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王月读什么|王月媛:面向21世纪的课程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年份 产值
1952 173
1963 682
1970 1969
1976 5544
——《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比较中日之间的差距,你感触最深的是 比较中日之间的差距, 什么? 国运兴衰, 什么?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三.教育的复兴
文革”后教育措施: 1.文革”后教育措施:
(1)整顿 教学秩序 (2)恢复 高考制度(1977) (3)组织 编写新教材 (4)倡导 尊师重教
想 一 想 :
阅读《1960-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 学校 1960 1289所 1289所 1965 434所 434所 1971 328所 328所 1997 2170所 2170所
(1)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2)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 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三个面向”指导方针,推进教育改革......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中国煤矿工人在速成中学学习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有何重要决议? 2、为发展教育,党和政府制定了哪些教育方针? 3、取得怎样的成果? 的教育方针 ①毛泽东提出 全面发展 3、取得怎样的成果? ② “两种教育制度” (全日制、半工半读) (1)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 兼备的建设人才。
第21课 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阳谷一中 侯娟娟
这是1998年中央电视台记者与西北放牛娃的对话 年中央电视台记者与西北放牛娃的对话: 这是 年中央电视台记者与西北放牛娃的对话 你每天干什么? 你每天干什么? 放牛! 放牛! 放牛为了什么? 放牛为了什么? 挣钱! 挣钱! 挣了钱呢? 挣了钱呢? 娶媳妇! 娶媳妇! 娶了媳妇后呢? 娶了媳妇后呢? 生娃! 生娃!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放牛! 放牛!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配套课件第2单元单元学习导航

3.单元学习路径
任务一:语言梳理与积累
活动1: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活动2:梳理特殊句式
传统文 化之根 (单元统 整学习)
任务二:梳理诸子学说中的立 身处世之道,思考其现实意义
任务三:归纳概括诸子论辩风格
活动1:梳理课文中的立身处世之道 活动2:思考诸子学说的现实意义
任务四:依据本单元经典语句,写一篇论述文
返回
第二单元 传统文化之根・中国 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文本前置学习
索
03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引
04 学段三 “单元主题+”阅读与积累
单元学习导航
1.单元学习目标 人文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
(2)两篇道家文选:一篇是老子的文选《〈老子〉四章》,一篇是庄子的《五石之瓠》。老庄的文字 中思想和表达往往有突破常规、俗见之处。从表达技巧上来说,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 辨,直接论述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3)一篇墨家文选:墨子的《兼爱》。墨子主张没有差别等级、厚薄亲疏的爱。墨子的语言浅近易懂,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独具风格。
语文素养 (1)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部分篇章。 (2)感受先秦诸子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特色,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体会其妙处。
2.单元学习资源 (1)三篇儒家文选:一篇语录体散文《〈论语〉十二章》,一篇选自《礼记·大学》的《大学之道》, 一篇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其中《〈论语〉十二章》重点讲述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点不烦,精辟隽永。《大 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 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2 做更好的自己 课件(共23张PPT)

议一议
活动三:坎坷训练路
议学小节
②学会接纳自己。
①优点/缺点、现在/过去、满意的部分/不满意的部分。
②缺点、不满意
以乐观、勇气和智慧面对现实,努力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怎样接纳自己
2.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子议题三:激发潜能 发展自己
⑤做更好的自己,是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实现的。
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
2.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要学会接纳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要学会欣赏自己。
01
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02
03
04
做更好的自己,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7、发掘自己的潜能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认为下列属于自己的潜能的行为正确的是( ) ①每天早晨起床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②做错一件事就对自己埋怨一番③经常在一个地方空想自己将来要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④每天坚持长跑训练A.①③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8、“骏马能历险,梨田不如牛;坚车不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启示我们要( ) ①扬长避短②夸大自己的长处③正确认识自己④客观评价自己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④ D.①②④
①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2.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成名后,压力、失利和负面评价接踵而来,而她却从未放弃。她调整好心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突破自我,与队友陈芋汐一起创造了一次次佳绩。
思考:全红婵面对负面评价是怎样做的?
④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2.2+做更好的自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方法与技能
3.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
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 己喜爱的领域。 参与多方面的活动,了解国家和社会的需 要,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通过与他人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作为中国乒乓球男队队长,马龙善于沟通,懂得倾听, 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队友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在逆 境中找回信心。 赛场之外,马龙曾多次探访贫困地区学校,捐赠体育 器材,亲自指导孩子们打球,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体 育教育的发展。此外,他还积极投身环保事业,倡导 绿色生活方式。
⑤做做更更好好的的自自己己与,他是人在和为社他会人有、何为关社系会?服务中实现的。
课堂小结
做更好 的自己
接纳与欣赏自己 我要飞得更高
为什么接纳和欣赏自己? 如何接纳自己? 如何欣赏自己?
