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材料科学基础试卷A(答案)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6年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6年(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50.00)1.什么是Kirkendall效应?请用扩散理论加以解释。
若Cu-Al组成的互扩散偶发生扩散时,界面标志物会向哪个方向移动?(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Kirkendall效应:在置换式固溶体的扩散过程中,放置在原始界面上的标志物朝着低熔点元素的方向移动,移动速率与时间成抛物线关系。
Kirkendall效应否定了置换式固溶体中扩散的换位机制,而证实了空位机制;系统中不同组元具有不同的分扩散系数;相对而言,低熔点组元扩散快,高熔点组元扩散慢,这种不等量的原子交换造成了Kirkendall 效应。
当Cu-AI组成的互扩散偶发生扩散时,界面标志物会向着Al的方向移动。
)解析:2.标出图a、b(立方晶体)和c、d(六方晶体,用四指数)中所示的各晶面和晶向的指数:1.图a中待求晶面:ACF、AFI(Ⅰ位于棱EH的中点)、BCHE、ADHE。
2.图b中待求晶向:BC、EC、FN(N点位于面心位置)、ME(M点位于棱BC的中点)。
3.图c中待求晶面:ABD′E′、ADE′F′、AFF′A′、BFF′B′。
4.图d中待求晶向:A′F、O′M(M点位于棱AB的中点)、F′O、F′D。
(分数:16.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ACF(111)、AFI、BCHE、ADHE(010)2.BC、EC、FN、ME3.ABD′E′、ADE′F′、AFF′A′、BFF′B′4.A′F′、D′M、F′O、F′D)解析:3.已知金刚石晶胞中最近邻的原子间距为0.1544nm,试求出金刚石的点阵常数a、配位数C.N.和致密度ξ。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及答案汇总

学院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分数__________ 《材料科学基础》期终考试试卷(A)(共三页)一. 判断是非题,对的划(+),错的划(-):(10%)P-11在某一过冷度下,大于临界半径的晶胚都能够长大,因为这样的晶胚形成时,引起系统自由能的变化ΔG<0 。
()2过冷液相中的相起伏都是晶胚。
()3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加工硬化的原因是因为形成了络玛-科垂耳(Lomer-Cotlrell)位错,固定割阶,位错缠结等,因此使位错滑移遇到了较大阻力造成的。
()4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其滑移面、层错面都是{111}晶面族;孪晶面是{112}晶面族。
()5固溶体的扩散总是受浓度梯度的控制,溶质原子总是自浓度高处向低处扩散。
()6金属区域提纯可采用区域熔炼方法,但重熔凝固时最好使其液相完全混合。
()7在影响扩散的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并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是温度。
()8间隙相多数是由过渡族元素M与非金属元素X组成,其原子数之比为一定值,R X/R M<0.59,且为简单结构。
()9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既改变了晶粒的形状,又改变了金属的晶体结构。
()10冷变形金属回复阶段和再结晶阶段的驱动力都是界面能的降低。
()二. 填空题:(10%)1 铜晶体的滑移面是___________ ,滑移方向是___________ ,滑移系是___________ 。
2 <111>晶向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晶向;{110}晶面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晶面。
3钢和白口铸铁显微组织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和工业纯铁显微组织的主要区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第⼀章原⼦排列与晶体结构1. fcc 结构的密排⽅向是,密排⾯是,密排⾯的堆垛顺序是,致密度为,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数为,把原⼦视为刚性球时,原⼦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bcc 结构的密排⽅向是,密排⾯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数为,原⼦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hcp 结构的密排⽅向是,密排⾯是,密排⾯的堆垛顺序是,致密度为,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数为,原⼦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2. Al 的点阵常数为,其结构原⼦体积是,每个晶胞中⼋⾯体间隙数为,四⾯体间隙数为。
