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_图文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_图文第一单元草原放歌- 1 -- 2 -- 3 -- 4 -第二单元丝路驼铃课题:丝路驼铃(1)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年级:初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钢琴、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目标:(一) 对我国西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联系相关学科,探索“丝绸路上”的音乐文化。
(二)能用明朗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背唱《青春舞曲》,知道王洛宾的主要作品和贡献;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梦驼铃》。
(三)聆听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敦煌》、《打起手鼓唱起歌》和合奏《玛依拉》,感受其音乐情绪和风格,体验“花儿”的艺术特征;分辨冬不拉等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四)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用手鼓、铃鼓或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等歌曲即兴伴奏,试用演奏、舞蹈等形式表演。
尝试创作、表演一段表现梦的音乐;试以《渭城曲》前两句即兴编唱,并相互评价。
(五)能用竖笛(或口琴)演奏《玛依拉》,学习“si”的第二种指法。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学习用具。
二.欣赏歌曲《新疆好》:1.导入:丝绸之路北道过玉门关,南道过阳关,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新疆,提问;这里有哪些少数民族?又有哪些特产呢?回答: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
有香喷喷的羊肉串,美丽的壁毯,死角刺绣的小帽“朵帕”,哈密瓜,葡萄干,奶茶等。
提问:新疆还有哪些特产呢?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歌曲《新疆好》。
2.欣赏歌曲。
回答:新疆还有许多矿产资源。
三、欣赏歌曲《玛依拉》:1.提问:新疆有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喜爱赛马摔交的是什么民族?回答: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有位美丽的姑娘玛依拉,我们来听听她的歌。
2.听歌曲《玛依拉》的两段。
刚才,我们不仅聆听了玛依拉动听悦耳的歌声,还观看了优美欢快的新疆舞蹈。
3.提问歌曲的特点:由几个音组成,结束在哪个音上?七个音组成,大调式。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b354e9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0.png)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一、教材概述1.教材名称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2.适用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
3.教材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学会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增强音乐修养,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能够识别常见乐器和乐曲,并知道其代表作品。
•理解不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元素。
2.能力目标•提高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作能力。
•提高集体表演和个人演奏的技能。
3.情感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正确的音乐态度。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识别常见乐器和乐曲,了解其代表作品。
•理解不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基本的音乐元素。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提高集体表演和个人演奏的技能。
五、教学建议•多听多看多读:学生要多听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多看看音乐周边的事情,多读一些音乐书籍,才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
•积极参与:学生要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多去听音乐会,多跟着老师演奏,提高自己的技能。
•多交流:学生要多和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音乐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
六、具体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音乐基础(1)第一课乐理基础•了解音高和节拍。
•学会用数字表示节拍。
•学会用谱号表示音高。
•了解常见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如四分之一音符、八分之一休止符等。
(2)第二课声音的基础知识•了解声音的来源和发生过程。
•了解音响系统组成和原理。
•了解声音特性:音高、音量、音色等。
(3)第三课乐器的分类和特点•了解主要乐器的分类。
•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
•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2.第二单元中外乐曲鉴赏(1)第四课中国旋律•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
•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回顾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2)第五课欧美古典音乐•了解欧美古典音乐的特点。
•学习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
•了解常见的古典乐器和作曲家。
江南好-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江南好-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风情,感受江南文化魅力;
2.通过学唱《江南好》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唱《江南好》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歌曲表现江南风情,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学音乐《江南好》;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活动用具:手鼓等。
四、教学过程
1. 自主学习(10分钟)
1.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阅读歌词,理解歌曲的歌词意义。
2. 合唱学唱(25分钟)
1.引导学生一起唱歌,注重声音质量;
2.教师强调节奏、音高、拍子等音乐要素。
3. 音乐分组创作(30分钟)
1.按照所分配的音乐要素进行分组;
2.每个小组演奏一遍自己的音乐作品。
4. 评价和表演(5分钟)
1.教师对每组的演奏进行评价;
2.每个小组进行一遍表演。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江南好》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江南文化,感受江南文化魅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增强了音乐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创作,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表现欠缺自信,需要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f7ca290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8.png)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01]一、教材分析1.教材名称: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适用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3.教材内容: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基础知识、乐器演奏、音乐鉴赏和音乐创作等。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元素第二章纯乐器和键盘乐器第三章弦乐器和管乐器第四章打击乐器第五章音乐的二元性以及音高第六章节奏的基础知识第七章乐谱基础知识第八章音乐作品欣赏第九章音乐创作4.教材特点:本教材针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乐器演奏基础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乐器演奏能力。
