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用谦辞敬辞
古代的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的敬辞和谦辞是指在正式场合或交往时,用于表达尊敬和谦虚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敬辞和谦辞:
敬辞: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殿下:对皇后、太子等的尊称;
阁下:对地位高或有权威的人的称呼;
大人:对长辈或有权威的人的称呼;
先生:对成年男子的称呼;
夫人:对已婚女性的称呼;
女士:对女性的称呼。
谦辞:
在下:自称的谦称;
小的:对他人称呼自己的谦称;
愚兄:对同辈的自称;
不肖:对同辈或晚辈的自称;
小弟:对同辈或晚辈的自称;
区区:用于形容自己微不足道的地位或才能;
薄技:用于自谦所掌握的技能水平不高。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敬辞和谦辞,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还有其他的敬辞和谦辞。
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的意思

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的意思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常用词有令、拜、奉、惠、恭、垂、贵、高、大、敬、请、屈等。
一、令“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二、拜“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三、奉“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如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
四、惠“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送(财物等)。
五、恭“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
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
常用词语:1、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2、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3、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5、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6、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7、见教:谦辞,指教(我),如“有何见教”8、见谅:谦辞,表示请人谅解。
9、借光:谦辞,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10、借重:谦辞,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七年级上册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七年级上册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是古人在交往和表达中使用的一种礼貌用语,旨在传达尊敬和谦逊之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一、敬辞1.敬称:古代在称呼他人时,常常使用尊敬的称谓,如“礼部尚书”、“卿”、“君子”等。
这些称谓都是古代对于社会地位高的人或有特殊身份人群的尊称。
2.以字称:在书信、文章、对话中,常常用对方的字号代替实际的姓名或称谓,以显示尊重。
比如,以“子”称呼对方,如“某某之子”,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3.免字:在古代,有时人们也会免去对方的名字或姓氏直接称呼他,这种方式表达了一种谦虚的态度。
比如,一个普通百姓对待地位较高的人时,会称呼对方“君”。
4.避讳:敬辞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避讳。
避讳是指在言行上谨慎,特别是在提到对方的名字时,使用委婉的方式,避免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古人认为直呼对方的名字会犯忌讳,所以常用“某某”代替对方的真实姓名。
5.称谓间接化: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通过一些间接的称谓方式表达对对方的尊敬。
比如,一个人可以称呼对方的兄弟或父亲之名来显示对对方的敬重。
二、谦辞1.躬亲:谦辞是古人为避免显得过于自夸,表达自己的谦逊和谦虚。
例如,古人常常会以自己的名义向对方问好时说“卑下之体,送亲安好”,以示自己的低调和谦恭。
2.自伐:自伐是古人用来表达谦虚的一种方式。
在谦辞中,古人常用“微贱之躯”、“拙见”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地位或能力,显示自己的谦逊。
3.间接化:在古代,为了表达自己的谦逊,人们常常使用一些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言语。
比如,古人谈到自己的成就时,会称其为“微功”、“草菅人命”等。
4.貌尚:古代社会有一种风气,人们常常将自己的外貌描述得十分平凡,以显示自己的谦虚。
比如,一个人可以自谦“盛唐之时,妾貌平平”。
总之,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是古人在交往和表达中使用的一种礼貌语言。
通过使用这些敬辞与谦辞,人们可以传递出对对方的尊敬和谦逊的态度。
这些语言在古代的尊卑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在古代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敬辞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敬辞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令:用于称呼对方父亲的敬词。
令堂则是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令郎则是对方儿子的敬称,而令爱则是对方女儿的尊称。
惠:意为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除了令之外,还有令XXX(尊称对方妻子)和令亲(尊称对方亲戚)等。
垂:指向下俯视,用于表示自己向别人请教或询问。
例如垂询就是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而垂念则是上级对下级挂念的敬称。
赐:表示赏赐或授予,例如赐教就是请求对方给予指教,赐复则是敬称人覆信的套语。
高:表示更好、更高明,例如赐高就是请求对方给予更高明的见解或指导,高论则是称赞对方的言论高明。