扬长避短 主动改正缺点 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与他人共同生活中不断成长
•课堂练 习
演员王珞丹说:“我确实没有舞蹈天赋,但是,我也能更好呀!我就是
我只能接受自己的优点,接受不 了自己的不足。
完全接受了自己,还怎么进步 呢?
1、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优点
不完美
性格
接纳
身材、相貌
现在
过去
多年来,全红婵凭借着坚强的意志 和不懈的努力,根据教练指导,刻苦训 练,最终夺得奥运会冠军,她表示:“我 觉得有一些动作还是出现了失误,还存 在不足,回去多训练、多改进。”
这么个笨笨的、很努力的自己。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别人但
B 是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我们( )
①借鉴、模范他人的成才之路
②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
③扬长避短
④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配套课件第3单元单元学习导航

3.单元学习路径
任务一:借助小说内容,认 识世界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
活动1:认识小说中的社会历史 活动2:认识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认识丰富多 彩的文化 (单元统整 学习)
任务二:探究小说的艺术手法
活动1:欣赏叙述人称 活动2:欣赏心理描写
任务三:学写小小说
返回
第三单元 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01 单元学习导航
内 容
02 学段一 文本前置学习
索
03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引
04 学段三 “单元主题+”阅读与积累
单元学习导航
1.单元学习目标 人文主题——认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体察千变万化的人类心灵,感受 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语文素养 (1)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 术成就。
(2)总结小说的艺术规律,提升小说的鉴赏能力。
(3)写作:认真观察、体味生活,创作一篇小小说。
2.单元学习资源 (1)两篇19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和《复活(节选)》。 前者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狄更斯藉“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 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作品所展示的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具 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点。作者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后者 通过聂赫留朵夫探监这一情节,探讨的是人的精神的“复活”。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 的精妙描写,生动细腻地展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微专题二:经典外国诗歌艺术特色赏析
第三课时
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观沧海》、普希金的《致大海》、惠
特曼《自己之歌》中关于“大海”的节选和舒婷的《致 大海》,比较四首诗中“大海”意象的不同特点,思考 差异产生的原因。
微专题三: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学习申论写作
微专题二:经典外国诗歌艺术特色赏析
学习任务:
1.诵读四首外国诗歌,比较它们节奏韵律的差异;选择 其中一首,录制配乐诗朗视频,在班级内展示。
2.査阅诗歌作者及相关文化背景。 3.小组合作,任选一个任务,鉴赏诗歌。
①围绕“诗歌意象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开展研习活动 , 鉴赏《迷娘(之一 )》《树和天空》
②围绕“不同诗歌体式的魅力”开展研习活动,鉴赏 《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
活动3:诵读四首外国诗歌,然后任选一种方式表达对这首 诗歌的节奏韵律的整体感受。可以写一段文字,也 可以用线条或者色彩表达,在小组内分享个人阅读 初体验。
微专题二:经典外国诗歌艺术特色赏析
第一课时
作业设计: 选择四首外国诗歌中一首,选择一首与诗歌的情感基
调、音韵节奏匹配的乐曲,录制配乐诗朗诵视频。 要求:出镜朗诵,声音洪亮,配乐音量合适。评选五
第二课时
任务一 了解背景,初识“问题剧” 活动: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介绍“社会问题剧”的相关知
识,及易卜生的创作时代背景。
任务二 深入文本,探讨“问题”
活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一书中指出“文学必须大胆 无畏地表现出社会的实际问题”,易卜生深受此观 点的影响。你认为《玩偶之家》表现出哪些 “社会 的实际问题”?请结合文本作答。
3.2学习成就梦想(16张PPT) 课件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本课总结
学习成 就梦想
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2.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重点、难点) 3. 如何学习?(难点)
课堂检测
1.某校七年级(1)班举办了阅读《星火燎原》读书活动。在读
书沙龙上,小安分享了他的学习感悟。下列小安的感悟中,你认
A 同的有(
)
①学习点亮心中的明灯
②学习激发前进的动力
③学习仅仅局限在学校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姜萍在中专阶段学习内容和途径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哪些启示?
