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语文业务理论考试试题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模拟试卷 含参考答案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A.匕首bǐ卑鄙 bǐ剥玉米büo 擦黑板cüB.咱俩liǎ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C.出殡bìn 蓓蕾l t i 杜甫fǔ车辆liàngD.泡沫pào 陌生m?宁肯níng 哺育bǔ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
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A.陈琳 B.曹植 C.曹丕 D.王粲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7.名句填空(4分)?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两岸猿声啼不住,------------------------------。
2020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2020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2020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能力、阅读能力()能力、()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和(价值取向)。
5.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7、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9.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0.()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1.重视学生读书、写作、()、搜集处理信息等(),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12.汉语拼音能帮助()帮助学生(),帮助(学生阅读)。
13.对于学生的评价设计,要注重()性和()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14在选择学生评价方式时()评价和()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评价。
15、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16.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第二学段开始(),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和()。
17.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18.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19.在评价工作中,应注意将()的评价、学生的()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特点。
20.()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选择题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素养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素养考试模拟试题(一)第一部分课标与语文素养(26分)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填空。
(每空1分,共4分)①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2、根据诗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5分)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每小题2分,共8分)①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可以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③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④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常识填空。
(每空1分,共4分)①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②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③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近年风靡全球。
5、成语填空。
(每空1分,共5分)(天)马行空(心)猿意马(万)马齐暗(秣)马厉兵(悬)崖勒马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也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小学语文业务考试题库及答案

小学语文业务考试题库及答案小学语文业务考试题库及答案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字词、句子、阅读、写作等。
以下是一些模拟题目及其答案:一、字词部分1. 请写出下列字的拼音:- 骊(lí)- 瞠(chēng)- 蜿(wān)- 蜒(yán)2. 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驻)- xiāo(消)- yùn(运)- jì(记)3. 选择正确的字填入括号中:- 他()然大怒。
(勃)- 这个()子真大。
(瓜)- 我们()在河边。
(坐)二、句子部分1.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正确,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正确,使用了并列句式)2. 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反问句:- 这个苹果很好吃。
(难道这个苹果不好吃吗?)3. 用“不仅...而且...”造句:-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三、阅读部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春天的田野》春天到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
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孩子们在田野上奔跑,笑声回荡在空气中。
问题:1. 春天的田野有哪些特点?(春天的田野生机勃勃,小草探出头来,花儿竞相开放,小河波光粼粼,孩子们在田野上奔跑。
)2. 短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四、写作部分1.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 参考答案:我的家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那里有清澈的河流,绿油油的稻田,还有古老的石桥。
春天,田野上开满了油菜花,一片金黄;夏天,河里游动着欢快的鱼儿;秋天,稻谷成熟,一片金黄;冬天,白雪覆盖,银装素裹。
家乡的人们勤劳善良,生活简单而幸福。
2. 描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 参考答案:去年暑假,我和父母去了黄山旅行。
我们乘坐缆车到达山顶,那里的风景美不胜收。
2020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素养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

2020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素养考试模拟试题(一)第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部分》20分一、填空:(10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二、简答题(4分)简要说说语文课程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述题(6分)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材教法部分(20分)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2020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素养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

2020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素养考试模拟试题(一)理论部分(40%)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3、()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6、语文学科个阶段目标分别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7、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8、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和();重视()、()、()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和(),选择教学策略。
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和(),注重()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10、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宜以()和()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1、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和评价的能力。
12、()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本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不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些想象中的事物。
13、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是否表达了(),对()应予鼓励。
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的评价,采用()评价方式。
14、古诗名句填空:欲穷千里目,()。
(),死亦为鬼雄。
(),西湖歌舞几时休。
(),要留清白在人间。
15、小学阶段要认识()左右的常用汉字。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字以上。
16、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等方面的表现。
小学语文业务考试题目及答案