谦辞在古代,人们也使用各种谦辞来表示自己的谦虚和恭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谦辞:家:用于表示自己的家庭,例如家父就是指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家严则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劳驾:用于请求别人帮忙做事时的谦称,表示自己的麻烦和谦恭。
赏脸:用于请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请求、要求或礼品时的谦称,表示自己的恭敬和感激。
贵姓:用于询问他人姓氏时的谦称,也可以用于表示对方的高贵和尊贵。
贵庚:用于询问长辈的年龄时的谦称,表示自己的尊敬和敬意。
总之,在古代社会中,敬辞和谦辞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体现了人们对彼此的尊重和礼貌。
在家庭中,人们会使用不同的称呼来表示对亲人的尊敬和谦恭。
比如,父亲常被称为“家君”或“家尊”,而母亲则会谦称自己的母亲为“XXX”。
在称呼兄弟姐妹等亲属时,可以在前面加上“家”字,表示自己的身份低于对方。
祖父母可以自称为“家祖”,而侄子可以自称为“家侄”,但子孙则不应该自称为“家子”“家孙”,这是一种轻视的表现。
在谦称比自己辈分低的亲人时,可以使用“舍”字,比如XXX称自己的弟弟,XXX称自己的妹妹。
男性朋友之间也可以相互使用“小弟”的谦称。
小孩子则会谦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女孩子则会谦称自己的女儿为“小女”。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七年级上册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七年级上册古代的社会等级观念十分严格,人们在言谈之中往往需要使用敬辞和谦辞来表示尊重和谦逊。
敬辞和谦辞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运用,是古代人们言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一、敬辞1.对长辈的敬辞在古代社会中,对长辈使用敬辞是非常重要的。
对父母、师长、长辈亲戚等都需要使用适当的敬辞。
例如,对父亲称为“父亲”,对母亲称为“母亲”,对师长称为“师傅”或“老师”,对长辈亲戚称为“叔叔”、“阿姨”等。
此外,对于皇帝、官员等尊贵的人物也需要使用特定的敬辞,比如称为“陛下”、“圣驾”等。
2.对客人的敬辞在古代,对客人使用敬辞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人对客人的接待需要谨慎周到,同时在言谈之间也需要使用恰当的敬辞。
对客人称为“贵客”、“光临”等,表示尊敬和欢迎之意。
在款待客人时,还需要使用一些客套话来表示尊敬和热情。
3.对上级的敬辞古代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较为严格,对上级的敬辞更是必不可少。
对官员、领导、上司等都需要使用适当的敬辞。
比如称呼官员为“大人”、“大官”等,表示尊崇和恭敬。
对领导或上司称呼为“尊敬的领导”、“老板”等,表示对其地位和权威的敬重。
二、谦辞1.谦虚之辞古代人们在言谈之间非常重视谦虚之辞,常用的有“愚兄”、“敝人”、“微末”等。
使用这些谦辞可以显示出人的谦虚低调之态度,受到他人的欢迎。
谦虚待人是古代社会中的美德,因此谦辞也是十分重要的。
2.谦逊之辞古代社会中,对于自己的评价往往需要使用谦逊之辞。
比如在自我介绍时,常用的有“不才”、“愚钝”、“未足挂齿”等。
这些谦逊之辞可以显现出自己的谦虚之态度,获得他人的好感和喜欢。
3.谦和之辞在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和谐相处,因此谦和之辞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人交往时,需要使用一些谦和之辞来表达自己的谦逊和友好。
比如“在下意思”、“承蒙您”、“何敢”等都是常见的谦和之辞。
总结:古代社会中的敬辞与谦辞在人们的言谈之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敬辞谦词大全

华诞:称对方生日。
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宗:称人同姓。
十八、“叨”字一族:
叨光:沾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
叨教:领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
叨扰: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十九、“玉”字一族:指对方身体或行动。
玉成:成全。
玉音: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多用于书信)。
玉体:称对方身体。
不敢当:表示承担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
不敏:不聪明(表示自谦)。
不佞:没有才能。
不肖: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
十七、管”字一族:较少
管见:浅陋的见识。
另外,还有些零散谦词,数量不多,也容易掌握。如下:
妾:古时女子谦称自己。
寡人:本来是君王的谦称,即寡德之人。
奴:青年女子自称。
犬子:称自己的儿子。
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如:见面问我台甫。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九、“垂”字一族: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
垂青:称别人的重视。如:台商垂青黄帝故里。
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画。
错爱:表示感谢对方的爱护、培养。
十二、“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
有时特指老年人。
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
男子。
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
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
老兄:尊称男性朋友。
老总: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某些高
级领导人(多和姓连用);现也指一
些公司的总经理或董事长。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敬辞类
谦辞类
同义词
愉快---快乐,觉察---察觉,热忱---热情,疲倦不堪---疲惫不堪,每组词意义基本相同,在语言中常常可以换用,我们称之为同义词。
还有一些词意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我们也称为同义词(严格来说,都只能说是近义词)。
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义词轻重的差别。
例如:“请求”和“恳请”,前者是一般性的要求,词义轻;后者是恳切的要求,词义重。
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用法或搭配上的区别。
例如“坚定”“坚强”,前者常和立场“立场”“方向”等词语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搭配。