3. 纯铁冷却时在912ε发⽣同素异晶转变是从结构转变为结构,配位数,致密度降低,晶体体积,原⼦半径发⽣。
4. 在⾯⼼⽴⽅晶胞中画出)(211晶⾯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上的⽅向。
在hcp 晶胞的(0001)⾯上标出)(0121晶⾯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
6 在铅的(100)平⾯上,1mm 2有多少原⼦?已知铅为fcc ⾯⼼⽴⽅结构,其原⼦半径R=×10-6mm 。
第⼆章合⾦相结构⼀、填空1)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单相固溶体合⾦的强度,塑性,导电性,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2)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1);(2);(3);(4)和环境因素。
3)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和。
4)按照溶质原⼦进⼊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和。
5)⽆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性能变化的⼀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塑性,导电性。
6)间隙固溶体是,间隙化合物是。
⼆、问答1、分析氢,氮,碳,硼在?-Fe 和?-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点阵中的位置和固溶度⼤⼩。
已知元素的原⼦半径如下:氢:,氮:,碳:,硼:,?-Fe :,?-Fe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纯⾦属的凝固1. 填空1. 在液态纯⾦属中进⾏均质形核时,需要起伏和起伏。
2006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 级研究生 梁树力制作 QQ:121695650 欢迎广大考生咨询交流
3、根据 Fe-Fe3C 相图,完成下列工作:(20 分) (1)画出 Fe-Fe3C 相图(可以忽略高温铁素体相变及包晶转变); (2)画出 40#钢(C%wt=0.4%,下同)从高温液态到室温的平衡冷却曲线(不考虑铁素体的溶解度变化), 并示意画出组织转变过程图; (3)说明 40#钢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给出每一种组织的成分,计算各组织的相对重量。 (4)说明 40#钢在室温下的平衡相,给出每一种相的成分,计算各相的相对重量。 解:(1)如图 a 所示。
附:CL=C0(1-x)k0-1 ; CS=k0C0(1-x)k0-1 x=Z/L 为已凝固的体积分数,CL , CS , C0 分别为液相、固相和合金的成分,k0 为平衡分配系数,k0=CS/CL。
解:(1) k 0
=
CS CL
=
25 56
C0=33% CS=25%
CS = (1 − x)k0 −1 k 0C0
ΔG = VΔGV+ AΔGA
ΔG
=
4 3
πr3ΔGV
+
4πr2ΔGA
(1)
令 dΔG = 0 ,可求得 r* = − 2ΔGA
dr
ΔGV
将 r*代入式(1)可求得
ΔG*
=
16πΔGA3 3(ΔGV )2
5、简述马氏体相变的特征,说明马氏体的回火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12 分) 答: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主要为前两点): (1)无扩散性。马氏体相变时无需原子的扩散,没有原子的混合与再混合过程。新相 M 与母相 A 的化学 成分完全相同。 (2)切变性,具体体现为: ①相变的协调一致性:A→M(FCC→BCC)。通过原子的整体协调运动(切变),晶体结构从 FCC 变成 BCC。 原子的移动距离小于原子间距。 ②表面浮凸效应。在经过抛光的表面,若发生马氏体转变,在切变时,将产生表面浮凸效应。这是由于点 阵形变在转变区域中产生形状改变。 ③惯习面。M 总是在母相的特定晶面上析出,伴随着 M 相变的切变,一般与此晶面平行,此晶面为基体 与 M 相所共有,称为惯习面。 ④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确定晶体学位向关系。两种著名的取向关系(钢的 M 转变),即 K-S 关系和西山关 系。实际材料的马氏体转变,一般与上述关系存在几度的偏差。
材料学科基础试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出题形式一:填空类1.在立方系中,晶面族{123}中有 24 组平面,晶面族{100}中有3组平面。
