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试卷3套精选★浙江省名校2018年中考化学第三次练兵模拟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A.Fe→Cu B.KNO3→NaNO3C.Mg→MgO D.H2SO4→HCl【答案】B【解析】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B.由KNO3转化为NaNO3,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正确;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D.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
2.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答案】C【解析】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
3.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发生爆炸,爆炸主要物质为苯。
下列描述其化学性质的是( )A.苯比水密度低B.主要泄漏物苯的沸点低C.苯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具有很强的挥发性D.在生产工艺中,甲苯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氢气(H2)甲烷(CH4)可燃气体【答案】D【解析】A、苯比水密度低,描述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苯的沸点低,描述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苯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描述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甲苯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氢气(H2)甲烷(CH4)可燃气体,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描述的是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2018年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卷.docx

2018年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卷说明: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2. 答题前,请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学校、学籍号、班级和姓名3. 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试题序号的答题序号相对应 (相对原子质量 Na:23 0:35.5 Fe:56 0:16 N:14 H:1 C:12)试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気(H )、氣(D )、氟(T ),与氧原子形成的水分子也有三种, 分别是普通水H2O 、重水DQ 、超重水T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e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4种细胞的细胞核中才都有DNAB. 在神经细胞和上皮细胞中,DNA 的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昔酸C. 4种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4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相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4. 小乐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在 染色前进行了第一次观察,在染色后进行了第二次 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第一次观察时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有利于观察细胞结构B.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看到细胞质中很清晰的红色大液泡C. 吸水纸的主耍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 为了节约实验时间,安放临时装片后就使用较长的物镜观察5. 鸡蛋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高蛋白又廉价,以下有关鸡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鸡蛋烧熟后更容易旋转,是因为惯性变小的缘故B. 手掌手指均匀握蛋很难捏碎,是因为受力面积大,所以鸡蛋受到压强小C. 已知一个新鲜鸡蛋与桌面的接触血积大约是5mm 2,则鸡蛋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05PaD. 将一只鸡蛋举高2米,做的功大约是1焦资料來源:余杭科学网www. yhkx. net 6. 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三种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三种氢离子都可以表示为H*2.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 模型,B. 三种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基本不同 D.三种水分子的相对分了质量不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 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 确的是 OO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D.若生成物中有NH?,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降低 3. 如图所示的4种细胞来自同一人体。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10分)1. (1分) (2019九上·睢阳月考) 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A . 五光十色的焰火礼花B . 不断闪烁的霓虹灯C . 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D . 满屋飘香的茅台酒2. (1分)(2020·盐城) 净化一方水土,守护母亲河流。
下列做法不利于我市串场河湿地生态修复的是()A . 保护滩涂湿地B . 强化污水处理C . 施用大量农药D . 推进造林绿化3. (1分) (2019八下·大庆期中) 以下测量数据合理的是()A . 用托盘天平称取150kg的食盐B . 用100mL的量筒量取9.5ml的水C . 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34.68℃D . 用10mL的量筒量取7.5ml的水4. (1分)(2017·扬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B . 自来水是纯净物C . 长期饮用硬水有益人体健康D . 水是宝贵的资源5. (1分) (2018九上·鄂城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离子都是带电的原子B .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一切物质的变化C . C、H2、CO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D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6. (1分) (2016九上·东莞期中)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人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而且丁产生气泡比丙的更快;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 丁>丙>甲>乙B . 乙>甲>丙>丁C . 丙>丁>甲>乙D . 丁>丙>乙>甲7. (1分)有关化学性质推断正确的是()A . 两种物质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证明该反应是中和反应B .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C . 一定温度下,往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溶质、溶剂的质量一定改变D .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含碳、氢、氧三种元素8. (1分)(2019·宁津模拟)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B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9. (1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 用于灭火B . 作光合作用原料C . 干冰作冷冻剂D . 用于生产碳酸饮料10. (1分) (2019九下·岑溪期中) 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2018•杭州)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
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5﹣是一种单质B.1个N5﹣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D.1个N5﹣中共含有35个电子2.(2018•杭州)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①2MnO2+O2+4OH △¯22MnO4+2H2O②22MnO4+2H2O═2MnO4+2OH+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MnO4中锰元素显+7价B.MnO4属于盐类物质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制法中2MnO4是主要原料3.(2018•杭州)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4.(2018•杭州)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 .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 .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C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D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5.(2018•杭州)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
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2018年杭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带解析)

2018年杭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带解析) CO
