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力球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大学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经验总结

大学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经验总结

大学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经验总结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它具有健身、娱乐、趣味、竞技、适应等特点,很适合推广和普及。

太极柔力球运动保留和发掘了传统文化中有用、合理的精华,并给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一股“现代”的活力。

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它主要利用反面技术,随后高质量地达到目的的一种运动方式,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往往都是难以适应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太极柔力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们的智慧和运动潜能,并加以应用,从而充分展示太极柔力球项目以柔克刚、含蓄婉转的巨大魅力。

一、理论方面的教学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从传统上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所以学生第一时间很难改变以往硬性击球方式,因此,第一节课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加上和动作示范非常重要。

(一)掌握太极柔力球接抛球技术要素迎:当球向人飞来时,应当手持柔力球拍,向着来球方向主动伸拍迎球,这样为引球做好准备,同时获得了入球时间和充分缓冲距离。

引:当球快入球拍时,球拍顺球的方向运动,使球从球拍的侧边框处柔和的切入球拍,并通过流畅的弧形引化运动使球获得更多的加速度,为抛球做好准备。

抛:抛是在一个同半径、同转轴、同平面的匀变速圆弧运动,由身体带动持拍臂完成的。

它是将“引”球过程导入的来球之力和身体的运动力合二为一,在抛球过程中在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下,球拍与球合为一体,这时球拍挥旋停止,在旋转惯性的作用下沿边框切线飞出。

(二)体会太极柔力球发力原理从太极柔力球的运动轨迹和动作要求来讲,它是在一个圆弧上完成的匀变速运动,从自身发力来讲,它的出球力量来自身体旋转产生的惯性,惯性的大小主要来自身体带球拍旋转的速度。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空拍体会匀变速运动,再带球重复练习体会惯性的感觉非常重要。

(三)理解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的拍弧对应关系太极柔力球运动本身表现为“大小都是弧、大小都是圆”,应特别注重拍、弧之间的对应关系。

柔力球期末总结

柔力球期末总结

柔力球期末总结柔力球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通过不同动作和技巧的练习培养了我们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个学期里,我经历了一系列的训练和比赛,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柔力球训练的总结。

首先,柔力球训练注重了身体的协调性。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不同的动作和技巧的练习,培养了我们的身体协调性。

比如,我们进行了手眼协调的练习,通过抛接柔力球的动作来提高我们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平衡性的训练,通过保持身体的平衡来提高我们的身体稳定性。

这些训练不仅让我们身体更加协调,还提高了我们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

其次,柔力球训练注重了身体的灵活性。

在柔力球训练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舞蹈动作练习,通过舞动身体来提高我们的灵活性。

在练习中,我们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弯腰、转身和举腿等动作,这些动作不仅让我们身体更加柔软,还减少了我们受伤的可能性。

在每节课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拉伸运动,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恢复和放松。

通过这些训练,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逐渐变得更加柔软和灵活。

最后,柔力球训练培养了我们的耐力和毅力。

柔力球是一项需要持续练习和努力的运动,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进行了很多的练习和训练,每节课都需要进行各种动作和技巧的练习,有时候还要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训练。

在每次练习和比赛中,我都感受到了自己的耐力和毅力在不断提高。

通过不断地努力,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也克服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总结来说,本学期的柔力球训练对我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不同的练习和训练,我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培养了我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这些收获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让我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将这些经验应用起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学期的柔力球训练,我深刻体会到了运动的魅力和意义。

学习柔力球有感_读后感_模板

学习柔力球有感_读后感_模板

学习柔力球有感_读后感_模板学习柔力球有感曾几何时,看到路边有人练习柔力球,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任凭球拍怎么摆动,小小的球就像是粘在拍子上掉不下来。

直到近年看到身边有朋友把柔力球作为一种日常锻炼运动项目,我的好奇变成了一股莫名的兴奋和冲动。

我心想,凭着我多年来对球类运动的爱好和功底,学习柔力球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我下定决心买了球拍和球,姚坤鹏教练专程给我们送到了队上,这一天是2014年11月15日。

万事开头难。

初学柔力球的过程很艰难,这和我的想象大相径庭。

由于是零基础,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从握拍、持拍、左右摆动、八字绕环等基础动作,再到绕翻、摆翻、背翻等难度动作,队长张京丽老师手把手地教我,老队员张玉菊大姐及黄聪贤等姐妹更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给我讲解示范,并且与我一起分享她们初学时的心得体会,鼓励我迎难而上,不要退缩。