2.获得高能量的原子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进入其它空位或迁移至晶界或表面,形成肖脱基空位。
如果离位原子进入晶体间隙,形成费仑克尔空位。
3.点缺陷的类型分为空位和间隙原子;当相遇时两者都消失,这一过程称为复合或湮灭。
4.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b与位错线t互相垂直,刃型位错移动的方向与b方向一致。
螺型位错的移动方向与柏氏矢量b 垂直,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b方向与位错线t的方向平行。
5.由于界面能的存在,当晶体中存在能降低界面能的异类原子时,这些原子将向境界偏聚,这种现象叫内吸附。
6.均匀形核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必须过冷;2. 必须具备与一定多冷度相适应的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
7.面心立方结构的滑移面是{111},共有 4组,每组滑移面上包含 3 个滑移方向,共有 12 个滑移系。
8.由于晶界阻滞效应及取向差效应,使多晶体的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其中,取向差效应是多晶体加工硬化更主要的原因。
9.滑移面应是面间距最大的密排面,滑移方向是原子最密排方向。
10.金属塑性变形时,外力所作的功除了转化为热量之外,还有一小部分被保留在金属内部,表现为残余应力。
11.金属的热变形是指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变形,在此过程中,金属内部同时进行着加工硬化和回复再结晶软化两个过程。
12. 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再结晶的驱动力为冷变形所产生的储存能的释放;再结晶后晶粒的长大的驱动力是:晶粒长大前后的界面能差,纯金属结晶的驱动力是温度梯度。
13. 晶体中原子在表面、晶界、位错处的扩散速度比原子在晶内的扩散速度快,这种现象叫短路扩散。
14. 回复的初始阶段回复机制以空位迁移为主,后期以位错攀移为主。
15.材料的结合方式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四种化学键结合方式。
21.细化铸件晶粒的方法有:1、提高过冷度 2、变质处理 3、振动、搅拌。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一道题1分)第1章原子结构与键合1.高分子材料中的C-H化学键属于。
(A)氢键(B)离子键(C)共价键2.属于物理键的是。
(A)共价键(B)范德华力(C)氢键3.化学键中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是。
(A)共价键(B)离子键(C)金属键第2章固体结构4.面心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 。
(A)100% (B)68% (C)74%5.体心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B 。
(A)100% (B)68% (C)74%6.密排六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 。
(A)100% (B)68% (C)74%7.以下不具有多晶型性的金属是。
(A)铜(B)锰(C)铁8.面心立方晶体的孪晶面是。
(A){112} (B){110} (C){111}9.fcc、bcc、hcp三种单晶材料中,形变时各向异性行为最显著的是。
(A)fcc (B)bcc (C)hcp10.在纯铜基体中添加微细氧化铝颗粒不属于一下哪种强化方式?(A)复合强化(B)弥散强化(C)固溶强化11.与过渡金属最容易形成间隙化合物的元素是。
(A)氮(B)碳(C)硼12.以下属于正常价化合物的是。
(A)Mg2Pb (B)Cu5Sn (C)Fe3C第3章晶体缺陷13.刃型位错的滑移方向与位错线之间的几何关系?(A)垂直(B)平行(C)交叉14.能进行攀移的位错必然是。
(A)刃型位错(B)螺型位错(C)混合位错15.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
(A)肖特基缺陷(B)弗仑克尔缺陷(C)线缺陷16.原子迁移到间隙中形成空位-间隙对的点缺陷称为(A)肖脱基缺陷(B)Frank缺陷(C)堆垛层错17.以下材料中既存在晶界、又存在相界的是(A)孪晶铜(B)中碳钢(C)亚共晶铝硅合金18.大角度晶界具有____________个自由度。
(A)3 (B)4 (C)5第4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19.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稳态扩散的特征,即浓度不随变化。
(A)距离(B)时间(C)温度20.在置换型固溶体中,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