有些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
例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较长的时间段,所致范围大;后者则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
有的同义词存在集体和个体的不同。
例如“布匹”和“布”所指事物相同,但前者一般指同类事物的集合体,后者多指具体的,个别的布。
还有些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
例如“父亲”和“爸爸”,前者指书面色彩较浓,后者口语色彩较浓。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一、敬辞类:“令”字一族: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指对方父亲;令堂,指对方母亲;令郎,指对方的儿子;令爱,指对方的女儿。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赐”字一族:用于敬称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如:赐教: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复,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等等.“高”字一族:用于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称别人的见解;高论:称别人的议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朋:对朋友的敬称;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贤”字一族: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称对方的弟弟;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告:告诉;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常用谦辞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
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可:谦称自己。
如:小可不才。
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
如:小人不敢。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
小店:称自己的店。
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
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
如:薄技在身。
愿献薄技。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
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
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贱姓王。
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敝姓:称自己的姓。
敝人:对人称自己。
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愚兄: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谦称自己。
愚见:谦称自己的意见。
如:愚见浅陋抛砖引玉。
愚以为:谦称自己认为。
如:愚以为不可。
八、“忝”字一族: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忝列:有愧被引入或处在其中。
如: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在:有愧处在其中。
如:忝在相知之列。
忝任:有愧地担任。
如:忝任宰相之职。
九、“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冒昧地询问,请问。
如:敢问先生贵姓?敢情:请求。
如:敢情先生替我写封信。
敢烦:冒昧地麻烦你。
如:敢烦小姐办件事。
十、“劳”字一族: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麻烦你。
劳步:用于别人来访。
如:您公事忙,请问不要劳步。
劳烦:麻烦别人。
如:劳烦尊驾。
劳神:客套话,用于请人办事。
如:劳神代为照顾一下。
十一、“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
家母、家慈:称母亲。
家兄:称兄长。
家姐:称姐姐。
家叔:称叔叔。
十二、“浅”字一族:较少浅见:浅显的见解。
十三、“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舍弟:称弟弟。
舍妹:称妹妹。
舍侄:称侄子。
舍亲:称亲戚。
十四、“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十五、“寒”字一族:较少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
十六、“不”字一族不才:没有才能。
不敢当:表示承担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
不敏:不聪明(表示自谦)。
不佞:没有才能。
不肖: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
十七、管”字一族:较少管见:浅陋的见识。
另外,还有些零散谦词,数量不多,也容易掌握。
如下:寡人:本来是君王的谦称,即寡德之人。
奴:青年女子自称。
奴家:青年女子的谦称。
妾:古时女子谦称自己。
过奖:谦辞,过份的表扬或夸奖。
后进: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不才、鄙人、在下、卑下、窃:“我” 的谦称。
过奖:指对方的表扬或夸奖。
见笑:指自己言行的拙劣被人笑话。
托福:指对方福气使自己幸运。
高攀:指与地位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恕:请对方宽恕原谅自己。
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画。
错爱:表示感谢对方的爱护、培养。
古代常用敬辞一、“令”字一族:尊称他人的亲属,相当于“你的” 令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
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二、“尊”字一族: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尊上:称对方父母。
尊亲:称对方亲戚。
尊驾:称对方。
尊命:对方的嘱托。
尊意:对方的意思。
三、“高”字一族:敬称别人的亲属或事物高堂:尊对方父母。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职位。
如:另谋高就。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高见:称对方的见解。