张队长更是专为大家制定了训练计划,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飞龙系列一套、二套,阳光系列的《一路歌唱》,再到《走向复兴》、《柔力球之歌》等,我开始循序渐进的一个套路一个套路的学习。

今年9月22号,在张队长的鼓励下,我和队友参加了西安市第二届柔力球公开赛,以套路《水中月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都大受鼓舞。

柔力球运动不同于内容单一的传统球类运动,柔力球运动是技巧、韵律、舞蹈、太极的一大集合体,对人体的四肢、肌肉、关节、骨骼等部位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往往几十分钟打下来汗流浃背。

柔力球运动既能锻炼身体,也可排毒养颜。

文体是我一生的最爱,每项活动我都认真踏实去完成。

俗话说,文体不分家。

多年来,我参加过很多次文艺、体育类的演出和比赛,赢过也输过,就是没有怕过。

坊间说:”柔力球是一项能让医生失业的职业。

”虽然说法偏颇,但是有个好身体,确实胜过看个好医生,我会坚持把柔力球运动训练下去。

以此文再次致敬我的队长张京丽老师以及我的小伙伴们,在我学球最困难的时候,你们没有嫌弃我,更没有抛弃我。

同时,也以此文纪念我与柔力球结缘一周年!作者:柔力球俱乐部3号QQ群——西安-女-雨花石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读后感300字(一)今天,我读了《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读完这一篇文章,自己真的是很受感动。

柔力球--总结

柔力球--总结

柔力球总结灵石县第三小学程晓丛柔力球是学校社团活动中的一项活动,柔力球,是把传统太极拳和现代运动中的网球、羽毛球结合起来的一种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手握球拍,有节律地运球,上下绕旋,左右旋转,换握抛接,头上绕环,左右翻身。

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这一学期学习了柔力球小苹果的动作:左右摆动、八字绕环、绕环平旋、绕环波浪、跳步交叉、左右绕环、绕环抛接、绕环侧旋、风火轮旋、四方背抛、腿下抛接、绕环收势,一共是十二个小节。

学生们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整的做完这套动作,期中还有一部分同学做的已经很熟练、规范了,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柔力球班一共35个人,在平时的教学中,闫老师认真教学,把每个动作分析的很透彻,这样学生听起来也很容易,学起来也很快,不至于他们跟不上节奏。

平时上课时,我也认真配合闫老师,管理好课堂的纪律,给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

学完每一个动作后,我们都会重复练习,在一次次重复的练习中,大家慢慢得掌握了柔力球的脾性,让它乖乖得待在我们的拍子上,随着我们的拍子上下翻飞,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每次练习我们都是大汗淋漓,浑身畅快。

在这个课堂中,我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我也认真学习了这套动作,学练太极柔力球的几点体会:我们说要想学练柔力球,就必须对柔力球和柔力球拍的结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样才能为练好太极柔力球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有一定的太极功底。

要会用脚和腿的蹬力和腰的扭转力,两腿在行进的过程中不能表现僵硬,二者配合得当才能和谐有力、美观大方。

其次,要有一定的舞蹈功底。

这样旋转起来才不至于东倒西歪、前合后仰,做出的动作也不至于呆板。

才会有美感和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要控制好拍和球。

这里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握拍方法,在握拍时手腕要放松,而在摆动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好塌腕和提腕,在翻拍时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捻动,顺时针要用好食指向内捻拍的力度,而逆时针则要用好大拇指向外捻拍的力度,使球拍能在手中活动自如.想怎么动就怎么动。

柔力球感想

柔力球感想

柔力球感想学柔力球有感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能够区别于其他体育形式、有独立体育内涵的运动项目。

正式比赛中,主要分为套路和竞技两个大项。

提起柔力球,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不管是规定套路还是自由套路都是以“弧形引化过程”触接球,其中贯穿的运动思想是“先引后发,引进合出,以柔克刚,借力打力”,打球的时候,我有一种用太极打羽毛球的感觉,但它又与羽毛球那种要求自身强大的爆发力做基础有着根本的不同,从这里我学到了处事的态度,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比如智力,家庭环境及背景,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因素在我们以后成长的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我们在先天条件上逊色于别人,那我们就不应该硬碰硬,要以柔克刚,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拿出耐心与坚强,耐力与自信。

