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十种职业
消失的100种职业

1.弹棉花2.货郎3.代写书信4.磨刀人5.卖清水6.补鞋匠7.说书8.算命打卦9.修钢笔10.补锅11.出租图书12.巫婆神汉13.哭丧婆14.卖跌打药15.打蜂窝16.雕花匠17.拉板车18.卖麦芽糖19.麦客20.担担面21.卖凉开水22.修脚工23.淘粪工24.打更守夜25.洗衣服26.拉洋片27.绣花28.卖糖画29.竹篾匠30.剃头挑子31.白铁匠32.缝穷33.剪纸34.做宫灯35.装裱匠36.木匠37.翻瓦匠38.卖炭39.纤夫40.收潲水41.演木偶戏42.杂耍43.江湖郎中44.卖唱45.抬滑竿46.票串串47.摆残棋48.守墓人49.传销50.当铺51.马帮52.裁缝53.钟表匠54.制绳匠55.织家居布56.开染坊57.辊工58.烧盐匠59.石印工60.写店招61.刻牙章62.书记员63.风水先生64.舵爷65.造土纸66.桐油商67.放债68.接生婆69.媒婆70.做油伞71.草编72.写碑文73.油印工74.掮客75.皮条客76.收荒匠77.巫医78.刀剑铺79.卖碎石80.烧石灰81.铅印82.奶妈83.广播员84.内刊编辑85.炒爆米花86.包皮蛋87.卖耗子药88.流动照相89.跑滩匠90.织毛衣91.吆僵尸92.吹鼓手93.民办教师94.讲圣喻95.流动烟贩96.金银匠97.背夫98.开武馆99.猎户100.电话总机。
正在消失的职业和正在兴起的职业

一、修钢笔 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一来钢笔的价 格本来就便宜,二来使用者大都是莘莘学子,故而 修钢笔一直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也因此,我们 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 一般瘦削的身影…… • 二、补锅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 属集体性质,学徒三年,工资极其微薄。出师后, 处境才稍微有所改善。按锅的品种来决定 工程的不 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 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当然,大师傅是 可以“通吃”的,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但随着生 意的萧条,这些作坊入不敷出,在经济的浪潮下逐 渐分解为个体户的行当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 的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 •
电脑游戏设计师 在日本,游戏软件开发行业已经成为 青少年10大最向往的社会职业之一。这个 职业除了对编程具有高要求外,更需要有 出色的讲故事的能力和想像力。 • 心理咨询师 • 中国的心理咨询还停留在医院门诊的 水平,出了大问题才想到它。而做心理咨 询应该是成为一个更加普遍的行为,就像 去一次酒吧那样。
• • • •
• •
• •
软件工程师 有数字表明,到2Fra bibliotek05年底,中国需要软件工 程师80万人,目前已经从业的软件工程师不到32 万人。软件行业是一个最需要超前意识的行业。 私人教练 无论是瘦身、网球,还是潜水项目,私人教 练除了是一个专业人士,同时还是一个很好的朋 友。 广告创意 中国的广告创意水平正在下降,但这正说明 了这个行业需要真正的人才。 旅游策划人 个性旅游的需求不断上扬,能开阔人们对于 旅游的想像力的策划人呼之欲出。
• 六、翻瓦匠 翻瓦,本只是一个泥水匠的小工序, 之所以发展成了一个职业,还是因为需求量较大 的市场促使的。但随着瓦片的使用率的降低,这 门职业越来越没市场了。 • 七、守墓人 对坟墓的敬重,体现在中国人的传统 伦理思想中,可以说是空前的。不要说皇家陵园 的威严和气势,单就是在民间,也是体现忠孝情 绪的关键所在。 • 八、收荒匠 收荒匠的嗓子一扯开就有山歌风味: “橘子皮牙膏皮兔皮破铜烂铁废纸旧书鸡毛鸭毛 鹅毛拿来卖——哟——”每隔三两分钟,他就唱一 次,唱得老太太小孩子心痒痒的,就开始在床下 门边找换钱的东西!