同时,教材也注重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此外,本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绝对音高、扩展音域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掌握运用乐谱刻画出音乐音高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如何使用乐谱记录表述音高,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知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发现和体验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音乐的绝对音高和扩展音域的基本概念。
(2)掌握使用乐谱记录表述音高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掌握乐谱上的符号和意义。
(2)帮助学生理解音高的概念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音乐知识点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
2.实践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启发式问题解决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小星星”,让学生感性认识音高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听之前听后会有不同的感受。
2.讲授(30分钟)教师进行讲解,介绍绝对音高、扩展音域等基本知识,同时展示乐谱及其符号解析,让学生初步了解乐谱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是适用于初中八年级音乐教育的一套教材,由苏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涵盖了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欣赏方面的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包括了多种音乐形式与风格,如歌曲、器乐、古典和现代等。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旨在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音乐表演技巧和演唱技巧。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形式和特点。
4.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5.提高学生课堂表现和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歌唱技巧的训练和演唱表现的提高。
2.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欣赏技巧的培养。
3.音乐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掌握。
难点1.复杂的音乐形式和曲式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2.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整体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声音表达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介绍了音乐元素中的声音形态和韵律节奏以及歌曲表演技巧的训练。
学习内容1.音乐元素中的声音形态和韵律节奏。
2.歌曲表演技巧的训练和演唱。
3.曲式结构和旋律风格。
1.声音形态和韵律节奏的掌握和运用。
2.歌曲演唱表现的提高。
3.旋律风格的分析与欣赏。
教学难点1.旋律节奏的整体把握和表现。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第二单元:古代音乐与管弦乐本单元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和传统器乐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传统器乐和配乐形式。
学习内容1.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2.传统器乐和配乐形式的欣赏和分析。
3.中国管弦乐和民乐的表现技巧和音乐形式。
学习重点1.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传统器乐和配乐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3.管弦乐和民乐的表现技巧和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1.传统器乐和配乐形式的细致分析和多重叠奏间的协调表现。
2.音色的表现和和声的处理。
第三单元:交响乐的魅力本单元介绍了交响乐的历史和演奏技巧,引导学生感知和欣赏交响乐的独特魅力。
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案

苏教版初中音乐教案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与你同行》2. 欣赏歌曲《同一首歌》、《朋友》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与你同行》2. 欣赏并理解《同一首歌》、《朋友》的歌曲内涵教学难点:1. 歌曲《与你同行》的节奏把握2. 对《同一首歌》、《朋友》的欣赏和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进入音乐世界。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歌曲《与你同行》(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主题。
2.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4. 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三、欣赏歌曲《同一首歌》(15分钟)1. 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2.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欣赏,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欣赏歌曲《朋友》(15分钟)1. 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2.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欣赏,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与你同行》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歌曲《同一首歌》、《朋友》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苏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苏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提供专业的教案建议和指导,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音乐课程。
3.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苏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符号、节奏、音高、音域等基本概念和技巧。
2. 音乐欣赏: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音乐表演: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和合奏能力,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
4. 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编曲。
教案建议和指导: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明确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2.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3.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教学PPT、音乐作品、乐器等,以便支持教学过程和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4. 课堂组织:根据课时的内容和目标,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和时间分配,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并体验音乐的美妙。