材料科学基础A习题答案第5章[1]解析
![材料科学基础A习题答案第5章[1]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f3bfa0d0d233d4b14e698a.png)
材料科学基础A习题第五章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1、某金属轴类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过量的弹性变形,为减小该零件的弹性变形,拟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该零件的轴径。
(2)通过热处理提高其屈服强度。
(3)用弹性模量更大的金属制作该零件。
问哪一种措施可解决该问题,为什么?答:增加该零件的轴径,或用弹性模量更大的金属制作该零件。
产生过量的弹性变形是因为该金属轴的刚度太低,增加该零件的轴径可减小其承受的应力,故可减小其弹性变形;用弹性模量更大的金属制作该零件可增加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也可减小其弹性变形。
2、有铜、铝、铁三种金属,现无法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直接获知他们的弹性模量,但关于这几种金属的其他各种数据可以查阅到。
请通过查阅这几种金属的其他数据确定铜、铝、铁三种金属弹性模量大小的顺序(从大到小排列),并说明其理由。
答: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其原子间作用力,而熔点高低反映了原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因而可通过查阅这些金属的熔点高低来间接确定其弹性模量的大小。
据熔点高低顺序,此几种金属的弹性模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铁、铜、铝。
3、下图为两种合金A、B各自的交变加载-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分别为实线和虚线),试问那一种合金作为减振材料更为合适,为什么?答:B合金作为减振材料更为合适。
因为其应变滞后于应力的变化更为明显,交变加载-卸载应力应变回线包含的面积更大,即其对振动能的衰减更大。
4、对比晶体发生塑性变形时可以发生交滑移和不可以发生交滑移,哪一种情形下更易塑性变形,为什么?答:发生交滑移时更易塑性变形。
因为发生交滑移可使位错绕过障碍继续滑移,故更易塑性变形。
5、当一种单晶体分别以单滑移和多系滑移发生塑性变形时,其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问A、B中哪一条曲线为多系滑移变形曲线,为什么?应力滑移可导致不同滑移面上的位错相遇,通过位错反应形成不动位错,或产生交割形成阻碍位错运动的割阶,从而阻碍位错滑移,因此其应力-应变曲线的加工硬化率较单滑移高。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6年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6年(总分:2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11,分数:200.00)1.晶体结构1.(以面心立方晶胞为例)描述晶体结构(晶胞)特征的常用参数有哪些?2.在体心立方晶胞中画出一个最密排方向并标明晶向指数;再画出过该方向的两个不同的低指数(简单)晶面,写出对应的晶面指数。
这两个面和与其平行的密排方向构成什么关系?(分数:2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FCC晶胞中的原子个数4,密排面{111}及密排方向<110>,配位数12,原子半径;间隙位置(八面体间隙在体心及等效位置)及个数4,堆垛顺序ABCABC,致密度0.74。
2.如图,构成晶带关系。
)解析:2.合金相1.(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2.纯金属中溶入另一组元后(假设不会产生新相)会带来哪些微观结构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如何引起性能上的变化?(分数:2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固溶体保持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中间相的结构一般与两组元的结构都不同;固溶体原子间以金属键为主,中间相以共价键及离子键为主;固溶体塑、韧性好,中间相的强度高,韧性较差。
2.引起点阵畸变,点阵常数会改变;会产生局部偏聚或有序,甚至出现超结构。
因固溶强化使强度提高,塑性降低;电阻一般增大。