十大最没出息的职业一辈子没前途

十大最没出息的职业一辈子没前途1、模特模特主要靠脸和身材吃饭,这个行业竞争力越来越大了美女一大堆,而且只能吃青春饭做不了多长时间,很多模特为了完美身材付出了很多,而且压力很大在台上如果走得不好出丑了所有努力就成了笑话。
2、跑船人跑船的人跟着船走到处漂泊,一年难得回一次家。
大部分都是货船为主的来来往往那么多的船,每一条船上都有一些来自不同城市的小伙子,他们工作很辛苦,买船卖船再跑船来来回回命运坎坷,他们可以赚到一比不错的收入但是即使不做了出来也没有技术再从事别的行业也没有经验又是从头再来。
3、殡仪人员殡仪人员工资不是很高,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工作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来的,就是如人打交道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说,因为生活中都比较忌讳这些事情,如果你觉得没什么的话可以选择这个职业就看每个人的想法了。
4、搬运工搬运工就是靠体力赚取,干一些重活累活脏活,年轻人不适合做这个太没出息了,这种工作只适合中年人维持生活贴补家用帮忙做的活儿,而且你搬运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出息和前途。
5、保安门卫和保安是十大最没出息的职业之一,每天在那里守着根本没什么发展前途只适合那些中老年人来混个生活,如果你找的对象是做保安的那算了吧你得好好考虑了,一辈子就这样了。
6、操作工操作工就是在工厂里面给人家打工的人,每天不停的干活还要加班辛辛苦苦一个人也赚不到什么钱最多3000多的工资,这种岗位不需要什么学历也没什么发展前途,不建议大家选择这个行业。
7、渔民渔民就是靠打捞鱼为生,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工作很累。
长期在海上或者水中打捞鱼收入不是很高是十大最没出息的职业之一,而且年轻人也不适合做这个,这个行业的男生娶老婆都难。
8、一线操作工一线操作工的待遇不高而且还经常加班是十大最没出息的职业,工作环境以及条件都那么差,如果在厂房里面每天见不到太阳不停的工作,像个机器人一样的,另外公司不提供食宿的话很少会有人去做这个工作的。
9、长途司机长途司机每天很辛苦的,吃喝住都在车上面而且还要经常熬夜难得回家一次。
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职业

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职业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职业你知道多少呢?有多少是存在于你儿时的回忆中?1、弹棉花“木棉有草木二种,江南多有之,熟时其皮四裂,其中绽出如棉。
缉其花,可以为布,可以代絮丝,必以弓弹之,方能合用,则弹棉花一术,亦有补生民者。
”弹棉花的人,走街串巷,衣服上头发上沾满永远也弹不干净的棉花屑,微风吹来,棉花屑就像欲飞的蒲公英一般,他们好像不是在赚钱糊口,更像是民间乐器的演奏大师。
现在,弹棉花人已经走到了历史小巷的深处,岁月的尘埃连同那些棉花屑,正飞舞在他们的身影中······难怪作家们会说,在大雪飞舞的时候,看见弹花人,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
2、货郎“环箱子一名唤娇娘,箱中储花粉、头绳、丝线、肥皂之属,手握小铜钲,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妇女闻之,争出购取,故得此美名。
然其箱必环于背,故曰环箱子。
今沪上有易之以担者,则已失其本旨矣。
”周作人在《水乡怀旧》里回忆穿行在江南的货郎:城市里本有货郎担,挑着担子,手里摇着一种雅号‘惊闺’或是‘唤娇娘’的特特制的小鼓,方言称之为‘袋络担’。
“山水相连可相望,羊肠小道通八方。
肩挑手提卖货郎,城乡山水四季忙。
”孙犁先生在散文《童年漫忆》里也提及货郎的生活:“在我们那一条街上,就有好几户人家,以长年去西山做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一直传下好几辈。
他们多是挑货郎担,春节也不回家,因为那正是生意兴隆的季节。
他们回到家来,我记得常常是夏季忙季。
他们到家以后,就到地里干活,总是叫他们的女人,挨户送一些小玩意或是蚕豆给孩子们,所以我的印象很深。
”在浙江义乌,历史上有用可做肥料的鸡毛换取红糖等小百货的传统,而“鸡毛换糖”可以说是如今闻名全国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起源。
3、代写书信“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们必须在夹缝里闯出一条路来。
代写书信就是他们的一种求生之道。
总会有个把老先生,戴上圆圆的老花镜,一身布衣,端坐在茶馆前一张铺着布幔的破桌子后,申请严肃,目光悠远,偶尔呷一口浓茶,抽几口叶子烟,等待生意的到来。
随社科技的发展盘点那些即将消失的职业

据数据表明,电商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实体店的销售额,未来3-5年,全国将近80%的书店关门,30%的服装店、鞋店将关闭。同时,随着人们网购习惯的逐渐养成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人们将减少去实体店购物了,对实体店将是致命冲击!