四、“拜”字一族: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敬拜访:看望别人。
拜望:指探望别人。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五、“先”字一族:表示已死,用于尊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先帝:称已死皇帝。
先考(先父):称已经死去的父亲。
先慈(先妣):称已死母亲。
先贤: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
六、“华”字一族: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华诞:称对方的生日。
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七、“谨”字一族:多用于署名下谨禀: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谨肃:用于尊长。
谨启、谨白:用于平辈。
谨复:用于复信。
八、“台”字一族:表示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行为台驾:旧称对方。
如:怎奈台驾见了圣上。
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如:见面问我台甫。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九、“垂”字一族: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为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
垂青:称别人的重视。
如:台商垂青黄帝故里。
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如:伏自将军垂念。
十、“贤”字一族:表示对尊辈、平辈或晚辈的敬称贤宰:称知县。
如:寄语河南贤宰。
贤家:称对方。
贤弟:称自己或对方的弟弟。
贤郎:称对方的儿子。
如:已与贤郎当面言定。
一、“屈”字一族:表示委屈对方屈驾:委屈大驾(多用于邀请人)。
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
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十二、“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
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
老兄:尊称男性朋友。
老总: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某些高级领导人(多和姓连用);现也指一些公司的总经理或董事长。
“老”字用于表示姓氏的词后,也可以表示尊重,如称巴金为巴老。
十三、“俯”字一族: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
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
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
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十四、“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
光临:称宾客到来。
十五、“雅”字一族: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雅教:称对方的指教。
雅量:称对方的度量大。
雅兴:称对方的兴趣大。
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十六、“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芳邻:称对方的邻居。
芳龄:称对方(多用于年轻女子)的年龄。
芳名:称对方(多用于年轻女子)的名字。
十七、“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华诞:称对方生日。
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华宗:称人同姓。
十八、“叨”字一族叨光:沾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
叨教:领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
叨扰: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十九、“玉”字一族:指对方身体或行动玉成:成全。
玉音: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多用于书信)。
玉体:称对方身体。
玉照:称对方的照片。
二十、“大”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
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
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
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
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
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
大驾:称对方。
大师(大师傅):尊称和尚。
大名:称对方的名字。
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二十一、“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干:问人要做什么。
贵庚:问人年龄。
贵国:称对方国家。
贵姓:问人姓。
贵校:称对方学校。
贵恙:称对方的病。
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
二十二、“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恭贺:恭敬地祝贺。
恭候:恭敬地等候。
恭请:恭敬地邀请。
恭迎:恭敬地迎接。
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二十三、“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二十四、“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达:告诉,表达(多用于书信)。
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
奉告:告诉。
奉还:归还。
奉陪:陪伴或陪同做某事。
奉劝:劝告。
奉送:赠送。
奉托:拜托。
奉迎:迎接。
奉赠:赠送。
二十五、“某下”一族:表示对别人的敬称殿下:对帝王的尊称。
阁下:称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多用于书信中,外交场合)。
麾下:指将帅。
膝下: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常在开头的称呼下面加“膝下”。
足下:尊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