我们不能一味的想着自己的不足,钻牛角尖,这样是没用的。

它的动作轻盈潇洒,有着很好的观赏性。

总而言之,我爱柔力球。

学习太极柔力球已经一学期了,刚开始我的手拿不住拍子,练习让胳膊肿得更厉害,但我一直坚持,为了熟练球法,我用了很多功夫。

虽然我们一学期来只是学习了两个动作但从这仅有的动作当中感受到了太极柔力球的博大精深。

太极柔力球,是把传统太极拳和现代运动中的网球、羽毛球结合起来的一种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手握球拍有节律地运球上下绕旋,左右旋转,换握抛接,头上绕环,左右翻身。

练习太极柔力球需要不断地抬头、转身,这样就使人的眼、腰等部位得到了锻炼,视力、协调、反应能力都有所提高。

学习太极柔力球,可以缓解肩周炎、颈椎痛、腰疼等毛病。

学练太极柔力球的几点体会我们说要想学练太极柔力球,就必须对太极柔力球和太极柔力球拍的结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样才能为练好太极柔力球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有一定的太极功底。

要会用脚和腿的蹬力和腰的扭转力,两腿在行进的过程中不能表现僵硬,二者配合得当才能和谐有力、美观大方。

其次,要有一定的舞蹈功底。

柔力球个人工作总结

柔力球个人工作总结

一、前言自参与柔力球运动以来,我深感这项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培养了意志和团队精神。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与柔力球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内容1. 训练学习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认真参加了柔力球训练,通过教练的悉心指导和队友们的相互帮助,我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训练过程中,我学习了柔力球的各项基本技巧,如抛接球、击球、传球等,并逐渐掌握了柔力球运动的规律。

2. 参加比赛为了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我积极参加各类柔力球比赛。

在比赛中,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竞技水平。

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3. 组织活动在团队中,我积极参与组织各类柔力球活动,如每周的常规训练、节假日聚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也使柔力球运动在更多的人中得到了推广。

三、工作成果1. 技术水平提高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的柔力球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比赛中,我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巧,为团队争光。

2. 团队凝聚力增强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注重与队友们的沟通与协作,使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在比赛中,我们能够团结一心,共同为胜利而努力。

3. 柔力球运动推广通过参加比赛和组织活动,我积极宣传柔力球运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四、不足与改进1. 技术有待提高虽然我的柔力球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专业选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今后的训练中,我将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2. 团队协作需加强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与队友们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团队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总结过去的一年,我在柔力球运动中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柔力球运动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项运动的乐趣。

大学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经验总结

大学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经验总结

大学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经验总结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它具有健身、娱乐、趣味、竞技、适应等特点,很适合推广和普及。

太极柔力球运动保留和发掘了传统文化中有用、合理的精华,并给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一股“现代”的活力。

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它主要利用反面技术,随后高质量地达到目的的一种运动方式,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往往都是难以适应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太极柔力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们的智慧和运动潜能,并加以应用,从而充分展示太极柔力球项目以柔克刚、含蓄婉转的巨大魅力。

一、理论方面的教学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从传统上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所以学生第一时间很难改变以往硬性击球方式,因此,第一节课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加上和动作示范非常重要。

(一)掌握太极柔力球接抛球技术要素迎:当球向人飞来时,应当手持柔力球拍,向着来球方向主动伸拍迎球,这样为引球做好准备,同时获得了入球时间和充分缓冲距离。

引:当球快入球拍时,球拍顺球的方向运动,使球从球拍的侧边框处柔和的切入球拍,并通过流畅的弧形引化运动使球获得更多的加速度,为抛球做好准备。

抛:抛是在一个同半径、同转轴、同平面的匀变速圆弧运动,由身体带动持拍臂完成的。

它是将“引”球过程导入的来球之力和身体的运动力合二为一,在抛球过程中在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下,球拍与球合为一体,这时球拍挥旋停止,在旋转惯性的作用下沿边框切线飞出。

(二)体会太极柔力球发力原理从太极柔力球的运动轨迹和动作要求来讲,它是在一个圆弧上完成的匀变速运动,从自身发力来讲,它的出球力量来自身体旋转产生的惯性,惯性的大小主要来自身体带球拍旋转的速度。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空拍体会匀变速运动,再带球重复练习体会惯性的感觉非常重要。

