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设计课程教案
高中教案模板范文三篇

高中教案模板范文三篇导读:本文高中教案模板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万能一、概述1.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2.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3.概述学习内容4.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
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
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6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6篇)高中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作者在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3、学习本文在对比映衬中突出景物特点的手法。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旷达情怀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大自然给予个体生命的深刻感悟。
学习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二、检查预习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纠正断句。
三、教师范读四、学生两两组合互读。
五、明确本节课目标:疏通文意。
六、解题师问:本文的标题如何断句?又如何解释呢?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开始发现宴:《说文解字》“宴”,安也。
宴游,即安闲的游览。
记:文体名。
七、知识积累,文意疏通。
实词: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慢慢而游、无远不到、披草而坐、意有所极、觉而起、怪特。
始指异之、缘染溪、斫榛莽、箕踞而遨、若垤若穴、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莫得其涯、引觞满酌、心凝形释、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教师补充:穷:趣:虚词:而、之句式: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定后)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圈画出词句,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八、质疑答疑九、齐读课文十、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一、明确本节课目标:理解情感,学习手法。
二、讨论探究:1、本文的标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那么,有“始得”就有“未得”,有“宴(安)”就有“不安”,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吗?学习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未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始指异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然后知吾向之未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1、欣赏文中的‘水月’意象。
高中课程备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 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 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依据教学目标,系统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3. 练习巩固-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4.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5. 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 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及时反馈作业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
3. 期末考试评价:- 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 根据考试成绩,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馈反思:-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了解教学效果。
-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很普通的一个空间图形。
“二面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下B)中9.7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又要重点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它是为了研究两个平面的垂直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基础。
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直线和平面的知识乃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
能力目标:(1)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操作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自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通过揭示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重点、难点:重点:“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难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教法分析1、教学方法:在引入课题时,我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法,在新课探究中采用问题启导、活动探究和类比发现法,在形成技能时以训练法、探究研讨法为主。
2、教学控制与调节的措施:本节课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和实物教具,预计学生对二面角及二面角平面角的概念能够理解,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估计二面角的具体求法一节课内完成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将其放在下节课。
3、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确定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此外,为加强直观教学,还要预先做好一些二面角的模型。
设计教案高中(优秀6篇)

设计教案高中(优秀6篇)设计教案高中篇1【教学目标】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1、疏通和落实*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学习*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初读文本,解决字音。
要求:1、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工具书解决都不准的字音。
2、让个别学生朗读,教师做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个别学生再读。
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骊(lí)山廊腰缦(màn)回囷囷(qūn)焉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不霁(jì)何虹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明星荧荧(yíng) 梳晓鬟(huán)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剽(piāo)掠其人鼎铛玉石(chēng) 锱铢(zīzhū) 弃掷逦(lǐ)迤(yǐ) 架梁之椽(chuán) 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直栏横槛(jiàn)管弦呕哑(ōu yā) 戍(shù)卒叫三、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高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优秀10篇)

高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惊云为大伙儿找到的10篇高中教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中教学教案篇一教学指导思想: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已经是一个多维度多中心的整体。
教师学生都是参与课堂的主体,而教学设计与实验则是课堂的载体,它将调度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参与中尽量获取知识与能力上的探讨,共鸣与思维能力的升华与内化。
教学应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呈现,注重学生把数学问题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本案将从现实中提取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去发现问题,提炼猜想归纳,分析解决,得出事物或者问题发展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是自身发现能力的挖掘,建构模型的开发,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创新与创造力的潜能训练,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不等式这一章的核心,对于不等式的证明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较值等应用问题都起到工具性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后面不等式的证明及前面函数的一些较值值域进一步研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实验猜想,构造数学模型,得到均值不等式;并通过在学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基础上,理解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与此同时在推理论证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相应制定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为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因此,结合本节课内容与实验,设计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对于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理解以及定理的掌握;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设计,模型转化,类比猜想实现定理的发现,体验知识与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模型对比,多个角度,多种方法求解,拓宽学生的思路,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创新与创造能力。
高中教案创新设计(通用6篇)

高中教案创新设计(通用6篇)高中教案创新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指数函数,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指数函数的定义域.(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指数函数的性质.(3) 能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高中教案创新设计篇2题: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目的: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新课教学:让学生先自学后提出问题1、人们通常是怎样看待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的大小决定,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可以通过演示纸片和粉笔头来加以说明)。
这种看法正确么?错在什么地方?(轻的物体受到的阻力大,重的物体受到的阻力小上述说法不正确)。
2、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空间物体下落的快慢如何呢?演示:⑴、粉笔头和小纸团下落⑵、牛顿管(也叫钱毛管)实验说明了什么?(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相同)结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强调:⑴、这种运动发生在真空中。
⑵、若空气阻力很小,可忽略时,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运动呢?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怎样判断一个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呢?(△S=常数)下面分析课本上的闪光照片⑴、测出小球的位置坐标X⑵、计算出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S⑶、计算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S比较各个△S可见都接近于2,若忽略误差,可见△S相等,等于常数.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变速运动.由于初速度为零,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方向。
不同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同时到达地面。
高中网页设计教案语文