5、汽车驾驶相关
虽然国内各种打车软件特别火。但是,在国外,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硅谷101高速公路上穿梭,而奥迪等汽车厂商都计划开发无人驾驶汽车。未来,汽车已经不需要人来驾驶,司机这一职业将会消失。包括驾校老师、停车执法者等等职业也都会随之消亡。
8、记者
美国有一家知名公司,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利用软件开发的模板、框架和公式,瞬间撰写出上百万篇报道,《福布斯》杂志都成为了他们的客户,未来,也许将近80%的记者失业。
9、装配车间工人
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公布后引起外界瞩目;目前工机器人手臂还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但是未来,随着工业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和技术成熟的普及,装配车间的工作将真正不需要人具体操作!
随社科技的发展盘点那些即将消失的职业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职业变迁的速度也将越来越快。上个世纪那些热门的打字员、铁匠、电话接线员很多职业现在都已经消失了。热火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可能也会让你现在的职业消失。千万不要侥幸,千万不要觉得这离我们很遥远。下面就让武汉金石兴网络小编为大家盘点未来可能濒临消失的职业,将要入行的人要当心了喔!
6、小商品制造者
3D打印将颠覆制造业。商品跳过制造和物流环节直达用户手中,用户将购买从杯子到房子等所有产品的设计 ,然后就地3D打印制造成品。未来,各种工业样品根本不需要专人专地制造了,你只需要有一个程序就行。
7、职业模特儿
目前,助人增高的医学项目正在实验当中,未来人人都有可能拥有好身材。另外,“超微科技”的运用使整容业更趋完美,有人正在研发用电脑“勘测丈量”脸部细节,度身制作完美五官“零件”,未来漂亮的脸蛋与高挑的身材人人都可以拥有将有可能实现,职业模特儿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13种慢慢消失的老行当,现在都后继无人了,在你们的家乡还有吗?

13种慢慢消失的老行当,现在都后继无人了,在你们的家乡还有吗?曾经的大街小巷,总能听到老匠人们的吆喝声,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曾经的老行当,老手艺有的已经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手艺必将成为历史!现在都后继无人了,连同消失的是工匠传承精神,也说明体力劳动力不值钱!在你们的家乡还有吗?1、钉秤在七八十年代,人们生活中的一些买卖交易的称重工具是杆秤,所以当时钉秤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公道自在人心的活,钉秤一定要做到公平,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用杆秤称重需要读数而且还得计算价格,很麻烦。
现在科技进步很多店铺都用天平或者电子秤来称重了,用起来非常的方便,杆秤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了。
2、接生婆接生婆这个行当,很多年轻人都没听说过,在以前九十年代以前,农村妇女生孩子的都会找接生婆接生,当时农村人都是在家里生孩子,当时受经济条件影响很少去医院生孩子。
所以在农村就产生了接生婆这个行当。
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都会去医院生孩子了,去医院生孩子才能落户,所以接生婆这个行当已经消失了.....3、修钢笔师傅钢笔曾经是一代人的荣耀,在五六十年代,穿上中山装在衣服上别上一支钢笔,那可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象征。
而且当年有能钢笔的人都是正经的文化人,受人尊敬的。
特别是钢笔也特别的金贵,所以在当时钢笔坏了,就要找修钢笔师傅。