M 的个数比为11。
当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所以C符合题意;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只要滴入稀盐酸,Cl-都会和Ag+生成沉淀,不管是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所以D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只能判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却不能证明恰好反应,如果不仔细读题,就容易错答成A
6.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知识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答案】C
【考查能力】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判断判断溶液中溶质、溶剂、pH值等变化
【解析】
A 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直至过量,产生碳酸钡的质量应该先逐渐增加,而后不变,所以A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溶剂没有参加反应,也没有产生,应该不变,所以B 不符合题意;
C、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直至过量,根据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可以知道生成的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大于加入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先减小;当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碳酸钠粉末过量所以溶质质量变。
2018-2020年浙江中考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杭州专版)(10)——化学实验探究

2018-2020年浙江中考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杭州专版)(10)探究一•选择题(共19小题)1.(2020-杭州一模)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可用于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体B.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图中活塞处于关闭状态D.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硫酸2.(2020-杭州一模)用KC心和MnO2制取02,反应后分离得到固体KCl和MnO2・图示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 AB. B C・ C D・ D4. (2020∙杭州一模)在化学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从下列各图的气密性检查结果判断,装置漏气的是()化学实验02的发生装置D. 滤液蒸发装置C.3・(2020-上城区一模)实验目的是设计实验方案的宗旨,以下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A 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氯化氢D 判断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实验方案加入适量氯化顿将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利用铜与氯化银反应A.A. O2的收集装置B.过滤装置B.7・(2019-江干区一模)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 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B. 要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少量炭粉,可釆取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C. 仅用铜幺攵、硫酸锌和硝酸银溶液不能验证铜、银、锌的活动性顺序D.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应先加热,后通氢气8・(2019-江干区一模)下列各项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加入少量稀HCl,没有气泡产生,可以确定NaoH 溶液没有变质 B. 为除去Mno2固体中的KCh 必须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过程 C. 用加入适量铜粉再过滤的方法除去CU (NO 3) 2溶液中混有的AgNO 3D ・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以检验溶液中SO 42'的存在9・(2019-拱墅区二模)若烧碱溶液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可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的硼酸溶液。
2018精选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带答案一套

2018精选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带答案一套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年地球一小时(中国)主题为“开启我的60+生活”,提倡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绿色出行B.购买使用节能家电C.将垃圾分类处理D.将废弃的塑料制品焚烧2.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绳锯木断B.滴水成冰C.死灰复燃D.聚沙成塔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作食品干燥剂C.铜有导热性—作电线D.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作致冷剂4.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酱油C.蒸馏水D.葡萄酒5.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芝麻油B. 蔗糖C. 味精D. 食盐6.许多场所贴有相应的图标,你认为使用错误的是A.林区B.加油站C.盥洗室D.幼儿园7.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咀嚼米饭时会出现甜味,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绿色植物合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要提高澄清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升高该溶液的温度D.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化学变化8.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磷肥将增加土壤中的镉含量,以下属于磷肥的是A.氯化钾KCl B.碳酸氢铵NH4HCO3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磷酸二氢铵NH4H2PO49.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10.化学兴趣小组测得常见瓜果汁的pH值,记录在下表中:其中酸性最强的是液体葡萄汁番茄汁梨汁西瓜汁pH 4.5 4.8 4.3 5.9A.葡萄汁B.番茄汁C.梨汁D.西瓜汁11.葡萄糖存在于葡萄糖汁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里,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gC. 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1D. 葡萄糖是多原子分子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 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 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13.高铁是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修建高速铁路的轻轨需要大量的锰钢。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 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 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
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N5﹣是一种单质B. 1个N5﹣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C. 1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D. 1个N5﹣中共含有35个电子2. 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①2MnO2+O2+4KOH2K2MnO4+2H2O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K2MnO4中锰元素显十7价B. KMnO4属于盐类物质C. 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D. 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3. 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B. 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C. 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D. 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4. 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A. 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 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C.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D.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5. 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
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