小学语文业务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模样(mó yàng)B. 勉强(qiǎng liàng)C. 蜷缩(quán suō)D. 踌躇(chóu chú)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白居易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形容做事多余B. 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C. 掩耳盗铃——形容自欺欺人D. 望梅止渴——形容用空想来安慰自己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生病了,但是仍然坚持学习。
B.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坚持学习。
C. 他生病了,但是仍然坚持学习。
D. 他生病了,所以坚持学习。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诗的意思是:A. 即使相隔遥远,也感觉像邻居一样亲近。
B. 只要心中有知己,就感觉不到距离的遥远。
C. 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找到知己。
D. 知己就像邻居一样,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10.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这是一首______的对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12. 请简述《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
13.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四、作文题(30分)14.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多套)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多套)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语文试卷一(小学)第一部分课标与语文素养(26分)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填空。
(每空1分,共4分)①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创造性”。
②课程目标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综合素养、研究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2、根据诗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5分)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不畏浮云遮望眼。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XXX,不舍昼夜。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每小题2分,共8分)①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可以联想到XXX《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研究、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妨用XXX《滕文公上》中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③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④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XXX,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常识填空。
(每空1分,共4分)①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②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XXX、XXX的书法特色。
③英国女作家XXX著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近年风靡全球。
5、成语填空。
(每空1分,共5分)飞熊跃鲸,XXX,猿意马,XXX暗,XXX。
(注:第一个成语应为“飞龙在天”,第四个成语应为“马革裹尸”)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岗镇小学语文业务理论考试试题
2020.9
一、填空(30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4、()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和()的能力。
6、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7、1——4年级从()、()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
8、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9、单韵母的发音要领是(),声母的发音要领是(),分别写出两个前鼻韵母、两个后鼻韵母()()()()。
10、渭城朝雨浥轻尘,()。
劝君更尽一杯酒,()。
写送别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至少写出两句:()。
()。
二、简答题(40分)
1、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哪些作用?(6分)
2、“双主线四环节”分别指什么?(6分)
3、举例说明,抓住文章的文本主线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10分)
4、简要写出习作教学的四个流程。
(6分)
5、简要写出自己所教年段(低、中、高)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12分)
三、案例分析(20分)
1、一位教师给三年级的学生讲古诗,刚刚板书题目,学生就开始背诵起来了。
老师说“啊,我还没讲你们就会背了,那你们会写吗?”学生也说“会”,老师说,“那你们来写写吧!”这时,学生在黑板上开始一笔一划的书写,可惜这课该学的生字他一个也不会写。
(3分+7分)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古诗的教学方法可取吗?为什么?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这节课,接下去你会怎么处理呢?
2、一位老师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写日记,结果学生写的日记句子不通顺,也不会使用词语,有的字是错字,有的根本不会写就用简单的图画代替。
老师想指导学生把日记写好,却不知从何入手。
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日记的?(10分)
四、论述题。
(10分)
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非常重大,你认为积累包括哪些方面?
五、附加题(10分)
至少写出5个表示颜色的成语。
答案:
一、填空:
1、工具性人文性
2、课堂教学课外学习
3、平等对话
4、识字、写字
5、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6、表达交流语文素养
7、写话习作兴趣自信心
8、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音响韵长轻短
二、1、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2、答:(1)阅读训练主线文本主题主线
(2)导入新课,激发阅读愿望。
初探性阅读,整体感知。
深究性阅读,会文明理。
内化性阅读,积累拓展。
3、答:(1)从文章题目入手。
(2)从文章中心句入手。
(3)从关键词句入手。
(4)从文章的动情点入手。
(5)从学生对文本的疑难点入手。
4、答:(1)作前指导 (2)下笔成文 (3)作后评改 (4)习作交流
5、答:低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中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高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四、答:1.积累字、词、句、段、篇,这是积累的第一个层面。
字、词,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
可以说,如果不积累字、词,我们就可能张嘴说错话,提笔写错字。
积累句、段、篇,既是表达的前提,也是写作的准备。
积累的仓库中少了句、段、篇,我们表达就可能言之无物,言之无文。
2.积累语感,是积累的第二个层面。
语感,是指言语交流中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
语感,是一种通过阅读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反过来它对阅读学习很重要。
平常我们常常会看到
容。
这种结果就是语感差异造成的。
语感的积累,要靠阅读获得。
3.积累感悟或情感,这是积累的第三个层面。
积累不仅是知识才能的量的增加过程,还应在此基础上有一个到质变的过程,正如荀子说的“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
因此本质意义上的积累是用生命、用心灵来完成的。
学生通过感悟不仅能沉淀和丰富语文学习的内蕴,而且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生命,有了感悟和情感的积累,我们的写作才可能会言之有内容,言之有思想,感悟和情感是我们在阅读或观察时,因思考的参与并过滤而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