记得以前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门口就有一个修钢笔的年龄挺大还可以给笔杆刻字刻图案…我哭着闹着拿着钱要他给我铅笔上刻名字人家不干,这事记忆特深…后来上到3-4年级就再也没见过那个修钢笔的老人了那时候口袋里插钢笔的都是有文化的人,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人都没有的。
当时流行的一个笑话:“插一支钢笔是小学毕业,插两支钢笔是中学毕业,插三支钢笔是大学毕业,插四支钢笔是修钢笔的”。
现在钢笔不像以前那么金贵了,很多学生和办公场所都使用中性笔了,现在用钢笔的人都已经很少了,所以修钢笔的手艺人早已经消失了。
在中国已经消失的十大职业

在中国已经消失的十大职业在中国已经消失的十大职业任何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个过程,在历史中它可能只是瞬间,而在我们个人的经历之中,却可能是一个深刻的烙印,一段漫长的经历。
读以下的文字,看以下的图片,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次消遣,也可以当成一次认识,也许它和你的思想能碰撞出一些什么。
修钢笔在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
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现在钢笔品种实在太多,配件配到笔上也不是很协调,但聊胜于无,也只好凑合了。
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一来钢笔的价格本来就便宜,二来使用者大都是莘莘学子,故而修钢笔一直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
补锅卖凉开水剃头挑子缝穷缝穷是北方话语,在南方就直接呼为“补衣服的”,听起来不好听,但人已经落魄到替人补破烂,是穷人在赚穷人的银子,也没有什么好听与否了.翻瓦匠守墓人对坟墓的敬重,体现在中国人的传统伦理思想中,可以说是空前的。
不要说皇家陵园的威严和气势,单就是在民间,也是体现忠孝情绪的关键所在。
收荒匠………………美《时代》周刊文章展望未来可能消失的十种职业1、股票经纪人、汽车销售商、邮递员、保险和房地产代理商因特网将取消数以百万计的中间人,只有极少一部分人为无知者服务。
2、教师远程学习正在流行开来,通过网上课堂和电子评分,今天的教师办公室可能成为明天的虚拟问讯台。
尽管彻底转变不大可能,但对教育系统实行外购制,其成本也许更低。
3、印刷工等报告和杂志变成数字化出版物的时候,不再有人购买书刊。
施乐及其他有远见的公司将竞相生产灵活如普通纸张、功能多如计算机屏幕的材料。
其最终结果是:新闻迷们乐不可支,树木也不再遭殃。
4、速记员能够辨别声音的先进软件将代替法庭书记员和大批秘书、经理助理。
5、首席执行官自上而下的决策过程将太繁琐。
全球思维敏捷的专家组成的小组将率领公司走向网络时代和未来。
消失的职业

那些在中国渐渐消失的职业任何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个过程,在历史中它可能只是瞬间,而在我们个人的经历之中,却可能是一个深刻的烙印,一段漫长的经历。
读以下的文字,看以下的图片,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次消遣,也可以当成一次认识,也许它和你的思想能碰撞出一些什么。
消失职业之一:修钢笔在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
我幼年时,就见到过父亲拿派克金笔去维修的场面。
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字迹圆润,书写起来极其流畅。
但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
师傅是个中年人,把钢笔小心夹在一个模具当中,用喷灯熔化一根金丝,再用一根针挑起一点,蘸到笔尖上,待冷却了,用细砂纸轻轻磨试一番,又是一支书写流利的好钢笔了。
当时,我觉得师傅简直是在针尖上舞蹈!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现在钢笔品种实在太多,配件配到笔上也不是很协调,但聊胜于无,也只好凑合了。