高中网页设计教案语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网页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CSS等网页设计基础语言的使用。
3. 能够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网页布局和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5. 通过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网页设计基础:介绍网页设计的发展历程、基本构成元素和设计原则。
2. 语言基础:讲解的结构、标签、属性等基本知识。
3. CSS样式设计:教授CSS的选择器、盒模型、布局方式等内容。
4. 网页设计工具:介绍Dreamweaver、hotosho等常用网页设计软件。
5. 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个人网页设计项目。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网页设计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设计要点。
2. 互动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地讲解理论知识。
3.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项目驱动:以项目完成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网页,引出网页设计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和CSS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核心概念。
3. 工具操作:演示网页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导学生熟悉工具使用。
4. 实例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简单的网页设计任务。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网页设计作品,进行互评和反思。
五、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操作技能。
2.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网页设计作品的创意、技术实现和美观度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4. 同伴评价: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信息技术》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的在线教程和设计社区,供学生学习和交流。
3. 软件工具:提供Dreamweaver、hotosho等软件的学习版或试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组将取得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后,形成口头报告材料,向全班发表,同时可将各组的图片或相片展示出来。同学们要注意收集他人的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3.结论:材料自身也会说话。
二、图片欣赏
1.欣赏由不同材料制作的椅子:
图片1——纸材(平淡无奇的材料、朴实无华的工艺,透射出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
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构思、设计一套环境标志。
教学策略
教师采用合作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校的标志,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学校标志提出合理化建议。启发学生为学校设计一套符合视觉传达设计审美要求的环境标志,通过学生的合作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流程,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完成设计作业,采用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5.小结、评议。
活动二
首先欣赏《新世纪的眼睛》,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字母。
收集两个字的单词(以名词为主)。
抽取3个单词,分配给各小组。
各小组根据单词做创意练习。
集体评议(评10幅优秀作品)。
请优秀作品的作者上台将作品粘贴于“金奖创意栏”。
总结,设置课外思考:参照图形设计作品《杯子》,选择生活中的器皿做置换练习的思考。
1.欣赏图片(第6~9页),设置如下问题:
找出每张图片中所包含的形象。
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
2.分析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本章图片所运用的几种创意方法(联想、提炼、置换)。
学生共同讨论归纳几种方法的要点,得出如下结论:
活动一
1.再次欣赏《爱书》招贴设计。
2.做对应连线游戏。
3.教师简单示范。
4.学生做快速创意训练。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洋葱若干、小刀。
学生:教材、作业纸、钢笔或签字笔。
附:作业纸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
策略
媒体运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演示
直观
教学
●洋葱
●小刀
请一个学生切洋葱,并展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个学生上台切洋葱,并将切好的洋葱放到投影仪下,请全班同学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观察后所得的印象在作业纸的第一个空格内画下来。
小结
与延
伸
●范图
提示将收集的图像转换为图形的方法。
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
1.选择整理图形(4)。
2.回家运用摄影等方式获取图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奇妙的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设计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方法。
2.在图形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建立创新的意识。
肯定学生的调查结果,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标志设计的成败因素。
分析
讨论
互动
教学
范作欣赏
让学生讨论怎样在生活中提高对标志的应用。
1.标志的关注程度。
2.标志的亲和度。如:花儿在向你招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从这些方面入手探讨:
能否将校园内大多数标语,改为亲和度极高的意识引导性视觉语言?如何从不同方面来强化对标志的认知,将学生探讨的方向引到标志的人性化、区域化和现代化方面。
2.完成“活动建议二”的创意练习。
找寻单词--混合 --抽取--思考联想--创造图形
3.欣赏现代图形设计《杯子》,设置课外思考与交流的延伸活动,即选择生活中的器皿,做置换练习的思考。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观察鼠标,提问:
鼠标由哪些视觉元素构成?(点、线、面)
鼠标的外形像什么?(老鼠、汽车等)
(二)新课教授
四、课后探索