(三)理解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的拍弧对应关系太极柔力球运动本身表现为“大小都是弧、大小都是圆”,应特别注重拍、弧之间的对应关系。

太极柔力球课有感

太极柔力球课有感

太极柔力球课有感吴家燕15346036 物理学专业曾几何时,看到路边有人练习柔力球,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任凭球拍怎么摆动,小小的球就像是粘在拍子上掉不下来。

现在我终于有机会学习柔力球,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这项体育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浓厚的兴趣,也频有感悟。

太极柔力球是应时而生的一项太极化的球类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它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巧击蛮,以小胜大。

它一改硬性击球的方式,而是从入球到出球由迎、引、抛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连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弧形引化过程。

它要求练习者首先顺着来球的方向、线路,主动伸拍迎球,使球从球拍的边框悄无声息地纳入球拍。

在运动中,每一次的收力、发力、接球、送球都是一次对心理的修炼,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享受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境界和氛围及酣畅自如的肢体运动所带给的快乐。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它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

特别是由于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身体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和发展、多向思维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正确的弧形动作要以肩为轴,肩、肘、腕保持一个弧形。

因此整个上肢都不是紧张的,这更有助于静脉血的回流,保护了心脏的安全。

它还是一种可以调节运动量的运动,初学者可以高接低拋,绕翻等从最简单的基本动作开始,和平过渡;娴熟者可以四处封杀,各展雄风。

运动量完全可以由锻炼者自我掌握。

学练太极柔力球,除了健身还可以作为表演的手段来参加比赛。

万事开头难。

初学柔力球的过程很艰难,这和我的想象大相径庭。

由于是零基础,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从握拍、持拍、左右摆动、八字绕环等基础动作,再到绕翻、摆翻、背翻等难度动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我开始循序渐进的一个套路一个套路的学习。

老师上课很认真也很平易近人,上课循序渐进,悉心指导我们,尽量亲身指导大家练习柔力球,要知道照顾这么多的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也是很不容易的。

最重要的是,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都很开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力球学习心得
柔力球,原名太极柔力球。