5. 评估方法:设计合适的评估方法,如听力测试、演奏表现评价、创作作品评分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一些拓展和延伸的活动,如参观音乐会、参加音乐比赛等,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以上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苏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上册共6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草原放歌第二单元丝路驼铃课题:丝路驼铃(1)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年级:初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钢琴、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目标:(一) 对我国西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联系相关学科,探索“丝绸路上”的音乐文化。
(二)能用明朗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背唱《青春舞曲》,知道王洛宾的主要作品和贡献;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梦驼铃》。
(三)聆听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敦煌》、《打起手鼓唱起歌》和合奏《玛依拉》,感受其音乐情绪和风格,体验“花儿”的艺术特征;分辨冬不拉等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四)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用手鼓、铃鼓或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等歌曲即兴伴奏,试用演奏、舞蹈等形式表演。
尝试创作、表演一段表现梦的音乐;试以《渭城曲》前两句即兴编唱,并相互评价。
(五)能用竖笛(或口琴)演奏《玛依拉》,学习“si”的第二种指法。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学习用具。
二.欣赏歌曲《新疆好》:1.导入:丝绸之路北道过玉门关,南道过阳关,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新疆,提问;这里有哪些少数民族?又有哪些特产呢?回答: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
有香喷喷的羊肉串,美丽的壁毯,死角刺绣的小帽“朵帕”,哈密瓜,葡萄干,奶茶等。
提问:新疆还有哪些特产呢?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歌曲《新疆好》。
2.欣赏歌曲。
回答:新疆还有许多矿产资源。
三、欣赏歌曲《玛依拉》:1.提问:新疆有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喜爱赛马摔交的是什么民族?回答: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有位美丽的姑娘玛依拉,我们来听听她的歌。
2.听歌曲《玛依拉》的两段。
刚才,我们不仅聆听了玛依拉动听悦耳的歌声,还观看了优美欢快的新疆舞蹈。
3.提问歌曲的特点:由几个音组成,结束在哪个音上?七个音组成,大调式。
呼唤的音调,回旋的旋律。
节奏欢快跳跃。
四、聆听小合奏《玛依拉》:1.导入:哈萨克有句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篇一:苏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上册共6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草原放歌- 1 -- 2 -- 3 -- 4 -- 5 -【篇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希望与你同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采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希望与你同行,体会歌曲的情感。
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新集体的温暖,唱出真情、唱出活力、唱出对绚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童声合唱《蕉旦多美好》这首歌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在聆听时展开想象,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使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和崭新的中学生活。
在朗诵、绘画、律动等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氛围,使新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加深师生感情。
设计理念教法:讲授法视听感受法律动表演。
学法:感受法,回忆联想,小组讨论法,朗诵律动教学流程一、师生相互问好,同学们做自我介绍。
(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向学生问好,同学们给予回应并纷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特长。
有的同学为音乐课规划了美好的蓝图,说出了心中的希望。
中学的第一节课就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教授歌曲《希望与你同行》1、聆听歌曲,向周围同学表示亲切地问候。
2、配乐朗诵歌词3、学唱歌曲。
(1)提问歌曲的调号、拍号的意义。
(2)歌曲演唱的顺序。
(3)歌曲的难点:4、介绍简单的音符柏关知识点。
5、分组讨论排练,用不同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
如:配合朗诵、小组表演唱、将歌曲旋律作为背景音乐配合短小的情景故事。
三、欣赏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1、童年的回忆:【情感导入】(聆听《校园的早晨》那欢快的旋律,闭上双眼细细体会:“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纯真的童年时光在小学校园里度过,一定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快快告诉大家。
)2、踏进中学校园【情感准备】介绍中学和学生生活。
3、欣赏歌曲【情感体验】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情感体验学习状态欣赏全曲欣赏的同时选出你感觉最美好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整体的初步印象聆听联想配乐朗诵根据钢琴伴奏朗诵歌词从歌词角度体验歌曲的情感声情并茂介绍童声合唱欣赏童声合唱的图片从演唱形式中体验歌曲的情感欣赏感受再一次欣赏全曲体态律动以律动的形式感受音乐体验创造4、多彩的校园生活:【情感反馈】以《校园多美好的音乐旋律作为原形,进行改编。
学生根据音乐进行想象,为音乐配上校园生活场景。
a、聆听音乐,展开想象。
音乐特点想象要求4/4慢速3/8稍快较为平静的活动舞蹈性,生动、活泼b、指名学生描述想象中的校园生活场景。
5、画出你心中美好的校园。
a、分组讨论绘画(背景音乐《校园多美好》)b、贴上同学们的作品。
(个别同学介绍内容)6、拥抱青春【情感延伸】a、膏春寄语b、齐唱《希望与你同行(配合律动表演)五、本课小结。
教后记:第一单元希望与你同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真挚的情感、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一起来》。
2、了解人声的分类:童声、男声、女声的声音特点,说出学过的童声歌曲。
3、欣赏童声合唱曲《十月的阳光》,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歌曲《我们一起来》、《十月的阳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真挚的情感表现歌曲教具准备:钢琴:dvd教学过程:教授歌曲《我们一起来》1、初步感受歌曲2、跟琴学唱歌词3、完整演唱歌曲。
4、配合简单舞蹈动作,进行律动练习。
(歌曲在我国最初是以“跳舞毯”的音乐流传开来,加上充满朝气的歌词,学生非常喜爱。
引导他们用恰当的体态动作表现内心的感受。
歌名是《我们一起来》,从同学中发现较合适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习。
这样大伙儿的积极性高涨。
)第二单元龙的传人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喜爱本单元所选的赞颂中华文明又富于民族特点的曲目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表达爱国之情。
2、通过学唱《龙的传人》,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特点;通过学唱《我是中国人》,领略京剧西皮腔的韵味。
3、了解作曲家侯德建、聂耳的生平及作品。