在本课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特殊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要,了解他们对改进生活条件的具体愿望,为下节课针对特殊人群做文具设计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
活动与评价是相互交融和渗透的,评价的主动权都在于学生主体,学生在产品选购、提出改良建议、评选优秀方案等活动中自然地渗透了评价,让评价成为活动的必然的组成部分。
(1)上课或写作业时用的;
(2)野外郊游时用的;
(3)休闲时用的。
要求:画出草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电脑制作),附上说明文字。
四、反复斟酌,或征求同学意见,选取一个最佳设计方案,并为实现这个设计方案在生活中选择合适材料(可用替代材料,鼓励使用废弃材料)。
教学策略和活动方式
本课的教学主线是从了解产品功能的不足到寻求改良的方法和途径层层深入。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堂中参与活动,再到课后的探索都是围绕着产品功能改良为中心。以模拟产品直销的形式开展产品功能评价和功能改良的活动,课前布置几个学生做活动的组织者,注意充分考虑活动程序的设计和角色分工,教师转换角色做活动的参与者,学生们在对产品的评价选购中提出建议,在参与“方案征集”活动中讨论产品改良的方法,并尝试制作独具个性的设计方案。活动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
一、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几个学生做活动的组织者,与学生共同策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协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准备(可参照选择下表)。教师准备用各种方式制作的产品示意图若干,“‘推销’的要素”(课件)。
二、活动开展
1.产品“推销员”(教师)图示或直接展示一类学生喜欢的文具或生活物品,根据使用需求,从功能与形式的角度进行语言推销,全体学生和教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评价产品,在选购活动中比较产品的性能和形状等方面的特点。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苹果中的五角星
——变换我们的视角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各种获取视觉信息的手段及方法的探究,学会从各种思维角度分析视觉信息,表达视觉信息。学生能够养成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丰富的视觉形象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内容
视觉传达设计中获取视觉信息的各种方式与路径,从思维的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被忽视的视觉信息。
展示2~3个学生的作业。
尝试
合作
学习
●曲面镜
●手电筒
●白纸
运用其他媒体演示。
要求每个组一个学生提出用其他不同方式或媒体手段来获取不同的形象。
各组商量,用最简单的方式或手段获取洋葱的独特形象,并上台演示。每个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形象记录下来(1)。
每个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记录下来。
讨论
延伸
讨论
通过实验与观察,我们有何启发?
再尝
试
启发
教学
合作
学习
●实物
组织学生就身边某一物体进行多种方式的观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尝试,通过不同方式来寻找某物体在特定状况下呈现出的独特的形象,并借助画笔记录下来(3)。
教师运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行程性评价,不断归纳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表现自己对物体观察的新发现。
谈出对同一物体呈现的不同形象的观察体会。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联想,并将想到的方式记录下来(2)。
研究
教材
资料
●教材
出示课题。
1.组织学生讨论教材第1页上的水暖管件图片,问:“你在生活中是否曾经有类似的发现?”
2.引导学生针对第2页的图片进行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获得对发现平常事物新形象的乐趣,并由此展开联想。
第二单元 第二课 取“材”有道(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与发现:通过看、摸、嗅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了解能代表各个时代的材料,认识材料与设计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动获得有关材料的知识。
2.实践与创造: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和协作,培养创新意识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图片2——木材(朴实的平民化材料,却演绎出一种帝王之风范!)
图片3——麻(制成的椅子貌似压扁了的皮球,视觉上的软和触觉上的硬,细麻绳一圈一圈地紧紧环绕,使材料的质感得到艺术化的张扬。)
图片4——藤(藤是介于草和木之间的一种材料,既有草的柔韧,又有木的坚硬,设计师充分利用藤条的优势,使藤椅构建成与现代空间和谐统一的造型元素。)
2.归纳各种措施的类别,提炼出与生活经历最贴近的标志措施。
肯定学生的大胆设想,通过合理化建议,提示学生将各种设想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获得对问题分析的结论。
调查
研究
合作
学习
组织学生以5人为小组单位,对标志的关注程度及原因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共同分析成功标志设计的要素。
通过调查研究,讨论标志在生活中被我们所忽视的原因。
图片5——竹(闲暇野趣的境界,透出几分浓郁的乡野风情。)
……
2.分析讨论各种材料所传达的语言信息是如何体现在设计造型上的。
三、学生尝试设计
1.提问:你喜欢你现在所使用的课桌椅吗?请大家分析一下这种材质的优缺点。你希望未来课桌椅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性能呢?
2.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材料,为自己(中学生)设计3种椅子: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我怎么没有想到
——校园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对相关作品的欣赏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为校园设计一套环境标志。能够综合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知识,表达对校园文化的关注与情感。在了解设计流程的基础上,掌握对视觉传达设计由意到形,再回到意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创作交流,提高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合理评论。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阐述材料与设计的关系以及材料的发展;第二课时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认识材料的特性,第三课时安排设计实践。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课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