1991年由白榕老师所创。

其创作原理,就是出自太极拳的理论。

柔力球运动分套路和竞技两个部分,以下所谈,既是我对柔力球竞技的一些心得体会。

习练太极,需先明阴阳虚实。

学练柔力球竞技,也要略知一二。

去迎球引球,即是阴是虚;将球抛出,则是阳是实。

阴阳变化,虚虚实实,多端多样,无穷无尽。

太极有大圆小圆之说,柔力球亦是如此。

打球时,腰是一个小圆,是内圆;手持球拍是一个大圆,是外圆。

每一个动作,都是用小圆去带动大圆,用内圆去催动外圆,才方有力度。

柔力球竞技的核心——迎、引、抛,也符合太极拳之拳理。

迎是拳理中的接劲,引是拳理中的化劲,抛是拳理中的发劲。

迎:有多义,或接或顺,我意还是用“顺”较贴切,也有太极拳理中“粘”字的含义。

迎球时,拇指顶住拍杆,手臂张开却微微曲臂,身体重心,朝向来球的方向。

化:亦有多义,此处有融化消解的意思。

化球时,球拍划圆,将对方来球的劲道,尽化于你的圆圈之中,使球劲消弭一空。

此时对手打来球劲的力道,化春雪于无形,如泥牛入大海,全无影踪。

抛:亦掷亦扔。

抛球时,将球发出于你的圆圈边沿,或求球劲尽大尽刚,或求球劲尽小尽柔,或近或远,或左或右,收发自如,随心所欲。

三字之意,浑然天成,不可分离。

三字含意,阴阳虚实,显一个大圆的形成。

三字化意,意由心出,使你动作衔接,无隙无间,一气呵成。

迎球、化球、抛球,顺你所意,随你所愿。

柔力球学习心得(二)
看高手博弈,犹如大师厮杀于黑白山水之间,其激烈、壮观,紧张到令你屏住呼吸。

高手进攻,犹如猛虎扑食,凶狠有力;高手防守,又像磐石坚固,水泼不进。

而动作却恰似彩蝶翩翩起舞,也似紫燕轻轻灵动,煞是好看,使人赏心悦目、惬意无限,流连不舍。

柔力球其动作应动静作势、纯任自然、灵活轻巧、循环无端。

凡初学者应以做到以画大圆为动作之标准,其动作要领俱从圆形中来。

精而求之,进步自速。

练球比赛,要做到眼中有球、心中有球、意中有球;方能球中含意、球中含智、球中含勇;最终达到人球合一、球意合一、拍球合一。

做接发球的准备动作,亦头正项顶、身直气下、含胸收腹、松肩松胯、两膝微蹲、轻抬脚跟、脚掌着地、意定神闲,两眼注视对手的发球动作伺机而动。

柔力球竞技,步法手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但我认为,步法手法,两者相比,步法
占七分,手法占三分,应以步法为重。

步伐宜小不宜大,宜快不宜慢;宁走两小步,不跨一大步,应尽量用垫步去前进、后退、平移。

一大步跨去,身体易失去重心,导致身体歪斜、中轴不正、腰劲尽失,是你不能合力发劲抛球,只好用小臂手腕发力,将球撅了出去,造成折向发力的违规。

所以眼到、意到、脚到,方能腿到、身到、手到。

你的步法到了,身法到了,才能稳稳的去迎球、化球、抛球,才能打出高质量的球路。

步伐快速,才能在球场上似花间徘徊,纵横自如:步伐灵活,才能在球场上如闲庭信步,随意左右。

因此做每一个动作之前,应首先调整步伐,要使对手打来的球,落在你最适合接球的位置。

打球要做到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前先后,欲后先前,犹如太极拳的后发制人,此时就是一个阴阳互换,即身体重心的不断调整。

打球欲或高或低,或刚或柔,要以松静为基础,全身放松,脊椎铅立,然先顺后逆,不施拙力,方能借力打力。

打球要如将军善于调控战场全局,使球的速度时快时慢,使球的路线亦正亦斜,使球的落点或远或近。

让对手听你指挥,在球场中疲于奔跑,你想不赢球也难。

打球重在对来球的预判:对手一个动作即将完成,球在拍中尚未抛出,你已预判出来球飞往何方。

球尚在空中,你的脚步已从容赶到其来球的落点,做好迎球的准备,你才能随心所欲的打出好球。

柔力球学习心得(三)
打完每一个球后,首先立即要归位,做好打下一个球的准备。

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必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

每一个动作完成了将球抛出后,身体正处于上升阶段,然后是下沉结束,恰巧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

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衔接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身体不停不顿,手臂不折不弯。

每一次抛球,其力源泉于腰,主宰于腰,发力于腰,力求力由腰生,发于腰,传于臂,达于手。

每一个动作,要用腰带动身体,做到腰先手后。

最忌身体前仰后合,折了腰劲,使你有力而发不出。

每一个动作,划前半个圆都是腰带动身体加力,后半个圆随惯性自然而停止。

每一个动作,力求将圆划的完整圆满,圆亦大圆,圆亦整圆。

每一个动作,辅助手都要张开,随其主动手而加力,这样抛球才有力度。

防守时,身体比平时的准备动作略为下沉,眼睛紧盯对手的动作,看清来球的方向和落点,迅速调整步伐和身形,到达你迎球最合适的位置。

做旋转的动作,要做到用一只脚的脚掌作为支撑点和轴点。

避免出现两个轴点——既两只脚倒替挪动。

做旋转的动作,身体一定要做到中正挺拔,这样你的身体才能如一只飞速旋转的陀螺,其中轴线不偏不倚,不歪不斜。

练球应做到:坚持而不疲劳,刻苦而不过量,舒服而不难受,自然而不拘谨,愉悦而不别扭,大方而不扭捏,放松而不僵硬,灵巧而不笨拙。

太极拳理,博大精深,学用无尽。

我练太极,杨氏一月,陈氏一月,便放下20余年不再去动,对拳理理解更为甚浅。

我习柔力球竞技亦不过三五年,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逢赛事才临阵磨枪的练上几天。

却敢于胡解乱写,也是鼓足勇气,不怕贻笑大方,也够有胆量的。

我写此文,就是想为推动柔力球这项运动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只是想从意念上去阐述自己的领会,因此,我不讲每一个动作,是先动手还是先动脚。

可能有些体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吧。

我就是想给各位爱好柔力球竞技的朋友们一点启发。

也算是抛砖引玉吧,欢迎诸位朋友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