教学内容:1.演唱《龙的传人》2.演唱《我是中国人》教学重点: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戏歌的旋律特点教学难点:1.歌曲的强弱拍控制。
《龙的传人》2.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
《我是中国人》教学过程:一、感受歌曲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教师问: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组织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资料。
)③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组织学生欣赏歌曲,交流课前通过读书、上网、看电视等多种方式收集到的有龙的的图文资料,这样丰富了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将课堂延伸至深课钋,使其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学唱歌曲(二)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
(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片并朗诵图下文字。
)①“龙”指的是什么?(长城)师: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切入本课正题)②龙的来历:师:史书记载,早在四、五千年前,人类处于氏族社会时,每一个氏族,都拜一种动物,如牛、马、虎、鹿、蛇等,作为本氏族的标志。
后来,有个强大的氏族,把其他氏族都吞并了,就把各个氏族的动物标志挤凑在一起,虚构出一个最凶猛的动物形象,这就是所谓“龙”的来历。
③龙是形象:师:龙的形象是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特点: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
口角旁有须髯,颔下有珠,他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兴云作雨,降伏妖魔,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
为此又被历代皇室所御用,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以取得臣民的信奉。
但现在中国民间仍把龙看作是神圣、吉祥、吉庆之物。
龙以它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
(三)学唱新歌——《龙的传人》《我是中国人》①欣赏mp3范唱②学唱歌曲《龙的传人》a.轻声地唱,让学生将歌曲旋律与歌词配上。
b.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c.曲式分析——这首《龙的传人》根据旋律情绪的变化可以分为几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两句,海外华人思念祖国,思念自己的家乡。
《龙的侍人》充分感受了身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游子那种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思念与眷念的感情。
d.分组讨论本歌曲演唱的形式,共同实施讨论后的方案,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③钢琴伴奏,令学生再一次合唱或分小组唱,令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
④欣赏京歌《我是中国人》,要求学生感受京歌的旋律特点。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师:“听了这首戏歌,你有什么话想说?”引导学生从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回答。
(评价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它赞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
师:“这首戏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来听一遍”生答。
(评价学生的节奏感)师:“这首戏歌吸取了京剧西皮流水的特点,只有强拍没有弱拍。
在戏曲中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首戏歌就是有板无眼。
让我们来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3、学生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每一句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最后一句拖腔,还有波音和装饰音的唱法。
这些难点,我把它放在歌曲中一点一点解决。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感觉比较难唱的句子,然后一起玫破难关。
)【1]“你觉得这首戏歌哪一句比较有特点?”{1)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有戏曲的特点。
出示歌谱1按节奏读歌词2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3老师加上波音范唱第一句,让学生感受到波音4老师讲解上波音的唱法,学生练习5还有哪一句带有波音记号呢?学唱“炎黄子孙龙的传人”6总结波音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2}“文明古国,更要讲文明。
”1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2老师加上倚音范唱,让学生感受到和她们唱的有所不同3老师讲解前倚音的唱法,学生练习4总结倚音也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5还有哪一句带有倚音呢?让我们来唱一唱.“堂堂正正”(3}最后一句“人”字的拖腔,一共有23拍,这里我用教唱歌谱的方法解决难点,学会后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1师:“这个“人”字是一字多音,叫做拖腔,是戏曲的一大特点。
请大家在老师唱歌谱的同时,数一数它一共有多少拍。
2学生跟琴视唱前9小节歌谱,再唱后14小节,最后23小节连起来唱,让学生找出换气的地方。
3 师生接唱最后一句。
【2]跟琴完整学习歌曲“同学们的拖腔唱得字正腔圆,就连老师都佩服你们,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戏曲动作作为奖励吧。
”师表演跑圆场并介绍戏曲演员围着舞台中心绕圈子,表示在长途上行走叫做跑圆场。
学生分纽表演。
让我们来完整的唱一遍,老师唱歌谱你来唱歌词。
”【3]休止符“刚才我们在学唱的过程中,你发现在每一句的前面都有一个什么符号?” 生答八分休止符。
“这些八分休止符在这首戏歌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答。
“八分休止符使曲调显得钢劲有力。
”5、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提醒学生注意唱好波音倚音拖腔和休止符。
“同学们唱出了这首戏歌得京腔京韵,歌曲中的波音倚音拖腔和休止符掌握得也比较准确。
这首戏歌用短短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学生自由回答。
6、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今年有一件让我们全中国人都感到自豪的事情,是什么?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你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谈感想。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感到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唱这首歌。
”7、播放名家唱段视频。
”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激动,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演绎同名戏歌《我是中国人》的呢?”8、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再来跟伴奏演唱一遍。
教师评价,教给学生戏曲动作抄手涮手作为奖励。
9、分组比赛唱,学生评价。
10、教师表演唱“同学们表演得这么精彩,老师也迫不及待的想一展歌喉。
”(四)表演唱学生根据前面已学过的动作模仿老师上台表演。
跑圆场走二龙吐水的队形。
师生同台表演。
三、本课小结。
歌颂祖国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散文、音乐等。
本堂课所学的《龙的传人》充分感受了身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游子那种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思念与眷念的感【篇三:苏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与你同行》教案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聆听、演唱、讨论、创编等活动中体会作品的情感、氛围、学习用好些统一的声音准确塑造音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