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巡礼》,具体内容包括:《茉莉花》、《康定情歌》和《阿里郎》三首民族特色歌曲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三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茉莉花》、《康定情歌》和《阿里郎》三首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对三首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演唱技巧,如颤音、滑音等。
2. 教学重点:三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民族特点。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茉莉花》: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教授民族特色演唱技巧,如颤音、滑音等。
(2)学习《康定情歌》: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民族元素,如藏族特色旋律、节奏等,进行歌曲学唱。
(3)学习《阿里郎》:介绍朝鲜族音乐特点,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教授民族特色演唱技巧。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三首歌曲的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情景实践:模拟民族音乐晚会,让学生上台展示所学歌曲,增强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民族音乐巡礼》2. 内容:(1)茉莉花:江苏民歌,民族特色演唱技巧(2)康定情歌:藏族特色旋律、节奏(3)阿里郎:朝鲜族音乐特点,民族特色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茉莉花》、《康定情歌》和《阿里郎》三首歌曲,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完成视频录制,提交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精彩教案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合唱练习。
2.教学难点:合唱技巧、音乐创作。
三、教学准备1.课件、音响设备。
2.合唱谱、乐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音乐基础知识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音乐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音乐符号,如音符、休止符、连音线等。
3.音乐欣赏教师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情感表达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4.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段音乐。
第二课时:合唱练习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合唱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合唱的特点。
2.合唱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合唱的基本技巧,如气息、共鸣、音准等。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合唱技巧。
3.合唱练习教师教唱一首合唱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合唱表演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音乐创作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创作的重要性。
2.音乐创作讲解教师讲解音乐创作的步骤、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音乐创作技巧。
3.音乐创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教师指导。
4.音乐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创作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学生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合唱技巧等。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了合作、创新意识。
2024年湘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湘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与生活第1节:音乐的功能与作用第2节:生活中的音乐2. 第二章:中国民族音乐第1节:汉族民歌第2节:少数民族民歌3. 第三章:西方古典音乐第1节:交响乐第2节:室内乐4. 第四章:音乐剧第1节:音乐剧的起源与发展第2节:音乐剧欣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与作用,认识到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3. 让学生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培养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
4. 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的起源与发展,提高音乐剧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族音乐的特点、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剧的鉴赏。
2. 教学重点:音乐的功能与作用、民族音乐与古典音乐的欣赏、音乐剧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投影仪、钢琴、吉他等。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与作用。
3. 例题讲解:分析民族音乐的特点,进行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演唱民族歌曲,进行古典音乐欣赏。
6. 课堂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内容2. 板书内容:第一章:音乐与生活第二章:中国民族音乐第三章:西方古典音乐第四章:音乐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民族歌曲,分析其特点,并写一篇短文。
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描述其音乐风格,并阐述自己的感受。
了解一部音乐剧,介绍其剧情及音乐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活动,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带领学生参观音乐厅,欣赏古典音乐会。
推荐学生观看经典音乐剧,提高音乐剧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按照章节顺序进行。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民族音乐巡礼》第7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欣赏和分析《黄河大合唱》、《梁祝》选段,学习民族乐器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和《梁祝》的创作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会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民族音乐的特点。
难点:《黄河大合唱》和《梁祝》的音乐分析,二胡演奏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教材、音响设备、二胡、谱架。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黄河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意义,引入《黄河大合唱》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20分钟)(1)欣赏《黄河大合唱》,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分析《梁祝》选段,了解二胡的演奏技巧,如运弓、换把、揉弦等。
(3)教师示范二胡演奏,学生跟随学习。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二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选取一首简单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尝试演奏。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难度适中的二胡曲目,讲解演奏技巧,如《赛马》。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黄河大合唱》音乐特点2. 《梁祝》选段二胡演奏技巧3. 二胡基本演奏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二胡曲目《赛马》。
2. 答案:正确演奏《赛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学习了二胡演奏技巧,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二胡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可推荐学生观看相关音乐视频,了解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拓展音乐视野。
湘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湘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湘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音乐与生活1.1 音乐与情感1.2 音乐与大自然1.3 音乐与人生2. 第二章:民乐欣赏2.1 丝竹音乐2.2 吹打音乐2.3 弦乐四重奏3. 第三章:名曲欣赏3.1 贝多芬的《命运》3.2 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3.3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情感、大自然的关系,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欣赏各种类型的民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了解世界名曲及著名音乐家,培养高雅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乐的欣赏与名曲的鉴赏。
2. 教学重点:音乐与生活、情感、大自然的关系,音乐家及名曲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投影仪、音乐教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喜欢的音乐,引出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2. 新课内容:(1)讲解第一章音乐与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音乐与情感、大自然、人生的关系。
(3)介绍贝多芬、巴赫、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家及其名曲,引导学生进行名曲欣赏。
3. 例题讲解:(1)分析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情感表达。
(2)鉴赏民乐《二泉映月》,分析其音乐特点。
(3)讲解贝多芬的《命运》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哼唱《黄河大合唱》主题旋律。
(2)分组讨论,分析所给民乐的演奏形式及特点。
(3)听辨名曲,找出对应的音乐家。
六、板书设计1. 音乐与生活:情感、大自然、人生2. 民乐欣赏:丝竹音乐、吹打音乐、弦乐四重奏3. 名曲欣赏:贝多芬《命运》、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谈谈你喜欢的音乐,说明它与你的生活、情感、大自然的关系。
(2)分析一首民乐作品,介绍其演奏形式及特点。
(3)鉴赏一首名曲,阐述你的感受。
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完整版