新知讲授
2.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内容: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知识的获取, 又有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培养等。 (2)途径: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我们生活中的所看、所听、 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 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3)表现: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 现、体验和感悟。
A.①②Biblioteka B.①③C.②④ D.③④
课堂检测
4.右图《时间去哪儿了》表明,学会学习要( A.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B.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C.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D.培养观察想象推理的能力
B)
课堂检测
5.小红母亲:“亲爱的女儿,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学习到后半夜 一两点钟?”“是你对妈妈的回报吗?” “是你对学习的热爱吗?” 小红:“不,是下周期末考试!” (1)从上述小红母女对话中,你能发现小红出现了什么问题? (2)为提高成绩,你想对小红提哪些建议?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陈如月的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总议题:学习成就梦想 子议题1:打开学习之窗 子议题2:学习点亮生命
探究分享
议题一:打开学习之窗
从初中起姜萍的数学成绩尤为突出,断崖式领先其他科目。进入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后,她对数学老师王闰秋说:“老师,如果 我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我能不能和你一起学数学。”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配人教版)教学课件单元研习任务2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句(1),强调行孝应当在表情上做到和颜悦色。只有对自己的父母有着深 切笃定的孝心,才会由衷地表现出愉悦和婉的神色。一个人若是真心孝 顺父母,不仅应对父母心存敬爱,态度恭敬且脸色和悦也是十分重要的。 孔子教导子夏的话是在告诉我们:侍奉父母除了敬养于内之外,还应表 现于外,精神上敬重父母,不让父母亲有疑,才是真孝。句(2),“传统 伦理道德中的孝道不是‘道德底线’,而是一种道德理想,有诸多现实 困境”,关于这句名言的理解,考生可结合“久病床前无孝子”等例子 分析。这句名言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考生也可以反观其意,认为孝 道是传统的“道德底线”。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从高考评卷情况来看,影响作文成绩最重要的因素是是否切合题意。 在结构、语言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切题成为打动“特殊读 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要打动评卷人,立意与众不同,显得尤其重 要。在高考作文评分中,符合题意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切合题意”, 指审题准确、深刻、独到;二等为“符合题意”,指审题准确,在命题 要求范围内,但个性色彩不鲜明;三等为“基本符合题意”,指审题大 体准确,中心基本明确,但论述或叙述时有游离中心的现象;四等为 “偏离题意”,指完全脱离题意、指向范围和要求。
筛选观点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尽可能新颖; ③自己有话可说。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四清 1.厘清对象:材料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 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 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材料的几个对象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 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 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1、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因为大家都在讲课程改革,尤其是《规程》出来以后,但是对课程这个名词到底是个什么含义,还不十分清楚。
所以我想在谈课程改革之前,首先把要概念弄清楚。
过去我们的大百科词典中解释的课程是科业及其进程。
也有些人说课程就是教育内容和安排,也就是幼儿园教语文、算术、美术等和怎么安排这些进度,选了哪些内容。
从《规程》颁布至今已有十年了,到今天大家都在改革,现在是不是这样一个概念呢?其实不是,这是狭义的课程论。
那我们今天来理解课程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句是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全部活动。
“有益”就是对幼儿发展有利的,不是有害的,“经验”指的不单单是知识技能,还包括一些体验、一些能力、一些兴趣、态度。
“全部活动”的含义不仅仅是上课,还包含日常生活和游戏,幼儿园里大多数时间不是上课而且还有其它的活动。