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一来钢笔的价格本来就便宜,二来使用者大都是莘莘学子,故而修钢笔一直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
也因此,我们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一般瘦削的身影……消失职业之二:补锅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属集体性质,学徒三年,工资极其微薄。
出师后,处境才稍微有所改善。
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
当然,大师傅是可以“通吃”的,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但随着生意的萧条,这些作坊入不敷出,在经济的浪潮下逐渐分解为个体户的行当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一些补锅匠走街串户,悠悠是唱“补——锅——嘞——”嘹亮的嗓音绕梁不绝,惹得一帮婆婆媳妇忙着找出破锅烂碗,走在弄堂里,锅碗瓢盆一阵乱碰乱响,酷似一支五音不全的打击乐队,十分热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逐渐消失的十种职业,你还能记得几种?一、修钢笔在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
我幼年时,就见到过父亲拿派克金笔去维修的场面。
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字迹圆润,书写起来极其流畅。
但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
师傅是个中年人,把钢笔小心夹在一个模具当中,用喷灯熔化一根金丝,再用一根针挑起一点,蘸到笔尖上,待冷却了,用细砂纸轻轻磨试一番,又是一支书写流利的好钢笔了。
当时,我觉得师傅简直是在针尖上舞蹈!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现在钢笔品种实在太多,配件配到笔上也不是很协调,但聊胜于无,也只好凑合了。
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一来钢笔的价格本来就便宜,二来使用者大都是莘莘学子,故而修钢笔一直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
也因此,我们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一般瘦削的身影……二、补锅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属集体性质,学徒三年,工资极其微薄。
出师后,处境才稍微有所改善。
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
当然,大师傅是可以“通吃”的,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但随着生意的萧条,这些作坊入不敷出,在经济的浪潮下逐渐分解为个体户的行当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一些补锅匠走街串户,悠悠是唱“补——锅——嘞——”嘹亮的嗓音绕梁不绝,惹得一帮婆婆媳妇忙着找出破锅烂碗,走在弄堂里,锅碗瓢盆一阵乱碰乱响,酷似一支五音不全的打击乐队,十分热闹。
有意思的是,把铝锅底换了,补锅匠还不让客人拿走,装一锅水,要看它漏不漏。
补锅匠信心十足:漏了,我一文钱不收!攒够了钱的补锅匠,才可望开一家小店,稳稳当当地吃起手艺饭。
而一些头脑灵活的补锅匠,又开始在琢磨修理高压锅、电炒锅或者电饭煲了。
时代在迫使每一个人前进,手艺人又怎么能够例外?三、卖凉开水卖凉开水跟卖凉茶不是一回事。
在南方,卖凉开水的品种除凉茶外,还有糖水、白开水、西瓜汁、甘蔗汁等等,属于家庭妇女的求生之道。
要卖凉开水,必须得具备一个先天地利条件,自己的住宅就处在路边,不然的话,谁也不会为了这点小买卖去租房子的。