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A.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 CuSO4CuB. “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C. 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D. 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二、非选择题6. (4分)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H)、氘(D)、氚(T),与氧原子形成的水分子也有三种,分别是普通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三种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B.三种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基本不同C.三种氢离子都可以表示为H+D.三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2.(3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若生成物中有NH3,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降低3.(3分)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检验铵态氮肥C.检验CO32﹣的存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3分)某温度下NaNO3溶液80g,若保持该温度不变连续三次蒸发溶剂,有下表实验数据记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1次第2次第3次蒸发溶剂10g20g15g析出晶体 4.4g17.6g13.2gA.该温度时,80gNaNO3溶液为饱和溶液B.蒸发过程中NaNO3的溶解度先升高后降低C.该温度时,100克NaNO3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0:35D.蒸发溶剂前,NaNO3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3.75%5.(3分)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6.(3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乙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丙表示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丁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7.(4分)甲同学取某种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a 克,加强热充分反应后,发现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且炭不与稀硝酸反应],充分反应后,有b 克固体剩余。
该混合物样品加强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和炭粉的总质量为克(以含a,b的代数式表示)。
8.(3分)甲、乙是科学中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打开K1,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K1,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乙的溶液变浑浊。
充分反应后,打开K1和K2,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瓶中无明显现象。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2)取反应后锥形瓶中的溶液,测得pH=3,则锥形瓶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9.(8分)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设计和操作,请分析回答:(1)实验设计: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
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中水浴。
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物,滴在点滴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在进行步骤2之前,应;(2)实验操作: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
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表示蓝色程度):组别12345处理温度/℃1525354555结果+++棕黄色+++①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②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之间。
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温度,需要(简述后续实验操作)。
10.(6分)小黄发现某薯片包装内的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样。
撕开小袋,发现里面装的是固体粉末,大部分呈灰白色,少部分呈棕红色。
经过初步分析成分,他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中应该含有CaCO3和Fe.小黄想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判断,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实验预测与分析】(1)若要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仪器的连接顺序是①⑥(填序号)。
(2)若观察到,可证实样品成分中含有Fe。
(3)装置A中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4)依据小黄的结论分析思路,灰白色粉末样品中应该还可以有别的成分,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名称。
11.(8分)小刚等四人组成的兴趣小组对锌与酸的反应进行了实验与探究:(1)该兴趣小组在实验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元素组成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们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
为了验证该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填序号)。
A.黄沙(主要成分SiO2)B.氯化铜C.氯化钠D.氯化钙(2)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1)问选项中后三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3)小刚想通过如图日常用品制作的装置和托盘天平,用m1克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盐酸(m2克)反应,测量粗锌粒样品中锌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步骤操作现象1称量m1克的粗锌粒和m2克的稀盐酸(足量),称量实验所用实验器材质量m3克/2将粗锌粒放在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的总质量m4克/ 3将铜网插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有大量气泡4反应完全后,称得整个装置m5克/若要计算出粗锌的纯度,最少需要上述实验数据中的(填m1、m2、m3、m4、m5);(4)若去掉碱石灰,则所测定的粗锌纯度(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12.(4分)如图所示是浓盐酸试剂瓶标签的部分内容。
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10%的稀盐酸200g,需要这种浓盐酸的体积约为mL(精确到1mL)(2)某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取该固体10g,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恰好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2g,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固体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13.(10分)2015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问题:(1)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28.4%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2)早在东晋时期,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
屠呦呦受此启发,提出把黄花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沸点为35℃)加热煮沸来提取青蒿素,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
为什么此法可避免高温破坏青蒿素?请对此做出解释:;(3)现今,研究人员发现,把相关基因转入酵母菌内后,酵母菌就能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其原因是;(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同一地点采集黄花蒿的根、茎、叶(叶龄7天),共采集3次。
并测定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记录如下表。
青蒿素的含量(mg/g)﹣﹣﹣第1次第2次第3次根 1.02 1.05 1.14茎0.090.110.10叶(叶龄7天) 4.57 4.65 4.58请补充完整表格内的栏目;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2.D;3.A;4.D;5.B;6.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7.CuO+C Cu+CO↑;a﹣b;8.CO2+Ca(OH)2═CaCO3↓+H2O;HCl;NaCl;CaCl2;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9.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C、25°C、35°C、45°C、55°C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淀粉完全水解;在25°C〜45°C;25°C〜45°C之间设置更精确的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10.④⑤③②;D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E中无水硫酸铜白色变蓝色;关闭导管①的止水夹,往漏斗中加水,形成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无变化则气密性良好;氢氧化钙;11.B;三种溶液中的Cl﹣对溶液起了促进作用;m1、m4、m5;偏大;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12.47;13.AB;乙醚沸点低,当加热到35℃时就会汽化带走热量,温度不能持续升高,就不会破坏青蒿素;根据基因工程可以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使生物按照人类的要求定向产生新的性状;研究比较植物根茎叶三个部位中青蒿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