不仅仅指的是显性课程,还包含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写在计划本里的;隐性课程是指环境、材料、师生交往、言传身教,这些都对孩子发展产生影响,不仅是上课对孩子有用,这些东西对孩子发展都有用。
孩子怎么发展,就应该创设什么样的环境。
比如发展平衡的动作,就要摆上平衡木,走小路,走高跷等材料,孩子去玩就会发展,这些就是材料对孩子发展的有益价值,因此说全部活动的含义不仅是显性课程,还包括隐性课程。
课程不仅仅指的是正规课程,还包含非正规的课程。
正规课程是指事先计划好的,非正规课程指的是一些偶发的,随机的教育。
比如上观摩课来了好多客人,这就是平时没写在计划本里的,是偶然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利用客人,那就可以随机应变。
比如可让孩子到前边来讲故事,可以让孩子给客人讲,让客人来评价。
我到美国看到的每个学校、幼儿园、每个班级里都有各个国家的孩子,他们的教师就很注意随机教育。
比如班里有个中国孩子说明天是端午节,要在家里过节。
教师会说“那你让妈妈准备,咱们一起到幼儿园来过节好吗?”孩子会很高兴地回去跟妈妈说,妈妈就会准备粽子、游戏的材料、一些故事来到幼儿园,这时教师就不带班,由这位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先给他们讲端午节的来历的故事,然后一起玩赛龙舟的游戏,比赛看哪组先到终点,然后发给大家每人一个粽子。
这就是随机教育,是计划之外的教育,既然各国的孩子都有,每个孩子过节时都可以请家长来和大家一起过节,也是一种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
第二句话是幼儿园课程是关于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的一个系统。
其意思是幼儿园课程指的不仅仅是内容,而首先是目标,然后依据目标来选择内容。
哪些内容是能够完成目标的,再来确定形式,什么样的形式能完成目标,因为不同的形式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比如给孩子讲昆虫,可以告诉他一对触角,两对翅,六对足这就是昆虫,教几遍孩子就会记住,但这让孩子记住的只是知识,过些日子也许就会忘了,但要采取另外一种方式,不是教孩子记忆,而是带孩子组织一系列活动,先带他们去捉虫子,孩子就特别高兴,比在幼儿园给他们讲高兴得多,印象很深刻。
逮回来以后放在自然角里养着,看看它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等,这样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知道怎样去发现,怎样去观察,怎样去尝试。
然后再让孩子们玩,开虫子运动会,把所有会爬的虫子都挑出来,用一根绳拉一个火柴盒当车子拴在虫子的身上,让它们赛跑,有的虫子爬得快,有的就爬得慢,比赛看谁最先到终点。
这种比赛的目的不是看谁先到终点,而是看兴趣,这样做孩子绝对兴趣高,学会观察和比较,本来他不相信有翅膀,孩子不一定都看见过,有的虫子不往前爬,而往旁边爬,有的虫子爬得快,有的爬得慢,再考虑为什么有的爬得快,有的爬得慢,就会发现吃虫的虫爬得快,吃木头的爬得慢。
然后把所有会跳的虫子都放在大盆里,比赛跳高,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凡是会跳的虫子都是后腿长而有力,这样的虫子才跳得高。
这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外形和习性两者是有关系的,这样就学会发现问题,然后就联想到青蛙、袋鼠等也会跳,原来都是后腿长而有力……。
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兴趣、观察能力、比较、联想、探索的方法,这样教过玩过之后,其它的事情可能也会这么去做,学习的是兴趣、能力和方法,所以采取了两种不同形式去教孩子,孩子得到的结果、发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是依据目标来选择内容,选择方法的,然后是促进孩子的发展,评价孩子的发展。
回过头来根据目前的状况再来确定新的目标,所以也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目标出发来确定内容,再选择形式确定方法,最后促进孩子发展,来评价孩子发展,然后再来确定新的目标,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我们的课程,不仅仅指的是内容,首先是目标,最终达到是要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课程是关于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的一个系统。
第三句话是视教育思想转变为教育实践的桥梁。
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课程,不同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不同的教育课程。
比如蒙台梭利教学法就有蒙台梭利学具;福禄贝尔就有福禄贝尔的恩物,是根据他的教育思想设计一套恩物给孩子;陈鹤琴是中国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有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所以他也有他的一套课程,他的课程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等。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规程》是目前新的教育思想的一个体验,《规程》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幼儿的发展。
《规程》的教育思想很先进,吸收了目前世界上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
《规程》虽然体现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但不能成为教育的实践,那么就要设计课程。
思想不可能直接成为实践,那么就要搭上一座桥,这座桥就是课程。
这个课程实际上是目标、内容、形式、方法、评价。
所以说课程是视教育思想变为教育实践的桥梁。