她们通常在门口摆一个桌子,有的也放上几条凳子,都使用玻璃杯子,倒好各种饮水,再用方玻璃片盖住杯口,以示卫生。
小孩都喜欢喝糖水和水果汁,但价格在当时也不低,一杯糖水收2分钱,一杯水果汁收5分钱。
有些卖水人十分狡诈,在玩针尖削铁的把戏,舍不得用白糖,而是用糖精代替,有时掌握不了分寸,全部变成了苦味,就会招来一片骂声。
喝凉茶的一般是成年人,而且以农村进城的人居多。
茶不是用的普通茶叶,而是用的老阴茶。
老阴茶是一种树叶,并非正规的茶叶,沸煮后,茶汁变成了红褐色,却能生津解渴。
这种茶如果是生了茶虫的,味道、功效会更好。
一杯凉茶大解暑,只收一分钱!现在想起来真让人难以置信。
不知什么时候,卖凉天水的摊子也卖起可乐、矿泉水、易拉罐来了,有的干脆全部瓶装饮料,外加香烟、糖果、卫生纸什么的,凉水摊子搞成杂货铺了。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杯凉水就能折射环境的变迁。
四、剃头匠剃头匠,俗称“待招”,南方一些城市喊走了调,都一律叫作“带带儿”,剃头匠也不好作解释,讲祖师爷在皇帝头上如何动手的业绩,好汉不提当年勇嘛。
剃头挑子一头热。
走街过巷的剃头匠都挑一副沉重的担子,有火炉、铁锅、竹椅、理发刀具、镜子以及自己吃饭的锅碗瓢盆和米面等,如果再有张席子,完全可以举行野外度假了。
只是这些剃头匠老实巴交,哪来这么古怪的念头?剃头匠只需对着弄堂里缓悠悠地喊一嗓子:“剪——头——哟——”,声震百十丈开外,老顾主们就动起来了。
理发讲缘分,有的剃头匠与某人的头发无缘,理出来的发型与长相很不相配,自然,这人的生意就永远别想了。
因而,每当一个陌生人来理发,剃头匠总是分外小心,力求留下好印象,蓄个长买主。
老顾主都是恋旧的,纷纷过来,围着剃头挑子摆起了龙门阵,剃头匠给大伙点头打招唿,就开始干活。
剃头匠的记忆很好,对客人可以做到不问什么,他能记住原来的要求。
理完发,舀来热水冲头,接着开始掏耳朵、修面。
为讨好顾主,剃头匠就拿出绝活,进行按摩。
睡落枕的脖子,寒食瘀积的腰背,剃头匠三招五式,简直是手到病除,还把颈椎、腰椎端得卡卡发响,看看顾主们,都舒服得鼻歪眼斜了,怎会不满意?剃头匠的收费标准,我知道起码有20年没变过。
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适应市场经济,一次也不过两三块钱,比起门面光鲜,宰刀锋利的理发店,剃头匠真是太不合时宜了。
五、缝穷缝穷是北方话语,在南方就直接唿为“补衣服的”,听起来不好听,但人已经落魄到替人补破烂,是穷人在赚穷人的银子,也没有什么好听与否了。
从事缝穷的是些中老年妇女,劳动力逐渐丧失了,又不愿意成为家里的累赘,靠着多年来在针线上的修炼,赚点小菜钱而已。
到了这个份上,别人给多给少都随便,正因如此,来补衣服的多是些光棍汉,也乐得来这里,有个歇脚抽烟喝茶的时候。
在十几年前,还经常见到一些干下力活的汉子,裤子的屁股上补了两个整齐的大圆疤,这叫“补锅盔”,因为跟烧饼大小差不多。
往往是别的地方又烂了,但两“烧饼”仍然完好如初。
她们可以对钩坏的衣服进行织补,完全看不出来。
有篇小说,就写缝穷寡妇给一个汉子补衣服补出了感情的事,文笔清淡而执中,让人颇有伤感的印象。
这帮妇女平素也做些针线东西出卖,比如鞋垫、尿布、千层底布鞋、布袜子等等,都是用零碎布做出来的,但拼接合理,富于美感,扎实耐用,很受下层人的欢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缝穷已经改叫缝补匠了,她们除极小部分还在山村里,很大部分都到了城市的火车或汽车站里,在里面揽生意。
旅客衣服划破了,背包带子脱落,裤子拉链开裂,肯定要立即处理。
六、翻瓦匠翻瓦,本只是一个泥水匠的小工序,之所以发展成了一个职业,还是因为需求量较大的市场促使的。
过去,城市里平房很多,而且一般使用小青瓦,年代久了,尘土、枯枝树叶堵塞瓦沟,雨水倒灌瓦缝,或者瓦片碎裂了,就必须请翻瓦匠来翻瓦。
翻瓦匠多为三五个人一伙,分工细致,人人争先,进度往往出人意料,他们必须抢在天黑之前完成所有工作。
两人在房顶翻瓦,一人站在房檐边接,下面的就把瓦摆放整齐,另外一个人根据更换情况,去砖瓦窑买瓦。
待一座房顶瓦梁全部露出来,用扫帚清除掉杂物,再开始重新盖瓦。
盖好后,还要把瓦楞、屋檐重做,稍微讲究些的人家还要求翻瓦匠在瓦嵴两头刻莲花、龙头。
大户豪宅更在瓦上塑些神话传说人物,这就不是翻瓦匠能够胜任的了。
瓦匠以石灰加剁断的麻筋作粘合剂,来处理房檐、枧水槽的缝口,比较坚固,一般一个晚上就干了。
翻瓦匠苦干一整天,主人一般要免费供应茶水、香烟,中午晚上两顿饭,然后再结算费用。