)解析:3.晶体缺陷1.点缺陷(如间隙原子或代位原子)和线缺陷(如位错)为何会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力学性能?2.举例或画图说明什么是小角晶界的位错模型?描述大角晶界有何模型?其含义是什么?(分数:2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点缺陷产生畸变,使局部能量提高,附近有弹性应变场;位错也是如此,但位错周围不同位置应力场状态不同,有的为压应力,有的为拉应力;点缺陷会聚集到位错上使应变能降低,使系统的能量下降,吸附溶质的位错是一种稳定组态;此时位错被钉扎而难以运动,使强度提高,会产生上下屈服点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订线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学 号姓 名班 级东 北 大 学秦 皇 岛 分 校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试卷: A 考试形式: 闭卷授课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考试日期: 2008年12月31日 试卷:共 4 页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三元凝聚系统中最大相数是 4 。
2、某一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系统,其独立组元数是 2 ,相数是 1 。
3、下图为晶核的半径r 与△G 间的关系,现有不同温度的三条曲线,请指出哪条温度最高? T 1 。
哪条温度最低? T 3 。
4、在单元系的p (压强)-T (温度)相图内,当高温相向低温相转变时体积收缩,则根据克拉珀龙方程,相界线的斜率为 正 (填正、负或大于零、小于零)。
5、测定某种晶体凝固时生长速度(υg )与液固相界面前端动态过冷度(△T K )的关系为υg 正比于△T K 2,则该晶体的长大属于 借螺型位错长大方式。
6、一般金属在非均匀形核时,所需的过冷度是其结晶温度Tm 的0.02倍。
7、高分子从熔体冷却结晶时,通常形成 球晶 。
高分子的熔点随其晶片厚度的增加而 增加 。
8、二元包晶合金中,有α相和β相两相,α相是初生相,其包晶转变式为βα→+L 9、调幅分解是经过 组元的上坡扩散 方式形成。
10、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K 0<K e <1 。
(其中K 0是平衡分配系数)11、在金属-金属型共晶中有两组成相,其中一组成相的体积百分数为23.6%,则共晶组织可能呈 棒状共晶 形状。
12、高分子合金中难以形成单相组织的主要原因是合金化时 混合熵小 。
13、“树脂”通常是两种单体经 缩聚 反应得到的聚合物的称谓。
14、工程高分子聚合物按性能可分为五大类型 塑料 、 橡胶 、 纤维 、胶粘剂和涂料。
15、纳米材料是指三维中至少有一维的尺度小于 100nm 的固体材料。
(写出具体数字和单位)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三:简答题(4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铸锭组织通常包含哪三个晶区,简述其形成原因。
答案:铸锭的典型宏观组织由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3个部分组成。
其形成的机理如下: 由于模壁的散热作用,使靠模壁处的液体金属先形成过冷状态,也可能由于模壁帮助液体金属的非均匀形核,因此在接触模壁处的液体金属首先形核结晶。
此处的形核率很大,而且各方向都能散热,结果形成细小、等轴的晶粒。
由于在垂直模壁方向的散热速度最快,且晶体向散热的反方向长大,因此晶体也就在垂直模壁方向以很大的线速度向液体伸展。
这时,长大的主轴差不多垂直于模壁;结晶潜热只依靠已结晶的固体和模壁来释散。
这样,在细小等轴晶体的内层就会长成粗大的、向单方向迅速长大的柱状晶体。
柱状晶体继续长大,当铸锭中心的液体温度逐渐均匀并过冷到熔点以下,产生形装订线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学 号姓 名班 级核并长大,形成等轴晶区。
2、(本题5分)对陶瓷与耐火材料是十分重要的Al 2O 3-SiO 2二元相图,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① 看相图指出粘土砖的成分范围。
② 定性说明粘土砖使用温度不能超过1700℃的原因?答案:粘土砖中含Al 2O 3的质量分数为35%~50%。
在低共熔E 的右侧,液相线开始较陡随后比较平坦。
平坦一段表明液相量随温度的变化是敏感的。
例如组成35wt%Al 2O 3的粘土砖,当升温到1595℃(低共熔点)时最多可产生50%左右的液相,到1700℃液相量才增到60%,但温度大于1700℃时,只要温度稍有提高,液相量就大幅度增加,使粘土砖软化,不能安全使用。
3、(本题6分)Al-Cu 合金经脱溶转变后呈现时效硬化现象。
以含4%Cu 的铝合金为例,① 试述人工时效处理的工艺过程。
② 试述在此时效过程中,脱溶演变和时效强化的变化关系。
答案:将含4%Cu 的铝合金加热至520~540℃,使成为均匀的α固溶体相,这一过程称为固溶处理。
经固溶处理后的α相淬火,成为亚稳定的固溶体。
合金经固溶处理和淬火后,在高温停留一段时间使硬度增高,这一过程称为人工时效处理。
过饱和α相在时效处理过程中,将发生脱溶分解,随着保温时间增长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过渡相。