我们要确定目标,选择好内容,设计好方法,还要提供评价的一些措施手段,这一整套都要设计出来,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幼儿园课程,课程跟过去的概念已经不一样了,现在是广义的,原来是狭义的概念,今天的课程不仅仅是显性,还包含隐性;不仅仅是上课,还包含全部活动;不仅仅是正规课程,还包含非正规课程;而且不仅仅是内容,是关于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的一个系统,又是从思想转变为实践的桥梁。
2.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国内外幼教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关课程改革的研讨活动有很多。
我可以简单的列举一下,从89年开始在浙江、福州就召开了全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第一次研讨会;在90年在南京召开了中国首届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91年在上海召开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研讨会;92年在武汉召开了中国第四届学前教育全国年会;93年在北京召开了中美教育交流会,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94年在长春又组织幼儿园课程改革第二次研讨会;95年在北京又召开了中美幼儿教育研讨会,这次只有幼儿园,因为第一次开完后,美国的幼教界对中国的幼儿教育很感兴趣;96年召开了亚太地区幼儿教育研讨会,是国际组织召开的。
这些研讨会我都参加了,在这些研讨会上讨论的重点问题都是课程改革,所以说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当今国内外幼教界共同关心和研讨的一个问题。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课程改革试验,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都在搞课程改革,大家可能听到过很多名词,有幼儿园综合教育、主题教育、综合主题教育、活动教育、游戏课程、发展课程等等,那这些课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跟哪些是一样的,哪些跟哪些是不一样的,它们有哪些特点和不同,到底哪些好,哪些不好,我就把它们作了一些对比。
目前幼儿园课程基本上典型的分可分为三大类学科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特点①以教师为主体;②课本;③课堂社会性活动中心①幼儿;②活动;③经验内容围绕学科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安排教师事先确定进度,严格按进度进行教师事先确定主题,执行过程有弹性没有事先确定的活动形式分科教学主题活动活动区活动方法显性指导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多种形式活动隐性指导我在南京看一个搞活动教育的实验班,我去时正是来园时间,他们是吃一顿饭,两样点心。
来园后就问“老师早!”“小朋友早!”,然后走到教师跟前,告诉教师他想玩什么,交换完后就走了,屋子里都是活动区,有建筑区、美工区、娃娃家区,里面的材料很丰富,比如美工区绝对不是一种材料,有画画的、泥工的、手工的等等。
画画的材料有油画棒、彩笔、广告色等。
纸有一盒子,每个盒子里有好多格子,每个格子里装着不同的纸。
材料也有各种不同的。
孩子来后就自己玩,到九点半响音乐,孩子们开始收玩具,收完以后自己去倒水,专门让孩子练习自己倒水自己喝,也不要求一定要坐下。
这时有的喝完了就去拿自己的作品,跟小朋友说他今天画了什么,做了什么,这叫做分享。
这时是有收玩具的,有喝水的,有说的,教师在旁边。
十分钟后,进到另一间屋子,摆了好多桌子,每张桌子上放一种材料,有的桌子上摆的是印章,印几个点。
比如一张数字卡上是五,就在上面盖五个点,颜色可以是不一样的,五张卡片上都是“5”,但都不一样,孩子只要坐在那儿玩,首先要认识数字,然后就要点数“5”,所以两个都学了,物和数的相关、相等,无论怎么排列都是“5”,就是数的守衡,只要玩这个,有关数的概念都在里面了。
在另外一张桌上的材料是一个分类盒,这个分类盒的中间有很多白卡片,各种颜色、形状、几何图形,孩子如果拿一个卡片画上一个正方形,他就把中间正方形的图片都放在这里,然后再画一个三角形放到第二个格里,就把所有三角形插在这里,另一个插圆的等等。
这样就学习了分类、认识图形,有时还可以从两个纬度去分类,颜色分类、形状分类等等,只要孩子玩,就学习了这些内容。
在玩的时候,这组玩完了可以到另一组去,无论走到哪组都是数学,只有一组放的东西是新的,教师坐在这组教孩子怎么玩,教完后就自己玩,这组玩完了就到另外组,又来一拨,要求每个孩子都到新组里来一遍。
大家都玩过以后,把新组的材料就放到别的组去了,这差不多要半小时,实际上这是个数学活动,这种方法跟我们平常上课是不一样的,没有教师在场,但在玩材料的过程中就学了东西。
这是从900开始一直到1010分左右,然后又响起音乐。
在1010分后孩子就收起材料到了户外,既不排队也不做操,马上又分成两组去玩,一组玩沙和水;另一组玩运动器械。
运动器械的材料都是跳的,有绳子、小棍。
今天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跳。
沙和水是比较自由的,中间两组交换一次,但至于玩哪样都是自由选择的,但不管选哪样都是学习跳。
到中午1110分又响音乐就都回到班上了。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活动的自由活动时间和集体活动时间比例,他们的活动时间85%是自由活动。
从形式上对比学科课程的形式是分科教学,重视上课;核心课程的形式是主题活动;活动课程的形式是活动区活动,有人叫角落活动,有人叫区域活动,不管叫什么,反正都是自由选择的活动。
从方法上对比学科课程采用显性指导;主题课程采用的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这里包含不仅是上课,也有参观、游戏、日常生活,还有家长的沟通,都能包含在内,一个主题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活动课程是隐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