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特点;2. 学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3.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4. 了解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2. 学会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能熟练演唱;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连音、跳音等演唱技巧;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分析;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PPT课件;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组浪漫主义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知识讲解:介绍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点,分析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节奏、和声等;3. 歌曲学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演唱技巧;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5.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六、板书设计1. 《乘着歌声的翅膀》2. 内容:a.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b.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分析;c. 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创作背景。
七、作业设计a. 列出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b. 分析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节奏、和声;c. 熟练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2. 答案:见课后练习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欣赏更多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了解其他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连音、跳音等演唱技巧;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分析;3.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4. 作业设计:分析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节奏、和声。
2024年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标准教案完整版

2024年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标准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巡礼》中第一节《民乐瑰宝——广东音乐》。
具体内容包括广东音乐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代表作品分析。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我国民族音乐丰富性和多样性,感受广东音乐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广东音乐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学会演唱广东音乐代表作品,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广东音乐特点及其在演奏技巧上体现。
教学重点:广东音乐历史背景、代表作品及音乐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广东音乐CD、乐谱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广东音乐代表作品《步步高》,让学生初步感受广东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 广东音乐历史背景。
2) 广东音乐主要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演奏技巧丰富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 演示广东音乐演奏片段,让学生解广东音乐在演奏技巧上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广东音乐特点及其在代表作品中体现。
4. 例题讲解:1) 分析广东音乐代表作品《彩云追月》旋律、节奏、演奏技巧等。
2) 学唱《彩云追月》,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
5. 随堂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彩云追月》。
2) 教师指导,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广东音乐1) 历史背景2) 主要特点3) 代表作品2. 《彩云追月》1) 旋律2) 节奏3) 演奏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学唱广东音乐代表作品《步步高》。
2. 答案:1) 学习心得: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谈谈对广东音乐认识和感受。
2) 《步步高》演唱:要求学生课后自行练习,下节课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广东音乐有更深入解。
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

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六章《民族音乐之旅》中的第二课时,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及代表性曲目赏析。
具体涉及的章节有:西北地区民间音乐、东北地区民间音乐、江南地区民间音乐及西南地区民间音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及区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吉他、笛子等。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民族音乐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
a. 西北地区民间音乐:豪放、激昂,以秦腔、陕北民歌为代表。
b. 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粗犷、豪放,以东北二人转、东北民歌为代表。
c. 江南地区民间音乐:柔美、婉约,以苏州评弹、江南丝竹为代表。
d. 西南地区民间音乐:热情、奔放,以四川民歌、云南民歌为代表。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如《黄土高坡》、《小拜年》、《茉莉花》、《康定情歌》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区的音乐特点。
4. 随堂练习: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判断其所属地区,并简要阐述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民族音乐之旅2. 内容:a. 西北地区:秦腔、陕北民歌b. 东北地区:东北二人转、东北民歌c. 江南地区:苏州评弹、江南丝竹d. 西南地区:四川民歌、云南民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音乐作品,分析其所属地区及音乐特点。
答案示例:《茉莉花》属于江南地区,音乐特点为柔美、婉约。
2.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族音乐,如藏、蒙、维吾尔等民族的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5.12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灾区人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5.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师:(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欣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唱、欣赏、讨论、情境等方法,让学生能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的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美、体验美,从而达到追寻美的最高境界。
8.师: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师: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
(1)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3)加入歌词演唱
9.学生自由讨论构思一种能比较恰当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艺术处理方式并实践。
2、语言设境: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13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14年。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步入了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的阳光!
二、出示课题
三、学习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归纳总结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师:角落——失意、孤独、无助 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 沟通、理解、鼓励 渴望—— 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现在这这首歌曲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忆,共叙友情,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教学心得】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1.2 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主备人:杨天学审核人: 学科组审核: 教导处审核: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课前训练】
1.发声练习:
3/4 5 3 1 | 5 3 1 ‖
lu lu lu la la la
2.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早已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1.1歌曲《同一首歌》
主备人:杨天学审核人: 学科组审核: 教导处审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
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
【课前训练】
1.发声练习:
4/4 5 4 3 2 | 1 — — — ‖
mima mi
2.学唱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音乐: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 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师:歌曲象师长的谆谆教诲,又象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象充满阳光的母爱,又象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特别是“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人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谈一谈感受。
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
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节奏练习:OΧ | Χ ΧΧ ΧΧ ΧΧ | ΧΧ ΧΧ O
5.跟琴填词演唱→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处
6.歌曲处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
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10.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由毛阿敏演唱的《同一首歌》
三、欣赏并创作
师:明年同学们将离开母校,你一定有许多不舍,你想对母校、老师、同学、好友说些什么呢?欣赏完下面这段艺术院校大学生表演的诗朗诵,一定会带给你很多启示。尝试着也创作一段作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吧!
1.学生讨论并创作
2.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