时效初期形成G . P.区,硬度开始增加;时效时间延长,合金中形成过渡相θ//,θ//与α相基体保持共格,但产生一定的弹性畸变,形成弹性应变场,θ//是合金强化相,继续延长时效时间,θ//的密度达到很高,此时合金达到最高的硬度值;当温度更高或者时效时间更长,合金中析出θ/相,而θ//逐渐减小直至消失,θ//与α相基体不能保持共格,θ/周围的应变场减弱,合金的硬度开始下降,过时效。
4、(本题9分)下左图为固态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图的浓度三角形,其中三元共晶点E 的成分为ω(A)=20%,ω(B)=30%和ω(C)=50%。
右图为某一温度(高于三元共晶转变温度T E )的水平截面图。
① A 、B 和C 三组元的熔点哪个最低?② 在左图中大致标出液态成分为ω(A)=60%,ω(B)=15%和ω(C)=25%的合金的成分点(标为P 点)。
③ 该成分合金平衡凝固到室温,试画出平衡冷却曲线和室温平衡组织。
④ 计算该合金中共晶组织在铸锭中的质量分数。
装订线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学 号姓 名班 级答案:C 组元熔点最低;()%==--=共晶组织7580602010060100ω四、计算题(4小题,共25分)1、(本题5分)超细晶粒的制备已成为提高材料强韧性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凝固的快冷(即增加过冷度)是获得细晶铸件的重要方法。
已知铜的凝固温度T m =1356K ,熔化热L m =1628×106J/m 2,比表面能σ=177×10-3J/m 2。
试求欲在均匀形核条件下获得半径为2nm 晶粒所需的过冷度?(2007)答案:由公式T L T r m m ∆=σ2*得 K r L T T m m 4.14710210162813561017722963*=⨯⨯⨯⨯⨯⨯==∆--σ 2、(本题5分)试求出8%B (溶质)二元合金在定向凝固中保持平面型液-固界面推移的凝固速度R 。
已知温度梯度G=225℃/cm ,B 组元扩散系数D =2×10-4cm 2/s ,平衡分配系数k 0=0.3,二元合金液相斜率m =0.142℃/%B (即每增加1%B 溶质浓度所降低的温度为0.142℃)。
(2000) 答案:由01k k D m R G -⋅≥ω 得 ()s cm k k m GD R /017.03.018142.03.010*********≤-⨯⨯⨯⨯⨯≤-⋅≤-ω即当凝固速度小于或等于s cm /017.0时,才能保持液/固界面为平直界面。
3、(本题5分)为了研究高分子材料结晶程度,通常测量它在结晶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和热效应。
已知一高分子材料结晶时间为7.6min 时,结晶度为3.41%;38.1min 时,结晶度为99.3%。
请计算阿弗拉密指数n ,结晶速率常数k 和半结晶期t 1/2。
答案:设高分子材料未结晶体积分数为u ϕ,则由公式nkt u e -=ϕ得到如下关系:()t n k u lg lg ln lg +=-ϕ根据题意,()6.7lg lg 9659.0ln lg n k +=- ()1.38lg lg 007.0ln lg n k +=- 得到:阿弗拉密指数n =3.08结晶速率常数k=6.7×10-5 再由公式n t k 2/12ln =,可以得到半结晶期min 1012ln 2/1==kt4、(本题10分)碳钢和铸铁是最为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铁碳相图是研究钢铁材料的组织、性能及热加工和热处理的重要工具。
① 准确画出铁碳合金相图(包括重要的三相转变线、转变温度和分界点的成分)。
② 按含碳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对铁碳合金分类,并指出对应的室温组织各是什么? ③ 计算ωc =4%的铁碳合金按亚稳态冷却到室温后,组织中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的相对含量;并计算组织组成物珠光体中渗碳体和铁素体的相对量。
装订线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学 号姓 名班 级答案:%3.8610011.23.411.24%==莱氏体⨯--d L%6.1010077.069.611.269.611.23.443.4%==珠光体⨯--⋅--P二次渗碳体Fe 3C Ⅱ=1-86.3%-10.6%=3.1%%41.91000218.069.677.069.677.069.611.269.611.23.443.4%==铁素体⨯--⋅--⋅--F%19.11000218.069.60218.077.077.069.611.269.611.23.443.4%=渗碳体=⨯--⋅--⋅--五、综合题(5分)结合参观奥格型材、天秦塑胶两家企业中的生产实际,针对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谈谈高分子材料或制品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材料科学基础》中的知识。
答案:关键点提示:物理共混,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