工价一般按房子的面积以及补的新瓦数量计算,泾渭分明,清白明晰。
这个时候,多是傍晚酒后,瓦匠在酒力的燃烧下,哼着一些小调或很流行的曲子,披着一身月光,工具在屁股上哐当哐当撞击,在很远的地方,声音仍是那么清晰……七、守墓人对坟墓的敬重,体现在中国人的传统伦理思想中,可以说是空前的。
不要说皇家陵园的威严和气势,单就是在民间,也是体现忠孝情绪的关键所在。
一个家族,往往会把逝世的亲人埋葬在一个地方,既便于祭奠,又便于管理。
守墓人就是坟墓的最高权威。
守墓人多是与家族血缘远些的孤寡老者,黑衣黑裤,沉默而瘦削,也许长期在墓园吸纳朝雾和夕辉,总给人阴气弥漫的感觉。
守墓人的生活费用,均由家族供给,他主要的工作有两样,一是打扫墓园,清理杂草,种植花木;二是守夜,防止盗墓贼和野兽打扰先灵。
守墓人一般都是有神论者,对亡灵在周围的活动非常清楚,他充满敬畏地看待一切偶然的事件,诸如树木死亡、墓碑垮塌、长蛇显身、蚂蚁搬家等等,他就会迅速报经家族,然后进行妥善处理。
守墓人都是行善之人,对别人的请求,从不拒绝,倾力帮助,总坚信今生修行、来世有报答。
墓人有很多故事,如果他愿意开口,当代的很多文学家,就不需要胡编乱造贻笑老百姓了。
斗转星移,时代更替,墓园已经纳入政府的土地管理范畴,不得随意建造,浪费耕地。
守墓人连同那些墓园和几乎凝滞的时光,好像一并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了。
只是在起伏叠嶂的山区墓园里,守墓人的身影像《聊斋》中的人物,悄无声息地穿过黎明的梦境……八、收荒匠收荒匠的嗓子一扯开就有山歌风味:“橘子皮牙膏皮兔皮破铜烂铁废纸旧书鸡毛鸭毛鹅毛拿来卖——哟——”每隔三两分钟,他就唱一次,唱得老太太小孩子心痒痒的,就开始在床下门边找换钱的东西!时间更早的收荒匠,并不是付钱的,而是以废旧物品来换东西。
什么东西呢?是锅、碗、盆、筷子、糖果、卷烟、白酒、草纸等等,百分之百的生活必需品。
他们通过门路,搞到这些处理品,再以物易物,实现商品的两次利差,就比纯粹付钱更划算。
在什么生活物品都需要票证的年代,老百姓首先就被琳琅满目的家什吸引住了,哪有收荒匠的鬼脑筋?常常是一幢宿舍,就把收荒匠的东西换光了。
收荒匠赚得钵满碗满,笑得露出一口黄牙,还得雇拖拉机来将破烂运走。
后来,随着生活的改善,老百姓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就拒绝收荒匠的处理品了,拿钱来!多么理直气壮。
收荒匠只好开始蘸着口水数钞票了。
他们身上全是1角2角5角的角票,摸出来一大摞,显示自己资源充足,实际上没多少,所以从没听说过收荒匠被抢的事。
收荒匠永远是一副担子,穿着老土,奋力奔走在致富的康庄道路上。
现在,很多家庭居室豪华,破烂立即就扔了,还卖什么钱?收荒匠就到垃圾堆里寻宝,但每每又跟“垃圾王”发生争执!收荒匠跨行业了,就叫越俎代庖……九、流动照相流动的照相师傅,从20世纪初就奔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
那时候,人们认为照相不但取走了人影,还把魂给“摄”走了。
从此,这个人容易患蛊病,并开始语无伦次。
逐渐,照过相的人并无什么意外,关键是这张让人们惊喜的相片可以送给挚友情人,留下时光的形象和证据。
遍布城市里的照相馆,使摄影成了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流动于山村的照相师傅,其实也是文明的传播者。
由于交通不便,师傅照完相,要隔两三周才会送来照片,让望眼欲穿的姑娘后生等得很不自在。
实在要快,办法只有一个:加钱!这就要师傅第二天再跑一趟!那个年代,照片上的颜色都是用颜料染的,姑娘看到自己鲜红的嘴唇和脸蛋,就很欢喜了。
这种照片还不易褪色。
逐渐,照相馆与美容美发店都占领了乡村,使流动照相的师傅失去最后的根据地。
他们不得不另外开辟领地,在风景区转悠,揽生意。
有的流动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机在煞有介事地闪光,其实胶卷都没装,基本上就是一种变相抢劫行为了。
有的流动点为了招徕顾客,就使用快照相机,立等可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游人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流动照相的师傅,摄影技术都不怎么样,仅仅是能够按动快门而已。