:果树-牲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果园里养牲畜,果树提供牲畜的饲料,而牲畜的粪便则提供了果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肥料。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果园废弃物,减少养牲畜的饲料成本,并且还可以改善果树的生态环境。
在巴西,有一个成功的果树-牲畜共生模式案例。
这个案例中,果农在果园里养牛。
果树的树冠提供了阴凉的环境,有助于牛的生长。
而牛的粪便则作为有机肥料,直接施加在果树的树干周围。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果农既减少了养牛的饲料成本,又提高了果树的生态环境。
第三种模式:禽畜-种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禽畜养殖场里种植蔬菜,禽畜的粪便提供了蔬菜的有机肥料。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并且还可以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农场成功地实现了禽畜-种菜共生模式。
农场主养殖鸡、鸭和山羊,并在养殖场的一角种植了多种蔬菜,如生菜、胡萝卜等。
禽畜的粪便被用作蔬菜的有机肥料,同时蔬菜的残渣又可以作为禽畜的饲料。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农场主既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又提高了农场的经济效益。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是指通过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周期,实现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三大板块之间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应用。
第一步,建立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一般来说,这种养殖模式需要有农田、养殖场和鱼塘等多种生态区域,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例如,将农田、养殖场和鱼塘等不同生态区域连通起来,实现畜禽粪便和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养殖废水的养分价值。
利用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来灌溉农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可以让养殖废水中的菌群和养殖养料之间进行循环利用,最终在养殖场中产生饲料,实现最大的养殖效率。
第二步,实现动植物的生态共生。
在生态循环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动植物共生的原则,将养殖动物和农作物、水生植物间的循环利用实现最佳化。
例如,在养殖鱼的过程中,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池塘中的养分和废水,同时为鱼类提供栖息和觅食的场所。
农作物的残体也可以作为饲料,提供动物营养成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并减少生态负担。
第三步,利用有机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有机养殖技术是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养殖场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机饲料和使用生物制剂等有机肥料、饲料,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动植物的生长,也可以保持水质干净、防止养殖性疾病传播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总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只有遵循生态循环养殖的原则,实现动植物的共生和充分利用资源,才能够为我们带来更高效、更有质量的农产品,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整理)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工程技术: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基本要素:“户建一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
农户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核心技术:养殖场及沼气池建造、管理技术,果树(蔬菜、鱼池等)种植和管理等。
3.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它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
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一、食物链型
它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二、综合型
它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20世纪初以来,为了克服常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发展了多种农业方式以期替代常规农业,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
尽管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均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是指在农业养殖过程中,通过生态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下面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介绍:1.走廊农业模式:在农田中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形成一条条走廊,使得水、阳光和气流能够通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输送带式养殖模式:在大型鱼塘或养殖池中设置输送带,将饲料、水和鱼苗以适当的速度通过输送带送至养殖场,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提高饲养效率。
3.封闭循环养殖模式:通过合理设计养殖池和过滤装置,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并进行养殖废水的处理。
4.全鸟循环养殖模式:将不同品种的鸟类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饲料、粪便和死鸟的相互作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5.多元配套养殖模式: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促进生态循环,降低养殖成本。
6.有机循环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和植物抗病虫害等手段,实现农产品的有机生产。
7.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8.薄膜覆盖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地上设置透明薄膜,提供光照和保温,延长养殖物的生长期,提高养殖产量。
9.多层立体养殖模式:通过建造多层养殖场,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利用层间温差、光照差异等条件促进养殖物的生长。
10.养殖粪便资源化模式:将养殖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通过添加菌种等方式,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在农作物种植中使用。
11.循环水肥养殖模式:将养殖废水经过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工艺,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净化后作为肥料进行重复利用。
12.精确养殖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养殖场的精确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以上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简要介绍,这些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近些年来,在新农业发展大势的驱动下,循环养殖模式迅速成为传统养殖业的一种替代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技术,循环养殖技术不仅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还可节省养殖资源,增加生产效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循环养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水为载体,综合利用多种自然资源,实现养殖水体的持续净化和循环利用,将可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养殖区域,提高养殖效率,减小养殖成本,提高养殖质量,达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循环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循环养殖技术是一种集总体设计、技术改造和管理制度结合的养殖技术体系,将合理的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可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达到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此外,循环养殖技术采取了多种和谐、利用多种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可有效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其次,循环养殖技术可以节省养殖资源。
循环养殖技术可以建立环保型养殖水体,根据自然条件,结合生物技术可以实现养殖水体的持续净化和循环利用,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节省了资源的投入和污染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殖资源的浪费问题。
第三,循环养殖技术可以增加生产效益。
循环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环境,改变养殖水体的质量,提高生物生长繁殖,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品质,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成本,增加生产效益。
最后,循环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养殖质量。
在循环养殖技术的应用中,可以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降低或消除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养殖水体的质量,使养殖水体中的营养介质、水质和空气质量符合生物的生长要求,从而提高养殖水体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养殖品质。
综上所述,循环养殖技术是一种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型养殖技术,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节省养殖资源,可以增加生产效益,而且还可以提高养殖质量,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循环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投入应用,推动建立全面可持续的循环养殖模式,有效改善养殖环境,保护生态安全。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为此,下面推荐12 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 亩塑料大棚内建8 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 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 头猪,种1-2 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 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建一口5-10 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 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 5 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为此,下面推荐12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
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
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第四种:种-养-加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
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第五种: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试验表明,每5000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第六种:鸡-猪-鱼模式
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
以年养100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100千克,猪粪喂鱼可增捕成鱼50千克,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增收1000元。
第七种:牛-鱼模式
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
2头牛的粪可饲喂1亩水面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千克。
第八种: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
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
第九种: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
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
第十种:家畜-蝇蛆-鸡-牛-鱼模式
家畜的粪便喂蝇蛆,蝇蛆是鸡的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
第十一种:鸡-猪模式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作农田肥料。
每40只肉仔鸡1年的鸡粪可养1头肥猪(从仔猪断奶至育肥到75千克)。
第十二种:鸡-猪-牛模式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牛粪作农田肥料。
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的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